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化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国际化是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份,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前沿性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教育国际化水平不够、人才培养国际化意识不强、国际化视域下的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国际化不足,成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中的普遍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家化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化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1:

基于 "一带一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挑战

摘要:全球化发展趋势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可以满足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学校在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缺乏国际化意识,其国际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国际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因此,为有效迎接机遇、应对挑战,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合理寻找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以此更好应对其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发展机遇提升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挑战

引言

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全球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当然人力资源的全球化也包括在内。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对人力资源的全球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重点偏向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国际化视野、国际化学习等能力培养,从而才能满足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际化配置的需求。

一、基于 "一带一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给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很大机遇。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推动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并加强人才培养,使其人才可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要求。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中的文化、交际交流日益密切,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时,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的发展特征、人才需要,及时优化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案和内容,进而为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指明方向,使其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所提升。例如,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国际化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国际化发展,并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加强国际师生交流等形式,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寻找可行性道路。学校又通过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工作,实现学院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国际化发展的效果。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中,一带一路建设给教育资源的引入带来很大优势,通过沿线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有效丰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国家在全面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时,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其他国家企业引进来的新方案。在两个方案有效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也给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现阶段为了满足人才的培育要求,许多学校积极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又通过与沿线国家教育机构合作等形式,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让沿线其他国家学生与我国国内学生之间有效交流、互动,进而提升学习水平和效率。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通过职业教育不断丰富自身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发展专业技能,然后在未来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建设和工作岗位中,不断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提升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令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二、基于 "一带一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挑战

(一)缺乏国际化发展的意识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院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从整体和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院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依然存在缺乏国际化发展意识的问题,而且在发展中的国际化发展理念不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相关学校并未普遍树立一带一路倡议的观念,对国际化的发展工作重视不够,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实践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有效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中,相关职业院校未能制定可行的国际化办学规划,缺乏国际化发展的清晰思路,最终导致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和效率不理想。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期间,学校未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理念,进而导致国际化发展效果欠缺,影响国际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教育国际化体制不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办学体制和机制,进而导致国际化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目前部分院校对教育国际化发展重视不足,未能积极优化教育国际化发展体制、机制,并缺少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和队伍。即使部分院校设置与国际化发展有关的管理机构或部门,合理处理和国际化有关的事物,但是却面临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有的职业院校甚至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和部门,采用临时拼凑人员、委托继续教育学院代办教育国际化发展事宜等方法,导致其教育国际化发展受到制约。还有一些职业院校将学校对留学生的管理委托给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未能合理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落实,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了解不足,从而很难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促进其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存在国际化教育管理不规范、缺失相关管理制度等情况。现阶段的教育国际化发展应该坚持规范化发展原则,有效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然而从各职业院校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院校缺少针对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管理制度,甚至运用的学校基本管理规章和制度也不够完善。从而给教育国际化发展建设带来不利,难以提升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效率。

(三)教育国家化水平待提升

职业院校在参与国际化教育合作中的机会较少,缺乏良好的发展渠道和路径,发展的层次较低,其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数据的分析得知,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较少。职业院校有能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教育国际化学校数量较少,一些学校大多集中在一线或者省会城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未能充分将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工作落实,导致部分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层次浅、水平低。部分院校将国际化发展与合作停留在语言训练,师生短期交流和互动等方面,在这种情況下导致师生未能全面了解和吸收先进的国际化专业知识和教育内容,影响学习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职业院校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然而众多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设计未能有效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对系统化的设计、开发、实施工作重视不足,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方式相对单一,阻碍人才培养工作发展。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落后,未能充分结合一带一路的机遇和优势,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协同教育等,其学校还是沿用以往的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对国际化发展的教育内容了解不足,降低学习的水平和效率,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影响职业教育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效果,很难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三、基于 "一带一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标准,采用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目前教育国际化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勇于携手知名企业走出去,还要与优质大型国际企业之间达到互联互通发展与教育目的。在做好经济输出的同时,为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输出需求提供保障,进而也能防止经济和教育发展割裂的现象出现。职业教育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在做好教育输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沿线国家国际化教育和合作发展中的资源,并且将职业院校办学优势体现出来,从而给沿线国家与企业培养出更多定向的国际化专业人才。职业院校教育发展应该对接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或者将企业的技术标准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文化差异的融合与创新。在国际化建设与发展中,职业教育应该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的方法,引导更多社会力量与职业院校之间进行合作,并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包办场地,职业教育负责学生理论课程的教学,而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或者其他部门负责学生各类实践、实训教学,从而在校企协作、配合的教育下,增强教育国际化发展效果。现阶段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推动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已经对接收学生实践培训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在前期的发展中会为企业提供专项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进而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应该结合这一优点,积极为教育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从而在良好的教育平台和实践基地中,发展国际化人才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部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依然未能改变旁观者角色,对企业深度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足。在增强企业参与教育积极性中,职业教育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院校等,合理推动校企合作工作开展,并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双主体办学模式下,增强企业和学校的联动性,构成统一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工作落实,通过其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基于 "一带一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国际化理念与思路的创新

