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 就是要以理顺高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为核心, 改变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现状, 从2001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始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以来,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 多数高校的产业规范化建设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也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 那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制清理和经营性资产的划转阶段[1]。
由于涉及到国有资产的处置问题, 加上国家2008年10月通过的《企业国有资产法》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 如何稳妥的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将经营性资产划拨到高校资产公司, 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防火墙”, 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是大家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国有资产的概念
1.1 国有资产及国家所有权的定义
从经济学和会计学上看, 国有资产属于资本或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 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收的馈赠、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
1.2 国有资产的分类
国有资产一般分为三类, 即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资源型国有资产。高校的资产属于其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是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 有四个主要渠道;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购置, 国家调拨, 但未按照国家政策硅晶组织收入购置和接收捐赠等。
2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指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当前主要有两种模式。
2.1 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
即“政府 (出资人) -国资委 (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 -资产经营公司 (集团母公司) -子企业”的管理结构, 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设立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享有公司法规定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益, 相当于股东权利, 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负监管责任, 履行股东义务。
2.2 政企尚未分开的管理体制
即“政府 (出资人)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 (如学校等) -企业”的管理结构, 其中的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享有公司法规定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益, 同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负监管责任。
目前, 多数高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处于从第二种管理体制向第一种管理体制过渡的阶段。
3 高校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管理
高校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从最初的占用学校国有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到今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财富, 由于以前我们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多依赖的是行政手段和政策治理, 制度性缺漏较多, 行政性决策的随意性较强, 管理体制不完善, 产权不明, 事企不分,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高校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 理顺产权关系, 明确监管职能, 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保证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
3.1 明确界定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范围
高校企业中涉及的国有资产主要分为两个类型, 即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类。制约高校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产权界定不清, 事企不分, 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学校的经营性资产要全部划转到资产公司, 将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做到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分开建帐, 分类管理[2]。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资产。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相对高校而言, 包括高校对校办企业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 以及依法人次那个为高校所有的其他权益。清楚了两种资产的概念后学校应以文件的形式明确界定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范围、内容, 为下一步的分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切实做好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工作
清产核资工作是校企改制、资产经营公司组建工作当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彻底摸清企业的资产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状况, 全面、真实、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现状, 要在清产核资中分清楚良性资产和不良资产, 该核销的核销, 这是解决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环节。高校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清产核资政策规定, 清产核资必须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 通过核实“家底”, 认真研究, 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处理意见, 对经批复同意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及实物资产损失, 应当加强管理, 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 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清理和追索,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对经批准同意入账的各项盘盈资产及同意账务处理的有关负债, 应当及时纳入单位日常资产及财务管理的范围。
为全面理顺投资关系, 在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 高校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关批复及验资情况对新设立的国有独资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一人有限公司办理占有产权登记。
3.3 依法履行程序进行资产划转
为达到对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改革目的, 高校需将经营性资产的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 划转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无偿划转;即学校将各校办企业股权资产无偿划转至资产经营公司 (或拟改制成资产经营公司的企业) , 不涉及资产经营公司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变动;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财政部《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等。申请办理的主要流程包括; (1) 确定资产划转的企业范围、划转基准日; (2) 对被划转的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或清产核资审计; (3) 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办理资产无偿划转申请; (4) 与被划入企业签订划转协议; (5) 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被划转企业的产权变动; (6) 向被划转企业的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备案。
净资产增资;学校用各校办企业股权资产对资产经营公司进行增资, 增加资产经营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公司法》, 申请办理的主要流程包括: (1) 确定资产划转的企业范围、划转基准日; (2) 对被划转的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或清产核资审计及资产评估; (3) 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以净资产对资产经营公司进行增资的申请; (4) 需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对资产的评估结果备案; (5) 会计师事务所对资产经营公司出具验资报告; (6) 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被划转企业的产权变动; (7) 向被划转企业以及资产经营公司的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备案。
3.4 注意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处置
全民所有制企业在高校传统企业中所占比例较大, 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要加大工作力度, 保证非国有资本的进入渠道畅通, 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 从而盘活国有资产,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进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可以将企业的存量资产投入改制后的企业, 作为改制后企业的部分资本, 其它资本依靠吸收新的股东投入, 引进战略投资者;企业存在负债情况的, 在征得其他股东和债权人同意的基础上, 可以债权转股权, 也可以将原企业的净资产作为改制企业的注册资本, 不需注入新的资金, 从中切割部分净资产出售给其他企业和个人或本企业的职工, 或将企业连同负债采取零价值方式转让给新的股东, 达到企业股东多元化的目的。
在股权的设置过程中, 不苛求改制后企业由学校绝对控股, 但也要避免一股独大、平均持股等不利于后期管理问题的出现, 要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经理层融资收购制度建立适当的股权激励制度, 鼓励中层管理干部持股, 推动企业发展。
3.5 建立和完善经营性资产监管体系
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产业和经营性资产监管体系[4]。建立起学校对资产公司、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两级管理体制, 在学校对资产公司进行管理的层面, 学校要设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经资委) , 代表学校履行出资人的职责, 行使资产公司股东权利, 它可以决定企业的重大经营事项;决定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决定企业重大的资产、资金处置等“三重一大”问题。在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进行管理的层面, 资产公司代表学校作为所投资企业的出资人, 要遵照《公司法》, 以规章制度的形式, 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利, 对所投资的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 董事会、监事会也一样, 《公司法》对它们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 必须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 确保学校经营性资产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 按时、足额收回投资收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资产及国家所有权的概念, 讨论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和现状并结合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 就如何稳妥的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将经营性资产划拨到高校资产公司, 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防火墙”, 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提出了理顺产权关系, 明确监管职能, 建立有效机制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国有资产,高校产业
参考文献
[1] 徐艳丽.探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性质明晰法人治理结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8, 6:66~67.
[2] 吴新明.资产经营公司是高校对参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新型体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学术版) , 2006 (s1) :166~167.
[3] 刘志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效率追求与公平缺失[J].重庆社会科学, 2007, 12:17~21.
[4] 王海江.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的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1:64~65.
【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相关文章: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9-10
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03-08
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论文04-24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09-11
高校经营性资产门面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13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2-07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10-22
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09-25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9-11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