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州北大门,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使其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但是,目前该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结合不够紧密,且层次不高。结合教育资源和区域经济特色,花都职业教育应采取集中型策略,要以政府为主导,高标准教园区为主导,走多元发展之路,利用网络、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出符合花都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之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篇1:

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

摘 要: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经济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影响;职业教育;经济;因素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教育的地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正如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促进就业作出了贡献,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职业教育相比普通中、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有着更加直接而密切的联系。

二、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

(一)GDP增长状况

一般地说,GDP的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当然,这一效应到底如何,还要视其他因素的作用而定。另外,就业机会的增多,社会处于低失业状态,有可能使得雇主为了争夺工人而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带来职业教育模式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课程。比如,日本的企业内培训和德国的双元制在二战以后的迅速发展,都与当时它们的失业率很低有密切关系。

(二)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经济现代化的程度,可以由低到高把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农业型经济阶段;正在进行现代化但仍贫穷的经济阶段;富裕但仍在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富裕并且已完成现代化的经济阶段。从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来看,尚没有国家进入第四个阶段,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第三阶段,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第二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差距绝非仅仅是GDP在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其整个社会形态可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由于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因而可能会非常强调职业教育,导致其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并且其课程往往功利主义比较强。而富裕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则可能更多地考虑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它的社会作用,如它在消除社会不公正中的作用。

(三)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国际上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新福特主义(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和后福特主义(以德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新福特主义主张通过减少国家、社会和工会对经济干预的力量,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减少工资、税收开支等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经济竞争力。他们对竞争性个人主义很推崇。后福特主义则反对新福特主义通过降低劳动力报酬和抨击劳动力保护法来建立高度弹性的市场以发展经济的战略,主张通过政府、雇主和工会的合作,给所有工人提供好的工作条件、高工资,鼓励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在劳资之间建立高度的信任等措施,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一种“高技能、高工资的魔术经济”,来增强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当然,经济发展模式除了这一划分外,还有中国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一划分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对职业教育模式产生影响。如新福特主义国家职业教育运作通常采取自由市场模式,而后福特主义国家职业教育运作则通常采取国家社会模式。

(四)市场的理性化程度

混乱的市场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市场奖励的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产品质量,而是假劣、克扣工资、广告效应等其他要素。市场主体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得利润,而是通过假冒伪劣、坑害顾客,或是克扣,甚至拖欠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获得利润,或是通过不真实的广告欺骗顾客,来达到赢利目的。异化了的市场经济损害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本身,它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只有当市场主体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时,他们才会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求,才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和模式的转换。而在一个蔑视产品质量的市场经济中,职业教育是不存在发展根基的。

(五)产业结构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规模的大量扩充,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正是工业革命使得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向了以工业为主,才使得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而当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的时候,职业教育必然又要面临一个全新的变革。尽管这一变革已开始发生,但对于它在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的事实上并不多。

(六)企业结构

企业结构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这里暂时只讨论企业的规模结构。无疑,一个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国家,和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相比,其职业教育模式会有很大差别。大型企业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企业文化的个性的突出强调,更倾向于实施企业内培训,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企业的个性不是很突出,因此更倾向于劳动力的社会公共培养模式。

企业结构会对职业教育课程产生影响。在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企业更倾向于自己培养劳动力,因此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倾向于普通性,而不是岗位相关性;而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企业对劳动力的公共培养依赖比较大,因此其课程往往更倾向于岗位相关性。

(七)劳动力市场模式

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鼓励员工在雇主之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但限制不合格员工进入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沿提升阶梯垂直流动的市场,流动的凭据是其对公司的绩效。在这种市场中,从外部直接进入高于初始职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劳动力市场的类型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乃至课程。一般地说,实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其职业教育模式多为学校本位;实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其职业教育模式则取决于其他因素

(八)劳动力失业状况

一个国家的失业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教育的规模。如果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率高,而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率低,则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学术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自然降低。反之,如果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就业状况比较差,而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状况较好,则许多人会选择职业教育,从而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因为当时,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甚至比大学生还好,并且职业教育年限短,所以当时许多学生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另外,失业状况还会影响到职业教育模式,日本的企业内培训和德国的双元制就是很重要的例证。

参考文献:

[1] 黄杰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0):4.

[2] 李林会,李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3] 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3).

[4] 李定仁,马正学.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2,(9).

[5] 邹晓春,李佑成.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EB/OL].中国教育先锋网.

