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2022-11-22

第一篇: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王学熙(南京图书馆)

会议感言1:

1、如果说几年前图书馆界有人提出”建设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还只是一

个理论问题,并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改革目标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的问题。关注和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文化的需要。如果图书馆界不首先研究,那是最大的失误。

会议感言2:

• 这几年来,学院派中的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如程焕文、李国新、范并思等十分

关注和研究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并为之大声疾呼, 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精神可敬可佩。

• 图书馆学的研究就是要面向图书馆事业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理论的指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现实而有重大的课题。

会议感言3:

• 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并将经验

上升为理论。调查研究的成果,不仅仅要在图书馆学刊上发,更要在党政机关报上发,这样才能扩大社会影响,才能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正如程焕文教授讲的:要理直气壮地向上要钱。要抓好各种地方政府加强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典型,也要有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差的典型,正反对比才有说服力。

• 我在一份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的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像抓农村中小学教育一样抓好农村文化站建设。

• 去年10月至11月我对江苏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其调研报

告《中国文化报》分三次在3月

17、24,4月17日版发表,前两篇分别以《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为题,发于是头版头条。第三以《〈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站工作的对策〉 为在《 中国文化报》头版发表,共9000字。只要你的调研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报社会采用的。

会议感言4:

• 图书馆界要善于利用人大、政协会议,组织撰写有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

要十分重视提案的作用。提案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提建设性意见。这一点我的体会很深: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我们在1992年南京图书馆一万平方米古籍部新馆建成后,即搞新馆建设的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论文的主要观点:

1、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的文化设施,是政府实现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造的重要方式。在整个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举办的、

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 从纵向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中央、省(市、自治区)、市、县、乡镇、村

六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从横向来看,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即省、市、县。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

体系中主要有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两大块。

• 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 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大中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

网络,它在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导性。

• 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它则具有基

础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点要转移到农村,没有农村乡镇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就根本谈不上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的繁荣,就没有健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

•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在于“公共”,公共性是图书馆的第一性,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第

一要素。

2、公益性。

• 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本质、基本的特征,它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图书馆为

人民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免费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是公共性的具体体现,这种免费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传统的文献借阅免费,阵地服务免费,参考咨询服务基本免费,读者活动和讲座免费,而且网络服务也应免费。

3、均等性。

• 均等性是指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惠及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所普遍

享有。

• 均等性就是平等服务。

4、开放性。

• 一是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人民大众无需任何证件,无需要任

何手续,都可以进入图书馆看书,以保证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

• 二是保证读者获取正当的文献信息的权利,馆藏大部份文献应向读者开放。 •

5、创新性。

• 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 省级图书馆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馆。省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直接关系到这一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和效益。

• 市级图书馆是联系省级与县级图书馆的桥梁,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起关键作用,对农村图书馆

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辅导和促进作用,对农村乡镇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影响。

•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可谓是公共图书馆服

务体系的根基。它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 县级图书馆发展迅速,特别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建设成绩喜人,一批上

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县级图书馆成为了县(市)的文化建设亮点,这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只有首先建设好县(市)图书馆,才能谈建设好乡镇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了多元化模式。

• 2.1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

• 2.2 “图书馆之城”模式

• “联合图书馆”模式

• 2.3天津图书馆的“社区分馆、行业分馆模式”。

• 2.4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

• 2.5 江苏多元化模式

• 2.5.1 苏州模式

• 2.5.2 吴江市分馆制模式

• 2.5.3 张家港市镇、村分馆制模式

• 2.5.4 靖江市小学校园馆际联盟工程与农村农家书屋建设模式

• 2.5. 5 溧阳市村级图书流动点模式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与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馆(室)建设,纳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为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 “共享工程”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乡镇、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出现了网络服务

的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 一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问题: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中、西部地区,

城市和农村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地区间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经费投入差距太大。以江苏县级馆为例,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图书馆全年购书费只有2—4万元,而昆山市图书馆(县级)全年购书费达200万。

