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监管论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财政资金监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下,近些年来各级财政扶贫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在脱贫共建领域的带动以及示范上的成果也很显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承压、财政收支矛盾不断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让资金能够正确的进行投放,规范的进行使用,促进其使用效益的提高,进而助力脱贫攻坚战,据此,分析了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对策,希望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篇:财政资金监管论文

浅谈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摘 要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地处荆门城郊,近年来,该镇财政部门通过推行和实施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工作办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等,狠抓了乡镇财政资金全面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发挥了基层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监管工作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地处荆门城郊,全镇辖12村2居1场,87个村民小组,6006户、21018人。全镇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695亩,林地25347亩,水面13383亩,2012年农民纯收入9510元。近年来,该镇财政部门通过推行和实施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工作办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等,狠抓了乡镇财政资金全面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发挥了基层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一、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和完善了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党委分管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教育、卫生、国土、林业、农村商业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镇财政资金监管办公室。在财政分局成立了财政资金监管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法律法规;负责组织全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各项财政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和督办;负责全镇财政资金监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做好资金监管工作的信息宣传、经验交流和总结。

(二)开展了财政支农资金规范管理年活动。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规范管理年的通知》,该镇积极开展了财政支农资金规范管理年活动,一是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整个活动时间为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底,共分为五个阶段,即:组织动员、建章立制、自查自纠、迎接检查验收、总结提高阶段。二是明确了活动重点。重点检查、整改阶段的时间从2013年4月1日到9月30日,主要做好四项工作: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整合;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开展支农资金检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等。三是开展了相关活动。按照省、市、区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财政资金信息通达工作办法等要求,对2012年度建制村在职村干部岗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农村文化建设补助、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补助、能繁母猪补贴、2013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8项专项资金进行了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工作。按照项目资金抽查率达到100%、补贴类资金抽查率达到30%以上的要求,由包村财政专管员重点对所包村农户按比例进行了抽查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三)开展了专项资金审计。

对辖区8个服务中心及4个中小学2012年度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清理审计,并将清理情况进行了公开、公示,并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六项禁令”的要求,对各单位财务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一是要求各单位“三公”经费必须同比下降20%以上。二是要求各中心、各单位进一步完善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各项支出范围。三是要求各中心、各单位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财政资金监管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该镇认真落实财政包村专管员责任制,将辖区内15个行政村责任到财政分局13名干部职工,确保每村1人,并实行包村专管员一包到底责任制。要求包村专管员负责做好包联村惠农政策的落实、财政资金监管、项目资金及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村级财务公开、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及三资管理、土地流转及其他中心工作等15项工作职责。通过实施专管员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财政财务管理、财政监督等工作,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业务培训上,一是狠抓干部职工学习。针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制定了详细的业务培训计划,实行周五集中学习制,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要求每个班子成员轮流主持学习,做到“三有”,即学前有考勤、学中有记录、学后有心得,半年测试一次。二是狠抓依法行政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分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按照“六五普法”、第十四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要求,狠抓了依法行政教育,签订廉政责任书,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从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三个方面入手,坚持标本兼治,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财政监督队伍建设。三是建立村级报账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年由财政分局组织对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15名村级报账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教育培训4次以上,凡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强农惠农政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业务培训。

二、资金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了财政监督。

转变了财政资金监督思路,由单一监督型向监督与管理并重型转变,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一般性支出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对各种惠农补贴采取“一卡通”发放,以村为单位,公示发放时间,进一步规范理财行为;针对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镇财政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深化了农村财务双代理、农村“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的作用,加强镇村日常财务收支监管。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建立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内控制度,将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了资金使用,发挥了资金效能。

(二)完善了基础信息数据库、财政专管员信息数据库。

该镇从完善制度入手,从落实财政专管员制度入手,构建财政资金监管的新格局。一是针对岗位完善制度。结合资金监管工作实际,明确财政资金专管员岗位职责,明确了专管员的责任;二是突出实效。制定、完善了相应的监管制度,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制定了相应资金监管制度,设置了资金监管台账、监管流程等。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涉农补贴发放监管信息数据库、财政供养人员及预算支出管理信息数据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数据库、社保对象及资金管理信息数据库等各项财政资金监管信息数据库。

