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2022-04-25

摘要:对广州外籍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外籍群体对图书馆的环境、设备、馆员、馆藏、活动等方面的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篇1: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39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官方网站进行调研,从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三个方面概括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的发展现状,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主要有四种服务模式:漂流借阅型、公益捐赠型、主题活动型和桥梁传递型。提出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四点优化对策,即完善漂流感悟反馈渠道、细分读者的阅读需求、打造主题活动品牌、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

关键词: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模式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9.0084

1 引言

在文化强国发展战略背景下,为了推进全民阅读进程,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关注群众阅读需求的实际性和多样性,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1]。在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共图书馆法》中,也提到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应关注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面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2]。阅读工具包是经过精心、科学设计的用于系统性学习的阅读工具套件,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阅读需求。阅读工具包服务也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目前国内关于阅读工具包的研究相对较少,向剑勤[3]研究了美国公共图书馆面向读书会提供的阅读工具包服务;严贝妮等[4]则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的发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面向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的研究较少。省级公共图书馆对全省公共图书馆有示范作用,有义务带领全省图书馆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服务[5]。通过对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现状的研究,梳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阅读工具包服务优化策略,以期完善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工具包服务。

2 我国省级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现状

通过网络调查法,从2018年10月15日至11月11日,对我国39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官方网站进行调研,其中一个图书馆网站因站点更换无法正常访问,实际访问38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从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三个方面对其阅读工具包服务进行调查,总结目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发展现状。

2.1 阅读工具包服务内容

2.1.1 图书礼包

阅读工具包英文为“reading kit”,是阅读学习套件,而在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工具包多表现为图书礼包。图书礼包内含省级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丰富、专业的图书资源为读者精心组织,图书馆员精心挑选,适合不同阶段人群阅读的经典图书。阅读工具包以书包和福袋的形式提供给读者,旨在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2016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参考“黑龙江省全民阅读第二批推荐书目”,结合农民工子弟学生的阅读需求,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龙图书包”,每个书包都包含《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一棵长满信的树》《天才街》等优质图书[6]。江西省图书馆2018年开展“点亮阅读 书香人生”活动,在活动现场准备了500份阅读礼包,分发给到馆参与活动的读者朋友,礼包内含《我为你洒下月光》《陶渊明的遗产》《赣图大讲堂2016》等优质作品[7]。

2.1.2 数字电子资源

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电子资源多为视障群体和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他们对于电子资源的需求比一般读者更强烈。例如天津图书馆于2018年向视障群体提供“智能听书机”借阅服务,为视障读者提供优秀的有声电子资源[8]。视障群体由于视力障碍很难进行书本阅读,因此有声电子资源更为符合他们的阅读需求。2017年两会期间,云南省图书馆面向与会人员推出了书香云南数字阅读卡,阅读卡内包含丰富的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阅读卡内的数字资源涉及政治、历史、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9],丰富的数字资源满足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

2.1.3 系列主题活动

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工具包不僅有阅读素材,还包括有阅读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创新阅读工具包的提供方式,也提高了读者对阅读工具包的认知度。2017年南京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陶风书话”系列活动,以古籍保护为主题,邀请古籍研究方面的专家,对南京图书馆的古籍藏书进行讲解,丰富了读者对古籍保护的认知[10]。南京图书馆依托其丰富的古籍藏书,开展“陶风书话”系列主题活动,在促进读者对古籍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为古籍研究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

2.2 阅读工具包服务对象

省级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工具包的服务对象可分为普通阅读群体和特殊阅读群体,其中普通群体是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辐射范围内的大众读者,通过提供阅读工具包的方式丰富读者的阅读内容,给读者带来文化盛宴。特殊阅读群体主要包括贫困少儿群体、老年人群体和视障群体。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少儿群体。我国公共图书馆比较关注贫困地区少儿群体的阅读需求,贫困少儿群体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得到丰富的阅读资源,而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和设备极为完善,有义务和能力去帮助贫困少儿群体。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经常会邀请本省贫困地区的儿童来馆参观,并赠送本馆设计的阅读工具包,希望贫困儿童可以利用阅读工具包丰富自己的知识。(2)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的趋势愈渐严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更加关注老年读者群体的阅读情况。老年人由于行动上不便,省级公共图书馆大多通过进入社区为老年读者提供阅读工具包服务,选择适合老年读者阅读的期刊和杂志制作专属于老年读者的阅读工具包,让老年读者“活到老,学到老”。(3)视障群体。视障群体由于视力问题,阅读存在很大障碍。因此,视障群体的阅读需求往往很容易被忽视。省级公共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为视障读者制作电子阅读工具包,呼吁社会关注视障群体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

2.3 阅读工具包服务目的

2.3.1 宣传传统文化

在我国节日期间,省级公共图书馆会相应的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让读者在享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2018年浙江图书馆在元宵佳节举办了以“阅”享元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龙衔火树千灯焰——花灯的前世今生”主题展览、“明月薄云 绘出团圆”——团扇绘制体验、“火树银花 焰暖人间”——花灯制作体验和“书海灯谜会”等丰富的活动既增加了节日的氛围,也让浙江人民加深了对元宵节文化的了解[11]。省级公共图书馆很重视古籍阅读推广,主要推广对象是中小学生,注重培养他们对古籍文化的兴趣。例如南京图书馆在2018年开展了一系列古籍推广活动,并把“古籍探秘”做成其专属服务品牌[12]。

2.3.2 扶贫助残

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的扶贫助残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类:(1)视障群体。视障群体因为行动不便,省级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为上门服务,打通了视障群体阅读的“最后一公里”。(2)贫困群体。省级公共图书馆根据贫困群体的实际阅读需求,提供相应的阅读工具包服务,同时也重视贫困儿童群体的阅读需求,不断地丰富其阅读资源。(3)老年人群体。省级公共图书馆针对老年人开展送“文化惠民礼包”到社区的活动,赠送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期刊和杂志,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通过对以上三类服务人群的细分,省级公共图书馆致力于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

