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力市场改革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梳理了多国的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从分析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采用的市场模式入手,深入分析电力改革后的成效,并阐述电力市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启示中国电力市场的经济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电力市场改革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世界电力市场改革分析论文 篇1: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问题的探讨

摘 要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既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体制变革。文章在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电力市场改革 电价改革 电力市场体系 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出现,传统的国家所有、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电力体制所固有的——企业缺乏活力、管理效率低下、电价居高不下和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2001年我国制定了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正式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中。

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电力工业进行了3次重大改革,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由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公司和四家辅业公司组成,同时成立了一个新的行业监管机构——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会)。电力市场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①电力“政企分开”改革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国家、大区和省级层面上的政企分开,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基本到位。

②实现了厂网分开,打破了电力工业长期以来垂直垄断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③发电环节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调动了各方投资电力建设的积极性。

④两大电网公司和5家区域电网公司的组建,从体制上打破了以省为实体的组织形式,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

⑤形成了一套电力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制度,除出台一系列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指导性文件外,对于不同的区域电力市场,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保证市场建设的顺利实施。

⑥为适应区域电力市场运营的实际需要,东北、华东两个电力市场试点地区,在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则,进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还存在很多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1.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二位,但运营成本较高,资源消耗大,电能使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据统计,单位发电量所支持的GDP,美国、法国是我国的3倍以上,意大利、英国、德国是我国的4倍以上,日本则是我国的5倍以上[1]。

2.电力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新增发电装机中火电达到88.2%,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不足7万千瓦,火电装机中近30%为10万千瓦及以下小机组,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较小。而电网普遍存在着“中间大、两头小”的问题,即220kV、110kV系统较强,500kV超高压和35kV及以下配电系统较弱。50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网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主干网架,常与220kV系统电磁环网运行,限制了500kV系统的输送水平[2]。

3.电力垄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目前的电力市场改革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一家垄断变为寡头垄断。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占全国超高压电网的80%和20%。约占县级售电量的89%[3]。虽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这对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4.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价管理体制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管理电价,地方主管部门协助管理,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很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因此国家的有些电价政策难以落实。另外,上网电价一机一价,缺乏形成竞争的基础。销售电价分类和定价不合理,难以反映用户需求,用户用电缺乏选择性[4]。

5.监管缺位

我国电力建设市场目前不完整,只有运动员没有裁判员,缺少市场的监管者。虽然成立了电监会,但政府部门赋予电监会的职能不清晰。电价监管的两个核心内容——电价权和处罚权,电监会实际上都无法正常行使,其行政执法权也不完整,这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和权威性。

6.地方壁垒

我国电力建设市场目前还不统一,全国统一的市场形态还没有形成。部门、省际间市场分割,壁垒严重,严重阻碍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区域间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大了环境污染程度。

三、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建议

1.明确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竞争性电力市场充分运作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从中国的电力市场改革现状看,目前还只是走完了分拆的第一步,即把发电厂从垂直一体化的模式中分离开。接下来还有如何进行输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形式和顺序的问题。

2.做好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正确认识三级电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虽然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在实际运行中,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所以电力市场建设必须要做好总体规划,逐步推进。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主要限于发电侧并且局限在各个省内进行,这不利于市场的有效竞争和长远发展。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后,不仅可以打破省间壁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让电价进一步走向市场化,最重要的是能解决各省份的电量紧张问题。但同时省级电力市场和国家级电力市场建设也不容忽视,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3.电力市场改革必须政府主导,立法先行

电力市场化改革首先要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支持政策或法律法规,这是由电力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从而遭遇种种阻力,因此,改革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进行。虽然国外先立法、后改革的经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很难做到,但是立法的意识应该贯彻于电力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改革对看准了的东西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或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电价改革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而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是否科学最终将影响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目前电价改革的关键不是电价水平,而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5.改革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所涉及各方的利益关系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不仅仅只涉及到电力行业本身。电力市场建立后,地方政府将会失去对省级电力市场的控制权,原来受地方政府保护的电力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一些由地方政府定价的独立发电企业,将面临能否收回投资的问题。随着三峡电站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完成,部分高成本的燃煤发电厂在与水电和天然气发电站的竞争中退出电力市场,这会对煤炭行业产生影响。另外,随着发电市场的放开,国有发电企业在重组后必然会进行产权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并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管理机制,部分国有发电企业的职工将面临下岗,这会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为了妥善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电力改革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仔细的权衡。

