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流程的会计信息化论文

2022-04-24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会计工作,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诸多企业的青睐。如何在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难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会流程的会计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会流程的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1:

探析在会计信息化形势下财会流程的优化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技术逐渐融入到各个领域当中。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财会流程优化发展方面,信息化建设与传统财会发展出现了交叉的情况,既对财会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对于财会发展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与财会流程优化发展的关系,对于构建现代财会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财会数据被存储和利用起来,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精准管理,也能实现有效的会计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可以这样讲,现代财会发展正在迎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也开始与多个领域出现融合,通过综合性的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财会工作流程发展而言,信息化建设浪潮的出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财会人员,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作用,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充分融入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财会工作发展。

一、信息化与现代财会工作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来临,每天有海量的数据被使用、处理、存储,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能为数据统计和未来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引,能够有效盘活和开发利用数字,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判断目标,提升综合效能,基于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信息技术。在财会流程发展方面,信息技术依托云计算和海量存储,同时要进行算法的优化,才能让数据资源真正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财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并为财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同时提升了信息运用的精准性,有助于提升信息分析综合效果。

二、财会工作在信息化时代遇到的挑战

(一)财会管理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随着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财会管理数据呈现出海量的特征,这对于财会发展而言,产生了多样化的问题。财会通过设计信息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通过科学的设计,能够实现财会发展目标。在信息技术时代,由于存储空间和存储介质的发展,数据信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对于财会信息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容量巨大,对于信息收集工作而言,财会人员还要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问题,通过创新信息统计方式,提升信息统计分析的精准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财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信息化软件和管理方法有待提高

在财会流程优化方面,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单纯的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只是财会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通过提高运算和分析效率,可以提升财会发展的效能和精准性,对于财会深入发展,以及统计数据的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传统财会发展面临着信息化管理方法效能亟待提升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时代,通过算法的优化,能够实现统计数据的优化解析,对于提升统计效能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财会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有多重方式,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获得数据的渠道更多,数据的分析方式与途径也更多,但是在传统财会发展发展实践中,存在着软件缺乏的问题,很多软件还是英文版本,对于财会人员来说,运用这些软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信息化时代更要保障财务管理的安全和有效

目前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就会导致财务信息的泄露,财务数据的错误或毁损,进而造成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特别是集团财务,财务数据的传输及时,安全,有效更为重要.财务数据的”云计算’,”云储存”对数据安全完整传输更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基于信息化建设推动财会流程优化的策略

(一)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随着现代数据信息的发展,财会工作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机遇也更多。在传统的财会发展领域,需要根据问题来寻找数据,数据搜集受到一定的局限,信息采集也是整个分析的难点,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取数据信息的机会更多,因此财会发展可以依靠更多的样本,通过多种样本的分析,提升财会分析計算的效果,满足财会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财会发展依托信息技术,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二)提升财会信息管理的精准度

在传统的财会流程体系中,信息的收集相对较慢,信息收集往往不够完善,但是通过信息技术,基础数据资源更加丰富,传统财会工作也摆脱了传统模式的限制,通过利用网络等载体,可以收集来自不同财会领域的数据,对于丰富统计数据库具有积极意义,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通过丰富基础数据,能够进行深度分析和对比,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最终得出目标统计结果。此外,信息技术丰富了财会发展的体系,大数据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同时还具有海量存储的功能。在财会发展发展中,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也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积累,在下一步统计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原有基础数据和统计结果,实现优化整合,推动财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升信息化时代财会信息的安全,有效性

要保证信息化时代财会信息数据的安全和有效,首先在信息系统设计初期就应切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财务人员的处理需求来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对异常或违背控制要求的交易和数据要设计由系统自动报告并跟踪处理的机制.在信息系统运行中要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中的问题,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为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有效,应根据业务性质,重要性程度,涉密情况来建立不同等级的信息授权使用制度,并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证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定期审查系统登陆帐号,禁止不相容职务用户的交叉操作.还要利用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和查杀木马漏洞等软件技术来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来自网络的攻击和非法侵入,对通过网络传输的关键数据应采取加密措施,确保财务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要对信息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并由专人负责检查和管理电脑,服务器等设备,建立安全良好的物理环境.

