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团队管理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项目团队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项目管理是企业实现项目合同目标的主体,在项目管理中既要重视技术的因素,还要重视人的因素,强化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管理活动成功开展。如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就是如何高效建设企业项目管理团队,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篇:项目团队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模式研究

摘 要:项目管理团队是指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保障项目的有效协调实施建立起来的管理机构,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由不同知识背景、技术特长的项目管理成员组成的,在一定资源约束下为实现某些具体建筑项目目标而组建的协同工作队伍。为此,采用了以多学科理论作为支撑,主要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等为基本理论依据,着重对建筑项目管理团队的可变薪酬及其激励效果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薪酬激励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筑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建筑项目管理团队的薪酬管理、设计及团队激励都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模式;可变薪酬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项目管理团队是在我国现代行业领域比较流行的概念,是指本着共同的目标、为了保障项目的有效协调实施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组织,一般由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组成。为了能够使得项目管理团队的员工相互合作,员工对企业或团队的员工工作的管理相一致,薪酬激励手段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但对于薪酬激励手段的应用却因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何实现薪酬效能最大化,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2 国内外薪酬激励模式的比较分析

(1)人本主义思想在薪酬管理中体现。

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功能的薪酬方案成为首选的管理模式。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中,传统的、以等价交易为核心的雇员薪酬管理方案,正在被“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以对雇员的参与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管理方案所替代,这种方案被称为开发型方案,开发型薪酬管理方案的实质是将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激励的机制和手段,其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工资计划建立在四个原则基础之上:薪酬、信任、缩减工资分类和基于业绩。目的是通过加大工资中的激励成分,换取雇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

(2)员工的长期激励方面。

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在西方国家得以广泛应用,美国《财富》500强企业89%以上都实行了股票期权。虽然期权制也已进入中国,但在中国的企业中实行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是股票的来源问题。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还不是很完善;其次是行权价和行权期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股市还不成熟,效率也不高,股票价格与经营业绩不符,因此合理的确定厅行权价和行权期尚有一定的困难;最后就是股票期权的实现机制问题。由于以上实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股票期权这种“金手铐”激励机制在中国的应用还不尽成熟。

(3)旧有体系的比较。

旧有的日式薪资设计体系是以服务年资或个人职位等为薪资差异的衡量因子,“做得愈久、领得愈多”,强调所谓的大家庭精神,不论做什么工作,也不论对于组织贡献程度的差别,只要能忠诚地待在公司累积服务年资,每个人都能获得预期的报酬。这种年功报酬制看似十分明确易懂,执行简易且具某种程度的公平性,但这样的形式公平也只是假象罢了。在以往整体经济尚未蓬勃发展、不强调专业分工而诸事皆做的环境下或许可行,但在现今竞争激烈、专业与绩效导向的工作环境下,如果仍相信这种形式上的公平,将会扭曲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行为,不但使公司资源错置、浪费人事成本,也容易造成好人才流失的窘境。

年功报酬制的基本精神既与现行环境的变化出现脱节现象,形式的公平显然已无法满足公司与员工个人。美式薪资设计体系下的职位价值报酬制则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设计精神与解决方法。

职位价值报酬制将法令上所称的“对价”做了更精辟合理的解释,亦即依据个人对于组织贡献之多寡,给予相对的报酬,这样的实质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员工不再仅以形式上的职位晋升为目标,而改以提升自我职能或职位价值为努力方向,自然可使公司逐渐导向重视绩效、重视训练与自我发展的组织文化,对于维持公司竞争力亦有其正面的效果及意义。

(4)薪酬体系的变化。

近年来,发达国家企业的薪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资体系逐步转变为以雇员的业绩和技能为基础,业绩工资类似于产出激励工资或成就工资;技能工资可称为投入激励工资。业绩和技能工资与传统的计件工资和奖金等报酬形式有本质的不同,它们都是为了适应当前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变革,而进行的薪资形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体的工资分配制度。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实施的,当时这种制度确实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這种单一的薪酬激励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在目前的企业构成中,各种人员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和科学化已经成为目前企业分工的特征。如果针对不同的企业高级经理管理者、科技研发人员、营销人员采用单一的岗位技能工资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显然是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3 国内薪酬激励模式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薪酬激励是各种激励形式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激励手段。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我国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尚处在摸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1)薪酬激励失去相对公平。