(三)构建了资金监管新格局。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的必由之路。该镇在资金监管上采取财政、项目建设单位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资金来源、建设实施单位等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抽查巡查工作。一是监管工作更加规范。以财政分局资金专管员为主,每笔财政资金下拨到分局时,及时向辖区农业、民政、教育、卫生、计生、水利、水产、农机等中心及相关单位传递资金往来信息,在资金拨付后及时进行检查、巡查,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实现了“五统一”模式。即:统一监管网络。建立了以区农财局为枢纽,分局的信息联络员和包村专管员网络。统一监管流程。建立了村基本情况、村民信息情况、财务情况、财政补助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五个工作流程。统一监管台账。严格按照区财政局要求,统一了信息传递单和各种信息监管表,使监管环节和监管方式一目了然。统一监管制度。根据上级相关制度,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健全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管理制度。统一监管档案。分局将上级资金监管文件、抽查巡查表格等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分类整理,统一归档,方便查看。二是监管措施更加有力。今年以来,针对财政补助性资金涉及面广、资金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该镇进一步强化了监管措施,使财政资金监管效果显著。增强透明抓公开。以会议宣讲、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做好各项财政补助政策的公开。以分局公开栏、村务公开栏为方式,公示补贴对象、依据、标准和金额;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为平台,做好各项补贴资金的公示;减少环节抓发放。严格按照各项补助资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与“一卡通”相结合的资金发放制度等,杜绝了资金发放的中转环节;核实抽检抓督办。严把基础数据调查核实关。在粮食种植面积的核实上,将村干部和种粮大户作为重点,进行抽查核实,确保补贴面积的真实性。认真做好各项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建档及微机录入,确保基础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实行跟踪问效,对“一卡通”发放补贴情况,分阶段进行抽检核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督办整改。三是项目资金监管有新突破。严格财政资金监管职责和任务,一是严把项目申报关。在项目申报时,对项目主体进行实地考察,查看有无虚假立项。二是加强预算支出管理,按工程进度拨款。实地检查项目的施工进程、施工质量,并结合施工进度,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按进度拨款。三是好做项目的完工验收绩效考核工作。对完工项目编制工程决算、对经业务主管部门验收的完工报告进行归档,对项目主体从审批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到决算验收等进行公开公示,按照报帐制的要求,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了专款专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遗留因素,导致监督把关难。

主要是惠农补贴面积把关难。牌楼镇地处城郊,项目建设占地较多,虽然要求土地增减挂钩,但全镇因项目建设占地还是据实核减部分确权面积,在核减中也遇到了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在历史上面积标准不一致导致的争议,有的村是以660平方米为一亩计算的,有的村是以800平方米、甚至1200平方米计算的,农户实际种植面积往往大于二轮承包面积(土地确权面积主要是以二轮承包面积为基础确定的)。在土地征用中,国土部门是用仪器勘测,计算面积既包括耕地又包括非耕地,标准是严格按照660平方米计算的,导致征地后,若按照国土部门征地面积计算,农户二轮承包面积大幅减少甚至为零,而按照标准亩平计算实际种植面积比照二轮承包面积变化不大,财政发放补贴又要求以实际种植面积为准,若全部核减面积,与政策不符,失地农户有意见,不核减又有明显征地行为发生,邻里群众有意见,导致惠农补贴监督把关难。

(二)监管体制不顺,导致监督把关难。

近年来,民生保障及生产发展等惠农项目资金不断增多,各级部门争相为基层“做好事”,但“得罪人”的事都推给基层财政部门。如今年,该镇畜牧部门将畜牧养殖小区财政贴息指标分解到养殖大户时,某养殖户申报出栏头数为1500头,畜牧部门已签字盖章认可,而包村专管员到户核实时,出栏头数实际为1200头,于是将申报贴息资金进行了核减,但养殖大户则认为,生猪出栏不需要财政部门的人员到场,不能仅凭调查和查看养殖规模确定出栏头数,况且畜牧局都同意了,你们财政部门为什么和我过不去?后来包村专管员多次和他沟通后才表示理解。

(三)财政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监督把关难。

牌楼财政分局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10人,中专2人,平均年龄为46岁。部分专管员包联2个以上村级单位,还代理村级财务记账、以钱养事单位记账及财政相关业务工作,工作业务量大,很多工作无法顾及,疲于应付。专管员最多包联农户达到561户,12个村民小组,1860人,耕地面积达5754亩,仅每年发放到农户的惠农资金都要到户1200余次,从数据录入、登记核实、到落实发放,工作量大,时间紧,每个工作日进户要达到10户以上,导致一些专管员存在应付情绪,工作效率低下。

