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证券投资发展论文

2022-04-19

[摘要]保护证券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是各国政府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也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国际上证券投资者保护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对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对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若干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印度证券投资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印度证券投资发展论文 篇1:

印度的资本流动与资本账户开放

摘要: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了印度资本流动的大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内容。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对印度意义重大,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其关键就在于渐进式改革的推进,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资本流动;资本账户开放

1991年5月,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国际支付危机,外汇储备极度短缺,只够支付两周的进口。为了解决国际支付问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印度政府进行了一揽子经济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金融部门的改革和开放是关键的一环,特别是渐进式资本账户开放,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成功范例之一。

一、印度的资本流动:规模与类型

在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之后,印度的国际资本流动获得了飞速增长。净资本流入从1990~1991年财政年度的71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458亿美元,而2007年更上升到1080亿美元,印度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净资本流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净资本流入在GDP中的比重从1990财政年度的2.2%上升到2007年的接近9%。增长更为迅速的是总资本流入,总资本流入从1990年的7.2%上升到2007年的接近36.6%。这反映了除资本流入外,资本流出的数量同样非常庞大:2007财政年度总资本流入为4287亿美元,而总资本流出为3207亿美元。资本账户的大量盈余超过了经常账户的赤字,使得印度2007财政年度外汇储备增加了1105亿美元,2008年6月印度的外汇储备达到3084亿美元。印度的大规模资本流动,体现了国际资本对印度经济发展、企业前景和投资环境的青睐。

支付危机之后的印度经济改革,鼓励NDCF(non-debt-creating flows,不造成债务的资本流动)、抑制短期债务流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国证券投资是印度NDCF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印度吸收直接投资主要体现在IT等高科技行业,这反映了印度在IT行业的高速增长和其国际竞争优势。此外,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服务等其他服务部门吸收直接投资也有高速的增长。2000年到2007年印度吸收的直接投资中,有20.6%是投向服务行业,16%投向计算机及软件行业。1996年起,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也比较迅速,从2005年的38亿美元猛增至2007年的125亿美元。这种投资已经从初始阶段的IT外包及相关服务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制药行业和石油、矿产等原材料行业。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印度吸收的外国证券投资比外商直接投资更加引人注目,不过这种外国证券投资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发达国家的低利率政策,驱动了外国证券投资流入了新兴经济体,而印度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有活力的金融部门和较发达的资本市场都成为吸引外国证券投资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外国证券投资流入和流出,外国证券投资净值并不大,有些年份还表现出赤字。

除了NDCF之外的资本流动被称为DCF(debt-creating flows,造成债务的资本流动)。其中国际商业贷款、非居民存款和国际援助构成了印度DCF的主要部分。国际商业贷款构成了除NDCF两个项目外,印度资本流动的另一个主要项目。1997年,印度放松了国际商业贷款限制,贷款数量迅速增加。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从2005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22亿美元,贡献了20.5%的印度资本账户盈余。上世纪70年代的大批印度人涌向中东石油国家寻找就业的机会,他们手上拥有大量的外汇资源。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India,简称RBI)因此推出了非居民存款方案,以优惠的利率条件吸引非居民印度人和海外法人团体的外汇回流。非居民存款方案是印度20世纪90年代国际收支平衡的最稳定的来源,只是随着近年来其他资本流动的增加,其作用有所下降。而印度的国际援助流入已经相对不重要了。

总结印度的资本流动,可以看到两大特点。一是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需要资本账户的盈余来平衡,二是印度的资本账户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不高,这两个特点明显与中国相反。因此印度更迫切地希望通过资本账户开放来吸引更多外国证券投资,而国际短期流动资本也更愿意通过国际商业贷款和外国证券投资进入印度,这就要求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更加切实、更加审慎。

