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目标价值管理论文

2022-04-21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与员工就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1]。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效果。有效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使组织运转畅通,完成长短期目标。幼儿园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组织,当然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目标价值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目标价值管理论文 篇1:

项目化学习中的目标管理

摘要: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新趋势,既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在项目化学习中引入目标管理,探寻目标管理的特性,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实施目标管理的环节,可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果。其间,让参与项目的部分教师成为项目管理者,进行项目主题的定位管理、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项目成果的检测管理等。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项目目标管理

1954年,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思想。所谓目标管理,即组织中的管理者和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整体目标,然后把整体目标转化为部门和个人目标,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再对实施过程的管理和成就进行评估,促使各部门、各成员自觉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新趨势,既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

在项目化学习中引入目标管理,探寻目标管理的特性,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实施目标管理的环节,可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果。我们让参与项目的部分教师成为项目管理者,进行项目主题的定位管理、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项目成果的检测管理等。本文介绍这一探索。

一、项目化学习中目标管理的特性

(一)有目的、有层次

项目化学习一般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共同参与。调动和发挥全员积极性,开展有目的、多层次的活动,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益的必要条件。如三年级“水的世界”项目化学习,首先有总的管理目标;为了达成这一总目标,把该项目分解成“生活中的水”“艺术中的水”“文学中的水”“科学中的水”四个子项目;而这四个子项目学习活动又分别确立细化的管理目标,为总目标的达成提供“阶梯”。

(二)有程序、有调整

目标管理在各个项目化学习中都是有程序、有调整的,按照计划(目标制订)、执行(目标实施)、检查(目标检验)、总结(目标评价)的活动过程有步骤地推进,有依据地调整。如“水的世界”项目,既定目标是研究世界水资源的情况、水的变化、水的品质等。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水的品质”的研究过于高深。于是,我们及时调整研究的目标和思路,把“水的品质”的研究作为高年级学生的迭代研究内容,而把“创编水的童话故事”作为新的目标加入其中。

(三)有系列、有成果

项目化学习中的目标管理还强调系列和成果。如“水的世界”项目,项目管理者跟进研究进程,系列化制订项目化学习计划。这一过程历时3个多月。其间,项目管理者熟悉了目标管理的一般流程,并对该项目标管理的成效进行总结。这是目标管理带来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项目化学习中目标管理的原则

(一)整分合原则

项目化学习的开展,首先要制订一个相对完善的目标体系,然后把目标分解到各个小组。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后,综合考量目标的达成度。这契合了目标管理的整分合原则。如五年级开展“浩瀚的星空”项目化学习,在确立了解星空知识、培养合作能力、提升动手能力、激发探索星空奥秘的兴趣等总目标后,各实施小组分别确定了以下目标任务:“人文星空组”策划一次星空图书展,演出一场星空科普剧;“艺术星空组”组织一场星空服装秀,举办一次星空绘画展;“技术星空组”举行一次航天技术图片展,开展一次航天模型发射;“科学星空组”进行一次天文观测,制作一个“北斗七星”模型等。

(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对于协调项目化学习目标管理系统中的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子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实施项目化学习目标管理时,学校充分挖掘优质资源,组建了“项目化学习决策团队”“项目化学习设计团队”“项目化学习技术团队”;同时,打破原有依托学科组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以年级组、项目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多形式、立体化的管理,提高了项目目标的达成度。

(三)有序性原则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诸要素必须按一定顺序组合和安排,由此形成一定的结构,实施整体的功能。如开展项目化学习时,“项目化学习决策团队”“项目化学习设计团队”“项目化学习技术团队”职责分明。决策团队主要负责引进资源、组织外出学习,设计团队主要确定项目主题、设计项目方案,技术团队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几个团队各司其职,又紧密联系。

三、项目化学习中目标管理的环节

(一)起始环节——目标制订

为制订有效的项目化学习目标,在目标管理的起始环节,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获取信息,提炼主题。

项目管理者主动获取多方面信息,将其作为制订计划的依据。如三年级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先对教材进行了梳理,发现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都有和恐龙相关的学习内容。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对恐龙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关于恐龙的书籍。项目管理者在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之后,提炼出本次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神秘的恐龙世界”。

2.师生参与,拟订方案。

目标制订不是项目管理者的个人决策,而是需要每一位师生共同参与。师生需要讨论的内容主要有:围绕项目主题应该确立怎样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如“神秘的恐龙世界”主题确立后,经过师生的讨论,项目组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阅读和恐龙有关的书籍;了解与恐龙相关的知识;探寻恐龙消失之谜;展示关于恐龙的学习成果等。