Key words:influence;occupation education;economy;factors

[责任编辑 李 可]

作者:谢留枝

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篇2:

结合花都区区域经济特色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摘要: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州北大门,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使其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但是,目前该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结合不够紧密,且层次不高。结合教育资源和区域经济特色,花都职业教育应采取集中型策略,要以政府为主导,高标准教园区为主导,走多元发展之路,利用网络、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出符合花都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之路。

关键词:区域经济 花都 职业教育 策略

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都是围绕地方经济展开的,对区域经济有促进作用。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广州花都区于2012年印发的《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要科学预测未来5年花都区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以适应建设航运、物流等国际中心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提出适应花都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重点探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课程建设与改革、深化工学结合、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等问题。”结合花都区地域经济特色以及职业教育发展资源,本文试做有意义的相关建议。

1 花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州北大门,拥有国内罕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咽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为花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花都逐步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空港、皮具、珠宝四大支柱产业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内有东风日产、优尼冲压、风神集团、海南航空等知名企业。将来,这一产业布局面临新一轮的整合提升。花都未来将确立“3+2”模式的主导产业结构,即先进制造业、时尚产业、商贸物流业三大重点产业和声光电、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在产业的空间布局上,则将打造“一带四园”五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即打造以花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带,建设“国际汽车产业园”、“狮岭皮革皮具产业园”、“中国音响之都科技产业园”、“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园”。

2 花都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提出的需求

花都产业基本与时尚、速度有关,将呈现行业布局集聚化、行业结构集群化、经济向度国际化等特点。这就对该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提出了:须培养具备汽车、皮革皮具、珠宝等专业知识的管理与技术兼具的复合背景人才,高素质设计、鉴定、营销人才、工程师,懂得现代设备的操作、维护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还应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个人的沟通能力、分析表达能力,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等通识能力,这些综合素质都应纳入课程体系,要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素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3 花都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3.1 花都区职业教育的现状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花都区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1所,电大1所,高等院校10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党校1所,各类教育培训机构41个。共有汽车、珠宝、音响、皮革箱包设计等专业。花都区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结构结合区域经济地位特色,迅速发展培训项目,促进了花都区域经济朝着健康、持久的方向发展。

3.2 花都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层次不高,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还未形成

虽然在经济定位的带动下,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目前主要以如汽车维修等简单的技能培训为主,层次还有待提高。

3.2.2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与投入不足,职业学校自身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花都区拥有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机制不同,归属不同,且极少沟通。不少学校对自身的定位还不够明确,“双师型”教师不足,生源质量较低,这将直接影响到花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3 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花都区的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比较松散,未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资源、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学校专业设置没有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但影响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而且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策略

区域性职业教育策略,一般采用集中型、相对集中型和分散型。学者黄光平指出:“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主导角色,把校企合作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并做好统一规划。”[1]花都区政府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计划将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化运作和面向市场、多元发展”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结合花都区职业教育调整,在政府主导下,促进行业、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那么政府应如何合理规划设定学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依托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呢?本文认为,具体实施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以高标准教园区为主导,走多元发展之路,拓宽办学渠道

要打破传统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盘活职教资源,推动花都区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与布局结构调整,必须走多元发展之路。

4.1.1 必须建设高标准教园区,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品牌

依托花都区汽车、箱包、珠宝、箱包等现代工业体系,基于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建立一所全新的学校,创新理念,高标准规划教学园区,高规格定位园区功能,走产学研深化合作之路,对社会行业企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对校内学生、校外人员开展各类技能等级证书的鉴定,和行业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科技推广等。以先进的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力的资金保障打造品质,提高培训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创造自己的职业教育品牌。

4.1.2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要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该坚持政府和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方针,完善师资队伍的选拔、聘任、考核及培训制度,重视“双师型”专业师资的培养,向社会公开招聘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引进和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加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4.1.3 课程设置要紧扣市场需求,重视职后教育培训

要紧扣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为做好职业预测,使课程体系设置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保证学生就业出路通畅,而且要重视职后教育的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训。要构建职前、职中、职后立体培训网络教育系统,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劳动者职业道路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个人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4.2 开辟渠道,整合资源,实现融合、互通

花都区的现有职业教育系统由大学、教育系统、社会力量、行业企业等方面组成。大学的继续教育项目具有与认证机构合作的优势,教育系统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优质的师资教材等优势,社会力量与行业企业具有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政府要科学、合理地整合资源,予以必要的保障机制,满足不同层面劳动者的需求。

4.2.1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共享的自主研发平台

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花都产业集群的要求,学校与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对学校而言,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对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都大有裨益。对企业而言,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订单式、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获得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要整合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利用现有的技能培训资源,构建共享的自主研发平台,培训设计研发和技能技术等人才。

4.2.2 建立覆盖全国的人才网络系统,提升服务功能

建立覆盖全国的人才网络系统,利用其提供的人力资源信息,引进技术培训,构建人才培训、交流、研究和集聚的平台。并同步就业市场不断更新技能要求,以最新的技术指导实现满足区域产业群发展的人力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光平.校企合作亟待政府作为[N].中国教育报,2009.

