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章回顾了网络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总结了网络教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网络教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网络教学的学习者接受研究和满意度研究。最后,文章提出了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网络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篇1:

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网络教学研究与系统设计

摘要:该文针对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机械制图立体化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为基础,探讨模块化、网络化开放式网络教学,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过程。

关键词:职业学校;机械制图; 网络教学系统;AutoCAD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电工程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能够为各类制造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以及各类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而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由于生源质量不佳,学生基础知识量少,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导致职业学校《机械制图》难教、难学、学生厌学,成绩不佳。将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与《CAD》教学一体化,利用CAD进行观察、想象与分析,使学生掌握线、面、立体的投影,能够完成简单零件图形的创建以及装配图、准件和常用件的识读,是这门课的最终学习目标[1]。

笔者根据多年专业课教学的经验认为,在《机械制图CAD》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中讲述AutoCAD的操作命令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对各种课内外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综合运用,在讲解机械制图课程的同时掺入CAD绘图的教学,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枯燥乏味的制图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其中最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就是建立基于Web的《机械制图》CAD网络教学辅助系统。

1 机械制图网络教学研究

职业院校机械制图CAD 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绘图工具以及义气使用”、“绘图方法及步骤”等教学内容、面向新生展开,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打下扎实基础,因而其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构思能力的培养[3]。传统教学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往往那采用挂图和静态的幻灯片或者陈旧、不易携带的构件模型进行教学,因此很难对点、线、面以及空间三维形体动态表达,尤其在讲述零件的装配过程和装配关系等教学内容方面更是教学效果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机械制图课程的实际课堂教学效果等情况形成个人单堂课程教案,但过去基于Authorware、Director 、Flash、Power Point等多媒体应用创作工具开发的教学辅助系统,这些教学辅助系统往往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计划等制定的固定脚本,一旦开发完成便进行封装打包,一旦教学过程中有些变动则无法相应的修改,造成教学实施中开放性、通用性不强。

针对上述职业院校《机械制图》CAD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目标需求,研究一套既便于教师个性化施教、又便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放式、数字化网络教学系统便是各类职业院校的首选。本文在上述基础上,综合网络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针对《机械制图》CAD课程教学特点及规律,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基于B/S模式的“机械制图”CAD数字化立体网络教学系统,系统的设计强调增强个性化修改定制,整个平台系统呈现一种开放式结构。该套系统能够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计算机视频、音频以及在线仿真的方式再现。教师能够调用数字化挂图、平面工程图、数字三维模型、动画等网络教学元素根据教学目标生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进行讲解,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三维立体模型等方式展示;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随时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模块能够调用自动绘图命令讲解计算机绘图方法、通过调用数据库内矢量模型来观察常用机件以及零部件的组成及结构。

2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2.1 网络教学系统功能需求

对于《机械制图》网络教学系统而言,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重点,根据系统用户要求,本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挂图、幻灯片、不易携带的零部件、构件等对象信息化[4]。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计划,本系统主要设置了网络在线课堂、网络在线考试、网络答疑模块、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对于各功能模块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逐层进行分解,图1是本系统顶层数据流图。并且将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用户(主要包括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按照权限控制模型分别进行定义,对权限不同的用户,将有不同的功能定义。

本系统用户角色主要有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其中:

1)系统管理员权限:管理员可以实现管理用户权限,对网站内容,如:通知新闻,课件作业等进行修改,添加等操作。

2)授课教师权限:动态生成数字教案、发布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上传课件以及教学视频等相关材料、布置课程作业、完成基础考试题库设置、进行网络答疑等。

3)学生权限:进行在线学习,下载教师发布的课件,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提交,在线提问或留言,修改个人信息等;

2.2 主要类图设计

根据对象/类的性质和作用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实体类、界面类和控制对象类。其中,实体类用来表示系统中物理存在对象;边界类则用来刻画对所建立的系统及其参与者之间交互的方式及接口进行描述;控制类代表协调、交互、事物处理以及对系统中相关对象的控制,还可用来表示复杂的派生与演算,如业务逻辑等[5]。根据上述定义,本文设计的《机械制图》CAD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中,实体类主要有教学内容类、教学计划类、教材类、作业类、机械构件类等,同时存在贯穿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的4 个角色类,分别是学生类、教师类、管理员类以及数据库访问类。根据这些主要实体类,可确定不同类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相关教学视频;教师通过作业发布、课程教学视频等实现与学生的交互;控制对象类通过数据访问类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负责信息的处理,并处理结果在界面上显示;界面请求对象的服务时可能和多个信息相关。图2 是本系统中设计的主要类图关系。

