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大学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新时期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时期下大学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新时期下大学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 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环节的特点,基于形成性评估,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教学能力构成 教学能力发展 形成性评估

1.本研究的背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电子音像、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提供有一人一机的教与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其教学特点如下:“英语教材多媒体化,英语资源全球化、教与学个性化、学习合作化、自主學习网络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康萍,2009)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被“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的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取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而有了新的内涵。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可以定位为基于“教”的课程设计者、教学研究者、知识传授者,和基于“学”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者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者(牛贵霞,2007)。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理论分析

2.1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李红萍(2009)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能力的构成包括:(1)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执行能力,包括实施课程计划、整体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计划。(3)教学反思能力,指教师对所选教学目标的适用性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的能力。(4)教学创新能力,指在现代教育观指导下,教师能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和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创造出符合教育规律且能产生积极效果的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5)专业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专家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结果,本文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每个教学环节的基本特点,将分别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不同教学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策略如下:课程准备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和教学执行力;网络自主辅导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教学监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后教学研究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

2.2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形成性评估的特点及实施时应遵循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师形成性评估是基于课堂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方式,以形成性评估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大学英语教学能力发展为基础,对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估,注重评估内容综合化,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估过程人性化。

大学英语教师形成性评估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估。形成性评估是一种为了强调和改进教学过程的评估,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矫正方案,也可以评定实现目标的教学行为和成绩,起到强化成绩的作用。二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发展性评估。形成性教师评估以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为立足点,不再将评估结果与解聘、晋级、加薪等联系起来,而是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的一种策略。三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性评估。多样化的评估内容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能力与沟通能力等。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客观评价。形成性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师电子档案、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观察或者在线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方便易行。然后采用现代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取有用和真实的数据,采用图表形象化地展示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

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估应遵循:一是专业化原则。即评估主体专业化、评估内容专业化和评估过程专业化。评估主体是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评估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评估过程包括教学设计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辅导阶段和学生成绩评估阶段。二是激励性原则。所谓激励性,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估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估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估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三是自觉自愿原则。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形成性评估对于教学能力产生的影响,自愿参加评估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教师自愿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关注教学的过程、课堂用语、学生反映等。

3.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根据教师能力的构成,结合形成性评估的特点,可以利用以下四个策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

3.1利用电子集体备课,对教学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电子集体备课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它要求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海量的信息交流,需要教师采用微机、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在集体互动的备课过程中,构架科学的教学环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手抄式备课相比,它具有综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实用性、便捷性等特点。通过制定规范的电子备课制度,学校可从备课交流平台,随机查阅教师的备课情况,及时跟踪了解教师的备课数量和质量,并及时反馈,提出要求与修改意见,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电子集体备课小组是由性别、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的,具有内在的互补性。它是经过合作设计的,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能为以后的小组活动留下宝贵的资源。它既着眼于发挥教师集体课程备课的优势,又考虑到了教师个体化活动的重要价值,达成了课程备课集体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课,很多老师同时上一门课,在教研室可以通过说课和教案检察的方式,对于大家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大家对说课人的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进行修改,直到能够满足需要。这一阶段的评估是形成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一阶段能够真正认识到评估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才能够在下一阶段真正实施。

3.2利用教学观摩,对课堂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估,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和教学执行力。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估的主要方法就是教学观摩。宏观意义上的教学观摩是指亲临某一课堂,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微观意义上的教学观摩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课堂活动的数据,然后加以分析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的监控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要达到“真行实效”的目的,必須实施有效的观摩方案,针对不同的观摩目的,开展各种不同的观摩形式。教学示范性的观摩形式,不介入任何评价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的观摩,趋于终结性评价形式,作为考评依据;以被观摩者自身业务技能发展为目的的观摩,趋于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张海燕,2008)。Stones(1984)认为,以指导和发展为目的的观摩形式是相当重要的,它将观摩者的工作重心由评估型转向指导型,符合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对教师的教学和业务进行指导,才能达到教师自身业务发展的目的。它是一种观摩者与被观摩者之间双向作用的行为,不仅促进了教师职业的发展,还对观摩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观摩者制定出一套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和与学科相关的观摩方案,还要求观摩者具备一定的言谈技巧,懂得一些心理学、教学法和相关学科知识等。所以,观摩者的队伍往往应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学科带头人、督导员或视导员。

3.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自主学习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监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监管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现在课堂教学是在多媒体和网络中实现的,学习者在网络自主的模式下,主动地汲取知识,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根据个人的目标和学习特点进行自主学习。但是,网络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能够使教师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完善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信息能力、教学信息能力和研究与发展能力。教学信息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估,有效促进大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网络资源利用能力包括:网络教学日志、教学资源上传、网络资源浏览次数、教师成长日志等,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以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在参与校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学校开发出优质的校内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3.4利用教学研究,对教研活动的形成性评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新时期的英语教师不仅应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集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教师。所以,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了解科研前沿理论,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从中汲取知识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需要把教学实践中好的经验、体会归纳总结并升华为指导英语教学活动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康萍.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张波.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

[3]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4.

[4]李红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视野下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J].读与写杂志,2009(12).

[5]牛贵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7(1).

[6]张海燕.教学观摩: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英语语言文学与研究论文集,2008.

