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比较论文

2022-04-23

【内容摘要】中国文化历史较为悠久,受到文化影响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促进作用,儿童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较大程度的影响着儿童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很大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比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比较论文 篇1:

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是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与任务,在教育目标、内容、模式和方式、保障、平台和载体等层面均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诸多启发。提示我们采取科学的教育对策不断提升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水平:一是构建以培养现代公民为主的复合型教育目标和多视角的教育理念;二是凝练和提升教育内容,将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纳入其中;三是采取个性化、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模式多元整合、创新发展;四是整合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学生工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互联网等载体,推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多渠道进行;五是从制度、组织、人员与经费等层面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

西方国家  青少年  价值观教育

一、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做法

1.教育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西方国家基本上都是把培养一个合格的好公民作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大目标。在这个目标下,还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架构了一套细化的具体目标体系[1]。

2.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定位视角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多元化。主要体现为:一是坚持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从人学视角出发去思考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二是在国家视角下,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放在国民教育和国家现代化发展视角思考,注重国家诉求和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三是坚持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模式不断进步;四是坚持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将青少年教育纳入科学视角进行思考,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运行,注重对青少年价值观及其相关问题系统化处理。

3.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一方面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价值观的教育,还将青少年遇到的日常问题,比如情感问题、犯罪问题、就业问题、学业问题和公民素质问题、人格教育、道德品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都纳入其内容建构视域之中,注重对青少年进行人性人格和现代公民教育,使其价值观教育富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亲近性。另一方面突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特色,在此前提下将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炼为简明扼要、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的话语系统。另外,针对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接受能力、学习和生活情况,将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细化。比如:6岁以下的孩子要求爱父母、7岁培养爱他人与动物、8岁培养同情心、9岁培养助人、10岁培养爱他人和理解尊重各行业的从业公民、11岁培养爱家乡、12岁开始培养爱国的情感等,这就把抽象的价值观教育细化为一个一个逐渐升级可行的任务。

4.教育模式

在教育模式上,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育教育范式和模式以及教育机制。一是西方国家重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其中尤其注重隐性教育和实践教育,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倡导体验式、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二是注重与各类课程教育整合,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育中,在历史、地理、艺术教育、物理、化学等教育中融入和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三是重视道德实践和志愿服务的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5.教育途径

在教育机制与途径上,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机制。一是形成网络教育平台、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教育载体的联动协作教育体系,形成了一种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推动机制[1]。二是注重从认知、实践和情感途径上推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行进[2],力求多途径对青少年有效实施现代价值观教育。

6.资源配置

在教育的配套工作上,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做得很不错。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对青少年管理的体系比较完备,一般都有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全国青少年事务,制定了相关的青少年教育管理制度。二是西方国家一般都拨付专门的青少年教育管理经费,以便开发教育资源和培训教师的教育能力;同时,引导学术界研究青少年教育问题,鼓励学校、社会、家庭参与到价值观的培育工程中来。三是注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和学者化,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西方国家均有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着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在美国,对从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求是硕士以上学历,而且还要经过专门的资格考试才能入行;同时,也鼓励众多的学者参与到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来。

二、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存在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3]。

首先,从青少年本身来说,青少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不够,在职业价值观、爱情价值观、交友价值观、学业价值观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功利性、世俗性和多样化,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在价值观上的变异[4]。

其次,从教育视角来分析,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教育途径上,目前多强调认知途径,对于实践途径和情感途径采纳不多,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实际开展和情感体验不多,很难真正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二是在教育内容上,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注重共性的教育,强调一个人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培育和养成,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提倡不多,对于青少年个人的追求、爱好和兴趣等方面在意不多,导致了这种价值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温馨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照。三是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上,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基本上定位在为意识形态和政治建设服务,从文化、教育和公民素质等视角思考不多,导致了这种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等大打折扣,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四是在教育模式上,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模式基本上还是采取课堂理论教育模式,实践教育模式有待加强,网络教育模式起步不久。这些均说明了我国隐性教育模式开发不多。五是在教育的平台和阵地上,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视不够,三维教育机制不健全,导致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效应不足。

第三,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主要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青少年价值的多样化选择与价值观教育的一元化要求之间矛盾,彰显了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困境;二是青少年多样化的特点、需求与单一理论化的教育模式之间矛盾,彰显了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方式的困境;三是价值观教育的整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矛盾,彰显了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取向困境。这些困境都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推进。