如何加强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是一个现实而又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

有人写文章说,深圳建一个大剧院要化14个亿,这14个亿能救活多少县图书馆。不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均衡发展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就难以进展。深圳的这个经济实力,深圳的钱,不可能支持西部的县馆建设。发展经济是关键。

为缩小东西部地区县馆的差距,扶植西部地区县的发展,建议文化部实施西部地区县图书馆建设工程。

• 二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问题 :各级公共图书馆究竟建多大?是集中财力搞超大

型公共图书馆好,还多建设一些中小型的公共图书馆?

•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科学定位问题:上海图书馆副馆

长周德明同志在《关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上海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定位问题 。省、市、县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建设中有分工有合作,各有自己的重点。省级图书馆热衷于搞社区分馆,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财力、人力,势必影响重点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力市、区、县图书馆的积极性。

• 四是如何将和“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问题。 “农家书屋工

程”是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搞的,文化部没有参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 五是如何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经验问题,从本地实践出发建立有地域特

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结构合理、发展平

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 2.1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是区图书馆、街道和社区图书馆 • 2.2中、西部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是县(市)图书馆

• 2.3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乡镇、村(社区)

图书馆建设上来。

• 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问题

• 多元化的模式,这完全符合我国国情 。

• 广东的“流动图书馆”,需要省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省馆也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设备,

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其他省级馆也未必都能将效仿。

• 深圳“图书馆之城”模式,在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有推广价值。

• 天津图书馆模式分馆面铺得太开。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讲上海图

书馆与区县图书馆的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总馆与分馆的关系

• 江苏多元化的模式适用于苏南地区

• 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这是乡镇图书馆巩固发展的关键。

4、公共图书馆服务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问题。

• 第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图书馆立法步

伐。

• 第

二、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

馆财政支持。

• 第

三、建立公共图书馆评估服务指标体系。

第二篇: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

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公共教育;创新发展 摘 要: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关乎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公共教育的有效平台。随着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图书馆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其职能也在不断扩大化。笔者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的图书馆创新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不断促进图书馆公共教育职能的发展、创新及完善。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概述

(一)基本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者是当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服务[1]。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并具有均等共享性。在这个目的上建立起来的制度化服务管理体系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保障。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有五个方面的体系,即组织支撑体系、资金(人才、技术)保障体系、产品生产服务供给体系、运行评估体系以及新建立的设施网络覆盖体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建树,有所完善。综合起来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全面共享、充满活力、优质高效等特点。

(二)近年来建设成果概括

我国对于公共服务体系体系的建设迎来乏力发展的时期起始于国家“十一五”规划,规划中指出要在五年内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上、发展差距上进行改善,并通过社会力量的引进,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起来,从此,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再加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十一五”的前面四年中,文化事业方面的总费用达到近1000亿元,增长幅度维持在25%以上。这几年,我国政府在基层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的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4.8亿元,自乡镇综合文化站方面投资40亿元,大大改善了我国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以及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在支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方面,2009年至2013年投入资金10.6亿元于西部社区文化建设。至如今,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达到三千个以上,另外,各种基层实用书籍、广播、报刊等相应取得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迅速构建和完善。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的角色与定位

(一)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

公共服务理念是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以及社会的大力需求建立起来。公共服务体系的构

[2]建对于政府职能的完善,对于满足人们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教育与知识信息的大型文化服务平台,对于普及人们文化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图书馆的理念与我国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文化共享等思想理念是高度吻合的,因此,在构建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过程当中,图书馆无疑是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承担提供信息服务职能

首先,图书馆具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具有极大的优势[3]。图书馆巨大的藏书量能够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存储与开放,其专业的信息知识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建设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增加人们的信息收集量与获取途径,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开放,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其次,在许多方面,图书馆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辅助决策等,促进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之,图书馆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平台,是满足于人们需求的有利工具。

