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2022-04-1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摘要: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是标志性建筑,本文从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1:

当前国内图书馆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针对我国的图书馆建筑设计,通过对现代流行的模数化建筑设计、模块式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时代信息、建筑设计的人性化,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图书馆的实际设计需求,相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为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为提高我国图书馆建筑,发挥出优秀的设计的水平,寻找出更正确的设计对策、以及设计思路为完善图书馆建筑设计探索出道路。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设计;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伴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在文化建筑和教育建筑上,都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图书馆作为能够传播知识和传递文化信息的设施,在建设和使用上,也都成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课目。图书馆是储存图书的地方,作为一个可以学习,也可以工作都需要的公共场所,对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如果仅以读者的身份去认识和感知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了解的范围将会极其有限,只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去考虑问题,才会是全方位的综合审查,这里包括怎样对图书馆总体布局、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的设计[1]。不过这些图书馆在设计和建筑上并不十分完善,通过对近几年来图书馆建筑的分析,发现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 图书馆模数化设计方法

1.1 存在的问题

在近十几年来,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采用以“三统一”模数化方法,为设计思路的图书馆建筑有很多。这种设计结构普遍采用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方法日益普遍,这种设计似乎已经成为建筑设计行业中规律,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得到普遍的应用[2]。这种设计方式,具有空间使用灵活性的特点。不过这种灵活性,是需要以浪费部分空间和结构为代价换,限制了追求绝对的灵活性。

1.2 解决的对策

从图书馆发展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可以划分为日常活动和管理区域、收藏印本信息资源区域、存储数字化信息资源区域、网络信息资源区域。通过不同的区域管理,对柱网、层高、荷载要求不一,对于收藏印本信息资服务区域,荷载在设计上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公共活动区域,因为存在动态性、流动性、开放性的特点,需要以较强的独立性,方便独立开放,同时还不干扰其他的功能区[3]。图书馆应该不断地依照设计的实际情况,按照图书馆的需要,来分区设计柱网、层高、荷载,设计适合自己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2 图书馆模块式建筑设计

2.1 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模数式设计,在荷载上取值比较高,造价比较高。进深存在比较大,室内空间大,容易显得单调和枯燥。由于采用的是全人工采光,所以在通风的能源消耗上过大,建筑设计造型[4]。显得比较单调,缺乏性化设计思路,这些都是模数式图书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2 解决的对策

尽管模数式图书馆在国外发展较好,但是并不表明,可以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需要在不影响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上、对图书馆应该具备的功能空间,在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节约基本的建设投资,大幅度地提升图书馆建筑形象,在设计时可以在建筑的局部,适当采用一些模块式设计[5]。在建筑结构设计上,仍然提倡灵活统一原则,能够进一步发展“三统一”原则,只是在结构柱网的建筑设计上,不要求完全的统一,只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要,就可以统一主体柱网,对于其他在设计中不适应统一柱网的功能空间,可以进行独立于主体柱网的单独设计,使柱网开间的进深,也能够采用不同尺寸[6]。在对荷载进行设计上,也可以对主要藏阅空间,都按照开架阅览室的方式设计,对于书库、办公室、业务用房等可以限定其区域,从而通过设计允许其荷载值,使主要藏阅区的荷载值有所变化,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避免因为过分追求设计上的“三统一”,而导致一些荷载,在设计取值上出现偏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建筑主体的设计,对于每一层的层高应该尽量统一,以给图书馆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使用、保留一定的空间。

3 建筑设计需要时代信息

3.1 存在的问题

一些图书馆在建筑过程中,缺少一些能够跟时代相结合的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仍然以传统的设计造型做指导,结果建筑出来的图书馆,纵然在外型上比较新颖,但就其在设计模式、内在结构、统一布局上,很难满足图书馆的实际使用需求,缺乏变革和创新。

3.2 解决的对策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现代技术的设计规划。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对于图书馆在建筑设计的观念渗透上日益强烈,因此地建筑设计图书馆时,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管理设计系统、缩微服务设计系统、声像服务设计系统等在建筑中的合理布局,需要以超前的设计意识,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构思,在综合布线上要能增加设计线路的数量,预先铺设多条不同功能的线路,通达图书馆的各部室,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图书馆实现全面管理[7]。

4 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图1、图书馆功能关系图

4.1 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有的缺乏人性化管理,没有从根本上将建筑设计,跟整个社会观念相互融合在一起,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不能真正地使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得到社会的认同,使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能以人性化的设计思路,为读者以及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方便。

