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道德社会化成人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奠定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呈现出发展目标社会化、组织管理合作化、学习形式自主化、教育手段科技化等新趋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道德社会化成人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人道德社会化成人教育论文 篇1:

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成人教育的社会化是成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方向,而社区成人教育则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和最好的组织形式。目前,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仍缺乏专门、系统、深入的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合也不够紧密。今后,应以创建学习化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着力点,采取理性思考的研究范式,力求在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突破。

关键词:社区;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陈文沛,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和细致。我国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讨论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问题,如“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架构和定位、社区成人教育功能解读、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等,无不体现了理论创新的特点。此外,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也延伸到了社会实践及学习型社会的各个方面。开阔的视野拓宽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充实了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的内涵,为社区成人教育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现状

(一)关于社区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内涵研究

社区不仅拥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空间,换言之,社区就是区域化的社会,是一定空间范围的社会群体。我国学者叶忠海给社区下的定义是:“社区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区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构成社区六个基本要素有人口、地域、结构、文化、社会心理和必要的生活设施,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了一定规模数量的居民、一定的地域、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构、特定的文化、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心理、并具有相对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才可以称为是一个社区。高志敏认为:“社区系人们共同生活的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产物,是自然、人口、环境及社会资源的载体,是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聚合体,也是构成社会的有机组织单位。”[2]

社区是社会整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教育的内涵应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从个体的角度看,社区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理念,是个体自觉、自发的学习路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的角度看,社区教育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3]

一般情况下,社区成人占整个社区人口3/4的比例,社区成员的主要群体是成年人,因此,社区成人教育也就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是社区教育的主体。何爱霞通过分析社区教育的概念引申出:“社区成人教育是一种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旨在提高社区成人的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总之,社区成人教育是针对成人的社区教育。”[4]

(二)关于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研究

社区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社区成人教育通过提高社区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是社区发展建设的关键。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对于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各种教育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和文化素质。在社区的功能性、制度性和认同性整合方面,社区成人教育也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全面提升社区成人素质、强化社区整合最终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4]另一方面,社区发展反作用于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社区发展的客观需要,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社区居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这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原有的社区教育基础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依托。邓文勇在《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一文中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要结合社区发展的现实,通过对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成人教育水平的分析,使社区成人教育在办学方向、发展目标上更好的契合社区发展的要求。[5]

王良娟认为,社区发展工作是组织和教育社区居民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体现在社区发展和社区教育的互动关系中。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鼓励居民参与改善社会问题,帮助社区成员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另一方面,组织居民采取互助和自主的行动,来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6]

(三)关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在任何教育领域中课程都处于核心位置,是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中介环节。在成人教育领域,成人学员教育需求的多样性使得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层次和类型非常复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发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实现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目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缺乏社会支持,人们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都相对较低,社区内部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成人教育课程开发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课程开发更多的是依靠社区行政部门的推动,质量不高,很难做到完整的课程开发;社区成人教育的教师主要由聘任的专职教师和志愿者组成,参加课程开发的教师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文锦在《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中针对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对策:首先,提倡推进立法,在法律层面确立社区成人教育的地位。其次,加强社区管理部门对课程开发的支持,提供良好的课程开发环境。最后,在教师培训者和课程专家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提高教师从事课程开发的能力。[7]

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性质来看,有研究者从课程设置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非功利性课程占了绝大部分,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课程较多,针对中青年人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家庭休闲生活教育,降低了中青年人参加社区成人教育的积极性。相对应的是功利性课程所占比重较低,功利性课程包括职业培训课程和科学文化知识课程,这类课程又是中青年人最为关注的,如不提高这类课程的比重,社区成人教育又将会面临教育对象单一的窘境。

(四)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学合理的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社区成人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对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社区建设的促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大,只有依照不同类型社区的发展特征建立不同的发展模式,才能切实促进社区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

