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研究论文

2022-04-17

洛阳师范学院马韩旭同学扶老人的事迹近日在校内外传为美谈。洛阳七旬老人被无牌照摩托车撞倒,在无人搀扶、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马韩旭不加思考,毫不犹豫地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避免了老人被车流二次伤害的危险,随后协助120救护车将老人接走后才离开现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河洛文化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洛文化研究论文 篇1:

南飞大雁还故里 喜鹊归巢谱新篇

11月的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已进入深秋时节,空气中已有了丝丝寒意,但来到固始却感到了一股热情似火的亲情,一扫深秋的寒气。11月8日至10日,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主办,信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固始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在豫南地区的固始县举行。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富卿,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全国台联副会长胡有清,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信阳市市长郭瑞民、台湾中华侨联总会理事长简汉生,以及来自美国、南非、马来西亚、缅甸等13个国家,台、港、澳地区,以及20多个省、市的政要、学者、宗亲代表、商界精英、文化名流、新闻记者共1000多人参加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简短而热烈的开幕式

11月9日上午,开幕式在固始县华夏根亲文化园广场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共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委书记焦豫汝主持,固始县长曲尚英致辞。台湾中华侨联总会理事长简汉生、信阳市市长郭瑞民、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简汉生致辞说,通过已经成功举办的两届根亲文化节,台湾各地的乡亲父老,对于中原文化的传播、传承的轨迹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闽台粤赣以及海外各地都深深地受到河洛文化传播的影响。而当年,首先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东南、促进我们民族的大迁移、大开拓的代表人物就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今天,两岸同胞要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先人的开拓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维护好、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热烈的掌声和喜庆的气氛中,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宣布文化节开幕。王富卿、乔卫、胡有清、陈义初、郭瑞民共同启动开幕式彩杆。

开幕式之后,还举行了辛卯年光州固始寻根拜祖大典。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来宾代表向固始南迁先民纪念坛敬献了花篮并敬香献礼。信阳市政协副主席陈伟琳恭读祭文。随后,全体起立,向南迁先民纪念坛三鞠躬,表达对固始南迁先民们的无限缅怀和敬仰之情。寻根拜祖大典在精彩的乐舞表演《根亲颂歌》中落下帷幕。

谈发现、寻记忆、求认同

11月18日,作为文化节的第一项也是十分重要的活动,以“发现、记忆、认同——纪念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30年”为主题的“第四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暨河南省对台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固始县行政中心会议室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还有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宋丽萍等。

曲尚英县长首先介绍了固始县情、民情和研讨会的由来。他说,两千年来,固始先民经历了4次大规模移民南迁,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这些南迁先民的后裔后来逐渐播迁至港、澳、台、粤及海外各地,他们所到之处,不仅承传了先人的奋斗精神和文化素养,也把“固始”这一祖根符号铭记传承,并融入到他们生生繁衍的血脉之中。固始因此成为闽粤台港同胞、海外侨胞魂牵梦萦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被誉为“中原第一侨乡”,并造就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现象。1981年,厦门大学黄典诚教授在《河南日报》发表《寻根母语到中原》,自此揭开了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序幕,至今已达30年之久。30年来,我们不断深入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深化与闽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举办了首次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到目前,研讨会已连续举办4次,每一次都有新共识、新成果,充分证明了固始根亲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充分体现了挖掘根亲文化的巨大潜力。

宋丽萍主任在致辞时说,举办此次活动,既是巩固和扩大前3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的成果,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豫、闽、台两岸三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前不久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打造华夏历史文化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河南省台办高度肯定固始在根亲文化发展与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经研究决定,将固始批准为河南省对台交流基地。希望固始县能以授牌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根亲文化的作用,加强豫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同胞的血缘感情,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来自台湾、福建等地的21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主题,从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语言学等方面引经据典,围绕固始与闽台文化、固始與闽台人物、固始与闽台姓氏、固始寻根资源开发与研究、新形势下豫台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研讨。研讨会上,相关研究机构负责人对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作现场点评。据统计,近年来,固始和台湾两地互访交流达4000多人次。第四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进一步拓宽了豫闽台两岸三地交流的新渠道。

