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进行研究,从改扩建的理念、改扩建的对象、改扩建手法的运用,对高校老图书馆以及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进行探究,旨在传承校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满足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出旧建筑与新建筑共生的思想与理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1:

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文教育职能的作用与发挥途径

【摘 要】现代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失衡,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问题让人担忧。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教育作用,但其人文教育职能的发挥仍然有待开发和拓展。本文拟就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人文教育职能的途径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职能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重心偏移,更偏向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而传统图书馆不会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出现而消逝,其教育职能仍然是重中之重。面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以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信息源的支撑力量和载体,重视和强调其人文教育职能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了有关图书馆职能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在会议通过的总结中,把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归纳为四种,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就高校图书馆职能看,其“保存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开发智力资源”更是教育活动,显然,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占有主导地位。

1987年7月25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做了明确的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可见,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最基本的职能有两项,即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图书的自身教育与工作人员的主动服务、能动教育、有针对性教育的有机统一。它是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只有通过馆藏图书的流通以及各种形式的活动,对读者进行教育才得以充分扩展和发挥。

二、高校图书馆人文教育职能的作用

在1976年版《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是人类组成教育系统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种不同阶层里生活的人,都需要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来促成或促进他们的工作。”高校图书馆有配合教学以补充教育之不足、帮助学生内化人文精神的功能,是任何高校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2002年2月2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规定里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和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应该时刻保持一致。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图书文献信息中心,以其独有的人文环境,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品德的培养、情操的熏陶、文化的积累、知识的丰富、创新能力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都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对人文知识获取的引导作用

引导大学生善于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至关重要。如高校图书馆中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引导读者走入诗情画意般的境界,并逐步领悟其作品所蕴涵的情感艺术。阅读人物传记类作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主人翁优良品质所感染,会在思想领域里与主人翁达成共鸣。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密切关注大学生读书倾向并及时加以引导。

(二)对人文素质养成的熏陶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继承前人文化遗产,丰富完善自身精神文化修养乃至创造精神文化新成果的集聚场所,它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这种特有的文化功能,使图书馆成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场所。环境的熏陶是无言的教育,潜在的影响,大学生身处图书馆的文化氛围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气息的熏陶,并可通过艺术作品给大学生以力量和启迪。

(三)对人文精神的凝聚作用

图书馆营造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寄托着高校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图书馆在了解学生思想的前提下,可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服务,如推荐优秀书刊、读书会、演讲比赛、网上交谈等方式来沟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感悟,从而促进良好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图书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效方面看,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人文学科的图书资源缺乏

许多大学校领导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只注重专业科目的图书资源的充足,不注重人文、社科、艺术类图书资源的积累,加之校图书馆藏严重不足,图书资源比较贫乏,不能为广大学生提供充足的人文素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人文、社科、艺术等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图书资源在数量、种类、时代性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基本的教育需要。在馆藏结构上存在着购书任意性强、图书采购没有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师生要求进行、选书水平有限及重专业图书、轻人文社科类图书等缺陷。

(二)图书馆整体趋于陈旧化

许多高等院校的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尚未完成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升级,图书馆管理模式十分落后和被动,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既有资源都不能得到科学充分的利用,更谈不上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利用自身优势和多种手段发挥宣传、引导、鼓励等多方面积极作用了。在图书馆建筑设计方面,没有跟上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造成了大学生在使用馆藏资源和信息检索等方面的不便。

(三)馆员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绝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人文、社科、艺术类图书的专业人员进行采买,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规划,人文类图书馆藏没能形成科学、系统、合理的结构,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需求发生错位,不能有效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具有明显初期发展的幼稚性。

四、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职能发挥的途径

本章就如何科学地实施,提出自己的设想,试图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方式去实现图书馆的人文素质教育职能。

