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论文

2022-04-19

看着刚买的冰箱,万州区盐井乡龙池村的村民谭小伟乐得合不拢嘴。谭小伟为何如此高兴?说起缘由,谭小伟打开了话匣子——在此前,他已在多个家电卖场咨询过该款冰箱的价格,但售价均在2500元以上,这样的价格让谭小伟犹豫再三。在得知该款冰箱被纳入“家电下乡”指定销售范围后,谭小伟乐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论文 篇1:

启动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探讨

摘 要:2007年旨在扩大中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已正式启动,这是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由投资、出口扩展到消费领域的一项重大财政政策创新。启动农村家电消费市场须克服制约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特别是2004年以后,由于农村电网改造(电价下调)、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影响,农村家电市场潜力陡增。在中国城市家电市场相对饱和的状态下,农村市场给中外家电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探讨

前 言

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表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但在农村由于消费不协调,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从而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贡献份额下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一、制约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总体水平偏低,二是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1990年的2.2倍、2001年的2.89倍、2003年的3.23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 255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 493元,绝对差距是7 283元,相对差距是1∶3.22,城乡差距较改革之初增长了6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尽管农民收入同比增长,但占全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在下降,农村市场消费能力明显偏弱。

2.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市场的发展。况且在工业消费品生产领域,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市场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针对城市消费市场,而适合农村特点的家电产品不多,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家电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农村消费环境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农民消费的实现,限制了农民消费的更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农村市场网点少,购物环境差,商品的品种和款式也单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限制了购物选择面。

其次是缺水缺电,严重制约了家用电器的普及。绝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布局、规模方面,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站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普及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买回的冰箱变成了碗橱、洗衣机变成米缸”的笑话。目前,全国自来水受益村只有4 381个,普及程度仍较低。农村形容说:“电动洗衣机,人工上下水”;很多省份虽然消除了无电村,但是供电时间限制、电压不稳等问题也一直影响着电器商品进入农户;电讯基础设施因农村资金短缺、点多面广、铺设线路投资太大,一时难以满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使用费用远高于城市。据一份关于农村电价情况的调查报告:除了山西每度电在0.40元左右外,相当一部分省、市、自治区为0.60元~0.80元,高的达到2元~3元,远高于城市0.42元的平均电价水平,农民购头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现象较为普遍。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住户的调查反映:农村电话费偏高,也是制约电话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是交通不畅,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不能及时换回货币影响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工业品不能顺利运过来,加大了工业品成本、抬高了价格,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二、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价段,以“老三大件”为主要耐用消费对象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以彩电、冰箱、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农业作业器械、运输机械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农村家电需求的增长,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关键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求的效率和效果,是阻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最大的非制度性因素。鉴于此,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和科技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村水、电、交通、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到位。而农村地区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及信息流通,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产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对电话、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电价下降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将新增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将新增22.6台。

(二)组织支持

1.政府的支持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阶段农村融资渠道有限,正规金融缺位,资金市场运作极不规范。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乃当务之急。农村要探索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具有相互竞争、内部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健全融资渠道,进而启动农民长期抑制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民的住房消费、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教育消费等。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银行农村网点的撤并,管理权限上收;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只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农民个人发生信贷业务,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暇顾及;农村信用社自身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这种金融供给抑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战略应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推行小额信贷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特殊的信贷方式,专门为具有一定潜在偿债能力的收入较低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2.企业的支持

首先企业要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明确发展方向。企业要面向农村,重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开发,深入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调研,在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款式以及包装上要符合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开发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的产品,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产品配套服务,形成品牌比较优势,争取在服务三农和本土化经营中实现双赢。企业进农村不仅能带动农村小城镇建设,激活乡镇经济,还能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自身素质,改善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如湖北省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商贸企业,近几年来,在江汉平原的乡村刮起了“超市旋风”,到目前已经有160多家连锁店,其中79家设在乡镇甚至是村里。其设在乡镇和村级的超市经营状况良好,没有一家亏损,平均每1000平方米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效益好于中等城市和县城[4]。

