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德育教材的使用不要拘泥于现有课本,要结合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使德育教材的使用生活化、本土化。在教学中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本土化教学课堂,拓展教学空间;拓宽本土化德育课程,走出地域特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篇1:

班本家校共育德育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针对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子女为主、学生家庭教育薄弱的现实,建设了班本家校共育德育课程。课程将家校共育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层面,挖掘学校德育课程的深度,延伸学校德育课程的广度,增加学校德育课程的温度。

关键词:班本教育;家校共育;德育课程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青少年迈好人生第一步”是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之首要任务。“家校共育”作为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家长学校的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体验式家庭教育工作坊”的特色,取得了一些成效,我校也因此成为了全市首批“德育示范基地”、全市新优质初中“家校共育”项目组牵头学校。

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针对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子女为主、学生家庭教育薄弱的现实,在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三位一体’育人动态平衡的家校合作范式研究”的引领下,长期跟进调研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原生家庭状况及家庭教育方式,建构了以外来务工家庭为基础的有针对性的班本家校共育德育课程(以下简称“班本家校课程”)体系(如图1)。学校以班本家校课程为载体,坚持“一班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将家校共育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层面,选择学校和学生的中介――班级为立足点,进行“以班为本”的家校课程探索。

一、实施班本家校课程,挖掘学校德育课程的深度

“班本”是“校本”的深入与继续,我校家校合作的校本课程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有通过“T-P love 学堂”实施的家长学校课程,有通过“领雁项目”实施的班主任培育课程,有通过“融合项目”实施的新市民融合教育课程。在做了校本化的生源和学生家庭状况调研后,我们从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设计了家长学校课程,以“校本化”和“班本化”的家庭教育工作坊为主要实施模式。

班本家校课程作为我校德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增加以体验及参与为主的班本活动。相对于校本课程而言,班本家校课程有较强的针对性,让家长在体验中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易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校的教育合力。

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家长终日忙于生计,自己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而束手无策;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群体对专家的理论不易接受,甚至会产生排斥情绪,因此,在学校层面,常规的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效果不明显。而转换一种方式,用“体验式家庭教育工作坊”的形式,针对班级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家庭教育问题,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班级课程,会很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家长易于接受,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实施班本家校课程,延伸学校德育课程的广度

我校开展的班本家校课程源于每个班级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各班教室的布置、学生活动的设计、班会的展示等均各具特色;慢慢发展到各班的家访、家长会也是形式多样、各显神通。从一两个班主任开始,一步一步带动更多班主任参与,最终形成了全体班主任参与的“一班一特色”的班本家校课程。

在时间安排上,有的利用班会课时间,有的利用工作日下班后时间,有的利用双休日时间,有的利用寒暑假时间。在空间上,有在校内利用教室、书院、开心农场、明城墙土城头遗址、果园等场地开展活动,也有校外的诸如“行走南京”的亲子课程。在实践方式上,有体验、讲堂、妈妈课堂、家长沙龙、亲子共读等。在参与对象上,有“一对一”的家访课程,有针对一类问题的小型家长沙龙,也有面向班级全体学生家长的主题教育活动。无论哪一种形式,从实践效果来看,相对校本家校课程主题较为集中的现状,班本家校课程所解决的问题更多样,解决问题路径更便捷、手段更精准、针对性更强,从而效果也更好。

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带领任课教师首先开展家访、问卷调查等前置性工作,再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自身特点及本班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设计本班的家校课程。

比如,陈辛老师发挥自己是生物教师的优势,结合本班外来务工家长多的特点,开发了共同认识植物的“认识生命”班本课程。陈老师带领家长、学生一起将校园内的几十种花草树木以及果园的八种果实等拍照,利用家长熟知农作物的特点,共同编写班级读本,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品种、习性及养护方法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校园内按图索骥,寻找这些植物,并且研究它们的习性,班主任从生物学科的专业角度为学生们进行专业解读。这个课程让校园自然环境成为亲子间、师生间、家校间相互融合的介质,师生情感、亲子关系在大自然中、在合作中得以密切。一些学生平时看不起父母是买菜的、种地的,此时也对当上指导教师的家长投去敬佩的目光。

