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有机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主要以从事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对象,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发挥学生的科研潜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究生有机化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研究生有机化学论文 篇1:

留学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全英文授课课程改革的探索

摘要:《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抽象、深奥,再加上留学研究生基础较薄弱,进一步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本文针对我校化工硕士点留学生的特点,在合理选择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有机化学》;留学生;教学特点;课程改革

《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科学,对整个有机化学及后续化工专业其他课程起着理论指导作用,也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技术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在留学硕士研究生一年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经典有机合成反应及其机理,同时要求学生可以对简单有机分子的合成路线进行设计,学会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多条思路分析、设计、解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问题。

一、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能力情况,合理选择教材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留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来自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利比里亚、喀麦隆、尼泊尔、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和官方语言,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都没有问题。我校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学生有机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不等。另外,怎样才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对《高等有机化学》课程当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划分整理,将其内容精准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都能精准地理解到《高等有机化学》课程当中的重要知识内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给后续的化学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不断地提高学习《高等有机化学》课程的情趣,激发出学习该知识的热情以及动力,提升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高等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有机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在教材的选用问题上,根据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本着易于理解、记忆的选材原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握好规律、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的教学理念,我们最终选择了由Carey & Sundberg编著的原版英文教材《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第五版本,其已经成为了我校的一个供给留学生专用的化学教科书。

二、學生主体教师主导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

相对于国内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的教学模式,国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留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论时有一定的特性,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的跳动方式比较特殊,活跃性也比较强,留学生们普遍的愿意对其问题进行思考,对于自己疑惑的知识点懂得及时地提出,并且其学习知识理论的方式也比较多,他们对强硬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不喜欢“灌输式”教学。为此,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留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有机融合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方法。

结构理论部分是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后面章节,包括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和机理、化学反应规律及合成的基础和保障。根据大部分留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学习特点,因此这部分我们主要采取的翻转式的教学课程,翻转式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让学生们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和老师们之间的互动程度,搭建了一个高校的互动平台,学生们可以在这个平台当中,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将自身的疑惑点进行提出,保障学生们化学课堂的主体地位,以此来不断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效果。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更是推动了该教学形式的改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切实可行。我们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平台方便地观看丰富的在线课程、听讲座、阅读专业电子书,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的探讨以及沟通,可以随时利用周围的设备等进行资料的查阅,找到所需要的资料等手段学习有机化学的相关内容,从而完成知识点的“信息传递”过程。而传统学习流程中,其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老师们需要尽可能地发挥出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并在化学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辅导,了解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所遇到的各类困难,悉心地进行照料,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升华学生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教师要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所存在的困惑点进行记录和总结,依据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知识的疏导,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运用,相比于国内大学生及研究生,留学生课堂效果更佳,性格使然。这可以使学生自我学习、探究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

三、多媒体与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高等有机化学内容较为复杂。教学中涉及的各种化合物结构及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微观的现象,仅靠现代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学习需求。因为有机化学的复杂性、内容抽象性、相关实验过程难以理解,所以仅仅采用PPT将相关内容罗列出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我们通过国内外的一些慕课(MOOC)教学视频,将原理难懂且抽象的反应机理用动画表现出来;通过搜索和观看互联网上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视频结合《综合化学实验》等课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实验操作过程和技术细节。在课堂上,以立体化学为案例进行教学。立体化学中的构型、构象、构造;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有机反应历程等这些内容都是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我们运用诸多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大量直观的图片和形象的动画演示;同时使用Chem3D化学专业画图软件,将分子的立体结构、键长、键角等一一展示出来,将其分子的形状由抽象变得更加立体,该教学方式的使用,有效地集中了学生们在化学课堂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对相应的化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加深了该知识理论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给其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提升了他们了解该化学知识的能力,缩短了其学习的时间。

四、注重平时成绩且多元化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小组作业等教学手段。为了配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评定中,采用了较为综合的考评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所占比例达40%。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回答问题、平时作业、讨论、课堂小型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获得相应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除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还设置了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综合型大题,学生可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综合思考,给出问题答案。此考核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以上形式的考评,给学生以相对综合、全面的评价。

《高等有机化学》全英文课程的构建,对于学生们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共同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通过选用国外先进教材,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制作生动活泼的教学课件及模型教学等手段,并注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化工专业留学生有机化学知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立庆,曾翎,朱春凤,等.培养学生科研开发能力的教学新探索[J].高教探索,2005,(4):67-68.