综上所述,在现代管理体系中,财会发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现代财会信息化体系,能够提升财会发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技术开始融入到财会发展体系中,对于财会发展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认识到财会自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分析能力,为财会流程优化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应用工具,实现财会流程发展效能的提升。(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孟晓君

财会流程的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2: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会计工作,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诸多企业的青睐。如何在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难题。基于此,本文以会计信息化为切入点,从会计信息化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018

1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会计信息化指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重构传统会计模式,建立新的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在会计工作流程重构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整合会计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系统划分和归类处理,集中统一处理会计信息,体现会计信息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二是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会计工作从传统手工做账的方式中解脱出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会计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进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

2     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成效显著,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认识不足、数据失真、信息共享瓶颈和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突出,具体内容如下。

2.1   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

现如今,信息化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比如,有的企业把会计信息化等同于会计电算化,认为在会计工作中应使用计算机技术,就是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忽视了时代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的革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对会计信息化缺乏科学认识。

2.2   会计数据信息失真

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计数据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影响会计工作的成效。目前,会计数据信息失真问题或多或少存在,而造成会计数据信息失真的原因较多,也比较复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收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核实会计数据信息,导致会计信息不实、事项不符,进而使会计信息数据失真;二是经济业务中,人为干预财务报表,编造假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准确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应用者的决策,不利于企业发展。

2.3   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的会计数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信息孤岛”现象还时有发生。再加上信息资源建设标准不健全、技术规范不统一、业务协同化程度低等问题,使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严重影响会计工作。其中,信息资源建设标准不健全,具体表现为对财务数据的采集、治理、分类缺乏相应的标准;技术规范不统一,具体表现为会计信息化操作规程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此外,业务协同化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还停留在财务部门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经济活动没有与会计工作联系起来,会计信息化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结合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使现有的财务数据不能与业务数据共享。为此,企业迫切要求以“数据共享”为突破口,实现财务、业务、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会计工作转型。

2.4   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缺口大

现代企业的竞争依然是人才的竞争,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工作主体,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好坏。就目前而言,由于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具有特殊性,会计信息化管理作为现代会计人员的能力之一,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而现有的会计人员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这要求会计人员健全自身知识结构。现阶段,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仅具有单一的会计专业知识,会计人员难以达到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地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弥补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缺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策略

3.1   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意识

会计信息化意识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前提,企业会计信息化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企业领导层应摒弃传统的会计工作理念,将会计信息化意识上升到企业整体发展的经济活动中,从企业发展全局思考会计信息化工作。只有从意识层面肯定会计信息化的作用,才能有意识地提高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促进会计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完成,推进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在具体做法上,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现代理念的学习,提高会计信息化意识,使会计信息化意识深入人心,了解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新内容、新理念,如人工智能、云会计、云计算等,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会计信息化知识。此外,還要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密不可分,提高业务部门的会计信息化意识,有利于实现会计跨部门融合和业财融合,在思想领域奠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强业务部门对会计信息化意识的渗透,为会计信息化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3.2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会计工作的结果和质量,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而言,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在收集会计信息时,应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会计原始凭证数据完整,确保会计信息在录入时准确有效。其次,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系统内部设定密码复杂的口令,监管应用会计信息数据的工作人员,避免会计信息数据被盗用和篡改。最后,完善会计信息化处理系统的运营环境,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病毒防护机制,尽可能避免病毒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威胁,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真实。

3.3   会计数据信息共享

在企业中应用会计信息化数据时,不能脱离整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应从企业发展的全局考虑,做好会计数据信息共享工作,整合企業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以实现会计数据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具体来说,从企业信息化发展角度出发,要在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会计信息的升级改造,构建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会计数据信息共享,这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具体做法上,企业会计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从企业发展全局考虑,结合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发挥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统筹规划会计信息化与企业整体的发展,应用相关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发展,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3.4   培养和引进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

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培养现有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结合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不足,针对性地提高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运用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知识处理会计业务,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从招聘环节入手,积极引进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助推企业发展。

4     结 语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想要在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会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必不可少。因此,企业应从意识层面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从机制层面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从技术层面优化会计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从人力资源层面培养和引进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促进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春东.论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10):134-134.

[2]柯昌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J].今日财富,2017(13):98-99.

[3]路琴,陈方.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浅析[J].纳税,2019(34):162.

[4]王建红.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133-134.