2.3.3 培养兴趣,提升素质

省级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工具包服务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素养。通过发放各种趣味的阅读工具包,创新青少年读者的阅读方式,让阅读成为一种自发式的行为。2017年内蒙古图书馆就推出过“阅读存折”工具包,让读者在阅读后将自己的感悟和阅读方式记录在“存折”上[13],有利于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总结,给其他读者提供阅读参考。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工具包以其趣味的阅读方式吸引读者的关注,让读者自觉阅读,爱上阅读。

2.3.4 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政府工作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的时事热点信息。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阅读工具包主要包含每年两会期间需要的政务信息,为两会参会代表提供信息服务。内蒙古图书馆自2015年开始为两会参与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利用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与会人员收集“两会”专题资料,专题资料紧贴当前社会政治方针策略和时事热点,并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自身的建设问题,为两会代表提供专项政府信息[14]。除了两会期间,省级公共图书馆也关注政府工作人员平时工作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全面、科学的阅读工具包服务。

3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的四个服务模式主要有:漂流借阅型、公益捐赠型、主题活动型和桥梁传递型。

3.1 漂流借阅型

漂流借阅型是阅读工具包最常见的阅读方式。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中,关于阅读工具包的借阅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而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工具包服务缺乏完善的借阅制度,多以漂流的形式在读者间进行借阅。例如,2015年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针对上海市内的几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展了一项“带着书包回家乡”的阅读漂流计划,每个漂流书包内都包含5本图书馆精心挑选的优秀图书及一个空白记录本,方便孩子记录阅读感悟并进行交流[15]。孩子们将漂流书包带回家乡,与家乡的小伙伴一起分享阅读感悟,并在记录本上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让知识在漂流中不断地积累。漂流借阅型的服务模式扩大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辐射范围,以集体漂流的形式促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阅读工具包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

黑龙江省图书馆推出的“龙图书包”和浙江图书馆的新春“爱阅福袋”都是属于漂流借阅型的工具包。省级公共图书馆鼓励读者借阅阅读工具包,但是缺乏完善的借阅制度。省级公共图书馆并没有将工具包的借阅与一般图书的借阅制度分开,并且对于阅读工具包的回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增加了阅读工具包的制作成本。

3.2 公益捐赠型

自“文化扶贫”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扶贫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思想,利用文化扶贫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在文化扶贫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经常向贫困地区捐赠阅读工具包,指引貧困地区群众进行阅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的“手拉手 阅读齐步走”系列活动,就是针对贫困地区少儿群体展开的。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并向活动所在地的学生赠送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大礼包,希望学生们利用阅读礼包好好学习。例如,2017年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就邀请了属于国家级贫困村的登封市君召乡胥店村小学的15名孩子到馆参观,以科技应用为参观活动重点,向学生展示馆内的自助借阅机和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对图书馆科技应用的认知[16]。在活动结束后,图书馆向参观学生赠送了适合他们的阅读礼包。省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向贫困地区捐赠阅读工具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贫困地区孩子在阅读资源上的不足,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3.3 主题活动型

阅读工具包的形式不拘泥于图书和相关工具,也包含有主题的活动。阅读工具包主要的功能是指导读者阅读,达到其阅读目的,而主题活动可以取得相同的阅读效果。以活动的形式让读者感受主题阅读,深入对主题知识进行学习。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主要依托中国传统节假日来开展主题活动,在节日的氛围中给读者提供相应节日的传统文化知识盛宴,利用节日氛围的烘托让读者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更加深入,满足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阅读需求。

江西省图书馆在2018年春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的新春阅读活动,在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江西省图书馆推出了“过年”“节日美食”专题图书展和“梨园贺岁·百戏昇平”专题讲座;在数字阅读专题活动中,邀请读者进馆体验“戌狗闹春·资源贺岁”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经典传情·书福迎春”有声电子贺卡制作等[17]。专题图书展利用图片的形式向读者展现春节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则对传统戏曲文化、节日文化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科技专题活动带读者领略数字科技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同的专题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知识,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让读者在书香中欢度春节。

3.4 桥梁传递型

省级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工具包不仅可以利用本馆的资源进行设计,还可以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省级公共图书馆这一平台,向读者提供阅读工具包服务,这就是桥梁传递型服务模式。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工具包的内容,还可以扩大阅读工具包的影响力。浙江图书馆的“悦看热点”盒子就是一个桥梁传递型的阅读工具包模式。浙江图书馆通过整合少年信息大赛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以小视频的方式留下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然后通过浙江图书馆“悦看盒子”平台,向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传送科技知识[18]。“悦看盒子”除了传递科技小视频外,还对政治精神文明和家风这两方面进行宣传,不断丰富“悦看盒子”的内容。少儿科技大赛的优秀作品和创造思路更贴合孩子们的理解思路,加快孩子们对科技知识的理解,省级公共图书馆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并经由图书馆这一平台传递出去,同时社会力量的参与也传递出温暖的人文情怀。

4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优化对策

省级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向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并带动全省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发展[19]。阅读工具包所具备的指导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根据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的服务模式,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提出以下优化对策。

4.1 完善漂流感悟反馈渠道

进行漂流的阅读工具包一般会配置空白记录本,用于分享阅读感悟,对阅读后的感悟进行交流是加深阅读最有效的方法,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图书馆对发放的阅读工具包的读后感悟进行收集,检验阅读工具包的使用效果,不断完善阅读工具包的设计。图书馆依托自身平台对反馈感悟的收集更为迅速和全面,以读者为导向的阅读感悟的收集,有利于图书馆对阅读工具包内容的调整。