首先,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就是对国际化理念与思路进行创新。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要入行、入脑,积极对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宣传给全校的教师、学生,并引导广大师生有效开阔学习视野,学校也可以分期、分批派送教师和学生到沿线国家学院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使师生可以走出国门,在相互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其次,职业教育应该按照一带一路的具体要求,完善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比如,学校可以运用引进来的方式,加大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力度,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要加大息和教育力度。职业院校可以逐渐完善国际合作办学的力度,运用合作、共建等方法,与沿线国家设立职业教育院校,加强沿线国家资源和渠道的运用,在拓展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人才进行培养,进而也能增强国家职业教育的综合水平。通过其良好的国际化管理与发展理念,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在北信学院的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学校运用海外办学项目与埃及基金会、苏伊士运河大学共同签署了各方合作意向书,并共同打造埃中应用技术学院,从而让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更加完整的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职业教育,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达到质的飞跃。最后,职业院校应该定期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置,结合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等鲜明的职业特色,加强院校与沿线国家龙头企业的合作,结合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培养方案和修订课程标准,从而让所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构建突出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增加发展水平。

(二)积极优化教育国际化发展体制

在优化教育国际化发展体制中,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从自主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完善针对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针和指导性意见,带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同时,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章制度,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成立专门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管部门,加强专业人才的配置,从而在完整的国际化发展体制、制度带领下,增强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其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征和需求,完善校企合作的发展体制,并明确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发展中的定位、要求,具有针对性地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学校在开展教育国际化发展活动时,也应该结合相关制度和要求,提升发展水平,避免出现国际化教育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脱离的情况,按照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增加国际化发展体制建设效果。

(三)提升国际化教育发展创新质量

在实现教育国际化全面发展中,不仅需要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对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设计,但最主要的是增强国际化教育发展创新质量。在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中,学校应该以培养拥有高水平职业技能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为出发点,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纳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内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从而达到合理的课程设置。职业院校在与沿线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中,也可以积极引进沿线国家院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制造技术,在合作中共同开发会计、商务英语等课程,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院校可以运用产教融合的方式,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并且结合国际化人才需要的培养需要,完善留学生培养方案,运用完整的课程标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要使尝试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或者积极挖掘沿线国家职业教育、企业建设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相关产业和建设工作,应该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国际化发展路径的创新,运用全方位、宽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方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还要优化教育国际化发展体制、增强教育发展创新质量,为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正萍.“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07:85-89.

[2]刘嘉,郑宋晓,王文英,冯晓然,曾庆琪.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态势与实现路径——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四维三体两特”国际化路径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08:617-619+630.

[3]刁翔正.“一帶一路”倡议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72-75.

[4]罗汝珍.“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国际化研究[J].成人教育,2019,3910:57-62.

[5]刘任熊,薛茂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样态与现实反思——基于2016年32省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10-16.

[6]崔然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大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策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1:84-86.

史奕,男,汉族,1979-10,浙江宁波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史奕

国家化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2:

国际化视域下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改革探索

摘要:国际化是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份,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前沿性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教育国际化水平不够、人才培养国际化意识不强、国际化视域下的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国际化不足,成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中的普遍问题。本文从国家示范高职院的国际化理念着手,基于现实国情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拓宽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国际化;国家示范;高职院校

经济全球化导致教育国际化,这是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正在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无法回避的前沿性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教育国际化水平高不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意识强不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是否符合国际规范,成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必须面对的普遍问题。本文从国家示范高职院的国际化理念着手,基于现实国情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拓宽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技能人才。

