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壁垒应对研究论文

2022-07-03

项目依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5-2016年重点课题《多边贸易规则弱化背景下中国应对贸易壁垒的制度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摘要】贸易壁垒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却依然活跃在经济舞台上。中国自加入WTO后,非常重视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此,我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来试图促进贸易便利化。另外,应对贸易壁垒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困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贸易壁垒应对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贸易壁垒应对研究论文 篇1:

民营企业探索性创新路径

通过对区域产业集群中的众多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旧选择的是对现有产品及工艺改进的开发性创新,只有极少数企业在进行探索性创新,也正是这些探索性创新成就了这些少数民营企业的发展,使他们不仅成为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而且巩固了其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地位。为此,文章以创新理论为基础,以新光饰品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路径,为其他民营企业的探索性创新提供借鉴。

一、理论基础

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关系密切,这对概念源于1991年March提出的组织中存在探索和利用两种学习行为,后来Benner和Tushman按照当前知识或技术轨道偏离(接近)程度和现有客户或市场细分的偏离程度两个维度,明确提出了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两个概念。对于影响企业探索性创新因素的研究众说纷纭。如Subramanian(2012)发现企业知识型人力资本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发挥了直接的积极作用;Jansen等(2006)认为连通的非正式协调机制是探索性创新的重要前因。根据已有研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企业探索性创新来源于市场环境(ME)、企业EOL(环境—组织—领导)、企业战略目标(SG)、联盟网络(AN)、企业行为与协调机制(BC)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经历“确定探索性创新目标—分析解决方案—搜索新知识—合作解决方案—实现探索性创新目标—开拓新市场”等六个阶段得以实现。该路径可描述为:企业探索性创新以市场环境(ME)为起点,由领导(L)根据对组织条件(O)和内部环境(E)的分析判断为基础,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SG),然后围绕企业战略目标(SG)确定探索性创新目标,通过联盟网络(包括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供应商、客户等)共同分析解决方案,搜索新知识,合作解决方案,实现创新目标,开拓新市场,在整个探索性创新过程中企业行为与协调机制(BC)贯彻始终。

二、 案例:新光饰品有限公司

1.新光饰品有限公司简介。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95年的集饰品研发、生产、销售、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总资产12.5亿元,员工5600余人,现已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和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企业,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流行饰品生产基地之一。现有“新光”、“希宝”两大品牌,有合金、爪链、铜金等五大系列共20余类20万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70多项荣誉。2005年9月“新光牌”金属镀层流行饰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6月“新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新光饰品有限公司的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在目前全球性模仿经济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如果仅依靠开发性创新难以突破重围,企业要想具有新颖的、颠覆性的创新必须以其坚实的知识为基础,在开发性创新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力,积极去应对未知环境,并能够容忍失败,善于尝试和变异进行探索性创新。新光饰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企业自身知識的积累,而且不断对现有产品与工艺进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市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探索,如表1所述。自2003年起新光饰品公司就开始参与《金属饰品》浙江省地方标准的起草,作为全国仿真饰品(或称流行饰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自2009年该组织建立至今,新光饰品公司已主持起草了12项仿真首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8项已顺利颁布实施。自2007年“贵金属覆盖层饰品铸造通用技术条件”、“贵金属覆盖层饰品装配通用技术条件”、“金属覆盖层饰品铜和锡覆盖层”、“贵金属覆盖层饰品电镀通用技术条件”等四项全国性的行业标准之后,2014年1月主持起草的《贵金属覆盖层饰品》及《儿童饰品判定指南》等两项国际标准也顺利通过审定。

