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模式有机化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本文探讨了《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对思维导图在该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比较,为今后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奠定基础。关键词:思维导图;研究性教学;甜玉米保鲜研究性教学提倡提出科学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研究方案,从而开展科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1]。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研究性教学模式有机化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研究性教学模式有机化学论文 篇1:

《粉体工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粉体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的探索,在课程教学中选择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基于PBL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粉体工程 研究性教学 实践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资助[湘教通(2011)76号],湖南文理学院教改项目(JGZD1306)(JGYB1315)。

粉体工程在新材料研制和开发中日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已受到高度重视,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而《粉体工程》课程也成为该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一门主干课程,并且还是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因此,该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工科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粉体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粉体工程主要研究粉体技术体系中一些带有共性的基础问题,课程主要讲授粉体的性能、制备工艺、表征方法,介绍粉体加工与处理设备、工艺及有关计算的方法。本课程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等多方面内容,概念复杂,理论抽象,学生常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课程的教学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例如,从单纯的黑板手写、教师讲解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1],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2],但是授课的方式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阻碍。然而,在课程教学中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课程教学方法需要做出新的尝试。作为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在高校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课堂研究性教学,而《粉体工程》课程中进行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教学改革。

二、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科研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源于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外教育学家对研究性教学的界定各不相同,但从各种不同的定义中可以得到研究性教学的要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3]。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而对于一门具体的课程而言,研究性教学应该是针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调动一切因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使科学研究要素与教育教学需求相互渗透,彼此促进,从而将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2.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基础

认知结构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为研究性教學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认知结构理论的发现学习观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的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3]。人本主义理论学习观则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指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材料,并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学生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世界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三大理论的学习观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研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建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2)基于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

我院属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人才分类理论,应用型人才大致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三大类人才。技能型人才指的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就属于技能型人才,而对于地方理工院校来说,所培养的应该是工程型和技术型的应用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得快速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需要有明确的新趋势,否则将会造成培养的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也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对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的智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本科层次的技术人才不仅是技术应用者,还是技术创新者,需要他们具有技术革新的意识和技术转化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问题,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技术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在本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思维及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粉体工程》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

1.基于PBL的教学

PBL代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和基于项目驱动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两层含义。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粉尘的危害与防护的时候,首先,根据出现的粉尘爆炸事物的案例设置问题:粉尘爆炸的机理与条件是什么?第二步,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动画来说明粉尘爆炸的机理,而有的学生则通过利用纯净水桶、面粉、鼓风机等材料设计并完成实验来反映爆炸的机理。第三步,各讨论小组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小组间的交流对粉尘爆炸的机理和条件进行总结,对知识进行归纳。第四步,教师再通过讲解把知识进行梳理。通过从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设置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的搜集资料,主动探索知识,建构了对“粉尘的爆炸机理”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4、5、7]。

基于项目驱动的学习,是以实践应用为根本目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首先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其次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研究的的项目,然后由各学习小组组织学习[6]。根据粉体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学习内容,构建了“基于低能耗的水泥粉磨工艺研究”,“半水石膏的制备”等项目。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小组成员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走访调查、实验操作等等手段按需学习。例如在对“基于低能耗的水泥粉磨工艺研究”项目的学习中学生从粉磨方式、磨机产质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水泥粉磨工艺进行了分析,不同的学习小组选择不同的粉磨方式在考虑各种各种影响磨机产质量的影响因素如磨机是否通风、入磨物料的粒度、温度、水分等的基础上设计了低能耗的粉磨生产工艺。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生产工艺,并说明优缺点,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而在“半水石膏的制备”的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动手制备产品,从而对破碎、粉磨、筛分等过程的基本原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基本操作加以熟悉,从而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2.基于案例的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具体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在研究性教学中,案例教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课程教学中突破章节的局限,引入了超细碳酸钙粉体的生产的案例,通过对湿法超细碳酸钙生产工艺的分析,从破碎、粉磨、超细研磨、分级、干燥等工艺流程各种设备的使用着手和学生共同讨论了粉碎、分级、分离等粉体工程中重要过程所使用的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而湿法对于这些过程的基本原理则由老师讲解和学生自主讲解的形式呈现。学生自主讲解指的是由学生扮演教师对角色讲解部分的教学内容,如筛分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干法超细分级等等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内容[6、7]。