黄云龙在《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中总结了四种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一是以区或街道(镇)为主体的地域型体制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形态是区或街道(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政府机构出面牵头,行政力量为主导,属于比较典型的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模式。也是当前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二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处于主体地位,由学校联合学生家庭和社区单位组建形成的组织体制模式,属于开放式教育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三是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体制模式。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成为“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政府与社区”之间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四是以社会为主体社区学校实体型体制模式。社区学校以社会为主体,分为正规和非正规两种组织形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时间上延续终生,教育空间上覆盖社区所有学员。[8]

当然,在实践中,由于受地理、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影响,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没有单一的管理模式可以遵循。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要求,我们很难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尽管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内容上有所扩展,在形式上进行了调整,但距离完善和成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关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

我国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做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此外,城市化的极速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成人教育。

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问题。如霍玉文的《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车向清的《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霍玉文在文章中解读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定义和发展的必要性,从强化政府职能、改变农村成人学习观念、合理统筹农村的教育资源、加强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二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9]如杨智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陈水平的《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次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10]杨智从组织论理论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路径,将组织理论的视角细分为三个层面:理性的组织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开放的组织理论。理性的组织理论包括:特定的具体化的目标、正式的组织、建立在合法权威基础上的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的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包括:以自我满足、兴趣为目的“真实”目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开放的组织理论关键在于其开放性,重视外界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者基于以上理论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建立结构化的目标体系、灵活开放的结构网络、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弹性的组织评价机制。三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的个案研究。[11]如王弢的《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仲红俐等人的《对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向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转变的思考——基于常州金坛市农村成人教育的调研》。[12]

(六)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在文化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在对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研究时,更注重社区教育的实体设置研究,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北欧的民众学校、英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和“生涯发展贷款制”等。在杨应崧主编的《各国社区教育概论》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北欧的民众教育,北欧的民众教育面向社区内所有成人,称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作者以北欧教育概况和北欧民众教育的历史沿革作铺垫,阐述了当今北欧各国民众教育的类型、特点,北欧实施民众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及对当代教育发展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民众教育思想对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的意义,为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事业提供了借鉴。[13]

我国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的论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别研究。如史景轩的《1990年以来美国社区学院成人教育机制的发展》、于平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14]、徐婷、刘畅的《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15]、朱志勇的《美国社区大学印象——从社区大学看美国成人教育》等。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更好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另一种是比较研究。如张雷娜的《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16]、董庆宁、常杉杉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17]、吴小蓉的《发达国家社区学院的成人教育模式及借鉴》等。这些研究侧重于洋为中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有利于社区成人教育作为“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加深。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成人教育概念界定不清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以来,社区教育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到目前为止,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仍然没准确的定位。无论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还是在《继续教育专题规划》中,社区成人教育都没有被看做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讨论。“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被称为“社会工作人员”,这个称谓不仅不利于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独特性。因此,在对社区成人教育内涵的理解上,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民众,都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

(二)中外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不够深入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国家发展时间较长,相对国内研究也较为为成熟和完善,在当地社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研究开始复苏,研究者们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作用、功能、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但是,我国社区成人教育与欧美等国家的社区成人教育在管理体制、师资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有关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如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有些理论成果直接套用国外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我国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特色。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从事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论研究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观点、新方法,因为工作者理论水平的限制,无法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新理论,影响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多为高校的研究人员,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对未来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无法亲自进入每一个社区进行理论指导,因此,在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中,同样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脱节的现象。

三、启示与思考

当前,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问题和领域来不及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该拓展并深化到社区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即以实现学习型社会目标为指导,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从社区和教育互动的视角加以研究。既进一步研究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要素、本质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的应用研究,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发展战略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总体研究的同时,也要开展城市社区成人教育、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等各层次、各类型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4.

[2]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9):60.

[3]何爱霞.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54.

[4]沈金荣.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76.

[5]邓文勇.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J].成人教育,2010(4):25.

