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校办产业特别是校办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办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审计发现主要表现为:学校与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薄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设置”小金库”;违规投资,虚盈实亏,编造虚假财会信息;个别人员营私舞弊,违法犯罪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校办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办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还存在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控制活动不规范、控制手段不力、信息沟通不畅以及风险评估与内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内控机制不到位。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利用PDCA方法,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防范企业运营风险,促进企业实现目标。

关键词 高职校办企业;内部控制;PDCA方法;风险评估;内部监督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内部治理、防范和管控风险、预防腐败、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校办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一、比较分析

从校办企业监管现状看,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弱势与短板。

(一)企业治理水平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少,制度建设滞后;本科学校因学校规模大,校办企业数量多,学校资产公司规模大,有些校办企业已经在沪深主板市场上市,在校办企业管理上,基本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开展企业运营和治理。因而,在企业内部治理上,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受资源限制,缺乏相应的岗位分离措施和归口管控程序,导致在大型企业行之有效的流程,放到小型校办企业却有可能无法运行[1]。

(二)业务特点存在不同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较多是结合教师开展应用性技术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场所等而设立,其业务多为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应用性技术问题,单笔业务金额一般不大,市场影响力较小;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研发能力强,科研成果多,其校办科技企业多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在某些业务领域有较强话语权,企业易于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强。

(三)抗风险能力存在强弱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因规模小,控股公司资金实力不够雄厚,融资渠道少,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本科高校资产公司下属企业多,规模相对较大,资金实力相对较强,具有技术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二、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一般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性技术问题为主要经营内容,兼具教育性和经营性等。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在服务师生生活、提升教师研发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内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业务管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各级管理层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校办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2]。其一,组织架构不适应现代企业治理的需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学校独资的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对校办企业进行监管。资产经营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但董事会的人员除资产公司专职董事长、总经理以外,一般由学校任命财务、资产、科研等与资产保值增值有关的部门人员兼任,资产公司监事会人员也大多由学校管理部门人员兼任,董事会、监事会人员在精力投入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对公司内部控制造成影响。高职院校资产经营公司及其投资设立的子公司,规模一般不大,在审计、财务、业务等内控部门设置与运行机制上不能达到现代企业规范运营的要求。在制度建设上不完善,重要决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给企业决策和运营带来风险。其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模糊,影响企业正常运行与目标实现。有的企业过于依赖学校内部业务,向校外拓展不够,发展动力不足;有的在投资时又过于激进,脱离学校的特色化、个性化资源,盲目扩张,造成经营失控。其三,人员身份复杂,人员身份有的是事业编制的所谓“体制内的老人”,有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聘用的企业身份的“企业人”,各类人员薪酬待遇也不一致,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活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还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資金、资产效能不高。因企业规模较小,房产、土地一般为向学校租用,筹融资渠道不畅;未建立严格的采购、销售等制度,容易形成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企业、学校间资产相互占用,缺少资产使用效能的考核,资产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学校、资产公司、资产公司下属企业,相互之间资金调用管理不严,制度建设不到位。二是采购、销售管控不细,监管力量薄弱。物资采购计划、申请、审批、付款、验收、领用等环节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容易发生采购风险;对供货渠道拓展不够,对购置物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缺少研判,对购置数量计划管控不严,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增加企业成本;销售激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缺少长期规划,不能有效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形成企业利益最大化;不重视优质服务理念培养和管理,影响企业的客户满意度。三是研究与开发方面存在成本控制不严,周期控制不力等情况。校办企业在产品开发、科技创新上具有环境优势,但企业在研发项目管理上容易产生开发资金缺乏预算控制,开发小组一般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开发周期有时拖得较长,技术保密管理不严等,造成企业损失。

(三)控制手段不力,信息沟通不畅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存在重视企业利润指标考核,淡化预算管理的现象,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导致企业资源浪费。在合同管理上存在签订程序与风险评估控制不严,合同执行管理不细等情况,容易给企业运行造成风险与损失。不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存在信息传递随意、保密意识薄弱、决策层对运行状态信息掌控滞后等问题。

