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2024-04-30

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共8篇)

篇1: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摘要]

保险公司的管理具有风险的集中性、成本的后发性、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经营的广泛社会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较大弹性等特点。保险公司管理创新的重点应是建立健全与公司目标高度一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导向不断改进业务流程,持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大力强化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公司在经营理念、内控制度、管理水平、服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我国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基层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全面提升基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国内保险公司应对入世的需要,也是国内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录:

一、保险公司管理的特殊性(一)风险的集中性。(二)成本的后发性。

(三)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四)经营的广泛社会性。

(五)经营管理活动的较大弹性。

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价格严重不稳,影响市场秩序。

(四)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

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

(二)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三)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四、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二)加快创新步伐,改进保险营销方式。(三)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四)加强保险队伍建设。

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分配看,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保险公司管理的特殊性

(一)风险的集中性。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物质和利益损失风险。保险公司通过承保活动,集聚了大量风险,这就需要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的分散化处理。同时,保险公司通过建立保险基金的形式,积聚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在保值增值的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管理和运用风险。这就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成本的后发性。除了管理费用之外,保险业经营的最大成本是保险赔款。保险公司产品和服务据以收费的价格(费率),是根据大数法则,由保险标的过去的损失概率作为基本依据(即纯费率),加上一定的趋势修正系数、营业费用率和预期利润率(即附加费率)确定的。采取的是收费在先、赔款在后的经营方式。因此,建立在历史统计分析基础上的定价,与保险责任期满之后的实际损失赔款成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特点,客观上既要求保险公司具备较高的精算(损失率成本预测)管理水平,也要求保险公司具有良好的承保风险标的的同质性选择管理水平。

(三)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保险产品和服务就其形式而言,不具有核心技术的独占性,也不受专利保护,极易模仿。任何一个新的产品和服务举措,只要竞争对手愿意,都可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引进、移植或改造。因此,由产品的差异化入手打造公司的差异化,在保险行业是极其困难的。保险公司之间的差异化特征,更多的要依靠管理的差异化形成法人行为的差异化,进而通过其理念传播、组织效率、员工行为等方面综合表现出来。

(四)经营的广泛社会性。有风险就有保险。保险公司的客户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其经营也随之带有较为广泛的社会性。客户类型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既要求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又要求保险公司在经营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显然,这一特殊要求不但是对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的一个巨大挑战,而且也是对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经营和服务素质的巨大挑战。

(五)经营管理活动的较大弹性。如前所述,由于保险服务对象的情况千差万别,风险事故损失情况各不相同,加之我国现行监管政策要求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只能在注册地的行政区域内开展经营活动,因此,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保险标的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发生保险事故后损失金额鉴定等主要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弹性,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具体管理工作上难以全面实现标准化。同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点多面广,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多,客户及其风险分布存在很多地域差异,这也拉大了保险公司管理的弹性。

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代理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近年来,部分专、兼职代理机构和个人代理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

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立法不断健全。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较少,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价值规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国民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尚欠完善的保险市场环境下,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传统市场领域趋向饱和而导致竞争激烈,新兴市场领域因国民收入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没有形成规模需求效应。直接经营业务和面向市场的保险公司基层单位受各自计划任务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1.部分基层公司在制定业务发展计划指标时,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分析,下达的计划指标难免简单化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基层公司完成保费任务的压力过大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业务质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违规经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

2.基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保险市场开发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措施,着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兴市场开发和新的保险产品推广上,因为市场对保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层公司考虑到投入大、收效慢而丧失了积极性,遇到困难就退缩,新兴保险市场开发工作难以展开。

3.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4.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电子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还大量依赖和使用手工操作,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三)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部分基层公司业务人员90%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专业知识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长期性的计划。当前,基层公司大部分业务员依靠经验和关系网展业,对保险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承保理赔工作技术含量低,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多项改革措施和公司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高管人员不完全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对于发展战

略、经营目标、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统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

1.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已经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基层保险公司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苦练内功,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为中心,实现公司业务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战略上,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不断研究市场动态,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展业方式、丰富的保险产品、优质的保险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和基础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2.为加强我国保险公司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保险公司应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使保险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要从构筑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严格规范的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把保险企业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保险公司。

3.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保险公司上市已成为一种惯例,而且世界上著名的保险公司也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来募集资本,已成为国际上保险企业筹资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保险公司上市,也是保险公司扩张自身规模,提高竞争力,迎接国外保险公司挑战的需要。再次,保险公司上市对完善保险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增强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4.国际经验表明,保险投资对保险公司的价值以及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内保险公司资金可以投资的领域却十分有限。因此,拓宽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必将是中国保险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有必要指出的是,应建立合理、完善的投资组合模式,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绩效。西方著名的保险公司一般采用集中统一投资模式或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来提高投资绩效。这两种模式都是指在一个集团或控股公司下设产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专业子公司将产、寿险子公司资金分别设立账户,独立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集团总部的双重风险监控体系防范风险。这种投资模式无疑是值得我国保险业借鉴的。