(一)馆藏建设中的人文教育资源配置

在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方面。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方向保持一致,对图书馆进行全新定位,对图书馆资源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从数量上着力加大人文社科艺术类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类图书资源的扩充积累,要达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的生均图书、生均年进书量的标准,构造人文素质教育图书资源科学、高效、合理的综合性系统。

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挖掘网上人文教育资源,加强阅读导航;整合阅读资源,构建人文数字图书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应重视图书载体的多样性,以适应学生寻找资料路径的变化。尽快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新特点,通过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扫描技术、浏览器技术等,变有限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为无限的数据资源,实现图书馆的有限资源——无限利用,将人文素质教育类图书资源无纸化、网络化,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对于人文社科艺术类学科的自主了解和自我学习的需要。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之间也可以协商建立校际图书馆资源联盟,联网,实现不同高等院校图书资源的网络共享,实现人文教育类图书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化。

在图书馆人员配置方面。为了保证馆藏结构优化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进好书,进符合学校专业设置、师生人文素质要求的精品书。其次,还可以在网上设立专门的订书中心,及时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可以通过读者荐购,图书馆工作人员看到后及时给予回复、帮助,联系书商尽量找到该书并提供给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图书馆服务的良性互动。另外,为适应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馆员要深入地研究教育理论,掌握人文素质教育所需的图书类型,了解全国教育类图书出版动态,从而有计划地补充一些人文素质教育类图书,既可以提高图书馆藏书的品位,又达到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效果。

(二)读者服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指导阅读

改变传统的被动借阅,开展主动的导读活动。不仅要把自身作为储藏库,还要把自身定位为广大学生读书学习的主动引导者。发挥专业人员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地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对人文科学、人文社科书籍的兴趣。

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一步。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图书馆的作用、基本馆藏布局、服务项目介绍和图书馆的借阅规则、程序与方法等,这些知识能够使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为图书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可以采取编制新书通报、网上交流平台、开辟情报信息专栏、人文社科经典书目推荐等导读形式,向大学生推荐优秀图书和杂志;指导大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优秀书刊,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可以举办有奖征文,读书节、读书月,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可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发掘和鼓励学生提高对人文社科艺术类图书的兴趣,通过自学提高人文素质和品味的自觉性。开展富有特点的读书、评书活动,在评论中探讨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举办教授论坛,邀请学者、专家走进论坛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感受名家风范。以使全校师生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增强图书馆在全校师生中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增强图书馆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培养其“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从而上下同心,共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人文素质教育阵地的积极作用。

(三)队伍建设中的馆员人文素质和涵养的提高

馆员是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大学生读书的引路人。馆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引导他们积极进取,不断进步。要做好这一工作,馆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完善的人格,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的人文素质,体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首先,要给馆员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这是对馆员进行人文关怀的高层次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措施。这项措施无论是对图书馆工作还是对馆员个人都是很最重要的。其次,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营造公平、民主的馆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尊重职工、理解职工、服务职工作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馆员感受到自身的地位,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被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使之以饱满的热情创造性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四)图书馆建筑中的人文环境的审美追求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而行为是人们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外在反映。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图书馆建筑一般是一所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反映的是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应体现一所学府所具有的文化品味和人文景观。图书馆的建筑物要整洁、高雅,既能给人以恬静幽雅的美的熏陶,又能体现出严谨治学的建筑主题。建筑造型应庄重典雅,色彩风格与整个校园保持一致,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突出文化气氛和现代图书馆的气息。将建筑科学、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塑造一种使读者感到亲切并富有现代文化艺术神韵的、能让读者产生积极情感的优美建筑物,使读者在心灵中能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美,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所以,图书馆的建设决不仅仅是一栋单纯建筑物的设计问题,在满足其自身功能要求的同时,对大学生读者也是一种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3]郭明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高校图书馆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4]丁明刚.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0(3).

[5]田文清.对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再认识[J].图书馆界,1994(2).