4.2 解决的对策:

人性化的要求主要反映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上,除了考虑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中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外,(如图1)门厅、目录室、出纳室、报刊库、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等以人性化的设计进行管理之外,还必须重视图书馆建筑所选择的位置,还有外观造型、采光照明、色调色彩、内部通风、馆内装饰、厕所位置等,与人有关的各个方面[8]。使读者能从感官上产生和谐舒适的感觉,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愿意将自己融入到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中来,使建筑设计工作在创新中充满人性化。

总之,对于当前国内图书馆建筑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分析,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针对我国的图书馆建筑设计现状,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做出更深入的思索。

参考文献

[1]郝玲.图书馆建筑的环境与艺术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09):23-24

[2]黄白.高校图书馆的适宜性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8,(06):15-17

[3]宋宇辉.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6:22-23

[4]李一峰.信息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设计探讨[D].南京工业大学,2007,(05):14-15

[5]郝玲.图书馆建筑的环境与艺术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8-10

[6]王雪.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的新趋势[D].大连理工大学,2007:11-13

[7]唐量.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6,(11):21-22

[8]黄克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J]建筑学报,1990,(12):5-6

作者:黄文斌

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2: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

摘 要: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是标志性建筑,本文从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1 图书馆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美国《大学图书馆标准》(1979)提出“图书馆是大学心脏”的观点,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许多国家把图书馆与实验设备、教师队伍列为办好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从上述可以看出图书馆在高等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水平代表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常设在校园的位置,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其位置的确定、形象的定位、设计的风格,使用的功能都应标志高等学校信息中心的特征,并在整个校园的景观的总体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高等学校图书馆设计的理念

2.1 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2.1.1 传统图书馆建筑的特点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传承着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记载着人类前进的脚步,成为人类文明和知识的积淀。国外大多数著名大学图书馆建筑上的一个共同点是对学校传统的重视,其建筑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地域文化特征。

传统图书馆建筑的特点:书库和阅览室严格分开,有明显的界限,是两块不同的独立结构;藏、阅、借房固定,缺乏弹性;层高不等、荷载不同、功能固定、不能互换、缺乏灵活性,传统图书馆的建筑是读者和书分开的“固定功能型”模式。

2.1.2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正经历着一个以传统纸制书刊入藏为主导的秩序到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导的数字秩序的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必然促使图书馆的职能管理模式、物质基础和服务手段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建筑格局打破了传统的藏、阅分离的形式,创造了通畅、开放式布局的新的建筑形式。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特点:以现代化、智能化、可变性、可扩性、开放性、实用性、经济型、安全性为原则;内涵丰富、统一协调,典雅的造型,艺术的品位,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营造健康空间;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按照环保绿化的要求进行设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有前瞻性,今天的建筑设计要能满足未来几十年的需求。

2.2 建筑形式注重艺术性和独特性

2.2.1 建筑形式的艺术性

建筑(Architecture)在拉丁文中原来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和艺术密不可分,在各高等学校的建筑规划中,高校图书馆一般是作为学校的标志性主体建筑来设计的,因此,美感是首要条件。它要体现出一所高等学府的文化品位。在设计上可以从造型、色调、装饰、平面及空间的变化上综合的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图书馆的建筑形式与功能揉合,达到一种舒畅的审美情境。并能与校园景观相和谐。

2.2.2 建筑形式的独特性

同时作为标志性的建筑物,又应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具备独有的外貌,有自己的个性色彩和风格。如:北京图书馆的民族风格,上海图书馆运用了外滩建筑的元素而成的海派风格,北京大学新图书馆的大屋顶与周围建筑相和谐,绍兴图书馆造型吸取越文化元素,云南大理自治州图书馆的白族建筑风格等,都是成功的典范。所以在设计高校图书馆时,既要与校园景区的整体风格相融合,还要区别于校园景观中的其他建筑物。

2.3 体现“以人为本”

刘世文先生曾经指出:“图书馆作为大学文化的一员,其全部活动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更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在图书馆的组织、设施、功能中要凝聚和体现人文精神,以人的需要为第一要求。”现代图书馆要求“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的建筑也要体现这一点,在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要充分考虑读者感受,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为读者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借阅环境。使图书馆应成为读者的“第二个起居室”,让读者在平静清心的环境中感受知识信息的魅力。

