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方案下知识经济论文

2022-04-27

摘要:固定资产是维持高职院校日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校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对策,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产管理方案下知识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资产管理方案下知识经济论文 篇1: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要素和资本结构的变化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应从财务管理理念、人员素质结构、财务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等方面,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研究

20世纪是财务管理从独立走向完善的时期。从20世纪初期筹资管理,到二战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从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分权的形式,形成了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有的侧重于物流或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有的则主要注重于资金流形式的管理。总之,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1世纪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现有大多数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企业的交易、决策信息在瞬间完成,“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及科学理财的能力。在机构设置上,企业财务部门应是管理层次和中间管理人员少,强调结构,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而我国现有大中型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机构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守旧,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在企业理财中并没有得到真正运用,或者依然穿旧鞋走老路,或者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模仿。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现有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中,与有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内容较为详尽完善,对无形资产管理则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习惯通过扩大厂房、增加设备等方法进行资产营运,而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因此,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三)产权理论及制度制约着企业财务的资源配置,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制约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产权制度的制约。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改变了企业配置结构,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这时,财务起着“仓库”作用,任何“智力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而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两权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它仍然维护“财务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经济增长因素和资源贡献格局的重大转变。

(四)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现代企业的理财中,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投资时收益与风险并存。但是,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却意识淡薄,往往不能自觉地去衡量和防范这些风险。因此,如何自觉认识并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已是当前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亟待创新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传统以物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配置结

构。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理论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拓展出全新的理论视野,表现出与传统财务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特征。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创新财务管理的工作机制。

(一)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财会部门管理机制

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的前提。首先要努力从整体上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抓好财会人员业务知识的更新,使他们掌握与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有关的各种知识,尤其是要抓好计算机知识、税务、金融、财政以及社会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其次,在内部管理上,要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搞好机构内部人员交流,建立“流动上岗、定期轮岗”制度,激发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财务首长要注重改进领导艺术,借鉴西方管理哲学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学说,努力做到真正珍视、关心、重视人才,增加用人透明度,使人尽其才,达到“士为知己者用”,从而有效杜绝“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思想游离现象,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可靠的人员保证,还要运用先进设备进行财务管理,加快会计信息沟通,不仅人尽其才,而且物尽其用,充分挖掘内部资源。

(二)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进财务管理方法的网络化、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出现了所谓“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信息理财观念,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作。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使之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虚拟化特征。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企业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网络上。因此,财务管理要积极采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手段,尽快实行财务管理方法的网络化、信息化。

(三)建立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筹资系统

企业筹资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筹资理论,自不足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筹资一方面是面临全社会资金的普遍短缺,一方面是我国政府管制影响下企业筹资方式的单一和筹资渠道的狭窄,使得目前我国企业的筹资主要是向银行贷款。而同时在贷款协议中缺少各种限制性条款,这样一来,由于银行贷款安全性保障的缺失,从而造成了大量银行不良资产,成为金融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总之,我国目前的筹资系统处于低级阶段,其改革与完善首先在宏观上有三个方向:一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体制与资金市场;二是加快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建立明确的产权主体;三是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而对于微观方面的要求则体现在企业筹资主体地位的确立,有自主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去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最佳筹资方案。

(四)树立融智比融资更重要的理念

从一般意义上说,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整个泛资源系统。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人们往往利用软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软硬资源的这个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战略性资源为硬资源即传统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而知识经济则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有鉴于此,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将无形资产管理确立为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

知识经济使技术成为企业生产要素的核心,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商誉和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据统计,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60%~80%。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改变以往那种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习惯做法,将无形资产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之一。

(六)把风险管理放到重要地位

风险投资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投资方式和内容,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更是如此。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高风险性,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高,投资周期长。二是高收益性。高新技术产业一旦成功,将给投资者带来高于原始投资数倍甚至几十倍的巨额收益。在新的世纪里,由于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媒体空间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以及无形资产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决定了必须把风险管理摆在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

(七)改革分配制度,让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信息、知识、技术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创造这些信息和技术的员工在整个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识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必然要求确立知识资本的地位,使知识及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成为重要的分配依据。这样,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必将在更大范围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与此相适应,企业传统的收益分配格局将被打破,企业员工的工资及其他形式的报酬将会提高,资本所有者的报酬将相对减少。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创新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继承和创新交替演进的过程,就是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产生形成过程。实际上,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就是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创新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目前,在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如资本结构优化,多元投资组合的确定,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企业价值的评估,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等。全面创新财务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长期困扰经济运行、企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和企业的良性发展,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其次,有助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国企改革,必须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如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在这些配套改革中,又将出现许多新的财务管理问题,比如,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应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应如何对国企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如何对退休基金、住房基金等有关基金进行管理和投资?通过全面创新财务管理,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推进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深化改革扫清障碍。最后,有助于知识型、创新型企业的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创新,由于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信息、技术等软资源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更加重视企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必将推动企业向知识型、创新型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志敏.财务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2] 高树凤.新编财务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 谷祺.高级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