一、什么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国际化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全称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我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在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项计划被誉为我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1工程”。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除了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具有良好的建设环境外,还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专家喜多村和之教授在1986年“亚洲高等教育国际化讨论会”上提出了国家化的含义,认为“国际化就是本国文化被别国和别的民族承认、接受并给予相当的评价,在国际社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第二,确立能够活跃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学者、文化间的交际、交流交换的章程与制度;第三,像对待本国人一样对待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的个人与组织”。喜多村和之教授进一步提出了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三个标准: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以目前的现实来评判,也是非常恰当的。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开放性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交流性是衡量高职教育国家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通用性是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较高阶段。

二、国际化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和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就是要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人员交流和学术交流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不同国家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等诸多领域互相借鉴、吸收和融合,以实现较高水平的资源共享。基于这些方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就是要用国际视域来把握和发展高职教育,也就是要使我们的高职教育的参与者,举办方、管理方、教师和学生必须具有高职教育国际化必有的地球村意识、高职教育的开放意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信息交互意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就是要提倡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沟通,互相融合,提倡不同国籍的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国界的对话,求同存异,同谋发展。并以此为起点,促进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那么,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的现状又怎么样呢?笔者查阅了许多省份和高职院校2011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有些省份和高职院校在国际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上海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指出,在2011年,上海市重点推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工艺美术职院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建立国际互认的专业教学标准,增加招收以专业学习为目标的长学制外籍学生数量,增加外教比例,提高出国交流学生比例,实行中外学生同班教学,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势专业。这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然而,有相当多的省份和高职院校(含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对于国际化描述甚少。以“国际化”作为主题词在《河北省2011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和《天津市2011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里进行搜索,显示“无法找到字符串‘国际化’”。这也说明,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程度总体上来说还不高,这也是为什么笔者提出国际化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要在高职教育国际化方面必须走在改革的前列的缘由。

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当然包括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家对高职教育,特别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举办方要具备相应的国际化理念,重心在于制定适合本地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可执行的政策与办法。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管理层要基于各学院的历史与现实实际,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国际化措施,做到制度规范。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更要尽力地实现与国际接轨,以符合国际惯例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来培养实用型人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力争使自己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际化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应对,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为构建面向世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刘芳,赵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J].继续教育研究,2007.

作者:蒋显伦,周杰

国家化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3: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课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受到政策体制方面约束、留学生招生重规模轻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三方面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发展的当前形势,提出了通过构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与政策保障网络;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建立留学生质量保证体系;多方搭台、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应对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路径,旨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国际化发展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间性的跨文化调和实践——基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个案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818);2017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项目“常州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个案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7041)

作者简介:鲁婷婷,女,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江苏省在《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提出“通过5 年左右的努力,重点打造5~8 所在全国具有领军地位、专业建设水平高、国际化程度高……的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并将“着眼世界一流,提升国际化水平”列为六个重点任务之一。[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建设1~2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的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达10%,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3%以上”,并特别将“留学常信‘855’建设工程”列为十三个重点工程之一。由此可见,从中央宏观战略布局到地方政府具体规划方案再到学校详细实施步骤,都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如何适应挑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把握机遇谋求院校创新发展,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一带一路”倡议下,多数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国际化水平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作为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构建国际化教育平台,促进了国际间交流融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国际化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国内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相对起步较晚,国际化发展意识与理念相对落后,导致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不足。

(一)国际化发展受到政策体制方面约束

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行动指南。尽管从国家层面已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了顶层设计,但并没有形成统一体制机制,执行中缺乏高校的运行机制。相关地一些国际规章条例往往缺乏宏观性的指导意见以及实操性细则,无法适应当今国际化教育发展趋势,导致多数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不敢深入,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国内除了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重视,缺少其他部门的支持也是政策体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此外,许多地方政府在推进执行政策文件时,不结合当地实际出台针对性的政策,而是照搬文件,以上原因导致了国际化发展机制体制不健全,制约了国际化发展。

(二)留学生招生重规模轻质量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高职校留学生规模逐年增长,高职院校为了追求生源,往往采取冒进的方式,招生时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高职校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并给留学生管理工作加大难度。另外,部分院校在海外招生过程中,为了吸引留学生,夸大宣传,甚至有不實宣传的现象,留学生来校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情况不符,导致留学生对学校产生不满。反感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在留学生教学、管理上的难度,影响学校留学声誉,长期下来会制约院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引进来”和“走出去” 程度制约国际化进程