(四)项目申报和立项参与度不够,导致监督把关难。

当前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下拨到乡镇的专项资金近50余项,部分项目资金尤其是非财政部门对上争取的资金往往在资金下拨到乡镇时才知晓,资金来源部门认为是自己主管或争取的资金,乡镇财政要监管时,有排斥情绪,而且个别争取资金往往没有用于申报项目范围,有的甚至是挪做他用。如该镇某村2012年 “新三万”活动某帮联单位为帮助该村做实事以项目名义向上争取了一点资金,申报过程中财政部门未参与把关,包村财政专管员等到资金到达财政专户时才知道,到村核实时又发现项目不属实,而该村、政府个别领导以及帮联单位都要求拨付,分局反复汇报、解释沟通后做出退还处理决定。

(五)缺乏专业人才,导致监督把关难。

一是缺乏项目工程预算类专业人才。基层财政部门根本没有懂工程预算的人才,项目预算全部靠其他工程预算单位、甚至是依靠发包单位的预算进行,导致工程建设预算管理不严格,资金管理有漏洞,合理利用不够。二是缺乏工程监理人才。基层财政部门也没有懂工程监理的人才,导致在一些工程建设质量上无法把关,造成了资金浪费。

四、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公示力度,做好联动公开。

坚持阳光运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村务公示栏等各种形式,把强农惠农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强农惠农资金更加透明。

(二)区、镇要在信息通达上给予相互支持。

信息通达是资金监管的首要条件,必须要畅通。特别是上级财政与主管部门共同支持乡镇或主管部门直达乡镇的项目资金,在下达到相关项目主体时,上级财政部门应和主管部门联合行文,及时下发相关单位,确保乡镇财政尽早知晓监管事项及内容。

(三)在项目申报和建设上加强财政部门的参与力度。

在项目建设的专项申报上,主要审核资料中必须要有乡镇财政呈报意见,没有的应不予审批;在项目建设中应由项目实施单位将审批后的实施方案和项目实施责任书报基层财政部门备案;在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时,必须要有乡镇财政部门参与,要确保乡镇财政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做到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审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建议充实乡镇财政干部队伍;针对财政资金监督工作开展有计划的培训,引进一批专业人才特别是懂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乡镇财政队伍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建立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机制。

各种现象表明,乡镇财政在资金监管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资金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仅凭基层财政部门的职能所能完成的,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单位、群众的配合,除基层财政部门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外,各级政府级应做好其他部门的督办工作,应当出台相应文件对相关部门进行约束并制定具体管理规定,建立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资金监管机制,消除各部门在资金监管工作上相互推卸责任的行为和避免群众的误解。□

(作者单位:荆门市东宝区财政局)

作者:易军 吕维华 李卫华

第二篇: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对策研究

摘 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下,近些年来各级财政扶贫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在脱贫共建领域的带动以及示范上的成果也很显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承压、财政收支矛盾不断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让资金能够正确的进行投放,规范的进行使用,促进其使用效益的提高,进而助力脱贫攻坚战,据此,分析了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对策,希望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创新对策;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前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财政党组的要求,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监管,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然而财政扶贫资金还是存在“跑冒滴漏”的问题,使得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较低。这就需要对财政扶贫资金监管进行优化,创新监管对策,有效的提升监管的效果,让财政扶贫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出其效益,给脱贫攻坚战助力。

1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和监管现状

首先,当前我国在这方面资金投入规模不断在增加。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十分注重扶贫工作,且各个时期都出台了相应的扶贫政策,且通过专项扶贫财政资金进行保障。从下面的表1中能够看到我国在不同階段在扶贫方面的资金投入情况;其次,扶贫资金的减贫效益日益加强。减贫脱贫就是资金使用的最终目的,其效果的衡量一般体现在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以及扶贫对象的生活质量提升方面;最后,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强。

2 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对策,打赢脱贫攻坚战

2.1 定方向,正确的把握财政扶贫监管的方向

要想有效的进行财政扶贫监管,首先,就需要正确的把握方向,所以,在制定监管方向的过程中,就需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彻底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政治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在监督中尤其需要注重体现出就近监督的优势,全面的对多样的监管措施进行有效的利用,深度的了解中央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在基层的实际落实情况,要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不足以及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解决,进而促进资金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注重提升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进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2.2 把握监督流程的关键点,全面落实阳光化管理

2.2.1 全面论证扶贫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扶贫资金是一种公共资源,但是其具备稀缺性的特点,因此,这就需要在使用扶贫资金时能够重视政策性以及可行性的分析,进而减少失败的风险。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在事前监督方面要注重项目立项、审批、金额、投资方向这几方面的合规性,要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相适应,还要依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判断是不是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让贫困户脱贫。另外,需要加强审查资料,确保其完整性和可靠性。对扶贫资金进行分配这就是利益分配,所以,这就需要精准的识别扶贫对象,审查以及核实贫困群众建档立卡资格,有效的利用大数据,精准的识别扶贫对象,防止出现不真实、失职渎职等问题。还要注重项目立项申报审核以及考察工作,在审查中要侧重于项目的真实性,防止骗取资金的问题出现。

