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文化探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大银行垄断现象更加剧了融资难度。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也存在着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更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意味着会有更高的交易成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业银行信用文化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商业银行信用文化探究论文 篇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环境局限性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阻碍其继续深入发展。虽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事实上,由于企业自身问题和缺陷,面临的竞争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更加单一,渠道收紧,融资难度逐渐加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得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将从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剖析其融资难的原因并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佳创新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对策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

据《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4)》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数量超过我国企业总数的99%,对我国GDP贡献超过了60%,并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多种原因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就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较难的课题。

2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2.1金融机构视角

2.1.1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成本较高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在办理贷款授信、贷款发放的过程和关节基本相似,所需成本差别不大。但是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大款规模远远低于大企业,故成本相同情况下收益相差甚大。按照机会成本来计算,根据中金网调查,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最终费用为贷款总额的0.3%—0.5%,而中小企业最终费用却高达贷款总额的2.6%—2.7%,由于管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积极性极低。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贷款需要相对较高的放贷成本,导致其更加倾向于与大企业合作,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1.2金融机构“亲大远小”倾向突出

为获取规模效益的同时规避经营风险,商业银行设立了“规模导向、成分导向”的运营模式,加大对具备规模优势的大企业信贷力度,实际上缩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造成了信贷歧视,这种本身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亲大远小的格局如何改变取决于银行管理制度的改变,甚至金融政策的倾斜。

2.1.3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存在缺陷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发展,“互联网+”概念风靡,虽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方式,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而发展起来的担保机构缺乏完善的制度,在运作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目前还没有形成具备制约和激励机制的市场形态,实际上,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难以满足需求。

2.2政府视角

相比于中小企业,国家政策更倾向于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这是由国家经济形势以及企业规模所决定的。当前的法律体系中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缺陷。

截至目前,我国除了在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之外,并没有颁布其他关于中小企业的具体法律法规。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更是空白,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民间信贷等融资手段的法律制度都不够完善。首先,直接融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例如股票上市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私募基金概念难以界定、实际操作也存在法律制度问题。在传统本身定义中,我国对民间借贷就没有明确界定,民间借贷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相对尴尬地位。对于民间资本借贷的内容和过程以及监管解释的缺乏,使得除合法和非法外,民间借贷存在较大的争议,与之规模匹配的中小企业融资就显得尤为困难。

2.3企业自身视角

2.3.1企业信用文化的缺失

信用文化是融资的关键,我国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不健全和信用文化缺失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设立准入条件低,我国中小企业参差不齐,部分中小企业履约能力与履约意识较差。

2.3.2中小企业抵押式担保能力不足

由于信用不足,中小企业也应当寻求担保贷款。然而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投资少,因此作为抵押担保物的固定资产也非常少,这使得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难度远高于大企业。此外担保体系不完善,由于在银行贷款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不同形式的抵押担保是必备条件,由于中小企业本身抵押物不足,加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管理运作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中小企业贷款被拒绝的概率是很高的。

2.3.3中小企业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受资产和经营规模的限制,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根据相关机构调查统计,约百分之30的中小企业一两年就会退市,约百分之60的中小企业通常在四五年注销,可见中小企业破产风险的严峻性。这也成为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主要原因。

2.3.4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财务知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处于真空状态,管理者凭主观认识随手拍板的现象大有存在,缺乏科学规范程序。对重大的财务决策,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依据。个别企业使用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满足不同的需要。由于对中小企业外部审计没有强制要求,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公开不够透明。进而到融资层面,企业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征信水平,所以银行贷款融资就极其困难。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完善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融资体系,开辟多层次融资渠道

3.1.1开辟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

(1)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板和主板上市条件没有差别,这就对中小企業上市设立了较高门槛。随着我国管理层面意识不断前进,深交所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板定位和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将对中小企业倾斜,将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上市的便利条件和融资渠道。因此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水平深入,国家应当适当放宽中小板上市条件。

(2)積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极其弱小,企业债券通过标准规范和约筹融资,具备规范性,同时企业债券的申请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同时也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因此,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若能合理规范发展起来,提出具体的监督方式并加以宣传,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将对社会融资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1.2发展民间融资和中小金融互助,充实间接融资体系