开漳圣王回故里 联谊寻亲话亲情

11月9日,开漳圣王陈元光塑像从台湾回到故里——固始县陈集镇陈元光祖祠,接受当地乡亲们的瞻仰,当天上午,圣王像被护送到安放地——位于开漳圣王酒业公司内的开漳圣王纪念馆内,并举行了隆重的塑像安座仪式。简汉生先生一行率领台湾同胞50余人出席仪式。仪式上,简汉生和曲尚英共同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塑像揭幕。

塑像坐姿总高88厘米,身着“文物甲”,左侧是文袍,右侧为武甲,显得神态威严。据悉,为了表达两岸根亲相连的感情,台湾中华侨联总会和固始县举行“开漳圣王回老家”活动,由台湾护送一尊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塑像回固始。11月4日上午,开漳圣王塑像从台湾省云林县斗六市福兴宫出行,踏上千里返乡的旅程,回到陈元光的故乡。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恭读颂文。简汉生和陈学文共同为开漳圣王像上香,全场宾朋向开漳圣王像三鞠躬,共同缅怀、追思开漳圣王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开漳圣王的无限尊崇和敬仰之情。

此外,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根亲文化活动:

“回望原乡——闽台百家姓氏源流巡展”开展仪式在固始县根亲博物馆举行。这次巡展共展出92个由固始入闽迁台的姓氏史料、族谱;海峡两岸三地书画联展暨李乾山个人书法展在固始县根亲博物馆开展。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传承发展交流研讨会的召开,聚集了来自台湾金门、福建云霄的书画艺术家和固始县书画艺术家共同进行研讨并现场挥毫泼墨,现场创作了多幅书画佳作。纪念陈元光建漳1325周年暨恭迎开漳圣王像活动在位于陈集镇的陈元光祖祠内举行。福建省云霄县政协主席郑俊生率恳亲团到陈氏将军祠及云霄庙参观,瞻仰了开漳圣王塑像,听取了陈政、陈元光及魏敬夫人的事迹介绍,参观了展出的文物、族谱、图片等,并向陈元光祖祠和云霄庙捐献8万元现金。一场名为“根之情”的文艺晚会精彩上演,吸引了海内外宾朋和固始的群众一同欣赏。豫、闽、台两岸三地游氏宗亲畅叙亲情、共商发展。台湾宾客参观了开漳圣王纪念馆……

这一系列充满乡情、亲情、温情的根亲文化活动,把两岸民众和海内外华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作者:孙林

河洛文化研究论文 篇2:

点亮一盏灯,照亮青春路

洛阳师范学院马韩旭同学扶老人的事迹近日在校内外传为美谈。洛阳七旬老人被无牌照摩托车撞倒,在无人搀扶、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马韩旭不加思考,毫不犹豫地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避免了老人被车流二次伤害的危险,随后协助120救护车将老人接走后才离开现场。老人难忘恩情,病情稍有好转就给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和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为社会培养出一个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正义青年。”老人的儿子莫笑峰几经辗转询问,终于把老人的感谢信送到了洛阳师范学院。

在洛阳师范学院,还有着一大批像马韩旭这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典型,他们生动的事迹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活教材。

榜样示范辐射带动

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2016年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一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会是在学校百年华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的背景下举行的。

报告会上,孙丽园、苏珲、吴小芳、齐蕾、葛胜涛、肖向东等先进个人,新季风文学社、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等用身边的感人故事,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重温洛阳师范学院发展的百年征程,给了大学生更多借鉴意义的模范和榜样。

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注重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身边人,为青年道德先锋举办大型颁奖晚会,校报、校园网、电视台等各种校园媒体全方位宣传孙灿、刘同宇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中央及河南省各媒体有关洛阳师院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报道层出不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些先进人物和事迹引领、辐射身边的人,在全校掀起一股又一股“学习先进事迹,争做先进典型”的热潮,陆续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营造出一种人人争当先进,人人都是典型的良好氛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条路,燃起一堆火,映红一片天”的辐射带动效果。