[6]王良娟.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J].成人教育,1998(9):3.

[7]文锦.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J].成人教育,2005(8):47.

[8]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54.

[9]霍玉文.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9.

[10]陈水平.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欠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2(3):33.

[11]杨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2(7):33.

[12]王弢.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J].职教论坛,2009(1):5.

[13]杨应崧.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33.

[14]于平.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1):33.

[15]徐婷,刘畅.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成人教育,2008(7):90.

[16]张蕾娜.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5(1):100.

[17]董庆宁,常杉杉.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7(8):93.

[责任编辑金莲顺]

作者:陈文沛

成人道德社会化成人教育论文 篇2:

公共文化服务语境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奠定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呈现出发展目标社会化、组织管理合作化、学习形式自主化、教育手段科技化等新趋向。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成人教育;趋向

文献标志码:A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村成人教育关系解读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专门指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指面向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

2.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成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村成人教育是指对从事农业的农村成人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广义的农村成人教育泛指对县及县级以下从事农业等各行业的成人进行的一切有组织与无组织、有计划与无计划、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内容宽泛,涉及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生产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等方面;教育途径和方法灵活多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比较常见的形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村成人教育有共同的交集,且从广义文化概念看,农村成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农村文化活动。两者皆事关农民的基本文化和教育权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都具有帮助农民掌握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的功能,进而通过人才培养、信息传递、科技普及、市场开拓等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两者也存在内在的运行逻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赋予农村成人教育新的时代意义,拓展了农村成人教育领域,使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传递、传播、选择和创新文化的功能,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进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撑。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概述

2007年3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这五项工程奠定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

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收听广播、看电视难的突出问题,1998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总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下简称“村村通”工程)。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目前,“村村通”工程已成功走过了三个阶段:一是1998年到2003年,完成了11.7万个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二是从2004年开始,完成了10万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三是“十一五”期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全面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直播卫星应用为主,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村村通”工程使农民群众便捷、及时、生动、形象地了解各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国内外大事,为其修建了一条通向和谐小康的信息之路。

2.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而建设的。2009年9月,文化部颁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性质、职能、任务,从规划、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和管理作出明确规定。截至2010年底,新建和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67万个,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

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文化部、财政部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共享工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据统计,截至2010年,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为文化共享工程投入57亿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时期建成各级服务点83万个,覆盖90%的行政村,累积服务人次8.9亿。“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4.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意见的通知》,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2131”工程)。“2131”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扩大农村电影放映覆盖面,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逐步建立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以乡为重点、以村为基点,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

电影放映新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28条,数字电影放映队3.8万支,年放映公益电影达780万场次。数字电影放映已完成了对4个直辖市、310个地级市、2333个县级地区、2.61万个乡级地区、43.65万个行政村的覆盖。结构合理、网络连通、院线发展、规模放映、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成。2010年底,顺利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所提出的全国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规划目标。

5.农家书屋工程。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总体思路、组织领导、实施方式、建设要求等作出了明确的阐述和说明,成为指导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纲领性文件。由此,“农家书屋”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目前,中国已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共38万家,基本覆盖了中国一半以上的行政村,累计投入资金近80亿元。农家书屋工程为农民找到了一个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命运的文化平台。

三、公共文化服务折射出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1.发展目标社会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要途径,又是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其宗旨是推动社会的发展。