[5]赵蕾.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7(4):102-103.

[6]米瑞鹏.浅析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0):60.

[7]石庆艳.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财富时代,2020(2):203-204.

[收稿日期]2020-09-03

作者:杨亮

财会流程的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3:

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资源节约社会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化成为必然。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使得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具有必要性,本文结合《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及走访调查意见提出质量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并构建覆盖会计信息化规划、建设、运行全周期、全要素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财政部于2009年4月12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描述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蓝图。201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起到规范、指导和促进作用。当前许多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化缺乏规划、各自为政、应用方案和业务需求不匹配、项目决策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安全和风险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位、会计信息化人才短缺、重硬件轻软件、重会计数据生产轻系统控制等诸多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化工作无法满足企业预期需求,无法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为深入贯彻企业信息化工作规范,减少或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质量评价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二、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依据、内容与原则

(一)评价依据

鉴于我国尚没有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标准,2014年开始实施的《规范》因对会计信息化工作从信息化规划、组织机构设置、人员权限划分、软硬件选择、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可以作为进行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由软硬件、人员、数据、规程等部分构成,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可从其构成入手。

(二)评价内容

结合《规范》以及实务经验,本文提出如下评价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内容:

是否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制定会计信息化规划,不造成投资浪费;是否存在结构合理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能力能否会计信息化工作相匹配;是否结合会计机构实际以及会计软件中电子分工要求进行合理的权限划分并授权;会计软件功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软硬件的选择是否与自身技术及业务需求相匹配,是否安全可靠且能够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是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现内部业务直驱式记账以及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提高业务处理和管理的效率;是否制定健全有效能覆盖会计信息化全过程的内控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及数据安全,发生故障时是否有应急机制;系统是否有较强的防错纠错能力。

(三)评价原则

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应依据评价内容开展,设计和选取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的原则包括可行性、综合性、动态性和重要性等。

1.可行性原则。指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含义要明确,信息可以取得,具有可操作性。

2.综合性原则。指评价指标的覆盖面要从总体上涵盖会计信息化的战略规划、运行环境、系统功能、安全控制、运行效率等方面。

3.动态性原则。指在会计信息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依据关注重点的变化,评价过程中对所选指标进行相应变更和调整,还包括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需求变化所引起质量评价指标的改变及其再评价。

4.重要性原则。强调抓住反映会计信息化质量特征的主导因素来设计指标,适度粗略化那些与此目的关联程度较小的指标,使指标重点突出,具备一定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三、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两个维度构建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一个维度是从会计信息的“化”字出发,强调动态性,纵向评价会计信息化的规划、建设、运行各个阶段以及会计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下运动过程中每个环节;另一个维度是从会计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以及环境出发,强调“全面型”,横向将计算机软硬件、人员、数据、规程等纳入评价范围。

(一)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1.会计信息化生命周期各阶段。

本文构建会计信息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三层结构如表(1),第一层是目标层,即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来自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建设阶段以及运行阶段指标;第三层为指标层,包括影响规划结果、建设效果和运行效率等指标。

(1)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会计信息化生命周期始于会计信息化规划。Fischhoff(1985)研究发现,对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影响从该系统的规划时期已经注定,规划的合理程度及过程特征会对后来的系统运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王凡林(2010)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化规划过程特征按照规划效果影响程度依次为合规性、可控性、集成性、规范性、合作性和可审计性。其中合规性排在首位,说明会计信息化规划时必须要考虑会计处理所要遵循的会计政策和财经法规以及《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要求。本文提出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的评价指标见表(2)。

(2)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占据会计信息化工作生命周期中处于最重要地位,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或决定会计信息化运行阶段的质量。会计软件选型、硬件架构配置和信息平台开发等各项工作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和管理需求且具有先进性,业务和数据流程是否优化,组织架构是否调整,人员是否进行培训,基础数据是否整理,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和完善,信息系统是否按进度及时交付,这些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质量评价需要重点关注的。评价体系包括:会计软件、平台、流程、组织、数据以及制度和实施效率等指标。

(3)会计信息化运行阶段。在会计信息化运行阶段,管理层关注的是会计信息化后的效率和效益,包括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更关注数据的正确性、操作的便捷性、财务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度、数据的共享性、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应用情况、运行情况以及运行效果指标,包括企业所应用的系统以及系统的集成程度、数据的共享程度、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生产效率提高程度、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