三、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做法,启示我们在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目标时,应该服从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将培育现代公民作为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大目标,在此目标下勾勒出培育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目标。

西方国家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做法,启示我们在推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时,要有一种宽视角和多视角的思考方式和胸怀。将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高到公民教育视角,从国民教育视角推动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工作,将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理念贯穿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求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模式、教育平台和载体、教育保障等力求以公民教育的要求来运行和构思。西方国家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一个显著而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就是人本主义和科学化的教育理念。这启发我国在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理念时,应该坚持以青少年的诉求和存在的问题为核心,构建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同时,遵循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生理、学习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推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科学化运行。

西方国家构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还具有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这种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工作视野和思路启示我国也务必要从全球化视角思考,从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浪潮来架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将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纳入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轨道,以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公民。

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对象适应性。这种与时俱进和不断调适的教育理念启示我国在推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时,务必要解放思想,根据世界、国家、社会发展对青少年发展的要求,科学调整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式等[5],将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纳入创新发展的轨道。

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注重教育内容的构建与话语系统的创新,启示我国在推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架构教育内容和话语系统。一是注重吸收西方社会思潮[6]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的有益成分,不断丰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养分。二是根据青少年的话语习惯和特点,不断变通与调适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话语系统,增强其吸引力和感召力。三是注重吸收国外先进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将人格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民族精神、现代法制等纳入其视阈,不断丰富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7]。

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注重各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创新,倡导生活化和个性化的体验教育模式,启示我国在推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时,要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模式[8],整合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模式、理论教育模式和实践教育模式,大力开展生活化教育和个性化实践教育模式,引导青少年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从这些活动教育模式中体验价值观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9],由此推动青少年价值观在认知、实践和价值领域等都取得进展。

西方国家推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注重渠道多元化,启示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行进也务必要注重教育平台和途径的整合。一是将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与青少年各个学科的教育相结合,将青少年课程融合渗透到各大学科教育体系中,力求两者互动共赢和驱动创新[10]。二是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渠道,力求形成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整合型动力体系[11],以此增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驱动力。

西方国家在推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时还特别注重构建配套的保障制度和保障措施,启示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时,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制度支撑;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制和机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从财政预算上,实施专项经费扶持;教育队伍建设上,多方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和学者加入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和参与工作。

总之,西方国家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创新发展,构建起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模式体系和途径平台体系,以此形成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董轶文,姜相志.澳大利亚青少年价值观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2] 刘正锋.中外大学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途径比较[J].江苏高教,2013(3).

[3] 陈延斌,周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4] 崔振成.拯救孱弱的灵魂——我国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与救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5] 周颖.新时期以人为本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6).

[6] 王利华.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及教育,2008(3).

[7] 上官酒瑞.核心价值观:新加坡与中国的比较.学术论坛,2008(9).

[8] 张陟遥,戴玉琴.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问题探析——以新加坡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9).

[9] 李大捷.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人本性及实施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1(5).

[10] 孙宏艳.国外少年儿童价值观培育的经验及启示[J].青年探索,2014(2).

[11] 丁俊如,董翔.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现实背景、基本内容与培育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0(4).

[作者:朴联友(196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朴联友

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比较论文 篇2:

中西方家教文化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文化历史较为悠久,受到文化影响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促进作用,儿童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较大程度的影响着儿童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通过中西方家教文化的对比进行研究,对不同文化理念所造就的教育目的进行挖掘,对中国的家教文化以启示,有助于改善当前家庭教育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 家教文化 对比

引言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家庭教育都处在最基础的地位,家庭教育是一种科学艺术,主要是由于其在面对的对象与条件影响下,需要遵循客观的教育规律,将教育变得更具备创造性与随机性①。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有效掌握家教的方法,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是促使家教成功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家教文化不断流入我国,因此需要对中西方家教文化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对比来了解中方家教与西方家教的不足与优势,以期促进我国家教的进步与发展②。

一、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

不同的家庭教育都有本國的文化印记,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西方的家庭教育更具有创造精神与冒险精神。中国虽然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是在长时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下,致使在文化中表现得较为保守,缺乏创新与冒险的精神意识。中国家庭教育孩子从小就对其灌输成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孩子抱有较大的期望,为了能达到该期望,父母就对孩子的教育较为严格,只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没有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此教育方法较易使孩子培养为高分低能儿。而在西方国家的父母不喜欢对孩子进行机械重复的培养,其文化推崇平等、自由与民主,家长鼓励孩子进行创新与冒险,因此大多数西方孩子都具备有独立、自信以及热情等特点。另外,西方国家重视孩子对环境的生存能力培养,其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谋生。

