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蔬菜贸易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兵团农产品出口贸易迎来有利发展机遇,为兵团农产品出口创汇注入新的动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外蔬菜贸易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外蔬菜贸易研究论文 篇1: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与流通问题分析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亚洲各相关国家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我国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带动他国经济及贸易发展的大国精神。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在此基础上,以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解析了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与流通的潜力,并分析了影响贸易流通的各项因素,针对“双赢”局面的形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目的在于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落实,及各亚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一带一路” 农产品 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农产品贸易逐渐拓展到了世界范围内,有效解决了部分国家土地资源紧缺、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着互利共赢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依托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进一步提高了亚洲各国农产品贸易的便利性。但受贸易保护主义及国内贸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还存在着一定的阻碍。排除各影响因素,是亚洲各国及本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于2015年3月28日被首次提出。该战略提出的目的在于,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实现商业及贸易的流通,以形成亚洲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新常态,提高各国的整体实力及国际地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亚洲各个国家农产品的贸易及流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在该经济带沿线的各个国家,均可实现对优质产能的分享,实现贸易、政策以及人心的相互沟通。以我国为代表的亚洲部分国家,均为农产品大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近些年来,亚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量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由于该战略的实施时间较短,各相关政策等仍不成熟,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亚洲各国在农产品贸易及流通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分析导致各国之间贸易量无法提高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各国家的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使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是确保“一带一路”伟大战略能够顺利实现的基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各个国家需要关注的重点事项。

三、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与流通影响因素假设及实证分析

(一)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与流通影响因素假设

从贸易保护主义、国内贸易条件以及市场结构3个角度出发,针对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与流通影响因素,提出了3种假设:

1.贸易保护因素。假设[1]:贸易保护主义是阻碍“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各国农产品贸易与流通的主要因素。

分析:贸易保护主义指一国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采用多种手段及借口限制其他国家对本国的产品出口过程的一种行为。就目前的情况看,印度对我国所实性的“强制检验”制度,即属于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通过对该制度实施后我国对印农产品贸易情况的观察发现,贸易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贸易模式不合理存在一定联系。实现绿色贸易及贸易互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国内贸易条件。假设:利用国内贸易优势,能够达到提高产内产品出口量的目的。

分析: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点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均具有不同的贸易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国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出口量,使贸易顺差得以实现。

3.市场结构因素。假设:市场结构是否能实现互补,是决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及流通量是否能够提升的主要因素。

分析:从市场结构方面看,不同的国家农产品市场结构不同。例如:中国人多地少,因此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相对而言,俄罗斯地广人稀,在种植小麦方面,优势较为显著。两者如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内,建立起优质的双边贸易合作环境,使各自的市场结构实现互补。对“双赢”局面的形成,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模型的建立

1.模型变量的选择。本实证模型所选择的变量,包括规模变量、市场结构及贸易政策3种:(1)规模变量: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以GDP表示)以及国内农产品生产特点2项指标,即国内贸易条件[2]。(2)市场结构:以亚洲各国家国内市各农产品的占有率为代表数据。(3)贸易政策:以贸易保护政策等为主。

2.模型的建立。基于各影响因素假设,建立了引力模型方程如下:

InX=C+a1InGDP+a2InGDP+a3InPOP+a4InPOP+a5InCA+ a6InCA+a8APEC+a9FTA

该方程中,不同變量所代表的含义不同。X代表被解释变量。GDP代表某国经济总量。POP代表最高农产品占有率。CA代表某国农产品生产面积。APEC为虚拟变量。FTA为贸易政策因素。

3.样本的选取。(1)样本选取:选择“一带一路”范围内的亚洲国家共37个作为样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农产品贸易及流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选取依据:所选择国家均为亚洲“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农产品大国,农产品贸易比重占国内总贸易比重均在92%以上[3]。

4.平稳性检验方法及结果。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样本国家的面板数据作为平稳性检验的主要数据,以GDP及国内人口等变量作为主要变量,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以GDP以及国内农产品生产特点为代表的“国内贸易条件”均为分平稳序列。POP同样为非平稳序列。

