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2024-04-23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精选10篇)

篇1: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学校始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应试考试制度,这就给许多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压力,许多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自己的知识以及思想,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并且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就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背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众所周知的是,许多高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而且他们也都比较好动,对于课本中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许多学生不仅仅没有兴趣,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各个学校的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的去认识并且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意识,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不断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另外,高中化学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引进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且尽快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1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到目前为止始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自己的知识,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非常的枯燥乏味,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工具也只有黑板,久而久之,许多高中生就渐渐的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众所周知的是,高中化学内容不仅仅繁多复杂,而且枯燥无味,许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乏味,并且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也比较复杂,学生无法正确的理解并且掌握这些内容,久而久之,许多高中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最后,尽管到目前为止,许多新型多媒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但是,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不愿意使用新型多媒体,他们认为利用多媒体不仅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1.2教师与学生之间严重的缺乏互动:我们知道,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却始终无法认识到他们自身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例如,尽管有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已经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但是,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他们却不参与课堂互动,而是完全将课堂互动交给学生,他们认为课堂互动是学生用来缓解学习压力的主要方法,对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他们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去浪费时间。并且许多教师的不愿意话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这也是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无法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有许多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讲解更多的内容,他们不愿意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而将全部的课堂时间都用来讲解课本知识。

1.3高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我们知道,许多高中生都是天性爱玩,多动,不能有效的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中,所以,大部分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这种比较深奥的东西不感兴趣,很难集中注意力,这给老师的教学过程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兴趣是学习一件事情最大的助力,有了兴趣学再难的东西也会变得简单,而没有兴趣,即使是最简单的东西也很难学成,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没有兴趣,这对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老师在课堂上讲很多有关解答化学习题的技巧和方法,学生不感兴趣就很难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更别提是加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以及兴趣了。

2高效课堂背景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众所周知的是,高中化学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繁多复杂,而且枯燥无味,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知识,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化学的负担,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各个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1教师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始终坚持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尽快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一些简单的化学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去尽情的观察和发现生活,找到生活中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的常识,然后,将这些常识应用到化学题的解答过程中,让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并且掌握这些知识。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让各个小组根据课堂上的知识编出一些简单的化学题,然后,其他学生解答这些应用题,最后,教师对他们的解答进行分析和总结。

2.2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各种题型的题意:众所周知的是,在化学题的.解答过程中,准确的理解并且把握题的题意是解题的关键,但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许多高中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的把握题意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解题。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并且把握简单题的题意。例如,在课堂上,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题,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去理解,然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或者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并且对小组最后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寻找更好的理解题意的方法。

2.3丰富化学题的训练形式:为了更快地增加高中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不断的丰富化学的训练形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学生周围常见的一些生活常识来提出一些简单的例题,然后,要求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例题,当解答时间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对答题结果最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不断的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查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并且对这些例题进行分析和分类,然后,阶段性的对不同类型的例题进行训练,从而帮助高中学生更快地掌握化学题的解题思路。

3小结

总而言之,各个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改革并且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尽快的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另外,高中化学教师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的将所有新型的多媒体应用到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最后,高中化学教师也可以积极的到其他优秀的学校进行学习和参观,了解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然后将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根据学生们实际的学习能力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新课程(小学);2015(07).

[2]提升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5(34).

篇2: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作为理科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学生思维水平和思考能力的锻炼,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做出了较高的要求。不断地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探索,对于改进化学教学方式、优化化学教学内容、提升化学课堂效果等多方面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从而更加符合素质教育改革需要。本文将重点来讨论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如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素质教育

不断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对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和化学素质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要重视化学教学效率提升,更加有效地来对化学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从而让教学过程与学生掌握能力相一致,这对于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化学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动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教学效果。在很多学生的观念里,他们一直认为化学教学内容繁琐,缺乏化学学习耐心,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专心致志地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不少学生一开始学习热情很高涨,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产生倦怠感,原有的学习热情锐减,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更无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不高

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不高,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首先,由于目前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考试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不得不来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无法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不利于学生进步和成长。其次,在化学教学的时候,师生关系不对等,老师往往扮演教学的指挥者,学生缺乏参与能力,这在根本上降低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利于化学教学效率提升。不少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在进行化学学习的时候,头脑不灵活、思想不够活跃、分析能力较为欠缺、思维延伸性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根本上降低了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强化他们的思考分析能力,进而来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教学效果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其和谐的化学教学课堂,为学生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有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

