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首先陈述了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因素,然后重点探讨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调查当今课程教学的成果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生命的展开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递过程。运用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环境下探索全新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构建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革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高效课堂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根据信息论原理,把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快速准确的分析处理能力和灵活方便的控制性能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扩大信息源,改进了信息转换方式,丰富信息存储形态,拓宽信息传递通道,增强信息接收效果,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是现代教学的理论支撑;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制高点与突破口。高效课堂环境下的课改核心是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师生之间的新关系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风貌。从系统论观点看,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信息(教学中可以传送的一切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建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群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立体网络结构。有利于改善师生交往形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多边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五导”和“五主”。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为“五导”:(1)诱导。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引导。即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3)指导。即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4)辅导。即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很快在信息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5)教导。即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具备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五主”:(1)主人,知识探究发现的主人。能根据教师揭示的目标、设计的情景、提供的资源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2)主见。能围绕待探索的问题,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并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3)主意。能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对所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4)主动。能明确教学目标,主动运用相关知识经验,进入学习情景,学习掌握重点内容;(5)主宰。能进行意义建构,以及对所学内容中的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进行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归纳。

2.共享资源,合作学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参与教学,资源共享已成为可能和必需。(1)资源采集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可共同从书本、媒体、生活、网络中收集相关信息资源。(2)资源呈现自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把有关资料展示给学生,更可通过网络及相关媒体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获取资源。(3)资源评价自由。由于各个学生原有起点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资源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合作学习要从教学方法、方式、组织形式、管理策略等各个方面体现,对话、讨论、质询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和谐、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3.媒体参与,信息交互。

多媒体信息集成多种技术,具有图形化交互界面,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开发多样化学习资源,拓宽教与学的视野,充实教与学的内容,增加教与学的信息渠道。同时,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及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能建构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使媒体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认知工具。

三、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结构图如下:

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如下:

四、高效课堂环境下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稳定性是绝对的,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而且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同,个性的差别,风格的迥异,学生的起点不同,受环境熏陶不同,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工具熟练程度不同,同一教学模式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再加上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同,也不可能是同一种形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产生于时代,实践于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可能是一种并不十分成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是永远的定势,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逐步提高,学生个性的凸现,教学模式的内涵会扩展,形式会变化,环节更严密。总之,只要有利于教育,有利于教师,有利于学生,新事物会不断产生,新模式会不断形成,新成果会不断体现。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13(3).

[2]陆天池.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教育,2012(6).

[3]冯建军.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教育的技术支持.上海教育研究,2013(2).

[4]高培志.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教育研究,2012(1).

作者:彭振雄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 要】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首先陈述了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因素,然后重点探讨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调查当今课程教学的成果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有效性的概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获得技能,而且能够使得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将教学的目标及方法明确,用行之有效的实际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2.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过个人的发现及总结,我具体谈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真正的教学目标,割裂了技术培养与技术素养的关系,常常只注重学习软件的具体操作,而忽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教师在教学过程缺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的观念。由于学生的认知和技术起点不同,任务完成的差异性就很大,领悟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很快完成任务,基础差的学生却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这就造成了学生发展受阻,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结果。

(3)教师只注重形式(如小组合作),不注重内容,没有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4)没有及时、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教学组织无序、教师对此学科不够重视等因素也会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要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是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时,既要了解全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基础,也要了解个别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要准确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教材的教学要求、目标。

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之前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更不用说三维的教学目标。即使制定了三维目标,也没有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各个维度的学习上应该达到的具体程度和水平。

(2)进行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不同学生起点不同。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的任务,或者给予同样的任务,但是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用此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与挑战观念,激励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溶入自己的感想与个性。

(3)建立互助合作小组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所当然认为一些东西简单或无所谓。而且要尊重学生,不要拿学生互相比较,更不要伤及学生自尊。并且可以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补习,让他们及早跟上大家的步伐。比如建立互助小组,让同学们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互助小组的建立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的交流与进步。既使得程度好的同学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能力,也使得后进生得到指导与激励,可谓一举多得。而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宏观的指导,把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或通过协作可以克服的难题留给他们自己,充分发挥互助组的潜力。当然,对于实在解决不了的困难教师要予以指导。

(4)用任务驱动学生进步

建立互助组只是一个开始,要想互助组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还必须有激励的措施。任务式驱策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师指任技能好的同学为小组组长,一个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选择任务,然后各组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遇到实在完成不了的可以由组长交于其他组互助完成,交流学习,实在克服不了的就请老师帮忙。同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对完成任务的小组与帮其他组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不同奖励。而完不成的给予惩罚(如扣分)。如此就在全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上进的气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配套的还应该有每隔一段时期的技能比赛,个人以实力比拼,在注重团队精神的同时也不忘培养个性,张扬个性。

(5)制定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教学的成果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不仅是考察学会了什么,而且是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依据。针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的表扬,针对后面的要予以鼓励指导,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以上几点即我从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4.结束语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的热点,鉴于当今各地的教学水平不一,师资力量不同,因此本文提到的一些方法并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各地、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拟订行之有效的方案,使得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红,黄宇星,李艺.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31-32.

[2] 刘成新,王海,赵蓉明.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花建国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浅析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传统的英语教学通常在课堂中进行,几乎很少有接触外语的机会和场所。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它的直观形象性,这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文字,声音,图像有机融合,整体表现,这种具体场景的创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从而加速认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英语习得环境

英语的学习依赖环境的熏陶,教师可以在学校充分利用课间和午间广播时间为学生播放下载的英语歌曲、英语诗、英语故事和光盘等等,学生在休息时间里,潜意识地输入英语信息,增加信息量,对英语有更广泛的输入和认识,在校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课间播放英语奥运歌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慢慢地也学会了歌曲,有了良好的语感。在广播期间播放英语短剧,像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学生对剧情是理解的,所以更能很好地学习英语语言,使学生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策略的整合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借用网上的图片、图表、图象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和表达,改进认知策略;在调控策略方面,可培养学生自觉地控制整个学习过程。比如在网上搜寻资料、使用远程数据库和文件、与学伴进行在线交流、获得在线咨询、在线支持。学习者通过问题的解决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检索、评价、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而改善调控策略;在交际策略方面,我们可鼓励学生上网和美国、英语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进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水平;在资源策略方面,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一些英语学习网站,扩大其资源范围,让学生感受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的快乐。

四、在教学实践中合理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

英语有别与其他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它有很强的交际性和使用性,因此在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网络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用得越多,课堂氛围就越好,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授的语言材料就越容易让学生掌握。比如,有些教师在presentation, reading, listening, practice, pair work, discussion等环节都用上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似乎很浓,但实际上是在看热闹。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图片、动画、声音上,教学信息在传递给学生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比传统课堂要多得多,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摄入就小得多,这样就不可能实现在有限的课堂上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定位在“辅助”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可贪图现代教育技术的生动、便捷而妄想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代替粉笔和黑板。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应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从帮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恰当性、综合性、辅助性和启发性等原则,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五、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要求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有利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课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等实践过程中提高信息素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方法和理解、处理问题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时代的象征,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力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使自己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行不断地学习。要求从教人员必须掌握多媒體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学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影视技术、编导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资源库中选择和进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能;强化网络意识和网络文化适应意识;应富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卓越的教学监控能力,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境的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徐晓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2]《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林铭主编,2008年7月

作者:张芳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安全论文下一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