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城镇一体化以及国家中心城市的评定和城市群的兴起,城市文化在城市竞争中的影响与作用日益凸现。城市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首屈一指,本文简要介绍图书馆的两次变革及三个时代,从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功能、空间变化、建筑设计的新要求等方面详细阐述城市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浅谈生态图书馆设计的策略

摘 要:生态建筑现代建筑的主题,本文介绍了生态建筑的相关概念和特点,从生态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生态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结合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图书馆生态建筑的发展要素,探讨了绿色生态图书馆建筑当前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图书馆;策略

引 言

在资源紧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设计、无论是工业、建筑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让其与大自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和谐共存。现代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求一种方法,让人类的建筑能够融人自然,让人类更加亲近自然。“生态建筑”便在这样背景需求下产生。

1 图书馆建筑的生态化原则

目前,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已在全世界流行,英、美、法、荷兰、日本等国家都已建造了生态图书馆,我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建筑也引入了生态化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遵循节能、环保、健康原则。

1.1 节能原则

(1)在体量设计方面,建筑热工性能和体型系数紧密相关,曲面建筑热耗要小于直面的建筑,通常通过减小建筑外墙的面积、规定建筑层高、采用规则的平面等方法来节能。如国内近几年建造的图书馆的层高通常在4m左右,外形平滑规则;从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来看,结合资源实际的情况,采用经济、新型的保温材料,节约资源和能源。

(2)在绿化设计方面,采用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室内绿化与室外绿化相结合、墙面绿化与屋顶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节约用电,外墙的绿化和保温效果很显著,冬天热量的损失可一减少至30%,夏天建筑的外表温度较环境的温度低了5℃。因此,图书馆现代建筑都十分地重视对于绿化方面的设计。

(3)在功能设置方面,可增加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能源的利用,减少煤炭、天然气及电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除此之外,地球淡水资源紧缺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要关注,设计师将中水回用系统应用于图书馆的建筑,或者利用雨水采集系统来减少建筑用水问题,这对于节约水资源起到了关键作用。

1.2 环保原则

在设计开始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建筑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防止将来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空调大量的使用已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城市的热岛效应、对臭氧层的破坏等都和空调的使用有关,因为图书馆对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从而成为了空调使用量较多的建筑。现代图书馆一般采用以下措施来减少空调的大量使用:应用保温性能较好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充分地利用风能和水能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运用技术手段来营造出微气候,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对空调的使用,实现环保的目的。

2 图书馆建设的生态环境

生态型图书馆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结束,需要以生态观念从建筑物整体生态需求上进行总体构思。早在20世纪60年代鲍罗?索勒瑞已开始关注节能环保生态与建筑之間的关系,最早将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同建筑学结合,并创建了城市建筑生态学理论,将建筑和生态合为一体,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2.1 生态环境与选址

体现着地域特色的图书馆建筑与自然和人文环境要协调地融入建筑设计中,和自然景观一同发挥作用,建筑在选址时要考虑图书馆周围环境,建筑外观要与周围建筑风格统一,使之成为环境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扩建方案的构思之中,将生态理论应用与图书馆的设计中,强调建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充分考虑了广州省的气候特征,图书馆与环境及朝向适应,充分满足生态循环的要求以及节能的理念,节约了能源并重视城市的整体布局及规划,绿化生态环境优越。如苏州大学图书馆(见图1)选址在原市人大市政府的大院,院内有古树名木、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尽显当地特色,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图书馆的理想场所,充分体现了当地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

2.2 建筑内、外生态环境布局协调统一

众所周知,生态类型的图书馆建筑可以采用一些绿化的小手段来改善一些气候问题,例如植物会在炎热的夏日下形成自然的阴凉,以此来使建筑物的外墙避免接受到暴晒从而可以降低制冷量;一些植物的树皮、草皮等都会给建筑的使用者带来一些舒适的感觉体验等等。通过一些研究证明,绿色的植物通过它们的蒸发作用使室内温度降低,以此来改善微观的天气,除此之外,还可以吸收空气当中二氧化碳并且可以清除甲醛等对人类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东西,凭借此来提高空气的状况。我们知道,绿色的植被不仅会产生令人心情舒畅的心灵体验,而且还会给使用它们的人带来舒适并且温馨的感受,这些先天条件有利于人们每日的紧张工作之后进行适当的放松,这同样也是难以用某种科技上面的指标加以衡量的,纯粹是心理方面的因素。

