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财政支持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但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还存在着专项资金预算落实不到位、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篇1:

规范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探讨

摘要: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对于县级经济、民生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规范管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性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该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为全面提升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

一、引言

国家财政部门在维持各级行政单位正常运转之外所安排的专项用途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包含了社会保障资金、救灾扶贫资金以及农村农业发展资金等方面。科学合理地投放好财政专项资金,能够有效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基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为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拉动农村经济增长,财政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方面规模逐渐扩大。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在当前财政资金应用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良好推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二、规范管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性

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在当前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强规范管理工作,将能够更好发挥资金的应用价值,确保专款专用,更好支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首先,开展县级财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而管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在于梳理好各项资金的应用规律和方向,按照各项目预算情况,有计划、有目的使用各项财政资金,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应用作用。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强化资金使用效果,提升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政府部门树立起正面形象。

其次,规范管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有助于强化县级、乡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些专项资金都是服务于专项事业的资金,优化分配到建筑、农业等多方面领域中。通过开展全面有效的规范管理工作,可以促进这些项目顺利稳定发展,更好支持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公共事业的协调发展。

再次,有利于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的投资力度,合理改善民生。在持续规范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良好加大城乡低保的覆盖面,促进困难家庭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给人们看病难的问题加以有效改善。

三、规范管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较多方面的影响,实施规范管理活动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科学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困难度较高。财政部门无法合理编制好各项专项资金的预算情况,主要是由于其涉及的项目内容较多,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化知识,多是从其他部门、施工单位所提交的材料开展预算活动,同时执行预算过程中还会需要随时增加或者调整一些重要项目,增加了专项资金预算工作的难度。再加上县级政府现行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无法良好规范管理工作。项目工作人员的资金管控意识不够高,没有及时验收好专项资金,且没有开展全面有效的监督。第二,无法全面有效落实好具体管理责任。实际审批、使用、验收和监督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中,没有全面有效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方面,导致资金管理效果不佳。财务监督活动进行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制度作为支撑,同时没有做好合理性的审计工作。

四、规范管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构建专项资金数据库

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促进管理人员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管理理念,指导县级财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科学转变好相关部门领导人员的意识,包含财政部门、县级主管部门方面,促进领导者能够深人认识到专项资金,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树立起全局意识,从资金利用的整体角度人手开展管理活动,严格按照资金利用既定计划科学安排好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发挥资金的利用效率。其次,结合现阶段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利用情况,构建起完善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数据库,筛选、归类并排序好各项资金的申请情况,按照全县项目实施和发展规划人手,积极制定出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开展全局性管理工作。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情况纳入数据库系统之中,全面管控好资金的利用效果。

(二)构建完善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推进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需要有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积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资金数据库资料,全面安排好各項资金安排情况,使得各项资金都能够列人县级的年度预算项目之中,并按照年度预算和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好资金,促进这些项目资金可以按照不同方式加以管理,使得各项专项资金都能够取得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下,需要科学设置并细化好各项管理办法,发挥因素分配法的优势,管控好各项资金.使得各项资金良好落实到单位和部门之间。科学加强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促进县级专项资金水平持续提升。

(三)开展全方位监督审计工作

推进县级财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活动顺利开展,需要注重做好全面有效地监督和审计工作,从各个角度加以管控。首先,要实施事后突击检查工作,监测好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还要结合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持续更新监管方式,做好日常充分的跟踪监督工作,同时还要进行事前预测监督,确保审计部门良好履行工作职能,促进各项资金的审计和通报工作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其次,定期性、经常性开展追踪管理工作,并做好后续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县级财政专项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积极采用科学合理方式加以应对和处理。积极构建起完善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划分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定岗到责、定岗到人,促进这些责任能够良好落实到位。

再次,为强化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还要积极构建奖惩机制,重点查处好一些违规违纪、乱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活动,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从多层次、多方位人手开展监督活动,实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程监控工作目标。

最后,科学落实好预算编制项目,根据县级规划方案的实施情况,编制出相应的预算方案,并加以严格执行,在内控制度和审计制度的作用下,促进这些资金都能够良好的落实。县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定期实施审计工作,全面检查好这些资金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

五、结束语

现阶段规范管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方式和手段加以管控,通过科学构建专项资金数据库,构建完善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开展全方位监督审计工作,将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宁.规范提高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J].财会学习,2016(20):42.

