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高中教学中的音乐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欣赏,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针对我国当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出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是高中音乐教育工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论文 篇1:

高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探究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任务明确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遇。

但就目前来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对一些歌曲的掌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忽略,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的出现。探索新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服务。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高考成绩突出,这个学校也就一定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及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所有的课程教学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而高中音乐教学一直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鸡肋,无论在老师还是在领导以及学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无。在教学学时以及教学设备等保障上均无法与高考科目同日而语,课程安排课时少,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

2.从教学的目标和师资力量来看,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教学目标不明确。同时作为一门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或本身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等。

3.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看,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

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对策

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者认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创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建立新的课型,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音乐教师应时常围绕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音乐课不再流于表面。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音乐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精心安排,纵观全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都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音乐课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而是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得到启迪、感染等教育效应上。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老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等等,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语。采用欣赏、律动、创设问题情境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学习音乐。如在教授《音乐与电影电视》时,可以设置很多电影电视音乐问题,选取同学们喜欢的一些影视歌曲,与他们一起探讨。先放一段音乐,制造出悬念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紧紧扣击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提问,对学生理解歌曲或乐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住这些,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效率很高。

4.创新考评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更是激励化教学方法的内涵所在,关键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阐述了我的观点: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学与不学的区别,只要你肯学,你就一定会学好。反之,你则学的不好。同时,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要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大学生活中或现实生活中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和影响,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觉自愿喜欢音乐学习,自觉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5.创新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优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6.创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活动的余地,使各种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7.创新师资队伍,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学校要从唯高考指挥棒运转的教学理念转化,提高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改革现有的师资编制方式,科学灵活定编,注重和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师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让音乐教师更专业。

总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君召.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5).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者:张颖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论文 篇2:

浅谈高中音乐学习中音乐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摘要:高中教学中的音乐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欣赏,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针对我国当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出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是高中音乐教育工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   音乐欣赏   问题   解决办法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特别是新课标的出台,对高中教学中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通过笔者在音乐欣赏实际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采取措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一、高中音乐欣赏课开设的现状

隨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出台,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同时,随着更多优秀音乐教材和书籍的引进、对音乐理论研究的更加重视和深入,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社会环境。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音乐欣赏课。不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设立音乐欣赏课,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大了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增加了音乐教学的器材、引进更多更优秀的音乐欣赏教材。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欣赏课的投入不够,影响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和更新,新技术、新器材、新理论不断涌现。因此,只有保证在音乐教育中必要的资源投入,才能保证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比如对当下音乐流行趋势的把握,就需要对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收集、整理和总结。适当的音乐器材和音乐欣赏设备的投入,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得到更加直观、更多层面、更多角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课教材陈旧,引进和更新不足

高中音乐欣赏课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实际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学校大都自己引进或自编教材。一些学校音乐欣赏的教材陈旧,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欣赏教材,完全依靠老师的经验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条件下,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很难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缺少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在已经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的学校,往往采取音乐老师兼课的形式,缺乏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师。这样的音乐欣赏课,常常流于形式、无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对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课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和教师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在以高考作为高中教育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和老师把主要的精力和教学资源都用到其他学科中,往往认为高中音乐教学可有可无、把音乐欣赏课简单地等同为听歌、唱歌。因而,对音乐欣赏课的课程安排和投入不够,甚至常常出现对音乐课的挤占现象。

二、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创建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修养水平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价格品质、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对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面对当前高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一)改变旧的音乐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已经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的学校教育中,必须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学生在校学习进行全面、综合的素质评价。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更不应以课程的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而是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体会音乐之美、学会欣赏音乐之美、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作为最终目的。

(二)打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学校的重视和全体教师的认同,是让音乐欣赏课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课程安排上,应给予音乐欣赏课充分的课时安排,不能对课程进行挤占,以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另外,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电子和多媒体设备,在课间进行一些优秀音乐作品的播放,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欣赏优秀音乐的时间和机会,还能够让他们随时得到音乐的感染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适当加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施投入

