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科学发展观论文

2022-04-25

[摘要]现代大学在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大学文化生成的过程中,学校图书馆担负着极为重要和极其艰巨的新使命,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完成使命与直面挑战的互动之间,不仅折射出大学图书馆曾有的辉煌和现实的困境,更昭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关键是要明确所承担使命的内涵与外延和设计好使命的实现方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图书馆科学发展观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图书馆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1:

建设人性化的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园地栏目由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地 址:广州市新港中路赤岗西二街11-13号首层

电 话:020-34025803联系人:江红辉

提要:建设人性化的大学图书馆关键是以人为本,用人性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读者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图书馆的生态环境,使读者置身其中有温馨感、敬重感、归属感,让他们把大学图书馆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图书馆其硬件环境是文化理念,管理是运作基础,而人性化则是精神内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如何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已备受学校和教师、学生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试图从外部、内部环境和管理、服务的角度,谈谈建设人性化的大学图书馆。

1. 人性化服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1.1 人性化大学图书馆的含义

人性,一般的哲学含义是人的最根本属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人之根本。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主动性、有创造力,但同时也有诸多弱点的复合体。

人性化就是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关怀人、服务人、为了人、提升人,面向国内全体人民和全世界与全人类,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价值、权利、个性、尊严和选择、包容人性的弱点,讲人权、讲人性、讲人道。简而言之,就是主张以人为本。

人性化的大学图书馆是指大学图书馆从硬环境到软环境,从内容到形式,时时处处,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提供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具体表现在:大学图书馆的环境布置,功能布局,设备设施,管理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都要以人为出发点,细心为人着想,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尊重、关怀、方便,创造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培养、深造。

1.2观念的转变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积累、贮存、组织、分配、传播、交流、利用和生产知识、信息的世界,其文化价值观之核心应是“读者本位”。建设人性化的大学图书馆,为的是让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殿堂,充满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尊重、关怀。它的环境自然、清洁、静雅、和谐、舒适,有着人性的温馨,文献内容丰富准确、服务方式便捷文明,信息传递畅通无阻,使其成为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精神状态和信息传播相统一的图书馆。

1.3发展呼唤人性化

21世纪教育事业受到国家和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图书馆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建立人性化的大学图书馆,势必要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的和谐,力求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是办馆水平提升以及大学精神文明升华的保证。

1.4读者需要人性化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读者对人性化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把最通风、采光好的地方留给读者,室内清洁、布置优雅,使读者置身其中有温馨感、敬重感、归属感,他们在博览群书的同时,还能得到身心的休憩和情操的陶冶。让他们把大学图书馆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

2. 人性化大学图书馆的原则和特点

建设人性化大学图书馆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要凸显人性化的理念,坚持“四项原则”即:①服务教学原则。以教学为中心,才有生命力和创新力;②循序渐进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局出发,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③严格制度原则。人性化图书馆的前提是按制度办事;④内聚外塑原则。内聚人心,鼓舞士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外塑形象,扩大宣传,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人性化大学图书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方方面面统筹兼顾,中心是施行人性化管理,开发人性化资源,营造人性化氛围。

3. 人性化的大学图书馆

3.1、环境的人性化

环境的人性化是指硬件环境,即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内部环境、其中包括馆内设置和装饰都要体现人性化理念。

3.1.1 外部环境人性化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大学图书馆的建筑是办馆理念的物化,要体现现代大学图书馆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因此,建筑设计要尽量生态化,庄重典雅、严谨明快、错落有致、特色鲜明,且体现与周边风貌相协调的风格;力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绿化要根据图书馆周边环境的特点,遵循乡土性、多样性、功能性、生态性、地域性等原则,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速生、慢生相结合,春、夏、秋、冬季景象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形态特征、季节变化和花期花色进行有机搭配,以相得益彰,营建一个花园式的图书馆周边绿地系统。

3.1.2内部结构人性化

大学图书馆入口处、门厅、总咨询台、书包寄存处、报告厅、会议室、陈列室、休闲厅、内部空间及主通道都要突出人性化的布局。内部空间全开放,除去建筑本身所必不可少的(如消防上的要求)以外,分隔各类书库、阅览室的内墙基本不再需要。只在进出图书馆楼的第一道门设置磁性监测系统,这种全开放的管理模式,形式上仿佛同商业领域的超市。