5.协整检验方法及结果。针对非平稳序列的原序列进行了检测,得到结果如下:Kao检验提示,各变量对比,ADF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来假设,协整检验通过。表明本文所选择的各个样本变量均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6.回歸分析方法及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保护因素、国内贸易条件以及恒定市场份额,均属于影响亚洲各国农产品贸易及流通的主要因素。单独分析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局面可以发现:(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与贸易额正相关:中国GDP每增加1%,中国贸易额的增加量将达到0.6574%。其他国家GDP每增加1%,中国贸易额的增加量将达到0.650%。(2)贸易保护与贸易额负相关: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过每增加1%,中国的贸易额将减少0.4852%。(3)如两国的农产品能够实现互补,两国的贸易量均会显著提升。

可以看出,提高国家GDP、提高自身经济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互补性、实现市场结构的互补,均能够达到提高“一带一路”战略下各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及流通水平的目的。

四、提高“一带一路”战略下各亚洲国家农产品贸易及流通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贸易模式

针对由贸易保护主义所导致的农产品贸易及流通率低的问题,应通过优化贸易模式的方法,使之得到解决。具体如下:

1.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占有量。近些年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调查显示,2016年1年中,亚洲各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4.2%,并逐渐成为了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4]。贸易保护主义本质在于实现对本国优质贸易的保护,但如本国缺乏该类产品,保护力度则通常会有所下降。中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等,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国。以上述国家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农产品贸易出口的敲门砖,达到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例如:可适当增加蔬菜的生产量,建立蔬菜产品保险以及包装体系,鼓励水产品养殖,在保证国内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将剩余产品出口,以提高相应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量。

2.实现绿色贸易。绿色贸易为国际产品贸易的主要发展方向,贸易保护主义中,大部分国家拒绝接受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的理由,均为“环保质量不达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及个人,均存在着环保意识差的问题,多数农产品均为三无产品,出口极为困难。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国内农产品滞销,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利。对此,存在上述问题的亚洲各国,应积极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将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生产,作为主要生产方向,以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二)优化产品结构

实证分析发现,国内贸易条件是影响农产品贸易与流通量的主要因素。两者呈正相关。优化产品结构,是优化国内贸易条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亚洲各国农产品贸易水平的主要途径:

1.优化水产品结构。我国海域辽阔,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撑,发展水产品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就我国国内而言,截至到2013年,国家新建的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数量已经达到了1131家,水产品生产总量达到了6172万吨。至2016年末为止,我国水产品的生产量仍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个亚洲国家水产品进口额的调查发现,2016年1年中,部分国家的进口额最高已达96.06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了13.52%的比例[5]。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各个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水平,亚洲国家内部,应努力实现水产品互补。对外则应在考虑其他国家水产品生产的不足的基础上展开贸易,以在提高双边贸易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国际贸易水平。

2.提高纺织类产品的占有量。纺织业属于农业的衍生产业,布匹的生产等,对棉花的需求量较高。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进步,2016年,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7460公顷,总产量突破了2015年的587万吨,达到了660万吨,国内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巨面膜。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棉花生产行业逐渐将发展眼光转移到了国外。2016年,我国的棉花出口量为37.0万吨,消耗库存比例达66.68%。除中国外,“一带一路”沿线的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同样为棉花生产大国。通过对中印两国纺织品贸易特点的观察可以发现,两国纺织品的互补指数高达298,可见,“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在棉花贸易方面,贸易量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各国应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了解其他国家的纺织类产品生产特点。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适当增加某一类纺织品的生产量,以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量,能够得到共同的提升。

(三)优化市场结构

优化市场结构,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范围内,建立不同的贸易板块,对于市场结构的优化,以及亚洲各国家贸易量的共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如下:

1.中亚五国市场。中亚五国位于亚洲大陆腹地,现已建成交通线路共87条,交通相对便利。对比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特点可以发现,中国存在人口基数大,人均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可着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及水产品等,提高国家的贸易水平。在考虑中亚五国中其他国家优势的基础上,棉花以及活动物等,可以以进口的方式获取资源,以降低自身的劳动成本,促进其他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2.俄罗斯贸易市场。我国与俄罗斯接壤,且交通便利,农产品运输距离短,成本低,产品进出口所受限制较小。就俄罗斯的农产品生产特点来看,受国家气候特点的影响,目前国内多数农田均呈荒废的状态,不具有生产及农作物种植能力。因此该国以蔬菜及水果为主的多数农产品均需要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得。2016年,俄罗斯的蔬菜进口率为88.8%、水果进口率50.8%,鱼类进口率65.5%。考虑俄罗斯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特点,我国可进一步增加水果及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量,作为对俄罗斯的主要出口产品。同时,减少小麦的生产量,由俄罗斯进口,以形成双赢的局面。

3.印度贸易市场。印度具有土地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国耕地面积为2.97亿公顷,净播种面积为1.04亿公顷。可见,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印度在耕地面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气候条件的角度看,印度气候的变化程度较大,但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过大的影响。目前,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贸易竞争较为严重,印度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一度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对此,中国应加强与印度的谈判,使两国达成一致,以使“双赢”的局面得以形成。

五、结论

综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亚洲国家应积极抓住机会,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之提供的便利条件,深入分析本国与其他国家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国家之间,实现市场互补,以为两国贸易“双赢”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中国应充分体现大国的包容性,通过谈判等方法,与其他亚洲国家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龙江.“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亚农业边境贸易[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7):5-6.

[2]许振宝,李哲敏.“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探析[J].世界农业,2016,(08):192-196.

[3]张侃,郭雪萌.亚洲金融危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6,(05):34-35.

[4]薛振莉.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的互补及发展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09):104-107.

[5]耿晔强,张碧玮.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04):109-115.

作者:杨留华

中外蔬菜贸易研究论文 篇2:

新疆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兵团农产品出口贸易迎来有利发展机遇,为兵团农产品出口创汇注入新的动力。研究发现,近年来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农产品出口总量依然偏低,出口产品结构多样性不足,主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农产品出口市场不尽合理,主要以哈萨克斯坦为主,结构较为单一,单一化特征的持续存在使得兵团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诸多不稳定性;兵团出口农产品中加工品比例低,使得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出口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出口创汇的能力较差。针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兵团;出口结构;对策建议

1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随后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沿线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畅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兵团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方向,加快兵团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步伐。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大背景下,兵团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迎来发展的有利时机,由于兵团与中亚各国均有其农业发展优势,农业合作有利于促进兵团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有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生产转变,同时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农业交流,促进区域农业共同发展。这种良好、互信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形成互补的农业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往来。基于此,本文依据兵团农产品出口相关资料,借助出口规模、速度、比例、效益等指标分析兵团农产品出口现状及演变特点,反映兵团农产品出口特征和一般规律,以总结、归纳兵团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出口对策建议。

2兵团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接壤,国境线长2000多千米。现有耕地面积1861.74万亩,为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兵团地缘优势以及便捷的陆路口岸运输,使其成为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兵团拥有有利的地缘优势,还拥有水、土、光、热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兵团温带作物齐全,加上多样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特色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水平之上。兵团自然资源禀赋优越,为出口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使得兵团不仅可以成为中外贸易的通道和节点,同时可以成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另外,在农业科技领域,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兵团节水灌溉水平有了很大提升,2016年末兵团有效灌溉面积1841.8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9.48%,其中,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517.70万亩,有效缓解水、地之间的矛盾。

3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3.1农产品出口规模现状

从图1可以看出兵团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出口额达到6548.5万美元,较上年增加774.5万美元,增长达13.41%,占兵团农产品对外出口总额比重为16.39%,可见中亚五国与兵团农产品贸易关系的重要性。从农产品出口贸易过程来看,2011-2015年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额由3471.2万美元增加到5740.8万美元,增加2269.6万美元,年均增长13.14%。另外,2015年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额出现了下降,主要是受哈萨克斯坦等国经济金融长期发展存在的经济多样化程度不足、市场化货币化程度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引起的经济形势下滑影响,从而导致其与兵团贸易合作关系放缓,农产品出口下降。

