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项目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21

摘要分析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管理模式,结合首批驻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工作实践,探索新型援外医疗的作用。在新模式下,既有利于援外医疗的技术的援助和输出,又有利于受援国巴基斯坦瓜达尔当地民众和驻巴基斯坦中资企业中方人员的卫生健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援外项目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援外项目管理制度论文 篇1:

有效利用湖南省援外培训资源

【摘 要】援外培训是我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援助方式。湖南省援外培训规模大,资源丰富。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援外培训资源,服务于企业“走出去”,促进湖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援外培训;开放型经济;企业;走出去

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简称,是由中国政府支持,通过多边、双边渠道,以短期官员研修、中长期技术培训、硕士学历教育等形式,为受援国传授管理知识和先进的专业技术,并介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借鉴推广我国发展经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援助方式。

我省援外培训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利用我省援外培训资源,服务于企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南省援外培训基本情况

我省援外培训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我省具有援外培训资质的机构增至7家,培训班次和人员逐年增多,截至2015年底,这5家单位先后举办290期援外培训班(其中13期部长级官员班),培训外国官员和技术人员共8000余名,培训内容涉及商贸管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农业技术、影视传媒、医疗技术、清洁能源、轻工工艺、汽车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等十几个领域,学员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我省援外培训优势特点

目前我省拥有两个培训基地,分别是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和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基地(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家培训单位分别为:湖南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国际官员研修基地和国外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的省份。近年来,我省每年举办援外培训班的数量几乎为当年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在全国省区中始终位列第一位。援外培训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我省援外工作的重要品牌。具有以下优势特点:

1.援外培训主题与湖南优势产业的结合

我省的工程机械、农业技术、动漫、影视传媒、湘绣、陶瓷、烟花、有色金属等产业在国际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省内援外培训机构依托优势产业,开办了一系列具有湖南特色的援外培训班,推广了我省在这些领域中的成功经验。比如,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我省在杂交水稻方面的突出成果和技术优势,逐渐将农业技术培训打造成为我省援外培训的主力军。

2.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

援外培训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加强与我省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例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带领学员到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积极组织各国学员尤其是部长班的学员,参加我省重大经贸活动,加强学员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的对接和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各援外培训机构还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和联系,不断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3.规范管理与人性化服务

各援外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商务部有关规定,根据各国学员的信仰和风俗,认真制定培训流程和方案,加强对援外培训的规范管理。在重大节日和学员生日期间,各援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同时,在培训中间,还广泛宣传湖湘文化,不断加深学员对湖南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湖南省儿童医院专门修建了援外国际公寓楼,湖南省外贸职业学员新建了培训基地,都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4.外事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援外培训工作人员赴国内外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湖南省儿童医院通过开展各类外语比赛、儿科英语杂志、设立英语角、全英语查房等形式,在院内医护人员中间培养了大量的同声传译人才,解决了在援外培训期间专业医疗翻译人员匮乏的问题。

三、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加快推进,湖南作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省份,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随着世情、国情、省情的变化,我省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1.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从有利条件分析,一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深入发展。二是世界经济整体缓慢复苏。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约束。三是新兴经济体话语权不断增强。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跨国投资总体疲软。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2.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国内环境。从有利条件分析,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阶段演化,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宏观调控从注重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供给侧管理为主。二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国内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三是开放发展成为理念共识。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同时,国内发展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期叠加”、“四降一升”带来的诸多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供求关系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弱化;我国制造业因要素成本快速提高而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不滑;财政、金融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

3.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面临的省内环境。从有利条件分析,一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长期发展,我省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教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的规模和累积效应逐步显现。二是发展区位优势凸显。湖南作为我国“一带一部”地区,具有巨大的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市场价值,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纵深推进,我省将加快转换成我国内陆开放的经济中心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三是发展潜能依然巨大。我省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绿色化的起步和发展阶段,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扩大有效需求孕育巨大潜能和空间。但是我省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城镇化率、消费贡献率、服务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还有待进一步扭转;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仍是发展短板;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企业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突出;办事效率不高,简政放权不够、经济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四、利用援外培训资源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援外培训品牌

各援外培训单位,应该增强宣传意识,积极主动做好援外培训工作,对内,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定期发布对外援助相关信息,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和重视,让公众充分了解援外培训;对外讲好中国的故事,湖南的故事,企业的故事,让外国学员了解中国,了解湖南,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湖南各行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特色企业,了解湖南的管理、技术和产品,树立湖南品牌企业形象,为援外培训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树立湖南援外品牌。