二、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内容

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始于1991年,该年成立的国际收支高级委员会,做出了首份报告,提出了要实现经常账户自由兑换,而资本账户开放应当逐步、谨慎地推进。1997年,成立了以Tarapore为主席的“资本账户可兑换委员会”(后文简称Tarapore委员会),提交了第二份报告。报告认为要逐步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并设置了步骤规划和为期三年的时间表。考虑到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和可能对国内金融体系造成的危害,Tarapore委员会提出了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前提条件。虽然数月之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打断了委员会的步调,引起了印度储备银行对资本账户开放更慎重的研究,但是印度资本账户开放基本还是沿着Tarapore报告思路向前推进,表现出谨慎且实用主义的作风。在具体执行上,印度储备银行的措施和Tarapore委员会原先的建议有不少出入。委员会的有些建议并没有得到实施,而有些措施比委员会的建议更进了一步,还有一些措施是委员会建议中没有提到的。总的来说,公司优于个人、外国优于本国、长期优于短期是这一阶段资本账户开放的三个特点。不过Tarapore委员会关于更透明的汇率制度(采用带状钉住实际有效汇率的方法)的要求,印度储备银行并未予以采纳。

2006年,印度储备银行任命了以Tarapore为主席,名为放宽资本账户可兑换委员会(commit,tee of FuHer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后文简称FCAC委员会)的新委员会,以绘制新的实现放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路线图。FCAC委员会是一个有印度特色的咨政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放宽资本账户可兑换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而不涉及如何执行。FCAC委员会于2006年6月向印度储备银行提交了一份新的报告(Reporf the Committee on FuHer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应分为三个阶段共5年,其中2006财年为第一阶段,2007,2008财年为第二阶段,2009,2010财年为第三阶段。政府应在一个阶段后对效果进行评估,再

考虑进入下一个阶段。

委员会报告回顾了印度在资本账户可兑换过程中的经验;考察已经实行放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评价开放对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和财政赤字的影响;分析开放对财政汇率管理、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影响;为放宽资本账户可兑换建立一个包括时间和顺序的全面中期工作框架;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和谨慎的保障,保证财政和金融稳定。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

1991年印度推出35个鼓励类行业,这些行业占总股本51%以内的FDI实行自动核准制,进入自动通道(Automatic Route)。1997年,印度扩大了向FDI开放的产业名录,将包括电信和机场在内的9个产业的外资股份比例放宽至74%。2001年后,电力、印刷媒体、非银行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也允许FDI进入。如今,除了博彩、贷款、房地产、国防、核能、信息与广播、农业和种植业等少数行业外,印度几乎所有部门都对FDI敞开了大门。印度还简化了申请开办合资企业、与现存合资企业进行科技合作、科技转让及交易品牌协议和转让现存印度公司参股份额的批准程序。

不过,印度对于外资参与金融业限制还比较严格。印度规定,外资银行只能以分行、代表处和合资银行的形式进入印度银行市场,不允许外资银行以全资子行的方式开拓业务。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金融业重组的需要,印度近年逐渐放松了对外资银行持股民营银行的比例限制,持股比例可达到49%,并有可能在近期允许外资控股民营银行。但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短期内还没有松动的迹象。

FCAC报告提交的时候,除了一小部分被禁止的行业外,印度政府允许FDI在所有部门实施自动通道条款,投资额可以达到100%。投资者只需要在30天内向印度储备银行的地区办公室上报汇入汇款的收据以及提供有关参股文件的通知,而不需要政府事先批准。作为鼓励FDI的强烈信号,FCAC报告的新建议是:印度储备银行的规制将全面的自由化,除了被禁止的行业外,所有的规制都被附上为期两年的末日条款。

(二)外国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in India)

印度在1990年以前对非居民投资印度证券市场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1992年9月,印度允许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f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简称FII)投资于印度股票和债券市场,要求FII应先向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申请核发准予以外资身份投资的证照,并取得印度储备银行之同意后,始得买卖证券。1993年2月,外国证券经纪公司获准在印度营业。1997年,印度将外资参股本国证券经营机构的比例由原先的24%提升至30%,外国机构投资者还被允许投资于印度境内的股权衍生工具。印度对FII投资本息的汇出金额和时间没有严格规定,但对股息和利息征收20%的所得税,并对1年内汇出的外资征收30%的资本增值税,从而形成对短期投机资本的制度性排斥。2000年后,美国存托凭证、全球存托凭证和外币可转换债券,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通过自动核准制对外发行。