首先,对于工具包内配备的感悟记录本进行收集总结。为了确保反馈感悟的质量,在借阅工具包时,馆员应提前告知读者关于阅讀感悟的收集情况,鼓励读者记录其阅读感悟。阅读感悟记录偏向于读者的个人感受,无法全面的反映阅读工具包的使用效果。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对借阅工具包的读者发放调查问卷,对阅读工具包使用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对读者感悟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面向读者需求不断地调整工具包的内容。其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感悟反馈渠道。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及时性,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的交流更为顺畅,读者可以在平台上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来进行交流讨论。图书馆在微博微信平台对阅读工具包进行宣传,并开设专题板块和话题讨论,方便读者在使用阅读工具包后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比如黑龙江省图书馆鼓励读者在其微博、微信平台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悟,在促进读者交流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情况。读者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阅读工具包,扩大工具包的影响范围,图书馆能搜集到更多的阅读信息反馈,有利于图书馆对阅读工具包的改进。

4.2 细分读者的阅读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理念是以用户为核心,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分就是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目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工具包是缺乏的,且很少有省级公共图书馆对少儿读者进行分级服务[20]。学龄前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不同,这就要求图书馆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龄前儿童设计不同阅读水平的工具包。学龄前儿童在阅读时需要家长的陪同,因此亲子阅读工具包更为符合学龄前儿童的阅读需求。对于少儿读者来说,其阅读目的是拓展视野,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工具包以兴趣培养为主。由于少儿读者注意力难以集中,故工具包应增加绘本读物,提高读者阅读兴趣。老年读者因身体原因导致出行困难,针对老年读者图书馆可以提供订阅式阅读工具包,并定期更新工具包的主题。同时,考虑老年人视力问题,可以设计大字阅读工具包,方便老年读者阅读。省级公共图书馆除了针对用户进行划分外,还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收集读者的推荐书目,选择用户推荐度高的书目设计工具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4.3 打造主题活动品牌

为助推全民阅读的进程,省级公共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零散的阅读推广活动会模糊宣传的重点[21],难以培养长期忠实读者。主题活动的品牌化是对馆内阅读资源进行整合,有重点的进行阅读推广,提高主题活动的辨识性。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在节庆日推出的专题活动型工具包的主题高度相似,主题命名多为“文化年货”“资源贺岁”“VR阅读体验”等,缺乏鲜明的识别性。要打造主题活动品牌,首先,省级公共图书馆要明确品牌的受众读者,面向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次,省级公共图书馆要重视区域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依托于区域文化而形成[22]。依托于区域特色文化打造的品牌活动有别于其他主题活动,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省内文化服务的指向标,有义务推广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广图筋斗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在2018年主推的数字阅读资源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凭借着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设计阅读活动工具包,并把特色工具包送到企业、校园、社区等地,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23]。图书馆将品牌活动打造成宣传招牌,提高主题活动的知名度,既可以维护忠实读者,又能吸引潜在读者参与。最后,品牌活动的打造离不开宣传推广,从活动宣传、活动设计和活动内容等方面着手,保障活动本身的特色。通过印发宣传单页和借助微博、微信官方平台进行活动宣传,提高读者对活动的关注度,同时设计精美、印刷精良的宣传页面能够快速吸引读者的目光,促使读者参与活动。图书馆应组建专业的活动设计团队,策划主题活动流程。活动设计要兼顾图书馆的馆内资源和读者喜好,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邀请各专业领域的学者参与,利用学者的专业素养向读者传递高质量的阅读内容,给读者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

4.4 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省内公共图书馆的骨干力量,其服务辐射范围较广,面向的读者群体较多,而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馆员数量有限,很难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24]。为了提高阅读工具包的服务质量,省级公共图书馆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阅读工具包设计中来,丰富阅读工具包的资源内容,创新服务模式。由于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有限,以服务到馆读者为主,志愿者的参与可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给不便出行的读者提供上门服务。同时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联合区域内地市级图书馆共同开展阅读工具包服务,定期开展对读者满意度高的阅读工具包进行交流学习,带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除志愿者服务外,其他文化服务机构的参与也丰富了工具包的服务形式。图书馆与文化旅游组织进行合作,以“行走阅读”的方式让读者感受文化的魅力;与媒体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网络宣传平台提供有声视听资源服务;与科技竞赛机构合作,筛选出优秀的作品与读者分享。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扩大阅读工具包的影响范围。

5 结语

[JP3]阅读工具包的使用目的在于指导阅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除了阅读资料和相关测量工具外,还应包含主题阅读活动。阅读活动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活动内容必须精简,内容框架必须完整,以便有效指导读者阅读。我国省级图书馆阅读工具包服务还需学习国外成熟的服务体系,加强与文化机构、媒体机构和志愿者之间的合作,完善阅读工具包的借阅制度,向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工具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3):4-12.

[2]金武刚.公共图书馆服务:从行业共识到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解读[J].图书馆杂志,2017, 36(11): 15-19.

[3]向剑勤.美國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工具包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6,36(6):149-157.

[4]严贝妮,米雪.全民语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工具包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23):70-73.

[5]柯平,刘旭青,柴赟.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解读[J].图书馆,2017(6):1-7,13.

[6]人民网. 黑龙江省图书馆“图书馆日”主题活动项目启动[EB/OL].[2018-12-12].http://hlj.people.com.cn/n2/2016/0614/c22 0024-28505335.html.

[7]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举办2018年“书香赣鄱”全民阅读暨“读好书”系列活动[EB/OL].[2018-12-12].Http://www.jxlib.gov.cn/news_display.aspx?id=3650.

[8]北方网.天津图书馆启动盲人智能听书机免费借阅服务[EB/OL].[2018-12-12].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8/09/29/036182342.shtml.