2.延伸援外功能,实现企业“走出去”战略

(1)建立“实训基地”,规范管理

根据我省优势产业特点,结合援外培训项目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批优秀的“中国对外援助培训援外培训实训基地”,由省商务厅牵头,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通力协调,各行业企业主动积极参与,择优选录一批企业作为“中国对外援助培训湖南实训基地”,以挂牌形式进行命名授权。统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建立长效的评估考核机制。

(2)包装企业,提升国际形象

为了提升企业国际形象,服务于企业“走出去”战略,由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和印制湖南优势企业及其特色出口商品名录(中外文对照),各企业根据需要制作体现企业文化、实力的中外文解说的宣传画册、视频等;设置可供参观考察、体验的产品展示区。加强企业的内涵建设,尤其是外事接待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外事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外事接待能力,增强企业的信心和主动参与意识,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不断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为实现“走出去”打好基础。

(3)增加实训机会,增进感情

培训期间,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员需求,以湖湘文化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特色,充分利用湖南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特色行业和一流企业的力量,联合企业在优势领域开展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主题,做好实习考察、交流活动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每批培训学员到不同的企业参观实习,组织经贸洽谈,召开国际官员与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对接洽谈。另外,邀请政府官员、行业内特色企业参加,利用学员的人脉资源,为企业和学员所在国搭桥铺路,引导企业“走出去”。

3.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拉近彼此距离

建立“湖南省援外培训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全省援外资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网络平台服务功能,既能动态地发布援外培训信息、执行情况等,还能促进政府、培训单位、学员以及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学员间或与政府、培训单位、企业不仅在培训期间可以交流,而且可以在回国后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在线自由沟通,既方便援外培训服务和管理,更有利于促进学员与企业间的交流。

各培训单位按照要求派专人做好学员培训前的信息收集,及时上传信息,针对外国学员如何使用网络平台做好操作培训,让学员主动积极参与网络平台交流活动。

4.建立长效的回访机制,发挥人脉资源效应

将援外培训承办单位与政府、企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政府,联合企业,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充分调动援外培训单位和企业参与回访工作的积极性,做好援外培训回访工作。后续回访工作,通过电话、网络平台、出访机会等,与学员保持良好联系,了解学员受训后职业身份变化、对双边关系的贡献等,动态关注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梅波.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07(6).

[2] 何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J].企业研究,2011(12).

[3] 岑咏. 交流合作促职教发展 服务援外树培训品牌 [J].继续教育,2014(10).

[4] 桂城. 发挥湖南援外培训的带动效应 [J]. 企业家天地, 2013(3).

[5] 李慧玲. 论援外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J].专题研讨,2012(7).

作者:王莉 李鹏 朱丽辉

援外项目管理制度论文 篇2:

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管理新模式分析

摘 要 分析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管理模式,结合首批驻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工作实践,探索新型援外医疗的作用。在新模式下,既有利于援外医疗的技术的援助和输出,又有利于受援国巴基斯坦瓜达尔当地民众和驻巴基斯坦中资企业中方人员的卫生健康。对树立中国国家的正面形象,提高巴基斯坦瓜达尔当地民众的卫生健康水平,稳定海外工作的中资企业员工的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援外医疗队 医疗外交 管理

Analysis of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of the China-Pakistan Fraternity Medical and Emergency Care Center in Gwadar, Pakistan

WU Gang1*, LIU Huaye2, LEI Zhenhua3, YANG Su4

(1.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2. Department of Nursing,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3. Beijing Red Cross Emergency Rescue Center, Beijing 100085, China; 4. Chinese Red Cross Foundation, Beiji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of the China-Pakistan Fraternity Medical and Emergency Care Center. A new mode of oversea medical aid in Gwadar was explor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first China medical team in Gwadar, Pakistan. Under the new mode,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organization dispatch, high-end technology assistance and output of the foreign aid medical aid, but also the health of the local people in Gwadar and the overseas staff in the Chinese funded enterprises.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the positiv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Chinese nation, improve the health of local people in Gwadar and stabilize the thinking of employees of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working overseas.