FCAC报告认为,参与凭证(ParticipatoryNotes)和FII不同,其实质所有权监管部门无法掌握。这些参与凭证能够自由的转换,这使得监管者更加难以了解所有者真实的身份,也不可能阻止参与凭证的交易。因此FCAC委员会认为应该禁止参与凭证投资,但给予现存的参与凭证持有者一个一年之内退出的机制,这是FCAC报告中极少的增加规制的措施之一。

关于FII投资于债券市场,FCAC报告认为,应分三阶段放宽投资限制。印度政府债券和地方债券部分,第一阶段的上限是发债总额的6%,第二阶段的上限是发债总额的8%,第三阶段的上限是发债总额的10%。印度公司债券部分,第一阶段的上限是1.5亿美元,第二阶段的上限是新发公司债券总数的15%,第三阶段的上限是新发公司债券总数的25%。

(三)国际商业贷款(External Commercial Bor-rowing,简称ECB)

由于1991年的支付危机起因于过度依赖对外借款,危机后印度加强了对ECB的管理,根据国家的融资要求对借款主体、年度借款总量、期限和最终用途进行限制。直到1997年,印度才重新放松了对借用ECB的限制,允许更多的部门借用ECB。1997年3月,印度扩大了对外借款合格企业名录,同时提高了单个借款者的对外融资额度,放松了利率限制,基本取消了对所筹资金的最终境内使用的要求。2000年,财政部授权印度储备银行,对公司借用ECB的审批权限上升至1亿美元,而以股权投资方式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借款上限则被提高到2亿美元。

ECB的最终境内使用限制也得到进一步放宽,除了营运资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外,ECB可应用于各个领域。为防止资本流动因市场行情的变化而过于集中,印度一般不鼓励提前偿还贷款。近年来,随着印度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印度政府允许创汇公司提前偿还ECB本息,前提是其偿债额不超过公司外汇账户余额,以减少公司债务负担。

FCAC委员会报告建议,1、ECB的综合上限包括自动通道制的上限应该逐渐上升。2、自动核准的限制应该提高。其中第一阶段的限额5亿美元,第二阶段的限额7.5亿美元,第三阶段的限额10亿美元。3、以卢比标价的ECB(包括卢比定价但用外汇支付的)应该超过目前ECB的融资额度。4.鼓励长期ECB,在第一阶段,超过10年的ECB应取消额度限制,而第二阶段取消额度限制的年限缩减为7年。

(四)印度的资本流出

随着外汇储备突破1500亿美元,印度政府对资本流出的信心有所提高,发生了从“限制”海外投资到“积极引导甚至鼓励”的重要转变。从2003年以来,印度储备银行宣布简化海外投资手续,并大幅放宽了投资限额。这对于具备海外投资实力的印度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鼓励。根据新的规定,印度公司可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海外竞争,允许最高投资额达到公司上一财年的纯利润水平。印度储备银行还宣布放宽对本国公司的对外商业借贷限制,以支持本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合资、独资公司和在海外的兼并等业务活动。印度公司海外投资的目标紧紧围绕获得先进技术展开,它们选择那些价格具有吸引力,同时对自身低成本的工程设计和生产模式能形成互补的企业,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全球战略布局。

2000年之后,印度开放境内自然人购买境外股票的行为,允许有自有外汇的居民购买境内股票,但对投资额度有控制,在一定期间内投资额度不得超过25000美元。允许自然人对拥有印度公司至少10%股份的海外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对于机构投资者,印度储备银行在审批制下,允许国内的共同基金投资境外股票。1999年,印度证券交

易委员会允许国内共同基金投资在货币可自由兑换国家的评级证券、最高评级(AAA)的短期或长期债券及政府债券、印度企业在海外发行的美国存托凭证和全球存托凭证。

对于资本流出的开放顺序,印度认为,应以公司为先,金融机构其次,而个人最后。这是因为印度政府仍旧担心个人资产兑换为外汇后导致的资本流出和汇率下跌。印度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手上的资产更多的是它们的长期国际投资资产,而印度金融机构手上的资产是以贸易通货为主的短期头寸,因此印度银行出现货币危机所产生的后果比发达国家要更严重,对资本流出的放松应该比发达国家更谨慎。