1.做好课堂准备,实现有效预习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有效准备活动能够促进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本课内容来搜集相关阅读资料、准备与实验相关的仪器等。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引导他们在进行化学课前预习,以此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主张,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预习方式,保证教学流程的灵活性,这对于不断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2.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教学氛围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结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形之下,必须要贯彻人本化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兼顾以下几个要素: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思考消化、练习巩固。这个过程是不断增强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消化,从而来有效的拓展化学教学效果,这对于不断提升化学教学效率有重要帮助作用。

3.有效利用课堂,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环节和机会,为学生成长和学习创造和谐宽松的.条件,这对于不断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第一,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摒弃那些冗杂的教学知识,让课堂教学知识更加有效、精悍,从而来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第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地来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进行精心安排,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强化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4.精心布置作业,提升教学效率

精心布置作业,提升教学效率,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老师讲完某个理论之后,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消化,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作业及课堂练习的时候,应该与书本或教学提纲保持同步,有效督促学生来对所学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和巩固,这对于不断延伸他们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提升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度,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来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5.开展实验教学,强化创新素质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对于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演示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有无比重要意义,这正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好实验教学的机会,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在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个人的化学综合能力,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的时候,给学充分的机会和时间来完成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化学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积极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成为了一项关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要从根本上来对教学进行必要反思,找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提升和改进。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好化学课堂预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布置课堂作业、开展实验教学等,从而来全方位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推进学生化学素质提升,为他们今后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彬彬.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No.32404:304-306.

[2]王二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熊静.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4]张巧令.浅谈如何通过实验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4,No.14512:103-104.

篇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策略,实验教学,研究

在高中实验课上,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把课本上的抽象理论变得形象具体, 从而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认识事物, 巩固知识。高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分析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等,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针对这种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下面是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项策略。

一、做好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演示实验, 并且在演示的时候提出合理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然后分小组开展讨论, 由学生代表发言、辩论, 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调动学习热情。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这个驱动器,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 需要教师对演示实验进行不断的创新,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项目可以包括多方面, 如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中, 我们可以用加热浓氨水或在浓氨水中加入碱性物质来代替加热固体铵盐和碱的混合物。要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需要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或教师自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在实验过程中, 让学生认真观察, 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进行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能力

高中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化学实验中, 进行分组实验可以使这些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实验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使学生体会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组装实验仪器, 根据实验, 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 并通过实验找出答案。例如, 在实验“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中, 可以将实验改为“水果电池的制作”, 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橘子、苹果、导线、铜片、锌片、电流表等, 让学生自己组装, 将两片金属与电流表的正负极连接, 再插到水果的两端, 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和两块金属片的变化, 、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 学生会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验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操作程序, 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相互合作, 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培养发散性实验思维

自行设计实验, 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培养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当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时, 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他们会更加热爱化学实验。在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 在进行“离子反应”实验时, 给学生准备5种溶液:Ag NO3溶液, Na OH溶液, Cu SO4溶液, Ba Cl2溶液, Na2CO3溶液, 设计实验, 让它们之间互滴, 从而达到鉴别溶液的目的, 实验步骤越少越好。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争取用最少的步骤鉴别出溶液。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除了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以外, 还需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 在“乙醛滴定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并进行加热”的实验中, 颜色变化的顺序依次是先出现橘黄色, 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是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发现有深棕色甚至黑色的沉淀出现。对这个问题, 学生应该一起探讨原因, 是乙醛滴加量不足还是温度过高使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还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实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实验现象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 实验结束后, 往往弄不清楚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 也得不出实验结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相互交流问题和意见, 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些观察活动, 从细节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提出问题, 并加以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提出疑问, 对现象认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六、总结

总之, 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该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从而使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侃.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6) .

[2]黄丹.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化学教与学, 2012 (12) .