三、案例分析

1.新光饰品公司探索性创新的环境分析。饰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品的扩展使其不仅可用于手饰、脚饰、胸饰、包饰等美化个人仪表,还可以用于车饰、台饰、床饰和房饰等装点居室、汽车、美化环境。根据中国行业咨询网的统计数据分析,饰品行业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在中国的消费需求也非常庞大,而且这种需求还带有明确的个性、时尚、提升品位的方向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环境是促成企业进行探索性创新最大的推动力,正是在这样的大市场环境下,新光饰品公司充分认识到探索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不仅平均日开发新品150余款,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环保材料的研发,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使企业成为了行业领袖,一直保持其行业龙头企业的地位。2.新光饰品公司探索性创新的战略分析。探索性创新观念的形成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处于组织“上”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要有探索性创新观念,他们对探索性创新的重视程度会对整个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有效规避行业内低成本的恶性竞争,饰品行业必须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突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能够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新光饰品公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认知下,拥有一个富于探索性创新观念的领导者和管理团队,才形成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新光饰品公司探索性创新的联盟网络分析。对于制造性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是探索性创新的核心。在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获取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企业若是一个封闭的自我运行系统,是无法取得知识转移效果的,必须借助于企业的联盟网络,即由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供应商、客户等形成的以企业为核心的网络。新光饰品公司做为义乌市饰品龙头企业,是首批义乌市创新型企业,也是浙江省创新示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义乌市政府和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除公司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于科技研发经费外,还因其创新成果获得政府专项科技进步奖励奖金736.8万元。与此同时,公司先后与10多所国内高校展开合作,与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组建的“浙大材化新光研发中心”,与昆明理工大学组建的“环保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组建的“饰品创新设计研发中心”都为“新光饰品科技研究院”提供着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公司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上百家企业存在着联盟网络关系,使得企业能够充分有效地整合所需资源,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交流和学习,并根据企业的探索性创新目标,分析解决方案,不断搜索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与联盟网络内组织共同合作解决方案,实现探索性创新目标,研发新材料,产生新产品,开拓新市场。4.新光饰品公司探索性创新的企业行为与协调机制分析。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在组织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企业为追求目标的实现,对外部环境刺激会作出一定的反应,即为企业行为。而随着企业联盟网络的形成,企业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规模也日益扩张,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进行探索性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势必要发挥企业协调机制的作用,甚至要在组织内引入市场机制来进行协调,以确保联盟网络内各组织之间的交易关系和交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发挥信息优势,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组织的效率,同时发挥竞争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及市场机制的激励功能。目前,“新光”爪链产品已实现100%绿色环保。与此同时,新光饰品公司先后与10多所国内高校共建了新光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发起“新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还组建成立了大学生创业项目组,不仅为企业注入了新的创新力量,也为社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探索性创新是在市场环境的推动下,企业领导者与管理团队根据组织自身的条件与内部环境,确定探索性创新的目标,在企业协调机制的作用下,与联盟网络共同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搜索和获取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执行,得以实现探索性创新的目标,并将探索性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探索性创新在民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需要持续性进行,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流程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群企业的网络化行为与探索性创新:诱导机制、演化机理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71372170)阶段成果,201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集群企业网络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基于义乌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FX2013243)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作者:曾宪达

新贸易壁垒应对研究论文 篇2:

中国应对贸易壁垒及其困境研究

项目依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5-2016年重点课题《多边贸易规则弱化背景下中国应对贸易壁垒的制度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贸易壁垒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却依然活跃在经济舞台上。中国自加入WTO后,非常重视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此,我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来试图促进贸易便利化。另外,应对贸易壁垒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困境。鉴于此,尝试阐述中国应对贸易壁垒的具体措施以及分析有关困境,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应对贸易壁垒提供帮助。

【关键词】贸易壁垒;贸易便利化;困境

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早已声名狼藉,但依然无法退出历史舞台。人类为了最大化贸易所带来的经济福利,尝试了多种措施去消除贸易壁垒,并建立了WTO这样的国际性组织。对于贸易壁垒,随着WTO影响的逐渐扩大以及各种国际法理条例的实施,试图以高关税来设置贸易壁垒越来越不可行,甚至违反相关国际法。当今世界总体关税处于不断下降中。不过,其它贸易壁垒却逐渐替代关税壁垒(宋玉华和杜群阳,2003)。传统上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分为直接限制措施与间接限制措施,其中直接限制措施包括进出口配额限制、进出口许可证管理以及外汇管制等,间接限制措施包括严苛的技术标准、卫生安全法规以及SA8000等。近来,出现了以各种理由来设置的新贸易壁垒,比如将劳工问题捆绑于贸易的劳工标准壁垒(朱延珺,2003)、以进口商品技术要求为借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杨波,2007)以及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王咏梅,2011)等。

