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剧的比较

2024-04-25

中西方音乐剧的比较(精选6篇)

篇1:中西方音乐剧的比较

计算机092 09416403 胡丽萍

中西方音乐差异比较

音乐,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都是一门很深的艺术。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是文化的延伸,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音乐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像不同语言之间语法、词汇的诸多差异。中西方音乐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乐器上的差异。西方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以金属和各种标准化了的木料为主,特别是吹奏乐器,几乎全部是用金属或金属加胶木(或各种天然硬木,如乌木、红木等)等制成。诸如管、号、笛,大部分都为金属质地,小部分是由胶木或天然硬木为体。金属又可以根据人的需要随意组合不同的合金,十分有利于标准化和规格化。与之相反,中国乐器的制作则以天然材料为主。除了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旋律编钟和非旋律性的打击乐器,如锣、铃、铛、钹等外,在实际日常音乐活动中占绝对优势的如萧、笛、笙、瑟、筝、阮、三弦、琵琶,以及二胡、板胡等拉弦乐器,都是用木、竹、皮、石等天然材料制成。天然材料的使用意味着对自然属性的尊重,而自然本身的多样化和独特性又意味着人们无法对它们作质料上的标准化、统一化工作。于是,用自然材料制成的中国乐器就特别注重音色的独特个性。再从发声原理上看,中西乐器也有着微妙但很重要的不同。西方乐器为了获得音色上的共性,除了要求制作材料标准化、统一化外还要减少材料在乐器发音中的作用,尽量不让或少让器体参与发声时的振动。西方乐器,尤其是吹奏乐器,均以空气振动为主,以器体振动为辅。这样,西方乐器在获取共性音色的道路上,又排除了以上材料差异带来的障碍。因此,乐器的不同,使得音乐的风格完全不同。

再者,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体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对于艺术的态度,东西方之间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再者,是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最后,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因此,形成完全不同放的风格。

东西方的音乐有这么大的差距,根源来自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的,作为衡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在西方人的信念中具有两千年不动摇的统治地位,就正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知识正是理性的花朵,智慧的结晶。早在古希腊,西方人就以追求知识的执着而著称于世。在西方人的心日中,追求知识已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而直接就是自己的生命所在,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似乎除了追求知识的科学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去追求,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他们灵魂的需求,赋予他们的生存以意义。

与西方文化之追求知识不同,中国文化则选择了生命。总体上说,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生命哲学,中国所有的宗教都是生命宗教,中国所有的艺术都是生命艺术。中国最普及的学问是养生之学,中国持续最久、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思潮亦为生命思潮。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所谓以生命为本,就是指文化的一切功能都指向人的生命的安乐与长久。生命的安乐与长久当然首先体现在肉体与感官上面,所以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西方那种以灵魂蔑视肉体,以理性禁锢感性。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以感性为本体,是把理性融人感性,把灵魂归为肉体。中国文化中有一股强烈的身体化倾向。所谓身体化,就是将整个生活的意向都导向身的需要与满足。老子说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又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就包括了这个意思。

追求知识,认识自然,故西方文化天然地具有一种外向性品格,表现出一种对外部世界的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而注重生命,追求安乐,则自然会使中国文化具有自得、自足的内向性品格,使其具有一种收敛的、封闭性的特征。西方文化侧重知识的获得,而知识是客观的、外在的、条理化的,故而其心灵的结构是开放的,它有待于外部实践的检验、确证,并在这种验证之中才能确证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文化则不然。中国文化侧重生命享乐,而生命纯粹是个人一己之所有,享乐也只是个人感官的特权,故而其心灵结构是封闭的,它不需要外部世界的证明,不需要第三者的认可,只要个人自己的真切感受便够了。因为这个差别,所以中国人的心灵不像西方人需要一个外部世界支撑着、证明着,而是自己支撑自己,自己证明自己;它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自足。比如学术研究,西方是重在体系的完备、逻辑的严密、证明的充分,因为他们的成果是有待于外部实践的检验,有待于对方(读者)的被说服,并且只有在其成果被验证、读者被说服中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中国则不同,它不重体系的完备、逻辑的严密、证明的充分,这三者在中国学术中是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中国学术所重的是对事物的直觉把握和洞察的深度,所以它往往只是写出思考的结果、问题的结论,而全不作逻辑的推理或事实的论证这些中间过程。中国哲学始终以语录体形式著述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中国学者看来,他只要把自己所体认到的东西写出来就够了,他不需要说服读者。中国学者对读者当然也有自己的期望,但这期望不是被说服,而是能引发他们作同样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尽管有期望,却并不执着,也不勉强,因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学术著述本身就是自得、自足的。西方音乐的重娱人和中国音乐的重娱己,正是由此决定的。重娱人,即重视别人的是否被娱乐,正是同西方学术的重视别人是否被说服相关联的;而重娱己,则是关注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真切感受,这显然是同中国学术的自得自足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我们,对东西方的音乐的了解也许只是停留在自我的感觉上。就我而言,我认为西方的音乐比较大气,它用许多重金属的乐器打造一种磅礴的气势,给人以一种震撼的感觉。西方的音乐擅长将流行元素融入其中,以轻快的风格,或是rap的唱法,给人一种很活泼,很开心的感觉。而东方的音乐,悠长,婉转,给人一种缠绵的感觉。我喜欢西方的摇滚,富有激情和活力;我喜欢东方的悠扬,舒适和绵延。