(四)风险评估与内部监督不到位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发展目标缺少合理规划,对企业运行状况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关联度缺乏研判,对企业运行风险的日常评估责任未落实到具体部门等,企业管理缺少风险分析。校办企业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不到位,企业在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上未能建立有效的措施,内部审计职责不能有效落实,应由学校相关部门还是由资产公司董事会来决定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审计,权责不清,未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三、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

首先,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视不够。学校的主要任务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学校管理层、校办企业管理层缺少企业运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对企业内部控制也缺少足够的认识,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3]。在企业内部未形成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文化氛围,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环境不适应企业长足发展。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专门力量不足。高职院校虽然按政府主管部门要求成立资产经营公司,承担对校办企业监管职责,资产公司也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资产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未按相互牵制的要求进行部门设置,企业具备风险评估专业知识和企业运行管控专业知识的人员缺乏,企业自身力量限制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再次,企业内部主动性不强。财政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等文件,而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认为校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由学校有关部门来统筹进行,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动力不足。

四、体系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就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防和管控。作为一个系统,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内控体系可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和改进予四个环节以构建,分别可以用字母PDCA代表。

(一)P:加强内部治理的顶层设计

确定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要依据学校事业發展规划和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技术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等办学资源,确定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建立精简有效的组织架构。依据《公司法》《企业章程》、学校经济活动管理相关制度,设定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基本构架,明确各自权责,制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因学校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在确定股东大会职权时,要与学校“三重一大”等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对接。要依据企业规模、人员状况等具体情况,在坚持相互制约的前提下,将业务管理、日常监督、风险监控落实到具体机构或人员,形成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工作机制。

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公司薪酬激励、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开发、投资管理等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并将相关制度报送学校备案或核准。

(二)D:规范企业管理活动

重视内控知识学习。组织企业全体员工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等文件,使全体员工理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掌握企业内控业务知识,增强落实内部控制措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思想统一,行动有效。

强化资金和资产管理。校办企业因规模一般较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筹资、投资活动对企业发展影响巨大,在企业董事会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后,应报学校管理层研究决策,以保证决策科学,风险可控。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要明确财务部门对企业营运资金全过程管控的权利和责任,及时掌控并化解企业资金风险。资产公司下属企业间的资金往来或拆借,要建立符合法律规定的管理办法,禁止随意占用。要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建立企业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定期盘查,防止企业、学校间资产多头挂账,账实不清,对企业固定资产要按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规范采购与销售业务。高职院校校办企业要依据自身特点,在采购和销售活动中,避免因人员少、部门牵制不到位而产生流程简化,监督缺失。要加强采购计划管理,减少无计划的应急性采购;要加强采购环节控制,形成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使用效果评价的过程管理痕迹,明确责任,杜绝舞弊。要加强市场调研,合理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关注客户资信,细化合同管理,将货款回收作为销售激励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未按时收回的货款要逐笔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减少产生坏账的风险。

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为师生提供研发平台是校办企业的重要功能,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也是校办企业的立足之本。高职院校校办企业既要大力鼓励师生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开展研发,也要加强对研发的控制与管理。要对研发项目充分论证,防止创新不足,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要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提升研发质量;要依据项目预算金额大小,严格执行立项分级审批制度,细化项目预算,严防项目超预算的风险;要针对研发团队一般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特点,建立研发团队绩效指标,明确职责,减少研发效率低下的风险;要重视研发成果的权属管理和保密管理,降低研发成果权属不清和技术泄密的风险。

(三)C:丰富控制手段

高职院校校办企业更要重视基础管理,要把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作为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检查和控制手段,降低企业营运风险。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前提。预算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整合目标和资源,经过合理预测,对下一年度科研、经营需要的经费做出计划和安排[4]。要依据学校主管部门对校办企业财务工作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程序和方法,保证企业预算科学合理;企业要对年度预算进行充分论证和研究,并按制度经董事会或校长办公会审批后,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企业要严格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做到检查及时,奖惩分明。