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内外环境的改变,相对公平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但在企业中,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使薪酬分配在组织中实现“相对公平”。在经历了长期的粗放型管理之后,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准确、专业的岗位描述和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考核结果的失真导致薪酬激励失去“相对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绩效难以量化的岗位,如管理、辅助、部分基础性研发等岗位,员工普遍认为绩效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员工的投入产出;二是不同职能业务部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薪酬差距不尽合理。许多员工抱怨不理解评估他们绩效的方法。而且他们不清楚绩效和报酬之间的联系。这种“相对不公平”的后果是较为严重的,会造成组织的内部矛盾、凝聚力减弱、人才流失等问题。

(2)薪酬激励效果不理想。

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广义的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性因素,如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激励性因素,即与工作效果挂钩的浮动工资。真正能调动员工工作热情的,是激励性因素。一个组织在设计新的薪酬方案时,管理者考虑到组织的稳定和成员的接受能力,往往被固定工资占多少,浮动工资占多少,这个问题所困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薪酬总额中浮动的部分普遍较低,只占10%到30%。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的确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确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需要研究行业内外的类似岗位薪酬构成、组织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同员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得出,应注意不要用同样的薪酬结构比例去设计不同类别的岗位薪酬,如管理人员、营销人员。这也是不科学的,这样会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3)薪酬激励导向作用不清。

主要表现在员工劳动所得与其劳动价值相背离,员工收入水平的市场化程度低。在不同行业和岗位之间,薪酬水平差距巨大,有些新兴行业整体薪酬水平提升过快,比如电信、金融行业等,而传统行业薪酬整体水平则普遍偏低,没有真正反映出各行业创造市场价值的内在规律。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薪酬激励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指导作用十分有限。这些都不利于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不利于关键岗位人才的稳定,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激励作用也没有形成合力。

(4)薪酬激励的固化问题。

薪酬激励项目在运行初期确实能够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促进员工生产效率的提高。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常常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项目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固定的待遇,激励效果明显减退,直至失去效力。一个重复了3年的15%-20%的奖金水平会成为第4年的期望水平,如果不能兑现,员工就会有不满情绪。

西方先进的薪酬理念及实践对我国的薪酬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发作用。我国企业的薪酬机制也应该逐步完善,职工的薪酬日益与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结合,并向市场化、科学化发展,才能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战略薪酬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1)建立并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和高级人才檔案,完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2)积极探索多种薪酬形式结合方案。(3)注重对员工培训与学习的投资,引导员工合理流动。(4)应用宽带薪酬与重视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5)应注重退休计划、改善公司治理以及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4 研究的假设

通过对所收集和整理的文献的综述和总结,根据研究动机与目的,并参考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后,提出本研究的理论研究结构:本研究以“薪酬结构为变量(对薪酬的结构内容的侧重进行调整)——中介缓冲变量(属性)——结果变量(激励情况)”为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依据上述构思路模型,本研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假设:

H1:不同属性的项目管理团队,在对薪酬结构上有显著差异。

H2:不同属性的项目管理团队,在激励程度上有显著差异。

H3:薪酬结构对项目管理团队的激励程度有显著差异。

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会受其属性的影响。本文涉及到的属性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龄、项目类别、企业性质、职务层次。

一般来说,由于性别的不同,男女员工在工作相关的问题上的态度也不同。通常,女员工因为婚嫁、生育和照顾孩子等自身特点,往往希望工作稳定,相对容易满足现状。男员工宜于开拓进取,敢于冒险,常被寄予更大的期望,肩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因此,不同性别的员工受薪酬结构的影响而产生的激励作用有差异。

员工年龄越大,肩负的家庭责任越重,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他们也需要不断充电,这些都给他们带来压力。当然,到一定年龄后,年龄大的员工往往由于工作能力而居于优势地位,但也可能遇到职业瓶颈。所以,年龄也是影响薪酬结构对项目管理团队的激励作用。