[2]彭艳.规范提高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82-83.

[3]贾连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4):102-103.

[4]张娜.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6(12):27-28.

[5]张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5(12):73-76.

[6]闫聚陈,李小娇.规范普惠金融专项资金县级财政管理的探讨[J].财政监督,2018,No.429(15):57-60.

作者简介:

崔敏,彬州市财政局,陕西咸阳。

作者:崔敏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篇2:

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财政支持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但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还存在着专项资金预算落实不到位、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仅针对目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些探讨,继而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思路。

【关键词】财政资金 专项资金 资金管理

一、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是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并指定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是国家集中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要方式。现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应十分明显,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国家在需要扶持的许多方面都拨付了专项财政资金,比如不断加大惠农补贴力度,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工作,社会各界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关注,对资金项目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县级领导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基本做到了专款专用,提高了使用效益。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项概念界定模糊,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理论界对专项财政资金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也只是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究竟什么范围的资金属于专项仍十分模糊,给实务操作以极大的变通性,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财政预算编制也因此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具体的落实计划也难以实施,效果预测和财政或其他监督部门对其使用情况的控制、监督也具有极大的难度。

2、挤占挪用明显,专款不能专用

专项资金具有专门用途、专门的项目和实施主体,原则上不允许使用在非指定项目上。但很多部门和单位部分甚至全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改变了资金用途,比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房屋维修经费部分列支其他办公经费;基建部门不经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虚报预算款项,截留资金用于招待和请客送礼;救灾专项资金被用于探访困难群众的慰问金;也有的领导“拿国家钱不当钱”,随意使用,浪费现象极其严重……专项财政资金失去了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3、专项资金监管不力

监管不力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种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不设置专门账户,与其他资金混合管理,专项资金被批准下达后,由实施单位具体操作,完工验收流于形式,只是表面工程上进行观测,并不涉及到资金的验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更是不闻不问,无法有效的对专项资金予以管理与监督。二是民主、科学理财制度不健全,财政资源分配中内部人控制和寻租现象普遍存在,公共财政原则没能得到全面贯彻。县级领导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投入、轻管理,对一些大的支出项目,领导除了签字盖章之外,事后事项一概不管,各业务科室成了只负责拨钱的出纳,整个管理层缺乏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意识,风险控制措施落后。

4、管理财政资金缺乏大财政意识

财政资金被分为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理论上来说两者应该统筹安排,共同管理,实现最高的财政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但县级财政部门往往对两者实行分块单独管理,财政部门在核定预算时,只关注于预算内资金科目,采用增量预算法,按往年基数给予核拨;对预算外资金规模、资金投向、使用情况缺乏了解,未将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计划和规模相结合……内外管理不协调、不统一,极易导致在同一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同时给予预算内、外资金安排,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资源配置无效率。而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大财政意识,各部门、各单位仅从眼前局部利益出发,先保证自己有饭吃,对其他部门的死活毫不关心,不切实际的向上级领导请求追加财政资金投入,过多的无价值投入,严重挤占了有限的预算内财力,其他部门的发展受到牵制,利益冲突比较明显。

二、加强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性使其成为各级政府发展社会事业的有力保证。今年4月份以来,针对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甲感防控工作,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也要拨出专款。甲感防控专项资金的设立,为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对于县级地方政府来说,财政资金可以保证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植树造林等公共事业,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有限财政资金的配置,有利于缓解县级地方发展资金供求矛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