一、国际贸易收益性与贸易壁垒存在性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已经证明贸易自由化能够提高经济福利,比如以绝对优势为视角或者以比较优势为视角的贸易理论,或者以资源禀赋差异为视角的贸易理论(H-O理论)。当国际贸易研究逐渐倾向于微观企业层面时,比如Krugman(1979)提出研究不同国家间同一产业内企业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也得到贸易提高经济福利的结论。Krugman认为即使国家间在技术或者资源方面完全一致,贸易也会产生并且提高经济福利。此后,Krugman(1980,1991)在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地理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著作。鉴于Krugman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上的贡献,他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国际贸易理论称为新贸易理论(马颖和陈金锟,2009)。贸易理论的前沿领域——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Melitz,2003),也认为企业出口贸易能够扩大福利。

既然通过国际贸易,参与国的经济福利得到扩大,那么显而易见经济体就应当实现自由贸易。然而遗憾的是,现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国际贸易与阻碍贸易的壁垒一直如影随形,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总体与经济个体之间存在利益的差异性。诚然,国际贸易能够提高经济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个体的福利都会随着国际贸易而提高。Stolper和Samulson(1941)论证经济体相对缺乏的某种要素所获得的收入会随着贸易而下降,例如美国资本充裕而劳动缺乏,为获得利益最大化,美国会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这会导致劳动者收入下降,所以汤二子和刘海洋(2011)在评述该文献时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对于资本充裕国家的劳动者是有好处的。总之,贸易永远无法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一旦反对者形成强大的经济势力去破坏贸易,各种贸易壁垒都将登上经济舞台。

二、贸易壁垒与贸易便利化

所谓贸易便利化,即简化、协调国际贸易程序,消除不合理的行政障碍,减少交易过程的复杂性,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货物和服务更好地跨境流通。由此看来,贸易壁垒与贸易便利化之间存在反向影响关系。如果经济体尝试应对贸易壁垒,那么该经济体也就在试图促进贸易便利化。当然,应对贸易壁垒与促进贸易便利化并非完全相同,因为存在其它一些措施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例如王冠凤和郭羽诞(2014)指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贸易便利化多于贸易自由化。总的来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能够妥善应对贸易壁垒,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贸易便利化。

由于经济体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就可以增强贸易便利化。在经济体难以实现完全的贸易自由化时,寻求贸易便利化的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贸易便利化,John Raven在广泛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制约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因素有:海关的廉洁和效率、口岸管理、商务的诚信水平与合作度、政策框架、支付系统、自动化客户的作用与态度、信息与咨询等。此外,相关研究也分析了贸易便利化的影响,比如Hertel et al(2001)、Wilson et al(2003)等从宏观视角以及Dennis 和 Shepherd(2011)、Francois和 Manchin(2007)等从微观视角进行了论证。他们基本都认为贸易便利化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结构,提高经济福利。

三、中国应对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举措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重视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加入WTO后,我国专门设立了商务部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同时遵循WTO的各项规定,努力消除各种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这对中国贸易便利化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在研究贸易便利化的影响,为中国相关贸易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比如匡增杰(2007)阐述了贸易便利化提议的发展进程,对贸易便利化所涉及的核心条款进行了分析说明。另外,王玉婧和张宏武(2007)也指出贸易便利化会对国际贸易及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然而粗放式的贸易增长会对全球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王慧彦等(2008)认为,贸易便利化是一种加和博弈,让全部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甚至在某些领域能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入世后的十几年,中国对外贸易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取得惊人增长。2013年,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然而,在总体贸易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消极因素,那就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所遭受的贸易壁垒并没有显著下降,贸易便利化程度依然落后,甚至停滞不前。

目前,我国政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应对国外贸易摩擦、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及贸易自由化、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等,稳定外部市场环境,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此外,中国企业一直被生产成本高、技术创新不足以及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所困扰。同时中国政府也需要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税费过重以及贸易管制过度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時,另一个棘手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中国如何为应对贸易壁垒建设一整套成熟可行的制度?如何为实现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为此,商务部向全社会开通了网站(http://www.mofcom.gov.cn/),在该网站上可以查询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信息,其中在“公平贸易”板块下设立了“贸易摩擦应对专题”。在这个专题里面可以浏览有关中国商品的相关贸易案件。尽管很多案件涉及到反补贴与反倾销的调查与裁定,但也存在很多以补贴与倾销为借口而对中国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对这些案件详细了解,可以增强对中国处理贸易壁垒的理解。中国商务部能够透明地公开这些案件及其调查,说明我国确实在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上的各种纠纷,也在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投入很大精力。

