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对于高校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帮助高校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创新财务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为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创新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高校后勤实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生事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产权不清、体制不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等财务问题。笔者认为,要从设立后勤服务集团财务部、建立健全集团财务部的业务流程、完善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建立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服务体系。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转型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将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开,组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后勤社会化实体,变学校办为社会化办后勤,最终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后,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理顺学校与后勤的财务关系,规范会计行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勤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特别是财务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其弊端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核算方面

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没有完全按照企业会计科目进行设置。目前按照分线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于后勤保障线的核算仍然采用和院系一样的科目,很多诸如“事业基金”、“事业收入”等科目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由于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的科目不一致,从而无法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会计报表。由于采用分线财务集中核算无法满足后勤改革的需要,后勤尝试着用自己的会计人员进行细化核算,会计人员的管理问题相应出现。

(二)管理方面

这里的管理分原始凭证的管理和人员的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了很多经济实体,这些经济实体为了拓展社会上的业务,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企业在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实体以后,对于财务核算的要求会更加严格。但分线财务管理采用集中核算制,企业取得的所有原始凭证必须到后勤财务进行核算,只能依靠返回的附件作账,而工商或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都会对这些附件提出质疑,从而带来诸多麻烦。

(三)发展问题

分线财务管理的细化导致账户多,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核算,可是增加了整体资金的调度。随着后勤业务的不断壮大,大的投资项目不断出现,资金调度成了能否把握投资时机的保证,由于资金分布在众多的账户,想要进行大额资金的调度几乎不可能,不利于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财务管理监控力度薄弱

改革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执行的是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在计划经济下,往往只进行预算,对支出的监控比较薄弱。在资金支出管理方面,近几年虽然从认识上逐步有所加强,但仍存在着“重预算内资金,轻预算外管理”的思想,致使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长期不能规范化,甚至产生一些腐败行为。

(五)“小金库”现象严重

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收入不上交的现象。一些正常收入被中途截留或私扣,形成“小金库”,为某些个人和小集体谋求私利打开了方便之门,成为腐败的重要根源之一。

传统的后勤财务管理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高校后勤不能适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要求,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把自身活动化为社会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其实质就是将高校后勤从以封闭型、供给型、福利型为主的高校附属部门转化成以企业营利型、服务型为目标的后勤经济实体。“既要引入竞争机制,又要注重适应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我国国情,重视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逐步建立具有高校后勤特点的企业服务体系。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社会化改革解决了高校长期以来的机构臃肿问题,促进了人员交流,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引进了社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办学经费的紧张局势,保证了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也重塑了后勤部门与学校的经济关系,打破了旧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勤财务管理体制。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中,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服务体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完善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制度,试行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面对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的制度缺失和目前的现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大胆的创新,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勤财务管理体制。

(一)加强后勤集团财务管理,设立后勤服务集团财务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要成立后勤服务集团财务部,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改变过去由学校直接管理、全包统管的模式,将学校后勤与教学行政管理分离,按照产业运作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含量高、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管理的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以经营学校资产、承担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任务为主的后勤服务实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的关系,逐步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经济合同契约的甲乙方关系。学校需要后勤服务实体提供服务时,一般不采用行政指令方式,而是通过与后勤服务实体签约来实现。

财务部是集团管理财务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负责后勤集团各单位资金管理,集团办公室财务收支管理,年度预决算,对二级单位财务进行监督、审计、制定财务管理办法,为集团提供财务咨询、效益分析并提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后勤集团财务部担当后勤集团财务管理重任,是集团内部管理的核心。后勤集团财务部对内要处理好各实体与全体职工的利益关系,积极、主动地向集团及各实体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对外要协调好与计财处、审计处、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关系,并接受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集团财务部的业务往来

1.学校财务处与集团财务部之间是资金往来。集团财务部根据学校要求,在财务处指定银行开设账户,后勤集团所属部门资金统一送存该账户。

2.对集团内部单位与集团财务部之间的业务往来,集团各单位设立核算组负责本单位的业务核算(个别单位可以兼职核算),但财务人员必须由集团财务部统一派驻,执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成员一般为2—3人,均要求持会计资格证书上岗。所有财务人员属后勤集团人事编制,由集团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其工资、福利均由集团发放列支,类似于代理记账的会计委派制形式。财务人员不再迫于实体领导的压力,能够独立、正常地行使其会计监督职能,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秉公办事。报账人持原始单据经中心主任及分管领导按集团审批权限签批后,到财务组报账,财务组审核无误后入账、付款。每月月末,财务组在集团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给集团财务部。集团财务部汇总后交集团领导。各中心核算组与集团是资金往来,通过内部银行结算,集团财务部对下属各单位财务组负有监督及审计的职责。