二、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对比

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不同,因此造就的家庭文化也截然不同。西方国家主要是追求独立与平等,更注重社会中的个人利益,其对于家庭的观念较为淡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能够与孩子平等对话,家长对于孩子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晚辈与长辈之间可以直呼对方的姓名,其并没有抚养老年人的义务,当过了法定年龄之后,孩子就需要离开父母进行独立生活。而中国文化则是以集体主义为代表,重视家庭的亲情文化,坚持以集体主义为主,道德伦理的观念较强,晚辈与长辈之间区分得较为严格,在此严格的家庭文化中,孩子的各种天真问题对于家长而言就是负担,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只会敷衍了解,甚至禁止孩子继续问类似的问题,并没有重视这是孩子形成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家长的敷衍会严重抑制孩子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并且中国认为个人利益远低于家庭利益,当在利益的选择时,总是会牺牲掉个人的利益。

三、西方家教文化视角下中方家教文化的构建

家庭教育在孩子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具备着深刻的意义,由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家庭教育有其存在的意义,但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中国家庭教育能培养出许多素质较高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在现代我们需要拥有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结合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观察发现,西方家庭教育对于中国家教文化的启发具有重要作用③。在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发展的今天,中国家庭教育应该引导孩子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这不仅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符合其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培养孩子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的活动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在家庭教育上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强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增强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还应该让孩子多动手动脑,在中国的文化中要学会去伪存真,结合西方国家的家教文化加以借鉴,促使我国家教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根据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服从、听话就被认为是好孩子的标准,这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因此父母需要改变传统的家教观念,重视与信任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信任与关心能够有效激发孩子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动机,树立学习与思考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并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

结束语

总之,在中西方不同家教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不同的家教对于学生既有帮助也有抑制,因此需要取其精华,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法。中国家教可以借鉴西方家教的平等态度,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与问题,及时的发现并对其纠正,给予孩子独立的思考的空间,让其独立的思考与解决问题,并且父母还应该多陪伴在孩子的身旁,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只有父母亲身做到了,才能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④。

【注释】

① 赵解语、王云羡、胡玉辉. 以家庭教育为例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J]. 散文百家:下,2016(4):138-138.

② 木壮.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8):83-84.

③ 杨天昊.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分析[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2):233-233.

④ 武咏梅、王晋梅. 中西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理念[J].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35):194-195.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作者:赵新佐

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比较论文 篇3:

西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启示

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其实质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反映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乃至其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其优劣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结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通过研究西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浅谈我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之创新。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西方国家经过上百年公务员制度发展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套比较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建设体系,尤其是廉洁度高的国家,非常重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以形成良好的行政工作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其中有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着力树立务实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

首先,西方国家的精英教育是建立在务实的国民教育基础上,只有少数人才会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大多数人是要在一般岗位上工作的。因此,从小学到公务员入职前的大学教育,他们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而是同时重视实践能力锻炼。比如,瑞士、德国等国家在中学教育中要修完一定的职业教育学分,除要学到一些实用技术外,还有学习这些行业的从业规则、规范,让中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业规则、规范的重要性。

其次,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对各行各业的规范化、有序化建设非常重要。因此,西方国家特别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这种社会诚信教育,是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从家庭教育、国民教育、入职教育、社会再教育等等,都把社会诚信纳入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与行业从业规范结合起来教育。

(二)着力培养富有公务员职业道德精神的公务员

西方国家中富有公务员职业道德精神的公务员也是需要培养出来的。

首先,公务员入职前必须接受入职教育训练。学习内容除了业务知识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其次,公务员入职后根据工作需要还有再接受教育培训,其内容除了业务知识外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在学习培训后通过考核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只有获取此资质后才能获得晋升机会。实际上,除了公务员,其它行业也有类似要求,这就是西方国家的终身教育理念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这种学习培训是伴随职业生涯的终身的。

再次,在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内容方面,非常注重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培训公务员,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激励教育和警示教育。

另外,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契约精神和宗教信仰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影响。契约精神和宗教信仰对西方国家社会的影响很大,在构建诚信社会体系和行业从业规则、规范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着力规范公务员从业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

