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音乐创作背景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莫扎特作为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了各种风格、主题的钢琴奏鸣曲。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并没有运用繁复的创作手法,而是追求了一种明朗、和谐的音乐情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莫扎特音乐创作背景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莫扎特音乐创作背景分析论文 篇1:

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创作背景

摘 要: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强调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的巨大作用,巧妙地运用重唱形式赋予人物个性化特点,做到通俗性与深刻性完美的结合,追求典雅、轻快的音乐风格,使每部歌剧散发出瑰丽的艺术风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 艺术特征

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沃尔夫冈Amadeus mozare)在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去世。

莫扎特时代是欧洲最强烈的反封建的历史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在成熟的,革命的启蒙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封建文化的思想逐渐被人唾弃,它在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也逐渐渗透到更深文化艺术层面。

莫扎特音乐在他成长的不同欧洲地区流传,感动着无数的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地位很不满意,他痛恨老一代作曲家,包括他的父亲,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他用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取代了卑微感。莫扎特艰难的生活,疾病和上流社会贵族对他的寒冷态度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忧郁,沮丧和他独到的能量充分得以体现,只是创作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莫扎特早期的音乐是华丽的,细长的,和有趣的高贵宫殿风格,那么后来的莫扎特在音乐中更多的是忧伤,是对黑暗和压迫的社会深层人的同情,悲伤和矛盾心理在他的歌剧中得到体现。莫扎特说他的歌剧就是他的思想,他的音乐创作思想代表了真正的德国歌剧创作精神。

当时的歌剧代表了贵族的文化艺术修养,在欧洲很受欢迎,甚至使每个国家的舞台都被意大利歌剧狂热者垄断。莫扎特深深的蔑视他们的盲目崇拜。在1785年3月21日诗曼海姆教授来电:“你认真的态度越发像你想象中的德国人了”。莫扎特在与朋友的谈话中多次表示:“写一个德国歌剧,这是我多年最热切的愿望。”晚期的莫扎特经常有很多幻觉,当他疲劳时,似乎总有一个内在的声音在鼓励他,对他说:“是亲爱的上帝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抱着对上帝的感恩之心,他一次次地从抑郁的心情中走出来。可以说,莫扎特对民族歌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德国国家歌剧院的创始人之一。

莫扎特是音乐界的奇才,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以法国作家卢梭的作品“乡村仆人”为蓝本,创作了小歌剧《巴斯汀与巴斯汀娜》,这是一部用德文写的歌剧。随后,又天才地创作了一个完整的德国歌剧《后宫诱逃》,这部歌剧的创作手法极其成熟,超越了莫扎特的年龄范围。歌剧《魔笛》是莫扎特代表作品,他的歌剧特点是从对话与唱词到音乐都具备明显的德国民族特色,尤其是他创作的歌剧中的奇妙旋律,调式,音乐的和声,可以看出莫扎特成熟地掌握了德国民间音乐的旋律特征,他用分解和弦,四个八度音阶起拍,和常用大调或分段曲式形式等进行创作。特别是《魔笛》这部的歌剧,它是以德国文学体裁为基础,用德语演唱的歌剧。剧里的帕帕基诺的音乐曲式是具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如《魔笛》的第一幕中的第二曲和第二幕的第二十曲的帕帕基诺咏叹调,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这部歌剧不仅是莫扎特的代表作,而且也是他所有歌剧当中最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息的作品。莫扎特不仅使用了以往的宣叙调,同时也对《费加罗的婚礼》或《唐璜》里意大利式的宣叙调进行改变,也借鉴使用了近似巴赫受难曲当中那种深刻抒情的德国式宣叙调。尽管《费加罗的婚礼》是用意大利文写的,但是此歌剧音乐也是德国化的。除了部分曲调借用了西班牙风格以外,几乎其它都是跟德国民歌密切有关的,甚至有的直接采取了德国的民歌,如《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里的第二场和第八场中的费加罗谣唱曲和咏叹调,全是采用民歌调式的独唱曲。可以说,莫扎特是开创德奥民族风气创作的先河之人,他解决了民族歌剧创作中采用曲调的手法和应用的方法。