6.必须慎重选择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电力市场改革不仅仅受到电力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且还受到资源拥有量、经济体制、甚至社会和文化价值差异的影响。我国电力管制体制改革目前选择的模式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竞争性的电力库市场作为电力市场的运行模式,但是对电力库市场的缺点,以及如何防范电力库市场上的电价波动风险和电力短缺风险似乎不够重视,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7.加快电网建设,为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个坚强的电网网架,是电力市场能够正常运转和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我国进行电力市场建设,要通过构造更加合理的电网架构来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提高系统稳定运行水平,发挥坚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区域、省级三级电力市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成为运作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6]。

四、结束语

组织和建设规范的电力市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立法部门、政府机构、电力企业等多方的协调合作。我们应该在积极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集思广益,共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晋自力.电力市场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与现实选择.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3):88-96.

[2]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06).

[3]章顺华.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与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11):160-161.

[4]禹红,李付亮.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问题的探讨.电气制造.2007(4):40-42.

[5]杜松怀.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6]曾鸣,吴至,复董军.国外电力改革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视野.2006(8):62-67.

作者:向强飞

世界电力市场改革分析论文 篇2:

中外电力改革研究与我国电力改革的展望

摘要:文章梳理了多国的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从分析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采用的市场模式入手,深入分析电力改革后的成效,并阐述电力市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启示中国电力市场的经济改革。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发电质量为目标导向,陆续展开了电力市场改革,形成了不同的电力市场模式。时至今日,电力市场仍是公认的最复杂、最独特的市场。目前,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都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针对各国国情和电网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完美的电力市场模式可以套用。但是其改革的历程、失败或是成功的案例,仍然可以作为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有益的借鉴。

本文拟对欧洲国家、北美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几例典型的电力改革模式和发展经验进行梳理,结合国家背景阐述其改革的路径和市场模式,以期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电改经验借鉴

(一)欧洲

1. 英国

英国作为首批全球电力改革首批发起人,在1989年打破垄断,实现了电力产业的纵向分离和横向分解。引入POOL模式,规定所有交易必须通过电力库实行全电量竞价。于2000年进入了电改第二阶段:引入NETA模式,其特点是以双边交易为主、开放市场、用户端参与、削减了国家电网的功能。

随后于2005年建立了BETTA模式,进入电改的第三个阶段,统一了全国的电力交易、平衡和结算系统,统一了输电定价方法和电网使用权合同。

英国能源部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白皮书(2011)》,开始了以促进低碳电力发展为核心的第四轮电力市场改革。

然而,英国彻底打破垄断后,电力市场迅速被国外电力企业分占,因此随后又出现了发供电兼并的现象,现阶段的英国电力市场具有明显的输电独立、发配售一体的电力市场结构特征。

2. 挪威

挪威的电力市场改革被认为是较为成功的案例。电力交易库的存在是其可以顺利并迅速实现电力体制改革的先决条件。而该电力库实属由于挪威本身电力资源的特殊性而产生的,该国90%以上能源均来自水力发电,然而水力发电受季节影响波动明显,成立该内部交易机制为的就是最优利用国家的水力发电资源。

其电力市场改革的目的是引入竞争、降低电价,而不是私有化,因此它的电力行业仍然是公有的。同时,北欧电力交易库建立的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使得发电商和电力用户有足够的手段可以规避竞争市场中的风险。

(二)北美

以美国为例,其采取纵向整合模式。改革过程分为4个阶段:一是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实行输电、发电和销售功能的分离;二是建立独立的输电代理机构和电力交易市场;三是开放销售市场,取消批发价格的规制,允许消费者直接选择电力供应商;四是区域配电网公司基本上保持垄断经营。