(五)银行业改革及汇率管理

印度认为,资本账户开放进程需要依赖多样化的政策组合配合,以保障金融稳定,其中银行业改革和汇率管理是其中两个主要的方面。资本跨国流动的自由化深化了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性的增加,所以印度认识到在放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过程中,它的银行体系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波动。银行系统如果不能强化规制监管,国内银行部门将会非常脆弱。因此,必须通过相关措施改善和强化银行系统,使得银行更加具有活力,运行更加稳健。FCAC报告用最大的篇幅讨论了在资本账户开放下该如何提高银行规制和监管,建立一个稳健的银行体系的问题。包括有:强有力的银行规制和监管框架,有效的清算和结算安排,适当的会计公开标准、审计准则,市场管理编码和制度上的管理与法律准则。

1991年的国际收支危机之后,印度政府开展了汇兑制度改革,于1993年3月实现了汇率并轨,同时放弃了钉住一篮子的汇率制度,采用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从那时候起,卢比汇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印度管理汇率的目标是使卢比的对外价值反映印度的经济基本面,遏止不稳定的市场投机因素,避免汇率过分波动,满足短期的资金供求缺口,发展一个有序的外汇市场。FCAC委员会建议通过对外汇市场交易的政策,促进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更加有效的实现。1、批准更多授权交易商(Authorized Dealers)参与市场交易,增强外汇市场的规模,以保障更好地处理外汇流动。2、放开即期和远期的外汇交易市场,并容许所有机构参加,消除过去的限制。3、通过合适的贸易机制、合同结构和规制环境,引入货币期货防范风险。

非居民存款方案是很有特点的印度外资流动途径。由于相关文献㈣多有阐述,且近年来,特别是FCAC报告未有较大政策调整,本文不加以详述。

三、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评价与启示

(一)资本流动和资本账户开放对印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资本流动和资本账户开放对印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历史上的数次支付危机对印度政府来说教训深刻,他们希望通过资本账户开放能够吸引资本流动,防止支付危机再次发生,近20年的实践基本肯定了他们的判断。第二,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储蓄一投资缺口扩大的现象,而印度国内的储蓄无法支撑这种需求,国际资本的流入正好弥补了这种缺口。第三,资本更便利的流动能够最小化资本和债务的成本,形成印度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提升。第四,国有金融部门效率低下一直是印度政府头痛的问题,通过资本账户开放,印度推动了金融部门更加有效率。第五,为居民的多样化投资提供机会。0印度也认识到和国际证券投资相比,FDI会促进技术转移、管理能力提高和供应链发展。但是,同中国拥有吸引FDI的客观优势相比,印度认为他们在吸引证券投资方面拥有更强的制度优势,这同样能促进国民致富和经济发展。

(二)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总体是成功的

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总体上是成功的,它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激发了印度经济的潜力。首先,外资的进入促进了经济发展。1991年印度实际GDP增长率为0.4%,而2000年到2008年,印度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较1991年有了明显提高。其次,FII改善印度上市公司治理,提升印度企业国际竞争力。在FII制度下,外国机构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对印度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介机构责任和权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准确、充分施加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印度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完善。再次,吸引FDI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印度吸引FDI的成果虽然不如吸引外商证券投资那么显著,但总量也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吸引FDI提升了印度的产业层次,并催生了一些堪与欧美竞争的大型国际性企业,如软件巨头TCS、Infosys、Wipro、钢铁巨头米塔尔等。不过,也有许多反对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声音。在FCAC报告提交之前,就有160多位印度专家在尼赫鲁大学发表声明,要求印度政府终止推行资本账户的完全可兑换。他们认为,开放资本账户将解除对居民和非居民资本流人和流出的管制,使经济处于极度动荡之中。

本文认为,印度迄今为止的资本账户开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这主要集中在吸引外国证券投资方面。而这类投资由于沉没成本比较低,在需要的时候很容易流出,而印度居民(包括印侨)的外汇储蓄在历史上也出现过恐慌流出的情况。目前印度的财政赤字较高、储蓄率较低,融资以股市占主导,这在资本大量流入的时候表现出经济的过度繁荣,在资本出现流出的时候会有加剧衰退的危险。但是,由于印度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印度政府风险管理能力近年来迅速提高,其应对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不容低估。所以资本账户开放取得初步成功,但其最终效果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三)渐进式资本账户开放是印度模式的首要经验