2.3.1 关注弱势群体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首先是一个无障碍设计,要特别关注弱视群体。如:残疾人专用坡道、盲道、和相关卫生设施,盲文阅览室等。建成新馆并对外开放的上海图书馆构建了物理无障碍的建筑环境,馆内有可以调节高低的阅览桌、专门的柜台、卫生设施等。并开辟了盲文阅览区,配备现代专用设备,通过摸读,语音输出和字体放大等方式帮助他们阅读和利用馆藏资料,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资源共享。

2.3.2 注重生态建设

高校图书馆室内外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融合,构建一个无污染的图书馆。馆外要大面积栽种花草树木、利用藤蔓植物设置绿墙、棚架、绿蓖、使图书馆融入自然之中。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定》的要求,绿化率不应小于30%,通过这样大面积的绿化,能使室内温度降低、改善微观气候。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馆外绿化率达45%以上,林间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说它是一个绿色公园一点也不为过。读者在那儿学习总觉得舒适、轻松。

2.3.3 顾及自然通风

图书馆内如果存放大量的多年文献资料污染了空气,装修材料又散发着有害气体、细菌、现代设备等不时释放出有害物质,这就会给读者和工作人员造成身心损害。因此,图书馆要自然通风,排除室内污染。尤为重要的是室内要有穿堂风,据调查穿堂风一般在8分钟之内能使室内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利用自然通风,一可节能,二可降低室内温度,三可降低室内污染、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

2.3.4 顾及日照

日照,就是自然光线,它是对人身心健康有益的绿色光线。众所周知,阳光可杀灭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它是最古老、经济的自然光线。光,色柔和、明气、淡色性好,无菌无污染,是创造优美环境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能源。自然光线给人以青春的活力,能提高肌体免疫能力,自然光线射入多少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和心理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它对读者的学习效应及工作人员工作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3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

3.1 适用、经济原则

我国图书馆界和建筑界根据多年的经验,通过共同研讨切磋,总结出了“适用、高效、灵活、舒适、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强调了把功能的适用性放在设计的首位。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依据这一原则,就是要使建成的高校图书馆有最大的使用面积,要能充分满足图书馆的各种功能要求,建筑的布局、分区和结构都要适应未来发展变化;为读者和馆员营造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高校图书馆建筑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项经济指标和效率指标,包括单位造价,利用系数,藏书、阅览座位与面积、造价之比等,尽可能的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能源,减少用地,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利用率。但也不提倡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片面追求节约,这也是不可取的。

3.2 环境协调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内外环境设计要达到赏心悦目,神怡思专、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效果。内外设计装饰、布置要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相协调,与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情趣相协调,其外形、色彩、雕塑等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设计高校图书馆时,要特别重视环境设计,图书馆内外都应该显得美观又得体,高雅、宁静、大方、文化气息很浓的感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人入胜。

3.3 开放性的原则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及读者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信息的检索利用已不局限于单个图书馆,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重中之重,地区间的资源共享、校际间的资源共享、甚至国际间的资源共享,这种的理论反映到高校图书馆建筑上来,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开放性的原则主要是从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上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设计应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开放式全开架与多元化服务,为实行管、藏、借、阅一体化管理和借书、阅览、自习三合一使用构建综合性多功能空间,现代高校图书馆构筑的是“书在人旁,人在书中”和网络资源垂手可得的布局,读者直接接触文献,充分体现开放性原则。

3.4 智能化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原则是现代科技带给图书馆的最大变化。它是综合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以及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建筑物。随着各种现代化手段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最鲜明特征就是大量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现代化设施,以达到管理智能化,服务电脑化、设施现代化。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电话通讯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楼宇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报告厅音频扩声系统、展览厅大屏幕投影系统、一卡通收费管理系统、消防自控系统以及其他新载体服务平台的开发等现代技术手段。同时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要适应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需要,要满足人们快捷、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的要求,与相适应,与当前高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要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余地。

3.5 灵活性原则

灵活、开放的空间可以根据使用要求的变化对空间进行重新组合,使同一空间可以作多种用途,这样有利于使各种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真正做到人是房子的主人而不是房子的奴隶。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读者要求和藏书直接见面,而且文献类型也由单纯的纸质印刷型变为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共存,一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各部门的房间具有灵活的互换性,灵活性原则的提出是对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藏、借、阅分离的固定建筑形式的否定。柱网、荷载、层高三统一的大开间模数式图书馆使得灵活性原则得以深入贯彻。

3.6 规范化原则

高校图书馆建筑既是高等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个永久性的建筑,建筑严格要依照《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进行设计与施工。设计中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与关系,施工中要杜绝偷工减料,确保馆舍建筑质量,应尽量减少馆舍建成后的遗憾。