以合同管理为基础。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已成为企业最常见的契约形式,合同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5]。要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细化合同审签流程,要整合学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成立负责合同洽谈、审核等事项的工作小组,保证合同合规、合法、风险可控;要指定专门人员对合同履行进行监控,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以信息管理为条件。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完整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带来企业运营风险。高职院校校办企业可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和专业力量,在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上建立企业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并建立相应的层级授权,防止信息传递中的商业和技术泄密,造成企业风险;企业要重视对信息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高管理水平。

(四)A:促进企业持续改进

以财务报告为载体。要结合企业会计由学校财務部门委派的实际情况,明确公司与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责,防止产生“两不管”的现象,产生企业财务管控风险;要建立校办企业财务年度审计制度,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核算、税费缴纳等方面的违规事项,并及时改正,确保企业合规经营;要重视对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全面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防控企业经营风险。

以风险评估为手段。要聘请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和技术专家,与企业财务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风险分析小组,对企业日常运行中的风险开展日常监控与分析,及时规避企业日常运行中的风险;要聘请社会专业机构定期对企业开展风险评估,降低企业运营重大风险。

以内部监督为途径。要根据企业规模较小的特点,联合学校审计力量,在资产公司设立日常监督小组,对资产公司和下属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开展持续的日常监督检查。在企业运行情况发生较大变化、风险评估中发现内部控制产生较大缺陷时,聘请社会专业力量对企业进行专项监督。

参 考 文 献

[1]方苑,沈弋.公司治理视角下的高校校办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识别与对策分析[J].商业会计,2017(20):60-61.

[2]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J].财务与会计,2010(7):6-16.

[3][5]王立新.中小型高校校办企业内控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8):16-204.

[4]朱晓婷,刘利琼.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1):155-157.

作者:陈其中

校办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篇2:

高校校办企业经济审计浅析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校办产业特别是校办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办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审计发现主要表现为:学校与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薄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设置”小金库”;违规投资,虚盈实亏,编造虚假财会信息;个别人员营私舞弊,违法犯罪等。

【关键词】 高校后勤; 财经管理; 审计; 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校办产业特别是校办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校办企业,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企业,已经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著名企业。这些校办企业的发展,在促进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以及补充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办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高校联审时审计组发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企业重组,未按原投资比例分配“未分配利润”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在审计某校控股的A公司(学校占公司股份的90%)时发现,截止到2005年8月底,公司未分配利润累计为500万元。2005年9月,该公司实行重组,由该大学、公司职工持股会和另一科技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新的有限公司。在重组时,将原公司“未分配利润”500万元全部转为职工持股会所有。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上述做法违反了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产发[1995]54号)的规定。该通知明确指出:“严禁各种以明晰产权为名,把国有资产无偿或低价卖给集体或个人,搞负债持股或以行政干预方式有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量来损害国家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企业创造的利润属于所有者,未分配利润是留在企业里尚未分配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在本案例中,该大学拥有原公司90%的所有权,理当拥有未分配利润的90%,即450万元。而上述重组方案却把500万元全部划给职工持股会,少记学校的所有者权益450万元。 据此,审计组作出审计决定,要求该校办企业纠正上述做法,重新确定重组方案。

二、以借款名义抽逃出资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A公司是某大学一个全资公司参股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审计组对其审计时发现,A公司2005年5月将银行贷款13 629万元,自己使用了6 180万元,借给该校两个企业7 449万元,用以共同发起设立某有限责任公司B。同年8月,A公司以“委托进行资本运作”为由,向B公司借款13 628万元,偿还了银行贷款。A公司和该校两个企业对B公司的出资,除剩下1万元外全部抽走。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股东依法出资是股东的责任,《公司法》(1993年发布,1999年修正)第二十五条规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A公司的做法违反了上述规定。

《公司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组据此下达审计意见书,要求A公司限期改正。

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企业设立时,学校作为企业主管部门和出资人,对企业出具了资金证明,一些企业名称也冠以“××大学××公司”字样,但是学校对这些企业的投资实际并未到账。这种做法对学校和企业都不利。有的企业亏损了把账算在学校身上,有了效益就想法脱离学校,双方之间责、权、利不分。