效率来自科学的管理,对于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也需要切实、高效的科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最适合的方法、流程,在此本文提供以下几条基本原则:第一,科学决策原则。财政专项资金来之不易,包含了群众的血和汗,必须慎重使用。在申报和使用决策时要制定必要的决策和管理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集体决策,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避免一把手拍板子定资金终身的现象,确保财政资金投向和重点符合省中央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不辜负群众的厚望。第二,综合预算原则。必须树立大财政的管理理念,开展综合预算,统筹预算内外财政资金安排,各部门破除局部利益的狭隘思想,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使财政专项资金在保证资金性质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第三,重点倾斜原则。全面但有重点是保证财政专项资金效率的前提,县级政府在安排有限的财政资金拨付时,必须分清发展主次,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加强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及思路

1、实施财政专户管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财政改革要求全面推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树立国库集中支付意识,并结合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规范部门资金使用行为。可以建立财政专户专人管理制度,组建政治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配置、使用和效果管理,保证专款专户,明确划分专项业务费和项目经费,核算清晰真实;专款专用,所需财政资金拨付及时、到位。

2、建立资金监管制度,全程监控

专项资金拨付后,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加紧对其使用的全部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有条件的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项审计人员,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财政专项资金专户、专人管理制度,加快已确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到位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予以严肃处理,保证项目资金的完整、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资金流失。

3、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县级财政管理部门应突破人力资源的限制,在岗位设置上尽量根据部门发展需要安排,选拔人才时严进严出,杜绝走后门、托关系的现象,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为避免资金缺位和重复浪费现象的同时存在,应创造条件改革增量预算编制方式,采用更为科学、规范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针对不同发展项目的轻重缓急,有重点的分配财政资金,比如作为县镇层次的政府首先应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重视农垦地区的开发和粮食安全的建设;工业强镇则应保证乡镇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拨付到位,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并为其制定合理的收支方案。之后加强预算管理,完善支出预算的控制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推进民主建设,增强预算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硬化预算约束。

4、树立大财政意识,减少利益冲突

县级政府应该做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工作,要求全部相关人员从领导层到基层操作人员树立大财政意识,跳出预算内外资金绝对区分观念的束缚,突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界限,综合使用、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

四、湖南省娄底地区新化县治理财政资金流失经验借鉴

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各地县级政府都在努力,也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湖南省娄底地区新化县为克服社会经济、政府机构运转的财政资金捉襟见肘、靠举债度日的困境,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治理了财政资金流失的现象。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借鉴:首先,建立乡级金库,完善财政体制,注意培养财源,充分调动乡级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然后,加强资金管理,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对纳入统管的财政专项资金收付业务和投资项目活动情况进行分类详细的记录、反映,加速了资金的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还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具有操作性;邀请群众对本县财政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虚心接受并处理群众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调整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和实践,降低了监管成本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同时还注意专业团队的打造,不惜花费较大的人才培养支出,提高财政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结合本县的发展实情,对专项资金进行分类,明确哪些项目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给予具体操作单位以明确的指示,规范化程度高,执行难度低。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也能够坚持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开展综合评价,不断调整政府调整政策,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

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实力基础不同,各地县级政府应该相互交流、借鉴学习,借此次扩大内需的机会,积极争取国家拨付的大量财政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保证国家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解振锁: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单位资金统管——县级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探索[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0(12).

[2] 王晓莉: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2008(6).

[3] 李家才: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财政,2008(5).

[4] 段景田、刘立星: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8(1).

[5] 赵军、辜东方、杨新枝、李舸:论地方专项资金监管模式的构建[J].财政监督,2006(11).

[6] 陈逢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0(10).