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农村各营业网点的维修服务网络。据调查得知,很多农民消费者提出农村家电维修网点太少,维修费用太高,维修技术人员水平太低,而且有的地方配件不足等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维修服务网络的健全程度,决定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3.农村居民的支持

长久以来,农村的消费观念就是轻消费,重积累;再加上农村信息不灵,农村盲目消费、盲目攀比,婚丧嫁娶讲排场、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等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地区农民即使有钱,也不能接受城市的现代消费方式,对名优商品的了解较少,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的销售比较旺盛。因此,要激活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就要通过舆沦宣传工具,通过“电视村”、“电话村”等示范作用,通过补贴、赊销等手段,加以正确引导,引导农民购买名优商品,提高消费的质量,让农民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从而促进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制度支持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储蓄动机之一就是预防性动机。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农民预防性动机较强,导致农民宁愿手持货币,也不愿即期消费。因此,国家应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使农民放心消费。而针对农业生产的双重风险约束,政府还应该站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角度上,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度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

2.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加强对农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教育

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不容侵犯,农村家电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这个市场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非常脆弱,将农村当成城市淘汰家电产品的收容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家电产业。

3.制定相关监督制度

2007年12月23日,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旨在扩大中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将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三省农民将可以买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还可以从财政部门申领“家电下乡”补贴。如何确保该政策落实到农民身上,这就要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相关的监督制度以保证农民享受到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内容[EB/OL].http://www.stats.gov.cn/.

[2] 尹世杰,王裕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中的消费经济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85-190.

[3] 舒富民.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0-24.

[4] 宋洪远.中国农村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2003-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13.

[5] 孔祥智.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21-23.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陈 婧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论文 篇2:

家电下乡,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支点

看着刚买的冰箱,万州区盐井乡龙池村的村民谭小伟乐得合不拢嘴。

谭小伟为何如此高兴?说起缘由,谭小伟打开了话匣子——在此前,他已在多个家电卖场咨询过该款冰箱的价格,但售价均在2500元以上,这样的价格让谭小伟犹豫再三。在得知该款冰箱被纳入“家电下乡”指定销售范围后,谭小伟乐了。

“本来想的是,国家能对‘家电下乡’指定产品给予13%的补贴,这样能省下300多元。没想到通过国家统一招标的方式,该款冰箱降到了2099元,加上13%的国家补贴,买这台冰箱我省了六七百元。”谭小伟表示。

2008年12月25日,重庆“家电下乡”工程在万州区正式启动。仅一个上午,20家中标企业在万州区就销售出近千台家电,不少乡镇的农民甚至组团前来购买。

2008年12月22日,重庆市“家电下乡”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市财政正式启动补贴“家电下乡”工作,4年内,重庆将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四大类家电产品给予财政补贴。市财政局副局长封毅介绍了“家电下乡”政策与其他财政对农民补贴政策的不同之处:以往对农民的补贴主要侧重于生产,而“家电下乡”是对消费环节的补贴,直接拉动消费。

2007年12月,河南、四川、山东和青岛三省一市率先进行“家电下乡”工程试点。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农民购买指定家电产品,政府补贴13%,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到2008年12月,财政部使用了3亿多元补贴,拉动了近40亿元的家电内需。2008年11月30日,“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会议”提出目标,用4年左右时间,基本使农村主要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年的水平。以此测算,家电下乡政策实施4年,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销售额6200亿元,带动其他消费性支出3000亿元,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七大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下乡的家电产品,也突破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老四件”的限制,增加了摩托车、电脑、空调、热水器等“新四件”。

下乡家电产品增加,农民的消费选择随之增加。随着“家电下乡”工程的深入,农民的消费观念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重庆市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政策杠杆的撬动,农村消费已进入一个临界点。

作者:范时勇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论文 篇3:

家电消费市场:国产品牌占据半壁江山“洋品牌”发动战略反攻

  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势头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1020亿元。1月~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08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1月~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7%,从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及居民消费价总水平表明,当前消费品市场增长劲头乏力,通货紧缩的压力依然不减。