实现资本账户开放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激进式的,即快速、全面的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另一种是渐进式的,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地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印度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的实际状况,渐进地推进了资本账户的开放。

印度认为不采取激进式的原因在于,资本账户开放在带来一些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危险,发展中国家一般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金融体系运作效率低下、金融监管能力不够完善,快速、盲目的资本账户开放,必然会加大开放的风险。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相关国家带来的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印度决策者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态度。资本流出对汇率造成下跌的压力,而羊群效应又使得股票市场崩盘,并进一步加剧货币贬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偿还债务的难度增加,最终的结果是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稳定性不断下降,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印度政府非常成熟理性,一向遵循自己的步骤,不轻易许诺,印度政府及其监管机构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和控制权。印度合理利用WTO相关条款维护自身权益。主要以

“肯定清单”的方式列出其愿意开放的部门,并且对服务的开放方式进行了细致具体的研究。印度一般承诺开放的基数都很低,并辅以许可证等数量限制,除了商业存在方式的具体承诺较多外,一般不承诺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等服务提供方式。在开放过程中,印度还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引进外资的实际效果不断修正其承诺和政策,而不教条地遵循开放承诺。

(四)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存在的不足

必须注意,印度政府的资本账户开放不是严格按照委员会报告建议,存在明显的政策建议、政策宣示和政策执行相矛盾的现象。

Tarapore委员会在1997年的报告中,设计了为期三年的资本账户开放时间表,同时也设置资本账户开放实施的前提条件。资本账户开放的确需要前提条件,但是在制定前提条件的同时又制定了三年的时限,很难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前提条件的要求。实践中,经过8年后的2005年,Tarapore委员会提出的前提条件才初步实现,但资本账户开放却比计划进展得快。Tarapore委员会的前提条件提的很有意义,但落实的时候却变成画蛇添足。

和中国相比,印度的经济社会结构体现出明显的松散化的现象,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和修改各项法律的程序比较繁琐、上级政府的政策在下级政府中受到抵制、政策之间出现矛盾时不能及时纠错等问题,这使得印度包括资本账户开放在内多数改革措施在执行中都会出现落差。中国学者不应根据本国经验,将印度宣示的政策和实际政策执行混为一谈。

比如在对外资开放方面,1997年的报告已经将一些敏感行业列入开放名单,而2006年的报告更将这些领域全面开放。但是印度政府却频繁以安全为由限制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企业参与港口、电信、机场等所谓敏感行业的工程及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或是通过签证、审批等其他途径设置障碍。2007年,印度储备银行拒绝了海尔在印度成立一家名为海尔电信的合资手机营销公司的申请。印度储备银行认为,尽管海尔的申请完全可以走自动通道,但是由于它是一家中国公司,因此要受到印度外资促进委员会和电信部门的批准。

作为人口和中国相仿,发展阶段和中国类似的大国。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启示和不足之处都值得总结,以利于中国未来的资本账户开放。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n Fuller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Fuller CapitalAccount Convertibility [R].Mumbai :Reserve Bank ofIndia, 2006.

[2]Rakesh-Mohan.Capital flows to [ndia[R].BISPapers No.44,2008.

[3]Reserve Bank of India Central Office.HalfYearly Report o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R].Mumbai: Reserve Bank of India, 2008.

[4]曹勇,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经验与启示[Jll_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4)。

[5]G,帕德曼拿布罕,实施资本账户自由化:印度的经验[A],国际视角的中国账户开放[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45-165。

[6]蔡奕,我们从印度象身上学些什么一印度资本市场开放考察报告[EB/OL].www.chinalawinfo.com.