4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4.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包括:基建部门和校图书馆、图书馆和建筑设计院、图书馆和建筑设计院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其次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可以在学校成立调研小组,走出校门到其它高校学习先进的经验,向图书馆建筑专家虚心请教。最后编写出一个详实可行的计划书。

4.2 选址具有特殊性

图书馆建筑学家鲍家声认为图书馆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即: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适宜的自然环境及地质条件;留有扩建余地。而高校为图书馆选址,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同时,更强调其核心地位,将图书馆的选址确定在其所在校区的中心或次中心位置,使其临近所在校区主干道,与所在校区的主要园林景区相邻。

4.3 馆舍规模的合理性

高校图书馆究竟应该建多大,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确定图书馆馆舍面积至少应考虑以下问题:本馆藏书规模,读者总数,同时需接待读者数,预算及运行成本及预留发展空间等。

目前各高校规模已进入稳定期。高校图书馆建设应结合本校、本馆实际,适当考虑将来的发展,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规划,不要一味求大,给将来的发展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发挥其价值。

4.4 建筑结构空间的布局

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图书馆学及情报学院有丰富的图书馆建筑规划经验的大卫·凯瑟教授所指出“简单正方形或矩形,可以获得最经济的图书馆使用和操作条件。”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平面宜为矩形,该形状对书架的排列、阅览桌的布置、流通线路的走向、业务工作的方便可达到最经济、最高效、最合理。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要求存在着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可能随时做出调整。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虽然大都采用模数式结构,但也不是所以采用这种结构的图书馆建筑都达到“根据形势变化对空间进行重组”,所以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结构空间布局一定要科学合理,才能使模数式结构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

4.5 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高校图书馆建成后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且高校的图书馆是不能脱离了高校而独立存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等学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情况,既要考虑图书馆建筑本身的扩展空间,而且应考虑学校规模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建设图书馆时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参考文献:

[1] 施振宏.图书馆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2] 戴建行.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 陈维佳.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学刊,2004,(3).

[4] 许杰星,唐忠.论高校图书馆建筑如何体现以人为本[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7).

[5] 朱永忠,张芳.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文化[J].建筑文化,2006,(12).

[6] 王富喜,邢建萍.浅析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J].山西建筑,2009,(9).

[7] 严明.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20世纪中国图书馆建筑之演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7).

作者:吴彦华

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3: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艺术美

【摘要】图书馆建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技术的更新,建筑设计理念以及框架的更新,现在对图书馆建筑的设计更加趋向精致化的发展。它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的产物,这使图书馆渐渐变成真正的求知和具有艺术气息的神圣殿堂。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设计;艺术美

引言:世界各地的图书馆都会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不少经典之作。“离开知识的艺术是毫无价值的。”图书馆就是承载着厚重文化与精神追求的特殊建筑形式之一。其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的非常神圣的地位,它被人们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向读者展现图书馆的优美以及深刻的内涵是建筑师毕生都在追求的。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建筑之美,关键美在其独特的个性,以及现代化的外观和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美好的事物总能给人带来极大的享受,充满个性却知性的美则又给人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和冲击。图书馆在最初的时候,能抓住读者的关键是因为其所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之美。传统类型的图书馆,给人的是一种庄重与严肃的感觉,设计布局也更钟爱趋规矩型。如今随着科技和设计创新的思维变更,现代图书馆的建筑则更趋向于其个性化设计和外观之美。

一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要点

1.1图书馆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

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应该是适用、经济、美观。这个原则的核心便是适用。顾名思义,适用就是在将图书馆的面积最大化并且有限的设计空间内把图书馆该发挥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要具有其未来发展的适用性。我们时刻都要牢记,应该将适用摆在设计的首位。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空间和外观造型都要顺应实用性的设计要求。若脱离适用而一味的追求其外观之华丽,则这座图書馆必将成为华而不实的建筑物,而不会是内在美和外在美兼具的读书殿堂。我们设计时要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再学习国内外图书馆设计的成功经验和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使建筑物具有独特个性和内在魅力。

