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第五代媒体基于网络的学习中,学习环境具有了网络交流人际化、人际沟通虚拟化、资源共享可行化的特点,该文从构主义出发,结合多年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实践,对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原则、模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篇1:

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摘 要: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扩大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于是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旨在为社会输送尽可能多的网络专业人才。简要概述了当前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的挑战,随即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力求满足日益扩大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具体挑战;解决策略

高职学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不甚相同,其主要培养目标是操作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着“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一、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十分匮乏,但不少高职学校毕业的计算机毕业生却迟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即为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关于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1)教学过程偏离办学理念,即教学过程未依照市场需求目标进行,过于注重学位教育,脱离了社会实际;(2)选定的教材不甚适宜,表现为所选的教材理论性、逻辑性较强,重深度、广度,却不适宜知识基础较弱的高职学生;(3)教学手段老套落后,体现为不少学校沿袭着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使过于抽象的计算机概念难以得到很好表达,不利于学生的认知与理解;(4)教学内容稍显滞后,高职学校的紧随教材的教学习惯使学生很难接触到最新的社会主流技术,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5)不重视实践,只教授理论知识不注重社会实践的方式无法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说,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须找寻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应对挑战。

二、应对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挑战的可行性策略

1.明确办学理念,改正教学思路

高职学校应当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然后遵循以实用为主的教育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真正改进教学思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网络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不断观察社会市场情况,了解市场最新的人才需求,根据社会需求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2.根据实际情况,选定适宜教材

由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适宜此专业教学的教材应该具备技术先进、通俗易懂、多元全面、重点突出的特征,所以高职学校在选定教材时务必要了解清楚实际内容,争取选择到简单易懂、实用性强的教材,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知识。

3.革新教学手段,讲解主流技术

计算机专业本身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网络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将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呢?这就要求老师要勇于革新教学手段,敢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此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更好地促进教学。与此同时,老师还要精心收集和整理最新、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主流技术的内容信息,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以讲解,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4.重视实践锻炼,培养应用人才

就目前情况来说,不少高职学校由于缺乏意识或资金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网络实验室,这无疑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学校应该尽可能快地消除一切阻碍教学困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为学生创造实验环境、校外实验基地等,以此达到实践目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总而言之,有效应对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的挑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应对、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取有效的解决策略,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帮助。

参考文献:

胡飞跃.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编辑 薛直艳

作者:吕俊

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篇2: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第五代媒体基于网络的学习中,学习环境具有了网络交流人际化、人际沟通虚拟化、资源共享可行化的特点,该文从构主义出发,结合多年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实践,对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原则、模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构建;网络学习;学习共同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效学习是将外界刺激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者对其做出反应的过程,学习是发生于学习者个体意识中的“刺激-反应”活动。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个体自身知识结构、经验积累获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与其所处的外部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传统的远程学习在100多年前是以邮寄印刷学习品的方式开始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下,人们是以个体而不是以群体的方式参加授课的,学生依赖教师的指导,教师是积极主动的,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师生在时空分离带来的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过去一直是远程教育的显著特点。在现代基于网络的学习中,学习环境具有了网络交流人际化、人际沟通虚拟化、资源共享可行化的特点,远程学习随之呈现了新的面貌。交友、视频网站成为网络互动的主流,动态、实时、便捷的交流与无界限、无差错的共享已经成为网络的重要特征。在学习者、助学者及其学习内容方便的交流、合作的大前提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也就适时登上历史舞台。目前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研究层出不穷,也存在一些误区,该文从构主义出发,结合多年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实践,对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原则、模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1 概念界定

“共同体”(Community)一词来源于社会学,可以翻译为社区,1887年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在历史上曾特指由同住一地区的人所构成的村落。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第一次在理论上把共同体的定义引进到教育教学情景里去,他用共同体理论来关注学习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社会交往过程。布鲁纳也在其后期的研究中多次涉及在学生中建立共同体的意图,他使用共同体的理念来表述“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学意义的“共同体”经过多位教育专家的研究与探索,最终被成功引入到教育领域并逐步发展成“学习共同体”的概念(Learning Community)。但对“学 习共同体”的定义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有从教学上研究的、有从哲学上探讨的,这也致使在研究与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困难。该文将结合中职网络教学实践,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界定网络学习共同体。