作者:索俊颖

资产管理方案下知识经济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固定资产是维持高职院校日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校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对策,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管理理念落后。一些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内部资产管理条例与最新会计制度不相符;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相关工作开展缺乏有效的行为指导和规范。②资产账实不符。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部分高职院校资产账卡物严重不符、资产档案数据管理混乱、清查盘点不科学等。③管理权责不明确,资产监管不到位。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资产管理、使用等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加上又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许多环节存在监管真空,管理上走过场,形式主义风气较为严重。④业务流程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一些关键流程管理方法不合理,业务操作较为随意,进一步加大了资产管理的难度。对于学校内部的资产状况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统筹协调,存在严重的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⑤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软件较为落后,各业务与财务系统间各自为政,信息传递与共享渠道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一)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體系

高校领导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最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规定,对单位固定资产的认定条件、核算标准以及业务程序等进行修订和完善。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制度要全面涵盖资产从购置验收、使用流转、维修保养到清查盘点、报废处理等全部环节,要强化对所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行为约束,树立制度权威。以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为例,要在制度中明确资产的处置范围、处置程序、处置标准以及相关的处置审批人员权限及管理责任等内容,细化各项资产管理流程规范,保障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完整性,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二)做好基础工作,确保账实相符

高职院校要加强资产内控,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全面核实单位的固定资产,详细登记单位控制以及受托管理的全部资产信息,确保资产账实相符。首先,在新增资产时对新增类型、新增方式、新增价值等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审查资产新增的合规性、真实性。新增前要对现有的资产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避免重复购置,产生资源浪费。其次,要提升资产数据归档质量,要求学校的档案管理处、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管理部门分别保留相关的资产资料,并将资产数据上传至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以便资产的核实和查询,同时也能强化各方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异常,确保资产账实相符。最后,要加强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要求学校多部门不定期开展资产联合清查活动,全面盘点登记在账的固定资产信息,形成常态化的资产清查机制。可利用现代化的扫码技术,对应每个资产唯一的信息条码,通过自动扫码完成信息盘点,自动更新系统资产数据,提高盘点效率。高校可根据盘点结果分析资产结构及管理状况,盘活存量资产,控制增量资产。在清查盘点时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全面清查与分批次清查相结合,全面清查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宜频繁进行,一般每隔2-3年开展一次即可。分批次清查,建议在清查时按月或者季度展开,既能减少对学校正常运转造成的不良影响,又能保障清查效果,减少清查成本。第二,重点清查与专项清查相结合,对于大额的固定资产可进行重点清查,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强的小型器械、教学工具等可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对各项资产的完备率以及使用状况进行跟踪检查,根据清查结果及时更新资产数据,确保实物资产账与财务资产明细账相符,资产账信息与实物相符。第三,强化资产变动审批以及资产相关岗位的离任核查,当出现重要岗位人员变动时要办理好相关的移交和监交手续,有针对性地制订清查方案,确保人走账清。对于人员变动产生的资产调拨需填写相应的资产调拨表,提交给部门领导、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负责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调拨,避免人员离任所导致的资产流失现象。

(三)明确管理权责,强化资产监管

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各个部门及岗位的资产管理责任,实行资产分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的授权审批控制,避免资产管理主体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加强资产的统筹协调管理。要建立资产的三级管理机制,第一级由学校固定资产主管领导部门组成,负责对资产的购置、报废等事项进行审批和控制;第二级由财务会计部门、资产管理及使用部门组成,负责定期进行资产的清查盘点、统计核实;第三级由基层各资产指定负责人组成,负责对本部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认真做好资产的登记、盘点以及对账工作。

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实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确保形成相互制约、互相监管的岗位组织结构,有效规避内部风险。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提高相关人员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资产管理工作行为。为了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高校要建立健全资产监管机制。一方面,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将资产的监管重心前移,从过去事后型的监管模式转变为事前的预算监管以及事中的授权审批监管。另一方面,针对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考核评价提高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并借助评价反馈结果持续改进资产管理模式,促进形成资产管理闭环。

(四)规范业务流程,确保资产安全

在资产采购环节要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将所需采购的资产纳入单位的预算编制范围内,充分发挥预算对资产管理的控制和引导作用。通过内部信息化共享平台,将预算信息同步抄送到单位资产部门,要求其严格按照预算规定进行采购。对于自建型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控制资产支出预算,对比市场均价进行预算编制,充分考虑投资额度等方面的因素。在资产验收环节要求单位资产管理、使用以及财务等相关部门要共同参与资产验收工作,必要时还可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资产验收。在资产报销前要确保相关的验收及登记手续齐全才能进一步进行资产的账务处理和领用。在报废或报损固定资产时要填写资产报废或报损单,并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经高校领导审批同意后财务部门才能对相应的资产科目的金额及数量进行调整和冲销。在资产转让环节,对于一些大额固定资产要由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其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转让价格,同时要确保转让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避免不法分子以权谋私侵占学校资产。

