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集合投资论文

2022-07-03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财富不断累积,家族信托的财富传承方式也成为了诸多高净值人士的选择,家族信托与大众熟知的集合资金信托在业务模式和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别。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把握发展集合投资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把握发展集合投资论文 篇1: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蕴和逻辑理路

[摘 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逻辑主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三者集中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理论。新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极大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局面。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1-02-06

[作者简介]王海山(1977—),男,陕西宝鸡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建德(1965—),男,陕西韩城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张裔(1982—),女,湖北武汉人,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自始至终贯穿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鲜明逻辑理路。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战略意蕴,理解把握其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的逻辑理路,对于更加全面深入领会掌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一)新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2]新发展阶段是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作出的一个全新精准的重大战略判断。一般来说,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变迁、升级的过程,根据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任务、发展要求的不同,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新发展阶段既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较长历史时期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还是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从发展目标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建设经验、可靠的制度保障,进入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实现更高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在未来30年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

从发展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新形势,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变数增大,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治理格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更多逆风逆水、挑战加剧的外部环境,但发展的时与势在我们一边,[1]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从发展任务看,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完成不同发展任务,发展任务不同是划分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新发展阶段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提高创新能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生态环境、补足民生短板等,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新发展阶段需要完成更加艰巨繁重的新发展任务。

从发展要求看,新发展阶段必须满足更新、更高、更多的发展要求。新发展要求既包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又包括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生产关系发展要求,还包括“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由此可见,新发展阶段面对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任务、发展要求等诸多方面都高度凝聚在发展质量上,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新发展阶段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二)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1]只有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现实要求,才能在坚实可靠的实践依据上更全面、更深入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的核心目标和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现代化具有五个鲜明特征,是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一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这是创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这是协调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在特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绿色作为发展的普遍形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的现代化,这是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五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新发展阶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方位

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理论概念和发展模式的提出是在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的基础上,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只有立足于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才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模式,更好更快地推动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主动调整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相对封闭的国际环境下发展,形成了主要依赖国内自我循环,实现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与当时国内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际上美苏争霸、冷战对峙的世界形势紧密相关的。依靠这种发展模式,我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积极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于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国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的活力日益强劲,内需潜力逐步释放,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正是基于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和现实要求,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及时提出调整发展模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其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发展,利用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动自身发展。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发展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凝练总结党的十八大以后成功驾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为引导“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巨大的科学指导作用。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全面贯彻的基本方略。[3]P21

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4]P197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递进更新,不断迭代升级,不断深化拓展,更加生动饱满,更加充实完善,从而具备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自身的“新发展、新进步、新飞跃”。“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不但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是科学、正确、有效的,而且推动全党全社会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不断丰富提升。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从发展成就看,“十三五”时期,我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中国治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影响世界,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奇迹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成就代表过去,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未来新阶段必须要有新发展,新发展必然是更高质量的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必定是更全面、更高级的新发展。

从发展内涵看,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理念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贯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就是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振全社会创新自信,释放创新活力,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指出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契合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创新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是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坚持协调发展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作出了许多新部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强调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在协调发展理念中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三个坚持、一个守住”的总体思路,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趋势,要大力推进贸易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在发展成果共享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及时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等,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从发展的根本立场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1]。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基本实现,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是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可见,新发展理念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理论主题渐次展开的发展理念集合体。

(二)新发展理念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我国发展既要应对来自外部的一系列风险挑战,又要解决国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客观上要求必须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方面,要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协调发展方面,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绿色发展方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开放发展方面,要把握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中更加注重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在共享发展方面,要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强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导向,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新发展理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指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方向、途径、方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因此,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用新发展理念来塑造新发展格局,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正融合起来。创新发展理念要求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更加注重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坚持創新驱动战略特别是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也是在国际大循环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占据制高点的关键。协调发展理念要求把加快区域经济循环和城乡经济循环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战略有机衔接起来。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有效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等方面的难题,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整体系统。开放发展理念要求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把扩大内需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消除国际国内双循环在消费环节的障碍,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国内循环是主循环,是双循环的基础;国际循环是次循环,是国内循环的辅助和延伸。[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1]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问题。