3.深思熟虑,果断决策。

制订计划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决策的过程。项目化学习计划的孕育与诞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深思熟虑。由此生成的计划既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也是参与者创造性的表现。如“神秘的恐龙世界”项目化学习,根据项目化学习目标制订学习方案,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几个角度设计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二)中心环节——目标实施

目标实施,是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达成目标的基本手段。这个阶段,各级执行者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如下:

1.开展专题阅读。

专题阅读是项目化学习目标管理的重要步骤,也是项目化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专题阅读,学生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神秘的恐龙世界”项目化学习,在确定项目主题后,学生提出:恐龙的消失和哪些因素有关?恐龙的化石是怎么被发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扇窗,也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拓宽了思路。

2.举行开题大课。

开题大课是指把所有参加项目化学习的师生组织到一起,项目管理者对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内容、步骤及成果展示形式等逐一进行解读,学生可自主选择相应的小组参加学习活动。如“神秘的恐龙世界”项目化学习,设置了“恐龙的种类”“恐龙的消失”“恐龙的生活习性”等项目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填写申报表,参加相应的子项目组活动。

3.组织分组活动。

项目化学习采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学双线并行的方式推进,一方面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落实到各班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创造性地开发、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带领学生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如“神秘的恐龙世界”项目化学习,另有一组根据恐龙的特点,创编恐龍故事,并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恐龙故事的排练、表演;还有一组用橡皮泥捏出各种恐龙的形状,借助山体、苔藓、灌木等模型,摆出恐龙世界的生态环境。

(三)中继环节——目标监督

目标监督的意义在于使项目管理者能全面了解阶段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调整全局部署、指导今后工作的依据。在项目化学习管理中,常开展以下三项监督活动:

1.日常检查。

这是最基本的监督方式。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直接参与项目活动,通过观察、听取意见等方式,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据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开展检查和指导。如“神秘的恐龙世界”项目化学习中,项目管理者发现,学生在研究恐龙及其近亲的过程中出现了认识上的偏颇,于是出谋划策,邀请科学老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搜集最直观、最科学的资料,及时调整项目化学习的方向。

2.抽样检查。

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可以向部分教师和学生了解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可拟定调查表格,对项目化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与个别人员的深入交谈,最后做统计分析。这样的抽样调查,极具参考价值。如“神秘的恐龙世界”项目化学习开展一段时间后,项目管理者就设计了一份问卷,了解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进度,在此基础上对接下来的学习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

3.会议检查。

每一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因此,要建立定期会议汇报制度,听取项目开展的情况汇报。会议汇报可以分教研组进行,也可以分项目组进行,内容为交流项目的进展情况、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在项目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启发,互相监督,可起到较好的目标监督作用。

(四)终结环节——目标评估

目标评估是管理过程的周期终结环节,它既标志着管理活动一个周期的完成,又预示着下一阶段活动的周期即将开始。

项目化学习目标管理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项目研究报告。

项目研究报告是最直接的目标评估形式。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团队对照项目化学习方案,对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效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目标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比较真实的评价。

2.项目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师生、家长最感兴趣的评估方式。在展示活动中,师生、家长共同参与,通过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让大家对目标的达成度有客观的评判。

3.项目网络评价。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项目化学习目标评估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项目组依据“项目基地”“沪江社团”“虚拟学习社区”等项目化学习平台,鼓励校内外的师生、家长参加共同评议活动,不断扩大项目化学习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参考文献:

[1] 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文娟.德鲁克全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3] 〔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钱瑾

化学目标价值管理论文 篇2:

“自我管理”模式在幼儿园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与员工就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1]。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效果。有效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使组织运转畅通,完成长短期目标。幼儿园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组织,当然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在作为基础教育实体的幼儿园中,找到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提高幼儿园工作效益,一直是众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中的“自我管理”模式

无论一个组织处于什么阶段,绩效管理对于提升组织的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可以得到提高;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基本不能控制,但可以对其施加影响;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改变;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主动性、积极性,属于主观因素。四种影响绩效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见图1[2]。

有研究通过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几种典型模式:“德能勤绩”模式,“检查评比”模式,“共同参与”模式,“自我管理”模式[3]。根据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我们认为,“自我管理”模式最适合幼儿园进行绩效管理。

“自我管理”模式是世界一流企业比较推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假设坚持“Y”理论:认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自我管理模式的显著特征是:通过制定激励性的目标,让员工自己为目标的达成负责;上级赋予下属足够的权利,一般很少干预下属的工作;很少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大都注重最终结果;崇尚“能者多劳”的思想,充分重视对人的激励作用。这种绩效管理方式的激励效应较强,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激发有关人员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目标。