总之,中国音乐有中国音乐的魅力,西方音乐有西方音乐的情怀,虽然有差异,但我相信,通过中西方音乐的交流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为我们呈上更大的听觉盛宴!

篇2:中西方音乐剧的比较

人文学院08英语班 刘慧敏 200801023032 摘要:《歌舞青春》是在中国风靡并且赢得了很多好评的美国迪斯尼创作的舞台版音乐剧。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入时的音乐及炫人的舞蹈,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同时也以其青春、另类的形式和流行的音乐获得了不少中国音乐爱好者的追捧。随着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人们易从东方文明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剧,所以就不免会把他们与东方戏剧相比较。本文便从音乐剧与东方戏剧的不同之处来了解西方音乐剧及其特点。大致从以下方面:音乐、舞台美术、风格。

关键字:歌舞青春 音乐剧 戏曲 特点

一、音乐剧《歌舞青春》所引起的思考

《歌舞青春》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高中的一个有关追求梦想的故事。剧中的男主角——篮球天才Troy Bolton自小以篮球为目标,他的父亲兼教练,指引着他。Gabriella Montez 则是难得的理科奇才,又有“爱因斯坦”的称号,而且她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绩,而且心地善良。他们两人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新年假期的一个卡拉OK比赛中,将重唱发挥的淋漓尽致。假期结束后,他们便发觉由于Gabriella的妈妈调换了工作环境,Gabriella和Troy就读于同一学校!学校音乐剧角色的选拔也即将开始,于是 Troy 及 Gabriella 打算参加试音,希望成为学校最新音乐剧的男女主角。由于篮球比赛和学术比赛渐渐逼近,这都关系到学校的荣誉。为了能够参加音乐剧的表演,但又保证不损伤学校的名誉,Troy 及 Gabriella 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同学和父母的反对和对手的阻拦,终于成功的完成了篮球和学术比赛并顺利的参加了音乐剧的表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获得了身边人的理解和赞许。

这部音乐剧以其男女主角清新脱俗的形象和动感精彩的歌舞表演以及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又运用了鼓励青少年坚持追逐自己梦想的积极和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青春流行摇滚乐,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令人回味无穷。细看此部音乐剧在传承了西方音乐剧的主要特点之外,同时还根据观众的口味,心理和欣赏需要增加了情节的表演性和趣味性。体现出美国音乐剧轻快、风趣幽默的风格。

从《歌舞青春》这部音乐剧引起了对西方音乐剧的关注,并开始了解其特点及发展历史。发现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同样都是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并且与中国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它与中国戏曲的相似点在哪?又有哪些鲜明的西方特色?

二、西方音乐剧的发展:

与中国戏曲发展有相似之处,西方音乐剧同样也是对于人民生活的反映,即“以歌舞形式演故事”。其起初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三、西方音乐剧的特点:

1、音乐剧音乐的特点(1)、音乐在音乐剧中的重要地位音乐剧原文是Musical.其直译是“音乐的”。从音乐剧与歌剧亲密的血缘关系中,也足以看出音乐在音乐剧中的重要性。可以说音乐剧是用音乐和舞蹈写成的戏。其中尤其是音乐,可以称得上是音乐剧的灵魂。(2)、根据剧本内容和作曲家的风格来创作音乐根据剧本内容和作曲家风格特点来创作音乐,没有一定模式的限制是音乐剧音乐与戏曲音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3)、音乐种类的多元化,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现代气息音乐剧在音乐创作上不仅继承和融人了大歌剧、轻歌剧的传统,使其音乐形象较戏曲更为完整。(4)、乐器种类较多,音色、音量、音区较为丰富传统中国戏曲音乐使用的乐器较少,以京剧为例一般是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而音乐剧的乐器种类繁多。例如大部分音乐剧特别是大型制作的音乐剧一般采用管弦乐队伴奏,阵势庞大。(5)、现代音响的应用音乐剧借助现代音响设备的帮助,在作曲和歌唱时不用考虑音量的问题,可无所顾虑地表现剧情、人物和注意音色的动听优美,使音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2、表演艺术的特点 音乐剧的表演有相当多的舞蹈部分,在舞蹈创作上音乐剧没有程式化,可根据剧情的需要对舞蹈的种类有不同的选择。音乐剧的舞蹈种类丰富,有爵士、芭蕾、踢踏、摇滚,现代、流行、民间及表演性舞蹈等等,如表现丹麦童话家安徒生与芭蕾舞女演员恋情的《汉斯·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on)里的舞蹈就是基本以芭蕾为主。

3、舞台美术特点 舞美、灯光及化、服、道、音响在音乐剧中的运用由于音乐剧的商业属性使得它十分注重强调在演剧过程中的视听愉悦。但要想获得商业效益也有两条途径,一是小规模减少成本,另一种是形成规模效应,大投资大制作来吸引观众。所以音乐剧的舞台形式也有两种:主流是百老汇的超大制作,除此之外还有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小型实验形式。在此主要分析具有特色的大型主流音乐剧。而中国戏曲在这一方面更多的体现是简单朴实。

总而言之,音乐剧作为西方艺术的代表之一与中国戏曲一样有其独特之处,都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葩。从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的对比能够更鲜明的看出西方音乐剧的特点,更好的帮助我们欣赏音乐剧。

参考文献: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研究

陈刚

篇3: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美学,传统音乐,流行音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尽管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分属于不同的音乐体系, 但近些年来也在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中国音乐不断接受和借鉴西方音乐, 同时西方音乐也在加深对中国音乐的了解, 二者双向的互相影响, 所以对二者之间的不同应该做出一定的比较, 促进中西方音乐的共同发展。

一、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比较

(一) 音乐本质认识不同。从古至今对音乐美学探索的脚步就从未停止, 对音乐美学的认识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而对于中西方传统音乐本质来说认识存在多角度的不同。首先对音乐美的本质认识不同,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这是中西方对音乐美学的共识, 但中国美学中认为音乐产生于人与世界的关系, 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身, 但西方音乐美学认为人的审美是从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出发, 关于音乐本质方面中西方有着较大区别。其次是对音乐本质定义有所不同, 中国对音乐本质的定义大多与政治联系在一起, 对音乐美学研究的也多是政治家、文学家。但西方音乐本质更多的与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 除了政治家和文学家研究音乐美学以外, 数学家和物理家也会对音乐美学进行研究。但中西方对传统音乐的起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认为音乐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进步。

(二) 形式和内容。首先, 由于西方音乐经历了完整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所以西方传统音乐的形式较为丰富, 但中国传统音乐因为缺乏中间发展的必要阶段, 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形式。其次是音乐的内容上有所区分, 在审美思维方式上, 中国音乐比较重视辩证逻辑思维, 但西方音乐比较重视形式逻辑。另外先人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角度上也有不同, 中国强调万物的形成, 但西方强调万物的生成。

(三) 音乐的审美感受。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几千年的孕育之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审美标准, 中国传统音乐中比较注重旋律和表现性能, 只有动听的旋律和音调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西方由于数理逻辑化思维在西方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 所以在对音乐进行审美时会不自觉的与数理联系在一起, 这种音乐的审美可以归类为一种审美实践, 不同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审美。

(四) 音乐的创作和表演。音乐实践主要包括创作和表演两大环节, 音乐创作是进行音乐表演的基础。但中西方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有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传统音乐中的和声技巧比较发达, 所以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 音乐作品中多以纵横交叉的织体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中国传统音乐中利用了横向对时间延伸的作用, 应用单线型旋律。另外在表演形式上以器乐表演技巧为例,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对音乐内心情感感悟的基础之上, 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内心情感, 往往是对素材的升华和理解。但西方传统音乐在表演时更注重规范性, 通常是将内心情感或曲谱不加思考的表现出来, 缺乏感情的升华。