[9]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为2017年云南省“两会”提供便携式数字阅读服务[EB/OL].[2018-12-12].http://www.ynlib.cn/Item/80100.aspx.

[10]南京图书馆.南图举办第一期“陶风书话”活动[EB/OL].[2018-12-20].http://www.jslib.org.cn/njlib_gqsb/201707/t20170718_154784.htm.

[11]浙江图书馆.书海猜灯谜 民俗闹元宵——浙江图书馆举办元宵节系列活动[EB/OL].[2018-12-20].http://www.zjlib.cn/zxbghd/54418.htm.

[12]南京图书馆.南图举办丰富多彩的古籍推广系列活动[EB/OL].[2019-01-05].http://www.jslib.org.cn/njlib_gqsb/201807/t20180724_161796.htm.

[13]内蒙古图书馆.书香助成长 爱心进校园[EB/OL].[2019-01-05].http://www.nmglib.com/ntzx/ntdt/201706/t20170628_141499.html.

[14]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两会”服务一直在路上[EB/OL].[2019-01-12].http://www.nmglib.com/ntzx/mtjj/201701/t20170124_57696.html.

[15]新华网.上海少儿图书馆发起公益读书项目 “爱心小书包”随阅读漂流[EB/OL].[2019-01-19].http://news.cqnews.net/html/2015-06/02/content_34378

484.htm.

[16]河南省图书馆.“手拉手 阅读齐步走”之关爱贫困地区儿童阅读与成长[EB/OL].[2019-01-19].http://www.hnsst.org.cn/dongtai_show.aspx?id=1789.

[17]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开展2018年迎新春系列活动[EB/OL].[2019-01-22].http://www.jxlib.gov.cn/news_display.aspx?id=3588.

[18]浙江图书馆.阅读悦自己 书香满村寨浙图“打包”图书馆送进村寨[EB/OL].[2019-01-22].http://www.zjlib.cn/zxbghd/54932.htm.

[19]王妍.轉型期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6):11-17.

[20]李德胜.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与活动调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8):123-128.

[21]刘容超.活动品牌化:图书馆推广活动的品牌创建[J].图书馆学刊,2017,39(12):13-17.

[22]王妍.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区域文化内涵及开发利用——由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实践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8(2): 84-86,92.

[23]新华网.广西推进“广图筋斗云”系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EB/OL].[2019-02-12].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8-04/15/c_1122685085.htm.

[24]王改清.省级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培育机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1):3-6.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Mode of Reading Toolkit in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Cui Lu-yao

作者:崔路遥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篇2:

广州外籍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及外籍读者服务思考

摘要:对广州外籍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外籍群体对图书馆的环境、设备、馆员、馆藏、活动等方面的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在5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外籍读者服务的措施,包括:加强精细化、专业化的馆藏建设;探索开展体验类、分享类的文化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利用指导;利用新媒介、新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建立馆员与志愿者互为补充的服务模式,以期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做好外籍读者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外籍读者;读者服务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94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广州对外交往历史悠久,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往来持续不断。近十几年以来,随着广州城市的快速发展,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此投资、经商、创业和居住.截至2020年6月30日,外国驻广州领事馆已达66家[1],在广州外国人数量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前列,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根据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的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25日,广州在住外国人共86 475人。其中人数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为韩国、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2]。虽然广州的外籍群体人数占全市总人口比例并不高,但来源国广泛,群体聚集度高,特别是在天河、越秀、白云、番禺4个区域中[3],外籍人口较为集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区,呈现出人口结构多样、文化多元的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4]。”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理应顺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关注外籍群体等人群的公共文化诉求,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提供均等无差异的信息文化服务。基于此,笔者对在广州外籍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情况展开调查,梳理相关问题并分析总结了提升服务的路径,以期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做好外籍读者服务提供思路。

2 外籍群体利用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情况调查

笔者于2019年3月至12月以电子问卷的形式面向广州市的外籍群体就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情况开展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1)外籍群体的基本信息;(2)外籍群体利用图书馆的经验及阅读习惯;(3)外籍群体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和意见;(4)外籍群体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

问卷一方面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直接在线上发放,另一方面在广州图书馆及广州地区各区馆以线下扫码填写的形式发放。问卷分为英语、日语、韩语3个语种,共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此外,笔者还通过访谈的方式,对部分外籍人士进行了重点调查。

2.1 受访外籍群体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外籍群体的来源地、掌握语种、居住年限和职业身份等。在201位受访者中,男女比例约各占一半,其中18-34岁的青年群体占大多数,占比55.7%。从地域来看,来自亚洲的外籍群体最多,约占57.2%,其次为北美洲和欧洲,各占17.4%和14.9%(见表1)。这与广州市政府统计的外籍群体主要来源国家情况也较为吻合。

从掌握语种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都会英语,占比82%。约58.7%的受访者会说两种以上的语言,其中同时会说英文和中文两种(及以上)语言的人最多,占比约34.8%。这一方面说明不少外籍人士具备一定的中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不少外籍人士为有中文背景的华侨、华裔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亚洲国家的受访者当中,他们的原国籍语言主要包括东亚地区的日语、韩语,东南亚地区的泰语、印尼语、马来语,以及南亚地区的印度語、旁遮普语、乌尔都语等,说明在广州的亚洲群体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人群居多。