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市场是基础,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向外拓展,国内大循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坚实基础,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反过来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不断为国内大循环注入外在动力,所以二者是高度统一的整体。国内大循环既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国内单循环,也不是搞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各地区小循环,更不是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退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关起门来搞“内循环”,只会导致“死循环”。[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7]所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从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的关系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必须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可见,这种发展格局是建立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新格局,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新发展格局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强调,一切皆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为转移。及时主动调整发展战略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在新发展阶段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主动作为,既不是被迫之举,也不是权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8]P70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升到“战略抉择”的高度,充分表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远性、根本性布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显著标志。从实践逻辑来看,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演化变迁的逻辑结果,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变化、内在要素禀赋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进行的全局性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既有现实必要性,也有充分可能性。我国形成国内大循环具有坚实可靠的现实条件,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超大经济体的显著优势和基本特征,能够以内需为主导,实现内部大循环,确保有足够的经济韧性和战略回旋余地。实现国内大循环,需要强劲的内需和有力的供给。在需求方面,我国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不仅有14亿人口,还有4亿多人的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商品零售额即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而且上升空间巨大。在供给方面,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

(三)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从理论逻辑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意。新发展理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思想,决定发展走向,影响发展质量。新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形成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的新路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把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8]P71因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在生产环节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注重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在流通环节要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在消费环节要优化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优化贸易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四、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之中

(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具有内在一致性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9]P15是以质量和效益替代速度和规模成为首要发展目标的发展。只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内在一致的,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从目标指向来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尽管各自内涵不同,但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价值指向来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价值取向。

从问题指向来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问题牵引,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力图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

从逻辑指向来看,认识和立足新发展阶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脱离这个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必须始终坚持这个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化;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路径,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融合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统一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中。新发展阶段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阶段,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发展,[10]P111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11]

(三)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理论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构成了“三位一体”的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理论主题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其理论主线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和客观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通过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理论必将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報,2021-01-12.

[2]人民日报评论部.进入新发展阶段,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大跨越——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20-12-0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詹成付.读懂新发展格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体会[N].中国社会报,2020-11-16.

[6]石建勋.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N].光明日报,2020-09-21.

[7]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20-08-12.

[8]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9]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11]权衡.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20-11-11.

Key words:new stage of development;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high-quality developmen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責任编辑:朱文鸿)

作者:王海山 李建德 张裔

把握发展集合投资论文 篇2:

家族信托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标准初探

摘要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财富不断累积,家族信托的财富传承方式也成为了诸多高净值人士的选择,家族信托与大众熟知的集合资金信托在业务模式和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别。家族信托的潜力人群及潜在规模巨大,而相对应的,我国家族信托合同和信托法中对于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约定和规定却十分笼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因此各种受托人的不当投资行为导致家族信托财产损失的新闻频发。本文对比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具体规定,对比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投顾义务,借鉴相关经验,提出我国信托业应当构建的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标准。

关键词

家族信托;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民财富积累,高净值人士开始寻求传承财富的良好方式,家族信托业务因此逐渐升温。根据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止2021年6月,家族信托规模为2800亿元,数量为1.6万个,连续五个季度呈上升态势。招商银行发布的《2020中国家族信托报告》显示家族信托潜力人群逾24万人。根据《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信托函﹝2018﹞37号),家族信托起点为人民币一千万元。保守估计,如家族信托潜力人群以最低限设立家族信托,那么行业规模将达到2.4万亿。如此庞大的资金,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保值增值需求,同时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受托人在家族信托业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投资管理与分配乃受托人法定职责。但是我国《信托法》对受托人投资管理义务的规定却极为“粗犷”,缺乏细化规定和可操作性,必然给家族信托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近日,大业信托·君睿15号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君睿15号”)出现实质性违约,目前尚未有明确兑付方案[1]。“君睿15号”信托产品成立于2020年8月14日,属房地产信托项目。令人诧异的是,“君睿15号”信托计划的5亿元规模中,部分由招行私行的家族信托承接,使得家族信托的资产管理涉入到巨大风险之中。为何招行家族信托会承接“君睿15号”,细节尚不得而知。但这一事件足以让业界对家族信托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问题开始进行深入思考。

