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并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分析了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前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对贵州省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贵州省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论文 篇1: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农产品贸易成为了农产品贸易的主流特征,农产品贸易发展战略,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然而发达国家却滥用贸易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从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对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 主要措施

一、 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因素

(1)国内因素

1.农业生产规模小,综合生产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小、农产品质量差和抵抗风险能力弱等。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很难以进行科学的生产和经营。加上一些生产者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使得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化肥的滥用,剧毒禁用农药的喷洒是常有的事情。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有赖于无污染的优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失去了农产品品质保证的自然基础,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并造成农产品对人类健康安全的极大威胁,同时在国际绿色技术标准严格的检测体系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3.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存在问题

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方面,我国还存在标准低而且少、标准陈旧、对WTO农业标准的协议利用不够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率低等问题。目前我国的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要;另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还很不完善。

4.信息服务体系落后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作过程中,有很多部门收集信息、分析风险,但各部门在风险信息收集、处理等方面沟通不够。虽然我国媒体对绿色贸易壁垒做了大量报道,但几乎都是以新闻形式,未形成系列的、专门的信息群。缺乏一套完全公开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信息披露机制。

(2)国际因素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本国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农产品的贸易也就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领域之一。其次,环境和资源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的发展就失去依托。于是各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律以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给予健康的考虑,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提出新要求。再次,国际条约和协定中缺乏有效明确的约束性规范,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往往被滥用,成为贸易保护手段。最后,伴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相继发生的几起世界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禽流感、口蹄疫、二恶英实践,都引起了各国对农产品贸易保护的重视,在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受到限制的条件下,以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为由的农产品贸易争端频发。

二、我国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面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必须结合我国的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冲破绿色壁垒,确保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

1.增强绿色经济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很难以进行科学的生产和经营。加上一些生产者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使得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于是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使国民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环境和资源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

2.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合作

绿色贸易壁垒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各国通过制定、实施绿色保护法规和技术标准,客观上可以防止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商品进口,从而有利于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然而各国需要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合作,因为个体理性的行动导致集体行动的非理性结果,在缺乏有效的国际协定约束的前提下,都不利于全球环境的保护。同时,我国要积极参加农产品绿色规则的制定,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规则。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但还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清理和修订力度,解决标准陈旧、技术指标落后等问题,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水平及进程;其次,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方面,要建立一些检验检测能力强的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再次,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认证体系;最后,在监管方面,要重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强调源头管理、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林国华,林卿,王庆.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许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石敏俊,吴子平,陈志刚等.食品安全、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争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吴凡.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及我国应对措施[M].2008.

[5]关春柱,夏玲.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M].2008.

[6]马进军.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9.

作者:王宇哲

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论文 篇2:

贵州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冲击研究

摘 要: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并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分析了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前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对贵州省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贵州省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冲击;对策

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并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中最为盛行的一种。贵州省农产品的出口也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和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和趋势,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20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绿色革命”这一概念的提出,“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的观念在全球日益盛行,人们更加重视商品的质量,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环境质量,由此传导到国际贸易领域,就促使了贸易方式的变革,即越来越多的国家本国进口商品制定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检疫标准或准则,如环境标志产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认证等标准。这种代替传统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措施,被称之为绿色贸易壁垒。在产生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化,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各种传统非关税壁垒呈现出减弱或消除的趋势,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成为一种新型重要的贸易壁垒。

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比较,绿色贸易壁垒是通过公开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依据和基础,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目前国际上已签订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更是大力推行环保立法,为绿色壁垒提供法律支持。此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国际社会组织颁布了很多保护性公约,保护的内容涉及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流体,从流体到大气。这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工业制成品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就使得绿色贸易壁垒的保护内容十分广泛。

据WTO数据统计,2008年以来,在全球4 917种产品中,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3 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 32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6 790亿美元,占13%,共计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一个强烈呼声,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产品的内在与外在的环境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可以断言,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将会长期存在,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贵州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作为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贵州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海拔高度来说,贵州平均海拔在1 100米,这在中国是唯一的。贵州位于云贵高原过渡带,处在斜坡地带上,1 100米的平均海拔有400米到2 700米的垂直温差,这种唯一性的优势表现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左右。另外,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在41%,工业污染小。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都非常有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近年来,贵州不断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贵州省农产品出口发展较快。在全省外贸增长的同时,农产品国际贸易不但实现了同步增长,而且增幅大于前者。2012年贵州省全年农产品出口总额达2.91亿美元,同比货值增加32.1%。但是,需要指出的,农产品贸易同比贵州省整体对外贸易发展还存在不足和发展空间。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贵州省货物出口总额在全国居22位,而农产品出口额居26位。这说明贵州省农产品出口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012年国发二号文件全文以明确指出贵州省要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农产品出口对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内相关产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商务部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为此,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也是推进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快贵州省农产品出口,一方面要不断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品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发展变化。