农村成人教育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顺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在2002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高农村成人思想政治和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成人教育只有真正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为其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撑,才会赢得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及地方政府才有可能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政策、物质、财政、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目标社会化,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组织管理合作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之所以取得较为扎实的成果,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多部门的有效合作与协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框架中每一工程的实施,都不是某一部门单独能够胜任的,需要多个部门密切协作。正是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服务工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确保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农村成人教育是一项服务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职能,也是政府其他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农村成人教育还没有完全脱离普通教育的管理模式,封闭办学、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依然比较突出。因此,应重建农村成人教育的主管部门,建立由主管部门牵头,科技、文化、扶贫等部门协同的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多部门的协同与合作将成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3.学习形式自主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众多项目,主要采取了提供资源、引导民众自学的方式,虽然没有建立专门的学校,没有聘请专门的教师,但却同样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同时这也说明,广大农民初步具有了自学的愿望和能力。第一,当前我国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一般都受过初等教育,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第二,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网络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第三,随着城乡经济的互动发展,农村储存了一批在城市经过培训和锻炼的新生代农民工及少部分大学生村官等带头人;第四,农业机械化的大范围普及使得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民众自学的成功引导,开启了农民的自我学习意识,培养了农民自我学习能力。

4.教育手段科技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多个项目都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多媒体等科技成果,既节约了资源又及时、高效地传播了先进文化和知识。农村成人教育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受地理位置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农业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十分有限,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比较低。要克服自然条件的屏障,为边远农村地区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必须充分发挥电视、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育的不受时空、年龄、职业限制的优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及其在农村成人教育中的运用,为农村成人提供更广阔、更灵活的学习空间。

作者:霍玉文

成人道德社会化成人教育论文 篇3:

从现代社会发展理念进一步审视成人教育的功能

摘 要: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成人继续社会化的重 要责任,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功能也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而不断拓展。

关键词:成人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理念;功能

收稿日期:2007—01— 28

作者简介:王福祥(1973—),男,汉族,山东新泰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教育理论。

一、从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看成人教育的功能

人力资本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观点认为 人力资本即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因素, 是带给个人和社会富足的源泉,人力资源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引用到教育领域中即 认为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投资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益的投资方式,是“智力开发投 资”。而成人教育则是现实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所以成人教育投资是为发展社会经济进行 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生产性投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都显示出对充足人才 资源的迫切需求。但目前,各类人才尤其是现代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江西省统计局的调查数字显示,南昌市44家工业企业中,63%以上短 缺高级技术工人,39%以上短缺中级以上的技术工人;上海高级技工市场需求达128万人, 而有高级技工证书者仅038万人,缺口为70%以上;广州宣布,到2005年技能人才将缺口33 万人,汽车、石油化工、信息产业等行业技能人才奇缺。《广州市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口发展 “十五”计划》也提出,从2000年至2005年,广州技能人才总量将从9463万人发展到1534 8万人,技师与高级技师所占比重将从169提高到7。面对着当前社会发展受制于各种专门技 术人才短缺的瓶颈,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其对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直接促动功能则鲜明地表现出来。由此,目前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也就主 要表现在培养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和大量的智能型专门人才等方面。所以,在具体的成人 教育实践中应继续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力拓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及高层次的岗位培训, 这不但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科技人员的素质,进而直接提高科技的发展能力、推广能 力和转化能力,还能够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 进而促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而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成人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方 面的重要功能,进而体现出其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也就是说,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相 对独立的教育门类,成人教育以其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殊经济功能而显示出促 使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二、从突显和提升人性理念看成人教育的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制度的更新 ,使得成人处在一种职业环境嬗变、生态环境透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生活数字化 的种种境遇中。而在这种种境遇中成人的精神世界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的飞速 发展逐渐被淹没、被遗弃,他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却面临着伦理衰退、人文失落 、精神无所寄托等“现代病”的困扰。成年人的这种种困扰如果不被及时消除,将会影响整 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为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发展又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个体 的发展则是以人格、个性的完善为前提条件的。由此,我们应在发挥成人教育为社会、经济 发展服务等功利性功能的同时,还应日益重视成人教育为成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即应突 显、提升他们的人性,培养其健全人格、提高其人文素养、发扬其人文精神,从而使得成人 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的错综复杂关系的个体。