莫扎特很重视每个作品中的角色定位及角色的音乐风格,重视音乐中对人物形象的特性及人物塑造的心理描写。在歌剧中,他经常使用音乐赋予每个角色的独特个性,使作品散发出其美妙的艺术风格。对于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他多次明确地讲明自己的观点,如,“在歌剧中,诗歌必须服从音乐”,就此可以看出莫扎特非常重视在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和刻画主角的情感。在音乐会上,从莫扎特对歌剧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他在曲子中有这样的速度术语,例如allegro(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vivace(很快 活泼的快板)和presto(急板的快板)等等。莫扎特在创作中注重在旋律上追求自然风格,精巧的,优雅的,纯净的轻音乐线条,他的作品强调节奏明快,这种手法使音色显得透明,圆润,优雅和生动,充分体现了典雅轻快的音乐特征。

莫扎特他最好的四部歌剧《后宫》、《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莫扎特一贯重视剧本和歌词的影响,他注意音乐与戏剧元素之间的平衡,而当时对意大利歌剧只强调独奏部分而忽略其它乐器的作用, 突出声乐技能太多,忽略了歌剧的共存的思想内容,为此,这使莫扎特不仅成为当时音乐界最耀眼的明珠,也成为歌剧创作的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出的歌剧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思想,强调音乐在歌剧中的主导地位,最直接和最生动地反映了莫扎特的艺术观。

莫扎特有很多种类的歌剧,但重点是喜歌剧,特别是1781年喜歌剧的创作之后,涌现出大量作品,共有九部歌剧,六部戏,另有两部是含有非常丰富诙谐内容的喜剧歌剧,莫扎特创作的艺术特点,戏曲改革风格,几乎都是基于喜剧歌剧的改革。几乎所有的喜歌剧或喜剧歌剧都代表着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挚爱。莫扎特曾经说过:我们要永恒的音乐,因为音乐可以影响不同性格的人物,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莫扎特歌剧创作的动力。

目前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又开始上演莫扎特的《魔笛》,而且引起音乐界的一片热议。《魔笛》创作于1791年,从它的创作时代背景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它会一直影响到今日。《魔笛》讲述了一位王子受委托,带着魔笛与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象征光明的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一面,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考验获得了爱情,驱走了黑暗和邪恶势力的夜后和摩尔人。这个故事情节讥讽了当时欧洲权贵的贪婪和势力心态。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民歌风格的小曲还是复杂的合唱与赋格、无论是曲调语言还是和声语言、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戏剧表现,都在莫扎特音乐风格中,以通俗、质朴,带有浓厚的德国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和文化语言表现出来。可以说这部作品不仅完美的表现出德国音乐创作手法的严谨风格,也反应出作者的创作思想,依旧遵循爱情和正义永远是音乐家创作的主旋律和动力这一思想原则。正如他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假如我能帮助把德国歌剧提高,我该会多么受人爱戴啊”。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浅谈莫扎特歌剧的平衡特质[J].美与时代,2003(11)

[2]王春燕.莫扎特歌剧的审美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黄晓和.《伊多美涅奥》——莫扎特歌剧创作原则的初步体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04)

作者简介:

张竹,女,硕士研究生,讲师,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现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 教师。

作者:张竹

莫扎特音乐创作背景分析论文 篇2: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特色研究

摘 要:莫扎特作为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了各种风格、主题的钢琴奏鸣曲。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并没有运用繁复的创作手法,而是追求了一种明朗、和谐的音乐情境。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中,融入了细腻丰富的乐思、严谨对称的曲式、精炼朴素的主题以及深远的审美韵律,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所呈现出的特有的包容性,使其直到今天都散发着超脱的精神特质。基于此,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历程、艺术特征以及创作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产生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在二度创作中加強艺术实践。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艺术特征