(1)积极发展互助银行与民营银行。

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将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提升。由于民营金融机构经营自主,发展相对自由,与中小企业合作将更加密切,有利于资本充分发挥自由价值。当然,政府也要对民营银行和互助银行设定严格的审查和准入条件。

(2)拓宽融资渠道。

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保全仓库业务、应收账款质押或收购、兼并专项贷款、以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等转变,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这样的措施,减少了限制条款,提高筹资速度,从而加速资金周转,确保了企业资金流动性。企业循环续贷,到期还本还息负担减轻,使得企业继续拥有借款能力,又获得了先进的发展工具设备。同时,以上措施还有减税的作用,避免了企业大额支付造成的资金冲击,以少投入换更多地效益回报。

(3)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

互联网金融将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思维已经是当下中国金融界与企业界积极试水的领域,P2P、众筹融资以及电商模式等应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型平台。

3.1.3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通过专业金融人士和机构投入资本,在获得一定股权后,以近似主人翁姿态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他们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战略,高新的技术,拓宽企业发展前景,促进资本运营走上更高层次。风险投资基金的参与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金融领域也有利于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让中小企业具备更加健康稳定的生存环境,助力中小企业社会主体地位的提升。

3.2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只是概括性的提出了20条规定,并没有对融资问题出台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我国需要制定诸如《中小企业融资条例》、《中小企业金融管理条例》、《中小企业基金发展条例》等规范性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规范各类主体的责任范围、权利义务、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3.3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

现代企业的稳健发展,需要建立健康稳定的财务制度。只有企业注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依法合规纳税,遵守合同约定,才能让财务报表称为经营状况的理性参考,督促各项债务的偿还,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在完善财务制度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问题,确立一个合理的资金占有比例,制定适宜的管理规范,相应的增强企业内部融资的能力。同时,财务人员的培训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将人员水平科学化和管理制度规范化相结合,才能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3.4加速完善社会中介机构服务

随着市场的规范化,中介机构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角色,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但是中介机构存在着协助作假,追求利益最大化等状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介机构能够良性发展,能否成为被社会信任的评判者。因此必须通过系列措施,自律和他律同时督促中介机构诚信经营,诚实服务。这样,才能既合理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又能监督评价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

参考文献

[1]陈跃平.互联网金融助力传统融资模式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金融经济,2014,(12).

[2]王东霞.关于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探讨[J].市场研究,2012,(6).

[3]丘鑫.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6).

[4]姚长存.银行信贷视角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4).

[5]王淼.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当代经济,2012,(4).

[6]姬会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11,(2).

[7]Ethan R.Mollick..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Determina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

[8]Fisman R.Trade Credit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2001.

作者:李虹佳

商业银行信用文化探究论文 篇2:

村镇银行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大银行垄断现象更加剧了融资难度。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也存在着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更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意味着会有更高的交易成本。本文笔者试图从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立足,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村镇银行的发展对接,探究村镇银行较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并试图探索出一条共赢之路,以实现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中小企业;合作

一、 引言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发展地方经济和解决就业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受限于规模较小,资信偏差,在内源融资不足的情况下,外源融资获取也很困难。而村镇银行由于自身流动性的原因,无法在短时间满足大企业大额的资金需求,故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抗衡。结合自身地域、行业、组织模式等优势,村镇银行将目光锁定中小企业,并与之保持亲近关系,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发展。

随着村镇银行自身独特优势的凸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望得到适当缓解。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优势分析,以及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之间的合作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服务水平低下,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直以来得不到明显改善。针对这一现状并借鉴国际经验,2006年12月20日,全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湖北、四川、吉林等六个省(区)的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试点,全国的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从此正式启动。2007年,首家村镇银行落地后,各地村镇银行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可获得数据的192家村镇银行总资产规模为621.54亿元,净利润总额为2.77亿元。2013年《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强调,村镇银行要向中小企业倾斜金融资源,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绿色融资通道。截至2015年6月,银监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已批准开业的村镇银行达1203家,资产总额达8485亿元,行业净利润总额为59.2亿元。

在村镇银行总体规模及实力发展的同时,其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也是日渐完善。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根据银监会数据可得,村镇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较为迅猛:2011 年末,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 631.5 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 48%;2012 年末,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 841 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 47%;2013 年末,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 1598 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 50%。不难看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并且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覆盖率得以较大的提升,为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关数据和实践也说明,村镇银行的迅猛发展势必成为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 村镇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优势分析

