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论文

2022-04-27

摘要:文章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决定因素,得出:重庆第二产业总体梯度是不断上升的,产能梯度指标对提升第二产业总体梯度的作用不断弱化,而重庆的区位优势在提高重庆第二产业产业梯度方面,作用更加显著。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重庆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庆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论文 篇1: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重庆市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作者简介:袁妗荷(1990—),女,汉,重庆,经济学硕士,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1.引言

汇率是影响进出口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机制,在于它使得一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该产品的进出口量,并最终影响到贸易收支差额。因此,研究汇率波动对重庆市进出口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Kenen&Rodrik(1986)、Caballero&Corbo(1989) 、Chowdhury(1993)、Arize等(2003)分析汇率波动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得出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不利的影响。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Wilson(2000)对美、日、韩之间多边贸易的研究和McCarthy(2000)对9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均表明,汇率的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大。国内学者方面,孙咏梅、祝金甫(2005),崔民强、赵倩(2009)着重于研究汇率波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汇率变动与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存在相互影响。

金国华(2010) 通过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引发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下降,劳动密集性产品出口减少的幅度小于资本密集性产品。另一些学者则侧重于区域性研究。罗忠洲(2004),王颖(2010),李珺(2011)通过对日本和东南亚经济体的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认为汇率波动性与进口贸易流量呈负相关。而林文凤、王美英(2011)通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差额数量的主要原因。

3.实证分析

3.1样本数据及处理

由于汇率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加上重庆市的发展和贸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考虑汇率是不足以解释进出口贸易的变化的,国内经济形势也同样影响进出口贸易。因此我们引入重庆市GDP来代表这一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环境,以协助发现汇率对进出口总体的影响。为了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的整体性作用,在选取汇率这一指标时,决定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准,并相应地对重庆市的进出口数值进行人民币的换算与通货膨胀的剔除,对GDP进行了通货膨胀的剔除,以使数据的口径相匹配。

3.2平稳性检验

采用EX表示出口总额,IM表示进口总额,REER表示人民币汇率,汇率采用的是年均实际有效汇率,按照直接标价法计算得来,GDP是重庆市的生产总值。定义LNEX为取自然对数的出口总额,LNREER为取自然对数的实际有效汇率,LNIM为取自然对数的进口总额,LNGDP为取自然对数的重庆市的生产总值,然后分别把LNEX、LNIM、LNREER、LNGDP的一阶差分记为ΔLNEX、ΔLNIM、ΔLNREER、ΔLNGDP,二阶差分记为Δ2LNEX、Δ2LNIM、Δ2LNREER和Δ2LNGDP。通过检验,我们得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LNEX、LNIM、LNREER、LNGDP经过二阶差分后平稳,是二阶单整序列。

3.3协整检验

在完成了序列的单整检验之后,我们需要对这一组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在这里我们采用了Engle-Grangle两步法这种协整检验方法,我们选择LNEX、LNIM作为被解释变量,LNREER、LNGDP作为解释变量,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作简单回归,然后对两个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从上述两个方程,我们能够看出,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重庆市的出口额将会反向变动约2.32个百分点,进口额也会反向变动1.31个百分点;而GDP每变动1个百分点,重庆市的出口额将会同变动约1.74个百分点,进口额也同向变动1.2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GDP的增长对重庆市进出口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汇率的增长则对于重庆市的进出口产生了反向的抑制作用。

4.结论

通过上述对重庆市1994-2014年汇率波动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长期以来,重庆市进出口贸易与汇率波动和GDP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其中,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更为明显。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重庆市的出口额约反向变动2.32个百分点,进口额约反向变动1.31个百分点,由此证实,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同时,从进、出口协整方程来看,GDP对于重庆市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程度也相当大,因此,保持GDP快速增长对重庆市外贸发展有现实意义,是扩大重庆市进出口额的重要战略。

5.政策建议

5.1大力发展经济,带动进出口贸易

经济发展是地区繁荣的支柱。通过经济的发展将会带动一个地区的各个产业,从而促进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首先,需要促进经济总量增长。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GDP的增长对于进出口贸易都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因此,经济增长将会带动进出口贸易额的扩大。其次,还应当改进和优化经济结构,做到扬长避短,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第三,要改善和提高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改善反过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贸易环境,使得进出口贸易规模得以扩大。

5.2抓住时机,加快产业升级和调整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是由其比较优势决定的,各国应该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不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以取得贸易利益的最大化。重庆市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引进关键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建设汽车摩托车、通用型发动机等一直以来属于重庆市的优势产业,在这一时期,我市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在劣势产业进行技术引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均衡发展。

5.3加大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对外贸的杠杆作用

重庆市可以给予出口企业一定临时出口补贴,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全盘规划购建贸易促进体系,优化贸易环境。也可以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加大进口促进力度,鼓励本市短缺资源性商品进口,大量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设备来装备重庆市工业企业。(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Arize A.C. and Malindretos.J, and Kasibhatla.K.M. Does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depress flows: the case of LDCs [J].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 2003(9):7-19.