2.3 数据库设计

作为运行于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辅助管理系统,其可靠运行的前提之一便是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后台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其设计的主要过程由如下五个步骤组成: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6]。

根据2.1小节中确定的网络系统角色分类和主要功能,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需要存储如下几个方面的数据内容:用户信息(存储教师、学生、管理员的个人信息以及登录账号密码)、机械零部件数据(如构件类型、尺寸、图片位置等参数)、教师布置的作业数据(习题内容、基本描述、dwg 图形和dwf 图形、习题参考答案等);有关习题的相关信息(习题答案、学生提交的dwf作业图形)、学生留言以及教师回复信息(留言标题、内容、时间等)、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料信息(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内容等)、机械模型教学信息(模型图片、模型动画和解题过程动画等)。

3 结束语

本文将信息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学科教学特点进行有机整合,利用网络教学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性强的优点,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集成性。教师把制作好的教学素材及收集到的网络素材集中于网络教学辅助系统上,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立体图形,展示机件形体的多样式,多变性、复杂性,深化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解决平面立体图形与真实立体图形在视觉上的差异,从而扩展学生感知的空间,拓深学生认识的层次,形成双向交流教学方式。通过合理运用网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学习环境。

同时,本文阐述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能够为职业院校其它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珺,王九红,张坚亦,等.机械工程专业CAD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30(2):143.

[2] 江方记.AutoCAD中高级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和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0,5(2):21-22.

[3] 王兰.高职机械CAD/CAM 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2011,7(14):220.

[4] 韩立毛.基于Web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20(2):41-43.

[5] 周玉丰.“3D机械制图”网络教学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开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6):52.

[6]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3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作者:武婷卿

学校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篇2:

网络教学系统评估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回顾了网络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总结了网络教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网络教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网络教学的学习者接受研究和满意度研究。最后,文章提出了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网络教学 技术接受模型 沉浸理论 接受预测研究 满意度研究

[作者简介]王萌(1972- ),女,江苏吴江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教学和文化产业管理。(江苏 南京 210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媒体教学对外语听力理解和词汇习得的影响”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V0529-1203)

网络教学正在成为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和专家相信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因此,高等院校投入大量的成本用于网络教学建设,这些成本包括平台建设成本、信息资源和服务支持方面的成本。

由于缺乏用户接受,有些网络教学系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学习者作为网络教学系统重要的消费者和使用者,他们对网络教学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和其他的信息系统一样,网络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满意度和其他最终能够强化用户继续使用该系统的因素,因此探讨哪些因素影响网络教学用户的满意度对学校管理者、系统开发商和教学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网络教学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决定网络学习者接受网络教学的因素和动机以及学习者满意度评估这两个方面。

一、网络教学的定义和范围

网络教学是通过如因特网、局域网、局内网、视听磁带、卫星电视广播、互动电视、CD-ROM超文本或超媒体文件等电子媒介发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电化教学或远程教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网络教学也称为在线学习。网络教学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到一种全新的动态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教学系统评估研究中主要的理论基础

个体态度是影响个体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原因,研究个体对网络教学的态度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考察个体对网络学习的态度,网络教学的测量必须融合用户感知的不同方面才能形成一套有用的诊断工具。测量用户对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情感测量、认知测量和行为测量。情感测量(如感知愉悦)、认知测量(如自我效能和感知有用)都对行为测量(如使用网络教学作为教学工具的行为意图)有正向的影响。因此,网络教学评估的研究使用并借鉴了不同学科的理论。

根据文献回顾,网络教学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预测和解释用户接受某一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这个领域的理论模型用来解释用户对产品的感知、态度和使用意向之间的关系,最著名的是源于行为科学理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二是网络教学系统的用户满意度研究,因为用户满意度是衡量信息系统成功和使用的重要先决条件。除此之外,认知科学中的沉浸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期待—证实理论被引入到网络教学系统的人机互动研究,用来解释和考察学习者与电脑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1.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技术接受模型是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由Davis于1989年提出的,用信念—态度—意图—行为这一因果链关系,来解释和预测个人接受新信息技术的理论(如下图所示)。TAM认为个人使用信息系统是由行为意图决定的,而行为意图又是由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简称PU,即个人相信使用某系统能够提高他的工作效率的程度)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简称PEOU,即个人相信使用某系统的容易程度)决定的。TAM一开始是包含“态度”这一构面的,但是后来的模型中省去了,因为态度在信念和行为意图之间只起到一个很弱的协调作用。Lee等人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是行为意图强烈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只要使用者认为某信息技术有用,他们就会愿意去接受。在过去的近20年里,在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行为接受研究中,TAM都展示了其有效性,因而信息界认为TAM是简洁而解释力强大的理论。在所有的预测和分析信息技术的采纳行为的理论中,该理论影响最大,使用最普遍。

