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差异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外动画差异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TV动画即电视动画作为文化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产业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具有一亿多的儿童电视观众,中国电视动画每年也有大量动画片的产出,但是庞大的产品中精品少之又少,大多数题材陈旧,缺乏创新。过多强调教育意义而显得动画缺乏生动,动画片中的人物,场景等相关设计粗糙,有的动画片甚至直接运用“拿来主义”,缺乏创新和中国特色。

第一篇:中外动画差异论文

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的误区

摘 要: 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还存在概念不统一和材料分类混乱等误区。规避这些误区,并不断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于探索动画艺术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中外动画艺术 比较研究 积极意义 误区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动画艺术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动画艺术产业化刚刚起步阶段,把中国的动画与动画强国美国、日本的动画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增进中外动画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和加速动画产业进程,提高中国动画研究和动画教育的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1]。然而,在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一些人将中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艺术动画片与国外商业动画片进行比较,如把中国的《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等经典动画短片与美国的《白雪公主》、《功夫熊猫》等商业动画片比较,与日本《铁臂阿童木》、《千与千寻》、《百变狸猫》等商业动画片比较。我认为此种比较研究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有欠妥之处。

一、积极意义

根据动画艺术出现的两种不同倾向,以及艺术家的不同追求,人们把动画分为商业动画和艺术动画,二者都属于大的动画范畴,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因此,把中国的与美、日的动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同一性、可比性、双(多)边性,适合运用比较研究。特别是现今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冲撞、融合的趋势,动画作为文化产品,更具有世界性。任何一个国家的动画都不可能封闭起来,各国动画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已成为必然的文化趋势。美国和日本作为动画大国,其动画文化产业非常发达,具有世界性的影响。把中国动画与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动画进行整体性比较,深入分析中国动画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探讨相互影响,借鉴成功经验,回避缺憾,对于推动中国动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加速动画产业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误区

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我们认识一个事物常借助于与其他事物比较来实现。因为只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鉴别,才有认识。这句话同时说明比较必须是“货”比“货”,才能识“货”。在比较时任意选择个别条件,片面地进行比较或者孤立地进行比较,都是不正确的。把中国动画片《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与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功夫熊猫》等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在确立比较问题和比较标准的同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材料进行分类。片面地、孤立地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比较,是不利于探索动画艺术并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常见的误区如下。

(一)概念不统一,导致比较时任意选择个别条件。

在动画艺术的范畴中,商业动画与艺术动画概念、特征不同。艺术动画也被称为“非主流动画”或动画艺术短片、个性动画短片,具有小众化特点,不以迎合观众的喜好为创作目的,而是突出创作者的个性化特色和实验性。艺术动画短片纯属个人化的、探索性的艺术创造,常常以表达创作者主观意识思想、情感、心理为主要目的。它没有规范,也不需要规范;它没有限制,也不需要限制。商业动画,动画的创作从构思、设计、制作到发行都受到市场的牵制,具有大众化特点,评判主要以作品播映后的票房收入为标准,这是商业动画的突出特点[2]。在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这类误区主要表现在概念不清,任意选择个别条件,片面地或孤立地比较,如用中国的《山水情》与美国的《狮子王》比较,来论证中国动画“更具人文关怀,更加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美国动画“故事以情节取胜,少见哲理性内容,多以冒险、猎奇、搞笑为特长…”的文化差异。因此,在中外动画比较研究中,为了保证可比性,必须注意概念的统一,避免片面地或孤立地进行动画艺术的比较研究。

(二)材料分类的混乱,导致比较研究结论经不起推敲。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鉴别,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然后,对各种资料按比较的指标进行归类、并列,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