(二)加快创新步伐,改进保险营销方式。

1.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竞争实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快产品创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彻底摆脱业务发展依赖于传统险种的束缚。基层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对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国有大企业上,应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经济和广大

农村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保险代理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资源,培养一批忠诚于公司、职业道德素质高的营销队伍,完善落实好营销员管理制度、代理人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开辟新的业务发展渠道。要加快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基层保险公司要突破保险服务仅限于承保和理赔的局限,强化对客户的延伸服务,倡导增值服务和跟踪服务。加强对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和承保后的风险管理,对客户提出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2.面对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世界保险市场的全球化,中国保险业要在国内市场立稳脚跟,并在国际市场有所拓展,目前落后的保险营销方式显然滞后于中国保险业进一步展业的需求。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推销手段与方法进行改革,如推行银行代理,以期形成以银行为主的代理业务网络,以便充分利用银行结算业务量大、网点多、信息网络系统完善,客户广泛等优势。再如试行网上销售,争取在以高技术支持的销售领域不落伍或占据有利地位。这些改革将使我国保险业的营销方式由上门推销、关系营销向真正的服务营销、创新营销、整体营销等更高阶段的营销方式迈进。

(三)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篇2: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安全的保障,出口信用保险正在逐渐私有化。出口保险私有化不仅受到了出口商的欢迎,也受到部分的政府的欢迎。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应该转变出口信用保险形式,适应中国贸易发展需要。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

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未发展起来的。1989年,国家责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负责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当时是以短期业务为主。1992年,人保公司开办了中长期业务。1994年,政策性银行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也有了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权力。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开始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机构共同办理。

当前我国规定出口信用保险必须采用“统保”的方式。所谓统保,就是说承保出口商所有的出口业务。出口企业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区域市场上所有业务都要一次性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从承保人的角度来看,这一规定使承保面扩大,有利于分散风险。但从出口商的角度来看,对于风险不大的出口业务,如老客户或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贸易则没有必要进行投保。统保方式不被出口商认同,这是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缓慢、没有和对外贸易同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有了近20年的发展,承保金额大为增多。1999年当年的承保金额比1989年增长了213倍,年增长速度达到46.9%。即便如此,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左右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

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创新和取得的新的重大突破

中国信保发展势头强劲,经营稳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支持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能力取得了新突破。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的能力显著提升。

2010年以来,中国信保继续执行积极的承保政策,直接拉动了对新兴市场和部分远期放账业务的出口。1至8月,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到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业务423亿美元,增长91.2%;支持出口到发达国家的90天以上长账期业务194.9亿美元,增长112.7%;支持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远期信用证业务77.4亿美元,增长104.9%,直接拉动我国出口共计694.7亿美元,增长97.9%。

2010年9月9日,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突破一千亿美元大关,9月14日承保规模已达1038.5亿美元,增长106.4%。

(二)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实施成效显著。

今年,中国信保首次以优化风险分配的项目融资方式,承保了菲律宾某电站项目;首次以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方式,支持了印度尼西亚某电信项目。同时,中国信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策性资源,着力提升我国出口融资的竞争力,在许多项目中协调使用了多种资金资源,加大了对国家战略行业的支持保障力度

(三)中国信保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从发展速度来看,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2009年增长128.5%。从承保规模来看,今年1至8月,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达到1020.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22.5%。从风险控制情况看,中国信保不断强化对风险集中度、未了责任、最大可能损失、赔付率等指标的动态跟踪管理,积极安排再保险措施,业务风险控制良好。目前,中国信保经营稳健,总体风险水平在正常和可控范围之内。

与国际同业相比,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从406亿美元(2008年),到目前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历时还不到两年。只要能够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2010年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总承保金额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金额,都有可能雄居全球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之首,在国际信用和投资保险人协会(即伯尔尼协会)全部成员中名列第三。

三、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作用全面提升

1、是促进出口结构优化,服务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信保支持汽车整车出口16.2亿美元,增长52.5%,高于同期出口增幅。1至7月,对汽车整车出口的渗透率较2009年底增长了6.5个百分点;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对国家级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的覆盖面达到90%。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促进了我国汽车整车出口的恢复性增长。

2、是支持企业海外投资,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一直致力于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和海外租赁保险,大力支持我国企业积极稳妥地“走出去”,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深化与各国的互利合作。今年1至8月,海外投资和租赁保险业务实现承保金额42.9亿美元,增长52.0%。

3、是助力“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进军海外市场。

2010年以来,中国信保针对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多种产品服务组

合,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出口,帮助中国产品提高全球知名度,提升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联想集团、奇瑞汽车、海尔集团等一大批引领中国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龙头企业,在信用保险的支持下提高了国际化竞争能力,不仅在传统市场地位日益稳固,也在以往难以进入的市场打开了局面。联想集团自年初与中国信保全面合作开拓新兴市场以来,对俄罗斯、土耳其市场的出口规模已超过3亿美元。