不同工龄的员工,经验和资历不同,工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往往新员工对团队领导的栽培给予更多的依赖和希望,对工作本身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而容易遭受挫折。而老员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使自己、领导和工作的期望更现实,也更懂得调节心理,缓解压力。所以,工龄也可能影响薪酬结构对项目管理团队的激励作用。

从受教育的程度来讲,员工的学历越高,对公司和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在职场中进行选择的机会也越多。所以学历也可能影响薪酬结构对项目团队的激励作用。

就团队规模而言,小规模的团队,领导面向的人员较少、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大规模的团队,人员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可能存在不同的“办公室政治”,从而导致各团队人员的责任量和任务量的不同,对于薪酬结构的不同调整,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差异较大。

就职位层次而言,不同职位层级的员工担负的责任不同,感受到团队内外的情况不同,而从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也不同,抗风险的能力也不同,在职场中重新选择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职位层次的不同,薪酬结构的差异也是产生激励程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内容以及有关的文献综述,提出以下假设:

H1:不同属性的员工,对建筑项目管理团队所采用薪酬结构的影响显著。

H1a:性别对薪酬结构的影响显著。

H1b:年龄对薪酬结构影响显著。

H1c:教育程度对薪酬结构影响显著。

H1d:工龄对薪酬结构影响显著。

H1e:职务层次对薪酬结构影响显著。

H2:不同属性的员工,在激励程度上有显著差异。

H2a:性别对受激励程度影响显著。

H2b:年龄对受激励程度影响显著。

H2c:教育程度对受激励程度影响显著。

H2d:工龄对受激励程度影响显著。

H2e:团队规模对受激励程度影响显著。

H2f:职位层次对受激励程度影响显著。

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广义的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性因素(或称维护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激励性因素,如奖金、物质奖励、股份、培训等。如果保健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常常被员工视为应得的待遇,难以起到激励作用。真正能调动员工工作热情的,是激励性因素。

众所周知的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工资作为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个硬道理。工资低的公司,即使企业文化搞得再好,也难留人。对高层次人才,工资较高但如果缺少培训和发展机会,仍然缺乏吸引力。

将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前者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红包”等,后者则包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所有保险福利项目、实物、公司举行的旅游、文体娱乐等。

H3:薪酬结构对项目管理团队的激励程度有显著差异。

H3a:基本工资对团队的激励影响显著。

H3b:加班费对团队的激励影响显著。

H3c:奖金对团队的激励影响显著。

H3d:薪金津贴对团队的激励影响显著。

H3e:福利对团队的激励影响显著。

H3f:学习和成长机会对团队的激励影响显著。

上述假设中,H1、H2已经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认证,因此H1、H2是验证性假设。H3虽然得到相关理论的支持,但就作者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目前还没有人具体提出同样的假设,因此笔者认为这些假设是开拓性假设。现将所有的假设汇总在表1。

5 实证分析

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4份,回收率为84.67%进行了调查。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为82.33%,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基本情況表2。

问卷中个体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职位层次、团队规模、有关样本基本资料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男性占59.5%,女性占40.5%,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在年龄方面,30岁以下的人数最多,占74.1%,其次是30-40岁之间的人数,占15.4%,41-50岁之间人数,占6.9%,50岁以上的人数最少,只占3.6%,总的来说,受测者比较年轻。

在教育程度方面,大专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分别占40.1%,39.7%,硕士学历占16.6%,大专以下占3.6%,受测者以高学历高素质人群为主。

在团队规模方面,团队30-40人的受测人数最多,占990%,其次是团队40-50人的受测人数,占58%,团队20-30人的人数占50%,团队20人以下的人数占8%,50岁以上的占32%。

在职位方面,技术管理者占34%,其次是资料人员,施工管理者占6.1%,安全管理者占6.9%,质量管理者占9.3%,商务管理者占20.2%,物资管理者占2.4%,财务管理者占1.2%。