中、美、日各国生产了大量璀璨夺目的动画艺术片,如果不进行鉴别、归类工作,比较分析的重点就很难落实,得出的结论就经不起推敲。以美国公司为主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动画公司就是把这类动画片的创作发展成了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商业性很强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小鹿斑比》、《埃及王子》、《怪物史莱克》和《幻想曲》等都属于商业动画,它们吸引着大批观众,并获得了良好的商业回报。在商业动画领域,日本凭借自己的风格和巨大的产量成为动画强国,从1966年的第一部彩色电视动画片《森林大帝》,到80年代以来的《樱桃小丸子》、《龙猫》、《千与千寻》等商业动画片,一次次刷新了商业回报的记录。美国的艺术动画虽然数量不多,如《马德林》、《杰拉德·波音波音》等UPA(美国联合制作公司)的动画片,但内容含义十分独特,并且坚持自由创作的立场。实际上,中国的许多动画短片都带有较强的艺术试验短片的风格,如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火童》等,还有许多木偶片、折纸片和陶塑等形式的美术片,这些动画片在动画技巧上进行探索,在动画的语言上有鲜明的个性,主题内涵富于哲理。

在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材料分类的混乱主要表现在各种类型动画片并列、比较,如把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商业动画片《哪吒传奇》与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宇宙战舰》、《千与千寻》和美国的《埃及王子》等商业动画比较,来探讨市场意识、艺术个性、动画明星、文化资源等多层面、多角度、多方面的问题,对这些素材缺乏有效整理归类,出现分类的混乱,导致下一步的比较分析不知所云,出现诸如“中国动画讲究雅趣,美国动画追求俗趣”、“中国动画讲究结果,美国动画追求过程”这样的尴尬结论。因此,在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对各种类型的动画片不加整理归类,比较分析的重点就很难落实,得出的结论就经不起推敲。

当然,商业动画与艺术动画有时很难划出一条十分明确的分界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动画也具有艺术性,而艺术动画则同样具有商业价值。商业动画与艺术动画尽管在许多方面是有区分的,但是,它们有时也可以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如果一部动畫片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的,即属于商业动画,如果以艺术表现为主要目的,则属于艺术动画。尽管有许多商业动画片由于前期策划或者资金、管理、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赚到钱,或者说在短期内并没有盈利,但之所以被称为商业动画片,源于最初的盈利目的。而有些艺术动画片也赚到了钱,但它们的目标主要还是追求艺术表现。由此可见,在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弱化动画类型的界限,会导致动画规律认识上的偏差。

三、结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借助他人,有时我们很难认清自己。在动画艺术研究中,我们通过分门别类的分类比较,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问题,发现一些特殊的问题,因而能更好地认清本国的动画状况,有效地推动动画的发展。如果在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把中国与美、日等动画强国的动画从相应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应规避任意选择个别条件,片面地或者孤立地进行比较的误区。这对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理论的完善更具有建设意义。所以,在中外动画艺术比较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动画艺术整体性的比较,又要注重动画艺术分门别类的比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取长补短,并不断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才可能使中国动画产业得到不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08-232.

[2]彭玲.动画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9.

[3]常虹.艺术动画与商业动画[J].新美术,2007,(4).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研究项目(10YKZ003)

作者:贺宏福

第二篇:中外电视动画特点比较研究

摘 要:TV动画即电视动画作为文化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产业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具有一亿多的儿童电视观众,中国电视动画每年也有大量动画片的产出,但是庞大的产品中精品少之又少,大多数题材陈旧,缺乏创新。过多强调教育意义而显得动画缺乏生动,动画片中的人物,场景等相关设计粗糙,有的动画片甚至直接运用“拿来主义”,缺乏创新和中国特色。并且产业运作中,取得成功案例极少,没有完全利用电视动画效应产生更多价值。

所以中国电视动画虽然有了些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还需要向国外吸取更多经验来优化本国电视动画产业。本篇论文主要通过日韩,欧美国家电视动画制作,产业运作方式方面进行简述、对比、以此针对国内电视动画产业的不足进行研究和论述,为国内电视动画产业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TV动画;中国电视;动画发展

1 中国电视动画发展历史简述

在电视机产生之前,动画片都是以电影的形式在大荧幕上面播放。电视机的产生,大大的强化了媒体市场快速发展,动画片也紧追时代的步伐。由开始的电影的单集形式,逐渐的成为系列片,到现在一部动画片甚至包括上百集。最为代表的像是我们熟悉的美国动画篇《猫和老鼠》;日本动画片《火影忍者》;以及中国现在比较盛行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经典电视动画系列片拥有大量的支持者。