3.实地参观

粉体工程课程涉及许多机械的工作原理的教学,虽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工作的原理,但还是与实际相脱节。组织学生对粉体加工工厂实地参观考察可以很好的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观了碎石加工厂,石膏加工厂、以及水泥厂,并在参观完后对相应的机械能绘制出工作原理草图。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机械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结束语

《粉体工程》研究性教学已经进行了两年,通过对学生的走访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学习内容印象深刻,也表示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并感到对粉体工程的学习并不枯燥。通过研究性教学,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精神。由此可见,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研究性教学仅仅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另外对粉体工程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也将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向宇.粉体工程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12.4:87-89

[2]王德强.“粉体工程”课程与多媒体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2-93

[3]路慧.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与模式建构[D].大连理工大学,2013.06:12-14

[4]陈晋阳,鄢浩,朱宪.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性教学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6:136-138

[5]戴益民,李潯,张跃飞.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教研究,2012.6:31-34

[6]乐传俊,顾黎萍.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的点滴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01:56-59

[7]蒋阳,陶珍东.粉体工程[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

陈远道(1970-)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化学教学管理。

作者:陈远道 周诗彪 左成钢 李琳 肖安国

研究性教学模式有机化学论文 篇2: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了《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对思维导图在该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比较,为今后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研究性教学;甜玉米保鲜

研究性教学提倡提出科学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研究方案,从而开展科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1]。本文将以《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研究性教学过程为例,对思维导图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今后优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一、《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性质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有《有机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等课程背景,授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上述课程中的知识点,常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复习这些知识点,然后再引入新的知识,这是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情况[2,3]。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们尝试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课下自学课程,老师上课时针对重点解答相关的问题。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将教学与科研结合,通过与该课程相关科学问题的分析进行研究性教学,并将思维导图引入研究性教学过程,展示科学研究的思考分析過程,并展示研究的步骤和过程,以提高《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研究性教学设计

研究性教学是问题驱动式的教学,通过科学或实践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来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研究思维、能力和情感。《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内容包括园艺产品(蔬菜、水果和花卉)的贮藏保鲜和加工两部分,其中果蔬保鲜中的采后生理部分由于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而后期的采后贮藏保鲜工艺都建立在采后生理知识的基础上,所以该部分内容至关重要。我们在采后生理翻转课堂教学中,以甜玉米保鲜工艺研究为课题,将采后生理知识穿插于该研究性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翻转课堂上形成的贮藏保鲜方案,会在实验和实践课程中实施验证,通过该研究进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采后生理知识的掌握。

采后生理研究性教学设计步骤如下:(1)提出问题:采后甜玉米的甜度迅速降低而导致品质下降,甜玉米难以贮藏保鲜是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难题;(2)分析问题:分析采后甜玉米甜度降低的原因,分析采后物理和化学处理、包装、贮藏条件对甜玉米甜度的影响;(3)形成贮藏保鲜工艺方案:通过分析甜玉米甜度降低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影响因素,形成甜玉米的贮藏保鲜方案,抑制甜玉米甜度下降;(4)验证贮藏保鲜方案:在实验和实践课程上,采用甜玉米贮藏保鲜方案,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来评价甜玉米质量,验证学生制定的保鲜方案。

甜玉米保鲜研究课题研究性教学实施步骤如下:(1)班级30人分为6个小组,每组5人;(2)每组同学同时开始该课题研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汇报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老师汇总课题关键影响因素以后,每组分配1个影响或处理因素进行具体操作实施;(3)每组5位同学,分别负责资料收集、思维导图制作与演示、实验方法收集与验证、实验处理与取样、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5位同学分工明确,操作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该课题研究。

三、思维导图在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能直观表述发散性思维,同时能清晰关联各影响因素,所以在实验思路整理和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能很好梳理思路。在甜玉米保鲜研究课题中,各组通过思维导图讲解甜玉米保鲜实验设计和原理,老师汇总后为各组分配研究因素,各组围绕自己的研究因素来设计实验,最后再次汇总为该研究的总体研究方案,用思维导图展示如图1。

在该教学体系中,针对甜玉米保鲜的研究性教学,我们提出6个处理方法,即第一组完成贮藏温度对甜玉米保鲜的影响,第二组完成不同气调贮藏条件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第三组完成不同包装形式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第四组完成烫漂和真空包装,第五组完成不同热处理对甜玉米保鲜品质的影响,第六组完成壳聚糖涂抹工艺对甜玉米保鲜品质的影响。通过思维导图展示整体研究方案,各组同学可以清晰地认识该研究教学的整体设计、全面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也能深刻理解自己小组所负责内容的重要性。最终比较各组处理后结果,我们发现不同保鲜方法的保鲜效果差异较大,甜玉米最佳保鲜方式是烫漂后真空包装,常温贮藏即可。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同学都积累了研究经验,同时实验设计、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四、总结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将思维导图引入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课程体系,也可以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施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和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该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索为同类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实验设计、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桂华,唐彦君,张冰冰,侯喜林,赵蕊,余丽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析[J].科教导刊,2018,(15):9-10.