(三)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能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中的根本[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多样,而图书馆是基础建设的主战场,是先进文化重要传播地,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有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职能,即保存伟大的人类遗产。书籍是人类遗产的载体,图书馆在书籍的保存方面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图书馆自身所担任的责任也是相当重的。近年来,我国的图书馆建设数量逐步增多,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的同时,也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力度。图书馆的不断建设,很大程度上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图书馆除了供资料阅读服务外,还开展了各项服务活动,拓宽了服务渠道和服务功能。例如,图书馆开展学术研讨会、公益性讲座、建立分馆、开办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为社会提供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层次的文化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社会的文化氛围被很好地建立起来。

(四)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着提供社会教育的职能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5]。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向社会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为全面共享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有力保障。图书馆在进行社会教育层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直接教育,另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教育主要是图书馆给人们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提升人们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教育主要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图书馆本身是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地,人们在图书馆进行学习与阅读,文化气息的营造是潜移默化的。

三、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及发展策略

(一)充分发挥优势,打造特色馆藏

现如今,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发展趋势比较统一,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具有同一化趋势。然而当今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断趋向于多样化,因此要求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应该向多样化发展。图书馆的发展应该各自具有不同的资源特色和服务特色,打造图书馆的个性,加强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特色书籍与特色文献的收藏,在这个方面将结构占有持续扩大化,打造特色馆藏体系,不断对原有的特色馆藏区域进行扩充,突出特色部分在整个图书馆当中的优势作用,增加特色文献书目,对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特色书目数据库,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图书馆,构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图书馆管理和人力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包括对图书馆硬件环境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体系的管理等等。图书馆的硬件环境是图书馆的基础,是服务水平开展的基本平台。因此,要不断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各类老旧设备要进行积极的更新,图书馆资源要不断完善,不断增加与时俱进的新的图书馆资源。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上面,要构建系统的管理体系,完善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服务质量,保障各项工作正常顺利进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在服务体系上,要根据社会需求建立最为优质的服务体系,服务要注重细节方面,给人们一种舒适感,为人们创造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三)加强建设图书馆联盟,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区域图书馆联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能够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上面,形成一种文化合力,加强文化的力量。这种文化力量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度和认知度,能够统一有效地对设备、人员进行管理,大大降低闲置资源,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最大化提升图书馆信息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区域图书馆联盟体系中,使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将区域性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加大资源的共享力度,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同时,图书馆可以协同一些科研机构进行资源信息的加工处理,使这些资源更加专业和具有地方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其本质上是公益性质的,信息的传播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读者来说,信息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更能满足需求。

(四)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衍生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公共文化建设方向方面一定要牢牢把握好。图书馆具有极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在这个优势基础上,最大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服务的拓展,使信息资源更高更加全面地服务于社会。首先,应该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和服务领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要与地方文化的发展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巨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特别是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科研场所,这是发挥资源优势最大的领域之一,将图书馆联合办证制度延伸到各学校的图书馆,构建共同服务、联合服务一体化制度,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图书馆资源享受当中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另外,图书馆可以再设立下属分馆,加大图书馆的辐射范围,使服务工作向更基层的民众靠近,加强社区图书馆以及乡镇图书馆建设,对基层小型图书馆进行积极的技术指导,提供业务帮助。或者,将文献副本资源投入到基层建设,让最广泛的民众真正享受到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构建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图书馆公共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图书馆公共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要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教育力量,多举办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宣传活动,宣传场地可以借助图书馆各会议室或者图书馆大厅举行,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进行知识传授,组织公共教育;第二,图书馆要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单位或者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邀请他们进行知识文化讲座,推动知识文化的传播,又形成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第三,图书馆要重视基层民众的知识文化需求,积极组织人员和资源对地方基层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协助基层文化基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深入基层进行知识文化需求调研,组织基层知识文化讲座,普及基层民众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常识,扩大文化服务受众,让各个区域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文化服务,构建和谐文化气息,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止于经济生产层面,更应该加强文化的建设。文化的推广是社会服务行为,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将图书馆打造成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不断扩大图书馆文化服务范围和服务受众。在这种要求下,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优势,打造特色馆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图书馆管理和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建设图书馆联盟,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衍生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加强图书馆公共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完善、高效共享的公共文化服体系将会正式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肖容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理事会制度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5,(2):8-12. [2]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12. [3]蒋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0):89-91. [4]熊伟,索新全,陈碧红,段小虎,李清.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点线制”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宝鸡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4):16-25. [5]李晓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茂名市图书馆发展策略[J].图书情报导刊,2016,(1):86-89.