二、中西方流行音乐美学的比较

(一) 流行音乐的定义。流行音乐主要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人们广泛推崇的一种音乐形式,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其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必然会使流行音乐发生改变, 换句话说, 流行音乐是时代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二)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我国流行音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由于国情的因素, 我国流行音乐历史较为短暂, 流行音乐在中国产生之初被认定为不健康的文化, 遭到了一定的抵制和反对。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变化, 流行音乐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与世界交流程度加深, 我国流行音乐得到快速发展。

(三) 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西方早期的流行音乐主要表达了下层阶级的思想感情, 人们的感情希望在音乐中得到寄托, 是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与中国的流行音乐相比, 西方流行音乐历史较为悠久,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西方的流行音乐因其简单易懂、贴近人们生活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经过几代年轻人的努力, 西方的流行音乐逐渐走向世界, 成为引领世界流行音乐方向的主力军。

(四) 中西方流行音乐鲜明的特征。中方流行音乐是在西方流行音乐的推动之下发展而来的, 但现在中国流行音乐民族性越来越强, 具有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逐渐成为乐坛的主流。中国流行音乐在发展之初借鉴了西方音乐的特点并与西方流行音乐完美结合, 成功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只有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流行音乐才有发展的空间, 更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同时中国流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影响越来越大, 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方向。

三、结语

中西方因为经济、政治、文化上有着巨大的不同, 所以在对音乐美学上也会所有不同。尽管音乐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但我国仍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将我国民族文化充分融入到音乐当中, 通过音乐这种媒介向世人展现中国文化, 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苑春雷.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 2012, 01.

[2]王冠.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Z1.

篇4:中西方音乐剧的比较

关键词:西方歌剧 音乐剧 艺术特征 比较研究 启示

音乐剧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受人关注与青睐的一种舞台剧艺术表现形式,然而,曾经在西方流行了两个多世纪的歌剧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炙手可热,即不再成为现代作曲家、作词家、观众等持续关注的热门焦点。歌剧消亡,音乐剧成为西方音乐历史的领军“人物”,必然是某种规律和趋势所致。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推动的呢?毋庸置疑,二者在艺术特征上的异同可能是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有力证据了。

一、西方歌剧与音乐剧相关内涵阐述

(一)歌剧

西方歌剧从诞生到发展,从发展到鼎盛,再从鼎盛到没落,经历了四百多年,也就是说,歌剧的发展贯穿了四个世纪,是当时西方音乐发展史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大量优秀的歌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极大的奠定了歌剧艺术在当时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诚然,西方歌剧依然在发展,但对其定义的概况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毋庸置疑,在歌剧的不同发展阶段,专家与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然而,在歌剧定义的发展长河中,笔者认为以《歌剧概论》中提到的最为全面、广泛和中肯:歌剧艺术是一门有布景和服饰的舞台表演艺术。虽然,歌剧始终以歌唱与舞台为表现形式,但其和那些同样是清唱,而没有化妆、布局、表演,但却有丰富故事情节等大型的音乐剧有所不同,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音乐剧

歌剧的发展是西方音乐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伴随着歌剧的发展、鼎盛和萎缩,一种新的舞台表演形式,音乐体裁音乐剧逐渐诞生,并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进入观众视线。音乐剧在发展中海纳百川,融合了多种细枝小流,如轻歌剧、音乐戏剧、歌舞杂耍和滑稽表演、福利秀等等,直到发展成为独特而具有魅力的现代音乐剧。从音乐剧的发展过程中看,汇聚各式表演艺术的丰富艺术形式,如音乐喜剧、戏剧、讽刺剧、歌舞片段等等。诚然,西方音乐剧艺术表现形式缤纷多样,总能给予人更加酣畅淋漓的感受,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音乐剧吸取了西方歌剧发展的一些优点,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音乐剧定然会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更为繁荣飞速的发展。

