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体系思考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在教学中地位的日益提高,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对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质量监控体系思考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质量监控体系思考研究论文 篇1: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路径

摘 要:完善和优化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科学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应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高职教育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生态因子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目背景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教育教学的质量并不理想,远没有其数量增长那样让人满意。完善和优化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科学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思考如何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做法。学者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总体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存在几点问题:一是学科视角单一,局限于教学单一学科,缺少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研究;二是研究层次单一化。只是就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身进行研究,对于它的教育生态环境研究较少,缺少多元化、立体式层次研究;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较少,当前研究多以实践研究为主,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运行机制等[1]。相比之下,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更是空白。

鉴于此,《珠海职业教育集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路径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课题项目应运而生,在2015年申请立项并评审通过。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定了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质量中的核心地位。经济、技术、文化等的变化都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完善,监控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科学以及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子,从生态学角度看,生态环境的构建是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最应受到关注[2]。因此,统观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微观、中观及宏观的生态环境,以教育生态学基本理论为研究主线,从组建教育集团的视角出發,整合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政府各方优势资源,全面、系统地思考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理应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并将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三)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国内学者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较少,起步较晚。根据CNKI检索,此类研究自1995年出现,核心期刊论文仅309篇。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身的结构、特点、运行机制等要素的研究。结构包括管理监控系统、信息监控系统、督导监控系统、评价监控系统。特点分别为系统性、过程性和持续改进性。运行机制包括质量督导、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信息反馈及质量激励等方面的监控;二是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学校层次主要分为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学校类型包括应用型本科、研究性本科、民办高校等,如:张文华、张平、周玲(2012)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对策研究》;魏雯(2012年)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专业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工科、通讯、审计专业如江士方等(2012)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林英(2015)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王鸿磊、张雪松(2012年)的《高职通信技术创新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三是从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视角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盟督导及结果监控,国外的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身。例如,赵居礼、李继刚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分析了国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特点;史秋衡、宁斌(2006年)的《美国社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结构及设计思想》分析了社区学院质量监控体系的结构;王轶、陈敏(2015年)的《美国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及启示》分析了美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刁晓明(2013)的《英国高等职业教育SQAHND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点及其启示》,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宏观生态环境视角进行研究;章淑君(2010)的《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与监控的做法及启示》,分析了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与监控的做法。相比之下,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二、研究分析与讨论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微观层面:单个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分析

(1)监控主体比较单一。督导室虽为独立的教辅机构,但与教学质量监管有关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其他教学相关部门虽然是各司其职,但对教学质量关注较少。各院部督导组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主体,在对所属教师和教学环节的管理能力和监控水平上显得参差不齐,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2)教学过程监控不全面。在教学过程的监控中,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训、学生实习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监管较少;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监管明显不足和不到位。

(3)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主要集中在对教学秩序、教师理论、教学效果及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等方面的监控,而对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的相关度、与社会的紧密度关注较少,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对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疏于监控。

(4)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学生评教工作安排在每学期末考试结束后开展,学生一次评价即意味着最终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公平性;教师评学仅限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考核,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尚处于空白状态,无法实现教学活动的双向评估;同行评价处于薄弱环节,大多数同行教师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听课制度难以落实。听课评价易流于形式,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出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激发教师教学的质量意识,对促进质量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2中观层面:珠海高职院校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共性问题

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但现有的教学督导体制机制及监控方式相对滞后。珠海高职院校仅有三所,他们汇集在同一区域。从这三所高职院校的监控组织现状来看,设立的督导机构相对独立,自身力量弱小,大都是本校教学督导专家校内孤军作战,本校专家督导本校,容易影响督导结果的公平、公正。再加上督导队伍的专业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水准各有差异,导致督导队伍的力量不足,影响督导质量的整体水平。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建立区域校校联合,以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抓手,共享资源,共同提升区域教学质量,这是对珠海市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的创新探索。

3宏观层面: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价缺失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大多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忽略第三方评价,没有注重吸收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导致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及社会的满意度无法契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无法真正挂钩。从实际情况分析,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职能与作用,有效整合资源,促进校校间、政校企、行校企间的优势互补,以实现协同发展[3]。

(二)教育生态学原理在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生态学研究有不同的层次,在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不难发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各部分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征因子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在自身学校建设基础上,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达到校校联合的目的。当然,在联合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不难发现,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監控体系建设生态系统主要由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征因子、学校内外部特征因子三部分构成。 而从生态意义上讲, 即基于教育生态视角的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生态核、生态基和生态库三部分。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不能单纯仅靠单个学校本身,还应该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因此,应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得出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措施。

从生态意义上讲, 即基于教育生态视角的职教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生态核、生态基和生态库三部分。见下图。