作者简介:唐莉(1981—),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作者:唐莉

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2:

从“旧”到“新”的转化与变迁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进行研究,从改扩建的理念、改扩建的对象、改扩建手法的运用,对高校老图书馆以及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进行探究,旨在传承校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满足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出旧建筑与新建筑共生的思想与理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旧建筑;功能;改扩建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里传播知识,提供信息的重要场所,它是高校文献的集散地。同时,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担负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证所属大学完成其教学、科研任务[1]10。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使原有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新时期读者群体的使用需求。为了图书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科研与教学的服务需求,旧建筑就面临着改建、扩建的相关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建筑来满足学生与教师读者群体的需求,如何对老图书馆进行改扩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1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理念

1.1满足新时期图书馆的功能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面对新时期图书馆建筑功能的人性化与多元化的需求,对高校老图书馆而言,原有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读者群体的需求,面临着改建、扩建的问题。由于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需要增加书库和阅览室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丰富,图书馆的阅览环境、服务功能都需要相应的改变。图书馆的旧建筑从形式到功能都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读者需求。因此,图书馆旧建筑的改建、扩建必须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其空间功能应向着支持各类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活动的新型信息服务场所方向发展。

1.2尊重地域文化,传承校园历史文脉

图书馆改扩建要考虑校园的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因素,使得改扩建后的图书馆建筑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充满独特的文化气息,展示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学校园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都会在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中反映出来,历史的文脉和文化形态为大学校园以及空间形态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大学校园的空间应该是秉承历史文脉而形成的,并且应延续这种文脉来发展与演变。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校园的空间环境与建筑形式,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学形成发展的痕迹和轨迹,体现了一个学校蕴含的教育传统与文化积淀,它们是人们可以感知到并产生深刻印象的大学历史见证物。

而图书馆的建筑和环境变化是校园历史发展和变迁最好的见证。图书馆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尊重和保护其传统,但改造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保护与维修,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不能消极地理解为简单的维持原貌,而应该使整体增添生机和活力,注入时代的特征,体现一种动态的、延续的精神和再生的、共生的思想[1]33。使得改扩建后的图书馆,新改扩建的部分与原来的老建筑相互共生、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共生、校园历史文脉与当代的文化需求相互共生。

1.3注重并体现人文关怀

好的建筑设计,首先应了解人在建筑中进行什么活动,根据必须满足的功能需求来设计。高校图书馆建筑应以读者群体的使用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理念,对于图书馆建筑而言,就是要求其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都要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的关怀,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意愿与习惯,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读者提供舒适、优雅的读书环境和文化氛围。随着人们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团体协作的倡导以及个人私密空间的需求,读者服务区和专项阅览研究室的设置成为很多高校图书馆改造的内容并受到读者群体的欢迎。

人性化已成为现代社会注重和发展的理念和需求,在图书馆老馆改造中,越来越多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与人性化设计空间已经被植入到图书馆建筑之中。图书馆的无障碍设计、图书馆阅览室的人性化设计以及过渡交往空间、休闲休憩空间的植入,使得图书馆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亲切宜人。

1.4体现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当下,倡导图书馆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真正营造出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美观舒适的图书馆建筑,这是图书馆改扩建的趋势。而对旧建筑进行改扩建,则应充分体现出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旧建筑的改扩建与再利用,这种方法比推倒旧建筑新建新建筑更加合理,更加生态节能。由于技术革新和观念的变化,给旧建筑的再利用提供了机遇,越来越多的旧建筑经过改扩建被赋予了新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旧建筑使得图书馆更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校老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改建或者扩建,这是对旧建筑的一种再生利用。对于改扩建的方式,可以延续节能、环保的理念,在有限的资源下,改造出更适合读者阅览、科研教学的图书馆空间模式。

2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对象

本文研究的高校图书馆建筑改扩建对象主要是: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改扩建、其他类型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这两种形式。