从表3可以看出,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福利、津贴、学习成长机会对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集体协作精神都有影响,但其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对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程度由强到弱的以此为福利、学习成长机会、津贴、加班费、奖金,对项目管理团队的集体协作精神影响由强到弱以此为福利、学习成长机会、津贴、基本工资、奖金、加班费。因此薪酬结构对项目管理团队激励效果影响有差异。从而H3假设得以证实。

分别假设员工工作积极性和集体协作精神为因变量,以薪酬结构和员工属性为自变量,B为线性回归分析的自变量系数,分别建立线性模型,即如下表4所示。

(1)薪酬结构和员工属性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回归分析。

根据假设,对薪酬结构和员工属性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做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EW)=B0+B1(BS)+B2(OW)+B3(Bonus)+B4(WF)+B5(AF)+B6(LG)+B7(SEX)+B8(AGE)+B9(MS)+B10(EB)+B11(WE)+B12(Post)+B13(PN)

线性回归分析后结构如下表5所示。

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薪酬结构中:基本工资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加班工资、奖金、福利、津贴、学习成长机会,均对工作积极性影响显著。员工基本属性中:性别、婚姻状况、职务、项目的人员数量,对工作积极性影响显著;而年龄、教育背景、工作年限,对工作积极性影响不显著。

(2)薪酬结构和员工属性对集体协作精神的回归分析。

根据假设,对薪酬结构和员工属性对集体协作精神性做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EW)=B0+B1(BS)+ B2(OW)+B3(Bonus)+B4(WF)+B5(CFSS)+B6(LG)+B7(SEX)+B8(AGE)+B9(MS)+B10(EB)+B11(WE)+B12(Post)+B13(PN)

线性回归分析后结构如下表6所示。

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薪酬结构中:基本工资、福利、津贴、学习成长机会,对集体协作精神的影响显著;加班工资、奖金,对集体协作精神影响不显著。员工基本属性中:性别、年龄,对集体协作精神影响显著;而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工作年限、职务、项目的人员数量对集体协作精神影响不显著。

6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理论和问卷研究来证实项目管理团队的薪酬激励中各因素的影响差异。从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津贴、福利、学习成长机会对项目管理团队激励的程度分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及差异分析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1)基本工资作为员工的最基本保障,虽然不能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却能够很好地促进项目团队内部的和谐,增强员工之间相互协作,所以基本工资是薪酬体系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项。

(2)加班工资,是员工在法定时间工作以外的额外加班工作,也是员工能够获得的比较具有保障性质的工资,加班工资由于它的特殊性,工资的计算又远高于员工普通工资的计算,虽然在休息的时间还要去工作,但是高额的加班费还是比较能够刺激员工的加班欲望;虽然加班工资能够刺激个人的工作欲望,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并不希望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工作,导致团队内人员的加班欲望参差不齐,相互协作的能力较差。

(3)奖金奖励多为针对个人的奖项,而对项目管理团队集体的奖励则不够,不能起到集体齐心协力地去为项目努力,甚至会加大项目管理团队人员之间的矛盾。

(4)福利、津贴,通过调查显示,福利、津贴无论是在刺激員工积极性的方面,还是在促进项目管理团队员工之间的集体协作性上来讲,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所以项目管理团队,应当好好的应用好福利和津贴这方面的激励。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绩效考核办法,但是有些部门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的一种形式主义的内容,每年必须进行的形式化工作,使很多企业员工未能认真地对待、接收和研究绩效考核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不能清晰地认清企业的各员工,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奖励,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

项目管理团队的领导者,也有一部分人不能够真正认识到绩效考核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能并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而相反他们却认为绩效考核只是监督员工的工具,绩效考核的目的也只是通过扣减绩效工资来达到惩罚那些违反企业规章或是表现不好的员工。

参考文献

[1]曹美云.新形势下的薪酬激励机制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

[2]朱飞.绩效激励与薪酬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3]曹慧.IT企业知识型员工非货币薪酬激励实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4]戴泉晨.团队领导行为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5]张广磊.H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6]谢作渺.最优薪酬结构安排与股权激励[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Gedvilas C.Recognizing and Reward in Team Performance at Motorla [J].American Compensation Association News,1997:7-9.