再比如,周永老师作为南京首届德育优秀青年教师,有着较强的班主任素养,受过专业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培训,是个很有想法的资深班主任。他带领本班任课教师,开发了“紫东家话”班本家校课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以家庭教育工作坊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每月一期的课程根据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的主讲人,现场10~20名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探讨。这种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家校合作方式深受家长的欢迎。

三、实施班本家校课程,增加学校德育课程的温度

班本家校课程的研发非常有利于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带领任课教师精心设计着本班的家校课程,创生了一个又一个有温度的感人故事。

1.走出去,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境况

李晓鸣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利用国庆节和春节假期走遍了全班40个学生的家庭,写了40份家访体会,拍下了40张家访合影,完成了40份学生在家学习环境的分析小结。他在“国庆游记”最后写道:“今年国庆,我哪儿也没去,却看到了世间最美的风景……”

以班主任为核心,带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家访是我校多年坚持的工作,教师们带着微研究、微课题走入学生家庭,进行“学生学习环境小调查”“某某学生为何总是迟到”“某某学生的性格与家庭教养环境的关系”等主题调研。为了了解一个学生的迟到原因,他们沿着学生放学回家的路线,用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才到达学生远在句容、自己搭建起来的所谓的“家”;为了弄明白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为什么总是有斑斑点点的油迹,他们下班后到学生家里,发现学生所谓的“书桌”就是父母用來卖肉的案板的一角,旁边还堆积着没有卖完的肉,学生晚上睡觉的床也是这个案板……在家访中,教师用心写下了一篇篇的家访纪实,商议出一个个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办法,给一户户家庭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让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很多教师都很有感慨地表示:“家访回来,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班级,重新认识了一个个原来被忽视的学生。”有的班主任根据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自觉自愿地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家访,因为“这些家庭需要我们”。

学校倡导两个100%的家访指导策略,即每年100%的教师参与、三年内走访完100%的学生家庭。这极大地增进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情感,营造了有温度的育人环境。

2.请进来,解决家庭教育的真实问题

“体验式亲子家长会”课程已经成为我校班本家校课程中的一大亮点。家长会的一般流程为:第一步:暖场游戏(2分钟左右)。主持人带领家长和学生做亲子互动游戏。第二步:问题展示(8~10分钟)。师生组成临时家庭进行情境表演,展示家庭亲子问题,突出矛盾,导入主题。第三步:问题讨论(15分钟左右)。分内场、外场同时进行。内场由家长、学生分组讨论情境表演中的亲子问题,写下感悟,自愿分享。同时,在外场,家长、学生、教师各三名组成三组临时家庭,围绕亲子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进行排演。第四步:情境模拟(15分钟左右)。外场准备好的三组临时家庭进入内场,演示如何解决亲子问题,主持人结合现场情况,引领大家进行多角度思考。第五步:总结升华(5分钟左右)。主持人或现场嘉宾、专家点评并升华主题。

体验式亲子家长会既解决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增强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种带有温度的亲子活动以其真实性、时效性及极高的参与度赢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时,因为是现场生成,无法提前准备,所以这种活动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学校大部分班主任都掌握了这种课程实施方式,已经有多名班主任带着任课教师在市、区各种德育活动中开设过这样的课程,均取得了成功,这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家长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班本家校课程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校的班本家校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家校共育的基本原则、实践策略及注意事项,并将班本教育理念辐射到课程开发、学生管理之中,构建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杨孝如

Key words: class-based education; family-school joint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al curriculum

作者:刘文秋

德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篇2:

深化本土德育研究 打造特色课程建设

摘 要:德育教材的使用不要拘泥于现有课本,要结合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使德育教材的使用生活化、本土化。在教学中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本土化教学课堂,拓展教学空间;拓宽本土化德育课程,走出地域特色。