篇4:高中化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08-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03

一、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问题情境是指在问题教学中所面临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通过为化学问题设置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背景(境),激发学生认知内驱(情),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迫使学生进入积极摘要:如何进行化学问题教学,主要是化学问题教学的策略问题。本文只探讨下列策略: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策略、提出化学问题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指导化学探究的策略和指导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08-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03维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下面重点研究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方式。

1.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发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例如:以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成元素周期表、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等典型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使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中感悟科学家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又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逐步建立自然科学方法论。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按不同的实验类型,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设计、改进、优化实验的方法。

(1)利用趣味实验或家庭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设置或布置富有趣味的化学小实验,可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例如:学习碘的化学性质时,通过增设“米汤作画”、“滴水生烟”等趣味小实验,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探究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编成“探究性实验”,重新设定认知情境,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与思维发展的实验顺序,帮助学生开发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

(3)利用改进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现有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优化,对装置中的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例如,对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装置进行改进或优化。通过这种以实验改进为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比较改进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性。

3.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教学中坚持联系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全面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围绕当今能源、环境、材料等现实问题,启迪学生:如何防治白色污染?如何根治酸雨?怎样辩证看待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危害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新型无污染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开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会有哪些?

4.以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不仅研究宏观物质之间进行的反应,而且对物质的微观领域也做了广泛的研究。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计算机等多种教学媒体模拟微观世界所进行的化学变化或课堂上不易进行的化工生产实验等,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在这样的情境中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原有的思维方法、认知结构和想象能力产生“共振”,真正认识和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这一变化规律。例如: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化工生产等都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实施问题情境的创设。

5.通过让学生面临需要解释的化学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对教材中的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使他们内心充满强烈的求知需要。例如学习单质钠的化学性质,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钠与水反应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否反应?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可知钠非常活泼,立刻异口同声地给予肯定回答。让学生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游动、有气泡、发出嘶嘶的响声、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所学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吻合,回答自然是否定的。那么原因何在呢?这就呈现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严谨的态度。

6.提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述“氯气的漂白杀菌作用”时,为了使这一单调的内容变得饶有趣味,可创设几个问题:①夏天的自来水为什么有一股很强烈的气味,水中混入了什么物质?②通入氯气为什么能消毒?③久置的自来水特殊气味为什么会消失?对这类设疑学生有切身的生活体验,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科学道理后,增强了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7.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可以拓展、深化、发展,教师抓住知识的深化、发展点,顺着知识发展的方向,就能形成问题情境。例如,讲碱金属时,学习了钠、钾分别与水的反应后,提出“其他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时会有什么现象”,让同学们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问题。再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时,首先提出问题:以NaBr、KI为原料如何制得HBr、HI气体?多数同学与制HCl进行类比拓展得出用NaBr、KI分别与浓硫酸反应制HBr、HI气体这一结论。当告诉大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学生的“矛盾”心理就产生了,从而就促使学生去探索浓硫酸的性质。

8.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猜想假设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在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向其中逐滴加入新制氯水,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过猜想假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提出化学问题的策略

提出问题在问题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能否提出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问题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提问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技能。

学生会质疑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本身应该会发问。教师提问的技能是教师所具有的处理师生间问答活动的基本知识、经验和技巧,其中包括组织材料、创设环境、调控提问活动时间、提问的分布及评价、教态变化等技能,它具有调节强化、补充和完善提问,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的作用。

1.精心组织提问材料,让学生易于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教材,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组织提问材料,围绕一条教学主线设问,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步步深入,从而达到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问题,切忌盲目地无准备地乱提问,认为提问越多越好,或问一些学生随口就能答出来的“对”或“是”,虽然这样看似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却容易分散学生对教学主要目标的注意,干扰学生的定向思维。

2.创设和谐的提问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提问环境包括提问时的课堂气氛和班级的学习风气等。课堂提问应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能充分发表己见,激发创造性思维。良好的提问环境教师必须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教师权威,创建优良的班风,培养学生善思乐学的学风,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害怕教师,提问在一种紧张的环境中进行,就会导致学生思路闭塞,词不达意,这样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创设宽松的提问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调控提问时间,让学生有时间问

提问的时间是指提问的频率,提问的时机及提问后停顿的时间。提问的频率和提问的时机,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水平决定。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不同水平,开始学生的思维较平静,这时可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当学生思维逐渐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可多提一些综合性和分析性的问题。恰当地掌握提问时机,可使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节奏。

提问后停顿的时间是影响提问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停顿时间的长短为学生提供了提问问题难易的信息,教师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效果。等待的时间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恰当地运用停顿时间可使学生主动恰当地回答问题,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反应较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活跃热烈的状态。