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莫扎特是一位杰出而卓越的音乐家。莫扎特的艺术生涯虽然短暂,却创作出了很多流芳百世的优秀钢琴作品,形成了独属于莫扎特风格的钢琴音乐体系。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创作风格多样,类型独特,涵盖了各种题材,展现了其在钢琴作品创作领域秉异的天赋和卓越的才华。尤其是在钢琴奏鸣曲创作方面,莫扎特在继承了传统曲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时代性的创作手法,赋予了钢琴奏鸣曲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莫扎特以奏鸣曲形式创作的钢琴作品,现在共留存了十八首,很多奏鸣曲依然是高校教学和演奏比赛的常用曲目,进一步地肯定了莫扎特钢琴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历程进行梳理,并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作曲家钢琴奏鸣曲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历程

根据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以及音乐特征来看,其奏鸣曲创作风格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莫扎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总共由六首作品构成,创作时间主要是在1774年间。这时的莫扎特年轻而充满活力,对音乐创作具有无限的激情和幻想,所以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也呈现出很多的随想性和朝气。二十岁的莫扎特在自己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中,注入了很多新颖的乐思,在创作手法上也体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就莫扎特整个钢琴奏鸣曲体系来看,莫扎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在创作水平上并不是很成熟,尤其是缺乏钢琴作品思想和情感上的深度融合,使这六首奏鸣曲都存在一些不完美。但是这些不完美,也恰恰体现了莫扎特在成长过程中历经的成长和蜕变,以及在奏鸣曲中隐约透露着的大师气度。

1975年,莫扎特的奏鸣曲音乐创作步入了新的时期,在经历了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经验总结之后,其一气呵成打造出了第一组钢琴奏鸣曲中的六首钢琴作品。两年之后,第二组钢琴奏鸣曲中的七首钢琴作品也横空出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一时期,莫扎特个人也得到了成长,在创作水平上更加成熟,对各种创作手法更加熟练。莫扎特与他的母亲曾在德国的曼海姆和法国的巴黎旅行,多元的文化环境和音乐氛围给莫扎特的奏鸣曲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和启示,因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情感格调在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中熠熠生辉。例如,《曼海姆奏鸣曲》就创作于此阶段,该作品充满了活力,轻松而愉悦,体现了莫扎特在旅行期间自在的心情。然而,人生的机遇变化莫测,在《巴黎奏鸣曲》中出现了悲伤的音调。故土动荡的时局、母亲的离世以及生活和工作的窘迫,都使莫扎特陷入了苦闷之中,所以在这些钢琴奏鸣曲里寄予了莫扎特很多的希望,寻找释放和解脱。在莫扎特塑造的音乐形象中,我们时刻能够感受到异乎寻常的敏感和柔美,流淌的音乐旋律蕴含着平静的力量,在如歌的柔美和内心的热情碰撞下展现了莫扎特矛盾的心灵。

