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民族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本文总结了内蒙古面向俄罗斯留学生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外传播民族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对外传播民族文化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摘 要:内蒙古民族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它。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途径和手段。本文研究了当前内蒙古地区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基本状况,并论述了内蒙古地区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相关机构和组织有效地适应新媒体对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作者简介:纪国峰(1978.10-),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前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移动通讯以及物联网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诸多新媒体,为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传播媒介。其具有多元化、高效性、实时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有效地破除了文化交流面临的时空障碍,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稳步提升和扩大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内蒙古地区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地运用各种新媒体,并获得良好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蒙古在运用新媒体对外传播民族文化方面的现状

首先,当地严重缺乏传播技能较强的新媒体对外传播从业者。当前,在对外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文化传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须要考虑和关注的关键性因素。眼下,内蒙古地区在开发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拓展新媒体对外传播渠道方面,对外传播技能和水平较高的新媒体人才资源非常稀缺。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够高,未能充分关注新媒体对外传播人才的训练与培育,尤其是文化传播、新媒体技术、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人才都非常匮乏,此外工资、福利、薪酬较低,人员编制管理比较严格,不能有效地引进高水平的新媒体传播人才;其次,主管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部门未能高度关注对在岗从业人员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训练与培训,导致了落后的新媒体传播观念,传播技术越来越陈旧。

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范圍小,层次低的问题。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该地区曾经生活过不少民族,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多彩。但迄今为止,该地区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时,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范围非常小,层次低的问题。不能充分地利用以及开发这些文化资源,绝大部分依旧处于简单地展示文物古迹,程式化的民俗旅游观光以及观摩表演、会展以及节庆活动的层次上。不能深入地挖掘与展现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及内涵,整体来讲,缺乏创新性的、深层次的体验方式与开发思路。

二、新媒体时代提升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建议

首先,大力引进高水平的新媒体传播技术人才,充分地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各种传播技能,积极地拓展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领域以及范围,挖掘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通过提升新媒体传播人员的综合素养,积极有效地整合文化资源。

其次,在新媒体背景下,内蒙古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各个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分层,比如利用报纸与电视等传统媒体为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文化传播产品和服务,借助微信、微博、网络视频与博客等在内的多种新媒体,为广大青年用户提供内蒙古民族文化消费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在此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切实把握好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分层级对外传播问题,净化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外部环境,翻译成各种跨文化传播的目的语,增强跨文化传播的针对性。

第三,着力铸就文化精品,注重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艺术性。文化传播部门应该积极地探索国内外各种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规律,强化研究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力度。形成强烈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理念,合理地借助各种新媒体,使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沿着“有知识、有声、有景、有像、有故事、有物,易传播、易学、易懂”的传播方向,希望呈现出最精美,最丰富的画面、内容,将最动听的内蒙古民族语言,多姿多彩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呈现给广大受众。

在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民族特色,侧重于丰富的草原文化,形成较强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打造质量、策划水平较高的精品文化项目,实施以认知与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品牌化营销。通过各种新媒体,持续地创造关注度较高的民族文化热点话题,借助品牌符号,向目标受众传输内蒙古民族文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充分地联系新媒体技术的具体传播特征,持续地延伸该赌球民族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链。例如,依赖不断进步的新媒体视听媒介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的视听化转换;密切结合网络游戏及动漫产业,设计开发富有内蒙古民族文化特征的民族文化题材的网络游戏与动漫;运用先进的3D多维数字技术,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体验式传播。借助日益普及的数据库技术与持续深化的数据化应用思想,进一步拓展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与产业的价值链。

结语:

内蒙古地区在运用新媒体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与传统媒体密切配合,循序渐进地找到对外传播民族文化与新媒体运用之间的契合点,进一步破除新媒体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中的障碍和难题,提升新媒体促进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竞月,王金磊.新媒体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及出路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4,(4):134-138.

[2]刘艳婧,高炜.内蒙古主流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框架分析——以“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报道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03-110.