生态核——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征因子,主要指教学质量监控各方面构成的体系,如目标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等。其中,方法体系主要通过听评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考试等实现监控目的。生态基——学校内部特征因子。主要包括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各项规章制度、校园组织结构、教学运行机制、教风学风等构成的校园文化。生态库——学校外部特征因子,一方面包括院落环境(如区域内校校汇集)、城市环境等在内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指地方政府和社会经济组织为高职教育发展构建的外部环境,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产业行业发展规划、企业用人需求、优惠政策制定等。

三、研究结论——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

要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需要校校联合解决上述问题,还要从整体上营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具体如下:

(一)加强校校联合,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与整合

校校联合建立在三所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之上,以开展内部教学质量的自治,解决区域内教育教学共性质量问题为己任。加强校校联合,有利于形成督导专家专业优势互补,实现区域间督导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4]。珠海三所高职院校在联合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上可在组建督导专家资源库、互聘督导、开展学期教学检查活动等方面做深入思考。

1联合珠海市教育局,专门设立珠海市高职院校督导联盟联席会议制和协调工作小组。协调工作小组主要由三所高职院校的督导专家联合而成,制定高职督导联盟暂行管理办法。

2组建督导专家资源库。在自愿的基础上制定督导选聘办法及工作职责,组建专门的督导专家库,将督导专家的专业结构、职称、特长、督导经历等信息纳入其中,并按专业分类组建专业群的督导组。同时,建立信息管理网站,作为开展信息交流工作的平台。 3尝试互聘督导,补充学校自身的督导队伍力量。督导联盟的三所高校,可根据自身督导队伍的实际情况,对于督导员不足的学校,可尝试互聘督导员,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校际间听评课。这一做法不仅保证了教学督导队伍的整体质量,还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以年轻教师为对象,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以年轻教师为主要对象,在督导联盟中将不同专业的督导专家组成听课小组,在校际间开展相互听评课,对听课中发现的较成功的课加以点评介绍,帮助学校年轻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5开展学期初、期末考试两次教学检查活动。督导联盟成员每学期开展校校间的联合教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现场教学情况、教学条件和场地等,及时、准确了解三所学校教学的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优化第三方评价机制

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顶岗实习巡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两种途径,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结合前期调研,同时开发雇主(行企业)满意度调查系统,采集原始、客观数据,并将客观数据反馈至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各专业,以便及时诊断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实现学校的最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职教集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系统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征因子、学校内部因子和高职教育集团特征因子协同发展,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实现物质、信息和能量间的转换,并力求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珠海高职教育集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和第三部门“四位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建立,实现职教集团下珠海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进而实现“双三元”(即政校企、行校业)的办学目标;另一方面,重在培养符合产业、企业需求的人才,服务于珠海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史雨静,朱金花.我国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现状述评[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6):35—38.

[2]陈正江.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17—19.

[3]朱振林.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空場:生态系统视角下高等学校的错位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31—33.

[4]邱吉.谈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侯秀梅)

作者:陈晓静 蒋海波

质量监控体系思考研究论文 篇2:

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在教学中地位的日益提高,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对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曲海舟(1987-),女,山东济南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甘肃 兰州 730000)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管理亘古常新的课题。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不能全面、系统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就不能保证本科教学按照培养计划顺利进行,容易使教学处于无序状态,从而导致本科教学质量下降。[1]对教学实施质量监控,是高校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质量监控

1.质量监控的含义

要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要弄清楚质量监控的含义。质量监控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对某个过程的各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期加强其产品的质量,更大限度满足用户的要求,并根据用户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2.教学质量监控的含义

质量监控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2]进而被运用到教学领域。教学质量监控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进行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以达到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机制的缺陷

(1)监控体系内部结构错置。本该居于辅助地位的约束手段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激励机制被置于从属地位,教学各环节人为限制过死、缺乏活力。这严重影响了监控参与者的积极性,削弱了监控的效能。

(2)传统评估制度的局限性。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反馈环节,然而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评估不力:第一,过分细分与死板的量化考核造成评估时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是否完整、试卷的批改是否规范等细枝末节上,忽视了评估的主体环节;第二,评教的时效性差,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评估结果在教学改进中的应用性差;第三,无法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难以保证;第四,评价指标陈旧,无法与学校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相适应。

2.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控过程

目前,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较为狭隘,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对其他环节的监控较少;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对实践环节则缺乏监控;[3]对执行教学计划、稳定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对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监控不足;[4]对教师的监控较为严格,往往忽略学生、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过分强调对学生知识学习的监控,而对其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控较为松弛。质量管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因此,教学质量监控要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控过程。