2.1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改扩建

随着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增加,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各类型藏书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发展对图书馆新功能的要求,使得图书馆自身的改扩建与更新具有其必然性。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图书馆建筑自身改扩建较成功的案例。图书馆在北楼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新建筑南楼采用荷载、柱网统一的模数式建筑,新馆与旧馆毗邻,新旧建筑交接处利用校史连廊进行衔接。象征着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到新建筑的变换。整体建筑风格采用体块造型,质朴大方,端庄稳重,整体布局东西对称,平面鸟瞰宛如燕子展翅飞翔,空灵而轻盈。图书馆新馆的造型与老馆浑然一体,同时与原有校园建筑风格实现了统一和谐,既保持了西安交大校园建筑的传统风格,又与校园周围景观浑然一体,体现出新旧时期图书馆建筑中别具特色的时代特征。

2.2其他类型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

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使其成为图书馆建筑,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由于旧建筑的原有功能同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求大相径庭,因此,改造更新的重点是对旧建筑的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设备进行调整与改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图书馆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成功案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是由原陕西省钢厂厂房建筑群改造而成的,图书馆是利用原一轧车间西段加热炉附跨改造再生而成。室内部分采用钢结构加层,部分空间保留原厂房结构与高度。屋盖系统加固改造后全部外露,天窗更换玻璃后继续保留,室内设宽敞楼梯以保证二楼夹层部分的交通。最具特色的是,外墙立面采用轻质墙材悬空安装,并在外墙墙裙部分设置横向透明条窗,墙面纵向亦设通高条窗。每当宽窄不一的阳光射入图书馆室内,就形成光线交错、光影婆娑的独特景观。图书馆周边紧邻绿地,成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的标识性建筑之一。图书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旧建筑改造的特点,将旧厂房的大面积开窗以及大空间应用于设计之中,自然采光均匀、空间通透,就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厂房改造设计案例。

3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应注意的问题

3.1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合理扩建

在功能方面,分析图书馆建筑中各种功能以及建筑整体内部各种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方式,根据新的功能需求对图书馆进行相应的改扩建。

图书馆建筑属于功能性要求很强的建筑类型,所以很多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都是围绕各个重点功能空间的重新定位和营造所展开的。图书馆入口空间是一个聚散人流,提供教育、交流、检查、休息、停留等多功能的区域。改扩建的入口空间应设有检测器、存包处、控制台及指示性的标志图和展览空间,包括各类信息检索、咨询服务功能,并可设置休息厅、读者服务部、报刊阅览等区域[1]36。

交通枢纽空间则应结合图书馆的功能要求、流线组织、周围环境、建筑艺术、采光通风、工程技术等因素连接各功能体块。在改扩建工程中,要充分考虑流线组织的顺畅与合理,使得交通枢纽空间更加完善。

随着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书库和阅览室成为改扩建的重点。除了增加书库和阅览室面积之外,还应创造良好的读书阅览环境,新建筑结构、材料、形式应考虑生态与节能,注重自然采光与通风。

在新的理念影响下,过渡交往空间已成为图书馆的新空间。如何在老馆的环境中开辟出一个集交流讨论与休憩的区域,可以考虑安排在宽敞阅览室、展厅、中厅或公共活动与辅助空间中,为学生读者提供休憩交流的自由的新空间形式。

3.2在空间形态方面,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延续和发展

从改扩建的形式上,旧建筑与新建筑应相互呼应,新建筑应具有旧建筑的文化元素,使得新老建筑和谐统一。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在北楼老馆的基础上扩建南楼,毗连式的改扩建形式使得新馆与老馆有序连接,浑然一体。钱学森图书馆北楼是1961年建成的四层建筑,改扩建的手法独具匠心,为三段式布局,重点考虑了新旧建筑之间的时间连贯性,在北楼南面利用连廊作为校史展厅,廊子南面设计为三层的书库与中心总服务区,平面图宛如燕子展开的翅膀,轻盈舒展。最南段是一栋高层建筑形式,一层为办公区域,二层是图书馆南部大厅,三层电子阅览室,四层西文图书,五层科技资料,六层以上为特藏与古籍。三段式建筑形式错落有致,体块造型变化丰富,体现出图书馆独有的历史风貌与文化韵味。步入西安交大图书馆,进入北楼,从古朴的入口大厅上二层,东西两侧为阅览室,往南便是校史展览的连廊,展览空间利用小隔断形成独立的自习区域,穿过连廊,到达图书馆的中心区域,即总借书处和综合服务台,是整个图书馆序列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位,东西两侧伸展犹如燕子的翅膀为书库区,再往南是图书馆建筑高层部分,是整个序列的高潮和终点,主要功能是办公、参考咨询、电子阅览室、西文图书、科技资料、古籍特藏等。