3.1.3 内部环境人性化

一是馆内设置人性化。对图书馆入口处、门厅、总咨询台、书包寄存处、报告厅、会议室、陈列室、休闲厅、内部空间及主通道旁边进行人性化装饰,摆放花卉盆景,让人赏心悦目;桌椅、电脑等设备式样适宜,色彩协调,摆放有序,与室内装饰互相烘托,造成宁静、健康而舒适的学习环境;各楼层都应有布局导引、方向标示、紧急疏散指示及安全通道;馆内要有磁性防盗监测等设备,以及完整的防火、报警系统和电力供应系统,以确保图书馆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辟设一间读者休闲室。大学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然而,久静而思动。坐久了,腰酸、眼涩、腿胀,此时,去休闲室里动动简单的运动器械,活络活络筋骨,听听清心舒缓的轻音乐,欣赏一下室内生机盎然的绿叶红花,让身心一起放松,成了此时此刻最惬意的享受。要逐步增设无线局域网,配有书吧、咖啡厅、开水供应点等。

二是馆内装饰人性化。以简洁、明快、淡雅为宜,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决不使用,以防止甲醛、苯、氡、氨等有害物质;地面铺设优质的地胶板,以减少噪音;大学生多数是二十来岁的独生子女,为此,布置富于童趣的阅览室,让其充满活力。

3.2 管理的人性化

管理的人性化主要是指以方便读者需求的管理方式,包括:图书设置、藏书结构、开馆时间、借阅方式、公共卫生等方面人性化的管理。

3.2.1 图书设置人性化

新书和热点书应单独设架摆放,并在上面挂上醒目的说明牌,让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将提供文献外借的书库、提供文献内阅的阅览室、提供参考服务的参考阅览室三者合并起来,按照分类法单一体系组织文献并提供服务。这是一种藏阅合一的做法,藏书不再有外借和内阅之分(特藏文献当然例外),但又不同于那种简单将书库开放阅览的做法。在借阅参一条龙的图书馆里,通常一种书不管有多少个复本只存于一处。而不是将一种书的不同复本分散在不同书库、阅览室。

3.2.2 藏书结构人性化

大学图书馆由于受偏科教育的传统影响,人文资料缺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对于满足自主研究型、寻助学习型和娱乐休闲型等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馆藏的综合性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3.2.3 开馆时间人性化

实行弹性工时制,有效解决高峰期读者借阅瓶颈。借还书的高峰期,适当增加人手;在图书馆门口设置还书箱,实施24小时还书制,使闭馆后,读者也能自由还书,减少逾期。

3.2.4 借阅方式人性化

树立平等、自由、开放的大学图书馆管理理念,对外敞开大学图书馆的大门,延长开馆时间;对内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

实现一站式服务、借阅参一条龙,即一个图书馆内只设一个总服务台,负责整个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借还工作。这种服务方式类似于超市。既方便读者,又节省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3.2.5 公共卫生人性化

洗手间要宽畅、清洁。卫生用具设备配置齐全,分设蹲、坐便器及残疾人扶助设施。保持下水道、阴沟畅通,垃圾及时处理;馆内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意乱扔废电池、废易拉罐、零食包装盒等,以消除各种污染源,并保持全天清洁。

3.2.6 细节管理人性化

阅览室、咨询室、自修室等窗口可准备一些纸张、笔、纸巾、老花镜等,以备读者不时之需;阅览室可多准备一些热水,让每位从寒风中踏入图书馆的读者都能喝上一杯热茶;当冬天来临之际,当老年读者来馆阅览时,递上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坐垫,让老年读者免受坐“冷板凳”之苦;雨天,在门口垫上吸水门垫,并为带伞来馆的读者发放塑料袋(装雨具),避免水珠弄湿地面而影响读者行走。准备部分雨具,让回家时遇雨的读者自由取用;向生日那天来图书馆的经常性读者赠送一份生日礼物卡。表达大学图书馆对支持本馆工作的忠实读者的一份深深的谢意,以此来凸显大学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3.3 服务的人性化

服务的人性化主要是指图书管理人员在礼仪、咨询、分析读者、导读、心理沟通等方面,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

3.3.1 礼仪服务人性化

挂牌上岗、统一着装、使用文明用语、微笑站立服务,规范人们的服务行为、礼仪、礼节、礼貌,言行举止、个人仪表、人际关系等; 实行“百问不厌,百答不倦”、“首问制”的承诺;同事之间、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心境和快乐的情绪,使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走向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3.3.2 分析读者人性化

