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德育课程是幼儿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在幼儿园时期,幼儿的习惯培养、三观养成尤为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学习生活出发,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德育课程氛围,进而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幼儿的三观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德育课程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篇1:

“以读养德”的德育课程研究

一、课程理念与目标

在实施课程之前,课程研究小组着重区分了私人阅读与课程阅读的差别。阅读是每一个人都会实施的普通事件,人们通过阅读报刊、互联网、文学作品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这种阅读是自由的、私人的,阅读内容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课程阅读则不同,它有清晰的目标,通过课程设计使参与者获得相应的成长。学生课后自由借阅书籍的阅读行为属于私人阅读,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实施的阅读行为属于课程阅读。这一区分对构建“以读养德”课程有重要意义。它突出了教师及家长参与在“以读养德”课程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家长参与阅读,与学生共同阅读,才能将学生的阅读行为与成长联系起来。三者在阅读中都获得成长是“以读养德”区别于普通私人阅读的重要特征。

基于这一区分,课程研究小组确定了“共同阅读”的课程理念,即教师要参与学生的阅读,利用专门的阅读课与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阅读内容,同时制定了家长共读计划,鼓励家长与学生平等地交流阅读感受。

同时,课程研究小组将阅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师引导的、有计划的课程阅读,另一部分是学生自由支配的私人阅读。前者的目的是保证阅读与品德培养目标一致,避免阅读内容散乱而缺乏系统。为此,课程研究小组制定了与一到六年级德育目标相结合的阅读计划。后者则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以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

课程确定了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的原则,确定了课程目标:通过阅读获得成长感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生命与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价值,在作品中体验爱与友善等积极情感,通过阅读拓宽视野以理解民主法治等现代公民观念。

二、课程内容

课程研究小组制定了以读养德课程实施纲要,分发给全校教师,教师按照纲要制定了本班的阅读计划,随后由课题研究小组评估计划,阅读课程实施后由全体教师共同评估课程效果。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如下。

1. 阅读内容。

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童话故事、科幻、科普等书籍为主,重点是经典文学作品、国内外儿童文学奖作品及优秀科普读物。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德育标准制定课程阅读内容,同时提供书目指导学生进行自由的私人阅读。

教师用专门的阅读课展开阅读体验交流活动,各班级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调整,而选定的阅读内容需由教师带领学生整体读完。

2. 时间安排。

为了保证以读养德课程顺利实施,课题组规划了课程时间。由班级语文教师负责该课程,每周安排两节以读养德课,其中一节用作阅读讨论,另一节做德育主题活动。教师用阅读课指导阅读,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验,两节课安排在同一天,利于教师将阅读与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开辟了两段阅读时间:早上及中午到校后直到第一节课前这段时间为个人静读时间,每周周六早上9点到11点为集体阅读时间。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课上参与讨论。

3. 具体实施。

以读养德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是共同参与。课程研究小组以读书会的方式组织教师与学生参与阅读。首先,要求教师在学生静读时间陪同学生阅读,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阅读,具体做法是将指定阅读书目划分为若干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承担着将自己的内容准确概括给全班的任务,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承担一定的任务,在集体阅读时间,教师通过与学生轮流朗读等方式参与阅读。

课程实施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人均学期读书数为两本,阅读分享课上教师能和学生平等地交流阅读体验,经过访谈测试,学生对著名儿童文学了解率达60%。根据研究小组建立的读书笔记语词模型测试,学生笔记内容与德育目标有较高同一性。

责任编辑龙建刚

作者:李康桂

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篇2:

回归生活 幼儿园体验式德育课程研究新路径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德育课程是幼儿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在幼儿园时期,幼儿的习惯培养、三观养成尤为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学习生活出发,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德育课程氛围,进而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幼儿的三观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课程;生活教育

引言:

回归幼儿生活是幼儿园德育课程发展的新方向。回归幼儿生活能够令幼儿将德育课程与自身生活相联系,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德育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认为,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德育教学中融入幼儿的生活内容,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幼儿对德育课程的参与度,令幼儿在德育课程中收获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三观。对此,本文对幼儿园体验式德育课程教学路径分析研究如下。

一、构建德育课程生活氛围

体验式德育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幼儿对德育课程的体会、感悟,包括幼儿自身在德育课程收获的情感也包括幼儿通过教师引领所感受到的情感、所参与的课程活动以及活动体验[1]。与传统德育课程相比,体验式德育课程更加生动,它以幼儿的体验和生活为切入点,更易于幼儿感受德育教学内容并理解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教学内容。正是基于体验式德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德育课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回归幼儿生活,为幼儿营造德育课程的生活氛围,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开展德育教学。

例如,在“爱护环境”德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感悟自然,并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中是否有不文明现象。为了令幼儿的观察更有针对性,教师在德育课程前应当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不文明的行为,如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等,提高幼儿对不文明现象的认识。在幼儿观察到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在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时应当如何做,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做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并组织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爱护自然的行为,如捡拾垃圾等。通过深处自然,幼儿能够对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增进对不文明现象的认知,而力所能及的爱护自然行为也能够帮助幼儿增进对爱护自然的认知,在行为中体验爱护自然的意义。但在教学中,幼儿教师也应当注意户外活动的危险性,注意幼儿是否存在危险行为,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

二、构建德育课程生活主题

符合幼儿学习兴趣、具有生活气息的德育课程主题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令幼儿在德育课程中学习知识,了解正确行为与错误行为并利用课堂知识积极辨别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2]。对于幼儿而言,为德育课程设置生活主题能够将教学内容集中在幼儿熟悉的生活领域,避免由于教学主题过于分散导致幼儿学习不集中、课堂效果差。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德育课程的生活主题更具有可行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幼儿园或家庭中的常见问题设置课程主题,其教学设计紧扣课程主题、紧扣幼儿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认为,幼儿教师可以在德育课程设计环节为课程教学明确生活主题,以更加生活化、更具趣味性的教学主题引导幼儿参与德育课程并在德育课程中增进自身的情感认知。

例如,在德育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从“礼让互助行为”出发,以此为课程主题开展教学设计。幼儿教师应当从德育小故事引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幼儿营造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教学体验,通过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在画画缺少画笔,但幼儿园只有一套画笔时的行为表现来引入“礼让互助”这一教学主题。在德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析德育故事或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行为是否正确,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自己应当如何做。此时,幼儿可能说出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面对正确回答,幼儿教师应当积极予以鼓励,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令幼儿从内心认同礼让互助;面对错误答案,幼儿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而是应当耐心引导幼儿,与幼儿共同分析如果按照错误行为发展,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令幼儿认识到谦虚礼让的重要性。最后,在日常学习中,幼儿教师也可以积极组织“礼让互助榜样”评选,在生活中督促幼儿践行礼让互助的优良品质。

三、以生活内容扩充德育课程

在幼儿园教学中,德育课程的内容应当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都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基于此,本文认为,教师在设计体验式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汲取灵感,不断丰富其教学内容。家庭作为幼儿习惯养成、三观培养的重要阵地,幼儿教师应当与幼儿家庭相配合,加深家校合作,通过教学内容形成“幼儿园—学校”的教学链条,提高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节日,以节日为主题开展德育课程。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国际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德育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阶段,幼儿教师可以从母亲节出发,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制定母亲节家校德育课程活动,如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德育課程活动、共同完成食物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等,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其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从活动出发带领幼儿学习感恩之心,增进幼儿对德育教学内容的感知度。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也可以在日常德育课程中布置生活任务,如帮助家长完成食物制作、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并组织交流会,引导幼儿在交流会上积极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和感想,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三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德育课程中,体验式教学能够从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出发,在教学中以幼儿为教学主体,是未来幼儿园德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为了深入发展、应用体验式德育课程,幼儿教师应当回归幼儿生活,从幼儿的生活经历出发,为幼儿营造德育生活情境,并通过构建德育生活主题、以生活内容扩充德育课程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开展德育学习,培养幼儿的正确三观。

参考文献:

[1] 董会梅.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探究[J]. 2020.