首先,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立法。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如:英国建立了《公务员行为准则》、《反腐败法》、《议员行为准则》和《部长行为准则》等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为法规和道德准则。

其次,加强对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监督。立法固然重要,但不受監督约束的法律,必然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是成了一纸空文。

再次,加强对行政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惩处,树立违法必究,惩处从严的导向。对行政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惩处,让潜在的行政违法犯罪分子震慑于行政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在加拿大,有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务人员,除了受到法律的惩处外,不良记录伴随其终身,对其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如律师、设计师,如果有过违法行为被查处而有不良记录后,其再就业就很难,即违法成本非常高。

二、我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机关、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一)对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如对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往往是“上热下冷”或“雷声大雨点小”;还比如,一些人认为,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事,是干部培训院校的事,接受党性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与一般党员无关。这些错误理念和认识导致了党性教育的不平衡,放松了对大多数普通党员的教育。

(二)党性教育培训与现实脱节,内容空洞。有些地方的党性培训内容比较空泛,针对性不强,并且与现实、生活、工作相脱节,显得空洞、抽象。

(三)教育培训方法单一、形式走过场。党性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校由于条件所限,党性教育形式单一、原始,教育的主要方式仍然局限于课堂讲授、观看录像片等,简单完成教学了事,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评价体系,纯粹为走过场。

(四)党性教育的保障措施还有待于加强。存在如欠缺经费、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较落后等情况,此外,还缺乏约束机制,对违反规定的惩处措施不严格等。

三、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创新

西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与我国党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因国情、公务员体制等差异性,不能相提并论,但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在内容上都是对公务员开展思想政治、职业操守、行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在形式上都会采取教育、培训、警示、法律约束、社会监督等形式来开展。因此,通过了解西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党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更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实效。

(一)党性教育理念要创新

首先,要树立“人为本”理念。党性教育培训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教育活动。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党性效果的好坏。党性教育只有真正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才能取得实效。因此,以人为本,只有充分尊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人格,遵循党员领导干部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行为,真正搞清楚他们的思想需求,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活他们的潜力。此外,还要充分尊重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需求,把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统一起来,坚持服务大局,按需施教,分类分级,全员培训。

其次,要树立“时代性”理念。党性教育培训带有非常强的时代性特征,只有把党性教育置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才能更具体、更贴现实、更符合党的需要,也就才能培养更多优秀实用的人才。

再次,要树立“系统性”理念。党性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及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能独立完成的,其效果如何,除了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师资水平、学员的学习态度等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干部的考评考核、社会风气、社会监督、选人用人制度等外在因素有密切关联。做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党组织要加强统筹,努力使各方面发挥作用并形成合力。如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的干部选拔考核制度上要形成良好的导向;政府要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尚、风气;要加强公务员行政行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等等。

最后,要树立“实效性”理念。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不能走过场,要有实效性。要注重在方式方法上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除传统的专家讲授式外,还要开展诸如互动研讨式、现场体验式、面对面访谈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式、激情演唱(表演)等等教学形式,让学员在脑海里打下深刻的烙印。

(二)党性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

首先,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内在动力机制。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让干部真正改变学习观念,即将“组织要我学”改变为“我自己要学”。

其次,要建立健全长效的责任落实机制。要明确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社会、群众等在各环节的责任,领导要抓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干部群众也要促领导落实各项政策,相互促进,解决困难和问题。

再次,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机制。如借鉴欧美国家做法,加强审计监督、聘用监督员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发动人民群众监督、发动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力量监督等。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党性教育内容要创新

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精神上补钙”就是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的第一位任务,就是要发挥“固根守魂”的功能,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坚定意志和坚守情怀。

再次,要加强“激励教学”与“警示教育”相结合。要坚持学习“历史先贤、革命先烈、时代先锋”的先进事迹,激励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正能量”;同时,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让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类腐败事件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此外,还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为官本色”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官德”。“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针对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说明了党对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策的重要性。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官德,是党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暴露出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开展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内容。

[參考文献]

[1]任剑涛.《公务员职业道德读本》[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年.

[2]李建华.《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丛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

[3]中组部干教局.《走向世界的思考》[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

[4]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实践与创新》[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年.

作者:戴华桂

上一篇:畜牧兽医技术农业推广论文下一篇:东北二人转的民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