四、中国应对贸易壁垒的困境

受制于国内国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应对贸易壁垒时会存在诸多困境,主要包括:

第一,经济制度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别。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让市场来配置资源。然而,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有主体地位,这是我国经济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不同。尽管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秉承公平,不去做损人利己伤害贸易伙伴的行为。然而,国外并非如此,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无限制追求利润是其根本动机,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甚至不择手段,做出很多损人利己的行为。在中国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国外资本主义一遇到什么经济问题,经常会将矛头指向中国,比如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等。同时,国外政府也会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人为设置一些障碍,以求转化资本主义内部的一些矛盾。关于这一点,不仅是中国应对贸易壁垒始终存在的困境,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始终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

第二,在遇到贸易壁垒时,中国企业可能会采取直接退出出口市场的办法,这会导致中国应对某些贸易壁垒的努力化为泡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自负盈亏,因此企业是否出口决定于出口能否给其带来利润。事实上,尽管中国某个企业出口某种产品到国外并能够获得利润,如果这个时候国外出于种种原因对中国这个企业的产品人为设置种种贸易壁垒的话,这个企业很可能由于贸易壁垒所带来的额外成本而由盈利变为亏损。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为努力消除国外设置的贸易壁垒,会与国外进行磋商或者谈判。然而,在利润动机下,中国企业可能会直接放弃向设置贸易壁垒的国家出口商品,而仅仅面向国内市场销售,或者出口到其它国家。

第三,我国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的确存在某些问题,比如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以及污染排放严重等问题。另外,中国部分企业也有可能存在知识产权问题,比如盗版猖獗等。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国外排斥中国产品的理由并据此而设置各种贸易壁垒。然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朝夕所能完成的,而是一段长期的努力过程。这也是中国应对贸易壁垒的一大困境,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困境。

第四,随着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加之后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泛滥,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规则不断弱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欧日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并主导自由贸易区建设,催生出多个巨型自由贸易区,如TPP、TTIP、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从有序进入无序和碎片化状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却被排斥在外,因此压力倍增,只能被迫进行对外战略调整,主动但更多是被动地开展双边活动,或者加入并不由自己主导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在WTO平台上获得的对国际规则的发言权有了丢失的危险,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遭遇更多元的贸易壁垒困境。

五、结论

贸易壁垒始终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也不能避免遭受国外设置的诸多贸易壁垒。中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以求实现贸易便利化,利用国际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过,我国在应对贸易壁垒时也会存在诸多困境,所以需要理性思考这些困境,积极化解这些困境,才能更好地应对乃至最终消除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 杨波.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因:博弈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10):41-47.

[2] 马颖,陈金锟.新贸易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9(4):36-45.

[3] 滕晓梅.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贸易壁垒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2):128-130.

[4] 王冠凤,郭羽诞.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4(2):28-32.

作者简介:

席岩(1976-),吉林白山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贸易壁垒、贸易便利化、自由贸易区。

作者:席岩

新贸易壁垒应对研究论文 篇3:

基于标准化与专利策略的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研究

摘 要:我国专利运营策略与标准化策略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专利丛林”和专利标准化技术貿易壁垒,如何制定合理策略对行业发展有着战略意义。基于演化博弈论建模分析和仿真,行业内多个企业之间存在博弈情况下,探究标准化与专利策略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标准化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潜在市场,潜在市场收益是影响标准化与专利组合策略的关键因素,掌握领先技术专利的新兴技术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起着主导作用,在新兴技术未对传统技术具备压倒性领先优势的情况下,专利费对行业内企业采纳创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扩散起到关键作用。传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收益和决策均受到潜在市场收益、采纳者数量、专利费用等因素综合影响,并处于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论:为推进有利于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稳定策略,新兴技术企业应综合考虑标准化对潜在市场的影响、专利收费对技术采纳者的影响、采纳者之间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演变分析。政策应推动扩大新兴技术市场规模,降低新兴技术创新扩散壁垒,补偿新兴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外部性,防止标准必要专利挟持,推进技术创新扩散。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必要专利;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技术创新扩散