3.2出口农产品结构现状

由表1可以发现2011-2015年水果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出口额由2511.07万美元下降到2170.46万美元;蔬菜呈上升趋势,出口额由270.75万美元增加到1937.6万美元,年均增长63.71%;初级加工品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287.93万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679.34万美元;葡萄干出口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出口额由41.84万美元增加到411.37万美元;其他农产品出口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出口额由44.43万美元增长到542.17万美元。从变化过程来看,2011-2015年水果、蔬菜、初级加工品、葡萄干、其他农产品出口占比由7.8:72.3:18.6:1.3(不包含葡萄干)变为33.8:37.8:11.8:7.2:9.4(包含葡萄干),农产品出口结构得到改善,并向均衡方向发展。总体来看,兵团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主要以水果、蔬菜为主,是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水果、蔬菜内部,又主要以柑桔、鮮桃、鲜梨和番茄、辣椒、小黄瓜为主,出口结构较为单一。另外,在所有出口农产品当中,农产品加工品占比较低,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加工体系不够成熟,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企业发展缓慢。

3.3出口市场结构现状

由表2可以发现2011-2015年兵团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农产品出口占比由86.78∶2.95∶2.58∶6.23∶1.45调整为81.87∶8.19∶3.6∶4.89∶1.44,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呈下降趋势,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出口呈上升趋势,对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出口呈横向变动趋势。其中,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呈快速上升趋势,并逐渐演变成为继哈萨克斯坦之后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对象国。出口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增强了兵团对外贸易关系的稳定性。诚然,出口市场结构的这种变化逐步缩小了对各国之间出口的差距,但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差距依然明显。以2015年为例,兵团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市场占比高达81.87%,剔除国家规模的影响,差距依旧明显,说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单一,结构调整依然面临很大压力。

4存在问题分析

4.1农产品贸易总量少,结构不合理

兵团农产品出口总量过小,占兵团产品出口贸易额的比重较低。说明兵团农产品出口贸易整体竞争力不足,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这种比重偏低、规模过小的出口特点,使得其原有的资源、区位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出口贸易种类主要以蔬菜和水果为主,占比在70%以上。而且蔬菜出口构成中主要番茄和辣椒为主,占比也高达68.43%,水果出口构成中主要以柑桔、鲜桃为主,占比达63.32%。可以看出,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较为单一,产品出口多样性不足。出口的这种特点,容易受价格波动影响,一旦出现较大波动,农产品出口就会受阻,给农产品贸易带来消极影响。

4.2出口市场较为集中,贸易风险大

兵团农产品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地区占总比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国家规模和地理距离是制约兵团农产品出口主要因素。兵团出口主要农产品以初级农产品居多,而这些产品对运输技术要求较高,长途运输的成本高,因此受距离运输条件的制约较为明显。以单一农产品出口市场为主的出口结构也容易受相关国家经济形势波动而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

4.3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意识不强

兵团农产品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品规模较小,且以简单加工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爭力不足。这种初级加工品出口规模小、种类少、结构单一的特点,也反映了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相对缓慢,深加工不足,产品多样性低。另外,兵团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形成品牌集聚效应,而且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保护力度和支持力度不足。兵团农产品品牌化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保护、支持和资金投入。

5对策建议

兵团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规模小、产品与市场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说明兵团农产品出口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兵团农业资源禀赋优势,也进一步说明了兵团农产品出口具有巨大的潜力。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第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第二,积极推动运输设施建设,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创造便利条件,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结构,缓解出口市场单一带来的贸易风险。第三,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塑造农产品出口品牌。加大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第四,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服务。第五,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加快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通过出口禀赋优势的转换,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新涛.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 理论月刊, 2014,(11):59.

[2]魏华, 赵振增. 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探析[J]. 特区经济, 2010,(11):109110.