一、受托人在家族信托业务中的地位——从集合资金信托与家族信托的差异处着眼

既往,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载体的“非标业务”是信托公司做大规模、创造利润的重要形式。但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换挡以及大资管行业的监管标准趋于统一,我国信托业的发展面临着艰难的外部环境。这一背景下,转型是当下信托公司的主要任务,包括家族信托在内的服务信托是信托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受托人在不同的业务模式下,其投资管理义务差异甚远,受托人在办理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和家族信托业务时,其谨慎投资义务标准应有所差异。

家族信托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业务模式方面存有较大差异:

首先,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受托人与多个委托人建立信托法律关系,各委托人除认购份额不同,其余权利义务均相同;而家族信托通常是一位委托人与受托人建立信托法律关系,不同的家族信托,委托人意愿与信托目的均不相同,具有个性化特定。

其次,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通常事先确定好信托财产的运用方式,以房地产融资信托为例说明。作为典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类型,其通常采取信托贷款方式运用信托资金,借款企业、担保方式或增信措施、还款计划等均提前确定,相关信托贷款文本也已预先签署完毕。委托人在与受托人建立信托法律关系之时,对于信托财产投资运用已经知晓,因此委托人基于自身的判断进而决定签署信托合同,也即意味着委托人对信托财产运用方式的预先确认。而家族信托因信托规模较大,通常需要对信托资金进行组合投资运用,这一运用过程必然发生在信托成立之后。家族信托的信托文件可以约定投资于各类金融产品的比例,但无法“预定”具体投资的金融产品。

再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一般不短于一年,以2—3年为主流。仍以房地产融资信托为例,在房地产企业归还信托贷款后,受托人自贷款本金利息中扣除相关费用后,将向投资者进行分配。家族信托的存续期限通常较长,以20—50年为主流。如此长的存续期内,受托人需履行不断为信托财产找寻新的投资项目的职责。家族信托存续期内,受托人需依照信托文件向受益人分配。为确保受益人及时获得足额分配,受托人也需要在信托投资标的选择、配置方面充分考虑受益人的分配需求。

最后,从适用法规方面看。集合与家族信托业务资金信托计划业务均需遵守《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还有专属于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相关规定,即《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对比之下,集合资金信托相关规定更为健全,规制更为明确,对投资人的保護力度更强。家族信托业务只有宏观的法律指引,显然不能满足体量巨大的家族信托的投资管理要求。家族信托更需要个性化的管理、谨慎地投资,在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方面应当给予更明确的规定与指引。

二、家族信托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完善

(一)比较法视角下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借鉴

目前我国法律上对于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仅有笼统规定,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在业界《家族信托合同》中也缺乏相关约束,对于受托人在投资运作方面的义务通常也规定的较为笼统,大多规定为和法定义务类似的忠诚、勤勉、谨慎的信托财产管理义务,大多表述为“受托人将始终恪尽职守,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原则,忠实地管理、运用及处分信托财产”。对于核心的资产投资风险控制义务、资产投资的策略选择与管理义务等方面都很少会有具体约定,因此信托合同对于投资运作中的受托人义务的约定也较为粗略和浅显,不利于委托人或受益人权益受到损失后进行追责。而对比信托法基础浓厚的英美法系国家,其对于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进行了充分的规定,值得借鉴。在谈判实力悬殊的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如过分依赖合同来细化双方的权利义务,在知识储备和经验能力均逊色的委托人,将难以充分保障委托人和受益人的权益。因此,完善相关立法,为首要任务。