校办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首要的是明晰产权,理顺学校与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学校作为企业投资方,应该投资到位,办理产权划拨手续,享有股权;企业作为被投资者享有经营权,对学校股权负有限责任。这样,校办企业才能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行使经营自主权。

三、调整“生产成本”余额,虚增利润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某高校审计机构在对该校一个校办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该企业每月结转产品成本时,会出现相同的型号批次、单价的产品,但其产品成本却相差悬殊的现象。经查,该企业经理为实现利润指标,通过调整“生产成本”余额虚增利润。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生产成本核算的规定。准则要求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核算要按照客观实际真实反映。

有些企业的领导出于某种原因,或是为虚增利润以完成利润指标,或是为虚增成本减少利润以偷逃税款,指示财务人员采用各种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调整“生产成本”的方法是被普遍采用的,而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生产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产品销售成本,进而影响利润。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生产成本”成为一个人为调节成本支出和调节利润的“大筐”,需要增加成本时就从“筐”中的余额掏出,需要增加利润时就把多余的成本放在“筐”中保留,从而影响产品销售成本的变化,影响利润的增减。

成本核算不真实,对外影响企业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响国家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对内不利于企业领导掌握真实的信息,在企业内部容易形成不良的工作作风,使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法》针对此种现象作出了有关规定,对此加大了处罚力度,并追究企业有关部门领导人的责任。企业各级领导应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要求该企业财务人员限期制定出具体的生产成本核算办法,并严格遵照执行。

四、设立多套账簿,逃避税收监督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在对某大学一个科技投资开发公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建有6套账,除1套每月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外,其余5套均未向税务机关报送报表和纳税资料。

经查,该公司自2002年至2006年2月,通过这5套账,共计隐瞒收入

1 135.9万元,应补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93.5万元。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以下法律法规:

第一,建有6套账,只用1套账向税务机关纳税申报,已构成虚假纳税申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关于“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的规定,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

第二,另外设置的5套账,属于非法设立账外账,违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财会字[1996]19号)第四十二条关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得设置账外账,不得报送虚假会计报表”的规定。

第三,这种账外账的实质,就是私设本单位的“小金库”。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5月4日发布的《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明确指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该公司非法设立账外账多达5套,逃避税收,情节是严重的。审计机关对该公司偷漏税款问题已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了处理意见。

五、转移收入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在审计某大学出版社时发现,该出版社于2006年6月在某银行开设了两个银行账户,其账户资金未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账内,属于私设“小金库”。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小金库”账户收入12 167万元,其中:从财会部门账内以支付印刷费、预付纸张款名义转入600万元,财政部门返还增值税款423.4万元,借出款利息收入67.2万元,销售收入60万元。“小金库”累计支出6 101万元,其中:为职工购买养老保险215.2万元,发放补贴、福利性支出536万元。截至2006年6月尚有结余606.6万元。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该出版社通过转移收入、虚列支出的方式私设“小金库”,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国办发[1995]第29号)中关于“各有关单位自本意见经国务院批准下发之日起,一律不得再私设‘小金库’”的规定。

私设“小金库”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侵害了国家利益。“小金库”支出主要用于发放补贴和职工福利性支出,逃避了国家对职工工资收入的管理和控制,干扰了经济秩序。“小金库”资金游离于本单位财会部门之外,失去了会计监督。

《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规定,“凡自清自查出的资金,要如数转入单位财务账内,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单独计算缴纳流转税、所得税或全额上交财政;凡重点清查出的资金,除调账补交各税或全额上交财政外,还要按照1992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1993年以来‘小金库’资金发生数之和处以一至二倍的罚款”。根据以上规定审计组责令该出版社将“小金库”资金转入单位财务账内,补交税款。