[7]袁宜,资本项目开放中的汇率安排一印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5,(6)。

[8]何道隆,印度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与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02,(1)。

[9]张韬,海尔印度开设公司遇政策壁垒[N],上海证券报,2007-01-15。

(责任编辑 李琳)

作者:黄继炜

印度证券投资发展论文 篇2:

中外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比较

[摘 要]保护证券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是各国政府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也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国际上证券投资者保护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对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对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政府 证券市场 中小投资者保护 比较

对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是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经济健康增长的关键。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弱势的一方,其在资金量、证券知识以及自身法律保护意识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性,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保证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尤为重要。

一、中外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区别

美国股票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美国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在美国股市中,个人直接持有的股票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0%,个人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7%;机构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8%,机构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5%;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约为55%;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到81%以上。

而我国截至2009年初,有证券公司106家,基金管理公司60家,管理证券投资基金359只,基金资产接近3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年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的比例接近50%。虽然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作用逐渐增强,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仍属于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散户”市场。目前我国63%的投资者股票资产在10万元以下,67%的投资者月均收入在3200元以下,同时个人投资者每年平均交易50次,为欧美投资者的9倍。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主体偏向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

二、中外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比较

国外证券市场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发生了许多象南海事件、经济大危机等给投资者带来惨重损失的教训。因此,经过近百多年来的实践,很多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了对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立法保护。总结国际市场对投资者保护措施,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国家依法设立以保障证券市场稳定运行的公共保障基金——平准基金。另外一种是以投资者赔偿制度为基础,以国家法律保障为依据设立的投资者保护基金。目前国际市场上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主要有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从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角度判断,平准基金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我国一直对是否设立平准基金存在争论,并没有出台。

而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基金出现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国家(地区)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逐步开始建立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投资者赔偿制度。加拿大于1969年建立了“加拿大投资者保护基金”;美国于1970年通过《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并成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80年代后期,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建立了投资者赔偿计划;1997年欧盟制定了《投资者赔偿计划指引》,建立了统一协调的欧盟内部投资者赔偿制度;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如泰国、菲律宾、印度、土耳其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相应机制和机构,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我国于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发布《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同意设立国有独资的保护基金公司保护中小投资者。针对这些不同投资者保护基金,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异同。

1.所依法律依据比较

根据国外对投资者保护所依法律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在基本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投资者保护组织专门立法。如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德国、爱尔兰、印度和台湾地区。美国国会在1970 年通过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案》。第二,未制定投资者保护组织专门立法,只在综合性法律中规定投资者保护组织的相关条文或直接依托于证券法或公司法。如英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第三,根据其他法律作为投资者保护依据,如加拿大主要遵循加拿大破产清算法及其他适宜的法律。我国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制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国有独资的保护基金公司进行运作。

2.保护组织及监管模式比较

目前,各国家(地区)组织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模式,即成立独立的证券投资者赔偿(或保护)公司,由其负责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日常运作,美国、英国采用了这种模式;另一种是附属模式,即由证券交易所或证券商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发起成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并负责基金的日常运作,如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采用了此种模式。

监管模式可分为四种:一是由证券监管当局认可并监管,如美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受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二是由自律组织的行业协会监管。如日本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由日本证券经纪商协会监管;三是由交易所运作并监管,如澳大利亚的国家担保基金由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独资公司——证券交易担保公司运作;四是由行业协会和交易所共同监管,如加拿大投资者保护基金由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蒙特利尔交易所、加拿大风险交易所和加拿大投资经纪商协会共同设立并监管。

我国的证券保护基金采用第一种组织模式和监管模式,成立国有独资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由证监会监管,负责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

3.经费来源比较

国外投资者保护基金一般都会强制要求有关经营机构成为基金的会员,定期缴纳会费,作为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经常性资金来源,也根据各自情况规定了其他的资金来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种:

(1)会员缴纳的会费;(2)投资收益;(3)借款,大多数国家规定投资者保护基金有权向政府、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并用将来会员缴纳的会费担保偿还;(4)罚金;(5)官方拨款;(6)其他方式。

我国的证券保护基金的经费来源是:(1)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的上限后,交易经手费的20%纳入基金;(2)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证券公司,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3)发行股票、可转债等证券时,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收入;(4)依法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所得和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受偿收入;(5)国内外机构、组织及个人的捐赠;(6)其他合法收入。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成立较晚,资金规模有限,资金筹集渠道不多,增长缓慢。