中国动画的发展要追溯到1881年,万氏兄弟受到上海上映的美国《白雪公主》动画片的影响开始研究制作动画片。1922年万氏兄弟以广告动画《舒振东中文拓印机》开始了中国的动画广告历史。万氏兄弟1926年制作的《大闹画室》动画片正式揭开了中国动画的历史序幕。最后中国万氏兄弟又创造了更多的中国动画的第一次。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的《铁扇公主》动画片在国内、东南亚国家不断上映,好评如潮。这代表了中国动画登上世界舞台并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映。随后,万氏兄弟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中断了创作。

接下来中国大地上遭受了残酷侵略,社会动荡,但是期间也不乏动画家制作出的例如《瓮中捉鳖》这类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极具中国特色,例如京剧脸谱、动作、传统戏曲音乐的运用。最著名的当说建国初期中国水墨画技法被运用到动画片中去,《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从1966年到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展步伐放缓,1976年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真正地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电视机的发展,长篇系列动画片跟随者中国电影动画发展的步伐也发展起来,1984年至1987年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作为电视放映的系列动画《黑猫警长》,开始了中国电视动画的历史。其实1981年的木偶动画系列片《阿凡提》作为最高水平作品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的传说阿凡提的故事,直到现在都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1986年中国电视动画又出现了一部经典电视动画片《葫芦娃兄弟》,留给一代青年人无数美好回忆。随后还有传统和现代绘画技法相结合而制作完成的13集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相比较过去的动画片制作,这部动画从故事设计,人物形象设计都更加接近当时社会,这也体现了当时动画片制作者对现代社会观众需求的关注度不断地提高。1989年到1992年,有著名的“故事大王”郑渊洁创作的动画片《舒克和贝塔》两只小老鼠的故事成功出世了。接着1990年至1994年,郑渊洁又制作了动画片《魔方大厦》,虽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好坏评价一半一半,但是总的来说故事情节新颖,装饰画风格画面极具个人风格特点,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时又带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中国少有的优秀电视系列动画片。随后中国动画进入到繁荣,高产的时期,但是日本,美国等国外优秀作品对中国的市场的冲击不可小看。繁荣的背后,对比世界舞台电视动画的繁荣景象,中国电视动画产业发展还是落后的。

到了21世纪,剧场动画和电视动画紧随时代步伐,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作品数量猛增,但是优秀的动画片为数不多。但是随着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电视动画片的出现,明显的看出了中国电视动画产业的进步。作品题材和人物形象设计和传统中国动画形象比较,都有很大的变化。在中国电视动画一片繁华的背后,也有不光彩的抄袭事件频频发生,或者优秀作品只是昙花一现,动画产业链无能力维持和发展的现象。

因此在这个新纪元时代,中国电视动画片虽然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绩,但是在创作设计的特色,产业链发展管理上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探索学习。

2 中国电视动画特点简述

2.1 剧本的特点

提到剧本的特点,其实就是动画片的叙事性,也就是动画片故事情节的特点。中国动画片的特点大多是寓教于乐形式。谈论中国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描写,其实不得不联系到中国的文化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受到类似于儒家,道教等伦理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牺牲和奉献,并且思想较外国相比相对保守。这就造成了国内大多电视动画片故事情节主线相似,形式单一,缺乏高级趣味性。并且动画片受众面窄,没有好的剧本开拓更多的成年人动画市场。从过去传统中国动画和现代动画比较来看,现代动画在剧本的设计上甚至需要向后看,和前辈多学习。例如《阿凡提》,《邋遢大王的故事》,《葫芦娃兄弟》等动画,不但人物角色设计等非常出色,故事情节,结构设计不拘于简单的英雄主义,或者一味的低级搞笑,更多的是情节设计的合理性,故事描述自然,引人入胜。