(三)完善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核算各项收入和支出,努力筹措资金,有效使用资金,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对集团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监督。

在收入方面要规范收费制度。社会化改革后,必然涉及到拨款改收费问题,涉及服务结算价格和收费标准的问题,学校应合理确定后勤集团公司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建立科学的财务结算关系。国家有明确收费标准的,应严格执行有关申报、审批手续。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参照社会价格,并尽可能采取市场价格。对于某些敏感的服务价格调整,必要时可以采取听证制度,以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在支出方面要加强成本核算。后勤集团必须按照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成本的开支范围,引入责任成本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并通过考核找出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成本考核成果的显性化和真实化。

2.后勤服务集团财务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对集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的转换,后勤实体部门要成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像企业一样实行企业化管理,进行全成本和半成本核算;同时,因其是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具有针对高校服务的特点,因此需遵循以下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与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相一致,按照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期间进行确认,可以正确反映每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以确定期间发生的成本;(2)配比原则,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有一笔收入就应有一笔相应的成本、费用,以准确反映每一事项的运营成果;(3)针对性原则,既要采用企业化管理完全成本核算,又要针对高校部分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4)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区分原则,即仅与当期有关的成本、费用支出为收益性支出,而与多个会计期间有关的成本、费用支出为资本性支出,区分不当会造成当期(事项)损益的虚假成份,不利于正确反映当期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3.集团财务部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后勤集团采取“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核算,逐级审批”的紧密型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剥离后的后勤集团由若干个经济实体组成,业务涵盖了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必须分别执行各个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但作为整个后勤集团,如何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是剥离之初的首要任务。改革前,各后勤集团大多采取松散型管理模式,各实体分散经营,分别核算。从长远来看,为便于集约化经营,应采取“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别核算”的紧密型管理模式。

集团办公室财务及各二级单位的财务由集团统一领导,通过制定并执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下属各实体的经济行为。各单位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对各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可以充分发挥整个集团强大的资金优势,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极大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核算分级进行,各单位日常支出按集团规定的审批权限逐级进行审批。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核算,逐级审批,通过制定并执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下属各实体的经济行为。同时,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审核,可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有利于把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四)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保证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服务质量。要看到后勤社会化与校办产业不同,校办产业主要面向社会,而社会化改革后的后勤集团主要还是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主。后勤集团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进行运作,处于代表所有权的董事会(学校)和公司经理层(经营者)的双重控制之下,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如果没有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学校对后勤资产的控制将更加弱化,极有可能加速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保证。

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学校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后勤集团的控制,主要是以学校纪委、监察、组织等部门的行政监督为主,通过行使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方式进行。学校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控制经营者,以实现学校资产利益的最大化;经营者通过正确决策和有效经营履行受托责任,获取应有的报酬,实现自身价值。

2.监事会对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控制,主要以学校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为主。通过领导和控制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掌握会计系统的运行,审批企业的重大交易和资产变动事项,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检查。

3.集团财务部门对各经营实体的会计控制,具体体现在认真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做好各经营实体的会计核算。

4.学校审计部门对集团财务部门的审计或对监事会的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是对财务监督的再监督。

5.财会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集团内部财务监督权。对不符合规定的手续和发票、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报销。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财务人员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6.进行事前审计。大宗物资采购、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报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

7.未经学校同意,不允许自立收费项目、自制收据、自行收费、私立账户、公款私存行为的发生。建立财务活动报告制度,重大财务活动向学校领导报告,后勤财务报表必须报送学校财务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胡 梅

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论文 篇2:

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探究

摘 要:对于高校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帮助高校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创新财务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为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机制创新;财务管理;高校管理

对于高校来说,在组织开展日常管理活动时,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财务预算执行力度薄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因此,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1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预算执行力度薄弱 高校在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借助财务预算规划高校未来发生的财务活动,同时借助财务预算为控制财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然而,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性没有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并且没有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工作缺乏针对性,进而引发预算超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预算也就丧失约束财务活动的作用。

1.2 缺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的办学形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一方面丰富了高校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增加了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受到高校的重视,并且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会计监督作用逐渐弱化。

1.3 巨大的财务风险 近年来,随着扩招政策的推广,高校的硬件基础建设规模逐渐增大,但是,在经费拨款数量方面,国家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缺乏国家经费支持,同时存在学生欠缴学费等,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校的教育经费难以维持自身的发展,进而出现财务风险。

1.4 修缮费监管不到位 对于高校来说,由于修缮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维修项目复杂,进而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算。另外,在基础设施修缮方面,高校缺乏一套整体的规划,经常出现坏了就修的现象,在维修支付数量、计价标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参照,对于财务部门来说,报账的依据就是上交的发票、单据等,难以监督审核维修费用的支付情况,更不用说核算维修项目的成本,进而使得高校成本管理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造成资金的浪费。

