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纠纷法律法规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我国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线上消费群体亦逐年壮大。在几乎人人一台手机的今天,网购、电商、线上消费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同时,应当警惕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借着线上购物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从中谋取非法利益,损害了线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消费纠纷法律法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消费纠纷法律法规论文 篇1:

试论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战略意义和律师业务在该领域的拓展

摘 要 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深化改革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战略意义以及律师业务在该领域的拓展前景。

关键词 农村消费市场 战略意义 律师业务

一、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战略意义

(一)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舞台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百年不遇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仅就程度而言)的大背景下,我国广阔的市场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同时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深化的方向也必然继续向广袤的农村发展。改革的深化和成功的标志也是农村改革的最终成功。据此,深化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中建立农村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就成为了深化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和途径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是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重要环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我国今后深化改革的基本国策的提出,是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就是在目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以达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我国近九亿农村人口和占据全国70%以上的农村资源,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三保”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这天地无垠之资源,自然也就成了我国现阶段改革思路的重点。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在制定重大国策的时候始终把农村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深化改革和农村市场机制的建设就成为改革最终成败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也就成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经之路,是不可以取代或者逾越的环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中流砥柱,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定海神针,是基本国策,应当坚决贯彻到底。

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在经济学的角度上说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政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处在风雨飘摇的窘困状态中。而中国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成果则一枝独秀,成为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希望所在。扩大内需无疑将成为我们抵御经济危机的有效法宝之一。

根据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理论,扩大内需必将成为“三驾马车”的龙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国外,一般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70%-80%左右;发达国家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80%以上;而美国、英国等国家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要超过85%。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不超过60%。在我国农村,根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其消费值约占全国国民消费的1/3,换算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在20%以下。我国目前有9亿农村人口,有约2.5亿农户,89970个自然村。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三季度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均年现金收入为3971元。从以上数据可知,拉动内需,尤其是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必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其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很大。中央、国务院对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大决策也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可以说这是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基本国策,应当坚决贯彻到底。

(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2008年11月温总理主持国务院国常会,研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中关注“民生”,关注“三农”的比例很大。去年12月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确立2009年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六次锁定“三农”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28条措施。2009年4月22日国务院国常会研究农民增收政策,仅用于农村教育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资金达650亿元人民币。为此,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应当与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关于农村改革、投资及其稳定农村,促进增长、增收,惠农政策及其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互动、联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二、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覆盖性及其基本模式

(一)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巨大,具有全方位性质。

在我国,无论是农村人口还是自然资源的比重,都占据了我国人口、自然资源的2/3以上。其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自然会给我国的改革带来无限的想象力。以“家电下乡”为例,假如我国2.5亿农户户均增加1000元人民币消费,其消费额将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若农村住房规划、改革和建设,假设1/3农户户均投资5万元用于住房建设,其投资消费规模将达到41500亿元人民币。而这4万多亿元的消费又将带动相关规划、设计、建筑、建材、运输、物流、农民就业等行业的联动效应,这看起来无异于天文数字,然其对于农村整体消费市场而言也不过是农村消费的冰山一角,其规模从中可窥一斑。

农村消费市场的建立,其覆盖性几乎可以达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此间的广泛性、无限性、全方位的特点,用最通俗的语言形容:城市有什么,农村就应当有什么;城市需要什么,农村也自然需要什么;城市没有的,农村可以给城市无限量地补充。

(二)农村消费市场的基本模式。

1.从农村基本生产经营到现代规模化经营;订单农业的规范和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的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及其产品的升级换代;农村融资,引进外资及其合资、合作的深化,为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农村基本生产资料、工具、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的迫切性需求。该部分需求是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的,也是与农村经济发生革命性变革的迫切需求。我们的管理层应当准确地把握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律师行业、律师协会、法律服务工作者亦应当准确地把握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

3.农村资源的全方位开发利用。包括基本农田的重新规划、设计;农业种子的优选、优育和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农村水源、滩涂、荒山、荒坡、山地、林地、草原、沙源、土产、特产、矿藏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产品的升级等前景广阔。

4.农村环境改造、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住房改革的投

入对拉动消费的影响空间巨大。

5.农村户籍改革和教育的投入对拉动消费的影响空间巨大。

6.农村能源改革的投入和升级及其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迫在眉睫。

7.对农民工返乡再次创业的支持,包括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和法律支持等。

此外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道路交通的投资建设,农村IT市场的开发、完善以及农村卫生、医疗体制的构建等等都给律师行业预留了无限的拓展空间。