根据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可以分为较高层次、中间层次和较低层次,从我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状况来看,读者的阅读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教师的科研性阅读或查资料;②为教学备课查资料或阅读;③为学好各门专业课程查资料,或为做习题而阅读;④深造性的阅读,这部分读者多为高年级学生,有的为自己制定考研目标,大量阅读各类相关书刊;⑤为撰写毕业论文而阅读,也不乏随意性阅读的。总之可归纳为知识型和消遣型。

3.3.3 导读服务人性化

知识型读者主要为获得基础知识或专业知识而需查阅文献资料。根据这部分读者的特点,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和特色、分类体系及利用书刊资料的方法等,建立良好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使读者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最新的信息。消遣型读者主要为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或兴趣爱好而产生对文献的需求,馆员要重视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从心理导读服务的角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提升阅读品位,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

3.3.4 咨询服务人性化

设立信息咨询导航服务,为读者提供具有专家水准的个性化服务。要了解、预测和识别读者的阅读需求,深入读者群体,除了向读者提供一般学习研究文献外,还应着眼于提高读者利用文献的能力,把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结合起来,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对现有的文献从不同角度作不同层次的挖掘和加工,形成符合这类读者需要的知识产品,并对这些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以提高服务工作层次,建立有效的图书服务机制和服务工作的责任制。

3.3.5 心理沟通人性化

沟通是构筑图书馆员与读者相互信任的基石,其中包括心理沟通、知识沟通、品质沟通等。馆员向读者敞开心扉,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及时捕捉读者的阅读心理信息,营造一种图书馆员与读者心理互动的氛围,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图书馆员的主导作用得以集中地表现,服务与需求的关系也得以显现,使沟通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员要有标杆意识,以自身行为激励感染周围的读者,引起读者潜意识的效仿。大学图书馆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读书活动,建立读者服务组织,引导读者用好图书馆,还可以组织开展读书竞赛与评比活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读者心理内聚力和智力效应。

3.3.6特色服务人性化

关怀弱势读者。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域性的差异、家庭收入的差距使得部分大学生属于贫困人群中的弱势读者。这类弱势读者为了少花钱都尽可能地少上机,因疏忽而导致的各类罚款有的真使他们难以承受。因此大学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上机、打印、复印、代查、代检、办证、补证、挂失、罚款等方面,尽可能关心这些弱势群体,用爱心和提示为他们排忧解难,赢得这部分读者的信任和尊敬。

推出代为读者购书服务。读者从报上、电视上获得某种图书信息,或者在大学图书馆里读到某本好书,想要收藏,但苦于不知道哪里有售,或没有时间一家家地跑书店寻找,而图书馆的采编人员对大部分书源都了如指掌,只需稍稍花点精力,就能成全读者的收藏欲望。

结束语:大学图书馆凸显人本理念是品牌大学发展的方向。用人性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读者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图书馆的生态环境。笔者认为大学图书馆其硬件环境是文化理念,管理是运作基础,而人性化则是精神内蕴。我们要坚持服务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严格制度原则、内聚外塑原则。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的真实、健康和读者服务的人文关怀,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图书馆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方宽泰.建设中的余杭区新图书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2)

王静儿.对现代图书馆形式特征的认识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5(2)

作者:樊 锐

大学图书馆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2:

现代大学图书馆的时代使命与实现方略

[摘要] 现代大学在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大学文化生成的过程中,学校图书馆担负着极为重要 和极其艰巨的新使命,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完成使命与直面挑战的互动之间,不仅折射出大学图书馆曾有的辉煌和现实的困境,更昭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关键是要明确所承担使命的内涵与外延和设计好使命的实现方略。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图书馆使命 实现方略

图书馆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机构,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生成现代大学文化的过程中,担负着极为重要和极其艰巨的新使命。既要立足国情,紧跟现代大学教育创新实践的发展,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大学发展规律和新特点,不断拓展自身职能作用,修正发展定位,为学校的教育创新和全面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同时,又要揭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学校图书资源、凝聚学校科研成果,开创大学图书工作新局面。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渲染

在现代大学全面发展中,图书馆的使命是应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除了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外,还负有现代大学发展要求所赋予的特殊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大众,在大经济、大教育和大科研的框架内,对原有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模式进行重新整合,生成与现代大学教育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机能。