1.5 物资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高校来说,教学设备、办公材料等作为高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组成高校物资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没有

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造成高校物

资的分散和闲置,另一方面引发办公材料的积压,进而难以充分挖掘物资的价值,进一步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物资管理费用。

1.6 没有合理使用预算外收入资金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可以对自身的优势(人才、科研、设备等)进行充分利用,增加高校的预算外收入。但是,对于高校来说,由于没有建立预算外收入资金管理制度,进而难以合理管理、运用预算外收入资金,甚至出现滥用、占用预算外收入资金现象。

1.7 外部资产缺乏监管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一些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产业,但是,高校的财务处不能监督、领导校办产业的财务工作。而校办产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财务知识培训,存在业务素质不强的现象,不能按照流程核算成本、计算企业的盈亏情况。

2 高校创新财务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重新确认会计要素,设置计量标准。高校在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权责发生制代替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对固定资产(教学设备、仪器等)进行计提折旧处理,进而对各种消耗的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摊,从而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客观核算。其次,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对于高校来说,为了确保财务工作按照既定的流程展开,因此,高校需要以校长为核心,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同时根据职责高低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分层管理,进而让财务人员承担更多的经济职责。最后,健全财务预算制度。高校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借助预算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对高校的经费进行有计划地使用,同时可以帮助高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

2.2 丰富财务管理内容 第一,筹资。在我国,政府拨款、学费是高校获取教育经费的主要途径。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通过校办产业集聚的教育经费越来越少,为了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高校可以通过接受校友捐赠的方式,不断增加自身的经费收入。第二,投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通过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方式,获得等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高校来说,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地位,需要在学校基础设施、教学实力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在科研创新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投资倾斜。第三,核算成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在自主办学方面掌握更多的空间,其财务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以绩效为导向,严格管理各项活动的成本。

2.3 丰富财务管理的模式 第一,财务管理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对于高校来说,在资金运转、财务关系管理等方面,需要积极听取全体师生的意见,同时将其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这是因为财务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第二,推行会计信息化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高校可以将网络技术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会计信息化取代传统的会计管理。第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 结论

高校在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机制,进而解决教育经费问题,进而推动高校的持續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卫兵.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12-01.

[2]吴小玲.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新建本科高校财务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0-01-11.

[3]魏姗琳.基于财务预算视角的广东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04-01.

作者:李兰

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论文 篇3:

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与防范

【摘要】 本文分析了“扩招”政策、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和监控体制等因素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并得出高校应通过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规范债务管理控制并健全内部控制等措施来降低和防范财务风险的结论。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防范

自2000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2000—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提高到23%,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00万,扩招规模居世界第一。大规模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不断扩大,银行贷款成为各大高校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银行贷款作为一条有效的筹资渠道,虽然暂时缓解了高校资金不足的困难,但是过度的负债经营必然会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的支出,从而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学校与院、系的财务分级,资金分散,导致资金管理不规范,少数学校存在财务失控现象。高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运用复杂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果对高等教育资金不能实现有效管理,必然会导致高校在筹集、使用资金等方面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1、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各单位各类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特指各单位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资金筹措、投资和日常运行所面临的风险。从其性质上看,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和运行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经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使实际财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

2、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

按照资金在支持学校发展用途方面的分类,可以把高校财务风险分成资金管理风险、财务核算风险和产业科研风险。

(1)资金管理风险。一是筹资方面。近几年来,各高校为了适应扩招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求的情况下,纷纷举债发展。过度地依赖银行贷款造成还本付息的困难,高校背上了沉重的负债包袱,在市场变动和国家政策难以把握的情况下,高校资金筹集风险日益加,筹资形势严峻。二是支付方面。这一方面有基建工程欠款形成的支付风险、大额采购活动与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这类采购一般在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并且供货方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产生支付风险。

(2)财务核算风险。支出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理论上讲,学校有收入才能安排支出,但在贷款行为出现的前提下,高校要还本付息就得发生现金的流出,就算学校已将利息纳入了年初预算,但本金却无法列入预算,再加上这部分支出又不能像企业一样通过再生产形成利润而得以补偿,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借新贷的办法来补偿现金流的不足,但在借新贷还旧贷的环节上若没有协调好,很可能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拖欠工资,没有资金用于日常运行等。而且,高校实施的是“现金制”,即费用是以“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高校所有赊购的资产或劳务均不作为费用,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也不在总账中反映,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