[2]Wilson. Exchange Rates and the Trade Balance: Korean Experience 1970 to 1996 [J]. Seoul Journal of Economic,2000(2):135-160.

[3]McCarthy.J. Pass-through of Exchange Rates and Import Prices to Domestic Inflation in Some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 2000(111):9-20.

[4]孙咏梅,祝金甫.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J].财经问题研究,2005,(4):62-66.

[5]崔民强,赵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初级产品进口的实证检验-基于1995-2008年的数据[J]求索,2009年第11期:16-19.

作者:袁妗荷

重庆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论文 篇2:

产业梯度转移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决定因素,得出:重庆第二产业总体梯度是不断上升的,产能梯度指标对提升第二产业总体梯度的作用不断弱化,而重庆的区位优势在提高重庆第二产业产业梯度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产业梯度;产业转移;主成份分析;重庆市第二产业

一、 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

产业梯度的概念有很多,本文认为所谓产业梯度是指: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地图上的表示,是国家或者地区间特定产业综合实力的阶梯状差异。

1.国外研究。国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产业梯度转移的思想在很多理论中都有体现。较早的理论有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雁型发展模式,该理论的本质就是东亚区域先进国家向后进国家梯次转移和传递产业,以促进各国(地区)产业结构一次调整和向更好层次转换的动态过程,即结构的“动态连锁转换”,这一理论后来经过小岛清的发展,成为20世纪70年代日本向亚洲新兴工业国和东盟地区进产业转移的重要理论依据。小岛清(Kojima,1978)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这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其提到的本国比较劣势的产业在其他国家仍属于具有比较优势,根据这种产业转移方和吸收方“双赢”的模式进行转移,正是体现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思想。另外,弗农在他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R. Vernon,1966)中认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变化,产品会从技术和资本密集性转变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产品创新国会将转变成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思想在其根据产品的梯度进行转移的理论中得到了很好体现。Z. A. Tan(2002)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使之动态化和系统化。将产品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并将对应的市场结构分为直接出口(DS)、中间产品出口和当地组装(IL)、当地生产(LP),外国直接投资者将高档产品的生产主要放在本国进行,辅之以中间产品出口和国外组装;就中档产品而言,产品在国外组装的同时生产也逐步向国外转移;低档产品的生产则完全转移至国外进行,Z. A. Ta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实际上是从产品系列的角度来解释产业内的国际转移现象。

2. 国内研究。国内对于产业转移的研究著作还不是很多,最系统地进行产业转移研究的是卢根鑫(1997),但是由于是起步阶段,他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对国际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没有做实证方面的分析。陈建军(2002)根据对浙江制造业105家大公司的问卷调查分析,认为企业进行产业区域转移的主要动力机制来自对扩大市场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追求经营资源的边际效益最大化和企业成长。但是由于问卷调查本身的缺陷和浙江资源禀赋、产业政策跟其他地区不同,所以其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戴宏伟、田学斌和陈永国(2003)定义了产业梯度系数=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以此为量化工具,对京津冀产业转移进行了研,提出“大北京”经济圈内三方协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产业梯度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上,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共同优化与升级,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是一种难得的突破。而林衡博(200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第二产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决定一个区域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综合梯度因子、区位因子和外围梯度因子,由于其指标选择较为全面,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一个地区的产业梯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对于产业梯度转移量化研究的不足。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1. 指标选择。具体指标和含义如下:(1)产值比重指数(CZBZ),表示年度该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产值贡献指数(CZGX),表示年度该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从业人员比重指数(CYBZ),表示年度该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4)工资水平(GZSP),表示年度该地区所有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单位:元/人,年。(5)进出口贸易总量(IE),表示年度该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亿元。(6)出口总量(EX),表示年度该地区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亿元。(7)货运总量(HYZL),表示年度该地区货运总量,单位:万吨。