目前,贵州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但出口农产品结构单一,一些特色农副产品出口数量偏低,这需要加大茶叶、蔬菜和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推进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最严重的领域。随着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针对中国产品的限制措施也持续增加,技术标准日趋严格。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分析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积极回应,对于贵州省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绿色贸易壁垒环境下推进贵州省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以及其给贵州省农产品出口造成的消极影响,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合理有效的绿色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对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层面的制度建设

1.建立并完善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联合工作机制

根据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及出口要求,首先,要建立省商务厅、检验检疫局、农业厅等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可以尝试建立农产品出口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情况,就农产品出口推进以及在出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通过和相关部门的有机配合和共同作用以达到推进贵州省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目的。

2.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面对目前国家贸易发展中,绿色贸易壁垒盛行,全球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的新形势,2012年,贵州农业产品同比增长37.7%,但快速增长和市场扩张的背后,出口农产品结构单一,烟酒独大,占了出口总额的九成。对此,贵州省农业发展应当以一种战略思维来考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环境技术因素,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以此来更好地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并且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功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也要积极搭建相关信息平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情况,加强对国外市场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变化的跟踪总结并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为外向型龙头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

(二)行业层面的对策

1.充分认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根据国际的实践经验,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在保护国内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在推进贵州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省市各地农业行业协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农业产业发展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使其能够在贵州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起到促进作用。

2.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来看,农产品出口往往采取以较低的价格打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此外还时常出现农产品出口企业竞相压价的现象,这种行为十分容易遭到进口国的各种贸易限制,包括绿色贸易壁垒。针对这一现象,在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过程中,对行业协会而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起重要农产品的数量、价格监测系统,当发现对某一市场销售价格降低和出口数量大幅增加时,要迅速查明原因并找出对策,尽量避免出现企业竞相压价现象以减少国际贸易的摩擦的出现。

3.加强行业自律

近几年来,信用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无疑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据海外报道,最近几年泰国出口至日本的食品总值攀升30%。其主要原因就是泰国食品企业产业集中度高,质量控制相对中国企业更加稳定。日本客户将订单转移到泰国和其他一些东盟国家,导致我对日出口继续下滑。对此,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自律功能,积极参与行业规范、产品标准等的制定和修订,强化质量控制,提高出口农产品安全水平。

(三)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

1.充分重视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

对于贵州省出口企业而言,在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在思想上要重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影响。一方面,企业要做好自律,从源头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省农业资源和特色产品的整理归纳,并通过在国外各类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参加国外展览,加强宣传贵州,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公司企业的交流,树立贵州农产品的正面形象,并减少和消除针对贵州省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2.构建企业产品出口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农产品出口企业作为直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主体,在紧密联系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同时,更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和因素,努力构建企业出口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3.不断提高绿色环保产品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核心所在。对于贵州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必须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避免低价竞争。要通过加强运用非价格竞争手段,积极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倡优质优价服务的竞争战略。为此,企业要将其价值链不断向高附加价值的活动环节移动,加大研发投入,用于绿色环保高品质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杨绿野.浅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2).

[3]麦文伟.应对国外低碳贸易新壁垒的策略选择[J].中国检验检疫,2011,(6).

作者:张军

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论文 篇3:

纺织服装出口业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研究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之名,对出口国进行的各方面的限制,是非关税贸易壁垒中的一种。目前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产业和科技优势,对我国针对性的提高安全、卫生和环保标准,对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形成了新的障碍。通过分析纺织服装出口业中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促进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纺织服装;绿色壁垒;出口应对

目前国际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针对性地提高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同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来构筑贸易壁垒。而在一系列的贸易壁垒中,因结合目前国际社会主流思想而最具隐蔽性的环保措施受到公众和世界各国的认同,成为贸易保护最有影响力的措施,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

1 纺织服装出口业中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1 歧视性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全球的主要生产者为劳动力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越南等,而其出口对象主要为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从环保科技及人文环境意识等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本不及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在一边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一边依靠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尖端技术,制定一系列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标准和规定,实则具有强烈的歧视性。

1.2 广泛性

广泛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1)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主流意识,人们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前提高。同时,各国消费者,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考虑到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也更崇尚绿色、健康、环保以及关心到植被保护,动物福利等。所以,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到了发达国家,发展中过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所有进口及出口产品。