(一)不能靠大型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从银行角度而言,大银行由于历史性原因,与国有大企业的固然着存在联系,对中小企业存在规模所有制方面的歧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为市场定位,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实行授权授信制度,强化总行一级法人制度,上收基层行的授信权限等,客观上也阻碍了向中小企业放款。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频率、高成本、低需求的特性,导致大中型金融机构难以通过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而盈利,因此,大银行固然会提高中小企业贷款门槛。

2、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由于规模小,存在经营不确定的风险,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相对大型企业较少,以及会计制度透明度差等问题,中小企业能够提供给银行的贷款信息对大部分是“软信息”,因此大型商业银行难以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做出准确判断,信息不对称的加剧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村镇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优势

1、组织模式创新优势

村镇银行属于单一制银行,相对于大银行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村镇银行虽然规模小,却是独立法人,属于一级法人机构,显然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这种单一制有利于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2、地域“软信息”优势

村镇银行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有较强的地缘性优势,其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周边的社区,与当地的企业、个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可充分并且低成本掌握地方上的软信息存量,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过高的信息搜集成本。并且对于村镇银行的信贷经理而言,信息的获取过程往往与其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即信贷经理与他人在平常的交流和沟通中便能有效获得潜在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及经营能力等软信息。利用村镇银行的这一优势,中小企业在与村镇银行合作时,会获得更加优惠的利率、借款以及其他金融产品。

3、产品多样化优势

在产品方面,村镇银行一般采取小额贷款主动营销策略,针对中小企业对短期性流动资金的需求,推出中小企业喜闻乐见的产品,正当迎合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资金支撑。例如江苏省恩施村镇银行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最高额可循环经营性贷款、商业性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存货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

鉴于村镇银行较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也有望得到缓解,与此同时,村镇银行也获得了长期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因此,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注定是双赢之举。

四、 加强村镇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的路径选择

鉴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必然不能操之过急,也绝非一臂之力。加强村镇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村镇银行自身发展,从而达到共赢局面。

(一) 村镇银行要加快自身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1、扩展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应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探索各种吸收存款的新方法,从而保证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稳定增长,为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2、优化贷款结构,灵活服务方式

村镇银行要实施“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战略方针,因地制宜地拓宽贷款业务品种,强化市场方面的营销力度。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质量、品种和期限都会对银行资产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特点,为其定制特殊的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

在服务方式上,要坚持“灵活多样”原则。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业务量小、灵活性好的特点,在业务经营中灵活处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就村镇银行内部而言,必须研究并建立一种科学系统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使得相关人员易于掌握并高效决策。再次,可以采取集团化经营,使业务多元化,统一管理,从而有效分散风险。

(二) 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在获得村镇银行给予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不断营销自己,完善自己,以实现银企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的实现。

1、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要根据资金、技术、商品等方面的不同,完善分工方式,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大力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的培养,在企业内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企业家的信用品质。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信用评级专业人才,并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中小企业务必要做到信守合同,依法纳税,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从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优越条件。

(三)实施差异化监管制度,改善融资环境

村镇银行可以科学有效地简化监督手段,从而降低村镇银行的监管成本。要继续实施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监管政策,适度降低对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要求;继续实施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适度降低对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在差异化更加自由的条件下,村镇银行有条件更加自由地制定自身的贷款政策,满足当地中小企业的需求,也有利于达到一个共赢的局面。

五、 研究小结

综上所述,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和现代银行业的有效补充,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定位优势显著,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定会发挥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向村镇银行寻求融资支持定会是明智之举。就资金供给方而言,村镇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发挥自身的地缘、信息、组织模式等优势,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规模;就资金需求方而言,中小企业可以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和多样化的融资产品,从而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激流中,中小企业在利用村镇银行的特殊优势吸纳资金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自身信用、管理、组织、监督等机制建设,从而实现与村镇银行的良好对接。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异化监管和鼓励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王雨萌

商业银行信用文化探究论文 篇3: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从互联网金融时代过渡到今天的金融3.0时代,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用风险研究对于经济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就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

关键词: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一、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脱媒加剧

1.信息脱媒。金融科技的逐步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商业银行在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中,向合作公司提供了客户的相关信息,共享了客户资源。这都加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息中介地位,无疑给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处理能力带来了严峻挑战。