三、律师行业对农村消费市场提供服务的基本模型

(一)农村生产经营合同维权方面的律师服务。

这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升级、换代,订单农业的推广实施,农业项目的合资、合作、资源利用、承包租赁和农林产品、土特产品深加工等行业的合同行为。该部分法律服务工作要紧紧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包括《合同法》、《土地法》,《环保、资源法》,《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维权。该部分法律维权目前主要分四步走。

其一是项目的提出,合作意向的产生阶段的法律支持。

该部分法律支持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论证,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实现的周期分析、投资风险的预测、评估和防范等方面的工作。

其二是合同的签定阶段的法律支持。该部分的法律服务工作与律师传统业务中的法律顾问工作基本相同,但应有所侧重。

第三是合同实施阶段的跟踪服务。该部分工作是法律顾问工作的细化和深入。

第四是出现纠纷阶段的合同修改、补充、完善;纠纷的协商、调处和诉讼的准备以及最终诉讼阶段的证据的收集、保全等诉讼维权工作。

(二)涉及农业资源的再开发、利用等投资、合资、合作行为的维权保护。

该方面的工作特点是项目时间跨度大, 投资规模较大,项目实施周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长远效益突出等。该方面的法律支持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开发的系列政策和国务院的系列行政法规为基本法律依据。其中项目的提出、申请、论证、可行性分析、风险的评估、防范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前期要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了。一般而言,凡类似的项目,政府方面都是高度重视和支持的。律师的法律支持主要是做好政府的参谋,同时协助乡(镇)、村等项目的实施当事人做好前期工作和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涉及拉动农村消费还主要包括农村教育改革,农村环境治理、整顿、卫生、住房改革及其投资,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投资及其手机、家电、电脑等家电、电器消费的维权保护。

其中关于农村户籍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投入,卫生、农村住房改革和投资行为及其农村能源的改造、清洁能源的技术改造、推广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支持要重点关注,适时提出法律意见,提出项目论证、推广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而农村家电消费的推广,政策扶持和普及,则主要以消法等系列法律、法规为维权的基本支持。

四、律师协会在为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法律服务工作中的行为模式探讨

(一)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设和拉动农村消费的基本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给律师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我国的传统律师业务在过去的工作中同样涉及许多相关农村、农业的题材诸,如征地补偿、动迁、合同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如今情形有了不同。在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深化改革、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设,全方位拉动农村消费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基本国策提出以来,作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新的改革战略提出以来,也给律师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是律师业为我国经济改革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制高点。因此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的法律服务体系,全国律师协会及其律师队伍,要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抓住机遇,研究规律,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谁在这方面工作做的好,做得细,做得多;谁在这方面的研究有理论,有实践,有心得;谁在这方面能打破常规,大胆运作,勇于探索,谁就有可能抢先占领这块高地,谁就有可能获得较大的蛋糕份额,谁就有了话语权。为此,律师协会作为行业的领头羊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了。全国律师协会、各地律师协会在这一伟大的变革中要敢为人先,要有所为。

(二)调查研究该新兴市场的所有环节、细节、规律。

可以先行探讨、实践,以点带面。各地的律师协会要有统筹规划的思想意识,要有一盘棋的运筹能力,要有整体的理念和系统论的方法。在设计服务规划,研究服务细节,总结服务规律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国家高层的方针政策,要与全国律师协会、省协会的总体工作安排相挂钩,同时与本地区律师协会协调一致。在横向方面也要同其它律师协会互相协作和联动。不断总结提高,按律操作,力争在律师业为农村消费市场的服务过程中有所建树。

(三)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方面要有前瞻性、指导性,主动走出去,占领该广阔市场。

其中扩大非诉业务领域,使服务的层次不断提升和深化。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理论的高度,要有思想层面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和领会,要学深、学透,深刻理解并且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服务工作中去。同时在思想意识、政治意识提高的基础上还要对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梳理,适时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强化学习,有条件的地区业可以编纂通俗、实用,便于随时查阅、使用的工具书、小册子,作为普及读物有计划地发放给基层单位和农村的 乡(镇)、村。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各地(乡、镇)的法律服务所等基层法律工作者组织学习和培训。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进行必要的 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团队建设。

(四)政府法律顾问团、专家组在“拉动”服务中的模式应当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

过去我们的政府法律顾问团和律协专家组的工作多停留在县(区)级以上的案桌研究分析层面和城市工作层面。建议在“拉动”战略服务中要深入到乡(镇)政府,专家组要深入到村、企业。在这一层面将会有做不完的工作,也将会创造前所未有的业绩。此项工作的规划、安排和组织实施也只有律师协会堪当重任。