4.优化提问的分布及评价,让学生有机会提问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分布要广,使学生形成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尤其注意向学习较困难和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提问,注意引导,给予锻炼的机会,促使其树立学习信心。当学生感到困难或回答不完全正确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新课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未知的过程,学生回答问题总是从不全面到全面,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够全面,也应充分肯定学生回答中的正确因素,使学生首先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明确指出错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切忌以提问的手段去迫使学生学习,使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

5.拥有良好的教态,让学生愿意提问

教态的变化主要是教师的面部表情,与学生的目光接触,身体动作,位置等方面的变化,即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它能弥补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态度和情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从教师的目光和面部表情中获得暗示,从目光中识别出是期待、信任、鼓励,还是不耐烦、不屑一顾,从而增强或减弱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微笑教学,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在提问时,还可走下讲台,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和学生拉近距离,促使师生交流。因此,恰当地运用这一技能,可缓和课堂气氛,达到师生对话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永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J].考试(教研版),2007,(08)

[2]孙玉琴.中学化学实施“问题教学”初索[J].宁夏教育,2006,(01)

[3]林晓华.问题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教研版),2007,(03)

[4]王敏.中学化学教学中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出探[J].科教文汇(下月刊),2007,(06)

篇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化学主要以实验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学,并在实验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挥实验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实验中存在各种各样新奇的化学现象,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未知现象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愿望,同时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学生在“化学能和电能”这一章节的时候,需要学习电能和化学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就涉及到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电池”(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片、导线、锌片、音乐卡以及西瓜等)这一实验,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神奇的构造,为什么它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学生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趋势下,进一步引导学生:音乐卡发出声音肯定有电流通过,这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的想知道这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就顺利的进入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二、化学实验帮助化学教学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课本知识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理解化学课本中化学概念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教师在进行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可以自己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这样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物质分类”中的丁达尔效应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并将它们放置在黑暗处,并用激光照射,从与光线垂直的地方观察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看盛有Fe(OH)3胶体烧杯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则没有。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使学生更加的容易理解:这条通道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从而使学生对丁达尔效应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说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一场精彩的舞台剧,那么学生自己主导的实验教学则给了学生一个道具的舞台。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加强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做“乙醛滴定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同时进行加热”的实验的时候,一般情况应该先出现橘黄色,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是有些学生却出现了深棕色甚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现象,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乙醛滴加量不足,或乙醛不均匀,或加热温度高造成以前挥发,或温度过高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在分析了这几种原因的同时,不仅学生对实验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四、带着问题观察化学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的现象。所以,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问题或现象,从而更好的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了解关于问题的内容,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映像。

例如,镁条在燃烧的时候,如果没有目的的观察,一般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会注意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学生在忽略了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又如,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来观察化学实验:

(1)铁丝在燃烧的时候有没有火焰出现;

(2)生成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怎么样;

(3)铁丝在燃烧的时候为什么要弄成螺旋状;

(4)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同时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对于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者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总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在实际实验中了解实验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能怎么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对“为什么这么做”展开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文兴,胡志刚。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7)

[2]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3)

篇6: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元评价;实践

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不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存在很大不同,因此若是按照传统单一的标准对学生展开评价,就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实现积极的发展,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切入,对学生展开多元化评价。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以实际教学活动为依托,促进教学活动进步发展。

一、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简析

(一)指标的设立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就是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展开评价。因此,这就需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以明确评价的基本方向。首先,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是排除掉其他相关因素之后,对学生学习能力作出的纯粹性评价,也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其次,学习态度。态度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态度积极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活跃主动,对推动教学活动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态度消极的学生,不仅会降低自身学习的有效性,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再次,动手能力。初中化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教学,还涉及到实验环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动手能力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教师也必须加强重视。最后,卷面成绩。卷面成绩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但是其比较片面,并不能实现全面反映。所以,通过卷面成绩评价学生,应尽可能将其占比。

(二)体系的构建

在明确基本的评价指标之后,就需要将这些指标统一起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将卷面成绩作为基础。虽然其反映的内容比较片面,但是相对而言还是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此作为基础是最为合适。但是,卷面成绩不仅仅是指考试,还包括了学生的日常作业、练习等,这样可以弱化卷面评价的客观性。在卷面成绩的基础上,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进行一体化的构建,也就是三位一体,从三个层面切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实践分析