二、西方歌剧与音乐剧艺术特征比较分析

(一)歌剧与音乐剧艺术形态的不同

歌剧与音乐剧首先有着艺术形态方面的不同。诚然,二者均属于舞台表演艺术,从属于综合艺术类别,且二者的综合性都较强。就西方歌剧来说,其主要综合的艺术元素有音乐、舞蹈、诗歌、绘画、建筑、文学、历史等等。这种高度综合,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使西方歌剧持续散发着独特魅力。就西方音乐剧来说,其综合性雷同于西方歌剧,但音乐剧的综合性更高,艺术形式更多元,所体现内容更加广泛、现代、深刻,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所有门类的艺术类型,即除了歌剧所包含的元素之外,音乐剧还囊括了雕塑艺术、幽默艺术、滑稽表演、魔术、声光艺术、杂技、影视艺术等等,其更深切地体现了本身“海纳百川”的特征。除此之外 ,二者艺术形态的不同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歌剧和音乐剧相互关联。在歌剧发展中,音乐被称为核心因素;在音乐剧发展中,剧本同样具有核心的价值。再者,歌剧追求布局完整,而音乐剧更倾向于情节控制,推动情节发展。最后,歌剧表演中音乐是表现手段,其任务是通过表现音乐达到艺术表演效果;而在音乐剧表演中,音乐剧情节的推动与发展较音乐表现更为重要。第二,音乐创作上的相异。无论是音乐创作结构、音乐创作风格、词曲的创作等,音乐剧和歌剧都既有着相同的联系性,又有着相异的效仿性。总之,从艺术形态上看,歌剧和音乐剧形态相异,但又有着相似性,要想比较二者的艺术特征,首先应从艺术形态上加以区分,继而循序渐进,从各个艺术元素逐步推进,真正透析西方歌剧和音乐剧二者的艺术特征。

(二)歌剧与音乐剧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除了艺术形态的不同,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着相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演唱方面。西方歌剧采用的演唱方法十分独特,最有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这种唱法被成为美声唱法,该唱法被一些人认为是演唱界的“阳春白雪”。美声唱法从发声和演唱风格上均有着严格的规定,于是,久而久之,关于美声唱法发声艺术的研究成为一种时尚,并在这一背景下,一个新的美声发声技术体系逐步形成。而音乐剧的唱法一般较为复杂,也没有固定的硬性规定,随意性较强,一般采用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相结合的方式,唱法更加灵活。从唱法上,歌剧更专业,但音乐剧的表现力更强,更能吸引现代观众的兴趣。第二,舞蹈方面。舞蹈是运用肢体语言展现美感的一種舞台表现艺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舞台美感源泉,故无论是在歌剧还是音乐剧中,舞蹈元素都有涉及。但不同的是,舞蹈之于二者的重要性不同,在歌剧表演中,舞蹈是可有可无的,只是作为色彩性和过渡性的片段。而在音乐剧中,舞蹈元素占据着重要地位,被称为音乐剧表现的三大核心元素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戏剧、音乐),故在音乐剧表现中,作为一种重要表现手段的舞蹈不可或缺。第三,舞台美术方面。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舞台美术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其是否能够兴致高昂地看完整场节目。舞台美术在歌剧和音乐剧中均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能巧妙烘托舞台氛围,并创造性地表现主旨。一般来说,舞台美术包括背景、道具、化妆、服饰、灯光等元素,总的来说,相对于歌剧来说,舞台美术对于现代音乐剧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第四,对演员的要求。歌剧要求演员具有高超的演唱水平,最好是著名歌唱家,而对舞蹈要求不高;音乐剧则不仅需要其有高超的演唱水平,对其自身形象、表演、舞蹈等都有所要求。

nlc202309081224

(三)歌劇与音乐艺术特征的相似与相异性

从艺术形态、艺术表现方面来看,歌剧与音乐剧相互联系、借鉴,又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西方歌剧与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的相似与相异性,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首先,二者艺术特征的相似性。第一,音乐剧继承并发展了西方歌剧高度的艺术综合性,也就是说,二者均具有高度综合性,但是音乐剧是更高层次、更高程度的综合性艺术体现。第二,都需要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无论是歌剧,亦或是音乐剧,在结构上,二者均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这两种元素不可或缺,共同推动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发展。第三,歌剧与音乐剧在发展中均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随着歌剧的发展,舞台表现力更强,给人酣畅淋漓的视觉听觉盛宴成为必然;而随着音乐剧的发展,现代音乐剧场面更加扩宏大,艺术表现力更加震撼人心,更令人流连忘返。其次,二者艺术特征的相异性。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呈现出的差异性是有目共睹的。艺术形式明显不同。音乐剧综合性更强,无论是在综合内容、综合方式、综合程度上,都较西方歌剧更为抢眼,这使得音乐剧实现繁荣发展成为必然。诚然,歌剧和音乐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故其本身呈现出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质,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音乐剧的艺术特色又附着了一些其他特点,例如商业性、通俗性、灵活性与多元性,特别是商业特质也愈加明显。音乐剧的商业性不仅体现出该艺术形式的一些艺术特征,同时也包含着音乐家、表演家等的艺术理想,更附带着一些商业性的利益与价值,这也是现代音乐剧的明显特征。