谨慎投资义务是指受托人谨慎地对待委托人转移给其的信托财产,经过审慎的投资计划,将信托财产进行投资,使其在保值的基础上适度增值。谨慎投资义务实际上是一种信义义务,在家族信托业务中,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是基于信任建立的法律关系。但受托人无论是在信息掌握、专业技能还是资产处分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受托人以谨慎的态度对信托财产进行投资运作,仅体现了受托人的道德水平,笼统而原则化的谨慎投资义务规定使得委托人、受益人缺乏法律上相关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来保障信托财产的安全,因此建立一个具体的谨慎投资义务标准对于受托人行为的规制来说至关重要。我国《信托法》虽然规定了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但是并未对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的要求以及标准作出规定。我国《信托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这里规定了受托人的忠诚、谨慎的义务,但是规定太过原则化,缺乏具体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2]、《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四条[3]同样规定了受托人的忠诚、勤勉、谨慎的信托财产管理义务,较为原则化。《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信托资金可以组合运用,组合运用应当有明确的运用范围和投资比例,这一规定比上述规定相对来说细化了信托投资的分散投资要求,但该规定是从受托人权利角度制定,如若受托人违反信托,也缺乏追责基础。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信托公司受托责任尽职指引》在原则性规定之外,加入了尽职调查、制作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内容,产品营销与信托设立、运营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都注重风险控制,保护委托人和受益人权益,表面上建立了初步的谨慎投资义务标准,但其仅为自治性规则,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效力,不能有效地规范受托人的投资。

对比有着浓厚信托法基础的英美法系国家的制度规范,英美法系国家在法律层面除了总体上对受托人的投资运作行为规定了谨慎投资义务,对于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也进行了明确规定。英国《2000年信托法》第四条规定了标准投资原则,在行使由本部分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任何投资权力时,受托人必须顾及标准投资准则。受托人必须随时审查信托投资,并且在顾及标准投资准则的情况下,考虑是否变更信托投资。与一项信托相关的标准投资准则,是指与拟议作出或保留的任何特定投资相同的投资对信托的适合性以及作为该种类投资的该特定投资对信托的适合性,以及与信托之情势合适的范围内,该信托投资多样化的需要。美国《信托法重述(三)》227条规定了谨慎投资义务及其要求,受托人应当像一个谨慎投资人管理和投资信托财产,并充分考虑信托目的、信托期限和信托情况。美国《统一谨慎投资人法》在美国《信托法重述(三)》的基础上对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提出了更加明确、客观、具体的标准,如目标标准(如信托条款、合同约定等)、投资组合标准、投资多元化标准、限制成本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判断标准等[4],美国将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标准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细化与完善。

我国法律法规层面仅笼统地规定了受托人负有谨慎义务,但是对于其具体的投资义务及标准并没有相应规定。实际上受托人承担着投资顾问的职能,对信托财产的投资计划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考量,尽管当下没有达到英美法系国家完善细致的谨慎投资义务标准,但国内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对于受托人在投资运作中的谨慎投资义务给出相应规定与标准,如张敏学者认为,“受托人行使投资权时的谨慎性标准,它要求受托人运用合理的技能和注意进行投资,履行必要的调查和判断等投资程序,综合考量投资风险和回报,全面考虑信托目的、信托期限、分配要求等情形,像一个谨慎投资者那样有义务使投资多样化,进而投资和管理信托财产”。[5]

(二)来自国内资管同业的经验——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投顾义务的借鉴

不论是家族信托还是集合资金信托,信托法层面未见细化规定,银保监会也没有对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作出进一步具体规定。但是证监会对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承担投资顾问中的投顾义务却制定了相关的具体要求和监管规定,可以作为对比与参考。