作者:张玉中

县级财政资金管理论文 篇3:

加强县级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建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近年来,随着县级财政收支规模的快速增长,县级各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已成为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县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形成原因

县级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是指与县级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在预算年度内,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欠完整。有的部门单位没有按规定将上年的结转结余资金编入下一年的预算,财政预算安排也未考虑部门的上年的结转结余,导致结余资金不仅没有重新安排或收回,反而逐渐增大。

二是预算执行欠到位。部门预算约束力不够强,年中特别是年末调整频繁、追加较多。政府部门有强烈的预算最大化冲动,想方设法争取资金,争取了远远超过自身消化能力的预算,最终却花不出去。部门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少部门认为财政预算一经下达或资金一旦到账,财政资金就属于单位所有,预算执行快慢则由单位自行把握;或者认为只要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就可,没有考虑如何处理结余,甚至有意“隐匿”专项经费结余。

三是项目申报分配欠规范。项目资金是“唐僧肉”,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加之分配过程缺乏规范、透明的制度体系,部分专项资金缺乏科学合理论证。为了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各地各部门以各种名义大量包装、申报项目,出现了一些项目重复申报或不实申报等问题,项目资金到位后却无法按要求实施,形成大量项目结余资金。

四是专项资金拨付欠合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但资金到位普遍缓慢,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还有不少在12月份才到位,存在“上半年等钱用,下半年催用钱”的现象。由于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很多项目当年难以完成项目建设,有的甚至当年难以开工,项目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的比例较大。

五是会计核算欠准确。一些单位核算年度收支结余时,把本年收入支出对冲后,把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一并纳入“结余”科目,滚入下年使用,用于弥补工作经费。专项收入进账时不记专项收入,而是记作暂存款,年终结转把暂存款调收入,进入经费结转,从而达到当年占用专项资金的目的。一些单位项目已经实施、支出事项已经发生,但不在规定时间内结算、报账,形成账面结转结余资金。

二、加强县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建议

当前,县级政府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大量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留存在部门和单位,未纳入财政统筹安排、有效利用,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甚至被挪用。必须下大力规范和完善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用好用活财政存量资金。

一是规范预算编制。将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每年应对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进行清理摸底,统计上报,将其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支出,避免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留存在部门和单位。上级财政部门应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或尽可能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指标,做到“一年早知道,送钱到基层”,便于县级全额编入地方年初部门预算,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完整性和精细化程度,减少预算调整和追加,提高预算精细化程度。认真核实跨年度项目规模及实施情况,对虚报项目规模、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要坚决核减该项目支出预算,直至取消。

二是严格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特别是项目支出管理,强化预算对项目的“硬”约束,促进预算指标的合理使用,严格预算指标追加管理,切实减少年度预算结转。因政策变化等原因,对预计年底可能形成资金结转的项目,应及时提出调减当年预算或调整用于本部门执行中新增重点支出项目的建议,并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对部门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因特殊原因已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应通过调减部门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县级预算。对年度执行中上级追加的专款,要及时制订安排使用方案并尽快拨付,防止年终集中突击办理。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机制方面,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督促,建立预算支出执行情况通报、跟踪分析、考核奖惩等多环节联动的制度,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通过奖补和收回资金等方式,既要鼓励部门和单位按预算规定及时有效执行,避免形成大量的结转结余资金,又要鼓励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中,精打细算,努力节约财政资金,防止大把花钱、突击花钱、恶意减少结转结余资金。在绩效评价机制方面,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项目预算金额50万元以上的,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同步编制项目绩效预算,并在实施阶段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对执行进度慢、可能形成较多结转结余资金的项目,及时调减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实施分类管理。按照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的不同性质,分为基本支出结转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结余,并分别进行管理。基本支出结转结余资金下年度部门继续使用,并通过部门预算安排逐年消化,可用于部门增人增编等人员、公用经费支出,结转两年以上的基本支出结余资金原则上由县级预算统筹。属中央、省专项补助项目支出结余,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全部收回县级预算。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对历年往来款项、各种不同类型的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分类清理排查,摸清底数。财政部门应对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中有违规行为的,应责令其纠正,并相应压缩下年度部门预算控制数。审计部门要在日常审计中加强监督,对挤占挪用结转结余资金问题加大处理力度,确保结转结余资金及时消化和有效利用。

责任编辑:欣闻

作者:段万兵 陈新

上一篇:企业逆向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仓储合理高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