六、违规出让设计资质等级证书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审计某高校时发现,该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将拥有的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等级证书违规出让。2005年该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与该校某物业开发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补充合同规定,设计工作由物业公司自行组织,设计院负责所有设计图纸的盖章出图,并收取原合同设计费4%的管理费。该物业公司将部分设计工作交由该校某技术发展公司实施。该技术发展公司2005至2008年共收到该项工程设计费233.5万元。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建筑工程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该项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力量和技术水平。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为此,建设部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993]第29号)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勘察设计单位应对本部门编制的勘察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并于1997年下发了《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997]60号),该规定第三条规定:“凡从事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资质证书,方可开展工程勘察或工程设计业务。”该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工程勘察设计证书是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资格许可证件,只限于本单位使用,严禁无证勘察设计,严禁转让和挂靠,严禁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图章、图签,不得私拉外单位人员为其进行勘察设计。”

《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为无证单位或个人提供图章、图签或资质证书的;无证进行勘察设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专业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并可处以5 000~30 000元的罚款。”审计组据此下达了审计意见书,要求该设计院按照建设部[1997]60号令的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于国莹.教育审计案例与分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4.

作者:李雷 姚志兰

校办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篇3:

试析提高广东省属校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摘 要:会计信息是财政和管理的基础信息。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财政、财务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各企业的法定职责。本文以检查广东G设计院会计信息为例,说明检查高校校办企业的手段及措施,并以此为契机提出提高校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校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策

一、广东G设计院的总体情况介绍

广东华南G设计院是经广东省教育厅和科技厅批准, 东莞市政府与广东G大学合作共建,由广东G大学在东莞市注册成立的科技服务平台企业。G设计院成立的目的,旨在建立一个产学研的基地,一个产品创新与工业设计的孵化服务平台,一个为东莞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服务的非盈利的组织机构。因此,设计院的经营方式、运作理念不同于普通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设计院的宗旨是以创新设计为手段,通过设计服务、设计咨询、产品开发与孵化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等,促进东莞乃至华南地区的产品设计和品牌的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011年,企业深入各镇区,开展的有关设计创新的宣传和为东莞企业成功完成的设计项目,特别是为企业创造了突出经济效益的典型案例,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工业设计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广东华南G设计院是一家以“工业设计一体化”为概念的企业。作为华南地区行业主要设计企业,设计院在国内首先推行了整合结构和外观设计、模具开发、制造和服务环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设计院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雄厚的实力。设计院拥有中高级专业设计人员55人。设计实力业内领先,曾获得包括德国iF、法国PSI设计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等国际级设计大奖。2009年被广东省经信委评选为“广东省工业设计示范企业”, 2011年被评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申请批准的专利23项。2011年设计院新增企业客户200余家,其中有多个项目已经投入市场或企业已经应用实施,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提供了优质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达5亿元人民币以上。

二、广东G设计院的财务状况分析

设计院2011年度总体收入630万元。其中横向企业服务营业收入230万元,较上年减少9%,纵向科研收入400万元,较上年增长65%,上缴营业税金等13.13万元,利润总额9.85万元,这是由于前期设计院基础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成本费用有所增加,为未来发展和政府二次投入打好基础。从各项财务指标来看,设计院经营状况较稳定,总体收入逐年递增,纵向科研财政项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经过客户的积累、团队的建设、品牌的建立、平台的完善5年的运作,设计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将成为设计院保持高成长性的坚实基础,所以今后5年设计院收入预计仍将保持30%~40%的高复合增长率,毛利率将稳中有升。追求高附加值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工业设计是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单价的重要途径。工业设计曾是日韩、欧美制造业转型的杀手锏,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政策环境将助力中国工业设计加速发展。未来10年将是国内工业设计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

三、广东G设计院会计信息自查的内容分析

1、自查组织

G设计院领导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由设计院的院长担任组长。

2、自查过程及方式

G设计院自查工作小组成员5人分两组,其中组长1人、审核2人、财务2人,采取交叉检查,文件查阅和单据抽查等方式,检查企业年度财务工作的符合项目和不符合项目,符合项目进行情况说明,不符合项目要求整改。

3、自查内容

(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2)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校办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情况,会计处理情况、现金和票据的管理情况和会计报表情况等);