图书馆应该兼有优美清静的内外环境和足够多的植物装饰点缀、并且要有丰富的人文景色,还要与周围的建筑群产生自然而然的联系等等。图书馆外部环境里面的植被布局将会直接对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其中内部环境里面设计的构成因素中更要充分体现我们所要展现出的人文环境跟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形成的生态环境方面大的布局,以此来营造一个充满着文化气息,并且还能教书育人的环境。

3 节能环保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运用

3.1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图书馆所采用的建筑材料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采用低能耗、无辐射、无污染的节能环保材料。图书馆室内装饰材料,要符合国家质量检测标准,减少有毒物质,切实地保障图书馆健康的环境。新材料开发,为能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很好条件,致使建筑的墙体和门窗等构造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用成熟的技术,例如隔热、双层玻璃及高效供热系统等等。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所研制出的真空玻璃,它在严寒的冬天可以保持室内的热量从而避免热量的散失,炎热的夏天又可以阻止室外热空气的进入,由于图书馆的特点,该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2 自然资源的利用

图书馆因开放时间过长要消耗大量能源,每年水、电、取暖降温费用极大。这要求图书馆有强烈的节能意识,通过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周边环境使建筑达到节能的目的。

3.2.1 雨水的利用

图书馆消耗大部分洁净水,约占80%是用来冲洗卫生间和浇灌花草,因此将雨水通过暗沟导入集水池储存,经净化处理可代替洁净水用于卫生间冲洗和浇灌花草等,从而节约大量水资源。

3.2.2 太阳能的利用

图书馆应用包含两方面,一是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取暖及制冷;二是太阳能光电系统,为建筑物提供清洁能源。图书馆的窗户是利用太阳能的关键部位,方法是在窗户上加装集热器,如吸热玻璃,让窗户成为太阳能集热器,将窗户的玻璃改为特种玻璃,可比普通玻璃减少35%的日照,可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3.2.3 风和光的利用

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图书馆的外墙窗扇应全部采用外推的方式,从而扩大自然风的进入量,使春、秋、冬三个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利用空气的热压原理可以有效地组织风的自然对流,可以不消耗能源来降低室内温度,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让新鲜的空气自然的循环,使人体达到自然舒适度,这有助于满足和大自然接觸的心理需求与健康。在国外,许多的图书馆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创造出各种通风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可以以采用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形式,对于进深比较大的阅览区可以以自然采光为主,开架书库采用人工照明为辅,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藏阅空间,可以采用人工照明。例如台州市图书馆(见图2),采用集中式的建筑模式,充分重视了院落作用,不仅仅将阳光、空气及绿化引入了建筑中,使得建筑适应并且尽可能地利用了台州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减少了图书馆运行的费用,与此同时,文化上也呼应了江浙地区的传统文化,是现代生态图书馆的一大代表作。

4 结 语

生态图书馆建筑已成为我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人们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其工作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胜平.生态图书馆研究现状及缺失[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09:301~304.

[2]许建业,杨亮.国内生态图书馆建筑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15~19.

[3]刘晨,李春.浅析生态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04:26~28.