4、是创新服务模式,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国际竞争力弱等特点,中国信保出台了多项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承保措施,成效显著。2010年1至8月,中小型出口信用保险企业保户10840家,同比增长55.1%,投保规模达177.0亿美元,增长77.1%;支付中小企业赔款4074.2万美元。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到中国信保客户总数的75%左右。

5、是强化理赔服务,及时补偿客户出口损失。

篇3: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民经济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靠什么?靠继续改革开放, 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怎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像十八大报告中所讲的那样: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 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 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这也是改革的方向。

目前, 改革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 下一步的改革不仅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更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调整利益预期。这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 同时还需要智慧和系统的知识。从当前广西民营船舶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离十八大报告精神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 我们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

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 应该围绕党的十八大路线方针, 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更加注重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更加注重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更加注重推动信息化科学发展,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更加注重推进平时民用战时军用的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 努力实现船舶生产工业由分散到集中, 由弱小到强大, 彻底改变目前民营船舶生产经营的落后状况。

二、广西民营船舶行业生产经营现状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使广西民营船舶生产企业从无到有, 从生产木质船到制造钢质船;经营体制从单一国有经营到个体、合伙或股份制多元化发展, 个别企业已有相当一定规模;企业沿主要航道的大江河边星罗棋布, 熠熠生辉。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 得益于政府民生政策的良好引导。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道理, 生产力也要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辩证论。过去30年, 广西大量民营船舶生产企业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 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发生改变, 否则就会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虽然过去广西民营船舶生产企业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

1.企业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科技含量低, 再生产能力差, 从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竞争力不强。

2.税收征管难度大。无法准确对船东或租赁船台建造船舶方购置的各种原材料及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致使大量税款流失。

3.民营船舶企业多数以出租船台为主, 因而对船东雇请的生产工人安全及技术质量难以管理和控制。

4.生产工人缺乏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 无证上岗现象突出, 导致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频发, 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妨碍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5.发包或出租不符合相关规定。把生产经营场所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与承租单位所签订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形同虚设, 缺乏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6.现场管理混乱。船台各种物资乱堆乱放, 垃圾遍地, 显然与十八大报告精神提出的生态文明及清洁生产大相径庭。员工未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较多, 高空作业缺乏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电器设置不规范;电线乱拉乱接, 铜丝代保险丝, 线路老化和破损, 无漏电保护装置;氧气瓶与煤气瓶混放等。

7.由于船舶生产企业仅靠船台费收入, 企业资金积累微弱, 捉襟见肘。因此, 企业不可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及技术研究中去, 也不可能拿出一定的经费对工人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 更不可能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专业化的技术改造及对船台进行硬化处理。一旦搞恶性竞争, 企业之间两败俱伤, 到头来工人失业、税务失收、工厂关门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

8.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贬值, 性价比降低, 企业收入锐减, 行业发展不稳定, 被淘汰机率高。

以上种种都是广西民营船舶生产企业现状存在的诸多弊端。对比世界造船大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欧美等国, 我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远落后于他人。转变落后的生产发展模式, 奋发追赶世界造船强国, 是摆在民营船舶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为了发展海洋经济,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我们必须振兴和壮大民营船舶工业。

三、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

如何壮大民营船舶工业, 答案是搞集团化。搞集团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并不是搞垄断, 也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不搞集团化, 企业之间就会同室操戈, 相互拼杀, 恶性竞争, 把各自的资金、技术、人力拼得你死我活, 筋疲力尽。到头来谁也得不到好处, 谁也得不到发展, 最后还是被别人、别国各个击破。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应当鼓励适当竞争, 有序竞争, 但不是盲目竞争。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观察和分析广西民营船舶生产企业的发展前景, 哪些是强项, 哪些是弱项;哪些是杀手锏, 哪些是致命伤。要清楚当前船舶企业的这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应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不适应的话, 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要知道人类世界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促进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谁就能够主导世界。因此, 要使中华民族复兴, 必须摒弃落后的生产关系, 建立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

怎样提高生产力、改变目前广西民营船舶落后的生产方式呢?走科技创新集团化经营是必由之路。搞科学技术研究、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当今广西民营船舶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经营来说, 是根本没有能力投入研发的, 必须把整个行业兼并重组, 有机地组织各小型企业联合起来搞集团化经营, 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集中统筹安排, 避免窝里斗, 枪口一致对外。只有这样才能与国内外的大型同行企业相抗衡, 才能使广西民营船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赢得一席之地。这样既壮大了地方工业经济, 又使各小型企业得以共同生存、共同发展。有人说, 这是搞大锅饭, 谁还有积极性。搞了, 还有大锅饭吃;不搞, 可能连小锅饭都没有得吃。我们并不主张搞大锅饭, 只是换个方式搞集团化经营, 在企业运作中始终坚持“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一句话, 效益与能力挂钩, 一切还是按市场规则办事, 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谁有能力谁扛大旗, 谁有实力谁就可以分割市场较大的份额。在整体上, 大家的行业利益一致, 但会有适当的分工, 适当的竞争, 各自还是独立核算。例如, 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龙头企业可以扛大旗, 做产品总装, 其他相对力量较小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搞零部件加工、切边加工、机械安装、电器配套组装等。这叫分工合作, 自愿参与, 适当竞争, 利益共享, 避免鱼死网破。把地方特色工业按市场规则搞活, 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把企业做大做强, 互利共赢。否则, 微小船舶企业是经不住市场大风大浪的考验的, 最终都会消失。集团化经营模式的优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行集团统一管理, 对各部门经营环节进行监管, 做到财务证账齐全、票据完整,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正规化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确保政府税收, 避免少征或漏征。