关键词:德育研究;课程内容;教学空间

德育教材的使用不要拘泥于现有课本,要结合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使德育教材的使用生活化、本土化。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这样一门将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内容有机融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需要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做支持。现行德育教材在编写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能会相对滞后,与学生生活有些脱节。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使用德育教材时,要加强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教学资源,使德育教学更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进行了本土德育研究,打造特色课程建设。

一、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我校坐落在具有光荣历史的红色老区,在战争年代,先后有近千名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留下了马函三、马立亨、由守桂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近年来,老区依托地理优势,突出西董山、水、景、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文化产业。我深入挖掘现有红色文化,积极落实“红色教育”理念,让学生知家乡、爱家乡,以家乡为荣,以革命老区为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

我以“范公故里,山水鄒平;革命老区,红色历史;生态宜居,置业西董”等本土化的教学内容为依托,探索品德教育的本土化教材的编撰,结合校本课程,现已完善出版《月亮船》《新芽》《鹤伴星火》《小纸船的梦》《七彩虹之歌》等本土化德育教材10册,能够满足学校1-5年级学生的教学使用,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大丰富了品德课程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构建本土化教学课堂,拓展教学空间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进行教改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构建基于尊重生命的幸福教育引领下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创设“和谐课堂”为宗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力争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先进模式。

如,在教授《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主题时,两个活动主题“欢迎到我家乡来”“家乡的故事”的探究内容均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因家乡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对学生而言是熟悉亲切的,教学时教师就引领学生对家乡的山水、风情、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内容,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充分开发利用本土化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地制宜,本土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孩子从熟悉的地方去寻找风景,拉近了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孩子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去触摸,去体验,去感受,让品德教学更具实效,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在对本土化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学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不再是教师单向的付出,而是学生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构建本土化教学课堂,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拓宽本土化德育课程,走出地域特色

我圍绕“红色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题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在六一儿童节举行“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日,树立“永远跟党走,做好接班人”的坚定信念。“重走长征路”活动,体验先烈“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清明节以“缅怀革命先烈 争做四好少年”为主题,到鹤伴山德育基地祭扫革命烈士雕像,聆听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教师节开展“盆盆鲜花谢师恩”活动,重阳节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梳头,打扫卫生。另外,还先后组织了五次“知家乡,爱祖国”游学活动,活动中,师生游览雪花山度假村,参观君晖农业生态园,考察黛溪河扩建工程,见证素质教育中心的兴建历程,西董近年来大发展快发展的成果尽收眼底。返校后,学校紧接着学生写游记,谈感受,并将所见所闻带回家,带向社会,使活动真正形成影响,发挥实效。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从啾啾的鸣虫到高大的树木,从身边的庄稼到家乡的特产。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了爱祖国、爱家乡、感恩老师、感恩他人的教育。

我认为品德教学本土化,是使德育思想转化为学校教育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掘相关资源,使德育教学更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使品德教育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化、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德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晓芳.以学定教 凸显地方课程的“本土味”[J].课外语文,2013(11).

[2]杨秀红.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多元利用[J].中小学德育,2013(6).

编辑 孙玲娟

作者:张传源

德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篇3:

班本德育课程的设计

【摘 要】班本德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班主任创新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班本德育课程的设计,从课程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订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程内容的确定到课程体系的建立,从课程目标的确立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艰巨工作。要做好班本德育课程的设计,搞好课程题目的拟定、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体例的筛定、课程资源的选定、课程活动的设定等特别重要。

【关键词】班主任;班本德育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李彰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南京,211100)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德育研究中心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一、对班本德育课程建设的认识

什么是班本德育课程呢?有人说,班本德育课程就是“把班级德育工作课程化”;也有人说,班本德育课程就是“班主任以德育为目的开发的校本课程”;还有人说,班本德育课程就是“系列化的主题班会”……凡此种种,既不够全面又没抓住本质。笔者认为,遵循“以班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共同发展,以班主任和学生为主自主设计和实施的德育课程,就是班本德育课程。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班级德育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班级的舵手、学生成才的导师、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理所当然要把班级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然而,因受升学率的束缚,许多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功利氛围浓郁,生硬地规范、空洞地说教、简单地灌输,使班级德育工作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德育如隔靴搔痒,苍白无力,没有实效。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寻求班级德育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生长点,充分发挥班本德育课程建设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毫无疑问,班本德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班主任创新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为何要进行班本德育课程建设呢?