第三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业务素质;队伍结构

摘 要:文章就贺州市图书馆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阅览环境及提升电子阅览室服务进行阐述。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84-02

1 公共电子阅览室发展过程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得天独厚的共享工程特有的服务设备,有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起步,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设遇到瓶颈。同年8月,贺州市图书馆利用社会资金来筹建电子阅览室,并争取到了广西桂林图书馆的鼎力相助。到9月底,贺州市图书馆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系统软件和6个GB的文化信息资源,建立了“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贺州市基层中心”,规模为43台电脑,硬盘为40G,宽带接入为2M。10月1日,贺州市图书馆正式开始接待读者,通过“共享工程”系统为读者提供 “法律理论研究”、“科学种养”、“教学论文”、“卡片制作图样”,利用网上资源为读者服务。由于与社会共办的电子阅览室管理不当,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进入电子阅览室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当年的12月贺州市图书馆关闭电子阅览室,实行内部整顿。

2005年8月3日,贺州市图书馆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拨款6万元,政府直接采购联想品牌服务器1台,台式电脑15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贺州市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电子阅览室改变了管理模式,成立了信息部,直接负责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工作,认真贯彻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控制未成年人进入电子阅览室,每天接待读者约40人次。随着读者所需拓展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利用工作之余,搜索、汇集资料以便为时间仓促的读者提供方便。每次送书下乡信息部都会提前与乡镇文化站取得联系,解决农民朋友急需的资料,使图书馆科技下乡的服务内容更加充实,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2006年贺州市图书馆被“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列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建设项目。2007年7月其设备逐步到位,阅览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改善,平均每天接待读者70人次,并制定电子阅览室上网制度,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宽带接入由4M提升到6M。2010年其读者用机增加到55台。2011年其免费开放稳步进行,科技资料的下载、复印,计算机基础培训等全部实行免费,并利用共享工程设备设立广场长期播放点,吸引了广大的市民、农民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2 电子阅览室发展理念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牵动着所有的读者,有着风向标和导航仪的作用,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发展作用。读者多途径的学习方式,可以跨地区、多用户联网,通过远程数据传输,进行网上视频学习及远程交流,向读者提供阅读、复制、编辑、收发电子邮件、上网学习、业务培训等服务,提高了读者的学习效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代表着社会科技进步的一个阅览窗口,图书馆的功能正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2.1 硬件更新与宽带提速

2.1.1 更新。2007年试点县建设下拨设备电子阅览室读者用机30台。如今计算机已经老化需要维修,这将需要一笔数目较大的维修费。2011年免费开放经费的落实到位已逐步考虑设备更新,合理使用免费开放经费至关重要,逐步维护必要的设备与更新资源是创造优质服务的唯一途径。

2.1.2 提速。6M的宽带接入严重影响网速,避免免费开放后的阅览室由于设备陈旧不及时更换维修、网速过慢而造成门庭冷落,读者不如之前的状况,加大电子阅览室硬件设施及软件的投入势在必行。