文献标识码:A  

The Evolutionary Gam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usion

Based on Standardization and Patent Strategy

SUN Weiwei1,LU Bincai2,KANG Xiaoli2,ZHANG Zheng1

(1.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2.SGS-CSTC Standards Technical Services (Shanghai) Co.,Ltd.,Shanghai 201612,China)

Key words:standardization;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technology innovation;evolutionary game theory;technical innovation diffusion

0 引言

随着科技与标准的日益融合,未来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依附于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话语权[1],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已经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转向技术标准和专利的竞争[2]。科技成果转化为专利和标准,对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3],我国面对国际“专利丛林”和标准化技术贸易壁垒,与发达国家在运营模式和战略上存在一定差距[4]。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步入调整期[5],合理使用专利标准化策略使得专利的经济效益最大化[6],使其专利技术成为强制性或事实性标准,影响到新兴技术企业的战略利益。

标准化与专利策略研究属于学科交叉型的研究前沿,知识产权、标准化和技术创新扩散构成了复雜的三螺旋动态关系[7],在学术界,围绕着标准化对技术创新扩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专利与技术标准的冲突与协调、标准必要专利的战略性使用有不同看法[8-10]。基于特定技术的标准可以实现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产品成本,实现规模经济[11],然而标准对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的作用,限制了新兴技术的形成,也会对新兴技术创新扩散产生影响,孙冰等通过多主体博弈仿真分析研究了竞争与合作交互作用下新技术扩散过程,技术扩散发展与演化的后续过程将会驱动新技术标准的形成与锁定[12],但是在不同的标准与专利协同策略影响下,技术创新扩散会如何变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闫涛[13]以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选择对技术标准的竞争结果的影响,没有从企业之间博弈角度展开研究。李艳华[14]分析了标准化过程中两家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然而现实中行业内往往不止有两家企业,多家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策略之间通过相互竞争和合作相互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孙威威,张峥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扩散的专利策略进行了演化博弈仿真与优化算法研究[15]。

在标准化与专利战略中,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定价规则是多边技术贸易规则体系的核心内容[16],是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规则,具有战略价值的标准必要专利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学术热点,学者们主要从法学的视角,针对标准必要专利纠纷、权利分配原则、司法判决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情报学等角度的研究较少。创新者可以从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收入中获得公平的投资回报,进而为标准贡献最好的技术,保证标准的最优性和技术进步性,促进创新和产业发展[17]。然而标准必要专利的FRAND原则比较模糊,导致该原则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计算成为争论的焦点[18]。随着5G、物联网等大规模应用,巨大的市场体量必将催生新一轮标准必要专利大战,急需面向新一代ICT的产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实践引导[19]。

技术创新扩散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与经济、市场、制度相结合的过程,学者研究成果颇多,但说法各异,未形成统一观点[20-21],创新概念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扩散属于技术变革三阶段范式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即:发明研发→技术创新→创新扩散[22]。傅家骥认为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扩散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3],技术创新扩散包括技术扩散[24]。舒尔茨(1990)认为“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经济影响”[25],技术创新只有得到广泛的扩散和推广,才能产生更大范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6]。在企业群体中,作为扩散源头的企业(即发现或掌握新技术的企业)在推动新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不同的标准化和专利策略影响下,技术创新扩散和技术标准会如何演化,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分析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标准与专利策略促进技术扩散,突破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经济[27-28]。

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不同的潜在市场收益下,从多家企业采纳技术和标准化决策的角度展开分析,研究不同组合策略对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为实现新兴技术扩散、制定标准化和专利组合策略提供理论模型和量化参考,研究发现传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收益和决策均受到潜在市场收益、采纳者数量、专利费用等因素综合影响,并处于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为推进有利于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稳定策略,新兴技术企业的标准化与专利组合策略应综合考虑标准化对潜在市场的影响、专利收费对技术采纳者的影响、采纳者之间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演变分析。

1 企业决策与博弈分析

1.1 潜在市场收益

基于技术标准规制的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标准化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目标市场准入,不符合当地标准的产品和技术无法进入当地市场销售。市场假设为:新兴技术受制于标准壁垒,无法在封闭市场m0销售扩散,市场由传统技术企业所占有。开放市场m1中新兴技术具备相对竞争优势,新兴技术的市场份额比例为a,传统技术市场份额比例为1-a,a∈(0.5,1]。当标准修订后,封闭市场消失,此处新的开放市场假设m2=m0+m1,为固定规模市场。