如今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故事情节描述的并未特别合理,很多情节衔接牵强,并且一味的无厘头的搞笑情节甚至有模仿美国动画《猫和老鼠》的嫌疑。还有三维动画片《熊出没》,故事情节单调离谱,一味的滑稽表演令人乏味。三维动画《秦时明月》在剧本设计上有了大大的突破,动画片不局限于一条主线,情节丰富。其实根据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无数的题材适合现代电视动画工作者去发掘,重要的是需要动画工作者有心去发现,整理,改良研究,而非用东施效颦的方式才能有优秀的作品。

2.2 人物场景设计特点

若说剧本是动画片的灵魂,那么人物及场景设计就是动画片的血与肉。特别是动画片的人物设计。中国电视动画片发展至今不过30年光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以下用列表的方式举例分析各个年代代表电视动画片人物形象及场景的设计特点。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电视动画形象及场景的设计随时代变化,也同样的发展着,从过去传统形象,渐渐地设计元素更加多元化,更具有设计感。但是同时,动画片中的中国特色也逐渐在消失。所以,动画片创作上不断追求创新突破的同时,更要研究如何去糟留益,看来中国电视动画在中国特色如何表现得更加符号化的方面需要更多努力。

3 外国电视动画特点简述

3.1 日韩电视动画特点简述

漫画王国日本可以算是电视动画的王国。动画片类型丰富,产业链成熟。在日本,一部杂志漫画畅销后,通过电视动画片的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随后同本漫画的影响力得到扩散和稳固,接着不断开发剧场版动画片和周边产品,极大地满足了爱好者的需求,并且拓展了动画片的影响力,得到更大利益。特别是具体要漫画的独创性和审美性的招贴,同时具有丰富逻辑内涵的故事极大地获取了观者的同理心,使得民族,国家和文化间的距离缩到最小,因此日本动画快速的扩散到了世界上。日本动画形象的设计极具日本特点,大多数动画角色女生具有占有脸部一半大小的眼睛,甜美温柔的笑容,连人物的肢体语言也都极富有日本民族特点。并且日本优秀电视动画的故事情节曲折,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韩国的漫画电影在1990年才开始,并且国内创作了大量作品。韩国电视动画发展较晚,大部分作品受到日本作品的影响,风格上倾向于日本风格。创作题材偏重于人性思考。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韩国三维动画的发展迅猛,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利用高科技三维动画制作渲染技术,韩国动画片《倒霉熊》受到了大量好评。动画片台词简单,多用行为传达幽默的故事情节,并且人物形象设计简练,形象印象深刻,可谓是少有的三维动画佳作。并且2012年新推出的三维系列短片动画片《两只虫子》,也运用了《倒霉熊》的创作手法,大多用动作等肢体语言,巧妙地连接着故事情节。韩国动画电影公司生产电影动画的同时主要制作电视动画。通过电视动画的附加价值和乘数效应达到盈利目的,但是如果这种方式失败的话,也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3.2 欧美电视动画的特点

最先进入到中国动画市场的莫属欧美动画了。说到欧美电视动画,特别是美国,不得不说到迪斯尼动画公司。迪斯尼动画的创作基本是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设计效果,就是题材的艺术化再创造。代表作就是《人鱼公主》,在迪斯尼的创造下,原作的人鱼公主化作泡沫的结局变成了团员大结局。

美国动画片也有大多数来自于漫画,例如《蜘蛛侠》,《蝙蝠侠》等等,这些漫画都被做成了系列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播出。中国80后年轻人最为熟悉的美国电视系列动画是《忍者神龟》。几位生存在下水道的乌龟,惩恶扬善,声张正义。并且动画片结合了中国功夫,故事题材新颖,这正和美国的多元化社会背景有关。因此,动画制作者的思维更加开阔,利用各种素材的艺术化再创造,相互融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动画的主要特点还有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神话色彩,这结合了欧美国家人的性格特点,利用观众的同理心,使得无数的有着同样梦想的观众着迷动画。