2.2 给未成年人一席之地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出现本来可以使部分家长松了口气,但却让家长失望,原因是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或者要求未成年人由父母陪同、签字方可进入,一系列的条条框框致使未成年人无法自由进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笔者认为不能让未成年人重蹈我们的覆辙。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逐步设立少儿电子阅览室,满足未成年对知识的渴望;利用购书经费添置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可调音量学习机,并且安装幼儿影视设备,通过卡通增强学习兴趣,把丢失的孩子找回到图书馆。因为未成年人天性活泼好动,电子阅览室的安全变得十分重要,电线安装是关键。定购特制安全防范的电脑台,使未成年快乐学习,健康地成长,正确地引导未成年人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学习,给未成年人一片蓝色的天空。

2.3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给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发展空间。图书馆应多给馆员提供技术学习的平台,为馆员的事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免费后的电子阅览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②自律。自律才能自强,服务质量取决于自身的技术水平,高素质的服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馆员要熟悉电子阅览室的设备情况,熟练操作,排除简单的故障,以便指导读者正确使用本室的各种软件。③自省。馆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觉学习,保持紧迫感、责任感。这才能使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为一个以数字信息资源为核心的阵地。

3 优化队伍结构

以人为本,引进优秀人才。贺州市图书馆要在现有工作人员配备的基础上引进新的人才,现有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随着电子化的发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已经渐渐深入,掌握基础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已经是势在必行,数字图书馆为人们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为不能到图书馆的读者提供了学习园地是图书馆科技化、现代化的标志,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管理它的技术。合理吸收新生技术力量,添补技术空缺,才能有效地推动图书馆这一公益事业的发展。如何合理吸收人才?需要馆员在工作中理清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未来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伍的不断优化,加强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永恒的话题。

4 拓展电子阅览室服务项目

4.1 充分利用光盘资源

光盘是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理资源,光盘通过图片、声音、动作直观生动的表现内容,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光盘的来源有两个途径:①直接采购。这种情况下,光盘可以单独使用。②随书光盘。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说、科技、辅导教育等各类图书随书光盘逐渐增多。不同于纸质图书,也有别于电子数据库文献资料,这类光盘具有数据信息与图书互补的特点。这类光盘是对纸质图书进行补充的一种数字化资源,与纸质图书的联合使用能体现其最大实效。随书光盘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外,还有动画、视频、声音、多媒体课件等信息。不论光盘获取途径如何,有效管理、便于读者利用才是关键问题。贺州市图书馆直接采购光盘有2,500多张,随书光盘800张,但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图书馆在没有探索出较为可行的管理方式之前,电子阅览室对光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十分重要。因为光盘在外借过程中,由于读者缺乏使用、收藏的方法,数据容易丢失损坏,且其后大多不能重复使用,有的甚至一去不复返,严重地影响了馆藏质量。所以工作人员要有效地引导读者到电子阅览室正确使用馆藏光盘资源阅读学习,充分发挥电子文献资源的独特作用,提高馆藏光盘的利用率。

4.2 完善管理机制

制定适合电子阅览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既要有原则性的,又要有程序性的;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规章制度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约束工作人员的同时,也督促读者的行为规范,需要馆员和读者的配合。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航行。

参考文献:

[1] 王岗.关于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

[2] 周礼智.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及其意义[J].2008(1):26.

(编校:马怀云)

第四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探讨

摘 要: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改变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模式,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解决了文献资源产权归属问题,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流通和应用。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文明的聚集地,它在传播文化,提供文献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特点和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途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质量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文献资源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048-0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对图书馆分散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成本和效益,提高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服务效率。但是在现有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合势必会涉及到文献资源的产权问题,这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最近几年,学术界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其它领域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途径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借鉴。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特点分析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公益性和公共性。服务体系的公益性是指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资源服务,包括文献资源咨询服务、网络服务、读者讲座和图书借阅等免费的文献资源服务。而服务体系的公共性主要是指其服务对象很广泛,包含了学生群体、知识学者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读者;其次,创新性。服务体系的创新性主要是指服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服务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对文献资源服务机制、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标准进行创新;最后,开放性和平等性。开放性是指服务具有开放性特征,图书馆多数的文献资源都可以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开放。平等性是指全体社会大众都有权利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贫富。

