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2022-04-30

摘要: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依据自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每种模式各有优劣,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1: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

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都和是否拥有发达的教育密切相关。高职教育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关键所在。

一、发达国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概况分析

1.发达国家高职教师的入职标准

发达国家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较高,标准很严。美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应取得所教课程的学士学位,能胜任教学工作,并有其技术课程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教师要有工业、商业、销售方面的最新经验,或有有關专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独立判断与研究的能力。澳大利亚对职业教师的资格要求比较严格。首先,教师要至少在大学或高等教育学院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其次,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取得“培训与鉴定”的四级证书,经过为期1年的培训学习后接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考核。第三,职业教师具备3~5年的行业工作经历。德国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必须经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师范教育,并通过国家的两次考试。

2.发达国家高职教师在职后继续教育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各州的法律规定,职教教师要不断进修。德国职教教师有学校内部、地区性和全州集中三种进修方式。每年每位教师有5个工作日可以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每年划出一定的经费供教师进修和培训,并提供国外访问学习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参加教学研讨会或课程进修及其他培训,并报销相关费用。日本《教育公务员特别法》规定教师必须不断进行研究和提高修养,教师可以离开工作单位去进修。新任教师每周必须在校内进修两天(每年不少于60天),在校外进修班一天(1年至少30天)。英国建立了高校教师发展局,高职教师可以去那里接受相关的专业进修和发展培训,还建立了一个教与学的支持网络,以帮助教师解决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3.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方面

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对高职教师的科研并不是很重视。德国的高职教师教学任务较重,一般每周授课18个学时,而科研任务较轻。美国高职院校每年都要对在职教师进行评审鉴定,其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方面。科研鉴定则依据其在州、地区、全国或国际会议上作的学术报告、发表的论文、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及其他学术研究活动进行综合评估。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的非常少,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统计,1998年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为71.9%,用于研究方面的时间占3.8%。英国高职院校学院对教师教学评价比较严格,因此教师的工作也主要是从事具体科目的教学。

二、对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1.提高我国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准入标准过低。在我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简单,没有针对实际教学能力的考核。一些从企业来的技术人员教学能力差,传授专业知识很吃力。因此,有必要对新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要对新教师进行各个方面的考核,例如,教育理论、专业理论、教学技能、专业操作技能等。教育部门还要完善职教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任用制度。在职教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任用过程中强调学历、教育科研等经历,同时要关注教师的技术性与实践性能力,尤其是专业实践性经历与经验。

2.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师入职后的培训体系

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应贯穿于其个人专业发展的始终。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国家应该制定高职教育师资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国家与学校应该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多元培训。

3.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科研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急需加强的工作之一。高职学校应鼓励引导教师从事一定的科研项目,达到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延伸。

综上所述,职教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科学、完整、系统的专业发展计划,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的协同合作。

参考文献:

[1]韩云鹏.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粱俊,陈晓光.发达国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高浩.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式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1(9).

[4]高慧云,温艳.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经验和借鉴.高等职业教育,2011(2).

作者简介:郑晓煜(1980.3-),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言文学。

张昆(1976.4-),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王学勤(1981.7-),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科研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1309008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编辑 鲁翠红

作者:郑晓煜 张昆 王学勤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2:

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启示

摘要: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依据自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每种模式各有优劣,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发达国家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紧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断探索、完善和更新中,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总结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及时了解其发展动态,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差异,有其自己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办学上应定位准确、办出特色。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位,分2年制和4年制,《美国国防教育法》对前者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将来在需要懂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工程、科学或其他的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则是技术工程师;法国的培养目标是“为工业、商业以及应用科学部门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员”;日本《教育法》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德国的培养目标是能将设计变成现实产品、长于实践、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型”工程师和善于管理的“企业型”工程师;澳大利亚则是既培养动手能力见长的技能型人才,又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中国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专科层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员、领班、工程师助理和技术助理等;本科层次培养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师层次的人员;研究生层次则培养学生成为各行各业中的技术师长、正技术师等。

随着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扩大,高职院校逐渐转变观念和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达到1:1。

二、产学结合的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依靠企业的参与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借助企业的资源,充实学校的办学实力。

1.政府立法支持,经费保障产学研结合

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相关的立法工作,使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有法律依据、有法律保障。德国联邦政府除了颁布堪称西方国家最严密、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为其职业基本法之外,还制定了《企业基本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双元制”教育的地位,强调规范“双元制”教育模式管理与运行机制。

1962年,美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方向。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签署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一条根本原则,促使工商企业与大学进行深层次合作。

1944年,英国的《教育法》明确提出,用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的方式,对18岁以下的离校或在职青年实施职业培训。

各国政府在财政方面,都给予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一定的资金支持。美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社区学院有资格从“院校发展”资金中获得22%的份额,用于推进与商业和雇主的合作活动。英国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与普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并列、由政府拨款的职业教育基金会,学校每年的经费约有75%是政府通过职教基金会拨给的。

2.社会支持资助,多渠道的经费、设备来源

1939-194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通识教育委员会(GEB)向终结教育委员会赠款十多万美元,用于半专业劳动市场和与雇主的合作;1970-1975年,16家基金会赠款终结教育委员会AAJC,平均每年达到100多万美元,大约一半的资金是用于职业训练项目的。社区学院办学经费主要是社区税收投入,约占50%,社区内各界人士捐款、捐物赞助办学,其捐助部分可免交所得税。社区学院教学实践环节所用的相当一部分设备如汽车、机床等即由此而来。在德国,企业直接投资或无偿捐赠各种仪器、机床和工具,用于学生实训。