1978年之后,莫扎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住所迁往了维也纳,这也为他个人后期的音乐创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扎特逃离了阶级压迫,终于可以自由地遵从内心进行音乐创作,因而也诞生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钢琴作品。尤其是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结构布局更加严密,情感表达更加充实,音乐旋律充满戏剧化的色彩,营造了歌唱性的音乐氛围。比如,《c小调奏鸣曲》注入了更加深邃的情感力量,在亢进的音乐行进中,展现了磅礴的气势,希望与绝望交织,平静和激动共鸣,充满了悲怆的深思和勇敢的斗争。显然,这一系列创作风格的演变,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更加独树一帜,融入了自身深刻的情感体会,也寄托了个人无限的憧憬。比如,在莫扎特晚期的创作中,诸如《F大调奏鸣曲》《D大调奏鸣曲》等,都融入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将主调和复调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将音乐的乐思、主题的艺术性与演奏性统一起来。总而言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细腻深刻,而且极富思想,音乐充满了变化,却又蕴含了如歌的吟唱。正是这些内在的敏感和外在的宣泄相互交织的碰撞,赋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更为无穷的魔力,也成为人们崇拜和敬畏的根由。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音乐天才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呈现出了不可超越的艺术水准。比如,在曲式的布局方面,继承了传统,却又加入了创新,使奏鸣曲的结构更加严谨,篇幅也进行了调整。在钢琴音乐旋律的创作方面,通过阿尔贝蒂低音的排列,使旋律线条更加生动,赋予了钢琴奏鸣曲更加鲜明的艺术特征。在音乐的主题方面,更加注重情感性和歌唱性的融入,并且结合奏鸣曲式的要求,使主题布局更为灵活。显然,莫扎特是一位大胆的,敢于尝试的伟大作曲家,将歌唱性主题在奏鸣曲中呈现,是一种新的挑战。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歌唱性主题与主题性钢琴音乐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奏鸣曲中的音乐主题是不可作为单独乐段存在的,而是将乐思融合到了奏鸣曲的各个乐段之中,加强某种音乐情绪的传递与表达。这样的创作安排,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艺术表现力更加突出,音乐主题更加具有感染力,也对钢琴二度创作的审美探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主题中,加入了新的题材和思路,使音乐调性之间更加和谐统一,例如,通过再现部的主、副主题的对比来增强音乐的活力,避免了奏鸣曲结构的拘谨,使整个曲式编排更加平衡、自然,充满动力。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还有一大突出创作特征,体现在节奏和旋律的融合方面。在其整个钢琴奏鸣曲作品体系中,善于运用规范的节奏来书写富有表现力的旋律,既体现了奏鸣曲创作手法的传统性,又体现了奏鸣曲音乐的情感性。前文我们已经大致对莫扎特的奏鸣曲作品进行了分析,不同创作时期的奏鸣曲风格也各不相同,这也注定了其钢琴奏鸣曲的多样性特征。尤其是在旋律的行进中,无不融合了莫扎特自身的情感,或悲或喜,或静或动,或平凡或伟大,将节奏特色与旋律风格进行了完美的匹配,共同服务于音乐主题思想。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细腻、自然,将音乐节奏中的韵律与流畅的旋律线条进行了艺术性的呈现,使钢琴奏鸣曲创作也有了新的发展。

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影响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自成一派,但也在创作过程中深受巴赫、海顿的影响。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创作风格进行了传承,但也在时代发展中展现出了自身的创作特色。毫无疑问,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也进一步推进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发展。作为一名杰出的作曲家,莫扎特的钢琴奏鳴曲营造了热情洋溢、明朗欢愉的精神世界,使更多的演奏者和作曲家陶醉在他所建立的音乐王国之中。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为古典乐派树立了旗帜,也对后期的浪漫乐派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钢琴奏鸣曲的地位更加突出。同时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方面的创作思路和手法也对后世作曲家的奏鸣曲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进一步加强了钢琴艺术的表现力,也使钢琴音乐的效果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不论是哪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都各具特点,将钢琴音乐的风俗性、戏剧性、艺术性、思想性进行了全新的展现,也为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创作基础。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中,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在他的音乐旋律中对阿尔贝蒂低音进行了继承和改革,赋予了音乐旋律更加丰富的色彩,使音乐内容的趣味性更强。同时,也吸收了古典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创作手法,对音乐旋律进行润色,使音乐的线条更加起伏,充满动感。这样的创作手法,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细致典雅、优美动听,对浪漫主义乐派肖邦、弗朗茨·李斯特等作曲家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也颇有影响。莫扎特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是他的艺术生命却是长久的。在莫扎特众多的音乐作品中,钢琴奏鸣曲只占据了很小的比重,但是无论从创作形式,还是思想主题方面,都体现出了深厚的艺术性。莫扎特对钢琴音乐的敏锐,在奏鸣曲的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他比同一时期的钢琴作曲家对钢琴奏鸣曲体裁把握得更为精准,在风格和技巧方面融入了更多独到的想法和创新。莫扎特个人的音乐地位以及在钢琴音乐创作的成就,是数代音乐家无可超越的,他的卓越才华也将十八世纪的欧洲音乐艺术推向了新的纪元。

四、结语

总而言之,莫扎特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杰出的作曲家,无论是对于18世纪的古典主义乐派发展,还是对于钢琴艺术的革新来说,他所做出的成就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莫扎特不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才华横溢的莫扎特在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充满了使命感,因而这也使得他的钢琴奏鸣曲严谨而不失乐趣,端庄而带有灵气。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伴随了他一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风格特征,对后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充满了独特性和创造性,旋律流畅优美,情感真挚明朗,赋予了钢琴音乐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本文通过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类型、风格以及影响的深入剖析,突出了古典主义音乐明朗的特点,也对莫扎特充满变化的钢琴音乐创作手法产生了新的认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荡漾着的欢乐和活力,将其无忧、细腻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展露,赋予了钢琴音乐更为深邃的艺术生命力。那些非凡的旋律和特定的演奏技巧,完美呈现了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造诣,也为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莉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J].学周刊,2018(30):187-188.