KEy WORDS Chinese foreign aid medical team; medical diplomacy; management

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会见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树立世界眼光。援外医疗队是我国对外卫生援助工作的基石,是国际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区6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7亿人次,得到了受援国人民的充分信任和普遍赞扬[1-3]。

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部署和中国援外医疗及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十字应急救援和备灾协作,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中国红十字会于2017年2月专门成立“丝路博爱基金”,并资助开展了中国-巴基斯坦急救走廊的“一带一路人道救助计划”等民生服务项目。2017年5月7日位于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建设落成,这是中巴急救走廊的首个医疗急救单元。该中心由中方自主设计、整体援建的,并自主运营。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巴基斯坦红新月会,有步骤地在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建设急救单元,并在中国新疆喀什规划建设中巴急救走廊应急指挥调度中心[4]。2017年9月我们首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入驻瓜达尔,在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半年多的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的自主运营驻外医院和进行援外医疗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

1 瓜达尔地区中巴医疗急救中心的组建

驻瓜达尔地区的首批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受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派遣,是国家卫健委派出的首支援非以外长期驻外的国家医疗队,也是中国红十字会首支援外志愿医疗队伍。首批医疗队在位于毗邻瓜达尔港区的中巴医疗急救中心工作半年,队员分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妇产科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部分队员参加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3年菲律宾“海燕”台风袭击、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的救灾工作,以及重大国际赛事和国内重大活动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队员中有6名党员,3名具有高级职称。

与派驻其他国家的以技术支持为主的援外医疗队不同,我们这支医疗队是在2017年5月中方已经在瓜达尔基本完成医疗急救中心主体建筑的基础上,当年9月进驻瓜达尔后进一步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之成為以急救为特色的小型综合医院,用以缓解当地缺医少药和卫生防疫落后的局面。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的设备、药品、器械和耗材等按国内二级甲等医院的配置,并由国内统一采购,海运至巴基斯坦。中心按中国标准建立一整套的医疗体系的制度、并需要处理好与巴方红新月会和巴方医护工作者、志愿者和后勤人员的协调工作。由于这次医疗队是中国医疗团队第一次常驻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医疗体制不同,很多方面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开展工作。首个站点的建立要求做到“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为以后站点的建设建立模板。在复制之前,先由中国医疗队“输血”,同时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力争两年内把成熟的第一个站点无偿移交给巴方。位于巴基斯坦瓜达尔的是中巴急救走廊第一个站点,是样板工程,是成败的关键。

中巴医疗急救中心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为医疗队队长兼任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的院长和政治委员,副队长兼任中心的副院长,红十字基金会协调员兼任院办主任,巴方红新月会派驻医护人员、接待员和志愿者,并聘用当地的安保和后勤人员。中心主体建筑面积550平方米,开设外科、内科、妇产科、急救、检验、超声、放射和药房,并设有注射室、抢救室、留观室和传染病房等。

2 医疗队党建工作和队务建设两手一起抓

瓜达尔地区极度荒漠化,沙暴肆虐,严重缺水,气候炎热,极端最高温度高达50 ℃多度、并持续半年以上。当地缺医少药,登革热、疟疾、奇孔尼雅热及肝炎等传染病流行,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不足60岁。而且瓜达尔地区安全形势严峻,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更需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援外医疗及红十字的奉献精神。

2.1 加强党支部建设与与驻瓜达尔中资企业党支部进行共建相结合

2017年9月20日医疗队到达巴基斯坦的当天,即向卡拉奇总领馆报到,医疗队党支部在总领馆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到达位于瓜达尔驻地的当天,向为瓜达尔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烈士敬献花圈,并在烈士墓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党支部制定了定期召开支部生活和民主生活会等相关制度,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在瓜达尔地区有大量的常驻中资企业,在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公司(COPHC,简称中国港控)党总支的协调下,医疗队党支部形成了与中国港控、各项目部及国内投资公司等党支部的共建关系,这样更有利于驻瓜达尔地区各个党支部的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同时加强与各中资企业党支部之间的联系。驻瓜达尔地区各党支部定期召开联合民主生活会,互相交流支部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与驻瓜达尔地区中资企业党支部进行共建,使每一位党员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且能紧跟国内的形势发展。2017年9月中国港控董事长兼党总支书记张保中同志做了“讲政治、讲大局、讲法律,共产党员在瓜达尔建设中要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专题培训,学习后集体观看《大国外交》纪录片。使每一位队员、特别是党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加坚定了为改善瓜达尔地区缺医少药局面而努力奋斗的决心。2017年10月援外医疗队全体队员在巴基斯坦瓜达尔自由区起步区项目联合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听取习近平总书记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开幕式结束后,驻瓜达尔港各支部的全体党员再次重温入党誓词,并联合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畅谈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体会。中资企业的很多项目部的党员长期在海外工作,有的亲身经历过也门撤侨,有的参加过蒙内铁路的建设,有的在叙利亚工作过,通过交流从他们身上更能学习到爱国奉献精神,对医疗队的队员是一次现身说法的爱国主义教育。