二、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

在现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下,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连贯性和计划性原则。连贯性是指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应该成为一个体系,并且要保证彼此之间的联系性。计划性是指结合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以及社会文化变化趋势,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更;其次,目的性和实用性原则。目的性是指要明确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重点和收藏范围,避免资源体系建设的盲目性。实用性是指建设的文献资源能够发挥其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分工协调原则。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明确各级图书馆自身的责任,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工作,将文献资源中应用价值不高的及时剔除,同时要结合读者需求及时补充新的文献资源。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途径分析

1.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责任主体

基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构建全面覆盖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瓶颈,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是在分级财政基础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建设主体和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的现状,在这种体系下由于村镇缺少所对应的政府部门,导致了村镇图书馆公益性功能无法发挥出来,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在有些乡镇和街道虽然有对应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但是这些责任主体的经济能力较弱,极大地制约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进程。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与改变,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经济主体上移到经济能力较强的上级政府部门,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公共图书馆中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职能,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对所辖区域文献资源科学合理地整理与建设。

2.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支撑

设置专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是解决办公经费紧缺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以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关于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保障措施,批拨启动办公经费,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整理和开发以及管理系统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建设,建设共享化的数据库。政府应该将这项资金纳入到财政年度预算中,定期拨付专项经费给公共图书馆,用于文献资源开发和建设。此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资源建设应该与地方经济和财政收支保持同步增长,还可以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经费划拨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将经费集中用在某一级政府所辖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这也是解决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3.确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心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责任

各种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都需要依托一个中心图书馆开展,这个中心图书馆负责其所在体系内所有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包括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图书文献资源统一引进和购买,统一编目,相关文献资源的分配,数字化资源的整合等。中心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带头人和中枢神经,因此,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中心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写进相应的政策文件中,同时要给予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使用权利,这样有助于理顺中心图书馆和成员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方便中心图书馆合理分配文献资源。此外,还要全面保证中心图书馆能够得到充足的办公经费,增强中心图书馆的文献建设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能力,从而全面带动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文献资源建设发展,保证文献资源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外,还要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资源建设标准,包括文献资源引进和采购经费预算、总的文献资源建设量以及每年文献资源的增加量、系统配置、文献编目等标准。

4.改变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献建设的评价方法

当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自给自足以及主动共享被动建设的局面,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关于文献资源建设只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评价思路进行完善,由单独对图书馆进行评价,向对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评价转变,重新设计评价对象和指标,加大考核和评价力度,通过改进评价方式和内容,引入图书馆贡献值指标,对公共图书馆整体布局以及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文献资源建设不断向着科学化、全面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缤.试论网络环境下提升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能力及其意义――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18)

[2]杨国立.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进展:基于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的可视化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2(06)

[3]曹雅霞.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与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实践为例[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01)

[4]郑文晖.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探讨――基于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的调查[J].河北科技图苑.2011(05)

[5]潘燕桃.公共图书馆理念的成功实践之二: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09(06)

[6]谢碧瑜.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广州公共图书馆建设实践为例[J]. 图书馆论坛. 2009(05)

[7]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03)