2. 自变量定义。根据以上选择的指标,将影响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自变量定义如下:

X1:产值比重指数(%),X2:产值贡献指数(%),X3:从业人员比重指数(%)

X4:工资水平(元/人,年),X5:进出口贸易总量(亿元),X6:出口总量(亿元)

X7:货运总量(万吨)

3. 数据收集。本文选取1987年~2005的相关指标数据。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重庆统计年鉴2006》以及《中国工业经济年鉴2003》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部分指标的数据是根据以上年鉴的原始数据计算而来。其中,X5(进出口贸易总量)和X6(出口总量)都进行了不变价格的平减,并消除了汇率影响;X4也消除了物价上涨的影响,按1987年的不变价格计算。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

1. 重庆市第二产业的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收集到的指标量纲不一致,数量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种不同指标转化为同度量的指标,各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经标准化处理的数据见表1(略)。

表2Correlation Matrix(相关系数矩阵)

2. 相关系数检验。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SPSS对表2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得到以下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由于相关系数矩阵是对称矩阵,本文只显示矩阵上半部分)。

3. 特征值、贡献率与因子载荷矩阵。根据表2,通过SPSS软件,运行主成分分析过程,可得到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各因素主成分为L1,L2,…,L7和对应特征值、贡献率。

表4Component Matrix(a)(成分矩阵)

通过表3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只有两个,并且它们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7%,因此可以取两个主成分即L1和主成分L2。由于主成分已经确定,则可以继续进行因子载荷矩阵,从而得出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主成分模型。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

4. 主成份分析与命名。由因子载荷矩阵表4,可以看出,在第一个主成分对以上7个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有X2,X3,X4,X5,X6,X7,因此第一主成分比较综合的反映了重庆市第二产业的梯度,把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综合梯度指标;第二主成分对7个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有X1,X2,X3,主要反映了重庆第二产业的产值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产能梯度指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众多影响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因素中,综合梯度指标和产能梯度指标为主要影响因素。

由表5可以写出2个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相互关系,即:

L1=-0.225X2-0.766X3+0.975X4+0.965X5+0.968X6+0.943X7 (1)

L2=0.873X1+0.801X2+0.34X3(2)

根据表4还可以写出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综合评价函数:

F=0.641L1+0.226L2 (3)

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1987年~2005年数据代入(1)、(2)、(3)式,可得出两个主成分和总体梯度函数自1987年~2005年的变化情况和将来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整体上重庆市第二产业的产业梯度是不断提升的,即图1中的粗曲线F是向上的。在两大主要成分中,综合梯度指标L1也是向上的,这跟综合梯度函数F是一致的。而第二主成分L2即图中用虚线表示的曲线,则是趋于下降。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下降幅度较大。从各主成分的意义来看,第二主成分L2代表产能在重庆市产业梯度中占的比重,而产能指标的不断下降表明,产能在重庆市产业梯度中的比重越来越轻。

四、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 研究结论。

(1)重庆市第二产业的总体产业梯度不断上升。重庆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在新中国没有成立之前就有很多重工业。陪都时期,大量沿海的企业,特别是军工,钢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都搬到重庆。改革开放特别是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市第二产业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1997年以后,重庆第二产业的总体梯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不仅得益于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的政策上的优势,也得益于重庆市本身强劲的发展潜力。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6年重庆市第二产业利用内资达1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占全市利用内资的42.3%。在外资流入较其他地区较少的情况下,大量内资流向第二产业将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梯度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产能梯度指标在总体梯度提升中的作用越来越弱。根据图1可以看出,虽然总体梯度不断提升,但是产能梯度指标却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2003年以后,下降的幅度非常大。这表明,产值能力在一个地区产业梯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分量越来越轻。这与国际上产业转移的潮流是一致的。在国际上比较发达的地区,考察其产业梯度时,产值能力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而要看其在本产业中所处的产业链位置。大多发达地区只做产业链上游的产业。比如产品的设计和核心技术的研究。虽然产值不一定比其他梯度较低地区的高,但是他们却牢牢控制了整个产业,处在产业梯度的最高点。产值梯度指标的下降,表明,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提升正在依靠其他因素拉动。