为此,成人教育在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渗透和定向 。因为成人教育中若没有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渗透和定向,就会成为唯理性的 教育,只有人文精神孕育其中,成人教育才可能观照到成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成人教 育应该在漫长的成人期根据成人某一特定时期的需求,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服务提供给成人 学习者,不仅满足他们在知识方面的需要,更要满足他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充实他们 的生活,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解除“现代病”的困扰,最终促进成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要依靠成人教育完善成人的人格,突显、提升人性,提高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水 平和行为的文明程度,使个体不断优化生命的存在,优化生存环境,最终养成良好的社会伦 理道德风尚。

三、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看成人教育的功能

可持续发展是已被当今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和价 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是提高和增强人类社会得以长远、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可 持续发展也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全新的发展形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 在的必然要求。成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是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成人 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成为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根本动力。但要想获得成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 依赖于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成人教育。

为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成人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功能应有 如下表现:其一,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是传播和培育人们的公 正、上进、民主意识以及协作、团结、奉献精神,进而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倡导 时代新风。同时,成人教育通过对成人的社会政治意识、职业道德规范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培 养,为一定阶级选拔和培养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并培养大批合格公民,从而推动政治民 主化的进程。正如《汉堡宣言》中讲到的“……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推进精神 文明,……以及人们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成人教育都将发挥以往任何时代没有 过的关键性作用。”其二,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不是表现在直接创造利润和物质财富方 面,而是表现为对现实劳动者进行培训,使科学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 。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来提高劳动者对就业与转业的适应能力与应 变能力,并为他们创造就业与转业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生产的 迅速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其三,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方式。因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理念,呼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 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而成人教育究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它是对文化 的传递和传播,是文化的净化与升华,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因而,成人教育通过发挥自己 传递、创新社会文化的导向功能、普及功能和延续功能,能够使公民养成良好的民风习俗, 振奋人们的创造精神和热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现代社 会持久的、有底蕴的、可持续的发展。最后,成人教育的生态功能是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人是社会的主体,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场所。然而,目前社会的环境问题 却是不容乐观。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状况 日趋下降,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灭绝、大气污染等等,这 些都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出现如此情况不能排除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的因素。这 与公众的环保意识低、社会公德和责任心不强以及法律意识淡薄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在 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成人教育而言,应当担负起环境生态的功能。有关成人教育 部门应该组织一定的讲座或举办一定的培训宣传环保知识,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公民的社会 公德和责任心;相关的成人教育学校也要把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知识作为成人教育课程的 一部分,纳入成人的学习计划,从根本上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 做到人人懂得去珍爱环境,并切实实行,整个大环境才有可能呈现出均衡、和谐发展的局面 ,这样也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从学习化社会理念看成人教育的功能

学习化社会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一种理想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提 出到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理念的丰富发展,不仅反映了教育价值观的深刻演变,同时也反 映了社会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学习化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 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使社会全体成员充分发展自身能力 ,进而获得社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社会。学习化社会理念在强调学习的全社会性、自主 性和终身性的同时,要求把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教育整合起来,把个人的学习、发展与社 会的发展整合起来,使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相互整合,同步发展。

学习化社会不仅注重个人自觉自发的学习,还强调对人性的尊重,注重潜能的充分发展与自 我实现等。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人们已不满足于接受传统的一次性学校 教育,为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成人加入到学习大军中来。另外,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在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 量的提高和生命价值的实现,为此而接受教育也已渐成为一种时尚。况且,随着全球经济网 络的形成,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习型社会的建构,人们对不断全面发展自己、 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生存质量的需要日益强烈。因而,作为终身教育主体的成人教育而言, 应贯穿整个成人期的始终,并将成为21世纪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应在漫长的成 人期随时随地按照成人个体的需要,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服务提供给成人学习者,从而满足 成人学习者个性化的、终身的学习需求,并在整个社会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成人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最终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进 而使得成人能够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忠海.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高志敏.“成人教育”概念辨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3).

作者:王福祥

上一篇:膜生物反应器与污水处理论文下一篇:行政诉讼法独立地位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