三、西方歌剧、音乐剧发展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西方歌剧、音乐剧发展对我国现代音乐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启示:第一,音乐剧创作要基于音乐剧特征,凸显计划性与目的性。发展与创新音乐剧,首先要明白音乐剧是什么,音乐剧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音乐剧的艺术特征是什么。首先要澄清的是,音乐剧不是简单的歌舞剧,它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的巧妙融合与渗透,即各个要素要巧妙搭配,安排妥当。总之,音乐剧创作既要立足音乐剧本身的特点,又要多元、灵活与创新,最终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第二,把握好音乐剧的商业化特征。商业化是目前西方乃至我国音乐剧发展的主趋势,多途径推动音乐剧的商业化运作成为音乐剧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做好这一点,除了要认真做好音乐剧音乐、情节构造、舞美等方面之外,还要逐渐渗透商业化气息,进一步向商业化运作靠拢。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好音乐剧艺术与商业化的尺度,在认真做好艺术的基础上考虑商业化,切忌过于追求商业目标而影响音乐剧的质量,导致作品的粗制滥造。第三,培养专业化、创新能力强而又不拘一格的音乐剧人才。丰富的人力资源是音乐剧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借鉴西方音乐剧培养人才的经验,培养出真正为音乐艺术献身的高素质人才,夯实音乐剧发展队伍。例如,可以广招人才,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壮大音乐剧发展队伍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歌剧与音乐剧,一个传达传统音乐思想和精神,一个又渗透着现代文明的狂热、时尚气息,是现代舞台艺术和现代艺术发展的领军者,为整个舞台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诚然,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发展与艺术特征比较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在借鉴西方歌剧以及音乐剧发展先进经验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歌剧和音乐剧,重点是现代音乐剧的发展与创新。毋庸置疑,我国音乐剧的发展尚且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只有做到取长补短,谦逊求教,才能使舞台剧和音乐剧发展绽放绚丽光芒,最终推动我国音乐艺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华.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于欣滢.西方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1,(11).

[3]李合胜.西方歌剧角色艺术及审美特征的衔接与转化——以《魔笛》为例[J].戏剧之家,2015,(19).

[4]刘洁.西方音乐剧研究综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03).

[5]田雅丽.试论西方音乐剧和中国戏曲的异同[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篇5: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伴随的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从而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寻更高精神层次的获得与享受,更多注重与追求的不在是面包而是玫瑰即不是生存而是质量和品味。生活方式的更新和多样化促使人们寻找更健康更舒适更完美的休闲娱乐方式,而隶属于此范畴的体育无疑前所未有被社会所关注,为体育多种功能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这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下有不同的体育文化,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简单比较,从文化的角度浅谈中西方体育的发展不同及存在的社会问题。

一.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概念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体育文化的概念,大而言之,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

二.体育文化的特性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所谓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说,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体育文化是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显现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

体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并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三.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外部文化和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文化冲突指两种或这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

四.古代体育的俩个体系的体育哲学

1.东方,古中国过印度为代表

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提倡中庸思想,讲究忠恕之道,凡是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不要偏倚,即温,良,恭,俭,让,中国体育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强调和谐的运动观,重集体,求同。

2.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

西方哲学观是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是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即敢、强、险、异。以个人为本,带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求异。

五.俩种体育哲学思想下的体育特性

1.东方

东方注重的是伦理和道德、理性和教养、和谐统一、实际稳定。体育注重的是修身养性,重在修身养性的内向性、封闭性、圆满性为主要特色的体育文化。淡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强化了稳定意识,项目以娱乐技艺性为主,强对抗性的,竞争性的项目很少。

价值取向强调意念的作用,动作简单,内涵深刻,讲究动作的神韵,不重视竞技性运动,重人格的价值取向。

2.西方

西方注重的是多元价值、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体育注重的是竞争意识,强对抗性的,竞争性强的项目很少,利于各类竞技体育的规则,场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价值取向人体的塑造和培养,超越对手、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价值取向

六.竞技体育在西方盛行

1.竞技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2.竞技体育的作用

政治上,可以表达一种政治立场。经济上,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与综合实力的标志。教育上,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条件,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七.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传承

1.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

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

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

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就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而言

(1)以养生、卫国和娱乐身心作为目的(2)注重形神兼顾,尤重形与精、气、神的结合(3)个人修炼身心,注重动静结合(4)体育与德美结合,寓德美于体育活动之中

3、民族传统体育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对体育的实施者个体所产生的作用;第二,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民族友谊和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2.、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