(3)区位优势对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影响显著。根据表4可以看出,在综合梯度指标中,X4,X5,X6,X7即工资水平、进出口总量、出口总量、货运总量的影响系数都在0.9以上,表明这四大因素对综合梯度指标的影响显著。而综合梯度指标在总体梯度函数中的系数也在0.6以上,因此,区位优势对重庆市第二产业总体梯度影响显著。重庆处在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水路发达,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尤其是近几年来,重庆市路桥建设非常迅速。“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等工程将使得重庆的交通状况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改善。另外重庆市近年来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据重庆市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十五”时期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43.73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19.2%,比“九五”时期增长97.1%。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快速发展,累计出口79.2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1.3%,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92.7%上升到95.7%。在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推动了重庆进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而重庆市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进一步刺激了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提高。

2. 对策建议。

(1)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的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为重庆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优势,每年的税收全部返还,且另外给于很多资金上的支持,包括投资在三峡库区上的大量资金。重庆应把这些资金多投入到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整体产业梯度。

(2)根据劣中选优的原则,选择重庆第二产业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培养和扶持。提高产业梯度一般都要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培养和扶持,目前重庆摩托车及配件和装备制造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重庆在第二产业整体梯度不高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劣中选优的原则,选择摩托车和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养,打造重庆自己的核心产业,把这些产业做优做强,提升其产业梯度。

(3)积极寻找和开发适合重庆市产业转移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产业梯度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要求把一些跟不上产业调整的产业转移出去,或者将产业中处在产业链末端的行业转移出去。目前重庆出口量最大的是机电类产品,“十五”时期,重庆出口电产品累计实现出口额49.9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4.6%,占同期出口总额比重5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5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为摩托车及零部件、通用发动机、汽车及零部件、工具、仪器仪表、钢铁制品、电池,越南、美国、德国等为其主要出口地。可以将部分产品或者产品的某个工序,转移到比重庆的产业梯度更加低的地区,如越南和非洲等劳动力成本更低且市场需求量大的国家和地区,为重庆本地区产业梯度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戴宏伟,田学斌,陈永国.区域产业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3.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4-57.

4.汪斌,赵张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03,(6):45-49.

作者简介: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许西猛,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12-10。

作者:曾国平 许西猛

重庆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论文 篇3: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贸易总量小、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量不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日益拉大等问题。本文从分析西部民族地区贸易总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及其各自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入手,从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发展特色贸易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

一、前言

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5个是自治区,3个是按自治区对待的多民族省份。现在西部90%以上的面积是民族自治地方并居住着80%的少数民族人口。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由于国家实施的阶梯式改革开放战略,相对东部地区较为落后,并且差距在进一步扩大。长期以来,传统的文化心理、狭隘的地域观念、艰苦的自然环境以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造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使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难以实现最优化的配置,限制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

投资、需求、对外贸易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近10年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动机。针对地区而言,哪个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得好,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就强,同时还会引来更大的政策支持,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可见,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一方面,它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全国经济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符合我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促进民族团结,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现状

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是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量、外贸依存度、高新技术进出口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来进行衡量的,本文对我国近10年来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和技术贸易及西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分析,找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进出口贸易总量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进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也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水平保持着一致,但是通过西部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量在全国的贸易总量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也从侧面反映出西部民族地区在全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和其他地区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另外,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竞争力一直很低,这些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西部民族地区以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为主的农、副、牧、土、特产品。

(二)各省区进出口贸易总量

从各省区进出口贸易总量来看,西部民族地区进出口分布不平衡。从表2可以看出,在西部民族地区内部,各省区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分布也非常不平衡,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新疆、四川、广西、陕西,而青海、西藏、宁夏三省区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不大,贵州和甘肃的对外贸易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量还是较少。

(三)高新技术产品贸易

从表3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占的比重是极低的。另外,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我国整体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04年起值为正,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偏低,而西部民族地区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是负数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表4可以得出,在西部民族地区内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分布的不平衡性非常的明显,西部民族地区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主要是四川、重庆和陕西等省区,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省区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极少。

(四)西部民族地区的服务贸易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有很强的吸引力,国际旅游服务是西部民族地区服务贸易独具优势的领域。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活跃度不高,其他服务贸易例如金融保险,通讯等发展都非常的缓慢。从表5可以看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有一定增长,但占全国比重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在2003~2005年间甚至有所下降,近两年来又有所回升。横向来看,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是西部民族地区之和的2倍还多,其中,云南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国际旅游收入的大省,其收入还不到广东省的1/10,而在旅游方面落后的宁夏,其旅游收入几乎可以忽略。西部民族地区虽然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还非常落后。