2.2 医疗急救中心和队务管理制度化

在队务的管理上引入JCI标准(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国际联合委员会)和SOP体系(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制定队务管理和医疗急救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驻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首批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制度汇编》,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紧急预案制度,党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临床管理制度,感染控制制度,药事管理制度,科教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共十大项45个具体制度,用制度管理医疗队,做到任何事情有制度可依。

3 结合瓜达尔当地的实际情况,保障医疗急救中心的正常运营

抵达瓜达尔以后,援外医疗队努力熟悉环境,动员各方资源,克服了水土不服、物资紧缺、安全局势恶劣及文化差异等不利的客观因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与各方协调,充分发挥红十字跨越国界、种族、信仰的奉献精神,不断升级工作条件,接待中巴患者,推进各项工作。

3.1 与当地医院建立联动机制

医疗中心正式运营后,面临着药品和耗材的补充问题,瓜达尔当地没有采购的市场和渠道,势必造成药物的供给和补充的短缺。巴基斯坦实行公立医院全民免费医疗和私立医疗机构收费的政策,我们在定期向国内报批采购目录的基础上,尽一切可能拓宽进货渠道。医疗队主动与当地最大的公立医院GDA和毗邻的海军基地医院取得联系,建立互相转诊制度,做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医疗急救中心的优势是急救,外科、内科、妇产科、检验和超声检查,但是缺乏儿科和儿童用药。当地海军基地医院的优势是采购渠道,疫苗,传染病药物和儿科用药。通过与GDA医院及海军基地医院的合作,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民众的就医,提高了治疗水平。

3.2 中国模式医疗服务入乡随俗

瓜达尔当地居民来到医疗急救中心就诊,完全是中国的医院诊治模式。来到窗明几净的中国医院,从就诊流程、诊室设置、病房配置、化验设备,到分诊护士,接诊医生,治疗的药品和手术操作,完全和中国国内一模一样。当地民众的乌尔都语一度令队员倍感交流的困难,经过努力和招募有英语交流能力的志愿者,并协调巴方红新月会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而很多队员自觉学习乌尔都語,以便进行交流。为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随意暴露患者的身体,所有的女性患者的诊治必须由女队员完成,并在各功能区设立乌尔都语的标识。很多当地的居民一走进医疗急救中心,由衷地惊叹候诊大厅的清洁整齐,井然有序,为了表示对中国医院和中国医生的尊重和敬意,他们往往会主动脱去鞋袜,赤着脚看病、化验和取药。为了更加亲民,医疗队员了解到当地人有爱吃甜食的嗜好,就在分诊台专门准备了中国带去的大白兔奶糖、牛棚花生牛轧奶糖和华夫小饼干等。这些小小的创意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小患者安静了下来,而且更加配合整个诊疗过程。

3.3 自己动手,确保后勤工作

医疗队所在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省内安全局势严峻,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及俾路支省解放军等恐怖和分裂组织活动比较频繁。援外医疗队不断接到针对瓜达尔地区或在巴中国人的安全警示。为保证队伍安全,医疗队员工作和生活的活动受严格限制。瓜达尔地区经济欠发达,而且几乎无商业可言,大部分的生活物资和办公用品均需要委托中国港控或项目部到数百公里以外的卡拉奇等地采购。水通过电话预约由港区的海水淡化厂给医疗中心的储水罐注水,发电机用的柴油由队员携带油桶到港区的加油站灌装,然后自己给发电机加油,医疗急救中心的保洁工作也由队员负责。队员们都是医护人员,但在医疗急救中心,往往需要兼职做很多后勤保障工作。

