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立法原则研究论文

2022-04-26

2019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实施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采购立法原则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府采购立法原则研究论文 篇1:

清华同方 吃透政策

清华同方在政府采购中致胜的关键在于对政策有了彻底的了解,并马上开始着手调配资源。

打开清华同方官网,“清华同方荣膺2011政府采购优秀供应商”的荣誉显得尤为突出。在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批量集中采购中,清华同方电脑成功中标,成为本期批量计算机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型号最多的计算机厂商。清华同方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计算机领域中脱颖而出,为此《新理财》记者专访了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产业常务副总经理闫伟国。

战略转变

《新理财》:2011年,清华同方电脑成为批量采购开始实施后的最大亮点,清华同方也成为中标型号最多的计算机厂商。在您看来,清华同方在竞争激烈的计算机行业,获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略思路是什么?

闫伟国: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清华同方抓住了中央政府批量采购模式转变的发展机会。与协议采购相比,集中采购的采购人自身的决策权变小了,品牌的因素也变小了,由采购中心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流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性价比、售后服务。也因此,被公认为是最有效地促进竞争。

清华同方一直很低调,因为原来主要做教育和军工的项目,也不便于做宣传,因此品牌市场占有率与同方的影响力不相符。通过多年参与政府采购的经历,我们慢慢意识到,想要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扩大影响力。

2008年以后,许多品牌慢慢退出了计算机市场,那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品牌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把握机会

《新理财》:根据政府采购呈现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清华同方打算如何应对?

闫伟国:一个公司的自身壮大必须考虑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同时发展。2008年底,根据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客户需要。同方首先从内部战略上做出了一个长远的规划,从原来的分销代理制转变为直接参与大客户业务,并建立大客户体系。

另外一方面,同方着眼于政府的需求,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出现问题,希望由供货厂商直接参与采购过程,从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信誉度。

清华同方认为政府采购是给企业带来发展契机。从2008年建立大客户体系后,同方投入大量人员专门研究开发政府采购市场。首先,我们组织学习政府采购相关的国家政策,把国家政策作为方向的指向标,其中包括国家在不同产业的政府采购投资。例如,2008年中央投资4万亿所涉卫生、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从中央到地方,清华同方有专人负责跟进政策,与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情况,同时内部会议上,仔细研究学习新出台的政策,并与业内专家交流学习。

2010年中央开始实施集中批量采购,清华同方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抓住它,就是清华同方的一个转折点,为此清华同方专门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央区,集中精力只做政府批量采购这一项工作。现在回想,我们长期关注政策,及时、准确地跟进政策。相当于其他企业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我们已经对政策有了彻底的了解,并马上开始着手调配资源。

问题待解

《新理财》:作为多次参与政府采购的供应商,采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闫伟国:供应商在招投标过程中,还存在品牌歧视的情况。目前,80%的政府采购采取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包括技术分、商务分、价格分等几项打分。在商务分中有一项品牌分,许多国外的企业品牌分可以拿很高,有时与国内企业可以相差30%~40%,应对大差距的品牌分,国内企业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才能与国外品牌同时竞争。

人们的使用惯性导致了对计算机品牌有很强的依赖性,采购人对待不同品牌的差异性极大。其实在计算机特别是台式机领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业内人士都知道台式机各大品牌之间没有任何差别。业内人士很清楚,台式机从技术上看,国内外品牌没有差异。这使得我们很无奈。

更让国内企业无奈的是,国内招标过程中,要求供应商具有某项国外认证书,比如美国的认证书。从我们业内人士看来,这项认证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现在这项要求做得非常有技巧,国外认证书不作为必要条件,而作为一项附加条件。

《新理财》:您认为如何规范政府采购?