2.沉浸理论(flow theory)。沉浸理论由Csikszentmihalyi于1975年首次提出。他将之定义为“当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活动中时所感受到的经历”,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所以,沉浸代表的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状态,是一种内在动机。沉浸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控制、注意、好奇、内在兴趣。当人们处在沉浸状态时,他们完全投入到活动中,他们的意识已经集中到了活动本身;他们忘却了自我并且感觉他们掌控了环境。这一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于运动、购物、攀岩、游戏及其他活动中。

沉浸构面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测量:时间分离、集中代入、高度愉快、控制、好奇心。沉浸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人机互动环境下的行为及心理的讨论上,如在线游戏、在线购物、BBS等。在人机互动环境下个体的沉浸体验表现为在活动中完全专注和活动中被引导出来的心理享受。

沉浸经历可以导致更高的使用者满意,增加了学习、更多的探索性行为、积极的主观经历,增加了好奇心,激发了内在兴趣。由于沉浸被看做是一种最佳体验,个体会尽可能地持续这种状态。因此,沉浸状态可能并且经常成为一种上瘾行为。

3.期待—证实理论(Expectation-confirmation theory)。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期待—证实理论被借鉴到网络教学系统学习者满意度的研究中。满意是指个体在一种关系中所经历的积极的情感,它受到个体在这种关系中能够满足他最重要需求的程度的影响,在营销学中消费者的满意决定了他将来购买某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成功的关键。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构面,因为它与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其他重要变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人们意识到了用户满意度对电子商务应用成功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关注如何去测量用户满意和建立模型。

该理论的主要思想可以阐述如下:首先,消费者在购买前对产品或服务产生期待;其次,购买行为导致感知绩效,而绩效又受到期待的影响。如果实际绩效与期待之间的感知差别很小,那么感知绩效就会随着期待增加或减少;第三,感知绩效要么证实,要么否定购前的期待;第四,期待和感知证实同满意度之间呈正向关系;最后,满意的消费者会形成重复购买的意图而不满的消费者就不会。

可见,消费者满意的研究主要是将人视为认知的人类,因此,满意是被看成期待与感知绩效比较的后果。网络教学系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体验产品,它和服务产品相似,因此了解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和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与网络教学环境、指导人员、服务人员互动过程中的经历和情感反应对满意度有影响。

三、网络教学评估实证研究

网络教学评估研究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主要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具体说来,在以下的研究中主要是笔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模型,然后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的建模工具验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最终提出修正后的模型。

1.网络教学学习者动机研究。很多研究讨论了学习者选择网络学习和远程学习的原因。时间灵活性是吸引学生网上学习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网络学习与工作的冲突减少,不必赶路去参加传统的面授课堂的便利性,随时随地获得课程材料的灵活性(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都可以)。成人学习者追求远程学习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考虑到时间、距离和金钱成本。

2.网络教学系统的用户接受预测研究。一些研究使用技术接受模型和沉浸理论来考察网络教学环境下或远程教学中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等显著的技术特点对学习者态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Yi&Hwang①预测学习者使用网络综合性课堂管理系统,发现自我效能、愉悦和学习目标取向是影响使用的因素;Lee等人②调查了学生接受因特网学习媒介,发现感知有用和感知愉悦预测了使用的行为意图。

Ngai et al.③拓展了技术接受模型,增加了技术支持这一前提,调查了该模型在网络课程工具接受中的作用。836名大学生参加了该结构模型的验证。数据资料显示技术支持对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是影响学生使用网络课程工具的最重要因素。

Pitch&Lee④在考察了影响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图的因素后,提出并验证了网络教学的接受模型。根据模型,三个技术因素(系统功能、互动性和反应性),两个个体因素(自我效能和因特网经验)影响了两个认知因素: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而这两个因素又影响了行为意图:远程教育和补充学习的意图。

Lee&Tung⑤用Pitch&Lee的网络教学接受模型调查了259名台湾大学生,考察了学习者性别和学习者的多样性对认知信念和行为意图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习者对远程教学的不同需求是导致学习者行为意图不同的原因,而且性别和学习者多样性协调了模型中的部分关系。

Selim⑥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调查了538名大学生,决定网络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包括:教师特点(对技术的态度和控制力、教学风格)、学生特点(计算机能力、互动性合作、网络课程内容和设计)、技术(网络接入的容易性和设施)及学校支持。这些因素影响了高等院校的学生是否采纳网络教学。