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巧妙地利用校史展览和连廊作为新旧建筑的连接,完成老馆到新馆的转换,新旧建筑交接处作为校史展览区域体现出历史的传承与延续,象征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到新建筑的变换。

3.3改扩建应注重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图书馆中应有很多空间的引导与暗示,这种引导和暗示将建筑空间处理得自然、巧妙、含蓄,从而使人不经意沿着一个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甚至把人流引导至预定的目标。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图书馆入口大厅迎面对应的大阶梯,直接引导人们进入二层空间。

相对而言,该校幸福校区图书馆的流线组织十分地简单便捷,从入口进入图书馆,有通往二层阅览室的大阶梯组织交通,而大厅南侧通往一层阅览室,与之对应的,通往北侧办公管理辅助区域的流线也通过门厅进行组织,入口的门厅起到很好的导向与指引的作用。该图书馆合理的功能分区也简化了交通流线的布置,书库空间、阅览空间、管理空间、入口空间布局明确合理,满足分馆所在校区读者群的使用。图书馆平面布局形式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为图书阅览空间和书库功能空间,北区为管理办公空间和服务性空间。主体建筑由两大旧厂房形成的空间相互联系而构成,利用厂房设计为大空间的图书阅览室,并运用大空间的设计手法形成一个两层通高的入口门厅空间,内部装饰简洁明快,既保持了旧建筑的印记,又增加了阅览空间、休闲学习空间,使得整个建筑焕发出独有的文化色彩。设计者还利用旧厂房大开间大开窗的特点,将交通流线的组织与窗外的绿化景观进行了结合,大大丰富了空间组织形式。

4结语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应注重功能的需求,同时应传承校园历史文脉。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及环境是图书馆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最好的物质体现。图书馆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尊重和保护其传统,改造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应该使整体增添生机和活力,注入时代的特征,体现一种动态的、延续的精神和再生的、共生的思想。由旧建筑改扩建而成的图书馆建筑将展现出历史文脉的变迁,彰显文化建筑的标志性与精神力量。

图书馆的改扩建,是图书馆建筑从“旧”到“新”的转化与变迁,它体现出高校历史发展的文脉,特别是对旧建筑的改扩建与再利用,不仅体现出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和新建筑转换、共生并有机融合,同时体现出高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赵国璆. 图书馆建筑改扩建的研究与实践[D]. 导师: 张颀.天津:天津大学,2007.

[2]杨春.对52所高校新(扩)建图书馆的调查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6):55-56.

[3]刘苏梅.试议高校图书馆的改建与再利用[J].山西科技,2012,27(6):59-60.

[4]周进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条原则[J].图书馆建设,2004,(5):102-104,105.