1.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需要。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笔者认为,这六大实施途径本质上都可以归为一条途径,那就是德育课程建设。从班级的角度来说,就是进行班本德育课程建设。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需要班主任进行班本德育课程建设。

2.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加多元化,班主任主导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班本德育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班级特色建设的需要。班级建设除了优良的班风学风外,班级特色和个性尤为重要。特色课程已是当今班主任打造自己班级特色的着力点。基于班级、为了班级、发展班级是班本德育课程的核心理念。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主要场所,也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场域,班主任开发班本德育课程,对于形成班级特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实践班主任带班主张的需要。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带班主张融入班本德育课程之中,使其成为实现自己带班主张的最佳平台。建设班本德育课程,就是用班主任自己的带班主张处理德育内容,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班级资源为依托,自主选择开发可视化、系统化的班本德育课程。

二、如何设计班本德育课程

班本德育课程的设计,从课程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订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程内容的确定到课程体系的建立,从课程目标的确立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确实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艰巨工作。笔者认为,搞好班本德育课程的设计,课程题目的拟定、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体例的筛定、课程资源的选定、课程活动的设定等特别重要。

1.课程题目的拟定。班本德育课程的题目是主题的集中反映。班本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对整个活动来说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主题的拟定来源于时代背景、社会需要,依据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德育工作文件,关注班级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班本德育课程题目的拟定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针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行为教育等;二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安全问题、价值选择问题等;三是针对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班级学生经受不了挫折、要及时进行耐挫折教育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确定的德育内容则是定位德育班本课程内容的重要参考。

2.课程目标的确定。德育目标是一定社会对学生要达到的德性提出的要求。班本德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对学生通过德育活动,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以及行为方面的变化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要求。射箭要清楚靶心在哪里,设计班本德育课程先要对自己要开设的班本德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予以准确和科学地定位,也就是为班本德育课程定魂。这是班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关键一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确定的德育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是定位班本德育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也可以参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表述(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方面),還可以参考国家的德育课程的课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表述(分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四方面素养),当然也可沿用三维目标表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笔者个人更倾向于用三维目标表达班本德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因为更有利于班本德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达、准确表达。

3.课程体例的筛定。班本德育课程作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书面证明与载体,其编写需要班主任按照合适的课程体例有效地组织班本德育资源。目前的班本德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编写体例较为混乱,体例不统一不规范、结构不严谨不科学、注重教师授课便利而忽视学生学习使用。虽然班本德育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写范式,有的老师用的是讲义式,有的是教材式,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学案式。不管借鉴何种编写方式,在编写班本德育课程之前必须确定体例。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助于课程体例的筛定:

一是班本德育课程的结构体例应该是系统的、有序的,就一门班本德育课程而言,它的每一课时、每一章节的教材编写体例要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要素。

二是班本德育课程的课程体例应该是围绕课程目标的达成,便于课程内容的呈现,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使用。

三是虽然编写的班本德育教材会引用外来材料,但应注重材料的整合和自己的原创。引用的材料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经过自己的鉴别、取舍、裁剪,经过个性化的处理,譬如在章节的标题、内容的组合甚至在一些细节方面都打上自己的烙印、带上自己的特色。

四是不管什么样的班本德育课程,其体例编订中,一定不能缺乏学生活动环节。活动是承载班本德育课程内容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载体。活动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开展互动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引发和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活动的具体操作策略等。

例如,笔者在编写班本德育课程“高中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感悟诚信、践行诚信”这节班本德育课程时,把教案式和导学案式两种体例结合起来,体例筛定为六个栏目(模块):(1)活动背景(2)学情分析(3)教育目标(4)教育方法(5)活动过程(6)活动反思。其他十一节班本德育课程的体例也定为这六个栏目(模块)。