4.赔偿对象比较

发达国家(地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赔偿对象一般只针对指定产品的散户投资者。投资者一旦成为基金会员的客户,就享受保护基金的保护。被保护的客户包括个人、有限公司、合伙公司、信托人、受托人以及其他机构,但破产公司的合伙人、对破产公司的管理层和公司政策能够实施控制性影响的人、导致公司破产的其他机构的有关人员等不在保护之列。

而我国证券投资保护基金赔偿的对象是证券公司被撤销、关闭和破产或被证监会实施行政接管、托管经营等强制性监管措施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债权人予以偿付;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用途。我国保护基金赔偿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证券公司问题而引起的对其债权人的保护,对上市公司问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投资者损失没有明确说明如何补偿。

5.赔偿限额和比例比较

从发达国家(地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运行情况来看,各国(地区)都对基金的最高赔偿金额有所规定,有的国家(地区)还有赔偿比例的限制。我国证券投资保护基金没有明确说明。

三、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措施的改进

1.健全法律法规。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环境不够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是一部行政法规,建议尽快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条例》,强化赔偿基金运用的可操作性。我国缺少专门针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专业立法,现行法律法规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存在不足。

2.《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加强了对证券公司的监管与问题处理,而缺少对作为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的监管与问题处理办法。上市公司对投资者保护意识欠缺,相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处罚力度和投资者保护力度。

3.扩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资金规模;明确证券投资保护基金的赔偿对象、赔偿范围、赔偿比例,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实际赔偿。银广夏等造假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而投资者打赢官司却得不到实际部偿的现象应该早点结束。

4.建立集体诉讼或帮助应诉制度。部分国外组织还有代为集体诉讼或帮助应诉功能。中小股东单独对公司提起诉讼的费用并非一般小股东所能承受,而且个人相对于公司处于弱势,如由专业机构组织中小股东集体诉讼,有利于平衡双方在诉讼中的地位,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参考文献:

[1]张烨:.美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财经 2008年第5 期

[2]陈共炎:多层次投资者保护体系日趋成熟. http://finance.sipf.com.cn/detail.jsp?i_id=128939&cid=18

[3]刘得文: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4(下)

[4]沈晓磊:域外投资者保护组织经验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月号上(总第360 期)

作者:朱才斌

印度证券投资发展论文 篇3: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设计

摘要: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单线控制模式、双线控制模式和多线控制模式。由于跨境资本流动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核心传导机制和外围传导机制冲击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因此,中国应借鉴巴西、韩国等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方式,在现有高频债务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包括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对外债务、外汇交易等四个子系统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形成以多线控制模式为主,单线控制模式和双线控制模式为辅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全面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中国

中国加入WTO后,由金融、贸易和投资引起的各类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跨境投机和跨国公司资本抽逃逆转的潜在风险逐渐上升。尤其是其中投机性直接投资的出现,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主要模式

研究表明,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证券市场开放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2)金融机构业务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3)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4)外债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5)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6)黑色或灰色市场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从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对经济的冲击程度来看,(1)、(2)、(6)与金融市场直接相关,尤以其中非正常渠道的、投机性的证券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的冲击性最大,是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的主要目标。其次为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流动。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利润转移、红利汇回等资本跨境流动也会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最后,外债和国际贸易带来的资本流动通过外汇交易,也可能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往往采取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监测预警的方式来防范风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各国和地区风险控制路径的不同,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又可以分为单线控制模式、双线控制模式和多线控制模式等三种。其中,单线控制模式以监测本国或地区核心风险传导层的跨境资本流动为主,外围风险传导层的跨境资本流动为辅;双线控制模式同时监测本国或地区核心风险传导层和外围风险传导层的跨境资本流动;多线控制模式则对涉及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外债和外贸的跨境资本流动进行全面监测。(详见表1。)

1. 单线控制模式:以色列、印度和菲律宾。

单线控制模式又可以称为核心风险控制型,其特点是:以控制跨境资本流动的核心风险传导层为主,外围风险传导层为辅,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关键领域的风险控制,切断风险从第一层次(核心风险传导层)向第二层次(外围风险传导层)的传导与扩散,达到控制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单线控制模式的国家或地区往往选择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外债或外贸中的某一领域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实施监测预警。比较典型的有以色列、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详见表2。