3.、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4、推动国际体育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光辉篇章,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都是围绕“养生”为主开展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在与通过与自然的交换排除身体内部的浊气、吸取真气、五脏通达、六腑调和,并认为决定健康和长寿的根本在于人体的内部而不在于外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形态上强调整体观和意念感受、动作简单而内涵深刻,很少有强烈的肌肉运动,因此缺少激进和冒险行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这种整体修炼和内在和谐之美,正在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新的独特风格而走向市场。

八.社会时代的精神需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进取,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和谐。

1.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新的英雄再用新的更合乎时代精神的武器占领他们的宝座。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内含以及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活动中所发挥出来作用的大小,可以透视其国民的理性程度与成熟水平,因而成为衡量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

2.进取精神

进取就是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进取心意味着超越平庸;进取应该成为终身之事.3.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人是自我创新的结果。人以创新创造出人对于自然的否定性发展。此是人超越自然达成自觉自我的基本路径。人的内在自觉与外在自发构成规律在物质的总体上形成对立的内在必然与外在必然的差异。创新就是人的自觉自发!

创新是人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创新与积累行为构成一个矛盾发展过程。创新是对于重复、简单的劳动方式的否定,是对于人类实践范畴的超越。新的创造方式创造新的自我!

认识论上看创新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自我存在的矛盾面,其发展必然推动自我的行为的发展,推动自我生命的发展。

4.和谐精神

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工作、学习、生活、文章,条例,它们内在必须是和谐的,和其它事物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如果不和谐就不可能存在,一点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的变化,所以是不可阻挡,因为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有和谐的本质。

所以,一个谎言,为了掩盖它,必须编造另一个更大的谎言。一个扭曲,会造成另一个更大的扭曲。斗争,只是现象,和谐才是它的本质。为什么要解方程?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和谐才能解决问题,和谐就是条件。斗争只是手段。为了解决问题,不得不,迫不得已,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为了达到和谐,双方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更高的和谐,斗争更微妙复杂。就象两个球队。这就象比赛,两个球队。有人看球赛,就是看输嬴。有人则不然,他们欣赏的是和谐。比赛,激烈的拼抢,有时还大打出手,他们不和谐吗?不!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合谐的。他们表面上势不两立,其实,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那就是达到观众的满意。自己技艺纯熟,更希望对方有好的表现。合谐包含着斗争,与此同时也有妥协。合谐包含着严格,也有宽容,和谐包含着一分为二,也包含着合二为一。有阴有阳,方方面面都能存在,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物质的本质,物质不灭定律。

5.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它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

九.中西的利弊端及解决途径

竞技体现一种时代创新进取的精神,是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民传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是维系一个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要素。俩者的和谐统一才是体育完美的发展趋势,同时反映的是社会的和谐统一。

篇6:中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摘 要: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当前,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中的作用逐渐被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企业文化发展相辅相成趋势日益明显。因此,要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需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竞争力;以人为本

一、美国、日本、印度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都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其中,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独具魅力的印度企业文化独树一帜。

1.美国

美国的跨国企业在全球最多且最具竞争力,而每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他们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能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美国的企业文化重视个人价值实现。如,苹果电脑公司认为,应开发每个员工智慧的潜力,寻找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不断开发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产品。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也推动了企业整体的发展。美国的企业文化提倡奉献和竞争。企业员工只有具有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将个人发展和企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企业员工只有展开竞争才能有效益、出成果、出人才。同时,美国企业又非常重视为员工搭建良性竞争的平台,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提倡创新和利益共享是美国企业文化的另一特点。美国的IT公司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秉承创新、激励创新的传统,使公司的产品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在利益共享方面,美国许多企业实行股份制,给员工配股,提高他们在企业的地位,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2.日本

日本企业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和魂洋才”。“和魂”指日本的民族精神,“洋才”指欧美的技术。“和魂”和“洋才”结合,成为日本近代企业家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二是家族主义是企业文化的显著特色。家族主义把家庭的伦理道德转移到企业中,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为保持集团这个大家庭的协调,维护大家庭的利益,充分发挥大家庭的力量。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表现为团队精神,提倡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多方面协调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将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实现劳资和谐,提高员工的主体意识。