3.办学理念上都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国外实施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起因都十分简单而现实,那就是解决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因为校企联合,使学生在校期间便有大量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4.企业积极投资并参与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总花费的85%为企业负担,15%由州政府支付。有的企业建有培训车间,大型企业则建有培训中心或拥有自己的职业学校(如西门子公司、大众公司等)。在英国,企业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雇主在一些教育基金会等关键机构中任职;雇主直接参与学校管理;企业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参与对学校的评估;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学校提供资助;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提供实训设备、场地。

高等职业教育应立足职业教育领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目前,高职学科建设的非成熟性及教育投资的局限性,导致了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计划很少从社会、企业及学生的需求角度考虑,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与理论教学,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缺少实用性、实践性,与行业需求脱节。高职教育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活力与特色。

学生除了要学习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沦、基本技能外,还需要获取以下方面的知识:

1.适应职业发展的知识

高职教育面向职业培养人才,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从事该职业的人有着客观的要求,所以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与社会广泛需求的职业群及相关的职业岗位技术标准相适应。

2.适应学科发展的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虽不是学科教育,但某一职业往往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基础的。因此,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岗位技能需求,并体现基于应用的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

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需要巩固、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人才知识结构的确定应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生源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差异,课程体系应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职业方向个性化成才。

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一方面应重视实用性,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注重超前性,注意研究国际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向,注意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给高职教育提供新的讯息,使高职教育始终走在生产和建设的前面,对实际工作发挥出超前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A].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建求.德国FH: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3]黄日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4]吴昊.多维交叉的美国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1,(11). [5]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黄睿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邓润梅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胡文英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黄睿 邓润梅 胡文英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篇3: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通过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通过研究分析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    键   词]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启示

一、引言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但也都有共同之处。近年来,我国也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旨在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培养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技术型人才。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拥有健全有力的法制保障

法律对促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纵观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法律保障不可小觑。美国政府于1862年就颁布了《莫雷尔法案》,为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做出了贡献。之后又相继颁布《史密斯——休斯法案》《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修正案》等,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美国的职业教育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2月24日,总统奥巴马指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是每个美国公民的共同义务。”除此,德国的《职业教育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培训保障法》等均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

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变化,对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不能完成职业教育体系的所有任务,发达国家便建立了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如德国主要采用“双元制”模式,要求参加职业学习培训的学院必须经过职业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来完成学业;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校內职业教育、企业内职业体系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部分构成。澳大利亚也建立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在全国设有专门的技术性和进修性教育学院,把学校教育、成人和社区教育机构相融合;英国政府于1993年开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新形式——现代学徒制;美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至少有57种职教运作体系。可见,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中注重面广、样多以及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三)多样化的经费来源

经费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具有多元化、多渠道的特点。

联邦、州政府及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日本的教育经费由教育体系和雇主承担,1995年,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经费占用于人力资源发展总经费的74.3%;美国的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当地财产税,占学校收入的45%;州政府拨款,占学校收入的18%~20%;联邦政府资助占10%;学生学费占8%~10%。由此不难看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资金来源多样、充足。

(四)注重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和职业功能性

职业教育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发达国家始终把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职业功能性放在了重要地位。例如,德国“双元制”为实现高职职业教育目标,把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单元,形成不同模块化的综合课程体系,不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强课程的弹性,广泛增设选修课数量,兼顾理论与实务。

课程设置围绕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职业功能性。如英国的“三明治”课程,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许多国家还实施了“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便学生能适应以后工作的变化,并满足不同职业岗位转化的需要。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资源和经费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笔者浅析出几点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中一直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中心,不断丰富职业教育体系。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推进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认清改革形势,树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

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 积极、稳步实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格局,转变为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新体制,积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建立更加符合创新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并制定办学体制转变的配套政策,从而整体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二)完善职业教育立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就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究其原因,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在《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中也未从法律的层面规定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因此,必须积极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制环境,使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

从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来看,无疑非常重视高水平和高层次办学。如英国在20世纪初就有多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且具有和高等学院相同的颁发学位证书的权利,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平等。进入21世纪,德国已经有了向“硕博”层次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只有学历证书,没有学位证书,社会认同感低。我国职业院校也可以向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开设职业学士、职业硕士,乃至职业博士试点,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提高社会认同感。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还是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都强调校企合作。我国的职业院校不仅要加强与国内企业的合作,而且还要扩展合作领域,与国际市场接轨。2019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如实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工学结合”,为学生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该教学模式旨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此外,加强“订单式”教学模式完善学院和企业的“终身教育”服务制度,定期在学院担任兼职督导,聘请企业的技能大师进入学院为老师进行现代先进技术和特色技术的交流,学院还可为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大师工作室”交流平台,以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赵喜林,曹素萍,邹浩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2]王玲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J].知识经济,2017(24).

[3]南霁航.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15.

◎编辑 张 慧

作者:潘淑芳 李辉东 许媛 刘峰

上一篇:经验教育与独创性教育关系论文下一篇:探析政府基础教育投资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