榜样的示范,集体的带动,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更加具体的阐释。该校大二学生张玉说:“以前总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我们很远,只是书本中一个‘高大上’的词,但看到这么多身边人的例子,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才是真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让自己找到了更加明晰的前进方向。”

校园文化润德无声

学校把河洛文化研究和传播作为办学特色,积极构筑“根植河洛、传承创新”的文化服务高地。在校园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四个渗透”。一条主线,即挖掘河洛文化,传承河洛文化;四个渗透,即将河洛文化渗透到校园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从而突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发挥出以文养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学校在新校区的命名和景观规划上,处处都能感受到河洛文化的神韵,在校园建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亮化、人文景观设计建设、公共场所规划布置,以及楼宇、道路、景点的命名中,均体现着“河洛文化”的特色。礼仪门、成均门、立雪门、开阳门等大门的命名,彰显着河洛文化的历史典故;修文路、崇政路、敦化路等26条校园主干道的命名上,蕴含着“修善崇德,敦义仁和”,突出洛阳古代道德教化的主题;桃园、李园、枣园等以树命名的学生公寓园区,寓意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着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真正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作用。

“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如今的洛师校园环境优美、生态低碳、厚重典雅,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摇篮和古都洛阳的又一张厚重名片。

学校河洛星辰、艺术河南、武术河南、文化洛阳网站内容丰富,已成为服务教学、科研,传播河洛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三彩艺术博物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河洛碑刻拓片博物馆、河洛地区地契博物馆、河洛古代文物陈列馆和河洛文化资源数据库等河洛文化展示平台,深入挖掘河洛文化元素,不断拓展文化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近年来,学校师生创作的系列三彩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大赛中获奖,艺术陶瓷《寻梦丝路》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三维作品《洛阳太学》包揽了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原创民乐《丝绸之路》、原创舞蹈《河洛·颜子兮》等富有河洛文化元素的节目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全部获得一等奖,成绩在全国高校首屈一指。2016年《河洛鼓韵》在央视五套播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教授将河洛传统三彩制作技艺与现代美术技法相结合,创作出的《国之中·城之源》大型三彩壁画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河南馆主题壁画,蜚声海内外。

实践创新 春风化雨

“梁校长给我们布置的两份作业,一份是专业,一份是人品,这让我印象很深。”大一新生小宋说。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梁留科表示,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取得优异的专业成绩,更要养成自强自立、自尊自爱、顽强拼搏、求真尚美的品格,坚持修身立德,做求真尚美的洛师人。

多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技能的训练,加强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为路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作为河南省首家向新疆派出实习支教学生的高校,学校从2008年起到现在,每年选拔60-100余名优秀的师范类学生奔赴新疆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今年已经是第15批学生了。通过支教,大学生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边疆地区,同时学习新疆中小学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增进民族交流、团结。学校2012级舞蹈学本科班学生崔璟浩2015年9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半年新疆哈密支教,与新疆孩子的亲密接触使他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不再离开,自己要在这个边疆小镇推广艺术教育,让边疆人民不再感觉自己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有差距,要为新疆孩子的艺术发展尽一份力。2016年毕业后,崔璟浩怀揣着自己心中的梦想,毅然回到了哈密,留在了支教的偏僻的淖毛湖镇中心幼儿园。他说:“胸怀祖国,扎根边疆是我的梦想。”他的行为感动着学校到新疆支教的大学生们,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以学长为榜样,为新疆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除增加学生校外实践的机会之外,洛阳师范学院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处专门出台了《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办法》,将学生的德育量化作为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

学校坚持以大型品牌活动为引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积极性,如坚持了26年的“阳光支教”、举办了23届的“十佳未来教学明星大赛”、连续开展了18年的“先锋杯”团日活动设计大赛、连续举行了七届的“感动师院人物及文明教工、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等,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扬。