3.网络教学系统的学习者满意度研究。相当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在网络环境或远程教育环境下影响学习者满意或者结果的因素。例如,Carswell&Venkatesh⑦考察了在异步远程学习环境下技术特点(如可见性、结果的可展示性)对学习者后果(如行为意图、接受、成绩)的影响;Martins,Steil&Todesco⑧讨论了创新特点(可观察性和可尝试性)对使用因特网作为学习工具的影响。其他研究集中研究个性认知因素的影响,如自我效能和计算机自信。Roca,Chiu&Martinez⑨用期待—证实模型来研究网络学习者的满意度和继续使用情况。感知有用、信息质量、证实、服务质量、系统质量、感知易用和认知投入等因素都影响了满意度,继而影响了继续使用情况;Saade&He,Kira⑩探讨了哪些因素导致在线学习的成功/失败,结果表明学生的情感,对课程的感知、态度,感知学习结果等因素预测在线学习的成功。

四、现有研究中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现有的研究中主要使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学习者对网络教学的态度和满意度,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更深层的角度去了解学习者。因此,有必要结合定性研究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受试的态度和观点。

大部分研究在收集数据时都用了自我报告的方式来测量学习者的使用情况,而不是去测量实际的使用情况,这种方法扭曲和夸大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多数的研究在某一个时间点去研究某一种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横向研究,这就对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提出了挑战。因为随着学习者学习时间和经验的变化,学习者对某网络教学系统的感知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历时研究。

网络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的学习体验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对学习者体验的研究很缺乏。因此,将来的研究可以去探讨学习体验对满意度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虽然考察了部分技术因素(如网络教学系统)、个体因素(如自我效能等)和组织因素(如学校支持等)对学习者接受和满意度的影响,但我们应认识到还有一些干涉变量也许会产生影响,如受试的人口统计因素、文化因素、社会规范等。

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对它的研究和使用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出现是教学史上的一次变革,将对每个人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注释]

①Yi,Mun Y.,Hwang,Yujong.Predicting the use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self-efficacy,enjoyment,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an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3(59):431-449.

②Lee,J.S.,Cho, H.,Gay,G.,Davidson,B.,& Ingraffea,A.Technology acceptance and social networking in distance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03,6(2):50-61.

③Ngai,E.W.T.,Poon,J.K.L.,& Chan, Y.H.C.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doption of WebCT using TAM[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48):250-267.

④Pitch K.A & Lee.,Y.K.The influence of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n e-learning use[J].Computers & Education,2006(47):222-244.

⑤Lee,Y.K,& Tung,Ping.Understanding e-learning consumers: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gender and learner diversity[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Cambridge,2007(11):223-230.

⑥Selim,Hassan M.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e-learning acceptance:confirmatory factor models[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49(2):396-413.

⑦Carswell,A.D.,& Venkatesh,V.Learner outcomes in an asynchronous distance education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2(56):475-494.

⑧Martins,B.M.J.,Steil,A.V.,& Todesco,J.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the Internet as a teaching tool at foreign language schools[J].Computers & Education,2004,42(4):353-374.

⑨Roca,J.C.,Chiu,C-M.,& Martinez,F.J.Understanding e-learning continuance intention:An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6(64):683-696.

⑩Saade,R.G.,He,X.,& Kira,D.Exploring dimensions to online learning[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23):1721-1739.

作者:王 萌

学校网络教学研究论文 篇3:

给网络教研一片沃土

网络教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保证教研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开发和利用好网上教育资源,笔者认为应给网络教研创造一片现实的沃土。

一、规范制度,推行阳光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网络教研存在“一阵风”现象,没有形成制度,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没有真正触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现象仍然严重,唯分比高低。虽然学习和借鉴了不少“名校”经验,或许“水土不服”,最终还是回到老路。

因此,首先学校应将网络教研纳入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之中。根据不同模式,突出一线教师的专业需求,分类分学科指导,设计教学质量评估要求,针对学科特点研究课堂问题,以教研促教改、促教风、促学风的根本转变。有些学校往往把教师的教学成绩高低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导致许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超过他人,造成教师之间相互竞争、相互防备、相互保留,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不愿意拿出来相互交流,也就不可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其次,要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学校在考核上应以教研组、备课组作为对象,在考核教学成绩的时候更应重视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整体成绩。对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并把被指导教师的成长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标尺,让他们共同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做好“传、帮、带”工作,鼓励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自己找指导教师,并对愿意帮助其他人进步的有经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才能激发教师的活力。