[3]新疆金融学会中亚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李学武,倪素芳. 中亚五国2015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未来展望[J]. 金融发展评论, 2016,(09):3349.

作者:靳瑶

中外蔬菜贸易研究论文 篇3:

浅谈新时期重商主义的表现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在产生之初受到了当时西欧国家的普遍重视,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曾为国家财富的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商主义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实质上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主张采取贸易保护的政策。文章通过对WTO成立后新时期的贸易壁垒进行分析,探讨重商主义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同时提出了减少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贸易壁垒 贸易保护 应对措施

特定的国际贸易政策总是服务于一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贸易政策的实现又依赖于贸易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传统的贸易政策工具主要有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麦金农、克鲁格曼新贸易保护政策的提出,传统的贸易政策工具开始发生变化。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贸易内容、形式、竞争格局的重大改变,贸易保护措施也不断更新并得到加强,新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渐取代传统贸易保护政策成为新时期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形式。深入研究新贸易壁垒,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对于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笔者将就新贸易壁垒、新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展开论述,并结合中国实例谈谈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新贸易壁垒

(一)形成动因:贸易自由化的市场垄断成本

GATT在成立后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降低了进口关税税率,各国间贸易保护水平的降低为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条件,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许多国家纷纷扩大产业规模,而日益广泛的产业内贸易也从侧面反映了规模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和作用。由于国际间产业内贸易尤其是制造业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扩大产业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大出口,因而这种发展具有垄断竞争性的特点,比小厂商更具成本优势的大厂商往往会将小厂商排挤出地区市场。自由贸易机制下,市场进入障碍减少,国内厂商也被迫与来自国外的厂商进行优胜劣汰的角逐。一旦被外国厂商控制本国市场形成垄断后,外国厂商将成为价格的决定者,在长期内必然会使价格提升,失业率增加,消费者剩余被转化成了垄断者的利润;而国内厂商疲于应对价格战,往往忽视产品质量,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有这些构成贸易自由化市场的垄断成本。

(二)新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其扭曲表现

新贸易壁垒主要是指WTO产生以后的国际贸易壁垒,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性贸易壁垒。下面将分别加以概述:

1 贸易救济措施。为维护公平竞争和创造良好的竞争秩序,WTO允许成员方在出口方倾销产品、实施禁止性补贴及进口产品激增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危害时,可以采用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保护本国产业。贸易救济措施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但由于其判定标准的模糊性,在实际当中往往被滥用,成为排挤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手段,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使国际贸易发展障碍重重。

2 技术性贸易壁垒。WTO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是为了通过鼓励进口国采用技术性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对进口物品加以检测筛选,以达到保护进口国国家安全、人身安全、环境保护等的既定目标。但是由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为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目的。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出苛刻的技术法规、认证制度等,使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3 环境性贸易壁垒。环境性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环境保护标志、环境技术法规与标准、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与措施、绿色包装和标签等。环境保护标志的特点是不考虑产品差异而采用相同的标志标准;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落后,无疑会成为这种潜在的贸易歧视的受害者。而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也由于制定国家的苛刻的检验标准、国家间检疫标准的不统一等原因,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很大一部分阻碍在这些国家市场之外。

二、新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贸易保护的主要对象,中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并且现在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新贸易壁垒,尤其是扭曲了的貿易壁垒的实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主要有:

(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 影响出口产业及就业。中国遭受国外反补贴反倾销主要集中在轻工业、纺织服装、机电等产业,而这些产业也是遭受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影响最大的行业。轻工业、纺织服装、机电等产业拥有劳动力资源、原材料丰富的优势,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由于产能过剩,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要大于其他产业。在遭受上述贸易保护措施时,往往会造成这些出口产业生产成本上升,出口规模下降,产品积压,生产萎缩,效益减少,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产业内企业的破产,导致国内失业率上升。据测算,中国服装出口每下降1%,全国服装生产就下降0.5%,而国内3.6万人将因此失业。