从居住年限来看,大多数受访者在广州生活都未超过3年(占64.2%),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外籍人士仅到广州不满1年(占34.8%),但也有近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广州生活了10年以上(占19.9%),这与他们的职业和身份有较为紧密的关系。调查显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是学生(占31.8%),其次是企业雇员(占24.4%)。数据显示65.6%的外籍学生在广州生活未超过3年,因为他们在广州的时长与学业相关联,学业结束即有可能回国。在企业雇员当中,有53%的人居住时长未过3年,但也有32.6%的员工在广州生活了10年以上,说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稳定,相较其他群体更容易在广州扎根。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外籍群体在广州仅为短暂停留(约占6%),他们来访的目的一般是旅游、出差(比如每年“广交会”期间的参展商和采购人员)、探亲等。这类人群对广州的休闲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较为关注,公共图书馆也是他们参观游览的一个选项。特别是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上的广州图书馆,对很多短期停留的外籍人士来说,是他们感受广州城市文化生活的一个窗口。笔者认为此类外籍群体对图书馆的利用和需求情况同样值得关注。

2.2 外籍群体利用图书馆的经验及阅读习惯

问卷主要调查了外籍群体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访问经验、访问时间、访问目的和阅读主题倾向等问题,同时也对一部分在广州外籍人士从未访问过公共图书馆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2.2.1 访问公共图书馆的经验

201位受访者当中,绝大多数人在原居住国都访问过公共图书馆,占比85.6%,而在广州访问过公共图书馆的外籍群体比率则相对低一些,为70.1%。

在广州访问过公共图书馆的141位外籍人士当中,有82.3%的人去过广州图书馆,25.5%的人去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7%的人去过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去过区馆的人普遍不多(见图1)。调查结果还显示有部分外籍人士并不清楚公共图书馆的概念,将其与某些机构内部的图书馆混淆。由此可见,外籍群体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体系架构不甚了解,利用范围也大都局限在省、市级公共图书馆,较少利用各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

2.2.2 访问公共图书馆的时间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受访外籍人士习惯在周末访问公共图书馆,占比67.3%;还有31.9%的受访者倾向在节假日去图书馆。可见对大部分外籍群体来说,周末和节假日仍是主要的闲暇时间。不过调查也发现,选择在工作日上班时间访问图书馆的人数占29%,高于选择在下班时间访问图书馆的人数(占17%)(见图2),此类人群多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或一些无业者,他们的时间比较自由,工作日访问图书馆也方便和其他读者错开。

2.2.3 访问公共图书馆的目的

针对外籍群体访问图书馆的目的,笔者提供了6个选项(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外籍人士来到公共图书馆,最常做的事是阅读或自习(占71.6%),其次是借还书(占65.9%),还有18.4%的外籍群体是参观性质的“随意走走”,但来参加活动的外籍群体明显较少,仅占9.2%。

2016年由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课题组撰写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阅读行为调查报告》中针对广州市民使用公共图书馆的目的也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均值比较高的四种目的依次为:利用安静的自习空间、借阅/归还图书和文献资料、休闲性阅读、完成作业或任务[5]。这说明无论中外群体,利用公共图书馆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和丰富的馆藏资源仍然是人们的主要诉求。

2.2.4 阅读图书的主题倾向

结合目前广州图书馆外文馆藏的主要类型(主要集中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大类),笔者对外籍群体的阅读倾向进行了调查(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外籍群体偏好的图书类型当中,文学类占比最高,达56%;其次是语言及语言学类图书,占比44%;历史传记类、艺术设计类图书也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外籍群体选择。调查结果也显示外籍群体阅读图书的主题较为分散,涉猎范围比较广泛,平均每个人选择了2.82个答案。

2.2.5 从未访问公共图书馆的原因

在201位受访者中,有60位外籍人士表示从未访问过广州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最普遍的原因是“不知道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占36.6%),或“不知道广州的公共图书馆在哪里”(占26.6%),这说明外籍群体对图书馆的认知不足,图书馆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有待加强。另有23.3%的受访者表示“没时间去”;16.7%的人觉得“离住所太远”,这说明访问图书馆的时间和交通成本高,图书馆馆舍的分布还不够均衡和便利。还有15%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怎么使用公共图书馆”,说明有必要针对某些外籍群体开展图书馆的利用培训(见图5)。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60位外籍人士当中,有46人在原住国有过使用公共图书馆的经历,有的人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这说明很多外籍人士有使用图书馆的习惯和需求,应该为他们享受广州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造条件、消除障碍。

2.3 外籍群体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问卷在这一部分通过评分表的形式,请外籍群体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打分(见表2)。问卷共设计了环境、设备、馆藏、活动、馆员5个评分项目,“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如无法评价可选择“不确定”选项。针对不满意的项目,问卷同时收集了外籍群体相应的意见。

共有144位外籍人士参与了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外籍群体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满意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环境3.84分;馆员3.83分;馆藏3.8分;设备3.61分;活动3.48分。5项平均分为3.71分,可大致看出外籍群体对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至“满意”之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比5个评分项目,可以发现外籍群体对图书馆环境和馆员素质的整体评价相对良好;对设备及活动的评价则相对较低,这两项也是被最多受訪者评为“1分”,即表示非常不满意的项目。说明外籍群体在设施、设备使用和活动参与方面的体验感不佳,图书馆有必要厘清其中的障碍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改善。受访外籍群体针对5个项目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意见(见表3)。

2.4 外籍群体对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期望

问卷在最后调查了外籍群体对图书馆未来服务的期望,着重了解外籍群体在馆藏服务、活动开展和服务信息获取3个方面的想法和期待,201位受访者均参与了该部分的调查。需要说明的是,答案中给出的服务内容现阶段均未面向外籍群体提供,希望通过调查为未来服务的提升方向提供参考。

2.4.1 对馆藏服务的期望

针对“你希望未来图书馆提供哪种馆藏服务”这一问题开展调查,主要想了解如何让外籍群体更高效、更方便地利用图书馆馆藏。在给出的三个选项当中,有48.8%的受访者选择了“馆际通借通还”服务;其次有26.4%的受访者选择了“快递送书”服务;也有15.9%的受访者选择了“集体借阅”服务。受访外籍人士还贡献了其他服务建议,主要包括:希望提供图书到期提醒服务(短信或邮件方式);希望馆员提供图书推荐、新书书评服务,同时开通外籍读者的荐购渠道;希望提供英语类电子图书资源;希望提供更精准的图书排架号信息(精确到架)(见图6)。