综上,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并且为此提供广泛、深入的法律服务,在深化改革和抵御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方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服务问题,它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是个大课题。同时也为我们律师业务的全方位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和舞台,我们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望全国同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不辱使命。

注:本文援引了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证券报等相关公开信息和数据。

(作者单位:吉林易金律师事务所)

作者:金凤华

农村消费纠纷法律法规论文 篇2:

线上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线上消费群体亦逐年壮大。在几乎人人一台手机的今天,网购、电商、线上消费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同时,应当警惕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借着线上购物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从中谋取非法利益,损害了线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线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并不健全的当下,构建保护线上消费者权益的完整体系极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线上消费

一、线上消费者概况

目前,我国的线上消费群体之壮大可谓前所未有,各种线上消费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自媒体售货、“直播带货”等网购模式。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较2018年底增长16.4,占网民整体的78.6%。2020年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8.5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2015年至2020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从60%上升到78.6%。但是,我国对线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与我国线上消费的规模并不适应。当农村消费者在其权益遭到侵害时,维权困难,甚至是维权无门。试想,如果对农村网购消费者的权益不加以保护,那么其被侵权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此种情况亦不符合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相衔接的政策。因此,笔者走访广大农村,进行农村网购消费群体权益的保护现状调研,提出保护农村网购消费者权益的可行之策。

二、农村线上消费的特征

(一)消费内容以日用消费品为主

据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所公布的数据可知,目前农村电商消费主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其他高档消费品的占比较少。出现如此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居民会选择购买与自身收入相适应的消费品。比如,衣服、家电、水果食品、农药、粮食种子等。

(二)消费群体以受义务教育以上的年轻人为主

据调研数据显示,农村网购群体结构中,年轻居民占绝大多数,尤以受过义务教育以上的年轻人为最。笔者以为,这与年轻人的开放思想和文化背景有关。因青年一代乐于追求时尚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在大开放、高科技、高智能的互联网背景下,以及农村电商大力发展的环境下,网购必然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极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针对农村消费群体的具体侵权行为

(一)公平交易权被侵害

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公正、公平、合理地进行市场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其他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都规定了这一权益。然而遗憾的是,即使存在这些法律规定,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依然时常被侵害。尤其是农村消费者,其公平交易权更是得不到保障,在网购时,农村居民与商家平台的获利不均衡,与卖家的权利义务分配不相当。

(二)个人信息权遭侵犯

个人信息权,是指个人信息所有人对其本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目前,在理论界,个人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存在争议,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 笔者以为,个人信息应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电话号码、QQ号、微信号等社交账户)、个人喜好等。就某种程度上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是最容易被侵害的对象。消费者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以及所在单位等信息在网购平台遭到泄露,甚至被违法分子公开售卖。对于农村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现状,更不待言。

(三)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有知悉或者获取商品基本信息的自由与权利,有知悉商品或服务优、劣或者潜在危险的权利。 知情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如果消费者连商品或服务的关键信息都无从知悉,那么其消费体验将会大打折扣,当然亦会对二次消费造成不良影响。

四、完善农村线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措施

(一)完善在线交易争端解决机制,拓展维权渠道

针对当前在线纠纷解决的平台较少问题,我国应大力拓展在线维权的途径,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首先,继续进行互联网法院的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推广到全国,进而普惠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互联网法院是基于“线上案件线上办”的思维模式,将涉及网络(包括网络购物、网络发帖、网络纠纷等)的案件从現实的审判体系中剥离开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科技,完成从起诉到裁判以及执行的全过程,以此来节约司法资源,减少司法成本,并实现便民利民。

(二)执法部门加强监管

许多网购平台的商家准入规则漏洞百出,极其不严谨,对卖家的资质审查不够全面,造成大量的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流入平台,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督促电商(网购)平台尽快制定严谨、完善的卖家准入规则,对卖家入驻平台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核制度,同时,政府应出台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立法,从2013年底启动,经历三次公开征求意见、四次审议及修改、历时近五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但是,其中个别条文仍存在漏洞,不够具体,须待完善。如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规定过于模糊,没有明晰应当怎样建立解决机制,建立什么样的解决机制。

(四)提高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

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大力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针对农村消费群体。同时,线上消费者应该提高自我维权意识,抵制住“不良诱惑”,不要为一点小便宜而将自己置身于更大的危险漩涡之中,避免跳进不法分子的陷阱。当然,只有全社会各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才能构筑起强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防线。

参考文献:

[1]王婷.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J].消费电子,2014(20).

[2]王滢,肖毅.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5).