2 降低产业竞争力。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对中国出口企业也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断增加。国内学者研究表示:短期中,技术壁垒与中国出口额及出口量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技术壁垒每增加一种,出口额减少29.16%,出口量减少6249.275个单位;而在长期中,对农产品、食品、纺织品服装及化工行业而言。技术壁垒每增加1%,这三个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分别减少104.03亿元、215.71亿元和257.48亿元。

(二)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1 贸易限制。反倾销税、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等都造成了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增加,使产品价格优势减少进而使出口规模下降。其中反倾销税的征收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导致出口规模下降,据统计,1992年到2001年10年间,欧盟对中国销彩电征收的反倾销税率由15.3%上升到44.6%,因此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出口欧盟的彩电数量较1992年下降了97.08%。

而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对贸易的限制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出口企业成本来实现的。为达到进口国技术标准要求而增加到生产中的设备、人力、资金投入,获取认证过程中的费用投入,以及进口国不合理的规定都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中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日本厚生省在2002年时,曾对来自中国的冷冻蔬菜执行批批检查的通关政策,然而在检验了的7001个批次当中仅有0.5%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很显然日本试图通过批批检验的方法使通关放慢,进而减少蔬菜进口。

2 贸易禁止。由于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因此在

实际应用时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市场准入门槛。由于进口国任意提高技术和环境标准,出口企业无法达到或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例如中国作为打火机出口大国,出口额占世界份额的70%以上,然而由于受美国和欧盟技术壁垒的影响,中国打火机出口量已经大为减少,其中达不到美国CR技术标准要求的打火机已经在1994年全部退出了美国市场。

三、应对措施

中国饱受新贸易壁垒之苦,是由于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外因是作为崛起中的贸易大国所引发的,内因则是中国不合理的外贸增长方式。对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不仅依赖于良好的国际环境,更需要我们采取理性的外贸政策,一味追求贸易顺差,结果不仅会导致我国产业间发展的不平衡、过度消耗资源,而且容易引起贸易逆差国的报复,加重贸易摩擦。

应对贸易壁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充分利用WTO的规则,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谈判。针对来自国外的贸易壁垒,首先我们应该积极运用WTO规则,就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不公平、不合理待遇积极申诉,利用磋商谈判和争端解决机制争取我国应有的贸易利益。其次。在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讨论时,要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沟通,同时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协调合作,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时,真正最大限度地使各种多边经贸和环境机制能反映我国的正当利益和要求。

二是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共同协作。应对新贸易壁垒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根据各自角色采取不同对策,协调分工才能取胜。首先,政府应该深化改革,尽快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协作,为我国对外贸易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其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政府的协调作用,建立贸易预警机制,做好充足准备以打破技术壁垒的限制,同时行业组织应做好产业规划的协调,消除产业内部因产能过剩而造成低价倾销的恶性竞争。最后,企业自身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经营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摆脱传统的以量取胜的经营策略;另一方面,也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实行规模化生产,扩大实力,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从而便于获得国际认证和环保标志等,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四、结语

在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今天,极力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不利于WTO所倡导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并且从长远看来,对于本国也是一种极不利的选择。过多的贸易保护不仅会加剧摩擦,而且长期的保护会使本国产业不能真正參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接受优胜劣汰的选择,从而无法实现国家竞争能力的整体提升。在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间的贸易活动是一种互利行为,而非重商主义所主张的零和博弈。“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国际贸易中的参与方应该针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谈判协商,稳妥地解决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否则,单方面贸易保护政策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对方。

参考文献:

1 郭波新贸易壁垒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 童霞等基于绿色壁垒导向效应的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 黄辉中欧贸易摩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佟家栋,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与经济利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 [美]史蒂文·普雷斯曼思想者的足迹——五十位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6 托马斯·孟,贸易论商务印书馆。1991。

7 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1997。

8 [英]尼古拉斯·巴尔本,贸易论—论英国贸易衰落和地租下降的重要原因,商务印书馆。1991。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责 编:若 佳)

作者:郑 茜

上一篇:刺绣花样剪纸艺术论文下一篇:电视文化雅俗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