1.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服务器。图书馆应是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的服务器。当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标准的多样化人才,是现代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多样化人才培养使现代大学出现了多样化学生群体,在校内,不再是整齐划一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还包括成人教育、高职教育、高教自考等等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群体。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群体不但在综合素质、社会经历、职业年龄等方面存有差异,而且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这些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必然要求图书馆这个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多样化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责任与使命,强烈要求大学图书馆对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进行革命性变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定位,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资料丰富、信息宽广的引导平台,成为现代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高端服务器。

2.现代大学科研创新的推进器。科研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发展基础和立身之本,而为科研创新提供科研导向和学术导航正成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重要使命。现代大学科研创新实质上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互动过程,以时代的标准和宽阔的视野对学校以往的科研成果进行理性梳理与哲学归纳,去粗取精,提练焦点、集合亮色,巩固和提升已有的科研成果,再用现代思维和世界视角,在“扬弃”的层面上,发扬光大“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求真务实”的实验精神,在跌宕起伏科研发展历程中凝练优势与特色,进而取得原创性成果和实质性进展,生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科研生态。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是大学科研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3.现代大学文化生态的变频器。图书馆作为大学校本文化传承与积淀的特殊平台,通过对学校历史和现有的文献、文物、图片、图书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承担起沉淀与光大优良校风、生成与弘扬传统校本精神,对接与延续名师文化、萌芽与涌动文化新思潮的使命与责任,为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变频加压,提供不竭的物质动力和精神源泉。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光靠现有的课堂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把图书馆建成所有大学成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精神园地,以卓有成效的图书与信息资源服务,让所有大学成员都可以在这里汲取丰富的科学文化营养,不断丰满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思想道德水准,进而形成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知识体系,成为激励他们自觉自律投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二、影响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几个因素

现代大学图书馆有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并轨的社会背景,要完成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新使命更显得任重而道远,不仅要直面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矛盾,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新老矛盾的交织对高校图书馆现实使命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1.科学化管理体制缺失。我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现行的管理体制与实现使命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图书馆“一体化”管理机构缺位或职能虚化。管理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社会化融投入机制缺失,学校、有关部室、各教学院系对图书馆工作的组织领导出现断裂或阻隔,对学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一些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难以协调解决。二是大学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或内容陈旧。制度体系建设是大学图书馆馆建设和实现使命的基础与前提,制度建设应是图书馆使命、任务、目标的规范和固化,光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是不能完成使命的,即使取得了某些成效或成果,如果没有长效和科学的制度建设和制度保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不能得到巩固和推广。

2.现代化服务手段缺位。拥有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手段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不少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迟缓,服务与管理还是以纸质和经验为主,不能把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优良传统、先进经验、成果成就,特别是馆藏的丰富历史文献与自产文献,包括孤本、善本历史文献资料和现代学报、学位论文、教师或科研人员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进行组织、收藏的同时进行数字化,大大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层次和水平。二是图书服务与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大学图书馆整体上看,只能单一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去覆盖不同类型读者群体的需求,这必然产生服务与需求间的落差与矛盾。

3.可持续发展资源匮乏。可持续发展是大学图书馆完成使命的主要途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和市场化的资源调节机制,就意味着发展活力的窒息和原动力枯竭。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所需资源和经费几乎完全依赖政府和学校拨款,在资源融投资、经费管理、资源更新等诸多方面,缺乏主动权和自主权。另一方面,大学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收益分配方式不甚科学合理,有悖于在市场化和社会化条件下服务的基本规律。目前,几乎所有大学图书馆的分配都沿续计划经济的分配方式,全部上交学校,图书馆除了行政办公费用外,可用于发展的基金几乎没有。

三、现代大学图书馆使命的实现方略

现代大学图书馆要实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前期我国大学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难得机遇,制定符合国情、省情、校情,具有自身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发展方略,以“三个建设”为重点,对图书馆工作进行高效创新和变革。

1.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组织基础。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是大学图书馆在把握现代大学教育改革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为强大动力,在“试”中探索前进,在“闯”中开辟新路,突破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上,都有全新的内函和外延。其基本表现形式是:一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有关部室负责人、各教学院系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校图书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协调解决图书馆工作中的重大实际问题,为图书馆工作的和谐、科学、快速发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的校本特色,对过去自身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与创新,以多层面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建设在图书馆机制创新中的保障作用,真正改变实际工作中制度建设与发展实践相脱节的状况。