这里以初中化学中溶液的相关知识教学为案例,分析多元评价的实践。

1.评价指标

在学习能力方面,可以将其划分为学生对溶液相关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在速度上,可以划分为快速、普通和较慢三个层次;在程度上,也可以划分为基础知识、中等知识以及深层次知识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主要有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等相关概念知识,中等知识则还包括了溶液的性质特点,深层次知识则包含了溶液的饱和性等部分。在学习态度方面,主要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其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课堂积极发言、质量高,为优;课堂被动发言,作业质量中等,为良;课堂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延时或是质量差,为差。在动手能力方面,积极主动完成溶液配置实验,明确其中原理、重点的为优;需要通过配合才能完成实验,明确实验原理,但是不明确重点的为良;无法完成实验,对实验原理不了解的,为差。在卷面成绩方面,以考试分数、日常作业、课后练习等综合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2.实践应用

在对溶液相关知识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从某些具体的知识点着手进行评价。比如针对溶解性这一知识点,其主要涉及到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影响溶解性的相关因素,等等。进行多元评价时,首先就以学生的日常作业和卷面成绩为基础,从中总结归纳出学生在溶液性质、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价。比如:硝酸钾在100g水中,20oC时溶解31.6g,而在60oC的时候可以溶解110g。由此可见温度对于硝酸钾的溶解性具有一定作用,基于此,试分析压强对其溶解度的影响,若将硝酸钾换成二氧化碳,那么对溶解性的影响如何?通过这个实际问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检验。由此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改善。

3.评价总结

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需要对评价结果展开总结,以此反馈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改进。通过总结,发现学生对于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方面知识存在较多缺陷。而且部分学生对教学手段兴趣缺失,降低了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在相关的知识点上加强教学,而且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同时,还需点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改善自身的问题,使其提升自身的学习情况。

三、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需要对此形成清晰认识,对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加强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多元化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对其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敬芝,毛雁升.基于多元评价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中学化学微格教学”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04:82-84

篇7: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的连贯性

皮亚杰认为,初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特点是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设置归纳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分析、推理中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案例1:“几种常见的酸”的教学.原有教学思路:1.通过实验观察浓盐酸色态味及瓶口的现象.小结浓盐酸的挥发性,插入问题: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2.观察浓硫酸的色、态、味,及涂在布、木、纸上的现象,小结浓硫酸的腐蚀性、吸水性、溶解放热等特性,插入浓硫酸露置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方法等问题.分析:这种教学策略是按照现有课本顺序,从实验引导,深入研究问题,总结物质的相关性质.对教师来讲,上课连贯性强,方式往往采用讲授方式,操作简单,备课容易.但对学生来讲,缺少自己的思维体验过程,学习内容上没有有机整合,缺少整体性,学习不连贯.学生对挥发性、腐蚀性等专业用语本身的认知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内涵,出现这些问题,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板块联系松散,整个体系被肢解,学生在学习上被强制按下暂停键,感觉凌乱不畅.改进后教学思路:1.观察实验浓盐酸、浓硫酸的色、态、味及涂在布匹木板、溶解于水等现象.2.阅读课本资料,用表格小结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3.联系生活:汽油挥发、海绵吸水、木头烤焦.4.比较:稀盐酸、稀硫酸和浓盐酸、浓硫酸性质有何不同?5.问题: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浓硫酸、浓盐酸露置空气中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点评:让学生在回忆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体会运用技巧,感悟解题思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堂应加强学法指导,构建学法的连贯性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决定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讲与思考、合作与讨论、课堂笔记、课堂练习、课堂反馈等习惯的有机组合,对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案例2:“了解合金”的教学.原有教学思路:1.介绍合金的定义,分析字面意思.2.介绍铁合金中的生铁和钢.3.介绍生铁和钢性质上的差异.分析: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介绍,学生第一次听到合金这种专业用语,对铁和钢似懂非懂,参与度不够,学习方法以演绎法为主,对合金的概念把握难度加大.改进后教学思路:1.利用表格比较生铁和钢成分,说出不同.2.观察生铁片和钢片进行刻划、弯折等实验,感性认识合金和纯金属性能的不同.3.阅读合金的定义,对比生铁、钢的差异,说出定义中关键字的意思.4.观看“百炼成钢”视频,说出其含义.点评:在上课前,教师应备学生的学法,把整节课中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初步设定,上课时加以引导,提高学生上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不动.学习新知从生活中切入,从学生已知中切入.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验、图像、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的学习应维护学生理解的连贯性

篇8: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策略

1. 抽象性

由于概念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是从大量的现象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其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化学本身具有微观性,看不见摸不着,这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概念理解的难度.为此,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直观的指导,提供大量丰富的材料,多进行试验的展示和操作,最好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战演练,更形象的了解微观世界,了解化学.