[3]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闫保权,陈文.辽宁农业科学,2018(04).

[4]农村电商促进农村创业就业绩效模型构建[J].黄艳娴,张银银.商业经济研究,2017(19).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兴运, 2015.

[6]刘廷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J].南昌:企业经济,2011.

作者:赵方飞

农村消费纠纷法律法规论文 篇3:

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农村金融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村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识别能力有限,预测风险的能力低,农村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存在矛盾和纠纷,亟待解决。

【关键词】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 保护 问题 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金融的业务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在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风险系数也在增加,金融产品结构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出现大量的、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广大农村消费者识别产品风险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必须深入探索优化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途径,努力营造公正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

一、当前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法律有有待建立健全

目前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是十分完善,虽然有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与金融消费的适用性不太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设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专门立法缺位。

(二)存在农村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侵害的问题

农村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理念薄弱,绝大部分农民只了解知道点存款、贷款等传统的基本的银行业务,对银行现在的一些新业务及产品不大知道、不太了解,那就更谈不上在具体实践中使用了。还有就是农村金融消费者在与金融机构的交往中,存在与金融机构地位不均衡、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力量之差别,因而处于弱势地位。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宣传和交易风险评估,缺乏准确的判断,可能遭遇金融欺诈。再加上一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不足,不向消费者进行相关提示,甚至个别地方忽视在销售金融产品过程中,有意隐瞒风险,夸大收益等,由此造成消费中的矛盾。如投诉和争议较为集中的银行收费,农村消费者有时并不十分了解具体收费项目和数额,也不知道其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遇到纠纷往往不知如何解决,更谈不上维护权益。

(三)双方交易行为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如双方在交易中,一般都是金融机构用固定格式的保险合同、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等与消费者确定法律关系,而农村金融消费者由于法律知识有限,甚至于完全不懂所说的意思,也无法判断其中是否含有不公平乃至欺诈条款,这样容易造成被侵权。

(四)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难以得到有效赔偿

损害赔偿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消费过程中非因自身故意或者过失而遭受人身、财产损害时,有向金融经营者提出请求赔偿的权利,只有这项权利最终得到了实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算真正的得到了保护。但是在实际交易中,由于一些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往往在遭遇侵权纠纷时,举证困难,难以通过法律途径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也都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但总体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宣传教育实际效果并不是太理想。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制定完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

一是制定系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法》势在必行,同时在一般立法的基础上对农村金融消费者进行特殊立法;二是必须进一步细化、量化金融机构的诚信、告知、提示、保密、信息披露等工作规定办法,经此规范指引其工作,防止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三是必须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应承担的义务。金融管理部门要统一制定工作规划,金融机构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量化服务细则,如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明确投诉处理时限,并以最快的时间告知投诉者;四是明细处罚规定。针对金融机构出现的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依法依规及时、审慎、严肃处理。

(二)积极搭建金融消费者诉讼处理平台,努力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动机制

一是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要积极、主动、大胆承担起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任,认真指导金融消费者依法维权,耐心细致做好咨询事项答疑工作,及时按照规范要求受理、转办和答复金融消费投诉,督导金融机构严格落实银行卡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监督和指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以促进公平合理消费环境的逐步形成,保证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二是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金融消费环境,做到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同时保护,不顾此失彼,力争达到金融管理经营者利益与金融消费者利益趋于一致;三是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配合。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体系还需要金融机构与工商、司法、教育、高等院校、行业协会、民间消费者保护组织等多个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充分发挥合力推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村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首要的工作之一是必须深入农村开展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使农村消费者了解自身的权利,了解自己有那些权利、如何较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权等基本常识。一是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入农村乡镇、农户等地,进行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提升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权益保护意识;二是积极探索借助新媒介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使广大金融消费者熟悉银行理财产品,做到自我理财,自担风险;三是金融机构特别要向办理业务的客户尤其是农村居民耐心、全面介绍金融业务和相关知识,增强和提高消费者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信心和积极性,进而提升自身形象和声誉;四是在宣传内容上,采用贴近农村日常生活方式的语言形式,简单易懂、通俗明白,结合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用事实说话,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掌握金融知识。

(四)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金融机构自身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机构要自觉行动,细化金融消费投诉受理流程,方便咨询投诉人阅览和监督,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张生峰(1966-),男,汉,陕西省佳县人,中国人民银行民乐县支行科员,助理政工师;张述泓(1968-),男,汉,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人,中国人民银行民乐县支行科员,助理经济师。

作者:张生峰 张述泓

上一篇:应用写作建构主义涉及论文下一篇:延安主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