家电消费市场呈现新趋势

在经过长期的“价格战”及加入“WTO”大背景的影响下,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主流消费品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时间缩短,市场份额下降;高端品种的消费群体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消费市场细分化特征加快显现。在我国加入“WTO”大背景的影响下,“价格战”并没有因为2001年“价格战”带来的“恶果”而减弱,也没有哪一个家电生产企业因此而退出“价格战”,相反“价格战”更进一步升级,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品牌”,无论是陈旧滞销品种、主流消费品种还是高端品种,在降价频次、降价幅度上,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价格下降频次的加快和幅度的加大,使得产品的价格档次迅速递减,消费也迅速跟进,这样不但主流品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时间大大缩短,且其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销售份额也相应大幅下降,一改过去单一品种以长时间、绝大市场份额在消费市场上“一花独放”状况,开始呈现“多花争春”的景象。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加之价格大幅下降刺激,一些高端家电品种的消费群体规模扩大速度加快,销售量大幅增加。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家庭成员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向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大规格和小规格产品同时搭配消费发展。这些消费变化特点表明,我国家电市场开始进入消费市场细分化时代。

(二)由“价格战”向“技术战”、“服务战”转变。2001年的家电“价格战”的升级,是受我国家电市场大环境的所迫,在目前我国家电生产企业的体制下,“价格战”一时也很难分出胜败。因此,家电生产企业在无奈地打“价格战”的同时,加快了在竞争中打“技术牌”、“服务牌”的步伐。从2001年以来,家电市场上技术概念的产品宣传频繁出现,尤其是信息、网络家电概念大出“风头”。目前,国产品牌家电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种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家电生产企业采取低成本市场扩张战略的结果。这种战略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与我国的家电业的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相适应。从近两年来我国家电企业在技术研发的成果来看,应该说发展是较快的,但其中也不乏浮躁、盲从、做秀的成分,突出表现为抽象技术功能的夸张和传统家电品种上信息网络功能的盲目乱加。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VCD等都纷纷挂上了网络终端的牌子,甚至微波炉也被标榜于可以上网冲浪、收发邮件。细分析,很多功能是很少被用到,却相应地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因此技术功能的增加应遵循其内在原则:技术既要创新,又必须要实用。家电企业的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但总起来看,是说的多、做的少,承诺的多、兑现的少,这一点从生产厂家、销售商五花八门、花而不实的促销“怪招”可得到充分的反映。值得可喜的是,2001年首次出现对家电品牌服务质量的评比,这预示着家电企业的服务将向深层次推进。

(三)销售渠道上,商业资本加紧跑马圈地。我国加入“WTO”后,分销业将进一步对外商放开,这意味着今后包括家电在内的商品分销渠道的竞争将加剧。家电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家电产品销售利润空间的缩小,使得以连锁、规模经营家电商品销售企业迅速发展,其商业资本的实力也不断增强。从目前家电商品各种销售渠道的业态所占的市场销售份额来看,大型百货商场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市场销售份额约在41%)。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为日后寻求与国际商业资本的合作增添筹码,当前以北京国美、江苏苏宁、山东三联为代表家电商品销售“大鳄”加紧跑马圈地,其目标都是做成全国最大家电连锁销售商。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家电连锁销售商与大型百货零售商场(店)之间的冲突,大型百货零售商场(店)联合对抗、抵制家电连锁销售商的事例不断发生。但商品零售连锁业态是现代商品流通业的发展潮流,在我国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其竞争力是强大的,大型百货零售商场虽努力抗争,也不得不无奈地面对其家电销售市场份额被家电连锁专营销售业态快速消减的现实。从目前国内家电专营连锁企业的市场表现来看,家电商品销售价格的主动、决定权加快向销售商转移,由生产厂商决定的“价格战”也随之变化为由销售商操纵的“价格战”。