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设施是完成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保障。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高中学校的电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比较齐全,完全能够保障基本的音乐欣赏课教学需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适当进行一些更专业的音乐设备、设施的投入,以达到更完善的音乐教学效果;而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进行多种方式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比如对于缺少电视、音响、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可以使用广播在课间播放音乐;可以对当地的民间音乐、民歌等进行充分挖掘,请当地的民艺人或者相关的音乐组织、团体进行交流和表演等。

(四)注重教材的引进和更新,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适合的教材和专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必要条件。在教材的筛选上,教师应在对学生的欣赏习惯、欣赏品味、欣赏水平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应关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前沿变化,将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欣赏课专业教师的选择和培养上,学校应注重对现有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还应当根据需要对专业教师进行适当引进。

三、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音乐欣赏课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不大。这种现象并非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高,或者不喜欢音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恰恰是出在高中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之中“美”的欣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就要求音乐欣赏课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和揭示音乐内在的美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设施,发挥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教学条件,教师应充分将这些技术运用到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去。对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除了课堂上的欣赏和教师的相关讲解,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内容去搜集资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了解和欣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喜欢的音乐作品,在课上进行讲解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欣赏课达到教学目的的保障。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让学生为课堂欣赏的音乐配图、为音乐配文、配诗、添词等等。这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而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拥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应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的构思和音乐表现手法为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欣赏发现和体会作曲家作品中的创意,从而激发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音乐修养和创新能力。

(四)以高中音乐新课标为导向,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道德情操

高中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师要通过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懂得音乐之美、学会欣赏美,最终可以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李曉娟.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北方音乐,2017,(09):199.

[2]张凤.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浅议[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8):245.

[3]叶长浩.论柯达伊教学法在高中音乐理论课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01):107.

作者:茆延芳

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论文 篇3:

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时代性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在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教学设计中,深化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让教学实施的各环节有效落实时代性,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树立信息时代主人翁意识,让家国情怀扎根学生心灵,是促进育人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面向全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开设《探秘人工智能》公开课,与其他五位教师一起进行了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人工智能》专题直播活动。下面,笔者结合专题研讨及教学活动的实践经历,谈一谈对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设计时代性的启发与思考,希望能为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科育人品质助力。

● 教学目标凸显时代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课程,肩负新时代所赋予的学科育人价值。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时代要求,凸显时代特色,同时要注重传承与创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同,彰显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

笔者在设计《探秘人工智能》一課的教学目标时,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典型应用,如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机器同传等,带领学生探析应用背后的关键技术,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创新创造魅力,提升对人工智能的鉴赏力、理解力和应用力,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还存在短板,甚至出现了“卡脖子”的情况[1],需要同学们胸怀科技强国抱负,投身强国伟业。而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的宣震老师则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分词、相似度计算等核心算法,让学生充分体会Python编程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美好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教学内容把握时代性

身处信息时代的高中生,对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知欲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遴选或重组、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等过程中,要发掘那些为时代所认同的或能为时代服务的内容,引入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正在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要求[2],实现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思想性和实效性的高度统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下面以笔者设计的《探秘人工智能》一课为例进行探究。

导入环节:笔者选定了《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宣传片》。该视频选用独特的国风开场,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一一进行对比,不仅注重对现代科技的呈现,同时加入了人工智能在抗“疫”中的应用,如远程看诊、机器人消毒送药、云办公等,使得整部宣传片更具情感厚度[3],传达出时代情怀和温度。

过程环节:基于教材分析,笔者灵活重组教学内容,遴选富有时代性的教学资源,以学生跟随记者采访走进人工智能大会的各场景为主线搭建课程框架,将学科知识点整合到参加大会的各环节中。

第一站:会场门口。为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实践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笔者向学生分享了当前互联网络中典型的AI开放服务平台,如百度、腾讯等,介绍了人脸识别在慈善行业、刑侦破案等方面的常见应用,还设置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体验识别效果。

第二站:主会场内。透过镜头,学生看到会场内展示的各类智能机器人。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经验和社会生活充分挖掘身边资源,体会生活中处处有人工智能。在具体案例的呈现中,笔者选取了新冠疫情期间在武昌方舱医院上岗、为抗击疫情发挥重要作用的5G医疗机器人,引导学生树立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意识。