2.由于对生产一线工人直接管理, 杜绝了无证上岗作业现象, 既提高了船舶的生产质量, 又保证了工人的生产安全, 确保船舶产品符合船检要求。

3.有利于开展生态文明生产,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处理。充实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消防器材, 确保职业健康和环境清洁。

4.有利于建立培训基地, 统一对生产工人进行正规化的技术及安全培训, 减少或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5.扩大规模, 增加就业, 增强船舶产品市场竞争力, 抵御各种市场风险。

6.消除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 使造船行业保持稳定增长, 避免大起大落。

7.树立广西民营船舶品牌, 增强行业凝聚力, 扩大市场话语权, 提高产品性价比, 增加企业收入。

8.夯实企业经济基础, 建立船舶科研基地, 有利于行业科技创新及技术研究, 提升企业自主品牌实力, 把企业做大做强。

9.集团统一原材料采购,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保证质量, 提高企业利润。

10.有利于统一船舶生产技术标准。推行船舶标准化安全生产, 做到绿色环保, 节能低碳, 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11.船舶企业做大后, 有利于稳定就业, 增加税收,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四、国家政策引导民企发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表示:2012年主攻目标是深化国有大型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强调加快制定和完善市场准入等配套政策, 建立公平市场准入机制,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 不断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据了解,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在改制重组和增资扩股两大方面非常欢迎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引入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在涉及国家安全或支柱产业方面, 除国有企业必须保持控股地位外, 还可以引入民间资本, 形成混合经济模式, 除非有明确的限制条例。

目前, 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中小型, 实力相差悬殊。而早在几年前, 作为央企的领跑者, 中国石油率先向民企抛出了千万亿的合作项目, 但民企心有余悸, 最终未敢接过“橄榄枝”。国资委领导表示, 在与央企的合作中, 民营企业可以组成联合舰队或构建产业发展基金, 这样就可以改变或克服地位悬殊或实力不强的不足, 与央企形成有效对接。

可见, 中央部门已发出明确信号, 鼓励和支持民营联合重组参与国有大型企业改革, 推动央地合作,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发展合力。这是一个重要契机, 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要符合相关政策条件, 民营中小企业就有机会与中央大型企业共谋发展。

这就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 是与先进的现代生产力相适合的。我们鼓励广西民营船舶企业组建联合舰队———集团公司, 进行集约化经营。原来企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了。不联合、不组建、不集团化经营就只有被市场淘汰, 被历史抛弃, 被经济规律的车轮碾得粉碎。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经济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集团化组建成功后, 将来发展到一定规模, 还有机会与央企合作, 与国内外大型同行企业合作。走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之路不但可以挽救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 还可以发展壮大为中国特色混合型先进大企业。经济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引导, 离不开顶层设计, 但亦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大智慧往往就蕴藏在群众之中。

五、结语

篇4: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关键词】供电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前,传统电网的管理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供电公司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作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联系的企业,供电公司必须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勇于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电网运转的良性循环。

一、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供电公司就开展人事、薪资、劳动的制度变革,并对体制内的员工进行定性的培养,先后通过“劳务派遣”、劳动合同制、聘任制等用工方式,激活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如今,市场化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企业人事制度需要进行转变,朝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所谓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提升公司的销售业绩和服务质量,需要从工作人员负责的生产、运输、技术、工作流程等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提升管理。

二、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作为一种服务型主体,由于自身体制和特点的原因,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

(一)人员配置不灵活,没有全面认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健全的配置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但供电公司并没有正确解读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做好人员上的规划,更没有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员分配融合。虽然尝试了聘任制等方式来吸引人才,但供电公司没有引入公平竞争的体制,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管理没有系统性和前瞻性,容易导致员工工作出现懈怠的情况。

(二)供电公司人才供需矛盾严重,没能和市场完全接轨

在供电公司的人员构成上,经常会出现较大的供需矛盾突出,电力员工的供应太多,远远超过公司的实际用工需求,这会累积巨大的人员费用,长此以往,出现了人浮于事、混工作时间等现象,这都不利于形成供电公司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同时,素质高、专业强的人才,供电公司又十分稀缺,这就造成了人员富余和人才短缺的供求性矛盾愈发严重。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绩效考核有待强化