作者:纪国峰

对外传播民族文化论文 篇2: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本文总结了内蒙古面向俄罗斯留学生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俄罗斯留学生

作者简介:权晶(1981.10-),女,汉族,内蒙古满洲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近些年来,内蒙古地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地传播内蒙古民族的丰富文化和灿烂文明,极大地提升了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实效性。最近若干年来,内蒙古各个高校招收了不少俄罗斯留学生。本文重点分析了面向俄罗斯留学生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一、面向俄罗斯留学生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的重要问题

首先,在面向俄罗斯留学生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时,传播渠道比较狭窄,不能充分地运用各种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比如,不能高效率地利用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媒体,来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其次,报道议程非常单调,比如只关注节日庆典、民俗风情或者会展项目方面的报道,不能充分地关注丰富多彩、内涵丰富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内容。并未最大限度地增强和提升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议程设置的能力,并未真正地关注内蒙古民族文化以及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再就是极度缺乏文化传播人才,首先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够高,缺乏高素质的新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人才,人员编制非常严格,工资福利待遇又比较低,不注重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导致了落后的传播理念以及不断老化的传播技术。

二、提升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措施

首先,应该对来内蒙古学习的俄罗斯留学生设计科学的内蒙古民族文化课程以及活动内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内蒙古民族文化课程与相应的活动项目,为内蒙古地区全力打造适用于俄罗斯留学生的文化传播渠道和内容。充分地借鉴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影响俄罗斯学生对内蒙古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把握以及理解,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和民族文化活动。

向俄罗斯留学生传播独居特色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尽可能运用各个留学生接收单位的软件与硬件资源。侧重于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独特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绝大多数到内蒙古地区留学的俄罗斯留学生,主要是为了学习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了解以及学习中华文明的迫切欲望。

举办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运动会与艺术展览等。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观赏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影视作品、聆听文化讲座等,这样能够帮助这些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内蒙古民族的宝贵文化。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影响,组织他们参观内蒙古地区丰富多彩的寺院、博物馆以及历史遗址等,使他们在循序渐进地了解过程中深深地爱上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深入地把握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举办诸多类型的民族文化节目或者实践活动,全方位地展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及魅力,充分地激发广大俄罗斯留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再者,应该尽可能地提升传播内蒙古文化资源的实际传播。应该充分地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借助其现代化的传播渠道,有针对性地面向俄罗斯留学生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实际效率。这是因为,新媒体工具的快速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直接将内蒙古民族文化放到各种新媒体上,使其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对外传播范围,这也是内蒙古民族文化产生较强的文化影响力的关键和基础。第二,借助于各项先进的社社会交往网络平台,比如微信、QQ以及微博),为传播蒙古民族文化建立相应的专项账号,在和广大俄罗斯留学生开展高效率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持续地掌握和满足广大人民的强烈需求以及个性化要求,强化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此过程中,也要持续地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构建讨论、交流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圈群,连续不断地拓展多元化的内蒙古民族文化范围和载体,增进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和有效认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持续强化和扩大内蒙古民族文化所具备的较强影响力。值得指出的是,在对外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亟需强化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密切配合和与有效互动,构建全面的民族文化传播格局。

组织以及实施具有鲜明的内蒙古文化特色的烹饪活动以及旅游动,使广大俄罗斯留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具体课件,在亲身实践以及经历的过程中,全方位地渗入到该地区的特色生活。内蒙古在文明古迹、自然、生产生活、历史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显著的北方草原游牧特点,也是国内外广大旅游人员青睐有加的地区之一。内蒙古地区应该展示内蒙古民族的餐饮文化。不少俄罗斯留学生对美食和旅游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所以,应该充分地组织和开展内蒙古民族文化中的烹饪以及旅游活动,在较大程度上吸引这些留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和仪式,使他们充分地了解内蒙古独具特色的特色文化,充分领悟博大精深的蒙古族文化的。考虑到异国留学生的不同文化和不同理解方式,活动内容和意义无须深奥,精巧易懂即可,主旨意在将学习和文化融入到生活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娜日莎.内蒙古地区俄罗斯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5):14-15.

[2]刘艳婧,甄宬.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4(11):35-36.

作者:权晶

对外传播民族文化论文 篇3: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加强,面向区外的民族文化传播、交流逐渐成为自治区形象传播和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状况基础上,尝试探讨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现状与问题

1. 资源开发不足

内蒙古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这片辽阔的疆域上,曾先后生活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等诸多民族。时至今日,在内蒙古还生活着蒙、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众多少数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然而,现阶段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中突出存在着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大多停留在文物古迹的简单化展示、民俗旅游的程式化观光和会展节庆的观摩化表演层面,对于民族文化内涵和精髓的挖掘及展现不够深入,普遍缺少深层次和创新性的开发思路和体验方式,进而造成了文化资源浪费和文化吸引力的低下。