美国的整体效果较为明显,大幅降低了电价,促进了市场的良性发展,也出现了一批类似于PJM (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的成功经营模式。

然而,不可忽略“加州危机”这样的失败案例。由于决策者的失误,把庞大的电力交易市场处于一个即时交易的状态下,而导致的整个电力市场和电价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造成了频发 “电灾”,电力负荷紧张等严重后果。

(三)亚洲

1. 日本

由于国内资源匮乏,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优化配置资源的特点,同时为了保证电力长期稳定的供应,日本在改革过程中坚持谨慎原则,保留了发、输、配、售一体化结构模式。

日本电力改革经历了3大步骤:逐步放开零售侧市场;日本电力工业改革还辅之以发电侧市场放开;成立电力交易所。

日本的电力市场改革趋于保守,一直没有实行电力市场的纵向业务拆分,目前也没有全面解除管制的打算。

2. 俄罗斯

1991年起,俄罗斯进行了激进式的电力改革,主要的做法是撤销电力工业部,组建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RAO)。随后于2008年RAO拆分为23个独立公司,正式停止运营,标志着俄罗斯电力工业重组已经基本完成。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反而在15年间电价持续攀升。

俄罗斯改革失败的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没有在改革的同时间打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垄断权,改革策划者不曾想象,电力市场重组会在天然气工业垄断权保留甚至加固的情况下展开。

原因之二即属内部因素,改革策划者当时将过多精力放在如何限制未来发电公司吸收合并的问题上,其结果是完全毁灭了市场的竞争氛围。
二、我国电改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电改历程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起步于1985年,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问题,鼓励地方政府筹资办电。第二阶段,1996 年《电力部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实现了“政企分离”。第三阶段,2002 年国务院印发了“五号文”,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改方案。第四阶段,在售电侧和发电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电计划,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九号文”,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核心,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拉开序幕。随后陆续推出 6 个配套文件,对输配电价、交易机制、发用电计划、售电侧改革等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部署,从制度上为电改铺平了道路。

(二)电改现状

我国现阶段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各类电力改革试点,共有五类电力改革试点,分別为售电侧改革试点、电改综合试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以及成立若干电力交易中心。

目前已有包括广东省的6个售电侧改革试点,13个电改综合试点,19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4个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以及成立电力交易中心33个。其中电力交易中心分为国家级交易中心和省级交易中心。国家级的有北京和广州,省级的有除海南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国家级交易中心主要负责跨区跨省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为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提供服务。而省交易中心主要是为了满足本省的电力交易需求。

在“政策引导+经济利益刺激”双轮驱动下,售电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 7 月,全国已经注册成立 757 家售电公司,售电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三、国际经验对于中国的启示

1. 电力改革不可一蹴而就,俄罗斯“激进式”的改革方式造成了国内持续性的电价上涨,我国各个地区资源差异巨大,国情复杂,必须要循序渐进、有阶段性的实施电力改革。

2. 电力改革要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参考挪威的成功案例,其电力资源的特殊性引导了其电力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中国的能源分配不均,地域能源差异也千差万别,因此开展以省为单位的交易试点有非凡的意义。

3. 电力交易不能摒弃远期合同,电力商品难以存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以庞大的数量进入现货市场实时交易,否则将会引发“加州危机”这样的恶性后果。

4. 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强力推动,自上而下有组织的展开改革工作。

5. 谨防改革过程中的出现垄断局面。俄罗斯上层对于改革后的市场集中化迅猛发展没有做出任何防范之举,无疑是设计者本身的失误,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对类似问题做出有效的预测来防止改革过程中的电价攀升。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国外电力市场改革发展路径和实现的效果做了综述,随后整理归纳了国内的电改历程,同时进行了现状阐述。最后通过总结对比,得出国际经验对中国电改发展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经验教训的积累将能使我们不断看清电力市场之路的方向與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璨,郭铭,等.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2).

[2]冷媛,陈政,欧鹏,等.英国最新电力市场改革法案解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14(04).