1.2 企业决策

新兴技术相对与传统技术具备技术领先优势,例如新能源车中的刀片电池,在通过挤压测试等安全标准方面领先于其他传统动力电池,传统技术企业是否采纳刀片电池,国家标准是否有利于刀片电池的推广和扩散,刀片电池专利是否授权给其他企业,专利费高低等影响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企业的理性决策。

新兴技术企业和传统技术企业的决策受到收益与成本的影响,对于传统技术企业,受到修订标准后的市场收益损失、采纳新兴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带来的市场收益损失,如果企业支付专利费采纳新兴技术,则需要支付专利费成本,但是在市场竞争中与不采纳新兴技术的企业存在竞争优势。对于传统技术企业,如果专利费支出大于修订标准和采纳新兴技术的收益,传统技术企业则会理性选择拒绝修订标准,不采纳新兴技术,不支付专利费用。

对于具有新兴技术专利的新兴技术企业,如果标准修订,则会由于封闭市场变为开放市场,获取市场收益增量。如果封闭市场潜在收益较少,则标准修订对新兴技术企业的激励不足。如果不开放专利许可,则新兴技术由新兴技术企业垄断,无法实现在传统技术企业中实现横向扩散;如果专利费收益较小,专利许可后传统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对新兴技术企业带来市场损失,专利费收益小于市场收益,则新兴技术企业理性选择不开放技术专利;反之,如果专利许可费大于市场竞争损失,则新兴技术企业更有意愿开放技术专利许可。

由于成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的决策会受到专利费、潜在市场收益、市场竞争关系、是否采纳新兴技术等多因素动态变化影响,企业自身决策也会受到竞争对手的决策影响,因此,需要基于演化博弈论进行动态分析,在不同的潜在市场收益(受到标准化决策影响)、专利费、是否采纳新兴技术等决策对传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以及分析策略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1.3 企业收益矩阵

假设行业内有一家新兴技术企业和多家传统技术企业,新兴技术企业的技术专利具备相对优势。然而由于网络效应和技术锁定效应,传统技术企业往往会倾向于选择传统技术路线,而非最优技术(新兴技术)。为简化分析,假设1家新兴技术企业和n家传统技术企业进行博弈,在新兴技术专利开放授权的情景下,新兴技术企业与传统技术企业的收益矩阵见表1。

下面对不同情形下的企业收益进行详细推导。

技术标准化情况下,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为:

Lx=λxn+a(m0+m1)xn+1(1)

式中:专利收入λx,x为传统技术企业购买新兴技术专利的企业数量;λ为每个传统技术企业缴纳的专利费。为简化分析,假设同等技术的产品市场份额由同等技术的企业平分,其中新增m0市场收入s=am0/(xn+1),原开放市场m1的市场收入s= am1/(xn+1),两者相加为市场收益总和。由于购买新兴技术专利的传统技术企业增加带来的竞争,导致市场份额流失,新兴技术企业只能获取部分市场份额。

新兴技术企业在开放专利许可后,与开放专利许可前的比较收益为:

Lx-L0=λxn+

a(m0+m1)

xn+1-am1

(2)

未标准化(维持标准)情况下,封闭市场未开放,新兴技术企业的比较收益为:

Lx-L0=λxn+

am1

xn+1-am1

(2)

在未标准化(维持标准)情况下,采纳新兴技术并支付专利费的传统技术企业的收益为:

Qbc=

m0n+am1xn+1-λ(4)

在未标准化(维持标准)情况下,不采纳新兴技术、未支付专利费的传统技术企业的收益:

Qbb

=m0n+(1-a)m1n-xn

(5)

技术标准化情况下,原来的封闭市场变为开放市场,采纳新兴技术并支付专利费的传统技术企业的收益:

Qxc=

a(m0+m1)xn+1-λ(6)

技术标准化情况下,封闭市场变为开放市场,不采纳新兴技术、未支付专利费的传统技术企业的收益:

Qxb=(1-a)(m0+m1)n(1-x)

(7)

传统技术企业的均衡收益为:

Qx=xQxc+(1-x)Qxb(8)

Qb=xQbc+(1-x)Qbb(8)