在网络教学中共同体的概念变得更加多样了,有“网络学习共同体”(E-learning learnin community)、“虚拟学习共同体”和“在线学习共同体”(Virtual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这些称谓都是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全新组织形式。我们所指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的通讯手段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教学策略,学生、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一个社会网络。在这一团体中,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障碍地学习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开展某种学习活动、达到特定学习目标,在成员之间(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和充满了正能量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学习者在其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体验到机会均等、建立人际关系、总结学习经验,而且自我情感和个性差异也将能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发展,这种模式的变革形成了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或者是翻转的。学习共同体,在哲学上是发展中的一种教学隐喻,它直接与建构主义中“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这一学习隐喻相对应。其理论假设是建构主义和分布式认知,它强调知识的社会性特征,即“知识是分布或存在于团队(共同体)中的”。

2 社会建构主义对学习共同体的启示

2.1 个体的知识建构依赖于整个共同体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应该理解为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工具,网络虚拟及时通讯工具。这种定义使其同合作相区别,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情况,协作通过情景创设、意义建构和会话而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2.2 共同体的知识建构存在一定的文化场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不是简单、整齐地在特定时间为了某种具体需求被组织在一起接受知识,而是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的指引下,完成学习愿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具有特定的、长期的身份或角色,带着一种群体认同、团队归属的心理积极负责地参与共同体的学习活动,他们将学习上升到哲学层次、将其理解为理念。通过学习,每个成员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行为方式都经历着个体内化、群体异化、内部冲突、社会认同的过程,并逐步形成了群体的共同文化价值体系。具有了相似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的语言,更容易进行交流和互动,更方便形成密切的关系。

2.3 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建构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结构,也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网络学习共同体依托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共享的学习资源带到桌面上来,方便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使学习者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同伴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彼此共享经验,从而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与意义建构。

3 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在教育教学理论界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其能在网络学习环境建立起来,并被大量的实践、研究所证实。但是它的建构需要一定的支持条件,即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发展形成的,并为适应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利益进行着相应地细化、调整。以下是笔者在中职学校多年来工作实验中摸索的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六个策略:

1)首先确定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增强共同体意识。

网络学习共同体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并且共同体内部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性别、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明确地向学生提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目标,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共同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个体的价值,感受到团队对自己成功的价值取向、具体意义和支持措施。

2)制定网络学习共同体成员行为规范,形成共同文化价值。

规范是基本行为准则,网络学习共同体中个体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用一定的标准对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学习者进行评价,通过冲突、异化、内化的过程使其转化为学习者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的指引下,完成学习愿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具有特定的、长期的身份或角色,带着一种群体认同、团队归属的心理积极负责地参与共同体的学习活动,他们将学习上升到哲学层次、将其理解为理念。

3) 确定合适主题,准备虚拟学习资源。

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在共享性的、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必须公平地、随时随地为成员提供学习机会,高效地学习共同体能使学习者投入到围绕某一真实的、复杂的学习主题中,持续地开展思考和讨论,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要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支持、逼真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应该避免采用简单信息呈现的方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资源,通过鼓励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达成的合作交流。

4)应用合适的组织方式,提高交互质量。

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选择一定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价值的网络教学。这还需要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提供有效地支持学习意义建构、目标形成、协作过程,而且能对学习过程、行为表现进行监控、调节与评价。研究者已提出一些网络环境下可采用的组织方式,可以供我们在具体设计共同体是参考。比如, Harris设计了“远程协作课题”。Levinetal提出了“远程师徒制教学”,Bell&Davis设计的机遇网络的“知识整合环境”。

5)提供虚拟认知工具,完成共同体集体意义建构。

虚拟认知工具是指那些为支持学习共同体的集体意义建构,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虚拟认知工具。比如,运用讨论区、在线聊天等各种交互工具,针对某个主题,彼此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并以群组机制完成各项学习计划。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展现学习心得。

6)学生自评和互评、师生共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业成就对集体的帮助,以及集体同伴对自己行为、贡献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将是一个印象深刻的过程。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评价必须以学生自评和互评、师生共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建立学习共同体,增强“共同体”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自己是一个团队中的一份子,感受到团队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共同体生活时,每位成员遵守相同规范,每个成员的思想、意志、观念都经历个体内化、社会认同等过程,并逐步形成群体的共同文化价值。确定合适主题,准备虚拟学习资源。根据确定的学习主题及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一定的组织方式,并逐步形成模式。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使用虚拟认知工具来支持情景学习会更能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与其他成员交流与分享,让所有成员参与到评价的过程,增加了自我对学习的责任心,增加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 裘伟廷.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5).