4 医疗,防疫和保障统筹安排

医疗急救中心实行6 d工作制,24 h医疗急救保障制。特别是为了方便港区建设者的就医需求,在营区另辟医务室,工作日每天开设夜门诊。对接诊的当地民众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就诊量逐步增长,得到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瓜达尔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龙头,拥有大量的来自中国的企业和建设者,他们日夜奋战在建设的第一线。但是瓜达尔地区经济欠发达,缺医少药,中资大企业为了解决就医难问题,往往会从国内采购一部分常用药品随工程队带往瓜达尔,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的医务人员。建设者的卫生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而且工作人员一旦生病,工地又往往远离大城市,就医非常不方便,有时不得不尽早回国治疗。有什么不舒服了,服用自认为有效的药物,怕生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医疗急救中心正式运营后,建设者在异国他乡生病了,有来自祖国大医院的医生进行诊断、化验和治疗,服用的是国内可能使用过的药品,内心感到十分踏实。更重要的是没有语言障碍,病人可以更准确地叙述病情,医生可以更加明确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和治疗的注意事项。援外医疗在帮助提高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的同时服务我国的海外建设者,能够更加稳定建设者的思想情绪,稳定军心,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在援外医疗队开展工作初期,医疗队接诊了大量的皮虫叮咬患者,同时也注意到住宿营地存在生活垃圾、厨余垃圾、野狗、动物粪便、污水等环境卫生问题。针对公共卫生安全和潜在疫情,援外医疗队第一时间与驻港各单位沟通,开展公共卫生调查,对公共卫生、灭蝇和防止疾病扩散等工作给出相应建议,制订卫生防疫措施协助各个单位开展消杀和防疫工作,准备科普教育课件深入各工作区和宿舍区进行公共卫生科普教育,并对相关情况发展持续跟踪。经多方共同努力,援外医疗队未再发现疑似或确诊的甲类和乙类传染病,港区公共卫生及整体环境也大幅改善。在日常工作中与中资企业、安保、军方建立沟通机制,全体队员参加数次现场急救演习,并且参与制定恐袭撤离方案,明确援外医疗队如遇真实恐袭撤离所需要担当的角色和执行的任务。

为将中巴友谊根植于下一代,医疗队开展了针对瓜达尔地区法曲尔小学总共450名学生的体检、营养状况调查和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同时对当地港务局人员进行健康指导和体检,这两项工作获得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特别感人的是当第一批学生体检结束时,为了表达对医疗队的感谢和敬意,一位叫Mahwash的小姑娘特地为医疗队演唱了《友谊地久天长》,当时的场面非常感人。

通过对中巴医疗急救中心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中心和医疗队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这些新的模式下,既有利于援外医疗隊的组织派遣、高端技术的援助和输出,又有利于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民众和中资企业中方人员的卫生健康。对树立中国国家的正面形象,提高巴基斯坦瓜达尔当地民众的卫生健康水平,稳定海外工作的中资企业员工的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时期援外医疗模式探索六个结合[EB/OL]. [2018-11-26]. http:// www.nhfpc.gov.cn/gjhzs/mtbq/201308/9b97799b191a41b2b8 650d8904789c07.shtml.

[2] 李嘉, 宋林子, 张鸿祺, 等. 对新时期援外医疗模式探索的初步思考[J]. 中国病案, 2016, 17(6): 46-49.

[3] 宋林子, 吴宇彤, 张鸿祺, 等. 短期专家型援外医疗模式实践与探讨[J]. 中国医院, 2016, 20(6): 79-80.

[4] 中国首个援巴医疗队入驻瓜达尔港[EB/OL]. (2017-09-24)[2018-11-26]. http://news.163.com/17/0924/03/ CV2N36ML00018AOP.html .

作者:吴钢 刘华晔 雷振华 杨苏

援外项目管理制度论文 篇3:

用党建引领农业援外事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 心的主要职能是为农业国际合作交流提供翻译、签证、礼宾等外事服务和实施农业国际合作项目。为落实中国对非援助承诺,中心从 2006年起承担援外农业专家选派管理工作,截至2018年6月底,已向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非洲36个国家累计派出了54个援非高级农业专家组、18期农业职教组共708人次农业专家和农业职教教师。专家和职教教师们在非洲长期执行任务,远离祖国亲人,生活条件艰苦,很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处理不好会引发各种矛盾问题。如何强化对专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农业援外专家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是中心党支部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围绕这一实践课题,中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 手加强援外党建工作,一方面在专家组内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规范专家组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持续强化对援外管理岗位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党性锻炼,引导他们履职尽责、提升能力,培养形成了一支政治性强、业务精、服务好、作风硬、素质佳的外事服务队伍。
专家组上建支部 因地制宜开展组织生活