进一步的,对传统技术企业进行建立复制动态方程,并求解。

1.4 企业复制动态方程

F1和F2分别为修改标准下和维持标准下传统技术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当X=0或1,容易求得F1=F2=0。

F1=dy1dx=x(Qxc-Qx)

=x(1-x)(Qxc-Qxb)

=x(1-x)

a(m0+m1)xn+1

-λ-

(1-a)(m0+m1)n(1-x)

(10)

F2=dy2dx=x(Qbc-Qb)

=x(1-x)(Qbc-Qbb)

=x(1-x)

am1xn+1

-λ-

(1-a)m1)n-xn

(11)

对复制动态方程求导:

dF1dx

=(x2-x)(m0+m1)n

a(xn+1)2+

(1-a)n2(1-x)2

+

(1-2x)

a(m0+m1)(xn+1)

-λ-

(1-a)(m0+m1)(1-x)n

(12)

dF2dx

=(x2-x)m1n

a(xn+1)2+

(1-a)n2(1-x)2

+

(1-2x)

am1(xn+1)

-λ-

(1-a)m1(1-x)n

(13)

2 數据仿真分析

将专利费、潜在市场收益等作为关键参数,设定4种典型场景进行分析,分别为低专利费+高封闭市场收益、高专利费+高封闭市场收益、低专利费+低封闭市场收益、高专利费+低封闭市场收益,使用Python编程进行仿真分析。

2.1 低专利费+高封闭市场收益

专利费参数较低,封闭市场收益较高的参数见表2。

软件模拟仿真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

首先分析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标准修订后,在开放技术专利许可情况下,如果采纳新兴技术的企业数量极少,由于潜在市场开放,被少数企业获取相对优势市场份额增量,则新兴技术企业可以获取更高收益。随着采纳新兴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则其收益快速下降,并随着传统技术企业挤占更多市场份额后,新兴技术企业收益变为负数。随着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数量的增加,专利费收益弥补了市场份额损失,新兴技术企业企业总收益随之扭亏转盈,即呈现U型曲线。但是,其收益受专利费影响,如果专利费系数太低,则新兴技术企业的边际收益为负。

如果维持标准,封闭市场未开放,采纳新兴技术比例较低情况下,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为负,随着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越来越多,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降低到最低点后,收益随着专利费参数和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即呈现U型曲线。

对于以上仿真的解释为:随着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比例越来越高,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受标准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即随着市场竞争的演化,新兴技术替代了传统技术后,企业之间从差异化竞争又演化到了同质化竞争阶段。

进一步分析传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标准修订后,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的x比例平衡点有3个:0,0.455和1,即复制动态方程曲线与X轴的3个交叉点,通过设定过零条件和放大曲线计算得出具体数值,在0和1处复制动态方程导数均为正值,均不是演化稳定策略ESS,而0.455处复制动态方程导数为负值-7.7,见图1,即0.455是演化稳定策略ESS,有45.5%的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通过公式(2)计算得出新兴技术企业比较收益为+63万元。同理根据曲线和公式3计算得出,在维持标准情况下,系统在23%下是演化稳定策略ESS,新兴技术企业比较收益为-15万元。

即新兴技术企业通过开放专利许可,收取专利费,但是由于竞争关系,传统技术企业的期望收益会随着采纳新兴技术的企业数量增加而下降。新兴技术企业应积极推进修订标准,获得封闭市场收益才能实现整体盈利。

典型案例包括蓝牙技术联盟,面对广阔的潜在市场收益,通过相对合理的知识产权授权费用,蓝牙技术联盟基于少数发起单位,发展了200多家联盟成员公司和6 000多家应用企业,推动了蓝牙标准的发展和技术扩散。

2.2 高专利费+高封闭市场收益

专利费参数较高,封闭市场收益较高的参数见表3。

软件模拟仿真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

如果专利费过高,其专利收益高于市场份额损失,则无论标准修订还是维持标准,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都随着采纳新兴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而增加,新兴技术企业可以获取更高收益。但是传统技术企业由于高专利费压力和高封闭收益情况下,演化稳定策略为极少数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更多的传统技术企业在专利高费用压力下,考虑到市场竞争原因,倾向于选择不采纳技术。如果传统技术企业投票不修订标准,则新兴技术将失去发展空间。所以新兴技术企业应综合考虑专利收入、市场收益和技术发展等收益,适度控制专利费用,为整个产业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合适的成本空间,否则双方都无法实现共赢,而新兴技术也失去了扩散和采纳的空间,出现少数企业垄断格局。实际行业案例中,以彩墨打印机为例,“专利丛林”现象严重,只有少数企业例如佳能(CANON)、惠普(HP)、爱普生(EPSON)、利盟(LEXMARK)寡头企业垄断市场。