供电公司员工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不论是录用、培训、考核,还是在薪资待遇问题上,没有系统化的体制,甚至很多员工有一种“大锅饭”的不良思想。并且,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更无明确规定,仅凭领导的主观认定,缺少人才评价机制,无法形成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

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鉴于当前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供电公司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出发,处理好控制与鼓励、整合和分工等环节的关系,并借鉴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在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普及程度高的环境下,供电公司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接受市场的各项挑战。

(一)树立创新意识,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性的经济模式,供电公司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拓宽管理渠道,做到技术、管理、知识和观念等方面的创新。并且,针对供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具体上来说,比如一些非电力专业的社会工种可以采取体制外的派遣,一些技术和安全风险低的工作可以在领导同意的情况下,申请异地派遣。这种用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优化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还能灵活地按照工种进行对应的安排。同时,对于一些通用的电力工种,可采取市场化的管理,这样就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主要是对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实施结构性的变革,对资源的总量进行分析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二)解决结构性冗员问题,畅通人力资源出口

由于供电公司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需要解决结构性冗员,尤其是一些通用、后勤等电力工种的员工。因此,做好人力资源存量的保值和增值十分关键,盘活人力资源。供电公司可通过公开竞争的外部环境,推动一部分员工转岗,实施岗位的灵活管理。如果员工的岗位能上能下,可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拉开通用工种和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高工种的区别,这种分配差距就能避免冗员的结构性问题。并且,供电公司还需要挖掘优秀人才,及时做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调整,通过优胜劣汰的体制,保证员工的素质,避免一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保证人力资源的出口畅通。供电公司不同的岗位,对应的职责不同,基于岗位职责和员工综合素养的分析,能有效控制供电公司的冗员现象,这种二元的结构分析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提升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的价值链。

(三)奖惩机制并举,构建绩效指标体系

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供电公司也不例外,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人才,知人善任。为了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供电公司须重视人才的作用。按照相关标准,完善组织机构功能,多选拔德才兼备、创新负责的员工,通过奖惩并举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且,在公司的各个生产、采购、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供电公司要想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永远保持激活的状态,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和信赖度,通过员工完成业务指标进行考核,不再采取传统的员工总结、领导归纳的方式。所以,构建绩效指标体系,这是供电公司适应时代的科学之举。

四、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完善人力资源资源管理有利于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知识资本。所以,供电公司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解决影响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的战略规划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组编.电网企业人力资源基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8).

[2]石峰.人本管理-激活人力资源.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12).

[3]张喜荣,刘俏,王震宇.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发展[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5).

[4]曹元坤,占小军.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J].当代财经,2003(12).

[5]谢晓芳.商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研究[J].商业研究,2005(6).

篇5: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术不断成熟,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可以形成自身的品牌技术,依靠技术走出国门去,凭自己品牌到国际作业市场发展,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一、作业市场的前景

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看,可以说,我们曙光技术处有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目前正是企业“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态势,为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世界油气资源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为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此外,国家对石油上游企业实行国际价格接轨、对下游企业实行国内价格调控的宏观经济政策决定了我们日益壮大的合作开发业务,有着较宽松的外部生产经营环境,有着良好的盈利空间。

而国家“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基础建设先行,能源开发先行”的西部发展战略,也为油田公司和存续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势必给存续企业在大气田、大油田开发勘探上扩展了领域,在油田作业公司未来业务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市场潜力巨大,前景乐观。

二、技术处市场及自身的分析

(一)市场威胁与挑战分析

1、我**赖以生存的**油田服务市场占有额将面临下降的趋势,随着油公司今后的运作和大市场化经营,现在老区块油井不断关井,诸多客观因素也将导致失去一部分作业市场,威胁到我处的发展。

2、人才流动将出现“嫌贫爱富”的趋势。油气市场完全开放后,随着国内各专业公司用人方式和经营体制的改变,从而造成各企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到位,人才流动的速度加快,受社会人才市场的普遍影响和企业利益驱动可能使部分技术骨干或流出,或流入。人才流动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根据国内大部分油田职工个人收入明显高于我们的现状,构成潜在的人才危机。

(二)技术处目前优势分析

1、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原有的修井业务规模和效益稳定增长;新增合作开发业务也形成规模;燃料结构调整及新能源开发等接替项目有着较好的前景。

2、有与国际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合作的经验。与哈萨克斯坦国际市场作业项目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长期的合作,作业技术逐步成熟,这将对于今后开拓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具有比较重大的战略意义。

3、有较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在作业的各个施工技术领域都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研究和现场指挥人才,有施工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施工队伍特别能吃苦,综合素质较高。

(三)技术处现状的弱劣势分析

1、局里、处里下达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每年要实现的增长目标,难度比较大。

2、人工成本增长的压力,企业需要消化的增支因素还在持续增加,今年的职工工资增长不会低于去年,企业盈利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3、随着形势的变化,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单位和部分业务基础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管理制度缺乏有效落实。

4、“走出去”的风险和难度也不可低估。

5、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与企业综合素质差距之间的矛盾都逐渐凸现出来,将是企业实现持续有效发展的最大挑战。