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2013年,中心在援津巴布韦(以下简称“津巴”)农业专家组成立首个援外党小组,探索以党建促进农业援外的管理模式,收效良好。2015年,中心印發《关于加强援非高级别农业专家组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在外专家组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有3名以上党员的专家组要成立党支部并规范开展组织生活。通知下达后,除援吉布提农业专家组因只有2名党员未能成立党支部外,其他国别专家组和 职教组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虽然在当地开展支部活动的硬件条件十分有限,但专家们都非常珍惜每一次参加组织生活的机会,认真自觉地履行党员责任义务,因地制宜举办富有特色的支部活动。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农技组(以下简称“圣普”)积极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征文等活动,撰写的“开创农牧业技术援助新局面”被《国际商报》以及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组内同志“七一”集体前往圣普烈士墓地为援圣普医生罗永富同志扫墓,重温入党誓词,2017年11月,该组被商务部确定为援外党建工作试点。援津巴组建立党员微信交流群,两年间分享援外心得体会一百余篇,大家心拧成一股绳,工作上重拳出击。援吉布提专家组主动参加使馆的政治学习,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协助他们与当地中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此外,按照中心的要求,各专家组还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援外工作紧密结合,在组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援外工作合规、安全、有序。

中心加强援外党建工作的一系列举措,成功地促使援外专家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党性修养。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但仍时刻倾听并牢记党的教诲,严格把握 政治方向,为援外工作的顺利开展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牢记使命讲党性 积极作为彰显中国专家风采

各个农业援外党支部在磨炼中逐步走向成熟,为保持全组政治定力、落实援助任务要求发挥了关键作用。援吉布提组党员肖仁荣同志发挥我党“吃苦在前”的优良传统,不顾天气炎热,主动前往位置偏远、条件恶劣,连外方都不愿去的乡下地区承担义诊工作,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组内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和谐。在援圣普组,针对个别组员因圣普官员拒绝配合项目实施而出现思想波动、畏缩不前的苗头,支部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无微不至的精神关怀,成功解开组员的思想疙瘩,增强了专家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圣普组葡语翻译时玉鹏同志为执行援助任务将婚期推迟一年,为确保一、二期项目有效衔接,作为留守小组的一员,他仅用3天回国办完婚礼即又返回圣普继续投入工作,他说:“对职责的坚守就是送给小家庭最好的礼物。”沼气专家刘炫说:“我也盼着回家过年团聚,尤其是母亲病重,需要我回去尽尽孝,但是国家需要我留在这里坚守岗位,相比小家而言,我更割舍不下的是祖国、圣普合作伙伴对我的期待,我想把沼气技援再铺开一点,将来我回国了,下期专家能带领圣普伙伴更好地将工作延续下去。”

援外专家“舍小家为大家”的生动事例还有很多,他们怀揣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克制着对一家老小的思念,不辞辛苦、忘我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祖国的忠诚诺言。
践行核心价值理念 年轻队伍经受实践考验

中心人才队伍具有年轻化、女性化和专业化的特点,35岁以下的年轻职工和女职工比例超过三分之二。为引导这支年轻队伍树立良好作风,支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敬业、奉献、阳光、包容”的核心价值理念,将“平凡中见真诚”的工作态度贯穿到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积极选树身边先进榜样。在优秀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支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人数由2008年的19人增加到现在的35人,党员比例提高了84%。

作为农业援外人,中心技术合作处7名同志全部为中共党员,其中2名同志正是参与援外工作受到鼓舞后而提出了入党申请。处内同志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党章党规和政策理论学习,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同志们还注意将党中央有关精神及时传达给在外专家组,抓好援外专家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纪律教育。

非洲国家与北京有6-8小时的时差,为确保管理工作不出纰漏,同志们几乎全年无休,通过QQ群、微信群等渠道与专家组保持24小时热线联系,甚至养成了半夜会醒,查看手机的习惯。

同志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勤思考善总结,梳理形成了一套规范高效的专家选派工作流程 。2 0 1 6 年 底,中国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刚刚恢复建交,主管部门希望中心能在20天内向圣普派出农技组。20天就派出,按照以往经验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同志们不惧困难,从国内到国外,从北京到地方,从部内到部外,多方联系、积极协调,24小时连轴转,真就在20天内完成了援外专家的所有选拔、派出手续,使得农业技术组成为各行业中第一个踏上圣普国土的援助组,第一时间兑现了中国承诺。近年来,中心的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外事翻译、签证礼宾、援外专家派遣、涉外培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品牌业务均取得了不俗成绩,中心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先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

作者:童玉娥

上一篇:科研团队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合规管理模式变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