作者:徐中华 刁艳 李义波

图书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未来城市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与趋势

摘 要:随着城镇一体化以及国家中心城市的评定和城市群的兴起,城市文化在城市竞争中的影响与作用日益凸现。城市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首屈一指,本文简要介绍图书馆的两次变革及三个时代,从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功能、空间变化、建筑设计的新要求等方面详细阐述城市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公共阅读空间;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城镇一体化以及国家副中心城市的评定和城市群的兴起,城市文化在城市竞争中的影响与作用日益显著,政府开始将目光投向城市文化建设,投向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上。《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基层图书馆设施的建设,形成城乡覆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图书馆网络,要全面落实《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加强建设乡镇、街道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服务站点,推动流动图书馆建设。因此,研究未来城市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和趋势就显得很有意义。

1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以提升民众文化素养为特征,推广通俗图书馆。“通俗”的定位在于其开启民智、予普通民众以智慧。其指导思想是教育民众,服务方式的中心是推广公众阅读。第二次变革是以提升民众多元素养为特征,推进创造性图书馆。推动原有学区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构建新型的、综合性的社区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实现城市图书馆的地域亲和力和便利、快捷的借阅优势。

在两次变革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时代”。第一代图书馆的特点:以藏书为主,强调书本建设与学科建设。其中以浙江宁波的“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楼最为显著。第二代图书馆的特点:以外借为主,讲求人与书的关系,推动公众阅读。受现代管理学启发,这一时期重点思考质量和效率问题,重视产出和数量配置。各国都明确外借服务量化指标,然后根据这一指标来配备必要的藏书量、购书费以及工作人员数量。第三代图书馆的特点:重心由外借转向交流活动,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强调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功能的作用,在服务半径上做出了进一步强调,不再单纯地重视资源的藏量,而是更重视资源的更新速度。从未来看现在,图书馆的转型迫在眉睫,未来的城市图书馆将是集“知识、学习、交流”于一体的中心。

2 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和功能

公共图书馆的自身角色由传统型图书馆发展为现在的复合型图书馆,未来的趋势是数字型图书馆。首先由于现在传统服务的减少,“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共同及必然的话题,“图书馆”这个代名词也需要再被重新定义。其次,作为一个场所,未来的图书馆其交流作用越发突出。以当前美国火热的创客空间运动为例,在政府的推动下,各个州的图书馆积极响应,将创客运动引入图书馆体系,为他们提供空间的同时还向教育机构提供3D打印课程及其他活动。无独有偶,大英图书馆早在2012年就与知识产权局合作,计划在英国的六个主要城市图书馆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提供各类科技情报及专利信息服务。国内苏州图书馆在这方面也是佼佼者,苏州图书馆目前已建成拥有1个总馆、69家分馆、2辆流动书车(30个停靠点)、28个流通服务点、1个轨道交通图书馆、2个集装箱图书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6个网借投递点的“总分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的使命是应成为苏州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当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高速发展中的苏州社会重要的“稳定器”及成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以更加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为苏州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未来图书馆将会逐步从实体过渡为实体与虚拟的结合体,各类阅读、展厅等将会逐步数字化,最终发展成为数字型图书馆。

3 公共图书馆空间的变化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需要更多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图书馆虽处在转型期,但其藏书性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随着购买和捐赠的图书越来越多,当前的纸质馆藏已无法满足要求,需求的实体空间继续增加且保持上升趋势;馆藏数字化当下正发展火热,由于纸质资源的空间限制及新生代读者对数字资源的青睐,各个图书馆都在将自己馆内的资源数字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原生数字资源也需要保存,因此这部分空间也需要另置;图书馆转型之后增加很多辅助功能,为满足新的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创新服务需要更多空间;图书馆将来作为一个知识学术交流中心,各类展示展览、讲座论壇等学术交流活动也需要另行开辟空间。

更多的空间需求是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共性所需,也因此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即旧馆必须改造来适应发展新要求。对于建造年代长久的图书馆来说,各类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消防、电器等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部分抗震性及承重能力都未达标。图书馆的改造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所需经费较为庞大,仍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及政府支持。