“洋品牌”加快“本土化”进程

“洋品牌”家电由长期的“战略防御”,经过2001年的短暂“战略相持”,开始发动“战略反攻”。

(一)积极参与价格竞争,不仅市场消费主流品种价格大幅下降,高端产品价格也大幅下降,一些产品下降幅度甚至超过国产品牌。这种措施,使洋品牌家电在市场份额的提高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目前市场上较热的高端产品背投彩电,洋品牌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1年,在冰箱市场中国外品牌伊莱克斯、西门子、LG和三星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全计达到25.64%,今年1月~3份已提高到27.05%;在空调市场中,LG、日立、三菱和夏普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为10.42%,今年1月~3月份这一指标已提高到11.9%;在小家电市场上国外品牌市场份额也呈上升之势。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市场销售现表较好的国外品牌家电以日、韩产品为主。

(二)忙于向中国搬迁家电产品生产线。随着我国加入WTO,一些跨国公司开始了有计划地将家电产品生产基地迁至我国,充分利用我国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以组装加工为主,不断降低成本,为占领、扩展中国家电市场打基础。如长沙伊莱克斯、苏州三星、无锡松下、上海夏普、大连东芝等。据说,松下电器正把在美国的压缩机厂搬往中国,届时将成为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压缩机厂。

(三)在中国建立家电研发中心。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里洋品牌采取的策略是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在生产基地迁至中国的基础上,再将产品研发、设计和技术转移到中国。利用国外的技术、中国的市场,来扩大销售战果。今年4月初,松下在苏州成立了研究和开发中心,希望向中国市场推出战略性产品。

(四)退出低端产品市场,开拓中高端产品市场。一些国外家电品牌经过多年在中国市场上的锻炼,看到受消费环境和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一些高端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有限,因此完全走高端产品市场策略难以在中国市场生存,反之,走低端产品市场策略又遇到中国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因此一些洋品牌开始选择走中高端产品市场策略,退出低端产品市场。国外家电品牌采取的这种适合我国市场的中高端产品及相应的价格策略,应当引起中国家电企业的注意。

(五)拓宽销售渠道。一些洋品牌家电企业选择3家~5家中国家电企业组成战略合作伙伴,利用中国企业的市场销售渠道优势,尤其是农村市场优势,扩大产品销售。如三洋和海尔、松下和海信合作等都涉及到农村市场销售和服务渠道。

国产家电喜忧掺半

虽然我国家电市场“价格战”越烧越旺,但没有一个家电企业因此而被淘汰出局,其原因是因为有着浓厚的政府行为彩色,但市场终究是无情的,谁也不能保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为了不被淘汰出局、为了生存,为了竞争能力的提高,家电生产企业积极地多方寻找突围、发展、强大之路。当前国产家电品牌市场表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流家电品种和低端家电品种仍占绝对优势。从目前市场居民消费的主流家电品种和低端家电品种看,居民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品牌消费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一线品牌和二、三线品牌市场销售份额的差距逐步加大。在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的19类家电商品中,销售市场综合占有率前3位品牌都为国产品牌的有13类:影碟机、家用电脑、家用电冰箱、家用电冰柜、房间空调器、家用双缸洗衣机、家用电风扇、抽油烟机、燃气热水器、电饭锅、燃气灶。19类家电商品中只有电熨斗一类销售市场综合占有率位于第一的不是国产品牌。第一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在20%以上的有14类,其他5类21寸彩色电视机、25寸以上彩色电视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燃气灶中第一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最低的也在16%以上。

(二)小家电品种上国外品牌有上升趋势。由于技术的原因,在小家电品种上,我国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是由于价格的原因使得目前在一些小家电市场上,国产品牌占了一定的优势。随着加入“WTO”后,关税的降低,国外小家电生产企业也加快了争夺中国市场的步伐,价格上的优势也进一步增强,市场销售份额呈上升趋势。

(三)品牌地位还不十分稳固。与去年相比,19类家电商品中,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品牌发生变化的有3类:25寸以上彩电、家用全自动洗衣机、电热水器;第二、三位品牌发生变化的有14类:25寸以上彩电、影碟机、家用电脑、房间空调器、家用全自动洗衣机、滚桶式洗衣机等。

由此可见,国产品牌与洋品牌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家电企业只有在短期内追赶上去,才能更主动、更有效地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上一篇:秘书理论实践研究论文下一篇:企业成本会计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