2.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主体方式。其一,贴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社会与市场对大学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呈动态变化趋势,只有在市场竞争与比较中,才能清楚了解学校馆藏各类文献资料的过去价值、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清醒认识校馆服务体系的优势与缺失。其二,以市场化的标准改革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合理布局服务时间和调整服务方式,根据不同图书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学校成员的学习需求,运用时间交错、迭次使用、饱和利用等行为方式,达到以现有的图书资源取得最好的服务效果之目的。其三,以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资源整合,能动地发挥校馆图书资源与市场图书文献资源的互动与互补特性,加强校馆文献资源“自我造血”与“自我完善”的功能。

3.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是大学图书馆实现使命的人才保障。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补充新鲜血液,调整原有的管理人员结构,改变图书馆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又要立足现实,加强对现有馆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馆员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渠道,加强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与图书馆现代科技改造同步是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图书馆在建立管理新队伍过程中既要以队伍建设加快现代科技改造进程,以提高馆员整体素质,为现代科技改造奠定人才基础。同时,又要以现代科技改造有效促进管理队伍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改造推动馆内管理人员去探索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掌握新技术、形成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队伍整体专业层次。

作者:黄 力 曾青云

大学图书馆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3:

刍议学科馆员社会化服务的内涵

[摘要]学科馆员是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同时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向特定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满足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高校,面向社会,这是摆在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科馆员要“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深化社会服务的内涵,架起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时代桥梁。

[关键词]高技图书馆;学科馆员;社会服务

自从学科馆员这一制度被正式引入国内高校之后,有关学科馆员为特定学科领域提供知识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措施就受到了众多的研究和讨论,但是对有关学科馆员社会化服务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却极其罕见;笔者以“学科馆员”并且“社会服务”为主题检索词或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内(1999—2010)进行高级检索,并且经过去重求真,在CNKI数据库内只检索到相关文章2篇,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重要的人力资源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其社会化服务的内涵也没有真正得到揭示。可见学科馆员的概念定位限制了人们对学科馆员的全面理解,限定了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和内容,不利于高校图书馆和学科馆员的科学发展。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简单分析入手,对深化学科馆员的社会化服务内涵作些探讨。

1. 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契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与材料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一方面,搜索巨擎如谷歌、百度、雅虎、新浪等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互联网上占据制高点,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和习惯;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如情报研究机构、咨询服务公司等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营销等战略资源优势,在情报知识服务方面抢占图书馆的阵地;再一方面,通常被认为是图书馆的上游行业如书刊出版发行商、数据库服务商、系统服务商等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将包括文献收藏、检索、传递在内的全面文献信息服务直接提供给最终用户,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文献信息中心”的社会地位随之被削弱。因此,图书馆业界内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感,担心自己传统的文献信息中心的社会地位会被取代,进而会被社会所淘汰,于是乎,图书馆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意识,开始千方百计想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有关改进图书馆服务、知识管理、知识组织、提高信息知识服务的层次等问题受到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图书馆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说社会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事实的确如此,图书馆(前身为藏书楼)已由传统的以纸质文献藏书为主的图书馆逐渐过渡到以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等多种藏书体系组成的数字化图书馆;就此,图书馆可以为自身的发展感到沾沾自喜和满足了吗?对于图书馆人来说,这一点值得商榷和反思。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馆藏和人才优势的高校图书馆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头,主动为推动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做出自身的贡献,而不是依赖外界力量来推动自身的发展,惟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或者说与其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相衬,让高校图书馆焕发出智慧的光芒。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这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极好的战略机遇,理应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担当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可见,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时代挑战是学科馆员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契机,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同时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的学科馆员在当今社会创新发展时期是大有可为的。