2. 双线控制模式:智利和土耳其。

双线控制模式又可以称为核心——外围风险控制型,其特点是:以控制跨境资本流动的核心风险传导层和外围风险传导层为共同目标,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关键领域和重要相关领域的风险控制,切断风险在第一层次(核心风险传导层)和第二层次(外围风险传导层)以及两个层次之间的传导与扩散,达到控制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双线控制模式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选择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外债或外贸中的某两个领域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实施监测预警。比较典型的有智利和土耳其等国家。详见表3。

3. 多线控制模式:韩国和巴西。

多线控制模式的特点是:以控制国家或地区受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影响最大的领域为主要目标,通过对相关经济指标的监测和控制,防范风险在各领域之间的传导和扩散,达到控制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线控制模式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对涉及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外债和外贸的跨境资本流动进行全面监测和预警。比较典型的有韩国、巴西等国家。详见表4。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的路径和方式与其本国的金融脆弱性程度有关。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它们先在最容易受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影响的领域(核心传导层)建立监测预警系统,然后再逐步向其他领域(外围传导层)拓展,直至建立起全方位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尤其是一些在20世纪80、90年代遭遇严重金融危机的国家如智利(1982)、土耳其(1994、2000-2001)、韩国(1997-1998)、巴西(1999)等,在危机之后都建立了高频债务系统(或类似系统)以及市场预期调查系统(或正在建立),并致力于建立更为全面和完善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以便从各个层面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进行监控。

二、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表明,跨境资本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核心传导机制和外围传导机制冲击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其中,核心传导机制通过利率、汇率等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国家的金融稳定;外围传导机制通过跨国公司利润转移、红利汇回等主要环节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核心和外围传导机制通过政府、中介和外国银行相互影响,从而构成“品”字型风险传导与扩散的结构模式,给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高频债务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并正在加紧对中国资本流动性监测预警体系的研发。因此,在建立和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的过程中,中国应借鉴巴西、韩国等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方式,在现有高频债务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包括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对外债务、外汇交易等四个子系统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形成以多线控制模式为主,单线控制模式和双线控制模式为辅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全面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产生。详见图1。

1、证券投资子系统。

证券投资子系统由3组指标构成,分别是:(1)证券投资收益指标,包括国内外利差、实际汇率等若干指标;(2)证券投资结构指标,包括资金来源结构、投资品种结构、投资期限结构等若干指标;(3)证券投资增长指标,包括证券投资的交易量、交易金额、换手率等若干指标。

2、直接投资子系统。

直接投资子系统由3组指标构成,分别是:(1)直接投资收益指标,包括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占比、跨国公司利润转移和红利汇回等若干指标;(2)直接投资风险指标,包括资金来源结构、投资产业结构、投资地区结构等若干指标,其中重点关注投机性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流向;(3)直接投资增长指标,包括外资依存度、外资增长率、外资利用率等若干指标。

3、对外债务子系统。

对外债务子系统由3组指标构成,分别是:(1)外债清偿能力指标,包括外债偿债率、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比率、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比率、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比重等若干指标;(2)对外债务结构指标,包括外债类型结构、外债期限结构、外债币种结构、外债利率结构等若干指标;(3)对外债务增长指标,包括外债负债率、外债利用率、外债增长率等若干指标。

4、外汇交易子系统。

外汇交易子系统由3组指标构成,分别是:(1)金融机构外汇交易指标,包括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划拨和清算情况等若干指标;(2)个人外汇交易指标,包括个人外汇交易情况、大额可疑资金外汇交易等若干指标;(3)银行代客交易指标,包括银行代客业务资金收入、企业和个人外汇汇出情况等若干指标。

参考文献:

[1]Ilan Goldfajn·Assessing Capital Flow Vulnerability Using a High Frequency Debt Monitoring System And a Market Expectation Survey System. 转引自国家外汇管理局课题组.金融脆弱性分析——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临测预警体系构建(英文附件三)[M]. 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

[2]国家外汇管理局课题组. 金融脆弱性分析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临测预警体系构建 [M]. 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

[3]戈尔茨坦, 凯宾斯基, 瑞哈特. 金融脆弱性实证分析——新兴市场早期预警体系的构建[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昝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赵蓓文

上一篇:证券投资述评毕业论文下一篇:中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