(3)产业科研风险。学校作为主要投资者,应对学校科研产业负责,一旦学校科研产业清算破产,学校要负连带责任,要承担投资份额内的学校产业的财务风险,因而投资不善会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扩招”政策是形成财务风险的动力因素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扩张时期,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过去缓慢发展的高校教学、生活基本设施已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要,特别是土地、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学设备、学生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由于国家财政并没有为高校的扩招增加资金投入,扩招之后面临的新建校舍、新增设备等问题,国家交给了学校来解决。教育部曾在高校扩招之初就明确要求,在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开拓教育经费筹措的新渠道。而新渠道之一就是各高校要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力度。因此,过去一直由政府承担的投资,要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向银行贷款就成了解燃眉之急的必然选择,因而加大了财务风险。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筹集了高于利息水平的资金,资金组织和调度不力、经营不善、外汇贴水等。

2、高校会计制度是形成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

现金收付实现制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性根源。高校实行的是“现金制”,即费用是以“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高校所有赊购的资产或劳务均不作为费用,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也不在总账中反映,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从目前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高校基本上是将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和原理照搬到高校财务风险研究领域中来,如用学校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金比重等指标衡量学校财务风险,而没有考虑高校账外事实负债因素,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反映也是残缺不全的。同时,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中的暂付款基本上是垫付款未核销数,实际上已经形成支出。因此,应收及暂付款中的实际资产含量与表列数据相差甚远,在通过“资产负债表”衡量高校偿债能力时,必然高估学校偿债能力,低估偿债风险,被低估的这部分财务风险正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一部分。

3、财务管理和监控体制不完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高校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会计人员习惯于记账算账等日常核算工作,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使得财务人员无论在管理意识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而高校由于很长时间内处在国家预算的约束下,不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各种财务风险也不够重视。而且,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这个体系应该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利用财务数据和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对高校经营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也需要完善。由于多数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领导决策随意化,导致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加之多数高校内部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度的作用未被重视,业务操作非程序化并且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控制流程,造成高校资产大量流失,给高校的正常运转带来潜在风险。

三、防范与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1、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高校发展的市场化,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日益复杂,高校各级领导必须正视财务风险,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管理。积极学习财经政策,掌握一定的财经知识和制度,树立风险意识,防止因违反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等而给学校带来损失。强化高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制,对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浪费损失的有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高校决策管理层的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必须建立开源节流的观念。除了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之外,还应积极寻找像土地置换、校办产业、合作办学等这些新的筹资渠道以分散财务风险。必须大力加强财务管理,杜绝教育资源浪费,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到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上来,在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等方面做文章。首先,政府可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捐资教育,特别是激励企业家投资、捐资教育,可以起到“多赢”的效果。其次,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补偿制度,扩大高校收费自主权。再次,发行高等教育债券,促使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负担的情况下,发行具有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以弥补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短缺,这样不仅可以化解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同时还可以为投资者增加新的、风险较小的投资渠道。最后,发行教育福利彩票,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扶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为实现高校预警系统预知和控制风险的功能,高校应从机制上进行系统设计,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划分预警工作人员的职权。

(1)建立一套应用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这一机构可以设立专人专职进行工作,也可以由原有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代为执行。为保证预警系统的工作得到所有信息提供者的支持,应给予预警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力,当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清楚,镶嵌在组织机构的合理位置。

(2)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这其中包括信息收集、传递机制以及财务风险分析和风险责任机制。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高校应建立一个可以快速收集、传递信息的高效渠道,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把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它传递出管理层的意愿。在这条渠道上,预警分析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各类所需的资料以及数据,并且应将分析结果及时传递出去。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应通过获得的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区分轻警、中警和重警,排除影响小的警报,重视可能引发的重大财务风险警报,研究分析,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原因,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管理人员,及时预防,寻求解决措施。风险责任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使高校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在预警系统建立之初就将风险责任明确给个人,以使警报出现有人注意,警情出现有人负责。

4、规范债务管理控制

高校举债规模控制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高校应立足自身条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1)建立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学校对贷款项目的论证必须实行“三公开”,即立项公开、论证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银行和广大教职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2)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

(3)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学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

(4)加强贷款管理与财务分析,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

5、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

(1)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学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使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

(2)着力构建规范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政策和程序。控制程序的关键点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授权批准、职务分工、财务预算、财产安全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因此,高校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基本原则,明确涉及资金支付和流动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和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制度;建立严格的资金收付授权批准制度;建立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等。

【参考文献】

[1] 高颐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发展[J].发展,2009(5).

[2] 冯海湘: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4).

[3] 全勇、董卫华:浅析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

[4] 吕淑丽:河南省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管理观察,2009(20).

[5] 田华静: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8).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周清品

上一篇: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