幼儿园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实质区别。幼儿园是对学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由上述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可见,幼儿园管理的价值取向不同于企业管理,园长在进行幼儿园管理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价值取向,也应该注意社会价值取向和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园长在进行幼儿园绩效管理、设定管理价值取向时,不能单纯通过评比、奖金等外在动机提高幼儿园管理绩效,更为关键的是激发教职员工内在的动机,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自我管理”模式进行绩效管理,提升整个幼儿园管理的质量。

二、“自我管理”模式在幼儿园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从图1可以看出,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其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因此,激励效应是绩效管理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不仅能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能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自我管理”模式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从制定激励性目标开始,让员工自己为达成目标负责,充分重视对人的激励作用,体现管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幼儿园是一个无论教育对象,还是管理对象都是人的组织。因此,“自我管理”模式是适合幼儿园绩效管理使用的。那么,幼儿园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模式呢?

1. 设定可以激励教职员工为之努力的目标,并创造达成目标的条件。

在绩效管理中,目标是管理者和教职工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目标明确了,无论管理者还是教职员工才能找到自己工作的重心,才不至于徘徊不知所措。“一个开放、富有激情的组织,对目标永不停息的追求是管理者应该带领并给予员工一直的渴望和梦想,这将会使整个组织一直保持竞争力。”[4]因此,幼儿园管理者无论是制定幼儿园总体目标,还是部门目标、组室目标和个人目标,都需要将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位成员身上,使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个人化,这样才能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完成总目标中应负的责任和具体工作任务。而完成这些具体的工作任务,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可以激励教职员工继续敢于承担未来的责任,累积工作效能感。

当搭建好各层级的目标体系以后,幼儿园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各级教职员工达成这些目标。首先,要合理组织幼儿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为实施幼儿园目标创造条件;其次,要加强指导和帮助,要对教职员工提出的疑惑、问题尽快加以解决和指导,给予各种帮助;再次,完善岗位责任制、把目标落实到个人身上,要求个人对照目标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促进个人努力完成目标;最后,要协调各职能部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挥合力,同时也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共同促使目标完成。

2. 创设积极的公共关系,为教职员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否意识到公共关系的存在,是否从事公共关系活动,它都与其他组织和个人存在广泛的,或良好或平衡或紧张的公共关系。组织应该意识到这种关系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采取措施,有目的地去改善这种状态。幼儿园也是如此,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利于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当幼儿园整个美誉度提高后,教职员工会以幼儿园为荣,高度的荣誉感会激励其为幼儿园更好地工作。

幼儿园如何建立良好、积极的公共关系呢?首先要诚实守信,信誉至上。幼儿园应该将信誉视为立园之本,将信誉当作幼儿园能够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形成人人讲信誉的氛围,这样教职员工自然也会在这种诚信的氛围下,诚信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其次,要公开开放、明确透明。幼儿园要敢于打开自己的大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幼儿家长,面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公众媒体,开放办学,在与公众的良好互动中树立教职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再次,要互惠互利,服务社会。公众是幼儿园的生命,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自己在社区中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为社会发展服务。最后,要注意全员公关、随时随地引导教职员工注意自己的形象,树立教职员工的形象与幼儿园形象的一致性,提高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3. 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帮助教职员工增强能力。

员工技能也是影响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者如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是组织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具体到幼儿园管理,管理者需要以人为本,重视人、培养人,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帮助教职员工提高业务技能。在幼儿园这个管理系统内,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管物、理财、处事、安排时间、沟通信息都离不开人,而资源的配置、管理手段的运用、管理方法的选择、管理职能的发挥、管理原理的运用、管理目标的达成也都离不开人。因此,要提高幼儿园的管理绩效,就需要充分调动幼儿园中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管理中,管理者需要依据每个人的强项安排合适的岗位,以岗位选人,使其展现所长,回避所短,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创造各种条件,让教职员工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继续提高的机会。比如说,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就应多给这些教师任务、多给支持,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教师队伍形成爱岗敬业、创新开拓的风气,带动全体教师水平的提高;而对新入职的教师,就需要搭建有利于其成长的团队,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同时给予相应的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对每一个教职员工,管理者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提供条件、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4. 制定相应的配套评价机制。

管理者的评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鼓舞幼儿园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幼儿园要有效地激励幼儿教师,就必须从价值关系的角度去考察教师的价值,应为教师提供多种成功和价值实现的机会,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和激励。在进行评价时,要着眼于提供全体教职工的参与意识,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以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管理的绩效为评价目的。

