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具灵活性,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能够扩充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数学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现了创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把文本、圖形、音频、动画等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整合,以此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教学资源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扩宽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也能够使师生拥有的时间和空间不被限制。例如,在开展“年、月、日”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通过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课堂内容中,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年、月、日的来历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小学数学课程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如果教师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地讲解就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一)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元素引入数学课堂,利用丰富的网络素材开展课堂游戏,构建教学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具象思维的阶段,在学习抽象知识时通常感觉比较困难,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领会和消化,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直观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难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绘图软件,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然后通过复制、旋转、粘贴等组成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数学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也应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好,但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对数学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内涵,而不应该仅仅只是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点,因为这种方式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知识与能力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从而充分地体现“过程与方法”。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课堂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知识形成的全部过程。比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相关课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动态地展示正方体的形成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正方体,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可以把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去掉,抽象出立体几何图,实现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合作理念,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更是为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能力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学习任务需要合作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时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年、月、日的知识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并要求将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知识巧妙的设成问题,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事件,并提出问题,全班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准备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小集体,他们各抒己见,确定主题,分工协作,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大家利用网络讨论主题、设计分工、搜索资源、交流信息等,进一步推进小组建设,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五、交流评价

(一)课后辅导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练习和巩固课堂知识,但学生在课后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未能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因而很难发挥课后巩固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课后辅导新模式,提高课后辅导效率,真正发挥课后巩固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是开展课后辅导的有效方式。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如果对某个知识点模糊不清可以及时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和巩固。

(二)家校合作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家校合作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平台,教师可以建立与家长的交流群,如QQ群、微信群等,然后就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长沟通,还可以传授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科学地辅导孩子学习。同时,家长也可以将自己辅导功课过程中的困惑或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与教师或其他家长交流。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有助于优化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就像浩瀚海洋,我们需要多去思考和总结,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更灵活、直观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伊永传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94.

[2]张忠华 周萍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

[3]周义元.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4]江明珠.浅谈“互联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

陈渝  朱玺         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小学校

作者:陈渝 朱玺

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论文 篇2:

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革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具灵活性,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能够扩充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地拉开了距离。接着让学生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为什么?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画面,有趣的提问,激发了学生认知兴趣,产生了弄清未知的心理需要,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而知识的习得就由此轻松又愉悦。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疑难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那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如果只通过教师描述、比划,学生往往难以想象、理解和掌握。而采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模拟演示等操作,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利用多媒课件先在屏幕上画一个圆,启发学生想象: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分组剪拼操作的基础上,课件演示:将一个圆分割成两个半圆,分别用黄、绿表示,再将两个半圆共16等分,通过动画把黄、绿两部分交错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让学生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一难点,课件继续演示: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并进行拼接。这样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这样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教学重点、难点得到有效突破,而且让学生在数学思考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充课堂容量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不仅能给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降低了知识难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学习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表格、题目内容、解题分析、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在课堂上适时地再现,大大减少了板书时间,使课堂时间得以有效利用,扩充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资源

新课标强调: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网络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等优势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解决疑难问题,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培养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是积极有利的;但它不是教学中的唯一方式,不能在教学中不适当地应用,甚至滥用。有的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需要学生通过折叠、剪拼、画图、测量、建造模型、分类等操作活动才能获得。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寻求教与学的结合,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其最大功效,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作者:林龙官

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论文 篇3: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提倡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实现科技与数学的完美结合。教师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时代在教育领域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相对薄弱,所以数学学科必须要在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掌握好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会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需要做出进一步应用探讨。

一、创设出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对来说,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这种特点也是他们能主动认识事物的因素。要想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就要通过创设出有趣的情境来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正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才会更通过生动直观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其教学优势,创设出有趣的情境,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生机。

例如,教师在讲“轴对称”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们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设出一个“过年剪窗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窗花的美感,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剪窗花。学生们在动手剪窗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轴对称”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认识理解事物的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够强。他们处在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确实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矛盾。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多媒体形声兼备、形象直观、动静结合,所以合理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以使教学中重点难点的问题讲得清,学生也听得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先画好一个圆,然后将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再通过动画的手段将这两部分交叉拼凑好,这时就会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通过来回反复几次的演示,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就会使这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了,不仅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如果课堂进度比较快,学生的压力就会增加,时间一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这对他们学习是有很大不利影响的。这时如果适当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刺激和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刺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利用好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是需要巩固的,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后辅导,认为小学生学习任务较轻,只要布置好作业就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完善,他们并没有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所以仅仅靠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是不够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让学生利用微课来自主学习,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数学内容做成视频,让学生自主下載视频来巩固学习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相关的软件,建立一个作品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到作品库里,让老师和同学能看得到,更利于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合理运用好信息技术,并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应该发挥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子女学校 新疆】

作者:满净涵

上一篇: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高中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