本文为邯郸市科技局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34201100。

作者:王艳飞 张秀仿 牛贵霞

新时期下大学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探讨

[摘 要] 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新时期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学分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促使各项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和支持。但是,纵观当前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就此展开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善对策。

[关 键 词] 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作为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管理工作成效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学分制管理作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制度,伴随着高校人数的快速增长,逐渐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这就对新时期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改善传统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升教学管理成效。由此,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有助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工作成效,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一、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分析

(一)学分制管理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下,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中重要制度,逐渐成为高校选课的核心所在,根据学生选课结果,计算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高校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在大学期间修满学分方可顺利毕业。学分制管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还可以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化[1]。更为关键的是学分制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优化,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还可以有效降低教学资源的浪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学分制管理深化。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学分制管理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实际工作取得了客观成效。互联网已经基本覆盖我国所有的高校,大多数高校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工作,无论是校园主干网络还是无线网络速度均在不断提升,甚至为高校办公提供转向网络,加之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施不断完善,计算机设备较为充足,基本上构建了数字化校园的基本雏形。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优化教学管理工作,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促使教学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师生应该建立密切的关系,遵循教育规律,推动高校教学管工作有序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信息传播,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可以说,学分制管理中高校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信息检索,将信息更大范围地共享,推动学分制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

(三)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辅助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如以C/S网路服务结构和B/S网络服务结构整合在一起的模式,结合网络服务结构优势,提升网络服务能力,操作更加稳定,同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移动办公,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意义深远。

二、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理念陈旧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少数教学管理人员认为硬件设备比软件更为重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硬件设备的投入,忽视了软件的建设。而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内容较广,如果管理理念陈旧,那么将无法充分发挥原有效益,影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此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视技术创新,但是后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未能落实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为了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促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制度不完善,内容陈旧、不合理,制度流于形式,未能落实到实处,实际约束效应较差[3]。

(三)数据共享和安全问题

高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主要是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可以实现集中管理,大范围共享信息数据,尽可能避免高校资源浪费,带来更大的效应。纵观实际工作现状,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系统兼容性较差,无法实现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由于信息网络自身开放性特点,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连接可能受到恶意攻击,或是病毒侵入,导致系统崩溃,篡改、盗取重要信息,促使信息系统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三、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信息化管理理念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信息化管理较之传统的管理方法而言,可以有效改善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故此,需要注重对管理理念的创新,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建立统一的硬件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在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后续的管理和保养工作,整合教育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为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应该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高效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制定的信息管理制度应该符合实际情况,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便于后续工作开展。同时,在制度具体制定中,应该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校管理制度[4]。同时,如果在实际执行中出现问题,需要及时修改,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三)避免信息孤岛危险

信息孤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应该尽可能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出现,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从技术角度来看,对系统硬件实现统一规划,整合高校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建立数据仓库,提升数据管理效率,更加高效安全、高效的利用数据信息;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创设数据信息共享环境,提升数据信息共享范围,为后续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还要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及时更新和完善硬件设备,确保仪器设备规范化操作,定期检修和维护,尽可能降低设备故障几率。同时,定期更新和升级病毒库,做好重要数据备份,设置数据操作和读取权限,配合动态口令维护信息安全[5]。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信息化管理理念陈旧,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数据共享和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基于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通过创新信息化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避免信息孤岛危险,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改善传统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升教学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瑾.试论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115-117.

[2]龙一平,沈琳.论民办高校学分制下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5(11):221-222.

[3]杨吉平.基于C/S和B/S模式的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2):744-746.

[4]李华玉,周玉宇.高校学分制条件下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4(5):56-59.

[5]沈娇.浅析我国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0-21.

作者:王晓 杨峰俊

新时期下大学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新时期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刍议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是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了健全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等,以提高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时期 体育教学 管理模式 改革

一、新时期下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点

体育教学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场地、设施限制等。而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管理的高效性也显得至关重要了。

1.从学生身心健康上来看

朱德曾提出“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这一观点,揭开了我国体育教学新篇章。其明确了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目的,促进了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随着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各项机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应积极建立体育教学多样化管理体系。

2.从管理要求上来看

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应与学校总体教学管理相辅相成,还应结合实际,要有可操作性。新时期下的体育教学管理应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既符合管理目标,又结合学生实际。因此,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

二、新时期下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学校没有重视体育教学,且体育教学设施不全,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这成为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带领学生进行锻炼的引导者,是其他科目教师无法取代的角色。有的学校因为缺乏体育教师,而产生让学科教师代课的做法。这些教师没有专业技能,导致学生因锻炼方法错误,对身体造成了伤害。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不强,无法对学生展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体育教学。如定制难度较高、不符合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这限制了学生体育能动性的发挥,最后造成体育教学的低效。

三、新时期下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1.建立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新时期下体育教学应该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提升体育能力,树立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信,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在体育教学中,體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健全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运用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方式,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精神。另外,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周选出一名体育委员,从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变体育教学现有的管理模式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应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束缚,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约束,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如教师可制定锻炼计划,要求学生坚持21天清晨不间断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融入生活,以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通过教师严于律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体育学习的榜样,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所以说,体育教师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态度。

四、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创建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庆功.新时期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才智,2015,(11).

[2]贾志强.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作者:周湉

上一篇:教师教学水平初中生物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建设企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