[2] 刘合田.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探究纪实[J]. 山东教育, 2020(31):2.

作者:党爱杰

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篇3:

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研究

摘要: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端正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素养,以及自觉自律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有条不紊地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这些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处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辅助完成德育计划,使其成为改观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崭新的希望。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校本;德育课程

引言

网络环境下,学生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意识受到严重的冲击。在此特殊的形势背景下,加强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各个学科都应该承担其德育树人的重任。每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元素,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在教育教学中做好渗透德育树人的实践。

一、学校与教育专家合作

虽然教育专家不是校本課程开发的主体,但是教育专家在教育方面具有教师所没有的优势,其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从而能够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能够提高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科学性,使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要先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和家长沟通,除了家长会、见面会等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强线上沟通,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和家长交流学生德育方面的情况。教师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合的交流方式,一些小的问题可以采用线上沟通,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应该以线下沟通为主。教师也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以找出背后的原因为核心目标,而不是只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提高家长的认识,避免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另外,家长也应该更加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毕竟教师要面对众多家长,有时候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家长可以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双方共同制定合理的德育手段。

二、应用网络资料构建情境

教师可以应用图书馆的在线网站进行教学。在许多地方图书馆的网站中,都有读者公约以及相应的导览图,规定在阅读区域、公共交流区域等不同图书馆区域中的行为。在阅读区域中,禁止大声说话,避免影响他人;禁止一次性选择过多的书籍,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困扰等。另外,借阅图书也有一定的规则需要遵守,如,按时归还图书,不可撕扯、污损图书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阅读相关的读者公约,并要求学生探讨为何做出这些规定。其次,教师要利用图书馆的导览图,向学生说明在不同区域中应该如何规范自我行为。在教学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应用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排演出相应的情景剧,表演公共场合文明行为准则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构建公德意识,提升公共道德水平。

三、应用网络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元素,其是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在网络时代下的德育管理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德育内容,开阔学生的德育知识视野,提高德育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教师可以积极搜集网络中的德育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融入德育管理中,构建全面的德育管理知识体系,促进德育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德育管理的内涵,并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合理选择德育内容,促进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德育知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吸引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四、积极宣传网络法律知识

很多学生沉溺于上网无法自拔,甚至会在网络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信息等,而学生对于这样的行为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觉悟。学生会认为:“网络上有很多人这样做,所以我这样做也没有任何影响”。这说明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都非常淡薄,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长期发生,同时为了给现代的学生营造更文明的用网环境,我们可以在德育课堂上为学生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可以借助教育宣传片或者真实情景案例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例如很多人在网络上会发布一些虚假的谣言信息,而更多的人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对这些虚假内容进行传播。如,朋友圈中有人发布了一条信息:“昨天下午,××区××学校门口出现人贩子,他先故意撞倒学生,然后称要将其带往医院,幸亏教师及时发现……”将这样的真实案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说说这条信息来源和内容是否安全可靠,如果这是一则谣言那么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会知道这条信息没有明确的来源,可信度非常低,如果这是谣言,那么发布这篇文章的人是在恶意传播谣言,这是网络上的不文明行为,同时触犯了法律。而这样的内容会造成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恐慌,对网络环境和现实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结束语

网络时代下,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更新工作思路,扭转传统的工作观念,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拓展工作渠道,在提升学生道德认知、落实道德实践和加强德育指导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学习德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立春.学校德育突破口:构建“红色”校本德育课程[J].教育家,2020(46):56-57.

[2]体验式校本德育课程为学生发展助力[J].天津教育,2020(34):2.

[3]赵文珍.“德教合一”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2):45-48.

作者:黄仁超

上一篇:铺装园林工程论文下一篇:石坝水利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