[3]袁健.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D].山东大学,201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作者:程雪儿 卢志刚

世界电力市场改革分析论文 篇3:

孙玉才:电改需解决深层次矛盾

孙玉才认为,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大趋势不变,但要与其他领域配套改革相衔接,电力改革孤军深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012年,正值中国有电130年,也是2002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第10个年头。业界对电改的成与败给出了不同的评判,观点莫衷一是。那么,到底该如何客观评价这场耗时10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接下去改革将如何继续走下去?《能源》杂志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希望能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来解读这场改革。

改革成与败

《能源》:从整体上,如何看待这十年的电力改革?您认为评价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孙玉才:我对十年电力改革结果的评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部分实现,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有效解决。

十年来,电力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实现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二是初步建立电力市场监管体系;三是明确了电价改革思路,出台了一些重要的电价政策;四是电力市场建设进行了一些试点,如开展了区域电网竞价上网试点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但是,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是电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二是电力统一规划机制不健全;三是科学电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四是电力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完全理顺。

关于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问题,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电力工业的性质,评价电力改革成功与否,必须站在全社会和全行业的角度来看,要看是否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科学合理的用电需求,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电力安全保障能力,要看是否有利于高效、清洁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十年改革的结果看,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我国电力工业总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革总体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但当今电力行业发展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煤电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无序竞争、厂网建设发展不协调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管理体制不适应的原因,也有政策措施不到位的原因,这些都是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需要着重解决的地方。另外,对于改革不能简单地以成与败来评价,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的过程。

《能源》:关于输配电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提倡分开,一种是输配一体化,您怎么看,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保证用户利益最大化?

孙玉才:首先,在世界范围内,输配电管理体制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不能简单讲分开好或者是一体化就好,要看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世界各国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对输配电管理体制均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既有发、输、配、售电垂直一体化模式,也有各环节完全拆分模式;更普遍的是采取发、输、配、售电某些环节独立、其余环节一体化的模式。

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阶段,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电力行业实际看,保持输配一体化是合理选择。一是保持输配电网一体化,有利于推进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加强电力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输配电网投资建设,有利于促进电力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二是输配一体化,可以使输配电网集约共享设备、设施、技术、人力等资源,提高专业化运营效率和规模效益。三是可以有效减少输配电网由于信息隔断、技术水平差异、工作流程差异等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四是有利于统筹解决西部、北部大型电源基地电力送出和东中部负荷地区电力供应等问题,确保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五是随着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发展应用,传统电网特别是配电网的专有属性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配电网的“双向”输送功能更加明显,在保持输配一体化情况下,更有利于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的作用。

《能源》:中电联曾提出将支持五大发电集团适度发展多元化,如何界定多元化的范畴?这一项在电力体制改革中起到什么作用?

孙玉才:五大发电集团现在的多元化发展,主要是坚持以电为主,围绕主业,向相关领域拓展,打造综合性能源集团。国资委对五大发电集团有一系列明确的文件要求,例如企业的规划、投资等都必须符合国资委对其主业的定位和发展要求。如果企业一些重大投资没有列入它的战略规划,则需要得到国资委和相关政府部门予以批准。目前集团的战略规划,总体上是符合国资委相关规定的。

五大发电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电价改革不到位引起的。现在来看,五大发电集团的发电业务依然占绝大多数的份额,按照资产布局来看,发电占83%左右,多元化占14.5%;从营业额来看,电力类业务占77%,多元化占13%。以电为主的特征并没有改变,要继续走下去的话,我认为政府应该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比如说怎么衡量以电为主、产业应该怎么协调等,都应该有一个指导方案。

五大发电集团的亏损并不是企业自身的经营产生的,而是政策性亏损,国资委对五大发电集团的考核机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我们建议国资委统筹考虑在电价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为缓解中央发电集团发展电力主业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矛盾,研究建立适应发电集团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的考核机制。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发电集团的工作积极性和经营业务能力的提升。

下一步如何改

《能源》: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之后,电力体制改革进展就不如以前迅速了,未来是否还会继续沿着最初的设计走下去?