三、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贸易总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竟争力指数和服务贸易等指标具体数据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总量规模小,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量在1999年~2008年稳步增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总量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的进出口总量在全国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维持在3%~4.5%,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内部,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的四川、广西、云南,西北地区的新疆,这4省进出口贸易总量占到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量60%左右,仅四川和新疆两省就占到了40%左右。而西藏、贵州、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对外贸易还相对比较落后,这4省区进出口贸易总量占比不足10%,西藏和青海两省区都还不足1%。

(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落后,国际竞争力极弱

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表3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仅占全国的1%左右,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也只有全国的2%左右,比重非常低。从其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一直为负数。由此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非常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

(三)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没有体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

西部民族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具有面对东南亚、背靠南亚和中西亚,既有西南出海通道,又是陆地通向中东、欧洲和印度洋、大西洋的必经之地,有着相对优越的区位优势;另外,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民族地区由于许多少数民族为跨境民族而具有社会优势。但是这些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西部民族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还非常落后,没有体现民族地区的特色。

从表5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不足全国的10%,而广东省就占到了20%。西部民族地区虽

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微观市场机制,没有宏观的旅游开发规划作为引导,国际旅游资源和市场开拓仍然处在低层次发展阶段,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总之,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下面我们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地理环境的因素。地理环境是对外贸易的自然基础,一个地区如果自然地理条件良好,就会促进当地对外贸易的发展,否则就会对本地区的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从交通便利程度来说,如果位于沿海、沿江或沿河及重要交通干线附近,则有利于区域内与区域外的物资、人员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多山、丘陵和沙漠,无论是公路交通还是铁路交通都发展缓慢,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经济基础的因素。经济基础是城市、区域间经济竞争的非自然基础。我们都知道,经济的发展具有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因此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往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发展得比较快,而经济基础不好的地区往往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当然,有时也会具有后发优势,但总体上强者恒强的态势在短期内还是比较明显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发展得也较为缓慢,于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非常困难。

3.政策的因素。国家政策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改革开放战略后,对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深圳等沿海城市蓬勃的发展就得益于此。而西部民族地区在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前,政策的支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系统的政策支持,单靠自身的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4.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因素。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气候条件恶劣,与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相差很大,很多知识型、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不愿来该地区发展。因为政策和交通的原因,投资者很少会选择在这里投资。这样恶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在资金、人才等方面远不如发达地区。没有这些生产条件的支撑,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就难以发展。

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对策

(一)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

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是指在寡头市场结构下,政府通过自主创新政策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干预,其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进而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战略性”指的是政府和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各自所实施的策略;也就是说,政府在制定自主创新政策时要考虑本国企业和国外企业以及国外政府的反应,而国内企业在实施自主创新时也要考虑本国政府的政策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国外企业和国外政府的策略的影响。战略性自主创新实施的途径是:国家通过制定自主创新政策,对一些风险很大的高科技产业或特殊行业进行扶持,使这些被扶持产业或行业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所占的比重很低。因此,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应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和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完善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应发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稳定和扩大商品的市场份额。所以,在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中,我们必须制定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贸易政策,合理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大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投入,以此来增强西部民族地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

电信、旅游、交通、金融、商业等基础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能否引到外资,能否吸引到人才,所以,必须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服务贸易。首先,政府应加大基础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交通、金融、电信等行业。其次,制定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以改善服务业落后对西部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制约。

另外,西部民族地区具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内资和外资相结合来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宣传。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可以带动相关的酒店、餐饮、旅游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只要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充分发展,该地区的对外贸易便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贸易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人口稀、草原阔、山地多、矿产丰的特点,这就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应围绕林、草、矿等资源安排产业,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民族贸易。根据西部民族地区的特点进行产业布局,例如围绕畜牧产品、矿产资源、中药材,创建生产基地,完善产品的初级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的产业链,促进特色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充分宣传和利用民族传统节会,吸引人们了解西部民族地区,喜欢西部民族地区,从而促进民族贸易的发展。

发展民族用品工业,重点发展民族特需用品产品。例如:地毯行业是民族用品的支柱行业,不仅满足本民族自身的需求,而且出口量一直持续增长,但质量差异比较大,必须制定相关政策稳定产品质量,建立产品的生产基地,稳定和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

作者:吕晓军

上一篇: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论文下一篇:农村电气化建设价值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