3.监控评价的客观性难以保证

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者忙于应对繁忙的行政事务,对教学的深层次问题探究不足,导致监控乏力;再加上个人评价的偏差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制约,很容易造成监控者和监控对象的隔阂,不利于监控工作的开展。[5]

4.监控实时性差,反馈不及时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没有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没有建立质量监控的动态适应和过程预防体系,导致不少高校仅仅注重教学的执行和检查过程,信息反馈及其在管理和决策中的运用相对滞后。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问题解决缺乏效率,调控措施无法彻底落实,从而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5.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展、完善的巨大障碍。现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机制陈旧,各环节的指标不规范,评价方法机械、单一,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然而,各高校普遍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调整提供的经费不足,使得管理人员对该体系进行研究和创新时缺乏经费支持,造成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缺少物质基础支持。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学监控体系改革、调整的经费投入,为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奠定物质基础。

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

1.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开始被普遍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6]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包括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将其引入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得该体系的构建能够充分体现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的特点,形成一个整合性的监控流程,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效率。在经费投入方面,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强调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用市场规律性的观点解决教育的效益与效率问题,因此它是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6]

2.把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引入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指的是:质量形成于过程,因此必须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制度来规范所有质量环节中人的行为。将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运用到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可以使各教学环节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将监控体系中每个环节的具体监控活动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个人,使参与人员各司其职,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处于良好运转的状态,确立“向过程管理要质量”的工作思路,增强监控体系的效用。

3.成立社会、校、院三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机构

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各司其职、有秩序地进行,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時让权威性的校外机构同步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排除高校行政管理因素的干扰,更具客观性和可比性,从而形成社会、校、院三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机构。

四、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

1.构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体系

随着校园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信息化手段在教学监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构建一个包括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质量反馈的网络体系,做到有问题及时反馈,反馈信息及时运用到实践工作,大大缩短了工作的时间,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干扰,也使监控工作的进行更加顺畅、便利。同时,教学质量监控网络体系的构建使得教学评估内容的收集、整合更加便利,避免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完善全方位的质量监控

严格监控教师教学行为、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学习情况、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及管理人员监管活动的监控。此外,充分考虑到专业分化的趋势,对不同的专业配备专业人员实施监控。例如,让某个专业领域的退休教师通过随堂听课、参与课程评价等方式主管该专业的质量监控,提出权威性的建议以改善和发展该门课程。

3.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完整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下三点十分关键:

(1)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培养、管理人员相关工作的效率等进行全面测评。

(2)完善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及反馈机制,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例如,建立学生信息员、学生问卷调查、领导听课制度,采集教学质量信息,及时反映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完善监控结果反馈机制。反馈是进步的良药,监控结果的反馈对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作用重大。如果仅仅重视各种措施的实施,却缺乏对结果的反馈,就不能及时调整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也不存在对监控体系的合理改進。

4.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经费投入有以下几个实施步骤:第一,保证教学实施的基础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逐年加大投入经费,使教学环节运行顺畅。第二,加强其他硬件建设,保证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三,建立经费管理机构,确保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提高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5.质量意识方面的培养

在质量意识的培养方面,高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管理,重视学校的质量宣传,积极渲染质量文化氛围。第二,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发挥最佳效率。第三,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强化人文意识,提高监控参与者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监控体系,有效实现其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保障功能。第四,重视在职培训,提高监控参与者的质量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第五,努力优化监控队伍构成,使评估专家组的学术结构、工作背景结构、年龄结构、评估经验结构趋于合理,评估的主力定位在多次参加评估活动、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上,使其对所评的学科、专业具有针对性。[7]

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工程。随着校园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今后应在网络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探讨和实践,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燕,何敏,张国宾,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J].高等理科教育,2007,(6):81-83.

[2]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25.

[3]周印利.青海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筑及实践[J].前沿,2009,(6):194-195.

[4]张恩忠,杨雪滢.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86-88.

[5]江昌勇,何一鸣.试论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与客体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1):84-89.

[6]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2-37.

[7]徐枞巍,李汉邦.对教学评估专家组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3,(1):30-32.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曲海舟

质量监控体系思考研究论文 篇3:

浅议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摘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实施有效的监控,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约束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颜金玲(1974- ),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刘明伟(1965-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湖南株洲412008)

一、引言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的监控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构建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由各环节和各部门的职能及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任务明确、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的统一的有机整体。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而教学又是由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功能整合的系统,教学诸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任何因素的变动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系统诸因素与外界环境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就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教学系统结构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为了全面及时掌握教学过程各环节、教学活动各因素在教、学、管过程的基本状况,湖南工业大学建立了全面的教学质量信息监控系统,广泛、及时地收集教学信息,正确把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作为加强教学宏观管理的依据。这对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养成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工作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工作应从四个方面去准备:

(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在高等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特征和高等学校教学组织活动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在确定监控标准时,用现代的质量观代替传统的质量观。如评价课堂质量时,是着重知识的传授还是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是强调讲课讲透还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确定监控标准时,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明确各项指标的合理权重,从而引导教师、学生自觉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

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的结构系统概念,故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高校教学活动的特点和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与高校特有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相融合,而不能简单地套用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更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质量管理模式;必须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各主要环节以及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并实施制度化、流程化、周期化运作,使之连续不断,形成长效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是人,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应突出专家教授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必须注重技术、管理、人员三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全面协同。高校教学活动的至善追求与创造性决定了监控不是目的,监控必须与保障、改进密切结合,相得益彰,通过加强保障与监控,促进过程优化,达到持续改善质量的目的。此外,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而监控标准一旦确定,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过程强调质量监控的标准化,人们在严格的标准、程序系统内工作,被动地按标准执行,有可能抹杀人的创造能力,因此,在质量监控体系设计时,既要有监控标准,又要有弹性,否则,人变成了标准与程序的“奴隶”,将会影响甚至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级因素主要有:教学资源、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这些一级因素中又可细化为若干个二级因素,如教学资源方面就要细化为包括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经费投入、设备资料,教学场所等在内的诸多二级因素。这些二级因素中又往往涉及方方面面,如师资队伍就涉及诸如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等方面。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将诸多因素对号入座,分解到各项教学评估方案和管理制度中去,从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

要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作和实施,就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这些配套措施的建立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达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终目标。如与教师教学课堂评估相配套的教师晋升、生活待遇等激励机制,与学生综合测评相配套的学生各项评估制度,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测评相配套的干部考核、聘用、评优制度等都可以对应建立起来,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的信息奖勤罚懒,促使学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作用。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操作运行中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现代化手段的帮助

要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环节,保证监控的准确性,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由于这项工作需要采集、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必须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监控效率,缩短解决问题的周期,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是通过督导机构和人员以专家的身份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与指导的,其作用是通过履行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咨询决策的督导职能来实现的。学校教学督导组可以由一批在校内享有较高声望的教授组成,调查、了解全校教学质量状况,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教学督导工作应以专题调研为主,使教学督导工作有的放矢,更好地发挥其监督指导的作用。

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适合学科发展且能体现人才培养特点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一)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

教学前准备情况的监控主要包括青年教师上课试讲制度,教研室集体课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以及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和教案检查制度等。教学前的监控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规范的教案及课件,定期组织专家对教案进行检查和进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以监督教师备课和提高备课质量。

(二)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

教学过程中的多方位监控主要内容有听课制度、中期教学检查制度、课程建设和教学立项检查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网上评教制度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制度,能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得到优化,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监控中被发现有问题的教师,将由人事处、教务处、督导及同行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并给予授课教师一个指导性意见,以帮助其顺利度过“教学关”。

(三)教学后续监控

加强对教学后续过程考试的改革与管理,建立一整套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考试的各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严格阅卷环节,所有课程要求教研室指定具体时间、地点、统一标准、统一流水阅卷,避免任课教师主观情感的影响。通过加强对考试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另外,建立成绩分析制度。每门课考试结束要求各教研室进行试卷及成绩分析,并按要求作出“试卷分析报告”,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认真总结。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从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开始,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养成良好的教学气氛和学习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四、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遵循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理念创新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观念,以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建立一个既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又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功能全面原则

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由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机构和监控方法等组成,再将其加以整体分析综合,从而保证质量监控的有效运行,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这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动态深入原则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监控和评价也应该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比较教学实施结果和分析其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对策纠正偏差以达到监控标准,达到教学的优化运转态势。

(四)多元系统性原则

以自我监控为核心,以学校监控为指导,以督导、学生监控为评价依据。注重全面监控和重点评价、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互补结合,使教学质量管理形成一种由学院、系(部)、职能部门、教研室和学生等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结构。

(五)可行性原则

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监控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另外,在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要有明确的部门和个人职责分工,要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在效果上具有可行性。监控和评价过程要为学校各部门及个人接受和认可。

五、结语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我们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从质量建设、质量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入手,根据学校教学管理情况,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教学管理文件和相应的教学工作规程,并将教学评价从课堂延伸到了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实践教学等环节,保证了质量建设的有序性,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度建设,健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处理好具体标准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关系,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质量评估分析系统,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的发展性功能,以教学质量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翠玲.高校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常熟高专学报,2004(2).

[2]白林,王谢勇.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5).

[3]周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4]刘冠生.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J].今日教育,2006(2).

作者:颜金玲 刘明伟

上一篇:高考历史问答特点分析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