2. 社会化服务的科学发展观

图书馆一直处于被动发展的地位,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重藏轻用”的传统图书馆那种“坐等上门”服务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其遗害无穷;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化被动为主动,图书馆就要在大力提倡“主动服务”的同时,主动面向社会,特别是学科馆员要主动寻求为“知识经济”社会服务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推动社会和高校图书馆本身的发展。目前,国内能够实现对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为数不多,大多数基本上停留在简单的文献资料借还上或者普通的参考咨询上,绝大多数因为担心向社会开放会增加工作负担和经费支出,并挤占资源影响到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而几乎等同于不开放;这样高校图书馆始终无法主动面对社会而固守在校园内,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也就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总是处于依赖于高校而存在的尴尬境地,无法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高校图书馆的被动发展也就不足为奇。反观国外图书馆,不论哪种类型,基本上都对社会公众实行开放,其资源、其服务都是开放使用的,具体表现在不区别读者类型,不区别资源的类型和归属关系,服务方式、手段和内容都是基于所有读者的。在美国,图书馆的开放使用是全方位,包括了从人、管理、服务、建筑布局等各个方面,特别是美国的所有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校外人员开放;在英国,一般的大学图书馆从建馆起就向社会开放;而根据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术情报基础实态调查结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总计701家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图书馆中有685家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了97.7%,其中,87家国立大学和71家公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均达到100%,543家私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率也达到97.1%。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成熟做法,国内学科馆员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主动服务于社会,深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做出贡献,这是著名图书馆学五定律(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新时代的运用和体现。

3. 社会化服务的内涵揭示

3.1 社会化服务是本身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早在20世纪中期以前,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由专门的高级服务人员提供针对性很强的对口服务,可以说是学科馆员的起源;1950年,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进行管理,则在世界图林宣告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正式建立;1981年,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了“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这些可以说是“学科馆员”发展的雏形;随后,许多欧美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纷纷推行了这种服务模式。在我国,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建立起通畅的“需求”与“保障”渠道,帮助教师、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成立“学科馆员小组”,开创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先河;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纷纷效仿这一做法。由此可见,学科馆员起源于对服务的需求,也在需求的服务中产生和发展,其服务的对象和内涵也必将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扩大而延伸和深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对信息的需求空前紧迫,突出表现在对专业信息、深加工信息的需求量猛增,面对这种信息需求,学科馆员要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为社会提供信息知识服务,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3.2 社会化服务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无论是为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所提倡的基于就业市场反馈而进行的课程设置改革,还是为解决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的无奈情形而提出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要求,都无一例外地指向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为了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教育事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学科馆员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可以实时敏锐地觉察到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为学校的教育事业献言献策,为学校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和参考依据,从而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3.3 社会化服务是由本身性质决定的

通常“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从学科馆员的含义可以看出,虽然学科馆员是为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而设立的,但其本质上是强调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学科馆员社会化服务只是增加了社会用户的服务对象,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有学科馆员的服务,与强调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一基本性质是相一致的。

3.4 社会化服务是自我突破和发展的需要

学科馆员本身是具有某种学科背景,且同时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长期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学科馆员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其为社会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的优势,这种素质也将在社会化服务中得到不断提高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惟一途径是通过社会实践”,学科馆员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就必然要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实现自我不断突破和发展。早在1999年,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忠教授在考察完美国、日本和韩国3个国家的图书馆之后就理性地提出图书馆员要学会推销自己,学科馆员作为新一代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会推销自己,把服务对象由高校用户主动扩大到社会用户,既拓宽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有利于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学科馆员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诚然,我们在强调学科馆员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应该为教学科研服务,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并没有矛盾,更没有必要强调孰轻孰重,本着服务至上的理念,处理好两者关系,则有利于互相推动和促进。图书馆把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承担起来,把教育事业和社会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高校重点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能;深化学科馆员的社会服务内涵是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鼓励学科馆员通过更积极的姿态、更灵活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千方百计满足社会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积极在高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时代的桥梁,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岩,我国学科馆员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7,(5):182—184.

[2]周倩,法学学科馆员之社会功能论[J],图书馆建设,2003,(5):97—98.

[3]潘芳莲,建立面向社会的学科馆员制度[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6—8.

[4]黄长著,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与实践的发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郭明蓉,中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2003,(12):106—108.

[6]吴文玲,高校图书馆应对社会实质性开放[J],图书馆建设,2009,(5):108—112.

[7]曹均,李勇,叶艳鸣,国内外图书馆开放使用的对比研究[J],兰台世界,2006,(22):60—61.

[8]张辰,美日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诸形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2):61—62.

[9]周亢美,英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新发展[J],图书馆杂志,1996,(4):60—61.

[10]李波,日本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其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04,(4):91—93.

作者:郑茂华

上一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研究论文下一篇:传统教育图式大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