1.“引进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涉外办学规范管理通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等文件,对中外合作办学做了重要部署,促成高职教育国际化项目总数持续增加,但总体上参与合作办学的职业院校数占总数之比还很低,并且国际化项目分布不广泛,这会大大降低我国教学对外开放水平;另外,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合作办学时,往往为了迎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却忽视了合作办学的成效,在对于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转化率不高,难以形成自身的教学优势,不能与自身的教育模式有效融合,导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自身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2.“走出去”境外办学机构。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0月,经复核审批的由教育部通过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仅11所。高职院校开展境外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外部来看,面临投入大、风险高、难回报等方面的情况,缺乏多样境外办学渠道和丰富的境外服务经验;从内部来看,想要境外输出,需要高职院校优化内部资源(具备国际化师资、课程、实训基地等软硬件条件;具备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具备国际化人才的境外输出能力)。内外两方面因素将制约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对策与路径

(一)构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与政策保障网络

1.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国际化发展质量保证机制是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优化调整现有学校机构,全面布局明确不同机构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具体分工,提升学校整体运转效率。建立学校国际化项目监督评估系统,从校级、院级、专业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进行全面监督评估,对学校国际化活动的成效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指引正确方向。建设国际化质量评估队伍,构建拥有国内外高职教育专家、跨国企业技术专家、高职院校专业教授及管理人员的评估队伍,客观地有针对性地对国际化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引入权威第三方监督机构,保障评估过程公证透明,提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整个国际化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将成为引导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进程的指南针。

2.政府部门政策规划形成职业教育特色品牌。高职国际化长期、优质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政府在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外,像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都曾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引导职业教育国际化健康发展,建立国家职业教育品牌,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徒制”,澳大利亚的TAFE,加拿大的CBE,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我国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职责与行使权力,明确自身在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2016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完善机制体制和准入制度、改革审批制度、开展评估认证、强化退出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建立成功共享机制是推动教育国家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高职教育国际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和教育资源分布等因素,充分调研论证,确保高职国际化发展过程得到切实有效地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逐步形成国家职业教育品特色品牌。

(二)加强来华留学教育,构建留学生质量保证体系

1.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留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从留学生入学申请开始网上注册、课程安排、成绩管理、住宿管理和毕业管理等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留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对留学生宣传管理增加留学生归属感,实现跨文化适应的软着陆。减轻留管人员的事务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方式方法的优化升级。

2.提高留学生准入门槛,建立留学生质量保障体系。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应从注重规模扩大转向注重培养质量提高,从留学生入学开始设立门槛,开展入学测试提升留学生准入标准,优化留学生奖学金制度真正实现对优秀留学生的奖优支持。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开设国际化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证书考级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一方面,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专家组对学校留学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指导学校优化升级,对于评估不合格院校,取消其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维护整体高职院校国家化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内部成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流程,明确工作职责,管理监督留学生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督导部门监督度指导留学生教育管理,落实留学生教育管理評估工作。

(三)多方搭台,协同创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针落到实处

1.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将优质教学资源“引进来”为“走出去”铺垫。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 2017 年 10 月,经复核审批的由教育部通过的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775项。[2]在现有“吸入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转化为向其他国家开展是“输出式”合作办学[3],使我方和输出合作院校充分了解彼此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为今后“走出去”境外办学打下坚实的合作基础。

2.深化多方合作,推进高职院校“走出去”国际化进程。(1)携手跨国企业合作共同“走出去”。高职院校特点是与企业结合紧密,因此携手企业共同“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是高职院校重要基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非成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非博众学院,该学院由博众精工科技股份公司提供教学设备,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提供教学场地,学院提供教学师资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在南非开展学生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对于南非文化有深入研究同时紧跟企业用人需求,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非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将立足常州与江苏,服务国家,面向南非,建成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研究基地;在目标定位上,研究中心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南非研究新型特色智库。研究中心为企业为学校境外办学提供提供理论,企业与境外办学机构为研究中心提供实证支撑。(2)加强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沟通合作推动国际化进程。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国际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涉及教育、企业、文化等方面,合理利用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搭建中外学校之间,学校与跨国企业之间等之间的沟通桥梁,开发属于符合自身院校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支撑渠道。例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内依靠“陶行知教育协会”搭建中英国际化合作办学,国外依靠马来西亚同学会引荐与马来西亚当地六所优质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海外留学生生源基地,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丰富资源。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给高职院校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集多方之力通力协作,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内涵水平树立品牌,高水平地“引进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策略地“走出去”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任熊,薛茂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样态与现实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10-16.

[2] 陈沛酉,闫广芬.“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功能、问题与改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67-71.

[3] 崔岩.“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118-120.

作者:鲁婷婷

上一篇:新课改下低效教学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