2. 阶段性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长期有阶段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随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不断加强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3. 系统性

化学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我们应该加深对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联系和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强化系统认识.

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中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任务,教师做出符合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学生素质的策略.

1.“组织者”教学策略

“组织者”教学策略又称之为“先行组织者”概念教学策略,它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引导性材料.之后让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新的化学知识,实际上这些材料就是一个引子,也是一座桥梁.

在实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组织者”教学策略更多的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内容综合能力.它需要教师有层次性,遵循先“逐渐分化”后“综合贯通”的教学方法.

(2)“组织者”教学策略一个重中之重是,教师在组织中要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系统的结合,做好衔接工作,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

(3)“组织者”教学策略需要学生强有力的配合和互动,为此,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应用于概念性比较强、抽象性比较强的化学概念,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准确、牢固的记住概念,既培养了创新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技能,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宗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重要问题是,教师在选择这一策略之前,要充分了解此次讲授的内容是否适合实验探究,充分考虑实验的时间和效率以及教学条件等,同时还需要注重该实验的安全.

3.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化学概念的学习.教学合一,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主体意识,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优化化学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素质和学生的主体精神.

三、结语

众所周知,每一种事物都有其不完美性.各种化学概念教学也同样有其局限性.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应用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观来进行实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更好的进行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1. 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可“多管齐下”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也可以“独树一帜”采用一种教学策略.

运用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策略,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使学生自主延伸化学概念,达到一种创新理念.

2. 真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爱好和情感.

变被动无奈学习化学为主动喜爱化学,使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相一致,实现统一.

3.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师生共融.

高中化学概念策略的核心里既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接受层面和认识层面,也要考虑到教师对策略的把握层面.切实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

参考文献

[1]王磊.《科学学习与教育心理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冯永洁.实践建构主义理念革新中学化学教学.化学教育,2002(6):18-20.

[3]苗深花,范增民,高付东.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探究.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2):91-92.

篇9: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问题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的思想源于20世紀上半期的欧洲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校能核定运动后,广泛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人民开始关注与教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凳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效益,“有效”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即教学是否有效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关,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情况成为教学是否具有成效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高估单个学科的价值。(2)关注单位教学时间产生的效益。(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即要求教学目标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能够很好地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之一,所占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高中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教学观念上

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观念根深蒂固,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学中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已逐渐得到减退。但是,事实上在高考的导向指引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对自己的成绩非常在意,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给教师的信息和要求便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数。因而,教学中,又重新恢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负责将教材上的内容加以整合,传递给学生,如教师在讲述氧化过程时,告诉学生:氧化的两种基本通用情况,即:(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学生只需要被动、机械地接受,缺乏将知识进行思考、整合的过程,这种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教学方法上

很多高中的化学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获得多项荣誉称号的老年教师,这些教师知识渊博,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较落后的问题。如对于一些很重要、很复杂的化学公式例如: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只是单纯地板书和简要讲解,致使学生缺乏对公式的探究,对公式的理解不透彻,只会单纯地记忆公式,在考试中得到运用,根本不知道这种重要的公式在生活中有何用途。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对内容有所简单的记忆了解,但在课下却会忘得一干二净,同时也严重地抑制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地发挥。

2.3教学内容上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众所周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是自然科学,其严谨性和绝对性要求教学中要以实验作为知识的基础,因而,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应该占据课时的大多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一切科学的发展都是为了便利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活、工作活动,因而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得到相应地调整,与生活紧密联系。

2.4教学评价上

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中仍采用的是以分数定好坏的标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态度、能力等进行忽略。这种评价模式固然有其优点,即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但是极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分数只是体现学生学习状况他一个方面,是学习的最终结果,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各种积累,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

3.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

根据新课标的最新理念,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能力,树立一定地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化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切忌再用机械的传导知识的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要结果导向的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成过程导向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课堂学习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上的技巧和方法,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加快形成。