[2] 王文静.社会建构主义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3] 张海青.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6(7).

[4] 裘伟廷.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0).

[5] 邱相彬,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2).

作者:王勇

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篇3:

基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若干思考

摘 要:计算机网络由于其高效、资源丰富等特点已经开始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先简要说明了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中职学校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最后阐明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达到中职学校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所期望的结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解决策略

当前社会,网络遍布于人们的周围,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也很困难,难以兼顾。为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许多中职学校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这也将成为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1 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机网络教学就是使用网络和多媒体相结合进行教学,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吸引学生的具体事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使用网络能够使学生及时补充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不被社会所淘汰。

计算机网络教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改变了原有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教育模式,使沟通更加方便快捷,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获取知识、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中职学校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2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发展,也让我们有了更高的期待。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果,促使中职学校的教师使用网络教学系统已刻不容缓。根据各中职学校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研究,网络教学主要有下面三点优势:

2.1 提高了教学质量

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更好地收集教学资料,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妥善的设计教学方案,力图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和老师一起分析、探讨问题,让问题快速得到解答。当然,除了学校选择的教材以外,教师还可以推荐给学生与此相关的网络资源,便于学生在课后学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2 提高了教学收益

网络教学再也不用拘泥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班级授课”,对于中职学校学习程度各异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近些年,中职教育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学校大量扩招,班级人数增多,学生差异性也越来越大,网络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就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节约了时间,真正实现了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提高了教学收益。

2.3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网络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原来的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变成了主动理解、运用知识,摒弃了以往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的角色,从一个讲授者,变成了一个带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通过适当地指导,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一旦问题得到解决或者发现了更有效的方法,能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引起他们对学习知的更大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增强想象力,更具创新能力,更持久地维持学习动力。所以在教师准备网络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例子,如影视动画,漂亮的网页等,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在浓厚的兴趣当中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实际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的技能知识,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所以教师在网络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必须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精心准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搜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资源。不能为了备课方便而只讲理论或选用一些脱离实际的过时技术,而应选择当前比较流行的技术作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不断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它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在网络教学时,教师只能通过作业来感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不能看到学生的一切反应,也无法控制溜号等一些问题。所以在网络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每讲解完一个问题时要保证学生能够及时的反馈,做好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也要及时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思路,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

计算机网络教学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网络在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它对还处在成长中的中职学生影响很大;有些学生借着计算机网络教学为由,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通过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远离网络游戏,不浏览不良信息,按时完成网络教学任务。

3.3 网络教学系统的维护能力

维护好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是中职学校顺利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必要条件。对于很多中职学校来说,虽然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投入使用,还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校领导要建议教师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这个大资源库。在教师的使用过程中,系统维护人员要实时的进行跟踪,防止有病毒入侵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系统工作人员也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把最新的技术和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还要对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使用网络教学系统的效率。

3.4 团队合作能力

当今社会正朝着专业化和合作化方向发展,团队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通过网络交流互动,使得师生、生生之间不能面对面交流,不利于开展团队合作。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扬长避短,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共享,有好方法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便于课后的沟通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也越来越普遍。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从计算机网络教学出发,详细说明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策略,其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之,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节约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计算机网络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得职业教学朝着多元化、现代化发展,显著地提升了教育水平,提高了教学收益。

参考文献:

[1]李莉.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16-18.

[2]杨春玉.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初探[J].内江科技.2010(3):22-23.

[3]张燕琴.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29.

作者简介:嘉兴技师学院,浙江嘉兴 314000

作者:屠芸

上一篇:信息汽车维修业资源论文下一篇:金融学投资策略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