2020年10月,中国证监会修订《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应当遵守该规定。所谓“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接受客户委托,按照约定,向客户提供涉及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议服务,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投资建议服务内容包括投资的品种选择、投资组合以及理财规划建议等。该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证券投资顾问要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第十六条规定证券投资顧问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应当具有合理的依据。投资建议的依据包括证券研究报告或者基于证券研究报告、理论模型以及分析方法形成的投资分析意见等。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对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进行审慎调查和风险评估,充分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并设立产品准入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对销售产品准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条规定从销售这一环节控制产品风险,保证投资者投资的效益。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五十条[6]规定了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管理系统,第六十四条[7]规定了基金管理公司的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些规定保障了投资策略的正确性,便于证监会及投资者了解资金投资策略和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综合来看,证监会对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规定了具体明确的投顾义务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其在出具投资意见、作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出具合理的投资报告,审慎地实行投资策略,选取稳健的投资产品,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保证了投资者的利益。而实际上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规模巨大,对于受托人的管理要求更高,更需要银保监会出台相关规定对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予以规制,应当借鉴证监会相关做法出台有关规定。

三、结论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中,家族信托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标准无明确法律指引。在我国的家族信托设立实践中,信托合同也没有对于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的具体、明确约定。这不利于保护委托人、受益人的利益。对于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具体标准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定或约定。

第一,受托人需要区分一般受托人和专业受托人,两种受托人承担义务不同。委托人将信托财产基于信任转移给一般受托人,由于一般受托人不具有专业受托人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其應当承担信托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基本的谨慎合理的投资义务。但如果受托人是专业受托人,委托人基于对专业受托人的专业技能而将财产交给受托人投资,受托人具有更高标准的谨慎投资义务,应当运用其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8]。

第二,受托人应当具有信息披露义务。类比证监会对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要求,受托人应当对信托计划进行理论分析,提供的投资建议需要有合理的依据,形成书面材料,当投资出现重大瑕疵时,委托人可以根据该建议书或计划书向受托人追责。其次是在信托持续投资的过程中,委托人应当定期披露信托管理运营及收益情况,制定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反馈给委托人,使委托人能对自己的财产投资方向有所把握,当受托人出现重大违规现象时,委托人也能够及时反馈并进行追责。

第三,受托人在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和投资比例的分配上要谨慎行事。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受托责任尽职指引》条文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可以看出,受托人应当分散投资,投资项目多样化,进行组合投资,这样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更利于信托财产的增值保值,投资比例方面也要确定相应比例,例如两大法系主流国家对于信托财产用于投资房地产的份额为75%—95%不等[9],我国也应当依照实际情况对不同投资对象规定相应投资比例,控制风险。如果受托人违反分散投资原则或者投资比例不符合要求,委托人也可以追责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招行代销大业信托违约背后:私行客户和家族信托也成了“韭菜”》[R/OL].(2021-08-17)[2021-12-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32242012274879&wfr=spider&for=pc.

[2]《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信托公司管理运用或者处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维护受益人的最大利益。

[3]《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四条:信托公司管理、运用信托计划财产,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服务。

[4]周友苏,庄斌.资管业务中金融机构义务统合与范式表达[J].商法界论集,2020,6(02):65-82.

[5]张敏.信托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44.

[6]《证券投资基金法》第50条: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由授权、研究、决策、执行和评估等环节构成的投资管理系统,公平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和客户资产。

[7]《证券投资基金法》第64条: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自年度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报送基金管理公司年度报告和年度评价报告;自季度结束之日起15日内报送监察稽核季度报告,自年度结束之日起30日内报送监察稽核年度报告。

[8]文杰.信托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标准研究[J].财贸研究,2011,22(02):149-155.

[9]刘雨.房地产投资信托受托人谨慎投资义务标准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9.