第五篇: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摘要:阐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公共图书馆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作用,提出通过加强公共图书馆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将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意义的理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现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二、公共图书馆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重要社会职能,是公民的终身学校。在新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肩负着服务大众文化、提升公民文化、构建和谐文化的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是服务于大众文化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的职能就是首先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休闲的需要,利用大众文化的强烈渗透性,不失时机地对读者进行引导、疏导和教育,以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社会大众在参与和接受文化娱乐时,自觉地接受大众文化所内含的文化知识、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从而内化为社会大众的内在精神要素,成为他们理解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实践的能力。现代图书馆环境幽雅,不仅是良好的学习场所,它为大众提供了文化娱乐、文化休闲、会友谈天、交流沟通的良好公共空间,是服务大众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二)公共图书馆是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教室 只有公民文化意识和文化氛围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与经济、政治相匹配,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基于我国社会民主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公民文化素质状况,各地图书馆都根据本地区的特色,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长期积累,大都形成了各自的馆藏特色或特定领域的藏书体系。各种关于公民文化的信息,通过图书馆的筛选序化,加工处理,以图书、报刊等形式,源源不断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满足公民文化教育多领域、多层次的需求,还提供电子阅览室的视听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图书馆作公民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最大程度的发挥着交流、共享、研究平台的功能。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飞速发展,而其他的媒体如网络仍处于无序化状态,就更为图书馆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绝佳时机。因此说图书馆是公民文化的教育培养基地之一。

(三)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工具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作为一种价值选择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和谐从本质上讲就是“人寻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的实现。它的表现形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体制制度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一个方面都对和谐文化有所要求。无论其中哪一项和谐的建立都与人的知识、素质与文明程度相关。广大社会成员对待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态度的科学性,以及社会成员行为规范的文明与理性,这一切都有赖于社会成员整体的科学态度的端正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教育职能,决定了图书馆是社会大众终身教育的工具,图书馆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在对社会成员进行终身教育,它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既可以进行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也可以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等。这是任何学校都不能代替的,特别是社会大众的终身教育,图书馆是开展大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是和谐文化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和重要传播者,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聚集的宝库,成为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加强公共图书馆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建设发展速度发展很快。但总体上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水平底下并极不平衡,边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数量及经费极度匮乏。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究竟能不能担负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想,令人质疑。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人人平等享有文化的目标,首先需要政府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视,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持续性投入,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

一是拓展服务功能,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公共图书馆在躁动的城市气氛中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数字网络环境中仍然是广大市民学习教育和文化休闲的重要选择。地方政府应当支持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将服务项目拓展到讲座朗诵、文化展览、专题陈列、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学术交流、网上咨询、文献提供、新书发布、多媒体互动、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汇集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人才流和思想流,成为市民继续学习的终身学校和文化休闲的“第二起居室”。如陕图讲堂,主题涉及奥运知识、英语学习、先进事迹报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截至目前,共举办220余场,听众累计达6万人。讲座为普通百姓创造与专家学者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图书馆成为公众的“城市教室”。地方公共图书馆应围绕“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开展专家论坛、知识答题、经典美文诵读、流动服务进社区、文化巡讲团等项活动,使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图书馆活动,体验到终身学习求知的快乐和互动交流中激扬智慧的幸福,潜移默化中提升科学、文明和信息素养。

二是挖掘文化潜力,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中心。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灿烂辉煌。各个地方地域不同,受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熏染,见证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事件。涌现出了许多名烁古今的人才。地方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沉淀,如陕西省图书馆目前收藏古籍、地方志、近、现代文献、旧日文、英文文献等文献143万余册,并且以每年10余万册的速度递增。它不仅折射出陕西历史发展的轨迹,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传播文明,引领整合多元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在为公众服务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并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与多元历史文化的关系。既要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前提下,博采众长,把西方的现代文明成果和我国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实现文化和谐,又要明确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目标,要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消解多元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社会思想领域多样化的引领整合。具体来讲,图书馆要通过开展阅读辅导、讲座、优秀图书推荐、学术研讨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文化共享的网络平台。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投入力度,依托市、区(市)以及街道乡镇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公众服务为载体,发展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努力形成覆盖城镇的服务网络。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发挥城市公共图书馆对社会主义新郊区在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反哺作用。积极整合数字资源,依托共享工程大力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广大群众的服务,使广大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共图书馆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职能作用,必将有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王世伟 全球城市图书馆建设高潮的启示 文汇报 2006(6) 3.李秉严

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川新闻网消息 2007(1)

上一篇:广告公司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广告策划实务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