欧洲动画中《鼹鼠》是最早引进到中国的欧洲电视动画片。故事讲述了一只鼹鼠的生活趣事,鼹鼠形象虽然设计简单,但是结合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得动画片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无穷的乐趣,并且故事内容很多值得观众思考。欧美国家由于开放的社会形势,张扬的个性,相对于日韩国家的题材上更多的偏于科幻系列,人物形象设计方面也更加富有现代感,或者有的具有欧洲特点。

4 结论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动画逐渐从大荧屏转向小荧屏,急速发展,并且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首先,根据调查,全国所有频道的少儿节目中,动画片的播出和收视比重都是最大的。2010年我国拥有电视台27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23%。其中,中国专有的少儿卡通频道5座,省级少儿频道18个,除此之外,各级频道还都拥有自办的少儿栏目。日渐完善的电视动画播映体系为中国电视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国家规定在各个电视台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只能播放国产动画,进一步的保护了国产动画的发展,免受到国外动画的冲击,也同时为了防止国内儿童对国外文化的无选择的接受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更有效的,规律的规划动画市场和教育等。

尽管中国国内对于动画片不管是政策上,还是财政上都给了大力的支持,但是,中国现代电视动画面对的不仅仅是精良的、有着丰富内涵的优秀创作团队的缺失,而是一种中国文化培养的缺失。中国动画市场上不乏“唯利是图”的商业制作团队,也开发出了很多成功的商业电视动画产品,但是细细的品味这些动画片,其中真正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魅力的作品少之又少。

中国电视动画从来不缺少素材和资金,唯一希望中国电视动画制作者能够静心研究,继承发扬中国动画制作前辈的高尚敬业品格,总结国外动画从题材到制作的各方面经验,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电视动画作品。

作者:姜皖

第三篇:文化互动中的中外动画艺术交融

[摘要]任何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无疑会受到多元文化的互动性影响,动画艺术也不例外。正因为这种世界性的广泛的文化互动性影响,动画艺术史同时也是一部独特的文化交流史。在全球化产业化时代,动画艺术的交融互动显得更为密切也更为迅速,之所以如此,也在于全球受众有了越来越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与审美趣味,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趋势也将越发深入下去。

[关键词]动画 艺术交融 产业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14

一、早期动画艺术交融的发生发展

动画的产生与动画技术的发明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动画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奖。1879年他对活动视镜又作了改进,根据动画的基本原理,利用一只饼干筒,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可以使连续图画的画带无限地延长,能够表现更长的活动图画。雷诺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20多个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片。”(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美术片》)如果再继续追溯,也有人把雷诺绘制的动画片《一只小鹿》认作人类文化史上第一部动画片。动画技术产生之后,动画艺术由法国而欧洲,由欧洲而美国,1907年,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第一部美国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美国动画片的历史正式开始,由此动画艺术开始向全世界传布,对亚洲包括中国、日本等国都影响深远。

1920年,美国动画片《大力水手》、《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勃比小姐》等传入我国,受此影响,中国早期一些有实力的影视制作部门开始涉足动画制作,具有摄影才能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有幸成为中国动画的开创者。模仿美国早期动画《从墨水瓶里跳出来》,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第一部国产动画片《大闹画室》,之后,又于1930年制作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1935年,受美国第一部有声卡通《汽船威利号》启发,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9年,上海上映了美国迪斯尼1937年制作的世界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该片投资150万,700多技术人员参与制作,片长74分钟,突破了动画片不超过十几分钟的极限和作为幕间放映的习惯,取得14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并且赢得8项奥斯卡大奖。《白雪公主》的成功给予万氏兄弟的“刺激”是巨大的,受此激励,万氏兄弟克服重重技术难关,于1941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黑白长片动画《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在放映时,为了达到类似《白雪公主》的彩色效果,万氏兄弟不间断地用红、黄、蓝三色玻璃在放映机镜头前晃动。虽然在技术水准上,中国早期动画与美国尚有距离,但是在当时,也已经达到了同时代亚洲的最高水平,直接影响了日本动画的发展。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近代以来,许多文化艺术类型都遵循这样的一种传播路线,即起源于欧洲、兴盛于美国,清末由日本传入我国,漫画即是如此。但动画艺术的文化传播略有不同。由于“一战”、“二战”等原因,欧洲动画对亚洲的传播并不持久,相反,远离战区的美国不仅动画艺术获得大发展而且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文化输出一直在持续增长。此外,法国动画的艺术再生能力不强,动画虽源于法国,却兴盛于美国,二战前后法国有一定水准的动画片极少。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停止了对日本的文化输出,日本对动画资源的获取只能来自中国。可以说,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尤其动画艺术的交流,日本受益于中国甚多。1941年后,中国制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同时也传入日本,日本文化界受到极大震动,有日本记者对此作了描述:“抱着轻视的眼光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张慧临:《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47页。)据说,日本的“动画之父”、“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就是看了《铁扇公主》之后,产生了投身动画业的念头。而在此之后,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动画长片《白蛇传》受《铁扇公主》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