第三站:会议现场。视频呈现的是机器同传为大会的无障碍交流提供技术保障的场景。笔者选取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讯飞、百度、搜狗等机器同传技术在各类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展会上担当重要角色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最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当前,同声传译员是否可以用机器来代替”,引导学生思考人机和谐相处协同发展问题,启发他们要对身边的社会现象和技术进行理性探究和多元思考。

第四站:中场休息。笔者选取播放了全球第一首由人工智能助理作曲、合唱的原创单曲MV《智联家园》,让学生认识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不凡表现。随后让学生盘点身边常见的智能助理,向学生介绍Python第三方中文分词库jieba库并设计编程实践分词任务,演示复旦大学中文通用百科知识图谱,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助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五站:云展览平台。笔者选取了代表当今全球算力巅峰的华为Atlas 900 AI训练集群案例,让学生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出人工智能三要素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随后介绍“算力”要素,带领学生认识算力的关键核心——神经元芯片。接着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让学生意识到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科普在教育领域相继成立的芯片大学和芯片学院,启发学生关注社会,树立对世界的多元认知。

总结环节:以流程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梳理知识,理清思路,加深印象。最后选取人工智能引发失业危机、“威胁”人类等素材供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最难取代的十大职业以及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排行榜TOP10等信息,引导学生辩证、理性地认识人工智能,科学规划人生,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

● 教学手段体现时代性

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数据、信息、知识传递的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前沿信息化教学手段,学会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选用多元数字化工具,如平板电脑、开源硬件、移动终端等,引导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笔者在设计《探秘人工智能》一课的机器同传应用体验活动时,借用智能手机和希沃投屏等软件,让学生实境体验“讯飞听见”的神奇魅力,感受人工智能与社会各领域相结合带来的变化。李凡和江苏省扬州中学吕境怡两位老师为每组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让学生利用植物识别App来识别真实植物、现场拍照制作AI证件照等,使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激发探索欲望与兴趣。江苏省大港中学沈建国老师在课堂一开始便向学生展示了人工智能产品天猫精灵、讯飞翻译机、小夜灯,并演示其应用,为学生开启探索人工智能奥秘的大门。南京市秦淮中学冯海旭老师借用Micro:bit硬件套件和Makecode软件客户端,实现模拟聊天机器人一问一答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语音识别技术。宣震老师选用氦星人教学平台搭建课堂教学环境,并借助教学平台引导和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报告,帮助学生梳理学科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

● 教学评价注重时代性

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视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应贯穿于教学设计全过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应从学生现实生活和实际需求入手,密切关注时代发展对人才发展的新需求,结合课程教材,更新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工具,转变评价方式,最终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目标。

笔者在《探秘人工智能》一课中既设计了主题讨论、探究分析等协作活动,也设计了完善人脸识别等Python编程实践任务,对学生编程知识的掌握、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等情况进行过程性记录,通过加强课堂的过程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科学素养。李凡老师通过“植物之旅”这一项目开展教学,设计为植物挂牌活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为喜欢的植物找一首小诗,研究语音合成与二维码生成技术,并合作为校园内每一类植物设计一个个性化的二维码身份标识,还同步提供了项目作品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最终提交的二维码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点评,由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与评估,考察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收获成功的喜悦。宣震老师选用星人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对学生课堂练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反馈,并形成学生学习的完整性记录报告,在不断检测反馈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 结束语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既富有创造性又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在幫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设计与时代潮流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要求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并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将打开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帮助学生培养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机制和习惯,强化家国情怀和信息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科育人品质,最终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中国日报网.(两会受权发布)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EB/OL].(2021-03-12)[2021-07-27].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103/12/WS604ad477a3101e7ce9743a83.html.

[2]何小春.主体性·时代性·启发性·先进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J].教育探索,2009,214(04):108-109.

[3]潇湘晨报.古今视角看AI,WAIC这样打造“国风”开场[EB/OL].(2020-01-10)[2021-07-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816921162955455&wfr=spider&for=pc.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周静

上一篇:珠江流域水利安全生产论文下一篇:传统课堂教学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