(2)由于绿色环保的概念涉及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纺织服装领域,会遇到的绿色贸易壁垒贯穿了整个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到工业制成品,以及生产各项产品所涉及的生产部门,生产方法,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

1.3 合法性与隐蔽性

各国政府及各地区性贸易组织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繁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及法律法规。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在这样完备的法律掩护下,成为众多贸易壁垒中最为合法及隐蔽的一种,使得众多准备不够的企业难以招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些法律原则概念实在模糊,例如,WTO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和动植物健康安全协议规定,WTO成员国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这样的界定过于宽泛,成为各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力武器。

(2)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动态性,并且经常会不公开或半公开的变更,令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很难适应。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除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外,各地方政府亦有不断变更的制度规定。

1.4 利弊双重性

当然,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否认,绿色贸易壁垒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保护生命安全健康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同时,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道路上,各国更加积极探寻更清洁的能源及产品,创造了新的产业技术领域和贸易机会。例如,在我国,它不仅促进了纺织品服装绿色环境标准的建立,推广了环境标志制度,还有利于绿色纺织品服装的研发和生产。

2 纺织服装出口业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方法

根据以上绿色贸易的特点,我们可以研究总结出一些应对方法,从而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业走得更加顺畅稳健。以下主要从政府和企业这两个角度,分析纺织服装出口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方法。

2.1 政府应对方法

2.1.1 增强环保意识,做好宣传活动

政府在社会宣导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积极大力的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活动,增强出口企业的环保意识、标准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并且监督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生态环境、消费者权益等的保护工作。

政府还需引导企业关注焦点的转移,使企业的目光由价格重心转移到标准重心、质量重心,从被动执行绿色标准到主动参与绿色标准的执行。

2.1.2 引导产业投资升级,促进行业结构优化

政府应采用积极干预结合产业政策诱导的方式,制定相关政策从而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指明企业发展方向,创造良性的行业发展环境,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紧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同时,政府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综合策略,加快和扶持高新绿色技术的研发工作,吸引资金投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高绿色标准的设计、制造、研发环节。如,提倡使用环保印染、植物染料和天然动植物混合纤维,减少使用石油产品,并尽可能的循环使用再生原材料。

政府还应加强对产业链的整体建设,原材料企业要与供需双方客户在产品的检测,研发费用等方面协同发展,共同承担,双方共享研发成果,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

2.1.3 加强协调政府与各国贸易关系

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应利用好外交手段,在国际社会中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为国际贸易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为面向世界的窗口,政府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构与组织,协调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相关工作,利用其成员国身份,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和权力,限制国际贸易中过高的贸易壁垒,并利用外交手段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变摩擦为合作,协调各国贸易关系,为出口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和有效服务。

2.1.4 地方政府增强信息服务

对于江苏、浙江、广州等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其地方政府应当协助企业密切关注并及时发布纺织服装贸易政策、国外设限动态,做好产业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针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国际贸易壁垒资料,掌握最新动态,提供咨询,使企业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有效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同时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全面实现纺配管理网络化,指导企业积极应对纺织服装技术、环保标准。

2.2 企业应对方法

2.2.1 加强企业的绿色管理工作

目前国际上整体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新型纤维材料、设计研发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配备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性等。其中,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企业应顺应发展潮流,在生产过程中融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管理技术。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生产工艺的绿色管理。企业应树立绿色生产的观念,将绿色环保的概念深化到整个生产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在产品设计方面,详尽了解目标国家纺织服装安全项目要求,组织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拒绝缺陷设计。在包装材料方面,应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如植物)、选用同种材料、循环再生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含毒性材料。

(2)纺织品印染过程的绿色管理。要尽可能摒弃原有的有害助剂,而是采用绿色染料替代,从而在源头上规避甲醛、偶氮染料等所带来的贸易风险。

(3)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主要表现为搜集绿色信息、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开展绿色促销等。在国际贸易中,纺织服装企业应重视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以此双证作为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2.2 增强纺织服装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

以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认证证书为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中,只有不到1%的企业获得该证书,其中大部分还是外贸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中国纺织行业中的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辅料商等这些纺织行业的上游企业却很少积极申请生态纺织认证。

加强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就是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国内各类环境治理活动,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教育,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尽可能与职业卫生和安全国际管理标准相接轨。

参考文献

[1]邹科.绿色壁壘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0,(4).

[2]李美红.我国服装业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8).

[3]邹小芳.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作者:韩冰

上一篇:行政执法行为研究论文下一篇:市场形势营销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