闫伟国:中央、省、市政府采购的差别非常大,往往越朝地方走,碰到的问题就越多。我个人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应该出台招投标的模板。在供应商看来,中央六大采购中心实施的规则比较公平,可作参考。各省可以采取以省为单位制定一个招投标的标准模版,各地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差异对模版略作修改。这样也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

另外,细化评分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可以适当减弱专家评分的自由权。虽然政府采购已经走过了十年,但从业人员还缺少专业性。要加强培训工作。其实民众越是了解政府采购,政府采购越能公开透明,这样政府采购工作才能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理财》:作为政府采购的参与者,您认为政府采购法要如何修改?

闫伟国:从业内人士的角度看,修改政府采购法应从保护自主品牌的角度入手。政府采购应该在价格条件和技术指标相同的条件下,尽可能购买本土的产品。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了,当时我国参考西方的立法原则,它是一部完全开放,公平的法案。这就导致了国内外的采购品牌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也致使国内品牌没有任何优势。

事实上,政府优先采购国货符合国际惯例。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购买国货的原则已成为多数国家所遵循的惯例。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发达国家对本土产业的保护,迫使中国品牌很难进入他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腹背受敌。

与地方的沟通中,政府和专家有意识的支持国内自主货品牌,又限于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如果立法有难度,可以在操作上有政府的保护办法。像商用计算机,汽车我倒是觉得补贴是一种好办法,只不过执行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实施起来,这个政策我认为是比较好的。

作者:亓坤

政府采购立法原则研究论文 篇2:

配套法规保障外商投资法有效实施

2019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实施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实施条例》并与外商投资法同步实施?

答: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外商投资法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实践经验,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确立了我国新型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了统一规定,是我国外商投资领域新的基础性法律,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制定和完善配套法规,细化外商投资法确定的主要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外商投资法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商投资法实施和配套法规制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制定配套法规,确保严格实施外商投资法,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抓紧制定配套法规,细化外商投资法确定的主要法律制度,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规则,确保与外商投资法同时实施。制定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列入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司法部会同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草案)》,于2019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19年12月26日,李克强总理签署第723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实施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和外商投资法同步施行。

问:制定《实施条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实施条例》制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外商投资法配套行政法规的立法定位,严格贯彻外商投资法的立法原则和宗旨,更加突出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的主基调,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提振外商投资信心、稳定投资预期。在内容上,坚持繁简适度,一方面对外商投资法需要从行政法规层面细化的事项尽可能予以明确,增强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同时又为有关部门在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对有关问题作出进一步规定或者在实际执行中具体掌握留有空间。

问:《实施条例》制定中征求意见的情况如何?

答:在《实施条例》制定过程中,起草部门严格按照民主立法的有关要求,深入、广泛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有关外国商会的意见。2019年4月起草工作启动之初,即向国务院各部门、有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律师协会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驻华商会发函,征集对细化外商投资法的诉求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出初稿。2019年10月征求意见稿形成后,书面征求了中央有关单位、地方政府、外商投资企业、有关协会和外国驻华商会、律师事务所、研究机构等200多家单位的意见,并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2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有关律师、专家学者的意见。2019年11月1日至12月1日,还将征求意见稿上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方面对《实施条例》制定高度关注,提出了很多富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司法部会同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逐条认真研究,尽可能予以吸收采纳,对征求意见稿反复修改完善。可以说,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也是不断凝聚共识的过程,《实施条例》是各方面智慧的结晶。

问:对于投资促进,《实施条例》主要从哪些方面作了进一步细化?

答:积极促进外商投资是外商投资法的主旨之一。对外商投资法“投资促进”一章的有关规定,《实施条例》主要从以下方面作了细化:

一是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应当依法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当依法公开;对政策实施中需要由企业申请办理的事项,应当公开申请办理的条件、流程、时限等,并在审核中依法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

二是提高外商投资政策的透明度。规定起草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应当听取外商投资企业和有关商会、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反映集中或者涉及外商投资企业重大权利义务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反馈采纳的情况。与外商投资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及时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布到施行之间的时间。

三是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列明鼓励和引导外国投资者投资的特定行业、领域、地區。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享受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外国投资者以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扩大投资的,依法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四是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化工作。明确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和内资企业平等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可以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标准的立项建议,在标准立项、起草、技术审查以及标准实施信息反馈、评估等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按照规定承担标准起草、技术审查的相关工作以及标准的外文翻译工作。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平等适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企业适用高于强制性标准的技术要求。

五是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阻挠和限制外商投资企业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采购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供应商条件确定和资格审查、评标标准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不得以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投资者国别、产品或服务品牌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予以限定,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和内资企业区别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就政府采购活动事项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询问、质疑,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问:对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高度关注的投资保护有关规定,《实施条例》作了哪些细化?