2.渠道脱媒。渠道脱媒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支付渠道脱媒。目前,传统商业银行和银联的服务模式逐渐被支付宝、微信和其他三方支付所替代,第三方金融机构快速处理资金的能力和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对其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3.客户脱媒。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是在现实中接触客户、了解客户,针对客户需求进而满足客户。相比于传统手段了解客户而言,科技的途径为银行了解客户带来了方便,但是只能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客户的部分需要,因此不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导致客户的金融产品使用体验感下降,这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4.资金脱媒。商业银行加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浪潮后,必将逐渐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结算机构的合作。但是,无论合作程度如何,银行客户的资金流通很少使用现金,不少城市基本实现了无现金流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对于资金的流动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行业竞争加剧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在角色定位和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将深刻改变银行业的经营方式甚至是行业结构,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金融科技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的支付体验,因此,这会成为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重点发展阶段。未来金融业的竞争焦点将从高净值客户的营销与维护、物理网点渠道的扩展营销变为互联网平台入口、优异的客户体验、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业的地位受到挑战,行业竞争方式发生改变且竞争加剧。首先是来自跨行业的竞争:金融科技公司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到了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业务,间接加剧了行业竞争,这使得商业银行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其次是来自行业间的竞争:例如同业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先一步布局金融科技或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来获得先发优势提高竞争力,这无疑会迫使商业银行转型,加剧了行业竞争。因此,金融科技通过加剧行业竞争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

(三)经营管理受到挑战

在商业银行过去的经营管理中,客户体验始终得不到重视,商业银行更加重视风险和收益。在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的焦点已经从“以产品驱动”转变为“以客户驱动”,一切以客户为中心。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中,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客户的体验与收益为重点,尽可能地提高客户的金融体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虽然,商业银行早已提出要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但是在金融科技时代下,这种经营理念的转变就显得更急迫。其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在金融科技时代下受到了较大影响。目前,金融科技公司通过金融科技服务创新提升了客户体验,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快速触达”客户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等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具有巨大优势。例如多场景化的获客,在服务中对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分析,在短时间内发现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受到了严峻挑战。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一)完善自身数据分析处理体系的机遇

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互联网收集客户数据信息,然后对客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获得了客户的特征和偏好,再根据这些特征和偏好进行精准营销。事实上,商业银行本身在经营活动中拥有的客户数据信息比金融科技公司要更多更全,但商业银行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也就不能获得针对客户专属的、有用的数据信息,故不能很好地感应客户的需求从而提供“实时”的金融服务。因此,在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应利用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完善自身的数据分析处理体系,加强数据的挖掘、获取、处理和分析,并主动创造客户需求,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营销,变过去的“被动式”营销为“主动式”营销,这样会使得营销效果大大提高,从而提升商业银行利润水平。

(二)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机遇

在金融科技时代,良好的客户体验尤为重要。而能提供良好客户体验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能够敏锐洞察客户需求,并迅速响应客户,这无疑要求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具有强大的业务处理能力和扁平的组织结构。而商业银行复杂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以致于商业银行较低的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了客户体验。因此,商业银行应利用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来优化自身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例如,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可以改变银行业的人员结构。商业银行原有的大量人工操作性岗位会逐渐被智能机器取代,而商业银行中的科技类人员比例会大幅提高。这一变化能够促使商业银行改变自身的人员结构,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进而变革自身组织结构。因此,在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应把握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从根本上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三)加快自身业务和产品创新的机遇

新技术的使用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的金融创新对于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地使用金融科技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良好的服务体验和服务渠道以及服务方式,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抵御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浪潮的推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运用金融科技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產品创新,使得自身服务能够更快、更好地应对多样性的客户需求,这不仅能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而且还能提升盈利水平。

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快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时间较短,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管理人才的培养都相对匮乏,严重制约国际先进信用风险营理模型和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所以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和急迫的,可以采取内部培养和外来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信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结语

建立规范化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信用文化的建设。只要建立社会统一规范的诚信系统,银行就能通过这个系统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并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等级,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信用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希,段光君.金融科技视角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防控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03):19-21.

[2]黄胜泉.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路径探究[J].金融纵横,2018(09):38-44.

[3]方源.应用金融科技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作者:刘晓磊

上一篇:随钻测井系统机械结构论文下一篇:政府采购立法原则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