三、技术处发展方向定位

1、产业结构定位:继续把作业修井等作为未来主营业务。同时兼顾合作开发、捞油、运输等服务。

2、队伍结构定位:多元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主营业务,向能源型发展。

3、经营格局定位:多元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主营业务、扶持附企,生活服务三足鼎立,相互关联又相依赖的经营格局。

四、试采油作业公司的发展战略

(一)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

硬件铺路,软件挣钱,多国本土化。由于我们公司正在由以小修作业向大修作业转变的时期,因此,按新的主营业务发展壮大的需要,我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靠高自己的品牌工艺铺发展之路,靠领先的井下技术和一流的服务质量、良好的市场信誉在市场挣钱。立足本国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有效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围绕生产需求,明确攻关方向,形

成自身品牌技术

我们知道,**油田大部分区块开发已进入中后期,油井底水突进上串现象较为严重,对这类油井主要是采用挤灰堵水技术手段,而我们现行的这一工艺措施,对固井公司的大马力车组的依赖性较强,成本偏高,而且还要受到对方施工安排的限制,鉴与此,今年我们努力在提高挤灰堵水工艺技术含量上下大力气,打破传统定式,采用内引外联方

式,实现这一技术的实用性与自主性的有效焊接。年初,针对油井封层堵漏这个难题,公司确立了“水基堵剂封层工艺配套技术研发”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总共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在配制灰浆方面提高技术含量,比如在灰浆中增加相应的高渗透性高强度堵剂、耐高温复合树脂、水基调堵剂等等,以增强挤灰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在改进封隔器上动脑筋,主要是对目前的k344型封隔器在增强座封压力和密封性能等环节想些办法,以提高其密封性和解封可靠性。

第三,在硬件上下功夫,探讨能否自行研发或引进实用性、灵活性较强的中小型可替代车组装置,一来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生产的机动性;二来可以为今后到外部市场作业施工打基础、创条件。

第四,恳望处领导以及职能部门能给予我们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充分的论证、实施以及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技术。

另外,从我们辽河油田乃至其他油田来看,实施水平井开采呈不断上升态势,而在水平井井下作业施工方式上,单就我们辽河而言,据了解,到目前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修井模式上,这与油田企业如今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是极不相符的。今年,我们将把水平井冲砂技术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因为在实施水平井作业中,冲砂工艺是经常实施的工序,同时也是一个制约水平井高效顺利施工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将从地层漏、地层结构复杂两个方面实现水平井冲砂工艺的新突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水平井施工业务,使水平井施工技术日臻完善,逐步成熟,形成另一个主打作业技术。

(三)加大科研力度,依靠新工艺、新技术

量力而行,合理确定科技发展方向。根据自己工艺特点和工艺技术及经验,工艺技术主要应放在引进、推广、应用上,把重点放在近期迫切需要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基本有把握能带来增值的技术领域。努力做到科研面向效益,降低风险项目的投入,开发“短、平、快”的项目。立项要以现场需要来确定,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观念,以实实在在的开发成果、使用效益提高我作业施工水平和盈利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

(四)博采众人之长,大胆实践应用,发展独有特色技术

在发展自身特色技术这一块,我们将按照处里提出的“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最大限度发挥先进核心技术和特色有效技术的潜能,以特色技术服务带动市场开发”的长远发展部署,争取在套管修补、复杂打捞等大修作业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从今年开始,在3~5年内,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从中长期考虑,确立了“高效磨铣配套工具研发”项目。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结合我们所在油区地层情况,博采众家之长,吸纳领先技术理论,坚持实用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研发符合实际需要的高效磨铣配套工具,促使我们的修复套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实施这一项目,主要是解决好以下四个难点问题:一是目前使用的铣锥强度低,耐磨性差,需要在铣锥铸造材质上和优选采购上想些办法;二是铣锥工作面短,初步想法是在原来的铣锥上连接一个合适尺寸的铣锥棒;三是钻具组合缺乏科学合理性,在优化组合上,设计、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四是目前大修磨铣时循环携带井内铁屑的方式比较落后,磨铣工作中,由于铁屑下沉,不仅要影响磨铣进度,还容易导致卡钻工程事故。这方面,我们将采取外协、引进、研制等办法,在钻具上安装捞杯,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生产的效果。

第二方面,结合作业市场划分情况,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自身大修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将把侧钻作为大修业务的主要拓展项目之一,推进大修整体水平的均衡发展,确保该项技术的领先地位,最终达到真正走出去,参与国内外同行业竞标的实力。

第三方面,由于大修规模从原来的**个大修队将逐步增加到**大修队,无论是人员素质、技术力量上,还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都显得力所不及,力不从心。正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我公司在2月上旬和2月下旬先后选派了42人,到勘探局职业技术学院进修学习大修业务,其中,30人学习大修应知应会知识,12人主修司钻业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采取走出去脱产培训、请进来短期集训、公司自主轮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尽快培养出一批过硬的大修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促进大修施工上层次、上水平。在努力实现和达到处里提出的较快发展大修业务要求的同时,为处开发国外市场,储备人才,积累经验,在人力上、技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06年,按现有*部大修设备规模,大修工作量计划完成40口左右,努力形成大修作业创效增长的强势,进而在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步伐和企业持续发展中,发挥出特色技术的支撑作用,提高自身竞争力。