孙玉才:电力体制改革不能脱离国家整体改革的大背景。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原有弊端和新出现的情况交织在一起,改革形势更加复杂。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决不能是速度。对于电力行业来讲,2002年改革之后,生产力得到提升,电力行业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发电量、电网规模都上升到世界第一位,电力装机规模将在一两年内与美国持平,电力科技水平、供电可靠性、设备制造能力世界领先,电力改革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效果。

至于下一步的改革,从战略上讲,改革的大趋势是不变的。从战术上讲,改革的具体细节问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应与时俱进,改革的内容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重新审视。电力改革要与其他领域配套改革相衔接,电力改革孤军深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能源》:电改绕不过电价改革这一关,作为重要环节,这几年针对电价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您认为电价继续改革的话应该沿着什么方向改革?

孙玉才:电价改革必然会持续进行。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因为电价关系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利益,也关系电力行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建立既反映公用事业性质、又体现成本效益原则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电价政策,保障企业合理的投资回报,有效引导电力投资和消费,才能起到调节电力供求关系,保障电力安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行业长期发展。

由于电力属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价变化影响方方面面,在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煤炭等一次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中,电价调整长期滞后,在一定意义上讲,电价已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并没有真正反映其应有的价值。

电价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下一步的改革,关键是要从机制上加快改革,逐步形成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机制。加快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构建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顺加形成的销售电价机制。在过渡期,应当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培育大型煤炭储销中心,建立权威性的煤炭价格指数,根据煤炭价格指数涨落同步调整上网电价、销售电价。

《能源》:有评价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只改了国家电力公司的“体”,而未动政府部门行政垄断的“制”,您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孙玉才: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确实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2002年改革至今,电力行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现象严重,政府部门之间也存在“越位”、“错位”现象。行业规划、投资、价格、质量监管也分散在不同部门。政府部门有些行政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和条件不透明,随意性大。重项目、轻规划,重微观、轻宏观,对企业经营管理干预过多、过细,使其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项目核准制与审批制没有明显改进。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强化有关政府部门在电力发展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制定明确的行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措施。重点明晰行政管理、电力监管、行业协会等各方面职能,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功能。

电网如何引入竞争

《能源》:国家电力改革的初衷是加大各个环节的竞争,电网环节应该如何引入竞争机制?

孙玉才:电网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其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电网企业的垄断地位是该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所决定的,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性决定的,对于自然垄断环节更重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加强科学监管。在物理意义上的拆分电网,无非就是将一个垄断的大电网拆分为一个个垄断的小电网,电网的垄断特性并不会改变。

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电网实施监管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随着电力市场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电网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电网运营效率;确保电网为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及相关方提供公平开放和无歧视接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清洁、高效的电力服务;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创造条件实现发电侧与售电侧放开在业内有较大的共识,是深化电力改革的较好的切入点。相比电网的垄断特性来说,发电和售电的网络性较差,资产的纽带关系也没有输配电之间那么明显,发电侧的开放可以以电厂自身为边界,通过促进发电领域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显著增加电力供应水平;而售电公司放开可以成为单纯的电力服务公司,促进以电力客户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显著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能源》:电网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但国外一些电网公司是一个非盈利的机构,将电网公司改革成一个非盈利的公共机构是否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孙玉才:国外电网并不都是非盈利机构,我国电网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电网的改革方向要根据各国资源禀赋、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等具体国情进行分析,适合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电网管理体制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国家或者地区。

尽管我国实行输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当前电网管理的最优选择,但是并不是实行输配一体就能解决所有的电力发展问题。首先是电价形成机制还没有真正确定,市场化的关键价值信号并不清晰,其次是输配一体的监管模式还没有确定,监管什么?什么应该监管?怎么监管?还需要研究和制定。此外电力交易市场的建立还不完善,用户缺乏实质性的用电选择权,这是因为一方面是电网还不坚强,另一方面是市场缺乏选择的动力。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和改革去逐步解决。

作者:张娜

上一篇:关于爆破技术的采矿工程论文下一篇:中职卫校政治德育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