2.2.2 强化事中监督

这一阶段的监督,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项目过程管理;另一个是资金到账管理,进而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首先,需要安排专门的审计人员其的对项目的有关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对于不当的地方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进而让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其次,对没有实现预期进度和目标的,就需要追究责任,防止浪费资金;最后,要适当的监督资金足额到账的情况,对资金的走向要加强跟踪,确保资金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让专项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2.2.3 加强事后管理

扶贫项目在注重成本-效益的同时,更看重成本-效益的评价,进而对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进行改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监管工作中能够注重监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效果,其中心就是验收扶贫的后续项目。因此,要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其中包含众多脱贫实效指标。在验收中要改变以往政府内自管自监的不足,要引入第三方监管,全面听取以及吸收其提供的评价意见。事后监管还需要侧重于民众对资金的预决算、项目成效的评价以及监督。

2.3 定要求,保障监管工作的实效

首先,要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的整个过程管理。在下达预算后就要掌握分析绩效目标;在落实预算中要定期的监控绩效目标,将不符合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年终要开展绩效评价,对结果进行有效的运用;其次,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和资金管理使用部门的交流衔接,提升资金支出的进度,防止财政扶贫资金出现闲置的问题;最后,要联合各个部门,共同开展监管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需要让财政扶贫资金能够得到全面的利用,充分发挥出其使用效益,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工作,对资金的整个过程加强监管,提升扶贫户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宇,徐小刚.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的几点思考——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J].监督广角,2018,(20).

[2]寇铁军,毕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减贫绩效的约束与提升[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06).

[3]高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5,(18).

[4]苏海红,王松江,段淑芬.基于PPP模式的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10).

[5]朱良华.精准扶贫背景下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探讨——以广西为例[J].财政监督,2017,(16).

[6]马媛,孔龙.甘肃省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04).

[7]何阳.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与治理——基于扶贫案例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7,(07).

[8]杜婕.加强审计监督 护航精准扶贫[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8).

[9]林文曼.海南农村精准扶贫项目绩效评估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04).

[10]杨志银.扶贫资金安全运行与监管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7,(04).

[11]罗平娟,江河,郭书涛.基于“互联网+”贵州省黔西南州众筹扶贫模式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04).

[12]雷永葆.基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7,(07).

[13]李圣军.资金资本化、收益定向化与精准扶贫运行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02).

[14]王映芬.“双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7,(03).

[15]高志琦.对县级财政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思考与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

[16]翟峰.强化扶贫资金的“投入与监管”[J].农村经营管理,2017,(01)

[17]朱琳.关于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6,(34).

[18]金武,陈衍文,王培,等.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研究[J].海南金融,2016,(12).

[19]胡东兰.新常态下财政精准扶贫資金绩效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2016,(22).

[20]陈晓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强化路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

[21]刘静.完善扶贫资金审计的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16,(05).

[22]乔冠文.论检察机关在精准扶贫中扶贫资金监管体系的建构[J].前进,2016,(08).

[23]王琰,姜竹.扶贫攻坚另一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实例分析[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6,(07).

[24]周帮扬,蔡新宇.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财政资金法律监管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06).

[25]许树华.高校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初探[J].财会学习,2016,(12).

[26]王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山西财税,2016,(04).

[27]徐映梅,张提.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消费视角贫困标准构建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01).

[28]赵向春.探讨农村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29]肖文丰.强化扶贫资金管理 创新监管新机制——高店乡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探讨[J].品牌(下半月),2015,(09).

[30]刘宇翔.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07).

[31]李汉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

[32]王亮,张占博.河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

[33]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

[34]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

[35]张彬斌.新时期政策扶贫:目标选择和农民增收[J].经济学(季刊),2013,(03).

[36]徐福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模式——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下庞村为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

[37]商存慧,李争辉.陕西社区主导型扶贫开发运行模式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38]杨光平,杨勇军.当前扶贫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湖南省部分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的调研[J].财政监督,2017,(23).