4 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要求

我国建筑设计的总方针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求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灵活、多元、生态、舒适。关肇邺先生曾说最好的建筑不一定是创新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第一、图书馆改造或新建都必须执行《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严格按照该规范的内容设计实施。第二、明确发展定位,做好前瞻规划。未来是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相结合,必须做好图书馆的功能区分和空间布局,从传统的阅读空间转变为学习空间,动静分区做好合理规划。第三、馆方应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特别是参与图书馆建筑计划的策划。图书馆的馆长应对外说明该建筑的目的、建筑范围及功能基础等设计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第四、处理好建筑的实用性和标志性。不能强调只标志性,牺牲实用性。标志性并不在于建筑物的高大,而是其文化和内涵能代表一个城市。此外也不应将关注点放在建筑空间的大小上,而应注重服务效益和工作效率。据调查,西方国家图书馆的利用率为67%,而我国很多图书馆的利用率不到50%。第五、以人为本,注重舒适性。整体设计上既关心读者也关心馆员,例如设立相应的馆员休息空间。馆内家具符合人体工学,给读者营造“宾至如归”的感觉。第六、关注生态,确保可持续发展。尽可能绿色建造,绿色使用,同时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弹性空间。

结束语

未来城市图书馆在城市文化中的引领机制将是以“服务效能”为核心,以“信息公开”为起点,一方面在保持其传统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对各个学术活动进行交流推广,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进而引领整个城市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建爽.民国时期通俗图书馆的推广[J].新世纪图书馆,2014,(1):57-61.

[2]熊太純.我国城市新型社区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139-143.

[3]方家忠.城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逻辑与路径[J].图书馆建设,2017,(1):21-25.

[4]陈丽纳.我国地方性图书馆立法中的量化规定[J].图书馆论坛.2016(8):91-97.

[5]王学思.苏州图书馆:“10个100%”跨越式提升服务效能[EB/OL][2016-10-29].

作者:李先花

图书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浅谈图书馆馆员的文化素养

摘要: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和发展驱动力。图书馆服务文化是馆员服务读者时的思维方式、言行谈吐、情感表达和阅读氛围的总体汇聚。因此要大力发展图书馆文化,是时代对每个馆员在观念上的要求,更是每个馆员自身义不容辞的使命。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馆员文化素养

一、图书馆文化

(一)图书馆文化的概念

关于定义,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主观理论和客观存在。杰西.H.谢拉认为:图书馆员在本世纪形成了自己的信仰。积累了常识,用个人的尺度,从而形成了自己十分明显的亚文化。这就是主观理论的观点,认为图书馆文化是指精神产品,而客观事实是图书馆的精神产品离不开文献资源、图书馆软硬件设施保障。

(二)图书馆文化的主要内涵

内涵分为三个部分: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重点,而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则是后方援军。三者有机统一,才能全面把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二、图书馆物质文化

指使所有物质对象,也就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储备量包括电子和纸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亦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和审美取向,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人文环境,需要配备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

图书馆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收藏、建筑、环境文化。

(一)馆藏文化

指图书馆具有历史或参考价值的各种文献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价值,审美等。体现图书馆从古到今作为知识来源的特点和文化氛围。图书馆的资源是人类长期汇聚凝集的大量知识汇总的完成体。涉猎广泛储备量大的文献资源则是图书馆文献服务的基础。馆藏资源的建设应全方面考虑涉猎范围,包括各类文化及读者需求。

(二)馆舍文化

就是图书馆整体学习氛围,包含图书馆内的所有建筑物和图书的摆放位置,根据学校的性质也能分为很多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用途分区,在当下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读者对审美的要求也千变万化,但也要考虑长久的使用期和比较干篇一律但又有个性的设计。

(三)环境文化

顾名思义就是图书馆周遭的、内部的设计和建筑。包含了建筑設计本身和读者使用观感,也囊括了一部分馆舍文化的内容,即图书馆内所有建筑物、花草摆放和图书摆放位置。充满人文气息、看着舒心使人能够久坐、充满活力正能量的环境,才能带给人教育的氛围。名人字画、励志言语、舒心的花草和绿植,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源,都能够给人美好的感觉,并可能将某些想法,规范和道德标准灌输给读者和员工。