2. 传播渠道狭窄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日渐多元化,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盛行和移动客户端的开发普及,丰富了人们获取各类新鲜资讯的便捷渠道。但现今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传播仍然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而相关的网站、微博、微信账号数量稀少。仅有的几个新媒体传播平台也普遍缺乏影响力,信息更新频率低,互动性差,内容缺乏原创性。新媒体利用水平的低下造成了一种结果——在受众所掌握的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里却难以找寻到有关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的狭窄严重制约了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效率,更难以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3.报道议程单一

内蒙古地区主流媒体有关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新闻议程大多是对于民俗风情、节日庆典或会展项目的报道,虽然有些诸如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已经纳入了固定的传播议程,但是报道的视角也多以展现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团结、生活安定和文化繁荣为主。而年复一年报道内容上的重复暴露出媒体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议程设置能力不足,宣传性框架成为报道主流,缺乏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层观照。

4. 传播人才缺失

高素质的文化传播人才是民族文化传播过程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是在传播渠道的拓展上,都显现出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尚欠缺优秀的人才资源。造成人才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蒙古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影响到人才的培育,特别是文化传播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较为欠缺,而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严格的人员编制管理又影响到外界人才的引进;二是区内负责文化传播的单位以往不够重视对在岗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其结果是传播观念的落后和传播技术老化。

5. 文化传播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近几年,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832.3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9%,人均GDP进入全国前五位。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地区社会的发展,2013年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7元,比上年增长10.1%,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①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相协调的是,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相对落后,区域文化影响力远没有区域经济影响力巨大。虽然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开发观念的落后和对外传播效力的低下,使其尚未能成为代表自治区形象的“名片”,更谈不上文化品牌效应的发挥,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传播存在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的状况。

路径与策略

1. 更新文化传播的投资模式

目前,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和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文化宣传任务的有效实施,但是却因很少顾及传播对象的需求和喜好而无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这种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可以带动的社会整体资源较少,难以实现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多方面协同效果。而传播观念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也给政府的民族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不断释放和文化产业的日渐勃兴,未来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考虑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的融入,将更多的民族文化资源开放给更熟悉市场规则和更了解受众需求的民间社会资本,借助于后者所特有的灵活性和多元性形成立体交叉的民族文化传播格局。

2. 延伸文化资源的价值链

以往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多依赖的是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文物古迹的实体展示和节日庆典的文艺表演,这些传统的方式更多致力于对民族文化资源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挖掘。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和文化产业的勃兴,以商业运载文化资源实现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的“三赢”开始成为区域文化对外传播新的目标和任务。未来,可以考虑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不断延伸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链,比如,借助于视听媒介技术的进步,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视听化转换;结合动漫和网游产业的发达,设计开发民族文化题材的动漫和游戏;利用3D等多维数字技术的应用,打造民族文化的体验式传播。而数据库技术的普及和数据化应用理念的深化对于延伸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链也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3. 提高文化资源的传播效率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技术不断提高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播效率。首先,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界限,让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覆盖更广阔的范围,这是其文化影响力产生的基础;其次,借助于社交网络平台(QQ、微博、微信等),可以创建专业的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账号,通过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来了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建立民族文化交流、讨论的圈群,开拓多元的民族文化话题,增进公众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知,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当然,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还需注意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建立起多元立体的民族文化传播格局。

4. 实施文化传播的品牌策略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应以突出民族特色为本位,瞄准草原文化、“三少”民族文化等几大方向,塑造品牌优势,这意味着以策划和质量致胜的精品文化项目及以传播和认知为重的品牌化营销。精品文化项目要求对于内蒙古的民族文化资源要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重点着力于对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内涵和精髓的深入发掘,对于文化产业链的长远合理规划,对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综合考量。品牌化营销建立在每一个可能与受众沟通的环节之上,既可以是展会上的品牌推介,也可以是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是活动现场的亲身体验。总之,其重点在于品牌符号的传播和认知,在于利用品牌符号把文化输送到国外受众心里的过程。品牌化策略是增强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5. 构建文化传播的社会环境

首先,需要政府在民族文化传播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允许和鼓励民间社会资本进入民族文化资源领域,延伸其产业价值链,构建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事业和产业多元融合格局。其次,不断完善有关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播的法律法规及社会监督、监管体系,确保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传播的保护性及安全性原则。第三,针对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人才缺失的问题,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对于一些必需的高级别文化传播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要用优惠的用人政策加大引进的力度。与此同时,更应该不断强化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文化传播领域人员的创新开发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和“大众传媒与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2XXW005、11XXW009)

「注释」

①《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日报》,2014.2.28第八版.

作者:刘艳婧 甄宬

上一篇:动画中的民族文化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排水设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