亲力亲为 躬身垂范

“校党委书记来当咱们班主任啦!”2016年10月17日,这个消息便在数学科学学院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传开。当天下午,庆祝学校百年华诞的大幕还未完全落下,心系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校党委书记时明德就步履匆匆来到了数学科学学院103教室,利用学生下午第一节没有课的一个半小时,参加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的班会。时书记在班会上跟学生讲大学生活,讲文明礼仪,随后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亲自给学生讲述学校百年发展史,还经常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里发一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论文章,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名人励志故事等。

该班学生屈广丽、蒋丽娅对此印象深刻:“时书记平时对我们的非常情况非常关心,一有时间就会来给我们开班会,没有时间的话也会经常在微信群中跟我们互动。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经常推荐一些好书好文让同学们学习,在同学们的心里,时书记是一位良师,亦是一位家人,更是一位益友。”

学校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每人都要联系一个班或者一个基层党支部,随时了解师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這是洛阳师范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之一。他们在深入师生群体的过程中,不仅能利用自己深厚的常识、丰富的经验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能更加及时地从基层了解学校各方面工作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达到了利于师生发展、利于学校工作、利于校园和谐的“三利于”目的,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和服务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行之

作者:严涛

河洛文化研究论文 篇3:

河南省国家级非遗在高校图书馆的保护现状

摘 要:高校图书馆在参与非遗保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非遗类图书在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现状以及高校非遗类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现状,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国家级非遗;高校图书馆;保护

Key words: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university library; protect

隨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这一宝贵的资源保护工作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高校图书馆是当代世界重要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组成部分,作为先进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应当发挥其在人才、管理、技术、服务等领域所具有的强大优势,积极参与到当地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来。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现存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发展标识,也是维系一个国家、民族团结的基础以及联系世界的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或口述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而言的,在概念上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全体或一些个体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1],主要包括各种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和口头文学,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形式。

2 河南省国家级非遗的种类

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河南高校图书馆是如何具体参与非遗保护的?河南高校图书馆在非遗保护中起了什么作用?笔者希望通过调查,获得相关的资料。截止到2017年6月,我国共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现将数据整理如下:

3 非遗类图书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现状

为了能够准确了解河南省各大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非遗资源建设和保护方面的具体情况。2016年4月-2017年4月,经过近1年的时间,笔者根据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河南省高校名单目录,以河南省内包括民办本科在内的45所本科院校和包括民办高职高专在内的83所专科院校作为调查对象。笔者通过输入高校校名,进入各高校主页,通过主页部门设置链接到各高校图书馆,由于网速、设置权限等问题无法链接,最终汇集了121所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数据截止到2017年7月)。首先通过学校主页登陆各高校图书馆网站,然后点击“图书馆简介”“图书馆概况”“本馆介绍”等栏目进行浏览,查找馆内是否有特色馆藏文献。筛选出具有文科类特色馆藏的高校,最后通过电话咨询、QQ群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是否有非遗类特色文献馆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通过调查可知:特色馆藏数量众多,但与非遗相关的特色馆藏几乎没有。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特色馆藏,如河南大学拥有宋代文献古籍18万册,河南中医药大学有中医线装古籍4万册;有的高校甚至有几个特色图书馆藏,如河南科技大学拥有医学特色文献资源、齿轮轴承特色藏书、善本古籍线装书库,洛阳理工学院的河南地方史志和河洛文化研究资料等特色文献。

据笔者调查,具体到非遗类或被认定的任何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图书特色馆藏,该类专门特色馆藏数量有限,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许多高校的非遗类图书并没有归类集合在一起,而是按照中图分类法分散到各个书库和书架中,没有形成单独的非遗类特色图书库(架)或图书馆藏资源。

4 高校非遗类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数字资源在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2007版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中对数字资源定义为“图书馆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或自建(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可分为三大类: 购买的数字资源、自建的数字资源以及免费的网络资源”。[3]