4.课程资源的选定。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能够直接作为班本德育课程资源。班本德育课程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班主任作为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导者,一是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班主任的班本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其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程教学服务的意识。二要对课程资源的选择,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发现、挖掘、选定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三是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杜威主张课堂教学不是供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加以整理,借以解决手头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以本班级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指向,根据班级实际,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自身的条件和资源,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那些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班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选择和确定班本课程资源,一要坚持正确导向;二要体现时代特征、解决现存问题;三要注意针对学生需要;四要蕴涵育德之理。如“感悟诚信、践行诚信”,笔者选择词典对“诚信”的解释、古今中外的几个经典诚信故事、报纸对几个先进诚信事迹的报道、十多句诚信格言作为课程资源,创生开发了六则关于“诚信”的问题情境作为课程资源;并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寻找诚信人物,学生不仅感悟出诚信就在身边,而且学会了筛选和提取有用资源(信息)。

5.课程活动的设定。班本德育课程要坚持活动育人,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班本德育课程活动的设定,包括活动准备的设计、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情景的设计、活动议题的设计、活动形式的设计、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设计等,其中,活动议题的设计最为关键。设计的活动议题,有的是理解性问题(如方案中的一)、有的是探索性问题(如方案中的四)、有的是批判性问题、有的是发现性问题(如方案中的六)。既要包含班本德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又能展示政治思想和道德的基本观点;既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又具有开放性、引领性。把教师设计主导的活动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例如,笔者在“感悟诚信、践行诚信”这节课中,围绕主题“感悟践行诚信”,设计了“解读诚信之义、讲述诚信故事、学习诚信楷模、模拟诚信情境、诵记诚信格言、发现诚信人物”6个活动环节(参见方案),同时设置议题,让学生在“考一考、讲一讲、学一学、议一议、读一读、找一找”等一系列知情意行活动中,感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观,用诚信观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把诚信观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自觉践行诚信观,提升自身素养。

我们的身边,不乏诚信楷模。学生用自己善于发现的慧眼,去寻觅同学、老师、家长、亲朋、社会中的诚信之人,然后把他的诚信事迹写出来,编辑了一本《身边诚信人物集》。

“感悟诚信、践行诚信”设计方案

一、考一考:解读诚信之义

1.你知道“诚信”的本义吗?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是什么意思?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二、讲一讲:讲述诚信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请大家畅所欲言,讲述诚信故事。

1.《曾子杀猪》。2.《司马光诚对买马人》。

3.《商鞅变法》。

从以上三则故事中你感悟到什么是诚信?

三、学一学:学习诚信楷模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20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诚实守信类)”的先进事迹,现在用幻灯展示给大家。请大家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四、议一议:模拟诚信情境

生活中你遇到此类事情怎么办?说说你的理由。六则问题情境,每组派代表抽取问题后讨论。

情境1:假如你在到校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发现里面有身份证、饭卡、人民币若干元。你会怎么做?

情境2~6(略)

五、读一读:诵记诚信格言

有15条诚信格言,大家共同朗读并把它记下来,看谁记得多。

1.真诚是人生最高美德。(英·乔叟)

…………

六、找一找:发现诚信人物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修订的课程方案明确提出来的,而班本德育课程是个新事物,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应该说,班本德育课程是对校本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开发班本德育课程有助于创新德育形式,改变空头说教灌输的僵硬德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但同時应该看到,班本德育课程在许多学校中还没有纳入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之中,还是班主任的个人行为;班本德育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尚未完全理清,缺乏必要的统筹和协调;班本德育课程的合理开发,受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尤其是课程能力的制约;班本德育课程的课时还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只要以班主任为主力军的广大德育工作者,用科学的态度脚踏实地地执着探索,班本德育课程必将为学校德育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作者:李彰有

上一篇:学校德育方法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学德育作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