2.4.2 对活动开展的期望

针对“你希望未来图书馆开展哪类文化阅读活动”开展调查,提供的三个选项分别为中文对话课、中国文化体验课和母语读书会。调查结果显示(见图7),外籍群体对这三类活动的期望值均较高(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其中对中国文化体验课的兴趣最高,占比46.3%。对此,受访外籍群体还提出了他们期望的活动形式,比如:古筝、笛子、汉服类的中国文化体验;面向儿童的汉语体验;戏剧、音乐会等表演类活动。

2.4.3 对服务信息获取的期望

针对“你希望未来通过哪种渠道获取图书馆服务信息”开展调查。调查发现,外籍群体最希望通过微信平台接收图书馆服务信息。约62.7%的受访外籍人士希望图书馆建立英文版的微信公众号,也有29.9%的外籍人士希望通过电子邮箱接收图书馆的英文版电子简报(有日本受访者特别提出希望有日文版的电子简报),还有少数受访者希望通过短信、官网、谷歌接收图书馆的服务信息(见图8)。

3 提升外籍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基于以上调查,笔者认为整体来看,外籍群体对广州地区图书馆的利用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图书馆的外籍读者服务在馆藏服务、活动开展、利用指导、宣传推广和语言服务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

3.1 馆藏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馆藏建设层面,调查显示外籍群体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外语资源的数量、语种、更新速度等方面均存在意见,对日语图书、少儿外语类读物、中文学习类图书的需求尤为突出。由此,图书馆在丰富外语资源的同时,还应着重开展更为精细化的主题图书资源建设,比如区分少儿与成人外语馆藏,开设少儿外语资源专区、中文学习资源专区等,让资源更加贴合外籍群体的特点及其特定的需求。

在馆藏利用层面,一方面应该让馆藏更高效地“流动”起来。可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开通馆际的通借还服务、付费的快递送书服务;或者与外籍社区、国际学校、外企公司等机构合作,提供集体批量外借、书展上门等个性化借阅服务;在有条件的区域,还可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外文文献主题分馆。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为外籍读者认识和利用馆藏提供便利。调查显示,外籍群体希望图书馆提供到期提醒、图书推荐、新书书评等服务,说明他们需要更为细致、更为专业的文献服务,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认识和使用馆藏。此外,针对“找书难”这一问题,除了做好馆藏数据的管理和更新、优化排架方式,也应该看到外籍读者在自身文化背景和使用图书馆习惯方面上的差异,多为他们提供馆藏检索和利用方面的指引和培训。

3.2 活动开展——向体验类、分享类活动探索

在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外籍群体对图书馆活动的满意度最低,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图书馆欠缺专门针对外籍群体的活动。这与国外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情况存在差异,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有针对移民的多元文化活动、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语言课程、帮助新移民融入的生活资讯或讲座等个性化服务[6]。

结合调查中受访者对图书馆活动提出的期望,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广州本地特色文化,开展一些体验感强、分享氛围浓厚的文化和阅读活动。比如中秋节的月饼、灯笼制作体验,线装书装帧课堂,广州图书馆语言学习馆长期开展的粤语学习活动等,都可为外来群体认识中国文化和融入广州提供帮助。如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优化,定期举办“外籍读者专场”体验活动,既有利于提升外籍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和本地文化的认知,也可拓宽活动本身的受众群。

3.3 利用指导——将“浅”参观与“深”指导相结合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外籍群体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基本满意,但也存在看不懂中文标识和相关服务指引的情况。针对外籍群体相对“浅层次”的参观需求,图书馆有必要提供用语准确、内容全面的英文标识和服务指引,让外籍人士与中国读者处在同样舒适、友好的环境当中。

此外,对于很多在图书馆阅读学习的外籍读者来说,他们的体验感也常常被设施设备的使用问题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外籍群体在这方面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找位难”和设备使用困难。针对“找位难”问题,广州图书馆已出台了相应的座位管理制度,但因为缺少英文版本,外籍群体对此并不了解;馆内的自助复印、打印设备使用方式,无线网络连接方式,检索系统的使用方式等对外籍群体来说也知之甚少。针对这些相对“深层次”的需求,图书馆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利用指导类的培训和课程,消除外籍群体与图书馆服务的“距离感”,让他们敢用、善用图书馆资源。

3.4 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介拓展新形式

在宣传推广方面,调查显示外籍群体对广州地区图书馆服务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区馆的利用率较低。为使外籍群体了解图书馆,首先应为他们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参加调查的外籍群体当中有62.7%的受访者希望图书馆建立英文版本的微信公众号;除了微信,他们也倾向通过电子邮箱获取图书馆的信息简报,这与他们使用邮箱的习惯相关,也说明他们希望图书馆能主动把信息推送到个人。基于以上需求,图书馆应建立一个统一、稳定的信息发布机制,比如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开设英语服务专栏,或发送英文电子简报等方式,为外籍读者提供与他们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服务。其次,图书馆还应该有意识地开展相关宣传推广活动,促进外籍群体对全市公共图书馆体系,特别是对区馆等基层图书馆的认识。在推广方式方面,应特别考虑外籍群体的聚居特点,延伸推广半径,一方面借助体系内的区馆、社区分馆、流动图书馆等服务设施进行常规推广;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主题市集,设立“快闪图书馆”(Pop-up Library)摊位,或在外籍社区、国际学校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定向展示图书馆形象;提供办证服务并策划开展有吸引力的阅读体验活动,主动让图书馆服务“走出去”。