(收稿日期:20141108责任编辑:马秀娟)

作者:刘曼

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3: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类型分支中的一种,具有极强的功能性,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有着很大的区别。高校图书馆是所在高校最高的精神象征,是使用率最高、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之一,这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功能特征与研究价值。文章从高校图书馆的复合型功能出发,结合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探讨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光空间;空间布局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057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更新,高校图书馆作为当代高校的地标性建筑、高校教育“硬件”象征之一,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承载的是高校几十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无论从选址、设计还是气势,都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本文主要从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复合型功能出发,结合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建筑功能和使用功能两个方面浅析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布局,从中找出可供其他高校图书馆参考的长处及不足之处以待改进。

1图书馆的建筑功能

11一般高校图书馆的自然采光方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筑中的一种,拥有开馆时间早、闭馆时间晚、使用频率高等显著特点。其每年开馆时间在10个月以上,开馆时间一般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长达14个小时以上。

为了保证图书馆苛刻的采光需求与阅读环境要求,图书馆建筑的采光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采用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在自然采光方式中,一般主要采用的是被动式自然采光。

建筑的采光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效果最好,同时又最节约能源的就是自然采光。自然采光,顾名思义就是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并且将其按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加理想、质量更好的照明效果。建筑的自然采光方式分为被动式采光方式与主动式采光方式两种。两者的被动与主动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1)被动式采光:被动式采光就是利用不同的采光窗进行采光,其采光原理简单,自然光线通过建筑上的孔洞直接射入建筑内部,起到照明的作用。

(2)主动式采光:主动式采光是利用集光、传光等设备与控制系统将自然光传递到需要照明的部位。

鉴于主动式采光方式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一般主要采用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在这种采光方式下,传统的图书馆阅览空间为了节省电能同时满足采光的要求,将采光窗开大,层高也较高,这样一来,虽然满足了阅览空间采光的要求,却无法在阅览室内放置大量的图书;同样地,传统的藏书室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对图书造成的损伤,会减小开窗面积或采用窗帘遮挡阳光,层高也不需要特别高,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合读者阅览的。但是,新型高校图书馆的复合型功能将阅览空间与藏书空间有机结合。这样一来,不但满足了读者阅览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增加藏书量,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这种新形式的阅览空间,其采光需求是非常严格甚至苛刻的。不但要创造出满足阅览需要的光环境,还要避免过多的阳光直射损伤图书,难点就在于“量”的控制。因此,对于新建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其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是需要经过慎重推敲的。

12青岛理工大学的采光空间设计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结合建筑自身情况,主要采用的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区正东方,坐东朝西。从建筑朝向来讲,图书馆大厅的缓冲设计避免了最大的影响“西晒”,夏季午后的炎热对读者的阅览环境影响不大。同时,校区图书馆将大厅内西墙拔高,采用“高开窗”,既有效阻挡日光直射,又能最大限度地采光。

规避“西晒”的同时,校区图书馆主要采用南向与东向及部分北向的自然采光方式,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增加采光质量并有效保护藏书。

(1)图书阅览区内藏外阅。将较矮的阅览桌椅布置在采光窗直射区域,保证采光与通风;藏书架远离光线直射区域布置在中庭区域,这样,一来可以增加采光质量,二来避免光线照射高大的藏书架而产生大面积阴影影响读者阅览,三来可以有效保护图书。

(2)期刊阅览区交叉布置。基本同图书阅览区一致,同时,中庭区域阅览桌椅与期刊展示架交错布置,这样读者与期刊获得最大接触面积,避免空间死角。我馆采用110cm左右高度的期刊展示架,基本与读者坐高持平,这样既不会影响读者视线,又兼顾了领域感和私密性。

(3)阅读桌椅的摆放方向。阅览桌椅与采光窗成90°,避免读者的朝向正对着采光窗口产生眩光。

(4)南向及东向双层中空采光窗。这样的采光窗既能保证采光,又能保证夏季隔热与冬季的保温。

(5)采光窗结构的内表面和周围的内墙面及地面装饰,大部分采用浅色饰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览环境的亮度。

当然,我校图书馆在自然采光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我校区因朝向问题,大厅内西墙拔高虽有效规避了西晒,但高开窗及中厅高大的藏书架不可避免地导致室内空气的不流通,夏季容易闷热。

(2)阅览空间仅仅采用被动式自然采光,夏季的遮阳方式只有窗帘,如此一来,夏季摄入的光线虽然减少,但其亮度不可避免的降低。同时,夏季拉上窗帘就减少了室内的通风,严重影响室内的阅读环境。