答: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明确在特殊情况下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实行征收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以非歧视性的方式进行,并按照被征收投资的市场价值及时给予补偿。外国投资者对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二是明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其他行政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转让技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确需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的,应当限定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内,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并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資企业的商业秘密。三是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涉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核。四是明确了政策承诺的内涵、作出政策承诺的要求,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五是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的建立、运行等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问: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后,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等是否还需要审批、备案?

答: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等实行审批、备案,是“外资三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确定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之一。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时,“外资三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期限暂行规定将同时废止,这些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等实行审批、备案管理的制度将不再实行。这是落实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所作的重大改革,将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为外商投资营造更便利的环境。

问:如何保障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规定落到实处?

答: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外商投资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我国外资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根据外商投资法的规定,负面清单规定禁止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不得投资;负面清单规定限制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应当符合负面清单规定的条件。这里所说的“条件”,是指负面清单规定的股权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国籍要求等限制性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是外商投资全过程中始终应当符合的要求。为保障负面清单规定的落实,《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外国投资者拟投资负面清单内领域,但不符合负面清单规定的,不予办理许可、企业登记注册等相关事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的,不予办理相关核准事项。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负面清单规定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外国投资者投资负面清单规定禁止投资的领域,或者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活动违反负面清单规定的限制性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依照外商投资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理。上述规定的主要考虑是,负面清单规定的落实应在现有制度框架内,由有关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严格监督把关,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全过程的监管合力,既把负面清单内领域切实管住管好,又符合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精神和“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新设行政许可。

问:《实施条例》如何保障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组织形式等的平稳过渡?

答:外商投资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准则,适用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本法施行前依照“外资三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本法施行后五年内可以继续保留原企业组织形式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为落实外商投资法的上述规定,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组织形式等的平稳过渡,《实施条例》明确了有关过渡期安排。具体是: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在外商投资法施行后5年内,可以依法调整其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并依法办理变更登记,也可以继续保留原企业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自2025年1月1日起,对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的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企业登记机关不予办理其申请的其他登记事项,并将相关情形予以公示。为便于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变更登记,《实施条例》明确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办理变更登记的具体事宜,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变更登记工作的指导,负责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服务,为企业办理变更登记提供便利。

问:对各方面关心的港澳台投资的法律适用问题,《实施条例》是否作了明确?

答: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投资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始终鼓励和保护港澳台投资。港澳台投资在性质上不同于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与内资相比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践中,对港澳投资原则上参照适用外商投资的法律制度进行管理,对台湾同胞投资适用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按照既保持港澳台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为政策调整留有空间的原则,《实施条例》明确了港澳台投资的法律适用,具体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在内地投资,参照外商投资法和本条例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台湾地区投资者在大陆投资,适用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未规定的事项,参照外商投资法和本条例执行。

问:现行有关外商投资的规定比较多,对其中与外商投资法和《实施条例》不一致的如何处理?