总之,在世界动画艺术发展的早期,美国受欧洲影响巨大,中国受美国影响巨大,而日本则受中国影响巨大,这种文化的单向传播和整个东西经济、政治与文化格局的变动密切相关。

二、成熟期动画艺术的传播与交融

在动画艺术初创期,动画的传播与交融更多地集中在动画的基本技术与题材内容方面,而大体在“二战”以后,全球一体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动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期,各国动画艺术日渐成熟,各自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品味追求,动画艺术的交融重点发生变化,对艺术技巧和风格进行借鉴进而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成为动画艺术交融的主潮,世界动画艺术也在总体上出现了交融趋势。受脱胎于迪斯尼的“美国联合制片公司”影响,捷克的“布拉格”和“哥特瓦尔德夫”两地兴起两个动画学派,除了长久不衰的美国迪斯尼动画之外,原苏联动画也独树一帜,东欧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动画艺术都受到了原苏联深邃冷峻的画风影响,在原南斯拉夫出现了“萨格勒布动画学派”,在日本,随着手冢治虫等大师的崛起,“八帧动画”的日本动画风格初成,而备受瞩目的“中国动画学派”也大体在这一时期形成。

由于长期受战争的影响,新中国的动画制作力量很弱,其实力主要保存在脱迹于“满映”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中日动画艺术也正是通过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得以交融。在“满映”工作多年并长期留在中国的日本动画大师持永只仁就是日本动画大师濑尾光世的学生。他参与制作了《皇帝梦》(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瓮中捉鳖》,《谢谢小花猫》(中国第一部童话题材动画片),《小猫钓鱼》等新中国早期动画片的拍摄。当然,这种动画艺术的文化交融同时也是双向互动的。1955年,回到日本的持永只仁运用从中国学到的木偶动画技术拍摄了日本第一部木偶片《瓜子姬与天之邪鬼》,1956他拍摄的动画《五只小猴》在温哥华影展获最高荣誉奖,他还培养出新一代木偶艺术家川本喜八郎,川本喜八郎曾执导了中国木偶动画《不射之射》的拍摄。再到后来,手冢治虫执导的动画片《森林大地》、《铁臂阿童木》等引入中国并产生巨大反响,“日本动画风”开始融入中国动画艺术,其影响也延续至今。除了日美之外,新中国动画也深受原苏联的动画影响,其影响之深已经难以层层剥离。例如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展上,评委一致认为它是苏联的作品。这种误会足以说明中外动画艺术交融的深入程度。由于受到美、日、俄(原苏联)等动画艺术的影响,中国动画获得了技术与艺术的平台与水准,从而也获得了融入世界动画艺术主流的契机。