(3)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4)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情况。

四、广东华南G设计院会计信息自查结果分析

1、广东华南G设计院自查中发现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单据齐全,会计凭证单独按月装订,记账凭证后附付款申请单、合同、发票、银行付款单,所附原始单据齐全。记账凭证和付款审批单有记账审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收款和付款凭证)、经办人签名。原始凭证一个月装订一次,按年按月顺序排列放到柜子里,由会计专人保管。设计院有制定会计档案保管制度,指定专人保管会计档案,设置专门的会计档案柜,会计档案按年度,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柜当中,并加锁确保安全。

2、广东华南G设计院自查中不存在企业以个人名义或其他单位名义开立银行账户的情况,由出纳到银行获取银行对账单,同时院里指定会计专人每月核对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单位付款基本使用银行支付,出纳根据财务负责人签批的付款申请单及附件办理付款手续。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均有出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设计院现在使用金蝶标准版财务系统记账,凭证每月打印一次,账簿每年打印一次。发生经济业务都及时入账,出纳每天编制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并且定期备份财务系统数据。设计院自查中发现已经建立定期的现金盘点制度。日常使用的票据种类为支票和汇款单,并设置票据登记薄,对票据购买、领用、注销进行记录,作废票据没有销毁。不存在现金坐支现象,出纳每日对现金进行盘点,会计定期每月末盘点,并出具现金盘点表。设计院由专人负责编制会计报告,能独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财务报告符合要求,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告签字完整,加盖公章;已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规定,结合所处行业特征和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制定明确、恰当的会计政策,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

3、设计院按《会计法》的规定,聘任财务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并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财务部制定了各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考核标准,现有财务会计人员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会计从业资格。

4、自查发现设计院已经制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相关制度,企业财务部是货币资金管理部门,企业所有付款均经过由经办人申请、经办部门负责人确认、财务负责人审核、院长审批、会计审核、出纳付款的程序进行。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业务,负责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确保资金运作合法合规、做好资金筹划预算、审批银行开户申请、审核支付手续和方式等。资金的支付审批、复核与执行岗位分离,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岗位分离。

五、广东G设计院在自查中发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

1、会计人员专业培训制度情况要不断完善

存在的问题:已经制定会计人员专业培训制度,但是不够完善。

对策:在参考企业鼓励员工持续进修学习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上年自查要求专门制定会计人员专业培训制度。通过整改和完善企业会计培训制度,在满足设计院业务不断扩展需要的同时,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

2、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要不断提升

存在的问题:会计数据分析过于简单,设计院目前使用金蝶标准单机版系统进行账务处理,运行正常,但功能相对简单,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管理需要和业务扩大的要求。

对策:提出方案希望购入 ERP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项目财务核算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六、提高广东省省属校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启示与思考

会计信息是财政和管理的基础信息。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财政、财务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各企业的法定职责。广东省属校办企业可以广东华南G设计院会计信息自查活动为例,全面借鉴会计信息检查的各项手段和途径,全面认清和了解校办企业会计信息检查的目标和方向,在日常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中,可以广东华南G设计院会计信息自查过程及对策为实证,全面梳理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针对各省属校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财务规章、财务核算流程、人员配备以及具体实务环节等进行自我检查,从而不断加强会计信息内控和监督机制建设,督促各部门规范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使领导和员工依法经营、廉洁从业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财务基础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促使广东省省属校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向建红、谢凌旭.电子商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 胡丽娟.初探新准则对财务业绩报表的改革[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

[3] 霍锐景.基于ERP策略的财务管理体制设置原则[J].改革与开放, 2009,(08) .

[4] 黄蕾.初探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内部审计重点的转移方向[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

[5] 潘红卫.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 2011,(26) .

[6] 王亚军、张珺.浅析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2,(04) .

[7] 孙宏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1) .

[8] 李明杰.浅析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7) .

[9]朱燕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论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9,(32) .

作者:罗伟峰 苏立恒

上一篇: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戏曲论文下一篇:公共理性与服务型政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