3.印度

印度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家族文化、精英文化、信用文化。印度前任财政部长亚什万特?辛哈曾说:“印度有三种经济,一种是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经济,一种是砖瓦泥匠代表的旧经济,还有一种就是老牛车代表的更加陈旧的经济。”无论哪种经济都是私营企业占多数,家族企业多,但他们又不迷信家族接班制度,如果家族培养不出精英,可将产业交给家族外的精英来处理。家族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优势互补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印度企业认为信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信用不仅体现在同其他企业的交往中,同时在员工待遇上也讲求信用,严格遵守员工合同,为员工谋求利益,听取并采纳员工意见,这是印度企业中的人本文化。印度企业广泛加入行业协会,团结一致,注重在行业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另外,行业规范严谨,重视企业的社会效应,提倡回报社会并以此提高企业的荣誉。

4.美国、日本和印度企业文化的共同点

首先,他们的文化都根植于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国一向崇尚个人主义。因此,企业文化将实现个人价值放在首位,重视发掘员工价值,人尽其才,扩大员工的发展空间。而日本和印度的企业文化家族观念较重,他们将家族主义融入企业管理中,成为一种文化,这降低了管理难度,保证企业策略的一致性。其次,这些国家的优秀企业无不将回报社会视为己任。企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企业只有在社会的支持下才能长期盈利、获得发展。同时,企业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得到社会更大的支持。企业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企业,又造福于社会。最后,这三国的企业文化都重视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提倡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甘心为企业奉献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二、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随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工厂制转向公司制,我国企业竞争也从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向深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与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1.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当下,我国许多公司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这些“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口号,并没有真正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决策中,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特色。如,有的企业虽然打着“务实、责任”的口号,但员工工作不严谨、消极怠工,有的员工不爱惜公司财物,没有责任心。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员工的心里。

2.企业文化创建缺乏创新

企业文化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加入WTO后,许多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被我国企业采用,而我国部分企业纷纷模仿西方国家管理模式,不顾企业自身生存环境,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事实上,这样的管理理念并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因为企业文化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我们所吸收的文化必须与我国企业文化相融合,否则就会“水土不服”。文化差异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条件,失去这个差异就等于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对企业发展不利。因此,我国企业一定不能照搬西方企业文化理念,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3.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政治化倾向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者是党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也基本上等同于思想政治建设。虽然改革开放已三十年,国家也在大力推行政企分开,但从思想政治着手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仍存在,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对策

我国是一个拥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认真发掘,融入到我国企业文化中。企业应看清自身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软件”设施。

1.传承传统,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美国、日本、印度的企业文化都是在本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国家的传统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本国社会文化传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的信义应成为企业活动的准则。而儒家思想中的“家国天下”也可解读为:企业承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回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国家强大企业才有坚实的后盾。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将《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带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企业文化:“管理无小事”、“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日事日毕,日清日新”。他倡导的企业精神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并追求“敬业报国”的信念。这些与我国优秀文化结合的海尔文化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海尔业绩。目前,海尔模式已被写入哈佛大学MBA课程,成为中国型企业文化的典范。

2.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化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人性化是强调企业管理者通过道德修养感化职工,领导以身作则,将道德观念融入到员工的评判标准中。标准化指企业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员工明确职责,提高工作的目的性。但一些企业常常将二者割裂开或将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只有标准化和人性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过于强调人性化,忽略制度建设,会导致工作懈怠、管理无方,往往会忽视员工的工作能力;反之,只强调标准化建设,不注重员工思想道德建设,不体谅员工,就会使管理过于形式化,企业也就失去持续上升的动力。以海信集团为例,该企业是从十几人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海信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海信集团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明确的奖惩制度,并要求人人遵守。同时海信的企业文化倡导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怀,有浓厚的人情味,让很多员工对海信都不忍割舍、放弃高报酬的其他工作机会。海信将标准化与人性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员工人人争先,在把握创新和质量两个关口后,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3.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也就是人的管理。美国的企业文化强调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为员工构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发掘他们的潜力。日本企业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促进团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印度企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人本文化无不将人推到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因此,我国企业应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的企业文化要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我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公司始终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董事长王石认为,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会向哪里汇聚。万科始终将人才引进和培养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不惜成本建设人才培训机制,良好的人才储备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要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企业文化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知名企业都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内涵和缺乏创新等问题。需发掘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中义.企业发展文化为基[J].四川建筑.2006

[2]魏中龙,张慧.企业文化建设、教化与功能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

[4何载福.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张敬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探讨[D].暨南大学.2003

[6]张藕香.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

[7]赵铁成.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8]张奇.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J].建设科技.2005

[9]李睿.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民用航空.2007

上一篇:教师师德培训工作计划下一篇:村镇行政工作年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