(五)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

高校要以校园局域网为基础,实现不同部门业务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促进资产在学校内部的有序流转和高效使用,既能有效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又能最大限度上提升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例如,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借助该平台实时更新校内资产的使用情况等信息,从而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确保各环节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同时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网上办公平台,借助OA系统进行资产在线申请和审批,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学校可聘请技术人员对其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优化资产从采购、入库、分拨、财务入账、工程投资等各个方面的资产管理自动化处理模块,通过网上平台的应用规范资产的日常管理行为,强化资产的外部控制监管,最终形成标准化、常态化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完善制度体系、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手段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其固定资产管理效益水平,促进其经营的良好稳定可持续经营运转。

参考文献:

[1]梁小婉.基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

[2]董昕.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剖析及改进策略[J].知识经济,2017(1).

作者简介:

鞠秀丽,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作者:鞠秀丽

资产管理方案下知识经济论文 篇3:

国有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有企业中的内部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就是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國有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日渐成熟,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的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管理效果不佳,本文从这些问题点入手,分析并总结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广大国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更新管理观念,提升管理效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也逐渐的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资金利用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就成为了国有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固定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管控工作有着很大的助力作用。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还有着一些问题,管理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目标。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固定资产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活动的,使用期限不小于一个会计年度的,且具有一定价值规模的有形资产。这些资产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

固定资产的管理则指的是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如资产的采购、资产验收、资产盘点、资产使用、资产维护、资产处置等工作内容。

对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来说,其工作内容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1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复杂性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之中,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开展时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需要在各个部门间进行合作与协调,共同完成管理工作,一旦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或缓解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工作的复杂程度较高。

1.2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分散性

与私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管理体系都更为复杂,日常的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分级特征。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而言,在进行实际的管理时,也需要进行分级管理,通过对于各级部门的有效协调,利用一定的权责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使上下级部门之间、相关的部门之间都能够在自身的权责范围内进行协调管理。

1.3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集中性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最终会集中与一个管理部门或管理单位。虽然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分散、分级的管理,但是最终这些不同的部门和业务单元所产生和完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旧要汇总到企业的总的财务管理部门,并由总管理部门对于各个下级业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进而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制定下一年度管理计划等[1]。

2.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观念

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进行的时间相对还较短,很多国有企业仍旧没有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思路中走出来,缺乏更加有效地,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也缺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很多国有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助力还没有充足的认识,没有为建设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分配充分的资源,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开展中缺乏有效的工作依据和指导,使得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有效的制度也导致了在国有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或业务中心之间的管理职能和职责分工不明确,最终影响到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造成诸如固定资产的采购和使用情况缺乏跟踪记录,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登记不全,固定资产移交不全,固定资产盘点登记不全等现象,使企业发生固定资产重复采购或是资产浪费现象,甚至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被员工侵占,造成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失[2]。

2.2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因此管理队伍的能力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最终实施效果,一支经验丰富、人员素质高的管理队伍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部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也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对于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敷衍了事,无法对于固定资产产生有效的管控,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

2.3缺乏合理的会计核算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规范。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关的统一的核算制度和核算标准,造成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的不规范,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随意性较大,实际情况与账面情况脱节,为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例如,会计核算人员可能会错误的将固定资产核算为低值易耗品甚至是费用,或者将低值易耗品错误的核算为固定资产。在进行固定资产登记盘点时资产卡片的录入信息不够完整,导致实际信息和账面信息不匹配,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3.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想要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首先就要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得到有效的保障。国有企业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以及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组织架构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目标和管理要求,明细管理中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权责,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也是工作最有效的执行者。一方面来说,国有企业应当积极的聘用引进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借助于工作人员的丰富的经验打造科学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来说,企业也应当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意识。此外,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企业也应当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員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尽量减少因为工作人员对于私利的追求为企业带来的资产流失[3]。

3.3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

国有企业应当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完善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进行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核算,避免帐实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3.4优化资产处理流程

固定资产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处置,从而优化固定资产结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进行不良固定资产以及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时,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并安排专门的人员定期的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闲置和不良的资产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资产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处理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国有企业在当前形势下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有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规范,同时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提升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质量,避免发生资产流失,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榕.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对策研究[J].纳税,2020,14(21).

[2]王芬.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大众投资指南,2020,(13).

[3]刘琛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财会学习,2020,(18).

[4]朱意龙.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20,(16).

作者:左嘉华

上一篇: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下一篇:背压机组电力优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