1.2 图书馆建筑平面应以矩形为宜

现在有许多图书馆建筑采用了多变的建筑平面设计,如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实践证明, 这些馆舍的平面及内部空间被划分成不规则形状, 产生很多的死角而无法利用, 使图书馆的适用面积和使用功能大打折扣; 又由于这些不规则平面的设计, 使得书架、阅览桌椅及其它家具设备都无法整齐排放, 使人感到非常凌乱、非常别扭。笔者认为, 图书馆建筑平面宜采取简单的矩形, 矩形是适应图书馆使用的最佳平面, 正如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图书馆学及情报学院有丰富的图书馆建筑规划经验的大卫·凯瑟教授所指出的, “ 简单正方形或矩形, 可以获得最经济的图书馆使用和操作条件。”正方形或矩形的空间对书架的排列、阅览桌的布置、流通线路的走向、业务工作的方便等方面都是最经济、最高效、最合理的平面。有人会说, 简单的方形或者矩形平面会使图书馆建筑显得单调与呆板, 其实不然, 实践证明, 采用矩形平面布置的图书馆同样能设计出形体各异千变万化的造型来。

1.3空间结构布局设计要合理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 高校图书馆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另外,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存在着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随时都会要求图书馆对其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设计, 既能满足图书馆现在职能的需要, 也能满足图书馆未来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 与此相适应, 在图书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就有了模数式图书馆建筑的出现与风行。所谓模数式图书馆, 是指整个建筑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 采用大框架整体结构以及轻质灵活的隔断, 在内部空间上由封闭与固定走向开放与灵活, 在使用功能上具有可变性与互换性。

二 、图书馆建筑设计艺术美的表现

2.1 合理、舒适是图书馆建筑内在美表现

首先从选址看,图书馆宜在宽阔之处,环境清幽,依“山”傍“水”,位置适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要求。其次在设计中应注重职能的全面,布局的合理。一般来讲,阅览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阅读效果,所以力求简洁,让读者能处于一种轻松平和状态;面积不宜小,因为空间小会给人造成压抑感;尤其采光要好,合适的光线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前提。现代图书馆建筑应该注重充分采光,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太阳光能够使人保持健康、精力充沛,合适的阳光还能调节人的情绪,保持愉悦。前面提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采光设计就巧夺天工。另外,个性化的服务也很重要。如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设置了研究型读者阅览室,为研究型读者提供较高层次服务,图书馆被视为研究型读者工作的延伸。再者,通风设备也极其重要。作为公共场所,保证空气的新鲜是第一位的。目前,我们的公共建筑都用中央空调来控制室内温度,但近年来空调病例的增多,让人们也开始关注、反思,全部依赖中央空调不仅会消耗巨大的能源,还易使人体机能发生紊乱,如何保证图书馆的通风,已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课题。已有专家指出:自然通风这项古老的技术就像一件出土的古董,当人们再次目睹它的风采时,才感到是如此的弥足珍贵。美国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被评为2000年“世界地球日”十佳建筑,它在利用自然风方面独辟蹊径,馆内空调送回风道可以切换,夏季是下送上回,回风口直接将由窗户进入的辐射热带走;冬季是上送下回,利用风得以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非常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来服务于读者及馆内人员。

2.2 大气、得体是图书馆内在美表现

馆内的环境装饰也不能小觑,不求豪华夺目,但求典雅大方。如在大厅中陈列纪念性雕塑、壁画;在各功能区挂字画,标识等,营造舒适温馨的内部环境,让读者得到精神和心灵的慰藉。图书馆建筑所提供的交往空间环境有助于促进读者学习、思想、感情的交流,在交流中展现自我,获得他人认同,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在交通空间的走道、楼梯、门厅等处,或放置舒适的桌椅沙发,或设置报栏等,以达到既成为读者交流知识的载体,又成为人们休息等候的场所,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在这方面都表现不俗。

21世纪的图书馆设计宗旨是利用科技把艺术、人文以及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出高品位、合乎人性的生活学习空间。满足人的需求就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首要追求。图书馆终极的目标是创造出让读者、图书馆管理员舒适且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的学习生活空间。因此现代图书馆建设的设计主题是要去为人们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美、亲切的的图书馆环境。

三、 总结

图书馆需要将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让置身其中的读者有亲切感、归属感,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一份静谧。他们最终收获的是身心的愉悦,为每天活在竞争中的人们内心留有一方净土,让他们放松并去享受这一份闲适。

总之,通过建筑师以及图书馆馆员们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外在美亦或是内在美,图书馆都可以拥有一份极致的美。因为她不仅为人们提供学习的场所,更是能为城市或高校打造了一道独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宋江红.浅议图书馆“境”的艺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1):89-102.

[2]田蓁子.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学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1,(1):17-18.

作者:檀玉辉 代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