幼儿园管理者在对教职员工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注意及时表扬、肯定教职工的优秀表现,强化良好行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注意表扬一定要真诚、不要敷衍了事;其次,制定具有鼓励性的考评办法,比如,幼儿园可以变处罚为鼓励,一些项目以鼓励的形式出现,以维护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工作的创造性;最后,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以奖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物质奖励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同时要注意奖励集体与奖励个人相结合。

三、幼儿园运用“自我管理”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自我管理”的绩效管理模式,只是绩效管理模式中的一种。相对于其他几种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管理特点。但是,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在使用时加以注意。

1. 要注意协调好“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之间的度。

“自我管理”绩效管理模式更多强调对教职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在使用时,如果缺乏有效监督检查,单纯期望教职员工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个人目标,这会在某些程度上给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员工以可乘之机。因此,在使用这种绩效管理模式时,要注意设定具体明确的管理规则,为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教职员工提供细致的惩罚办法。同时,设定的目标也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让教职员工清楚自己的每个工作步骤,也让教职员工清楚,如果不能实行严格管理,将不能达成其个人目标。

2. 要注意加强对过程的监控。

“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对过程控制不够严格,对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监控,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和危险。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在使用“自我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深入保教工作第一线,了解工作的进程,对各类人员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在监控的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有效发挥指导中的监控作用,通过幼儿园的岗位责任制、幼儿园其他规章制度以及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法规等有效地调节和管理教职员工的观念与行为,同时还要及时发现教职员工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尽全力帮助解决。

3. 要注意加强各级之间的沟通。

“自我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更多强调教职员工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上级领导往往不能及时对教职员工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也不能及时给予资源上的支持,这会导致绩效管理提升空间有限。因此,在使用这种“管理模式”时,管理者要注意加强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主动接近教职员工,努力为教职员工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人际沟通环境[5]。比如管理者可以利用午餐时间个别商谈,或举行教师座谈会组织教师学习,主动与教师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语言沟通,给教师提供发表观点和建议的机会,开放彼此的想法,随时倾听、询问和回应教师的想法。

4. 要注意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自我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职员工会过度追求自己的个人绩效,不能站在幼儿园全局看问题,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不能保证整个幼儿园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在设定各级目标时,当发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不一致时,一定要及时协调。同时管理者也应考虑组织在制定总目标时,是否没有充分考虑到教职员工的需求,是否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导致教职员工的个人绩效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悖,或者是否教职员工的个人因素导致了目标的不一致。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才能最终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一致。

注释:

[1]王红光.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2]石金涛.绩效管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国军.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朱素静.构建学习型幼儿园的绩效管理[J]. 教育导刊,2007,(3)

[5]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2001年颁布

作者:张凤

化学目标价值管理论文 篇3:

基于目标导向的学生学业生涯管理研究

摘 要: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创新。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学业生涯规划管理为切入点,从多渠道认知教育和“厚基础、宽口径”“分类发展”两个关键路径,构建目标导向的学生学业生涯管理体系,并以相应的目标设置和引导方式,将学生学业目标转化成学生自觉行为,对辅导员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班级学习计划、实现对班级的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目标管理;学业生涯管理;认知教育;分类发展

截至2017年秋季,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2695.8万[1]。教育部7月10日发布《2016年全國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比2012年增长12.7%[2]。随着大学扩招,中国已经提前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不平衡与日益上升的高等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如何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培养合格可靠接班人,成为制约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3]学业生涯管理方面,首先,必须制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总目标即学业生涯,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使学业生涯分明。其次,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阶段性目标。再次,为了实现各阶段性目标,必须加大对学生学业的管理和指导,唤起学生对学业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涯成为很多高校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涯的发展与辅导进行了相关研究,各种生涯理论不断涌现[4]。关于学业生涯辅导的研究多是基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研究视角,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包括生涯发展现状[5]、政策制度、影响因素、测评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但立足于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学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学生主体性视角出发,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一、学生目标导向学业生涯管理体系构建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控制为主导思想、以结果为导向的过程激励管理方法,“目标”是管理的切入点,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学业目标则是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个体所期望达成的成果,是三者努力的共同方向[6]。一旦学业目标被认同与接受,便产生实现目标的强烈动机,动机会驱使行为个体配合管理者的有效指导以及反馈、激励,学生便能形成一系列积极向上的“学习行为”及“价值标准”[7]。简言之,目标可以牵引学生行为,同时也可以塑造学生的使命感和强化学生的角色认知。