(五)加强密切协作,确保双赢互惠,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工作中,我们将利用相关政策,采取与采油厂钻修中心、地质研究所、采油作业区多沟通、多协调、勤联系等办法,解决难题,获取信息,争取主动,为自身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确保自身的优势技术得到广泛的发挥与应用。

我们准备与采油**区、采油厂工艺所联系,针对****油层,优选出3~5口井,实施水基堵剂封层堵水工艺,以合作开发的形式,实施合作生产,利润分成。目前,主要是缺少这方面的政策,希望处里能够制定和争取相关的政策,给予必要的协调、帮助和支持。

篇6:浅析中国煤机行业现状和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煤机行业现状和发展之路

作者:左海亮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3期

篇7: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系统专业化重组改革中,由孤东、孤岛、河口、桩西等四家采油厂的作业系统剥离整合而成的一家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公司机关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鄱阳湖路。公

司现有职工5100余人,其中,油田首席专家1人,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7人,中级专

业技术人员325人。公司机关设有八部一室一中心,公司下设作业大队、准备大队、特

车大队及修井工艺技术中心等15个三级单位,151个四级单位。公司拥有各类主要生产

设备900余台,年施工能力8500余口,施工区域主要分布在利津、河口、无棣、沾化、军马场等四县一区一场约10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公司可提供勘探试油、油水井大(小)

修、套管内侧钻、加深钻井、油井防砂、油层改造、地层测试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

[2005年主要工作]

加强生产组织运行,保油上产和作业创效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将效益至上的观念贯

穿于作业生产的始终,统筹处理区域作业与整体作业、陆地作业与滩海作业、内部作业

与外围作业、常规作业与六次会战的关系,扩充一线人员,增开作业设备,使月度交井

口数逐月攀升,既保证所服务采油厂原油产量的完成,又有效膨胀公司的经济总量。围

绕做大井下作业这一核心业务,加强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形成配套联动、协作紧密、运

转高效的生产保障机制,为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经营机制建设,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适应市场化经营的要求,建立以公

司为决策中心,以三级单位为利润中心的新型经营管理机制,构建以作业为龙头的内部

市场体系,实行生产经营计划运行和分析制度,使各单位的经营行为日趋规范。依据各

单位创效能力,将利润、成本和复合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位,月度预支、季度考核、半

年预兑现、年终总兑现。建立成本预核算机制,坚持“无效不投入、投入必产出”的原

则,发挥财务预核算职能,以经营性资产成本动因为主线,成本费用要素为控制对象,实施目标成本精细化管理,保证成本的有效使用。强化投资管理,加强施工监督和项目

预结算工作,提高投资使用效益。建立公司和三、四级单位分工负责的作业收入结算体

系,积极做好收入结算工作,加快公司资金流转。

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公司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形成。立足“攻关研究关键技

术、推广应用实用技术、突出群众性技术革新”的科技工作方针,组织套管补贴、滩海

油田修井作业等12项工艺技术和科研课题攻关,“液压钳牙更换工具”等2项成果申报

国家专利,“滩海作业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运用”获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制

新型油管滑道”等六项成果分别获管理局QC成果一、二等奖。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和培养,全年引进大学毕业生16名,推荐70余名职工参加油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举

办各类培训班42期,内培学员2236人次,培训合格率100%。组织1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

定,823人通过油田职业技能考核。组织公司首届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出10名技术状元、10名技术标兵和43名技术能手。组织作业机司机参加管理局设备操作技能大赛,获团体

第一名。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各项事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始终把提升作业质量作为创

效益、求发展的重点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作业一次合格率

98.81%,资料全准率99.42%。开展QHSE管理体系认证,推进了工作的标准化运行。贯

彻“抓安全、促生产、保稳定”的安全工作主线,开展第80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强化

防汛、防洪和抢喷应急演练,组建专职安全监督站,加大现场安检力度,下大力气治理

安全隐患,实现“四杜绝、三不超、一稳定”安全生产目标。严格执行作业环保交接制

度和无污染作业法,采取安装单流阀、铺垫薄膜等措施,强化源头防治,做到工完、料

净、场地清。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强化设备油水润滑管理,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现场

标准化、运行经济化、资料信息化,顺利通过“山东省设备管理一级企业”验收。认真

抓好队伍资质认证工作,对照中石化井下作业队伍资质等级标准及评审细则,健全规章

制度,加强设备配套,组织培训取证,完善基础资料,所申报的91支作业队顺利通过中

石化队伍资质等级认证验收。推进公司中心机房和三级单位网络建设,建立数据中心框

架,制定作业源点数据标准,构建应用软件平台,投产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提高办公自