第三,应合理安排教研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学科或年级分组集中办公,但也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如在安排办公室时,也可考虑把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安排在同一办公室,这样有利于大家随时交流讨论,也可把一个教研组安排在一个办公室。有许多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各教研组教研的次数和考勤,并没有对教研的内容和实际效果作出要求与评价。对教学研究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入手,注重细节和过程,客观公正评价教师成果,并非一定要开会研究。学校在教研组制定阶段性研究课题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待教研任务完成后,提供过程性资料和总结。

第四,学校放权给教研组,做好校本教研,使每个教研组在选择教研课题、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具体环节上有主动权。学校重点针对教研组做了哪些教研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每个教师是否参与等进行考核,把简单的考勤变为对教研内容和教研效果的考查。即使是一所重点学校,也会存在缺少专家级教师、师资力量在学科之间分配不均等问题。所以,教研活动应打破校内、组内的限制,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针对一些共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论等开展全校性的讲座,也可和其他友好学校进行一些交流学习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拓宽思路,搞活教研。

二、校本培训,强调高效实用

大家知道,网络教学手段以其便捷、直观、实用的特点走近了课堂、走进了师生的心中,更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加强师生广泛参与,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深远影响。虽然它不能代替师生的全面发展,但现代网络教育的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问题,如果不通过校本培训,教师运用不熟练,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认为网络教研只是形式而已。实际上教师运用网络资源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研究,可以改变或增减课时内有关内容,也可以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适当修改,最终达到最优化。

如初中数学中盈亏问题往往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某人将甲、乙两种股票都卖出,甲卖出价是1200元,盈利20%;乙卖出价也是1200元,但亏损20%,问某人此次在交易中是盈利或亏损多少元?首先,教师应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告诉学生这类题应该把握计算公式:利润=原价(进价)×利润率,售出价=原价(进价)×(1+利润率)。其次,从题目中发现已知条件,看看这些条件之间存在那些关系?本题中告诉我们卖出价都是1200元,盈利和亏损的比例都是20%。第三,通过观察发现,本题中应该把两种股票的原价求出来,就知道股票的盈亏。根据题意,盈利时:(售出价-原价)/原价×100%=20%;亏损时:(原价-售出价)/原价×100%=20%。结果是甲股票原价是1000元,乙股票原价是1500元。那么,这两种股票的原价合计是:1000元+1500元=2500元,现在售出价合计是:1200元×2=2400元,实际上是亏损100元。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盈利是在售出价高于原价的基础上计算的,亏损是在售出价低于原价的基础上计算的。这些知识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解这类题就会一知半解,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研究这类题型时,如果不放开思路,简单机械地去理解,学生得到的知识可能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一知半解。特别强调的是运用计算公式要准确了解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张冠李戴出差错。如果借助网络,加强与有经验的教师沟通,掌握更加便捷有效的解题方法,精心设计方案,让生硬的文字变为直观的画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教学观念随之转变,相应的教学策略会更加灵活多变,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艺术性。很多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都能够通过网络教研花香四溢。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让学生充分享受获得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示范引领,做到点面结合

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把视音频、数字、公式、图片等资源存储起来,便于以后交流和学习,实现人与机、人与人无障碍沟通。学校要发动能熟练运用网络的教师带领大家齐动手,敢于放手运用网络资源,充当教学研究能手,达到教学研究目的。网络上还可以转换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角色,扮演课堂授课情景,相互体验自己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所带来的成果,从而查漏补缺,进行“回头看”,反思过程,及时沟通,进行修改,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大家在一起经常找不到研究课题,更提不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备课组的成员时,应注意每一个组都必须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对于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教研组,也可以请一些校外专家或名师指导,让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支持者,最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水平提高。

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设计大比武、优质课件设计等,激发教师多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头脑,增强学习与交流的兴趣,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教学研究设计成果,学校内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可以让教师“晒课”,充分尊重和释放个人的能量。

四、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提高教学质量,单枪匹马是完不成的,只有教师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完成,这是开展网络教研的目的所在。多数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存在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内容,在教学设计处理、教学整体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因人而异,而且效果也不一样。这种差异的存在,恰恰是打开教师教研的一把“金钥匙”。通过网络教研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产生“1+1>2”的效果。教师的个人课案和有关资料可以保留在计算机或光盘中反复修改使用,不断改进,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学校也可以对每个教师的教案资料进行收集归类处理,这就集中了学校所有优秀教师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全体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查询与应用。

教师从网络中不断得到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不断完善方案修整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然后再经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的反复过程。在教研中广大教师经过积累和实践,推行小组合作的自主教育模式就收到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网络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们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教师们的团体意识,培养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由“教书专家”向“研究专家”的转变。

这样,教师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实现学校、教师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与学“双赢”。

作者:朱皓

上一篇:施工管理水利建设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形象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