作者:岳俊杰

第三篇:莒县全面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近年来,山东省莒县财政局积极适应乡镇财政工作新形势,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监管、提高效益”入手,积极探索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监管有力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机制,确保了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一、规范管理,夯实资金监管基础

近年来,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莒县开展了以“定岗位、定职责、定流程、定制度、定标准、规范人员管理、加强财政监督”为内容的“五定一规范一加强”规范化管理活动,实现了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县内财政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财政所”管理水平。

(一)明确岗位职责。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合理确定乡镇财政岗位,界定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责任分工及目标要求,做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经费定额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等业务操作规范以及学习、考勤、卫生、廉洁勤政等内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规范业务流程。制定工作流程,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使财政业务工作规范、明了、有序、高效。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建立乡镇财政惠民服务大厅,实行“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

(四)夯实会计基础。制定账务处理标准,规范账簿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及账务处理,实现会计基础标准化;账务核算全部纳入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实施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严格会计档案管理,设立专门档案室,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文书资料装订整齐划一,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并实行信息化管理,全县21个乡镇达到省一级档案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

(五)加强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作用,将“月审月促”监督工作法延伸到乡镇,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监控的转变。

二、搭建两个平台,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财政就地、就近的监管优势,依托“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两个平台, 明确县乡监管职责,形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合力。

(一)搭建乡财县管平台,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监管。从2005年开始,莒县推行了“县乡共管、以乡镇为主”管理模式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在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县财政局成立基层财政管理中心,实施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缴、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严把预算编制关、收入征缴关、支出管理关和债务管理关“四个关口”,实现了乡镇财政收支全面监管。

(二)搭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平台,加强村级财务资金监管。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村级财务监管难问题,莒县对镇、村管理资源进行了整合,从强化农村财务监督入手,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乡镇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将村级财务全部纳入乡镇集中核算。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专账核算,县财政统一为乡镇设立村级资金专户。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双审核、双监督、双公开”管理模式,即村级发生的每一笔收支业务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乡镇经管站双审核,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村民、乡镇财政所双监督,并定期实行镇、村双公开。通过实施村财乡管,农村财务监督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提高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创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新模式

(一)实行“监督下乡”,加强财政所内部常态监管。乡镇财政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执行的效果和资金的安全。围绕建立完善乡镇财政内控机制,将局机关实行的“月审月促”内部监督法延伸到乡镇,实施“财政监督下乡”,即乡镇财政内部设立财政监督员,由县局统一管理,对乡镇财政资金及其他业务事项实行“四审制”,即“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复审”、“年底终审”,对乡镇财政业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中监控转变,达到了及时“报警”、及时纠错的效果,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上了一道“保险锁”。同时搞好内外结合“双监督”,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抽查巡查和公开公示“内外双监督”作用,营造全方位资金监管环境,使乡镇资金监管更加公正、透明。这一做法得到省厅监督局的推广。

(二)开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乡镇财政信息化是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莒县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了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先后将乡镇财政的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处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惠农补贴等业务工作纳入到财政综合业务平台,基本实现了乡镇财政日常业务的信息化,达到了县、乡资源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综合运用平台数据,构建了“账务远程监控、资金全程监管、信息公开透明”三位一体的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模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自动预警和分析汇总,实现资金全程动态监控。

(三)建立“五项机制”,保证涉农补贴快速发放。目前,莒县发放的涉农补贴项目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20多项,为落实上级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莒县实施了部门配套联动、信息采集、信息维护、信息纠错、考核监督五项工作机制,开通资金发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资金发放不到位问题,确保了各项涉农补贴及时、准确、直达农户“一本通”账户。

四、严把五个关口,实现乡镇资金全面监管

(一)严把收入关。按照财政体制,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对政府机关、二级机构、村集体等收取的各类收入由镇财政按收入金额统一开具收入凭证,并在规定工作日内将所收款项按程序缴入规定账户。对国有资产租赁、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一律入财政专户,并附相关会议纪要,严禁设“小金库”管理。

(二)严把支出关。在人员经费的监管上,按照工资、福利有关政策,在发放项目上、规定数额上进行把关;对办公费、会议费、招待费、车辆费等一般公用经费,按照定额核定指标上线控制,按规定应实行政府采购的,实行政府采购。

(三)严把补贴发放关。严格信息核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开公示,落实好上级财政部门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及时、安全、便捷地将各项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四)严把项目管理关。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严格做好项目申报、项目公示、项目实施、评估验收、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工作,细化各环节监管措施,保障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严把村级资金管理关。将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镇以上财政下达的项目资金、村集体自有收入等全部纳入监管,在村级事务、审计报账、账务处理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对村级财务不断规范,增强村级资金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洪峰

作者:王丽萍

上一篇:初中社政论文范文下一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