三、图书馆精神文化

图书馆的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终端驱动。精神文化本身就是整个人类文明中最特殊的存在,他类比了人类和动物的区别,而图书馆的精神文化也是一样不能替代的存在,是图书馆文化的中流砥柱,不能取消也不能磨灭,以集中的方式反映了图书馆的本来的样貌和独特的特性。

(一)图书馆精神

1.图书馆精神的内涵

图书馆精神是指图书馆组织在实现自我存在实现感提升和必须做到的义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积极心理公式,得到了广泛业界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同,凌驾于自身价值观和领导意识。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的灵魂。是所有工作人员的不能磨灭的存在和必须时刻谨记的初心。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涵养,和图书馆文化整体内容的度量尺。图书馆精神,是人类长期凝聚,大量经验汇聚,继而得到结论形成。它不仅需要图书馆组织的积极倡导和自觉培养,而且必须得到广大图书馆员的认可。图书馆的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的真理和技术的实用性,提倡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则是在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中,人一以人为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人们的价值观,追求人们。图书馆的宗旨是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

2.图书馆精神的作用

图书馆的精神有赖于图书馆的价值观,它是图书馆价值观的个体宣传。它可以将抽象价值解释和解释为特定的信念,为图书馆组织和图书馆人员提供精神支持和动力,是图书馆的强心剂,并集中了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中心工作目标在指导和激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图书馆形象

图书馆形象不仅是读者对馆员的评价,更多时候是读者对工作人员的第一印象,大部分时间凭借第一印象判定生死的例子很多,具有一反三也能判定一个图书馆的好坏,虽然是贬义,但不能否定这是一个客观现象。它反映了图书馆整体的声誉,反映了社会的认同和信任。图书馆形象包括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前者是指图书馆建筑的造型和装饰、图书馆标识等,后者主要是指图书馆服务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图书馆的形象是图书馆文化的一种明确形式。不仅是图书馆文化的部分,也是图书馆文化的承载,是图书馆的无形财富。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内外感染力,使广大公众在图书馆中获得信任。

图书馆形象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1)信息产品图像。信息产品是指图书管理员为收集、整理、加工、创造文献信息、有序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结果。(2)服务形象。也就是说,读者服务中所显示的服务措施,方法和态度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3)图书馆员形象。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外贸、谈吐、表达方式和穿衣风格。(4)环境形象。它指的是图书馆内外建筑设计、内部装修风格,如图书馆建筑的形状,结构,装饰,环境布局和绿化。

浅短的认为,提升图书馆的形象,靠一人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所有馆员的集体配合合作。

首先信息产品形象,馆员需要加大对图书馆相关活动的宣传,让读者喜欢图书馆,愿意留驻图书馆学习。相关资源的宣传也同样重要,这样读者可以很方便的查询下载读者需要的资源。

其次服务形象,馆员需要端正自己的服务态度。用谦和的态度对待所有的读者,积极解决读者提出的问题,做到让读者满意。

最后环境形象,这需要馆员根据自己所处的图书馆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绿化,但不一定要放很多植物,植物太多也会有异味和不好养活的问题。利用馆内建筑的特色放置些字画大体能显现本馆的环境氛围。

四、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服务文化是馆员服务读者时的思维方式、言行谈吐、情感表达和阅读氛围的总体汇聚。我校图书馆秉承着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理念,意在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归根结底要以需求为目的,营造满足读者阅读的氛围,以此为目标满足每一位读者。也需要使读者体会到知识的存在,营造一个人性化、个性化、不重复很特殊的服务。

它可以通过加强培训馆员的相关知识,例如针对个别问题,加强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

简而言之,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长远计划未来,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动力和初心。因此,每一位图书馆人,要秉承图书馆文化,继承图书馆文化,是时代的规定,政府责无旁贷,社会各界义不容辞,更是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否决忘却的初心。

参考文献:

[1]邓滨从新加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看馆员角色的转变[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石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4(2)

[3]石百千试论高校图书馆把就业教育贯穿读者服务之中[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报,2009

作者:穆歌

上一篇: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电力企业薪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