[2]李立冬,吴玉芹.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2):205-206.

[3]肖述章,但飞君.硕士生《高等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33-35.

[4]李菊清,张立庆,李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6):477-480.

作者:韩小瑜 王永江 蒋成君 盖希坤 于林凯 吕成学 邢闯

研究生有机化学论文 篇2:

如何指导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从事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对象,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发挥学生的科研潜质。

关键词: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科研素质

高校作为科研人才培育的主要摇篮,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素质对于国家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显得尤其重要。硕士研究生学习作为科研工作开展的第一阶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探索如何正确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意义重大。笔者根据有机化学学科的科研工作特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学生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解决问题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1.导师首先要意识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需要转变。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尽管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但他们却未集中时间在实验室独立开展过科学研究,因此科研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比较陌生。且本科及之前的学习阶段都是老师教,学生学,考试作为评价标准这样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培养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进行科学研究与过去的学习过程差别很大,它是针对没有确定答案的题目,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说科学研究是利用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探索科学中存在的未知问题,而过去的学习是对已知知识的积累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思维方式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转变,遇到问题不能像以前那样从教科书或老师那里得到解答,而应该是通过试验进行探索分析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质。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转变后,紧接着就需要正确认识并开展科研工作,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所以导师要给予及时全面的引导,以便学生尽早进入状态[1]。在导师引导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平衡心态,养成刻苦认真、耐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及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2]。导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搜集一些前辈或优秀科学家的资料,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典型范例,知道做好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品质,以便他们进行自我激励与培养;另一方面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实践操作中正确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导师应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能力,加强交流与学习,引进新的理念与方法[3]。做实验跟学习一样都是有一定的规律与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问题的解决才可能事半功倍,尽管有些方法必须在实验中摸索、总结、提炼出来,但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期阶段传授给他们一些经验与方法,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在脑海中树立留心实验现象与摸索实验方法的意识,以便他们在之后的实验中自己归纳总结出新的方法与技巧。

二、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

1.导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对学生的管理、药品试剂仪器等的物资管理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做实验虽不像上课那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它也是一项规则性较强的活动,比如要求学生通常几点钟上下班,如有特殊情况长时间离开实验室需请假,定期开一次组会等,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组织,有纪律,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4];另外,药品、试剂、仪器等这些物资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硬件条件,要保障实验室良性运行,必须有相关方面合理的制度与良好的习惯传统[5],比如对于常用的试验药品快用完时用药品的学生要及时订购,用仪器测试后要及时清理测试产生的垃圾,发现仪器有问题要及时报修等,良好有序的试验环境能大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开展的效率。其次是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尤为重要,如果疏忽大意或实验操作不当将会引起巨大的损失和惨重的代价,因此关于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学生开展科研工作之前,组织他们进行实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考核通过后才能开展科学研究,以便他们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与应急措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化学药品大都有毒且易燃易爆,平时要多引导学生充分做好试验准备,试验之前对于所要用的药品进行透彻地了解,知道所用药品安全使用的范围限制,以便学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争取在实验中少受危害,少出差错,对于因个人操作不当出事故的学生,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警惕意识。

2.改进学术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积极性。导师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指导一般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导师指定课题给学生,对于课题的进度完全由导师安排控制,学生只实施导师下达的命令,之后向导师汇报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导师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第二种方式:导师刚开始给学生指定课题,随着学生慢慢进入科研状态,导师适当放手,及时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完成一个课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之后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基本上起辅助引导作用。第二种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质,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所以说导师在学术指导方式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对科研不感兴趣且将来不打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采取第一种指导方式效果更好些;而对于将来打算从事科研的学生,应适当放权,引导为主,命令为辅,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启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科研潜质。