3.5 语言服务——建立馆员与志愿者互为补充的服务模式

要为外籍群体提供贴合他们需求的服务,首先应消除的最为关键的是语言障碍。调查结果显示,外籍群体认为图书馆馆员存在“语言能力不够”的问题。图书馆应加强馆内外语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统筹,在不具备条件成立常设部门的情况下,可尝试以项目团队的形式汇集外语人才力量,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可灵活参与外籍读者服务的设计和实施。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对外籍读者服务的支持作用也不可忽视。图书馆可以与本地的外语专业高校或院系,以及专业的语言培训、翻译机构开展合作,在语言学习活动开展方面发挥支持作用,在外籍读者服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除此之外,外籍群体本身也是一支可以组建的志愿者力量。图书馆可尝试建立“外籍读者库”,与外籍读者建立联络机制,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外籍读者参与到图书馆服务当中,亲自担任图书馆的“咨询员”或“参观讲解员”,与馆员一起策划活動或在外籍社区推广图书馆服务,对受众来说更有亲近感,对外籍志愿者来说也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个人价值,通过参与社会事务更好地融入广州。

4 结语

外籍读者服务属于少数群体服务的范畴。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来说,服务好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外籍群体,不仅需要良好的资源配置和个性化的活动设计,也要求图书馆从业者在宏观层面具备多元文化服务的意识,将外籍读者服务纳入整体规划和服务方针当中,体现对少数群体的关怀,这不仅对外籍读者服务有提升作用,对图书馆实现服务的普遍、均等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州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一览表[EB/OL].(2020-07-08)[2020-09-01].http://www.gzfao.gov.cn/ztlm/zslg/content/post_92.html.

[2]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七十三场)[EB/OL].(2020-04-12)[2020-09-01].http://www.gz.gov.cn/zt/gzsrmzfxwfbh/fbt/content/post_5815413.html.

[3]新浪网.广州在住外国人达8.34万,人数最多竟是这个国家![EB/OL].(2019-07-17)[2020-09-01].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7-17/doc-ihytcitm2648068.shtml.

[4]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EB/OL].(2020-04-23)[2020-09-01].https://www.ifla.org/publications/iflaunesco-public-library-manifesto-1994.

[5]广州图书馆,中山大學课题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阅读行为调查报告[R].2016:74.

[6]朱美华,王月娥.国外图书馆针对少数族群的多元文化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2(4):115-119.

作者简介:詹田(1986-),女,硕士,广州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外籍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20-09-27 责任编辑:马玉娟)

作者:詹田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服务,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馆中馆”合作服务模式、“地方+高校+企业”三方合作服务模式等合作服务模式。

[关键词]真人图书馆;高职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合作服务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支持公共文化机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各类关键技术研究。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都属于地方文化事业单位,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传播社会文明的任务。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1]。

由此可见,各级、各类图书馆间的合作服务势在必行,利用各类型图书馆的优势资源和服务特长,通过合作服务可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也不断地成长。立志于培养、服务高级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如何与地方公共图书馆通过合作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发挥自己的服务优势,逐步实现社会化,充实地方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值得探索的问题。

1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和地方公共图书馆都属于地方文化事业单位,是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合作服务是充实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有效服务地方读者最佳组合,是拓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领域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二者的合作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文献信息的存贮与传递中心,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由高职院校直接管理,隶属于教育性事业单位,知识的专业性、教育性更强。而关于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一般表述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2]71。可见,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资都由所属县(旗)、市人民政府管理发放。二者合作服务,首先要解决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求同存异,寻找二者间的共同点、平衡点。

1.2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各成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纸制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主要以满足本校师生读者的专业服务为出发点,以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范围为落脚点,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整理本校相关学科和相邻学科的纸制文献和电子文献(也有极少量的娱乐、科普类文献,相比地方公共图书馆而言,品种、数量少之又少)。馆藏资源具有专业性、连续性、学科性、稳定性、学术性强的特点,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有着明显的专业性差异。例如,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以农业文献为主,建筑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则建筑类文献多等。

地方公共图书馆在纸制文献和电子文献的资源建设上,都是围绕地方特色性和科普性而建立,所藏资源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和普及性,几乎涉及各个学科、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电子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二者如果要有效地开展合作服务,就要各取所长,发挥各自的文献资源优势,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

1.3 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本校师生读者,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以纸制书刊借阅、教学科研课题查新、定题情报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二次或多次文献资源加工利用、科研文献检索教学及专题读书活动为主,专业性强,学术科研、学习氛围浓厚。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相比,服务读者的覆盖面较窄,在普及性的读者活动方面稍逊一筹,但在教学科研课题查新、专业读者培训等高深层次的服务领域强于公共图书馆。

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具有复杂性、广泛性,涉及所属地方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因此,决定了其服务内容主要是开展纸制书刊的借阅、地方特色资源的宣传、大众文学的讲座和培训等。其特点是具有学科的广泛性、知识的普及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合作服务模式,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内容,来满足地方不同读者的需求。

1.4 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的问题

任何图书馆没有经费的投入,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没有办法保障的。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公共图书馆(除省馆外)普遍投入严重不足。其中,旗县图书馆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萨拉齐图书馆几乎没有文献购置费。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由于教育教学评估等硬性要求,其投入有保障,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在基础设施条件方面,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区县级)馆长由政府任命,较多馆长对图书馆业务了解甚少,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整体较低,专业人才短缺,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要求[2]72;由于事业发展空间及待遇等问题,地方(旗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高,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高层次的服务工作。相比地方公共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近几年来,逐步重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逐年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人才,无论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是学科馆员队伍建设,都在迅猛地发展壮大,并且开始在图书馆的服务和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2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