作者:潘菁

第二篇: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问题研究

项目管理是企业实现项目合同目标的主体,在项目管理中既要重视技术的因素,还要重视人的因素,强化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管理活动成功开展。如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就是如何高效建设企业项目管理团队,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提高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全面性,有利于促使团队人员明确共同的目标,有利于促进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促使成员之间互相协作,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促进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事关企业项目管理活动成功开展,有利于促进企业项目团队建设理论的成熟,因此,总结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结构臃肿,效率低下。目前我国众多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精简项目管理机构的重要性,由于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我国企业项目管理机构结构臃肿的现象依旧存在,项目团队设置过多的空职位,致使人员越减越多。企业项目团队过于重视权力,权力高度集中,项目团队之间的成员沟通不到位,经常出现上下级间缺乏沟通的现象,不利于激发企业项目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目前,还有部分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不利于凝聚团队成员间的力量,导致团队内部形成利益团队,职责不明确,出现了项目问题成员之间相互推诿,不能依照项目决策执行任务,不利于项目团队高效运行。

任务目标不明确,考评流于形式。项目团队奋斗的目标就是项目目标,项目目标由多个小目标组成,项目管理团队明确项目目标细分标准,有利于促使其任务目标明确,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绩效管理的效率,绩效管理要求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之间不断进行沟通,通过双向的沟通使绩效目标内容达成共识,在团队工作中的导向是任务目标,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使团队和个人的绩效得到提升,促使其实现共同目标,项目管理团队要重视绩效管理,不能将绩效管理认为是绩效考核,以偏概全,不利于促进职员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利于员工与主管之间处于相互监督和被监督的局面,从而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不利于其提供公正客观的参考。

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目前,企业项目管理团队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规划,其追求短期内扩大规模、加快速度、提升业绩等短期利益,不重视质量效益和平衡稳定发展,不利于促进企业增强持续增长的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人事机制上,没有科学合理的对项目团队管理人员进行选拔、任用、考评和奖励,不重视制定项目团队管理人员的培养计划,导致项目团队管理任用出现断层现象,不利于提高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丰富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知识经验,促使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充分释放主观能动性,产生集体智慧,将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目标方向,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的工作能力。

打造高效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的有效措施

创新组织结构形式,打造高效项目管理团队。企业可以将兼容并用职能式组织的项目和项目式的组织,采用混合型的组织结构改变现有的项目管理机构结构的臃肿现象,发挥职能部门的带头作用,并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成员待项目完成之后可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从而解决管理机构结构臃肿的现象。项目管理团队要跳出部门之间界限的局限,根据需要改變科学合理的改变原有的运作方式,重视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成员之间互相分享知识经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形成和谐愉快的工作气氛,有利于最大程度上激发团队成员的个人潜能,有利于鼓励团队成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主动进行自我改进、自我鼓励和自我评估,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执行能力。

加强沟通与合作,增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吸取经验教训,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增强团队凝聚力,项目团队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准确角色定位,积极履行责任和义务,坦诚沟通,在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优先考虑团队利益,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最大化的发挥团队的累积效应。

围绕企业文化,规范有序建设项目管理团队。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不仅要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坚持科学有效的管理原则和效益、效率的原则,还要重视围绕企业文化,规范有序的建设项目管理团队。企业文化有利于促使管理团队成员端正工作态度和行为,因此,强化项目团队成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企业重视培养团队成员的应变意识、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利于从容应对变化的环境,有序推进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完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体制是关键。良好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体系和机制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形成社会意识,相互理解,积极沟通交流,积极主动为项目目标做出贡献,有利于消除体制僵化的弊端,有利于强化制度建设,有利于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内部进行科学管理,形成高效、民主、灵活、开放的团队。

企业项目团队建设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社会不断进化和发展,项目团队建设要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和提高。积极主动的团队管理、动态发展、持续改进、开放共享的团队建设、扁平化的团队模式是目前企业项目团队建设的发展要求,其有利于激发和重视团队成员的智慧,激发团队成员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促使其管理方式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绩效,促进团队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决策程度,有利于促使行动更加高效灵活。

解决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团队成员更好的开展工作,有利于项目目标按计划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作者:彭宏江