动化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显现。针对市场化经营

给职工队伍思想带来的冲击,采取思想教育进现场、进公寓、进车厢等形式,教育引导

干部职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迎难而上,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智、鼓

舞士气的有效作用。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根本,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胜利品牌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达标创优争强

夺牌”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创建工作,公司申报的10个局名牌基层队,11个局行业一

强,21个局优秀基层队顺利通过管理局检查验收。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形成了

以“修井先修身、作业先做人”为企业精神的十大文化理念,以“奋进、超越”为主要

内涵的公司标识,以“团结、进取”为鲜明主题的公司之歌,先后举办公司之歌大合唱

比赛和企业文化发布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落实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开展月

度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积极创建平安公司,超前把握和及时化解队伍中的现实问题,坚

篇8: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创新之路

根据保监会的定义, 保险资金是指“保险集团 (控股) 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保险机构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存入保证金及其他资金。”总体来说, 保险资金由资本金和准备金这两大部分组成, 是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汇集的资金总和。由于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 与公司的偿付能力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是保险公司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民保险意识提升, 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和保险总资产以更高的速度增长。截至2007年底, 全国累计实现当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035.76亿元, 同比增长25%;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29003.92亿元, 同比增长46.99%;国内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为26721.94亿元, 同比增长37.2%。总体而言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总量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保险公司已有146家, 保费收入1.47万亿元, 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 已经成为全球很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

近年来, 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方面在逐渐变得优化, 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也有了一定拓宽。国内许多保险公司推出新的保险品种, 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方式也有了创新, 公司结构日趋合理。其中银行存款的比重大幅下降, 债券投资上升比较明显, 权益性投资稳步谨慎上升, 特别是2005年以来, 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投资比重显著增加, 2007年二者合计已经超过27%。自2006年以来, 保险资金的投资包括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等项目, 投资渠道逐渐放宽。

但由于我国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投资品种欠缺, 保险资金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水平偏低。我国保险资金到2009年底投资债券和股票的比例不到60%。长期平均收益率在3.5%左右, 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国家6%-10%的水平。此外,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除收益率较低外,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幅度大, 从2001年到2009年数据表明, 最低为2.1%, 最高达到12%, 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三、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1) 投资渠道狭窄, 投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有债券、央行票据、协议存款以及基金等几个方面。其中协议存款的投资收益在逐渐减少, 要求保险资金寻求其他投资渠道。而债券方面, 因为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有限, 使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受到了局限。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主要有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贷款、保单质押及不动产等, 一些西方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率为90%以上, 投资收益率均在8%以上。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对显得狭窄, 如在贷款类业务上我国仅仅开展了部分保单质押贷款, 并且保单贷款所附加的条款严格。

此外, 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也存在一些待改进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倾向于将更少的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 更倾向于债券或者股票市场等。国内目前保险资金中银行存款所占比例很大, 投资于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资金少, 这样保守的投资组合导致保险资金运作中收益率偏低, 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没有被充分体现出来。

(2) 投资环境不完善。我国市场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和成熟, 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 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面对大量的投资对象的违约风险和道德风险。证券市场信用制度不完善。作为基本经济关系的信用体系没有建立, 大大提高市场交易成本, 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首先要保证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的公平, 建立有效交易的法规, 保证市场交易有法可依, 制定和完善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等有关条例。此外, 为了给保险资金投资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应该加速制定和完善与保险投资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建议对《保险法》进行一些修改, 明确保险投资的“三性”原则, 对保险投资的可运用资金、投资方式、投资限制等进行详细规定。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 制定有利于提高收益率的政策, 使保险资金的运作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为了保证这些法律能够有力的执行, 还需要相关部门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保证保险公司在具体操作中能够严格地遵照法律法规相关条款。

(3) 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保险业所需专业人才的缺乏越来越明显。目前国内对于保险资金的投资经验不足, 专业方面的人才匮乏, 缺乏专业的团队来高效率地运作保险资金的投资。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 这一点也成为制约保险业高速发展的一个因素。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 要重视国际保险人才的引进, 便于带来境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公司提供多元化的想法, 注入新鲜的血液, 大力提升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此外要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内部培训制度, 对公司内部保险人员定去进行培训, 举办讲座, 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 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 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行业需求。

四、总结

近年来, 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不断扩宽, 投资比例逐渐优化。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 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过窄以及风险规避的理念和技术落后等因素, 引致我国保险资金投入资本市场面对一系列的投资风险, 存在收益率不高, 波动性大等问题。我们要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 拓宽保险资金投资的渠道和范围, 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 使其更专业规范的运作, 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资产负载匹配管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使整个保险业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

摘要:近年来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方面在不断发生变化, 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也有了一定的拓宽。但保险资金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水平偏低, 存在投资渠道窄, 投资结构不合理, 投资环境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浅析解决方法。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洪涛, 《保险资金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张洪涛, 2005年4月.

上一篇:考研英语写作高分攻略下一篇:2024年年度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