目标导向的学业生涯管理将学习行为建立在学业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清晰的、阶段性目标来激发、引导、评估和调整学习行为,形成可计划、可评估和可控制的“自我学习管理”模式。学业导向的目标管理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多渠道帮助学生开展认知教育,建立从“职业-学业-学期”的目标链,并动态评估和调整。二是构建支撑“厚基础、宽口径”和“分类发展”的培养方式,设计“低年级:学科基础+专业基础,高年级:模块化分类选修课程+实践教学”阶段性目标管理体系。(见图1)

二、学生目标导向学业生涯管理措施

(一)多渠道帮助学生开展认知教育

认知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致力于改善学生学习体验,让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易懂、高效、实现可操作性互动学习的过程,整合多方资源,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帮助新生将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行业认知、职业认知与学生学业规划相吻合,让学习变得有兴趣、有深度、有方向。

1.自我认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时间,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生活观和就业观。同时,大一学年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明白“到大学干什么、学什么,毕业去哪里、怎么去”等问题。此外,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优秀退伍士兵分享会、十佳大学生评选汇报会等,通过朋辈交流帮助低年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完成自我认知。

2.专业认知。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一方面设专业导论课,走进课堂通过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对专业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专业研究热点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就业的目标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另一方面,采取分类引导的方式,线上线下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专业兴趣和科研思维。此外,通过本科生研习营、高年级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各专业新生交流,通过朋辈学习交流,帮助低年级学生熟悉专业,掌握学习方法,制定和完善个人学业生涯规划。

3.行业与职业认知。行业与职业认知,即对行业、职业的认识,职员和团体的认识。就业压力和职场的激烈竞争,迫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因此,在学科建设转型上,需要走进市场,了解企业和行业人才需求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和要求。低年级阶段,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工业园区品牌企业,将课堂搬到车间,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提高自己的职业认知。注重校企合作,搭建平台,邀请企业家高管、优秀员工“进校园,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同时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学生校外兼职导师,实现“校内外”双导师制,对学生们进行上课和学业指导。加强校企实习基地建设,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见习等,不断增强学生行业与职业认知。

(二)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分类发展”模式

1.低年级“厚基础+学科兴趣培养”。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为导向,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秉承“全程育人”理念,积极构建低年级学生学业生涯管理体系。一是重学科基础课程学习,通过专业负责人、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严格课程考勤,重基础和良好学习态度培养。二是实施“本科导师制”,将本科导师作为教师基本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导师在思想引领、职业学业生涯规划、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认知和行业认知。三是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在大二阶段,在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通过开设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设立“兴趣+专业”的学业生涯学习目标。

2.高年级“宽口径+学业定向辅导”。高年级学业定向辅导实行课程项目模块化管理,重点分别为创新训练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就业技能模块3部分:(1)宽口径+创新训练定向辅导。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秉承“创新”理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和《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管理》等课程,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实践平台建设,成立“研究+中心+社团+竞赛”教育管理实践平台,注重學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由自选项目变为必选项目;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校外双创导师,鼓励创新创业中心导师参与创新研究和学科竞赛指导,促进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2)宽口径+专业技能提升定向辅导。一是以深化学生专业学习为目标,秉承“求真”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通过专业沙龙分享会、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优秀毕业论文培育计划、本科生学术训练营和导师制等,帮助学生将平时所学凝练成线、成面、成体系,学以致用,学会从专业视角出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以提高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为目标,秉承“开放”理念,推进国际化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走出去”,开设中外合作专业,拓宽留学方向。同时,邀请海外教授授课、讲座,鼓励教师出国(境)访学和培训等,加大与国际相关专业教育的交流与沟通。(3)宽口径+就业技能提升定向辅导。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秉承“务实”理念,推进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学习,主要从国家职业技能考试入手,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扎实的工作能力。二是安排3个月集中实习教学阶段,通过岗位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动脑能力。三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企业实习反馈信息和社会需求,定向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身心素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处理好“一专”与“多能”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前95后、00后所谓的“客户端”一族成为高校主要生力军,碎片化信息面和浅表式阅读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目标性不强,过去为家庭的责任而学习的使命感严重弱化。简言之,缺乏清晰具体的目标是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通过研究发现主动学习动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兴趣、责任和目标。当兴趣、责任很难成为学生动力的前提下,基于目标导向的学生学业生涯管理则是一种便于适时评价、阶段性调控和动力持续的学业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 2.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3.

〔4〕Robert Rodgers ,John E.Hunter(1991).Impact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J].Applied Psychology,76(2):323-335.

〔5〕施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生涯辅导的融合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07):77-78.

〔6〕孙建鹏.目标管理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精准指导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7,(09):35.

〔7〕沈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02):105-107.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甘伟 张廷龙

上一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论文下一篇:中学发展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