注:本文为课题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名称《我国民事信托的法律制度创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BFX135)

作者:朱家媛 柏高原

把握发展集合投资论文 篇3:

中国首只海外指数基金破茧而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

——《论语》

当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之后,生财聚财之道变得更加有序。资本市场的诞生,让所有的产业经济在这里交融聚汇,而以专业管理、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的理财工具——基金,已经风靡全球。秉承古老东方理财文化,基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投资理财方式,以其优越的制度,以其诚信的内涵,必将与各种理财方式一起,成为致富的有效途径。

基金已成投资市场主导力量

尽管我国规范基金历史并不长,但这12年中,基金经历了多次的起伏跌宕,1999年5·19行情,2005年7月上证指数998的低点,2007年10月上证指数6124的高点,也分享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喜悦。国内基金公司在投资理念、产品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认识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提高,基金产品不断丰富,从1998年只有5只封闭式基金,发展到如今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众多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高、中、低不同风险程度的选择。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正式运作的基金共有625只,其中以大陆境内市场为投资对象的基金有616只,以大陆境外市场(主要以亚太股市为主)要投资对象的QDII基金有9只,远超过2001年117亿元(3只)、2002年448亿元(14只)的规模。规模的扩大说明,基金正成为市场主导力量,并对投资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海外投资市场较为单一

2006年4月17日,央行、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关于发布《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海外投资完成了从试点到制度的转变。同年6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评审会,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方案顺利通过评审,这也是首家获得此资格的基金公司。

经过近3年的探索发展期,我国QDII基金已初具规模,达到10只(不包括已终止运作的华安国际配置)。虽说管理层允许这些QDII基金可以投资与中国证监会签订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但截至2009年底,大部分QDII主要投资的海外市场仍然以中国香港市场为主。统计数据显示,历年QDII基金在香港市场的配置比重从来没有低于68%。

投资范围集中,加之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相关性较高(2006~2009年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都在0.80以上),很难起到多元化投资和分散风险的作用。

通常意义上,投资者会认为新兴市场要比成熟市场承担更多风险,收益也更大。但由于投资区域的不可捉摸,导致这些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不断变化,令人难以选择和把握。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通常要求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自己的风险偏好匹配,在无法把握基金风险特征的情况下,通过操作QDII基金获利的难度非常大。

首只海外指数基金面世

做投资讲究自身的优势,相对于完全陌生的海外市场,国内基金公司对于H股(即港股)更为熟悉,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但因H股和A股联动性较高,从QDII产品对于基民的最根本的优势——分散风险的角度而言,可能不尽人意。

经历了2008年暴风骤雨般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正在从底部回升,由于多项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或已开始复苏,新屋销售量触底反弹,耐用品销售订单有明显止跌反弹迹象,消费者信息指数明显回升,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领军者,目前海外指数也迭创新高,投资环境可谓与2007年大相径庭。现在海外的市场环境,对于QDII而言,可谓水到渠成,详见附图。近期,国泰基金获得7亿美元的外汇额度,前期筹备已久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将很快面世,这是国内发行的首只海外指数基金。

在美国,纳斯达克i00指数被称为具有“绿色”性质的科技指数,代表了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对海外指数历史走势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在经济上升周期中,纳斯达克100指数投资价值和表现显著超越发达国家的其他主要指数。从纳指100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也同样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政府将出台政策控制金融风险,金融板块占美国GDP比重以及贡献率将缩小,标普500金融板块比重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呈下降趋势,科技、可选消费等板块的业绩表现引领市场。从2009年的表现来看,科技和可选消费类也是表现异常出色的两个行业。纳斯达克100指数不包含金融股,科技、可选消费板块占75%以上,成分股均处于行业生命周期发展最旺盛的成长期。回到估值水平上,目前纳斯达克100的市盈率为23倍,大幅低于5年均值(约29倍)。市净率(PB)水平为3,5倍,亦低于其5年均值(约4倍)。

回顾历史数据,过去3年,纳斯达克100指数跑赢美国主要基准指数,特别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纳斯达克100指数跌幅远低于标普等美国其他主流指数。同时,纳斯达克100指数与沪深300等国内指数的相关性相当低,相对于投资亚太股市而言,能真正有效分散投资组合风险。

作者:王 涛

上一篇: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论文下一篇:企业风险金融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