3.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自然科学具备严格严谨性和绝对性,学习困难程度也较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较枯燥,倘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成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颇具成效的教学方式:

(1)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其集图像、文字、音频、视频于一身,在传递、表达信息上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形成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度。如在开展化学实验知识内容之前,给学生阐述相关离子知识,由于离子很小,在常规情况下,人类是无法看见的,对于学生们来说,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通过动态的多媒体文件,以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离子的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从而进一步可以模拟化学反应中离子的运动,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理解。(2)实验操作教学。化学是一门严谨性的自然科学,因而实验是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采用实验操作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相关过程有所了解和认识,强化自身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如在阐述CuSO4·5(H2O)时,学生对这种蓝色的物质可能心生好奇,简单凭借教师的讲解是不足以完全让学生理解这种物质的属性,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试验探究,通过将其溶于水、将其加热等试验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了解这种物质,得出自身的体会,教学效果会相当显著。

3.3结合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工作,若将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习,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逐渐学习新的知识,加快知识学习的速度,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树立学生们学好化学知识的信心及勇气。如在阐述氧化活动相关知识时,可以与学生们探究生活中的金属生锈问题,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经常会有哪些金属容易生锈,而另外一些金属为何不生锈,并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探究如何能除锈。采取这种方式教学,能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上课的动力。

总而言之,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化学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导向,在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基础上,不断思考、探索、完善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大胆突破创新,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推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前行。

【参考文献】

篇10: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进入化学复习阶段后,教学的重点就从新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对旧知识的复习.面对已经接触过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有的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则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怎样高效地展开化学知识的系统、条理复习,成为教师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结合化学学科理论与实验操作兼具的特点,其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是较为复杂庞大而又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探索便利、有效的复习方法.在诸多的尝试中,专题复习值得推荐.

一、理论(教材为主,涵盖多个知识点)

开展专题复习的第一步骤是确定专题的内容,教师应从整个初中化学复习的总目标与要求出发,以教材为主要基础,统合基本知识点、中考考点,设计出能够完整涵盖所有知识点的专题.在复习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格局简单地梳理知识点,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复习效果不可能好.对此,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专题将相同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复习,并尽可能多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例如,以“水”为主要内容设计专题时,教师可以将水的组成成分、与水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硬水的软化方式等整理成一个专题,每个知识点下面分别有典型题目.复习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完成这些典型题目,教师简要了解学生做题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错误的情况.解题结束后,教师结合知识点讲解题目并提问,每个大知识点下面的小知识点在讲解中自会被涵盖.基础知识点复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复习硬水软化中的石灰纯碱法以及离子除去等,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样,在纠正例题错误时,学生复习了知识点,并且较为系统.知识点基本复习后,进行总结,最后再次安排学生练习本专题相关的其他题目.教师将学生做的题目批改后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告知学生他们的水平如何,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从专题入手,将课堂练习与知识点结合,既能够让学生将基础知识点吃透,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教师对习题的及时批改与反馈,有助于师生双方了解复习的情况.

二、探究(稳固基础,力求提升)

在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在促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复习难度.除了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系统全面地进行回顾外,更重要的是在复习过程中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保证学生从容应对考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近年的中考中也不乏探究性的考题.而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不同类型的化学知识,自主探究具有可能性.从化学考试探究题的形式与考查的知识点的灵活中可以发现,这一类型的考题属于难度提升型的题目,可以当作一个专题的内容进行复习并适当提升.例如,以“氢氧化钠”为主题展开专题复习,教师可以提问:氢氧化钠溶液忘了盖上瓶盖,那么这种溶液是否已经变质?请猜测并写出猜测的理由,最好是化学方程式.然后给学生提供酸碱指示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现象.经过前面的猜想和验证,学生基本上知道了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杂质即碳酸钠,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探讨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以及怎样去除杂质.自主探究结束后,即可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最后利用事先准备的习题进行知识巩固.虽然探究性专题耗时较长,要经过不停的验证、猜想,但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总之,专题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中的一种有效模式.不同的专题,可以将不同的、细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化学体系自然变得整齐有序、有规律可循,学生复习起来自然条理清晰、逻辑清楚.此外,在专题内容的设计中适当增加难度,补充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提高复习效果.这样的操作便利、可行有效的专题复习模式,值得每个化学教师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模版-预备转正-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下一篇:XX文化传媒宣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