[2]王志英,刘坤.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72-173.

[3]唐卿雁,黄艾祥,林奇.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教学改革探讨.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1):76-79.

Key words:mind map;research teaching;preservation of sweet corn

作者:齐晓花 千春录

研究性教学模式有机化学论文 篇3:

师范院校《有机化学》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体系,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实验教学按阶梯划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必修实验;(2)综合设计实验;(3)研究创新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结合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报考研究生的学生逐年增多,升学率也明显提高,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NGJGH2016078)。

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未来的人民教师,要立足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推动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为地方教育服务。因此,实践和探索地方师范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将难以培养创新型学生[1]。作为一所高等师范学院,培养未来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之一[2]。其教学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集宁师范学院是一所地方师范学院。化学专业是我院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基本建立了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系统性强的培养机制。而有机化学课程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应用范围广,对后续专业课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本课程也是大多数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课程。课程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我院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课程小组提出了以“增加实践,突出创新”为主题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理念。充分利用集宁师范学院现有的教学、实验、实习条件,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一、建立比较完善的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体系

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3]。以有机化学必修课为核心课程,同时开设了一系列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选论、绿色化学、有机合成,波谱化学等课程。基于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因此,根据学院现有的条件,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实验教学按阶梯划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必修实验;(2)综合设计实验;(3)研究创新实验。在基础实验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认真选择合适的实验,并通过选择实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典型的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熟练基本操作技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研究创新实验包括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合成、提纯、分离、表征等多项基本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只有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和课外科研创新实践,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创新。因此,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我院选择李景宁主编的“有机化学”作为教材,以“物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反应机理→反应规律→制备方法→主要用途”为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思路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每一章节重点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在学院规定的总课时的要求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1)将每章中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纳入一章,并详细讲解命名的原则和规律;(2)将有机化学中的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理论知识归纳到一章里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各种中间体的特性,化学性质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相互联系;(3)考虑到教学课时的限制,以及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有机波谱章节作为学生自学内容,不包括在考试范围内,因为学院专门开设了《波普化学》课程;(4)在教学内容中将与该学科有关的发展前沿和生产中的最新应用等研究性内容引入到课堂。目前,随着有机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加之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需要不断的整合和优化。

三、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辨能力。如在讲授醛酮中羰基被还原为亚甲基的反应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克莱门森还原和沃尔夫-凯惜纳-黄鸣龙反应的介质是什么,应用范围是什么,在还原过程中会不会影响其他基团的性质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问题来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演绎推理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带着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上课。同时结合疑探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逐一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在研究性“教”和“学”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中有些章节比较抽象难懂,比如有些有机分子构型复杂,很多学生想象不出其空间构型,除了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描述它们之外,我们还与分子模型或模具演示配对,让学生自己拼接分子模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到抽象分子,从而使这些分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烷烃的纽曼投影,环己烷中的直立键和价键,对映体R,S构型等。学生清晰的看到其模型后易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QQ和微信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学习的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或创建QQ群或微信群和学生讨论问题或者答疑; 同时也可以将课件放入群文件中,学生随时可以自行下载,查阅课件,方便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后复习。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将教学和学习扩展到课堂之外,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性“教”与“学”,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报考研究生的学生逐年增多,升学率也明显提高,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实用人才和我院转型发展奠定一定基础。然而,对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之路仍然很长,因为它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和教学的概念,而且要及时了解学科和创新的发展。今后,教师在教学中仍需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学生必须将学习观念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思考者,积极参与到研究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研究型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实验资金短缺,科研项目,實验场地限制等,这也可能是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为建设和谐、创新型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三虎,翟保评等.地方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

[2]于长顺,翟滨等.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5,(8).

[3]郭华,刁全平等.地方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

杨小红(1981-),女,内蒙古人,集宁师范学院讲师。

作者:杨小红

上一篇: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政务系统毕业设计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