在浏览图书馆简介时,笔者也对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上的“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 特色数字文献”等导航条进行了关注和搜索。同时在调查图书馆非遗类特色文献馆藏时,笔者也对是否建有非遗类特色数据库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咨询。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4.1各高校特色数据库发展不均衡,非遗类数据库未引起足够重视

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几所重点本科高校由于具备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充裕的资金支持,数据库资源建设力度很大,都拥有自建的特色数据库。比如郑州大学有河南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河南大学建有宋代文献数据库、河大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有的高校甚至拥有几个自建特色数据库,如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建有小麦专题特色库、玉米专题特色库和鸡研究专题特色库。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建有包括化学品数据库、艺术类专题数字图书数据库在内的15个特色数据库。但专科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有限,有的高校或与其他高校共享特色数据库,或以试用的方式开通部分特色数据库,而自建特色数据库较少,有的学校除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论文数据库外,甚至没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

与此同时,河南高校非遗类数据库建设情况不太理想。本科院校如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建有民俗文化研究专题数字图书数据库,许昌学院建有钧瓷文化专题数据库。专科院校如焦作大学的地方特色数据库,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印象济源数据库(其中该数据库下面包含愚公文化,女娲文化,卢仝文化,济源名人,城市文献等子库)等。更多的非遗类文献资源被囊括在某一类特色数据库内,没有以专题数据库的形式单独建设。如郑州轻工业学院的艺术类专题数字图书数据库,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河洛文化专题数据库,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中华水文化信息资源库,安阳师范学院的安阳地方文献数据库、殷商文化数据库,黄淮学院的天中文化数据库等。

4.2高校非遗文化机构独立设置,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笔者登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通过搜索发现,许多高校参与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任务,现将数据列表如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第一批研究基地(公布时间:2010年6月)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教育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

根据上表数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共公布了2批,河南师范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2个高校参与了该项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公布了3批,第1批共12个单位,其中高校占9个,第2批共10个单位,全部为高校,第3批共11个单位,其中高校占10个。

据笔者调查,参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对非遗进行保护和研究,但设立的部门都是高校内的独立机构,图书馆并没有更多的参与其中。如开封大学在保护非遗项目中专门建立了大观博物馆,设有河南省(开封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但博物馆和研究基地都是该校独立的分支机构,图书馆只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图书资料等,并没有参与研究、建设等更多的保护职责。

4.3 非遗资源使用权限受限

馆藏非遗特色图书多数是孤本或影印本,存世量较少而显得弥足珍贵,因此从保护珍贵古籍资料角度出发,有的高校图书馆只允许馆内阅读,不允许师生借出馆外,部分图书馆只允许校内教师或科研人员使用,不允许学生借阅;在数字资源方面,图书馆从科学技术、版权争议等视角考虑,还有一些院校只限于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本图书馆特色资源,如笔者尝试进入郑州大学的河南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在文献检索中输入“非遗保护”,经过搜索,最终出现了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的3篇硕博论文,分别是河南大学王静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资源开发研究》、河南大学薛良磊的《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和陕西师范大学魏麒的《花鼓文化:豫东(商丘)“庆丰花鼓舞”剖析》,由于郑州大学对中国知网的数字资源只是购买后包库使用,并无版权权限,因此只能限制在校园网内下载查看,校外人员只提供了文献作者,题目和来源单位。这一方面为师生在校外访问数字资源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影响了科研和学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非遗文化的对外宣傳和合理保护。

参考文献:

[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项目.[EB/OL].http://www.ihchina.cn/5/5_1.html, 2014-11-11.

[3]陶慧卿.上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4]河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汇总表.[EB/OL].http://www.henanfy.org.cn/shows.asp?ArticleID=363&artbigclassName=%E4%BC%A0%E6%89%BF%E8%BD%BD%E4%BD%93,2016-8-5.

作者:周斌斌

上一篇:行政文化司法论文下一篇:大众文化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