[2]曹文瀚.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抒情性[J].北方音乐,2018(7):30.

[3]王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J].北方音乐,2017(24):79.

作者简介:

方冰,泰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方冰

莫扎特音乐创作背景分析论文 篇3: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摘 要]本文主要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的第一乐章进行研究,从而使广大音乐爱好者能够了解莫扎特的音乐创作风格感受古典主义音乐的魅力。笔者首先从古典主义时期入手,先了解什么是古典主义,熟悉其时代背景;其次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概况进行简单分析;接着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其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最后通过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第一乐章来进一步感受其音乐创作。

[关键词]古典主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

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在18世纪中叶发生的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文化艺术不再仅仅为了宫廷贵族服务,而是逐渐成为普罗大众的文化艺术。其中的音乐文化也逐渐向着理性发展并且追求音乐结构的扩大化,从而可以将作曲家本人的内心情感得到适当的释放。另外音乐创作开始贴合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为了平常百姓的喜好去创作适合音乐会的曲目,并且音乐家们演奏的场所也由宫廷逐渐移至社会,音乐家们可以更加“接地气”,不再仅仅是宫廷贵族用来消遣时光的“娱乐工具”。

因此,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较之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融入了音乐家们的主观情感,从而使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具有通俗易懂、愉悦动人的艺术气质。

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工业的大发展大进步,也对钢琴制造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钢琴的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此,一些作曲家为了充分发挥钢琴的性能,从而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上进行大胆尝试,作品的结构逐渐扩大,并且音响效果也成为考虑的因素之一[1]。

因此在这一时期,奏鸣曲这一体裁的音乐被作曲家所青睐,作曲家越来越追求音乐力度的变化,推动了音乐风格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变。

二、音乐天才——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1756年1月27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1791年12月5日),从出生到逝世只有短暂的三十五年。

莫扎特之所以被人们称作音乐天才,正是得益于他所创作的作品几乎都可视为经典,换句话说就是他的作品没有一首是失败的。因此,莫扎特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艺术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个极其罕见的音乐奇才。他的音乐促进了欧洲音乐的发展与进步,是欧洲音乐发展的重要“引擎”,从而带领欧洲音乐文化走向时代巅峰。

在莫扎特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到欧洲各地进行巡演,小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被人们所广泛欣赏和赞叹[2],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在他父亲看来小莫扎特赢得的掌声只是权贵们身心得到了满足而已,时常教导小莫扎特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广泛的称赞所迷惑和影响。

莫扎特十六岁的时候成为了萨尔茨堡宫廷乐队的首席,但是由于新的大主教并不待见莫扎特,因此莫扎特萌生了走出萨尔茨堡另谋生路的念头。但是在他求职谋生的旅途中并没有一帆风顺,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工作和职位,因此莫扎特又回到了萨尔茨堡,并在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里进行为期一年多的演奏和音乐创作。后来在莫扎特二十一岁的时候,他跟随他的母亲来到法国巴黎继续求职,但最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其间母亲也去世离开了。将近两年后莫扎特再一次回到了萨尔茨堡,并担任宫廷管风琴师,但此时莫扎特与大主教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再后来由于大主教不支持莫扎特在维也纳长时间逗留演出,莫扎特选择与大主教决裂,并辞去了他在萨尔茨堡所担任的职务愤然离去。随后,莫扎特在奥地利维也纳开启了自由音乐家的生活,但是这也意味着悲惨生活的开始。他没有可依附的权贵,因此没有可观稳定的收入来源,常常需要靠音乐创作和演出来获得收入,并且还要向他人借钱来艰难度日。尽管生活如此落魄,但是丝毫没有降低他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挡他为音乐献身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他的生活中音乐是其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虽然莫扎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历经坎坷,大量的音乐作品创作于悲惨的生活境遇中,但是莫扎特的音乐总是给人以积极、明朗、活泼、欢乐的音乐形象,总体风格相对统一。他的充满活力与阳光的音乐背后是人们想象不到的辛酸和痛苦[2]。