2.1 合作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将成为面向全民的文化场所和学习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自然将成为多功能教育和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知识的源泉[3]。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服务是学习型社会和地方读者阅读的需要,是图书馆社会服务效益最大化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服务,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专业优势,提高其资源(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提高地区文化氛围,加强地区文化建设,也可以拓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路径、提升服务层次和升华服务领域。

地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姻,可以借助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把服务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在共建合作的过程中,双方还可以发现和改进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既是社会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合作服务的可行性性

首先,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近几年内,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探索拓宽服务路径、提升服务层次和升华服务领域的有效服务模式,从而打破以往单一借还服务模式的局限性,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地方公共图书馆也有意借助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优势,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以此缓解地方读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给地方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压力。由于有着共同的发展理念,这为高职院校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服务提供了思想认识方面的基础保障。其次,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公共文化机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各类关键技术研究。还有,许多地方出台地区性图书馆法律、法规,来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这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服务提供了政策、法律方面的保障。再次,互联网、互联网+、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专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的日益成熟和普遍应用,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合作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还有地方读者的文化需求、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地方企业科研的需求,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合作服务的切实可行的。

3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模式

虽然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存在着文献资源建设、读者群体、服务方式、服务能力、专业人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二者都是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出力的,其服务的理念、服务的目的是一致的。因而,是可以探索出合适双方利益、有效服务地方读者的合作服务模式。合作模式关系见图1。

图1高职院校图书馆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模式示意图

3.1 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

真人图书馆最早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2005年左右,在欧洲开始流行起来,2009年3月,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进行了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应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拓展真人图书馆的阅读内涵和社会功能。高职院校图书馆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优势,在学校内梳理本校的各专业的专业高级(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和专业技术能手,与其达成组建专业真人图书的意向,征得真人图书的同意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细化真人图书的专业技能,成立专业真人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利用自己服务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为地方读者提供真人图书馆服务,真人图书实行预约借阅制度,进行实地解决实质性专业问题的限时服务。例如: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组建农业专业真人图书馆,利用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服务平台,就可以为地方读者提供例如玉米、黄瓜、小麦等农作物的优化育种、因地种植、深加工等方面的真人图书服务。真人图书服务模式,可以针对特定读者,提供专业服务,解决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专业化低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领域狭窄的问题。

3.2 “馆中馆”合作服务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图书馆都实现了全开放式阅览。“馆中馆”合作服务模式,就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设立地方特色文化馆,在地方公共图书馆中设立本地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图书馆。例如,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成立地方农业博物馆设立于公共馆中,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中设立地方特色(旅游、戏曲等)文化馆。同时也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通过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成立本校优势专业的特色馆。例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的货币博览馆、票据博览馆。

在互设的特色“馆中馆”中实行纸质资源(纸质特色图书、学术期刊等)、电子资源(专业数据库、地方特色数据库、电子图书、期刊等)、实物模型等多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开架式、开放式阅览,所以并不需要太大的馆舍面积。不会影响各自图书馆的功能发挥。“馆中馆”合作服务模式,既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特色资源的共享,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又解决了双方管理体制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不足等问题。

3.3 针对性专业培训合作服务模式

众所周知,市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支持、专业人员配置、培训学习机会等都优于地方旗县图书馆。但是,地方(旗县)公共图书馆由于馆员的流动性大,有的地方公共图书馆,从馆长到普通馆员没有一个是图书馆专业的,甚至都不会文献机读目录数据处理,更谈不上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而随着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日趋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逐步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非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不断外出培训、学习,其馆员具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针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及其分馆通过与图书馆的发展相结合、与图书馆的实际业务相结合、与馆员的职业规划相结合、与读者需求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专业培训是能够实现的。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指出,将在每一个嘎查村建文化室。目前,文化室的图书资源都归地方(旗县)公共管统一调配、管理。没有专业的图书人员任职(本村村民兼职)、管理,更谈不上专业的技术服务。这完全可以通过与地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合作,实现文化室从简单的娱乐阅读到专业技能学习的转变,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本村村民。

3.4 “地方+高校+企业”三方合作服务模式

所谓“地方+高校+企业”三方合作服务模式,就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提供读者用户,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结合企业的研发部门,共同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知识服务的支撑。现代企业基本都有研发部门,但是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情报收集、加工、整理部门。地方企业也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它的读者。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大量的专业信息资源,面对地方企业迫切的信息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交流合作,为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的情报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工作、各地法律法规文化习俗的汇编工作等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和地方企业的共同合作,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1)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利用信息资源和使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2)地方公共图书馆建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授予企业用户访问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权限,使企业用户通过账户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直接登录高校资源库,自主查询需求的信息。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存储技术,如信息搜索、文本挖掘、非结构化数据库处理、云存储等技术,加大信息采集范围,收集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科研成果、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等特种文献以及各种网络多媒体信息,在不违反相关法律和行业规定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的行业类别分类,建立完善的行业信息资源库[5]。

3.5 电子资源数据库共享合作服务模式

现代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化产业的升级、互联网及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使得电子资源数据库的共享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消耗和损伤。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通力合作,在电子资源数据库的资源建设方面,秉着你无我有的资源建设理念,相互开放电子资源数据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共同服务地方读者。

4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服务,是学习型社会和地方读者阅读的需要,是图书馆服务性质和服务社会效益最大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合作服务,将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锻炼馆员的业务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沈虹,梁倩.谈大学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以山东省图书馆和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3):142—145.

[2]吴兆文,张文凤.从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差异性探析共建共享路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7):71—74.

[3]赵利萍.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之资源共享[J].甘肃科技,2010,26(22):103—104.

[4]林绮琴.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共建工作初探——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3,28(5):90—93.

[5]喻亚琴.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机制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2):79—81.

作者:刘玉玺 吴鹏

上一篇:环境工程分子生物技术论文下一篇:物证技术侦查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