中国动画艺术除了受到国外动画元素影响之外,融合中国传统与民间艺术样式,中国动画艺术呈现出多种类型与艺术风格,剪纸动画片、木偶动画片、水墨动画片等风格各异,却构成了富有中国风味的中国动画学派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取材中国传统题材,万氏兄弟摄制的《大闹天宫》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获得5项国际大奖,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影响巨大,达到世界动画艺术的一个高峰,也将中国动画推倒了一个黄金时代。美国文化界将《大闹天宫》与迪斯尼动画艺术代表作《幻想曲》相媲美,甚至给与《大闹天宫》高于迪斯尼艺术成就的评价,“《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张慧临《中国动画史》陕西人民美术做出版社2002年,第77页)同样在这一时代,在日本最为活跃的“动画之父”手冢治虫看过《大闹天宫》后大受启发,转而考虑拍摄《西游记》题材,手冢治虫最后的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就是《我是孙悟空》。此外,上海美术制片厂创造的打破动画界“单线平涂”传统的“水墨动画”更是风格独具,成就了中国动画学派的主要品格。《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兰花花》等中国水墨动画片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美日动画的风格。例如迪斯尼推出的享誉世界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就利用了中国水墨特色做了背景渲染,构成了二维三维、中西动画风格的奇妙结合。

三、产业时代的文化交融一体

在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人才的全球化化流动使动画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不再隐秘,即使被中国视为国家机密的“水墨动画”技术,其在迪斯尼、梦工厂的动画片中的应用也不少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融样式,中国动画艺术在日渐成熟之后,显现出更多地对国外动画艺术的反哺趋势,事实上,高科技与产业化的发展,使文化单向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在寻求全球的文化、人力与技术资源,在寻求全球的发展合作,各国动画艺术的交融一体无法避免。

美国迪斯尼动画为产业时代动画艺术的交融一体做了很好的榜样,如今其制作的动画片为了谋求稳定的国家市场,不再局限美国本土的文化想象,往往以世界性的眼光选取文化题材,例如动画片《花木兰》选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动画片《埃及王子》选取了埃及的传统文化资源,林林总总,因而其出口的动画片总能在某种程度上唤起国际性的文化共鸣。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化的跨国公司,迪斯尼为了最大限度内降低制作成本,把动画制作的后期加工型工作外推到人力成本较低的海外,如亚洲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动画后期加工成本往往不及本国的十分之一,动画制作的国际外包已经成为产业化时代的主流趋势,也由此,使动画制作的分工合作越来越国际化,资源分享与资源融合也越来越密切。不仅美国迪斯尼、梦工厂一直在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日本的许多动画公司,如吉卜力工作室,也在积极寻求海外的后期加工合作。除了这种后期加工的合作外,还有一些更为密切的资金与技术与的合作,使动画艺术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中法合拍的动画系列片《马丁的早晨》在中国与法国乃至全球都比较受欢迎,这种动画艺术已经很难分清是中国风格还是欧洲风格,动画艺术一体化的态势分明。

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中,中国本土动画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国际化趋势,日、美、欧等动画风格与中国动画融合一体后,中国动画艺术越发多彩多姿。例如2000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大型动画片《宝莲灯》全方位地借鉴了美国动画艺术经验,人物形象设定大多把本土传统彩绘动画形象与迪斯尼动画形象相融合,故事情节借鉴好莱坞配方模式,动画技术上融合二维人物与三维背景、采取先期录音,等等,全方位地创造适应时下受众审美趣味的动画风格。从《宝莲灯》取得的不俗票房来看,上美厂的这种努力是被产业化时代的市场需求认可的。从近年的国际动画市场运作经验来看,美国迪斯尼、梦工厂所主打的三维动画不可阻挡地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玩具总动员》、《怪物史瑞克》等动辄突破数亿美元的市场效应也确实在全球起到了改变动画发展趋势的作用。中国动画艺术在三维技术上一直处于弱势,但一直不断在努力追赶和融合美国三维动画经验,如2005年中国也制作了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图兰朵》,某些艺术家制作的融合水墨和三维技术的动画如《夏》等动画短片也出手不凡。在全球化产业化时代,动画艺术的交融互动显得更为密切也更为迅速,之所以如此,也在于全球受众有了越来越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与审美趣味,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趋势也将越发深入下去。

作者简介

连勇,北京广播电影电视研究中心研究部。

秦勇,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作者:连勇 秦勇

上一篇:温度传感器的论文下一篇:人文地理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