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第一乐章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是其全部十八首钢琴奏鸣曲集当中的第十二首。这首钢琴奏鸣曲为F大调,曲子规模宏大[3]。作曲地点在法国的巴黎,于1778年的夏天完成创作。通过反复聆听这首钢琴奏鸣曲完全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性格特征以及音乐风格。他就是一个对生活尤其是对音乐创作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也十分丰富多彩,如果用色彩来形容他,那么他多数情况下散发出的是暖色调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枚暖男”。但是,再乐观开朗的人也有悲伤难过愤懑的时候,所以在他的这首钢琴奏鸣曲当中也暗含了与快乐相反的情绪。现在,笔者带领广大音乐爱好者来一同感受莫扎特内心的情感活动。

这首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拍号为3/4拍,属于奏鸣曲式。说起奏鸣曲式那就预示着整个第一乐章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

呈示部共有九十三小节,主部主题共有十二个小节,用F大调所呈现。随后进入连接部,连接部当中主要用F大调的关系小调d小调所呈现,最终转到了c小调预示着连接部的结束和曲子的进一步发展。接着,在第四十一小节来到了副部,副部主题再次出现。副部主题用c小调所呈现。随后进入连接部,在这一部分的连接部依旧用c小调呈现,并没有出现转调。展开部从第九十四小节开始到第一百三十二小节结束,主要还是以c小调为主,并没有明显的转调。这一部分包含两个中间乐句,两个连接句。再现部是从第一百三十三小节开始到第二百二十九小节结束。在这一部分当中,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是从第一百三十三小节开始到第一百四十四小节结束的,并且与呈示部当中的主题没有任何的变化,就是简单的重复,依旧用F大调呈现。随后进入连接部,连接部从第一百四十四小节开始到第一百七十六小节结束。在再现部当中副部主题与之前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在调性上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副部主题是在主调F大调上呈现的。最后经过一些句子的连接走向第一乐章的结束。

在这首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能够轻而易举地让喜爱莫扎特的人们感受到他的轻松愉悦,用三拍子进行音乐创作本身就可以给人带来放松的情绪,因为像小夜曲、圆舞曲、小步舞曲、玛祖卡这类体裁用到三拍子居多,并且以上例子的音乐风格都能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况且这是一首F大调的钢琴奏鸣曲,本身在调性上就可看出非常明亮的音乐色彩。因此,这足以证明莫扎特是以十分快乐的心态去创作完成了这首钢琴奏鸣曲。但此前笔者曾提到过再快乐的人也会有不快乐的时候,因为人是情感极其复杂的生物,也是极其敏感的生物。莫扎特在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一个连接部中,使用了转调的手法,由F大调转到了d小调上,音乐色彩由明亮转为暗淡,并且旋律部分使用大量的级近音型和紧凑的节奏型来暗示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愤慨需要以此来宣泄,此时莫扎特的内心是激动的、紧张的,他用以上的形式将他内心的情感活动自然地传递给广大音乐爱好者。为什么莫扎特给人的印象總是积极乐观的,正是从他作品当中充满动力的地方表现出来的。正如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二个连接部当中,从第五十六小节开始的充满节奏律动感的部分可以看出,在短暂的悲愤之后,正是莫扎特内心积蓄能量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加油鼓劲,不仅推动音乐的发展,更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结 语

通过对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的分析,可以使广大爱好古典音乐的人们加深对音乐天才莫扎特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从而正确表达蕴含于作品当中的音乐情感。

注释:

[1]朱敬修.西方音乐史与名作鉴赏[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78.

[2]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65.

[3]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260—264.

(责任编辑:崔晓光)

作者:钟智敏

上一篇:初学者英语听力水平提高论文下一篇:煤炭铁路运输计算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