第三篇: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工程管理活动的策划者与执行者,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着管理活动能否顺利的进行。在此,本文针对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管理

面对当前日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企业在发展中,要想从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其核心在于加强自身企业的团队管理,使其成为一个发展整体。在同行间的竞争中,高效率的团队能够展现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营造好的企业文化时,还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团队高效率的运作,主要取决于团队内部成员的构成及沟通。且随着团队成员间的交往,其复杂性也会成倍增加,团队成员之间只有在彼此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相互理解,才能通过合作来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本文从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管理的现状及意义、完善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途径等几个方面出发,针对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管理团队的建设,在规范施工环节的同时,还能科学的缩短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拔或培养适合角色职责的人才

基于工程项目自身规模大、周期长、环节多等特点,在实际实施中,需要不同角色的人来共同完成;角色不同,自身的职责不同,因此选择和培养合适角色职责的人才是当前管理团队建设的核心因素。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项目经理起着绝对性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熟悉各种设计方法外,还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将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此同时,项目经理还应掌握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的方法,选拔出适当的人才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二)增强项目经理的领导才能

项目经理作为施工管理活动中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有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项目经理能够严于律己,按照工程管理中的相关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其他管理成员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在增强项目经理领导才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项目经理应明确团队各个成员的责任与分工,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将成员各自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其次,基于工程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实施管理工作时,项目经理还应通过相应的激励方式来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推动团队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与交流环境

成员之间由于价值观、性格、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各种冲突,人际关系往往会陷入紧张的局面。为此,项目经理要进行充分沟通,引导团队成员调整心态和准确定位角色,把个人目标与项目目标结合起来。团队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也会产生不和谐,项目经理要帮助团队成员熟悉工作环境,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术,以利于工程项目目标的及时完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团队与其他部门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这需要项目经理与这些部门的管理者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协调,为团队争取更充足的资源与更好的环境。

(四)充分发挥开发团队的凝聚力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团队要想从根本上发挥出自身的力量,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般而言,高效率的团队成绩往往来源于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凝聚力在外一般表现为团队的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主要來源于实现制定的管理目标。为此,需要项目经理结合着工程的实际状况,设置较高的项目目标,以便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认识,以此来激发成员的团队荣誉感。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在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营造好的工作氛围,使成员之间能够保持好的工作心态,提高团队工作绩效的。

二.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管理的现状及意义

(一)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管理,具有很强的完整性和时间性。项目管理的实施,除了对设备、技术、人才提出较高的要求外,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以此来实现项目管理的工作目的。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发展中,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其核心在于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完善的项目管理团队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提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工程项目团队建设管理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团队在建设与管理中,仍处于薄弱环节。一些大型国际企业的工程各项管理团队在实际发展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管理模式,在节省管理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与此同时,国外先进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方法也同益规范,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完善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途径

在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完善中,需要团队成员与工程企业的领导人一起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端正自己工作态度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工作价值。针对其完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团队目标

正确的团队工作目标对团队成员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除了激发成员集体荣誉感外,还能让其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对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有着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这就要求团队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着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状况,为其树立正确的团队目标,以便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彼此间形成合作、互补、学习的工作态度,在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

(二)制定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

在团队日常工作中,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是制约、规范以及推动团队发展的主要依据。团队中的任何一名成员,都要按照管理制动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团队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完善之前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在制定团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制度的制定,必须与工程企业的发展相符合,同时还要结合着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以此来发挥制度的真实功效。其次,在团队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与之相符的监督制度,以此来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

总结:

综上所述,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在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规范工程的整体管理,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及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工程负责人能够重视工程管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除了对其加强工作培训外,还应注重团队成员间的价值培训,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周敦友.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研究[J].建筑经济,2010,(05).

[2] 石建平.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效项目团队的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2007,(09) .

[3] 徐建昕.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之路[J].项目管理技术,2011,(12) .

[4] 赵晓东.谈项目管理中的高效团队建设[J].陕西建筑,2008,(11) .

[5] 田敏,邵培基.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新思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4).

作者:张新明

上一篇:工商管理理论论文下一篇:法律基础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