2.会计信息运动环节评价。会计信息系统通过采集和输入会计数据,传递和处理会计数据的运动,最终生成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并通过决策的执行反馈形成新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数据的采集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利用三个环节。

(1)会计数据采集获取环节评价。会计数据采集获取的正确、全面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和有用性,另外数据采集界面的美观度以及自动化、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度影响着会计数据采集的效率。因此,会计数据采集环节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度、自动转账程度、获取数据的全面程度、获取数据正确性控制措施的执行度、操作人员的权限划分及执行情况等。

(2)会计数据处理环节评价。在信息化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基本上是由操作员执行系统的功能自动完成的,各功能之间存在着数据或控制上的联系,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数据处理的流程和软硬件及数据的安全性。评价会计数据处理的指标可以有:操作流程的遵循程度、会计处理的合规性、系统安全性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故障应急响应情况、会计档案的备份和保存情况、会计数据传递的便捷程度等。

(3)会计信息利用环节评价。会计信息被信息使用者使用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会计信息输出的方式和格式影响信息利用的方便性和有用性,所以会计信息利用的评价指标包括会计信息的共享程度、会计信息的输出方式、会计信息的输出格式、会计信息利用的便捷程度、会计信息的可获得程度。

(二)全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

会计信息化要素包括:软件、硬件、人员、数据、规程。站在全要素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化质量进行评价,需要分别对每一种要素定义评价指标。

1.会计软件。会计信息化中涉及的软件既有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也包含应用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等。本文仅对会计软件进行总体上的质量评价,会计软件所包含具体功能的详细评价应该在选购会计软件时进行。会计软件质量总体评价指标见表(3)。

2.硬件。会计信息化中的硬件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平台构建。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以及管理上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实时交换信息平台或定期交换信息平台或混合信息平台,然后确定C/S、B/S硬件架构体系。对于硬件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符合企业管理特点和管理要求的程度、硬件架构配置的合理程度。

3.人员。会计信息化中的人员包含会计信息化主管、操作、维护以及档案保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工作中的人员进行评价要考虑各类人员完成本职工作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岗位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

4.数据。会计信息化中的数据包括基础会计数据和生成的会计信息。由于企业中不同子系统相对独立, 如果没有统一规划或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业务规范和数据模式,会导致数据表达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不完整。因此,准确性、完整性、来源的唯一性、引用的一致性、实时性是会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指标。考虑信息化下会计信息处理和利用的特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定制性、可理解性、可审性、可重用性。

5.规程。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要制定和建立各项制度规程,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规程。相关的制度包括会计信息化的岗位责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等,对于规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一是要有制度;二是制度的执行要到位。所以评价指标包括制度的完备性和制度执行力。

(三)全周期会计要素评价

上述内容从全过程和全要素的视角分别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考虑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以及各个阶段各要素的参与程度不同,因此本文构建覆盖信息化全周期、全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四)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方法

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主观满意度的定性评价,另一类是基于量化指标的客观评价。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观评价标准是相关人员(包括CFO、系统开发及维护人员、软件操作人员等)的满意程度。此类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真实反映用户的经验判断以及对系统的认可程度,不足在于每个企业的经验值和主观感受不同,不同企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评价是建立在能够很好选取各项量化指标,并确定其权重。其优点是量化评价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评价结果,避免主观的片面性,不足之处在于量化指标的选取以及对会计信息化质量的重要程度的确定还是存在着主观判断。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的评价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四、结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其质量对企业发展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评价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质量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本文结合《规范》以及走访调查经验提出质量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并构建覆盖会计信息化规划、建设、运行全周期、全要素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还表现为随着时间推移,信息系统会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与用户管理需求不相匹配性,需要及时调整评价指标来反映和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真实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兴荣,朱庆须.基于突变论的会计信息系统评价[J].财会月刊,2008(8).

[2] 杨周南,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6).

[3] 汪元华.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12(5).

[4] 王凡林.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特征与可信性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0(11).

[5] 杨武岐.会计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J].经济论坛,2005(21).

[6] 马万民.论会计信息系统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9).

作者:刘根霞

上一篇:专业声乐教学声乐艺术论文下一篇:税务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