三、评价系统的改革

硕士研究生荣誉与奖励的获得往往与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挂钩,而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专业课集中学习,第二年才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第三年的后半年又要忙于毕业答辩、找工作或者考研等,真正能集中精力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不多,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规则是研二学生参评,研三不参评,因此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就力争在研二期间发表文章,这种想出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但有这样一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实验开展得很好,只是实验数据方面还需要一些工作进一步完善,但是为了能在研二期间发表文章获得奖学金,在进行后期实验时心急如焚,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后期实验进展不顺利,但是为了能早点发文章,他们就请求导师降低文章的档次,把没有做完的试验成果发表出去。基于此种情况,一方面导师应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做科研不求回报也不现实,但也不能为了争取奖学金停止对自己课题的探索;另一方面,笔者建议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范围应放宽,最好研三学生也能参评,这样会更加公平合理些。

其次是关于学生毕业学位证的授予问题,由于部分硕士研究生参与的课题难度较大,虽然工作一直很尽力,但由于时间短,课题没有做完整,导致毕业前没能发表文章,临毕业拿不到学位证,找工作也就相应地受到影响。这就给导师帮助学生选题方面带来难度,对于挑战性稍强、难度稍大的课题,导师不敢轻易分给学生,因为如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不了,拿不到学位证就影响毕业后找工作;但是如果学生为了保证尽早发文章、顺利毕业只做容易的课题,科学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所以为了兼顾两者,笔者建议硕士研究生学位证的发放与论文发表挂钩的政策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殊情况应该特别对待,对于少数因课题难度大没能发表文章的学生,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决定是否按期毕业授予学位。

四、结语

硕士研究生学习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涯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真正接触认识科学研究的初期阶段。如果学生在该阶段培养了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激发了浓厚的科研兴趣,形成了缜密的科研思维,那么他们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就会逐步提高,以后的科研道路就会越走越宽。相反,如果学生没能被很好地引导,做实验没有思路,对实验结果又不会整理分析,盲目瞎做,急功近利,还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的开展靠的是运气,做研究跟中彩票类似,那么学生这几年的硕士生涯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会给以后的人生道路带来很多负能量。总之,硕士研究生阶段作为科研开展的第一阶段,对于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文全.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77-278.

[2]魏兵.一般高校化学实验室设置现状及整改方向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6):54-55.

[3]赵红艳,赵红磊,于江越,李凤,荣先国,付彩霞,等.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发展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22-223.

[4]钱青,令狐文生,李建法,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室功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8-219.

[5]秦丽梅,邬依林,张渝荣,等.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5-16.

作者:王晓娜

研究生有机化学论文 篇3:

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推进农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摘要:《有机化学》是农林高校农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学习农学类各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新知识大量涌现,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学时数在不断压缩,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素质在不断下降,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应对有机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和课程学时数压缩带来的压力,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新问题。本文以校级一类课程建设为契机,针对当前农科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积极探索新途径,建立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有机化学课程新体系。

关键词: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学习农学类各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机化学》也是报考农学类各专业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学时数在不断压缩,而有机化学学科迅速发展,新知识大量涌现,使得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表现在该门课程中尤为明显。由于高中有机化学必修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牢固,甚至部分文转理的学生(茶学、茶艺等特色专业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有机化学,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难度加大,加上学习方法不得当,致使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直接影响了其学习兴趣。

如何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及课程学时数不断压缩带来的压力,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化学教师面对的新问题。

该门课程于2010年5月列为云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第七批一类课程建设项目。教研室以课程建设为契机,针对当前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推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在内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新体系。

一、更新教育观念,融入现代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较少,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的教育观念已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必备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更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研究传授知识的方法,更要注重探索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学时、重难点的深度及要求做合理的安排,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随时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适时调整讲课的难度、进度,最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二、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解决农科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我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本着“基础性、学术性、应用性相协调”的原则,进行了调整,目的是能使教学内容更为紧凑,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能将经典的、具有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的再学习奠定基础。