[2]刘晓敏.高职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课题研究办公室.名校校长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6]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7]周浩波.关于职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4).

作者简介:邹春梅(1983-),江西吉安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校办秘书,广东广州 510800

作者:邹春梅

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篇3:

区域经济对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摘 要: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划分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促进经济的区域发展该省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问题。因此,致力于研究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在借鉴德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促进该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为该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区域经济;职业教育;德国

一、区域经济对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黑龙江省政府于省委十届十四次会议中提出“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新战略。“八大经济区”建设涵盖了工业、能源、农业、旅游、经贸等多个领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领域所需要大量的多层次优秀专业人才,这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新形势下,黑龙江省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投入,推动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仍需进一步解决一系列问题。

(一)办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新千年后,黑龙江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行业企业参与为辅,学校配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实训基地建成和使用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予以更新调整同时也需要持续的后续投入,这点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工作着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探索更为长效的保障机制,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投入。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须进一步转变

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也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今后在社会上当官发财,而不屑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因此,在高考后的志愿选择上倾向于职业学院之外的大学,即使考不上也不会选择职业学院,导致了职业教育招生困难。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考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三)专业设置要更适应区域经济的要求

目前,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划、不同的经济,发展重点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例如,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应紧紧围绕煤电而设置,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以农林为主等。

(四)师资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

职业教育对师资要求也较高,既需要专业的理论教师,也需要过硬技术的实践操作指导教师,更需要集渊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实践技术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但是,这种复合型教师的培养非常难,因此,亟须探讨一种更适用的师资培训机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为我们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很好的帮助。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或其他人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与某企业签订合同,既在企业上岗工作,学习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学习职业专业理论、技能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和,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目标,从招生、培训、到培训经费的承担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德国的“双元制”有三种培训机构。一是学生所在企业,一是职业学校,一是跨企业培训基地。有资格的企业招收学员,在企业工作并发放一定的工资同时学员还需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另外,学员在企业的某一岗位只能学习一种技能,其他技能无法学到,所以,学员还需到夸企业培训基地学习,这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二)“双元制”学习年限长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3年,技师培训1.5年,技术员培训2年,扣除工作时间,单纯地培养一个技术员需要6.5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技师也需要4.5年的时间。德国企业也热衷于培训员工,每个员工都有进修的时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三)“双元制”有两类教师

“双元制”的教师包括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一般是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工长、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后获得工长资格者才能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此外,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专业实践课教师,主要任务是上实习课和实践课。

三、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借鉴德国“双元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省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一)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投入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建设的实训平台,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增加企业的投入。

1.政府应给予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可以利用税收杠杆,给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等。

2.提高企业自身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将职业继续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让企业的培训可以获得回报,让企业乐于培训。同时,构建公平的分配体制,让员工的学习能够获得回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学生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让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在职业教育毕业后在该企业工作五年,待遇与其他员工一致。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也保证了学生的利益,是双赢的局面。

(二)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企业要不断的提高工人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增加工人的收入,并加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距离,使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而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而不是现在这样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与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竞争相同的职位,这就相对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也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三)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

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的人才,但是,真正能达到双师标准的教师则少之又少,而且培养一个双师型的教师又很难,具有双师型资格的人往往会有许多好于职业教育教师待遇的工作,职业教育留不住真正的“双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另行开辟新的教师来源。例如,可以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从企业中选择“工作能手”在正常工作以外的时间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以吸引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职业教育中来兼职,为学生介绍先进的技术。

(四)实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发展及需求做出预判,指导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善及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毋庸置疑,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这背后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尚需要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使职业教育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立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省域经济发展培养落地人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2] 刘瑞新.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3,(20).

[3] 沈清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0,(7).

[4] 王涛.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启示[J].职业时空,2013,(9).

[责任编辑 高惠琦]

作者:徐佳丽

上一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