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外商投资法对我国现行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作了重大创新和完善,体现了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为保障外商投资法有效实施,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实施条例》明确规定:2020年1月1日前制定的有关外商投资的规定与外商投资法和本条例不一致的,以外商投资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为准。此外,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正在组织各地方、各部门,抓紧对现行有关外商投资的规定进行全面清理,明确要求凡是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都要予以废止或者修改。目前,清理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下一步将继续抓紧推进。

作者:唐仁敏

政府采购立法原则研究论文 篇3:

我国招投标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摘 要 招投标制度是一种存在于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交易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招投标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市场交易过程中,它成为一种订立合同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我国招投标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缺陷。本文从我国招投标的立法现状出发,分析招投标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招投标 法律制度 完善 研究

我国的招投标法律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招投标的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更加详细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行为规范豍。目前招投标法律完善程度有限,所以在招投标工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漏洞,甚至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现象,影响到招投标的正常进行,所以目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

一、我国招投标法律制度的不足

(一)招投标法律文件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我们首先能看到的是《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内容上出现冲突,政府采购所调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所调整的是公共采购和它的招标投标情况,二者都有涉及公共采购的管理,内容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采购主体是团体组织,国家机构,明确的把国有企业的采购排除在采购主体之外,而招标投标法又明确的把国有企业纳入到采购的主体上,两者相互矛盾,对招标投标的行为规范没有统一。另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也出现冲突,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执行过程中也不严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突和漏洞。

(二)相关法律条文存在瑕疵。

招标投标法是我国招标投标市场的主要法律,但是其中的条款不够细致,很多招标投标的实际行为在法规中无据可依,很多条款的内容模糊不清,这让招标方,投标方甚至是法官或者是律师都很难拿捏好招标投标的行为分寸,那么这样的法律条款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目前还存在法律条文不够严谨的问题,法律条文应该是对相关行为的一种约束,而不是一种商量的语气,目前招标投标法中的条款中存在商量的口吻,让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对我国的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稳定不利豎。

(三)关于招标投标的投诉制度不完善。

我国招标投标法虽然明确规定招标投标者或者是其他相关人员有权对招标投标的行为提出质疑和投诉,但是对于接受质疑和投诉的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妥善的处理质疑和投诉。首先是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因为相关法律条文的操作性不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产生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很容易导致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意见分歧,出现质疑和投诉的情况,另外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司法审查程序,只有内部审查,这就非常不利于质疑和投诉的处理。

二、完善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招投标法律条文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招标和投标的法律法规主要就是《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要想做好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工作,就必须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立法原则,比如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和法律适用原则,确立好招标投标行为优先服从的法规,并且做好相关问题调节的准备,按照法律的解决机制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另外在《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中产生冲突的条款要有所修改,并且要废除一些地方上的关于招标投标不融于《招标投标法》的法规内容,或者要根据招标投标法的内容进行修订豏。

(二)对《招标投标法》的条文进行完善和修订。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的招标投标的可操作性不强,原因在于很多条文内容模棱两可,对招标投标行为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约束。对招标投标法的完善和修订是目前市场经济下招标投标的发展需要,要将条文规定具体到合理的数额,要强制性的规定各行业的招标标准,明确每一个招标投标上的细节,例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这一条款中,对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金额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没有办法进行界定,这就需要做好具体金额上面的调整。

(三)完善我国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投诉处理体系。

投诉处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的推动招标投标行为的规范化。将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投诉处理做好,能够帮助招标商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更多的投标者公平竞争,招标商可以在众多的投标者中选择性价比最高最合适的投标者进行合作豐。对招标投标的投诉处理首先是做好招标投标工作的政府机构的审查,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开放性的接受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投诉,及时的处理相关的质疑和投诉,另外要将审查的结果和处理的结果公布于公告栏内,给质疑人和投诉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也是对整个招标过程的全程监管。

三、总结

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招标投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运行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对招标投标的立法还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招投标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要在不断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当前存在法律的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补充,需要各方不断的努力才能共同完成招标投标法律上的完善,也是完成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发展秩序的维持工作共作,共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陈炳坤,姚爽林,中国招标投标的立法现状[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王月娥,江建玲,招标投标立法上的不足[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3]周红林,文剑新,招标投标立法完善措施[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年

[4]雷蕾,胡斐,《招标投标法》中的相关修改建议 [J],南京出版社,2012年1月

作者:杨帆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用文化探究论文下一篇:煤矿开采采煤技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