(3)我校图书馆为了出于造型、采光等多方面考虑,将南墙、西墙设置为有色玻璃幕墙,有色玻璃确实能够阻挡部分光线的高强度摄入,但是摄入的绿色光线却极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下,我校图书馆因自然采光带来的不足就需要人工照明进行辅助,同时因兼顾采光质量所带来的室温问题需要大功率空调调节,这都不利于能源的节能减排。

总体来讲,我校区图书馆结合建筑朝向及功能划分选择综合的采光方式,比较好地兼顾了室内采光质量,比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使用感受。

2图书馆的使用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师生课程教学的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中的各类学习或非学习活动,均与教学存在联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强调开放式、协同式、无缝式学习,提倡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与阅览相结合的模式,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要求图书馆的设计跳脱出单一阅览空间的枷锁。图书馆传统的阅览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休息空间等空间界限被消解,各功能场所没有了明确的边界,最重要的部分——阅览空间也不再单纯按空间划分,整个图书馆都成为广泛意义上的阅览学习场所,阅览、交流行为无处不在。

结合美国人Demas在《大学图书馆的变化》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美国大学生在图书馆中的行为,将当代大学生的图书馆行为总结如下。

21在安静的氛围中阅读

图书馆拥有让人安静学习的独特氛围,读者们通常十分享受“独自”在这个“看与被看”的公众场所学习的感觉,有时甚至连其他读者使用电脑的声音都比较厌烦。

22个性化的学习

读者学习行为既有个人的一面也有社会化的一面,图书馆扮演着仅次于教室的角色。不同于教室、办公室、寝室等嘈杂的地方,图书馆是一个舒适的可以适合各种学术活动的地方,可以让人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23非图书馆行为

阅读、学习、研究是大学图书馆传统的活动,其他与图书馆的功能和角色不太相符的行为,常常不被讨论和提及,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表现。事实上,这些行为在学生读者群体中更为普遍。

会面和社交行为:许多学生愿意花时间在图书馆享受社会交往的氛围。

饮食体闲:学习行为的间隙需要咖啡、水甚至食品来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有必要改变管理模式,适应这种人性化需求。

其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如“世界读书日”,看展览等。

当然,读者在图书馆发生的各种行为仍然以阅览学习为核心,这个核心贯穿于其他活动之中,最终表现出与各种相关行为融为一体的多样化阅览活动。因此,图书馆在空间布局设计上就要打破传统固定空间的模式,在方便读者多样化阅览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我校图书馆占据图书馆大楼二、三、四层,二楼、三楼为图书阅览区,四楼为期刊阅览区,各个分区融传统的“藏、借、阅”功能于一体,充分考虑读者的多样化阅览行为,将内部空间进行了契合建筑造型及复合型功能的设计。现以三楼科技图书阅览区为例进行说明(见下图)。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科技图书阅览区空间布局平面示意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阅览区结合建筑造型及采光要求内藏外阅,又将藏书、阅览、学习、交流、休闲等区域有机融合,既方便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览行为,又高质量地保证了读者的阅览学习等行为。

3结论

图书馆一直是知识的圣殿,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进步,大学图书馆向复合型方向蜕变和演进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建筑学空间及图书馆使用功能出发,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为例,探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从使用功能来说,我校图书馆基本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但建筑设计本身的缺陷,没有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采光方式上不能够节能减排,希望其他高校图书馆充分认识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鲍家声,朱赛鸿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现代建筑设计系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波201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EB/OL].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1112.

[3]王黎,陈坚复合型图书馆设计[J].价值工程,2011(23).

[4]Demas SFrom the ashes of Alexandria: What s happening in the college library?[M]//Libraryas place: Rethinking roles,rethinking spaceWashington DC: Council on Library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2005

作者:林灏

上一篇: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可行性论文下一篇:生产型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