一是适当增加有机化学的新知识,为突出农学特色,注重与农科知识相关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

二是对于重复、简单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如:有机化学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内容较简单,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则是各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具体体现,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点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即解决了学时数紧、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知识点,调整了某些内容的讲授顺序。例如:把“次序规则”调整到烷烃去讲,有利于学生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把“诱导效应”调整到烯烃去讲,有利于学生理解马氏规则;把“立体化学”调整到“卤代烃”前面去讲,有助于学生对SN1、SN2反应历程的理解等。

四是针对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多、分布广、零散、庞杂,不易记忆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加强其规律性的总结,使学生通过掌握规律和方法,达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学习。

一是有机化学的物理性质,这些内容较简单,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则是各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具体体现,教师一般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点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用途”这部分内容,则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性质,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总结。可加深有机化学与农科各专业知识的联系。

二是针对有机化学知识点多、庞杂、零散、难于记忆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学完每一章后,都要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以思维导图(树状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和死记硬背。这样既可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又训练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是对于学生经常混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振论,酸碱理论,有机化学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取代基效应等内容,则事先设置一些讨论体,课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这样可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主动认识过程来自主地构建知识。

四是对于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些重难点,例如: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有机合成的方法,电环化反应,立体化学等,则通过专题的形式来加强总结与归纳,通过不断地梳理,可增强有机化学内容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多媒体可解决农科有机化学历年来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多媒体教学不但可扩大教学容量,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还可通过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等效果,使表现困难的立体结构形象化,使抽象的化學反应历程可视化,这样学习内容更生动、有趣,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我们教研室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了适合我校农学类各专业学生实际的“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并获得了校级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树立“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仅起辅助作用,不能替代教师”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信息量的多少,课堂节奏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定,不能让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同时注意发挥传统教学灵活、互动性强的优势,来弥补多媒体教学程序化、交流少的不足。多年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做到相辅相成,才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利用网络平台,延伸课外学习

随着高校近年来的扩招,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且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在在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农科有机化学历年来存在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有机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延伸课外学习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课堂讲授,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了延伸。

我们建立了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该学习网主要面对农学类各专业的学生及从事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包括以下栏目: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验教案、课件、课后习题、考试、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园地、考研专栏,等等。其中较有特色的是“自主学习园地”和“考研专栏”。传统“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常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课堂讲授时精选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学生,将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重、难点详细地进行讲解,为学生的再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借助有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开辟了“自主学习园地”,自主学习园地中设置了“学习要求”、“内容概要”、“学法指导”、“例题解析”等,目的是课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和需要选定学习目标,拟定单元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不懂的还可通过交流平台随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对于学有余力“吃不饱”的学生,则通过开辟“考研专栏”,对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辅导。

六、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前各高校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已成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为适应改革要求,我们以“基础——综合——设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主线,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充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目前正组织该课程的骨干教师编写一本适合时代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突出农学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新教材,并已正式被立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

七、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我校《有机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一直沿用“期中+期末”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追求分数,在考前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甚至部分学生考前要求教师划重点,考试作弊的现象履禁不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期中闭卷考试。为将学生引导到对平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平时成绩占30%~40%,增加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学习小结,综合讨论等。例如:要求学生每一章内容学习结束后,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以思维导图(树状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对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些重难点,例如: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立体化学,电子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振论,酸碱理论,取代基效应等内容,则事先设置一些问题或讨论题,课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以小综述的形式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建立了试题库,期末对基本知识点仍进行闭卷统考,实行考教分离。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也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必备的知识点。

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将通过继续引进高学历人才或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或到重点大学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上措施进行改革,不仅缓解了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多、学时紧的突出矛盾,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江文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

[4]张敏,袁先友.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5,20(1).

[5]曾绍琼.有機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陆小兰,唐洪杰.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和效果[J].化学教育,2006,(10).

作者:毕灵玲 张娅玲

上一篇:数据库科研管理论文下一篇:媒介生态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