另外一种情形是新兴技术被传统技术企业集体阻止,锁定在次优路线上。在维持标准情况下,传统技术企业采纳了新兴技术,由于封闭市场未开放,传统技术企业依然无法获得市场增益,会理性选择放弃采纳新兴技术,无法实现新兴技术扩散。

2.3 低专利费+低封闭市场收益

专利费参数较低,封闭市场收益较低的参数见表4。

软件模拟仿真如图3所示,研究发现:

由于专利费较低,封闭市场收益也较低,新兴技术企业没有动力开放专利许可。在专利费较低且封闭市场收益较小情况下,开放专利技术许可后,对新兴技术企业不利,尤其是在少量传统技术企业采纳新兴技术后,分摊了封闭市场收益,传统技术企业收益快速衰减到较低水平。而传统技术企业在比较低的专利成本下,选择采纳新兴技术。由于封闭市场较小,标准修订与否对传统技术企业收益影响不大,封闭市场收益对企业策略演化更为关键。例如在光伏、新能源车等产业发展初期,相对于水电、火电、燃油车等传统技术,新兴技术成本较高,标准和法律政策不够开放,只有少部分光伏和新能源车企业,随着成本降低、市场准入政策开放、补贴优惠等措施,潜在市场规模扩大,光伏发电和新能源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4 高专利费+低封闭市场收益

专利费参数较低,封闭市场收益较低的参数见表5。

软件模拟仿真如图4所示,研究发现:

如果专利费过高,则无论标准修订还是维持标准,新兴技术企业的收益都随着采纳新兴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而增加,新兴技术企业可以获取更高收益。但是由于封闭市场收益较小,所以无论是修订标准还是维持标准,在高专利费情况下,新兴技术企业都无法获得较高专利收益。原因在于传统技术企业在专利高費用压力下倾向于选择不采纳创新技术,新兴技术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所以新兴技术企业应综合考虑专利收入、市场收益和技术发展等收益,适度控制专利费用,为整个产业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合适的成本空间,政策应推动市场空间增长。例如特种机器人产业领域,如果龙头企业通过高昂的专利费阻止竞争者,也限制了产业规模扩张,导致无法实现规模经济,阻碍了产业发展。

3 结果讨论

基于以上仿真分析发现,新兴技术企业和传统技术企业的收益,演化稳定策略受到专利费、潜在市场收益、标准化决策和市场竞争关系的影响。

具体包括:在潜在市场收益较高情况下,如果收取较低的专利费,新兴技术企业应推进标准化工作,获取潜在市场收益,从而弥补专利许可后带来的市场竞争损失,推动新兴技术创新扩散,如果不推进标准化工作,则在原有的市场格局情况下,较低的专利费无法弥补专利许可后传统技术企业带来的市场竞争损失,则新兴技术企业理性选择不开放专利许可,在标准化工作失败情况下,专利不开放,新兴技术创新扩散遇到阻碍;然而,如果收取过高的专利费,大多数传统技术企业在市场竞争收益被摊薄后,市场收益小于支付的专利费,理性选择不采纳创新技术,行业容易进入垄断或寡头竞争格局。

在潜在市场收益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新兴技术企业收取较低的专利费,由于潜在市场收益较低,则标准化带来的影响较为轻微,新兴技术企业在专利费和市场新增收益都较低的情况下,缺乏专利许可和标准化动力;如果新兴技术企业收取较高的专利费,受限与潜在市场收益较低,传统技术企业理性选择为不采纳新兴技术,则新兴技术企业依然无法获取较高的专利费收益,无法推进技术创新扩散。

总之,潜在市场收益是影响标准化与专利组合策略的关键因素,掌握领先技术专利的新兴技术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起着主导作用,在新兴技术未对传统技术具备压倒性领先优势的情况下,专利费对行业内企业采纳创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扩散起到关键作用。传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收益和决策均受到潜在市场收益、采纳者数量、专利费用等因素综合影响,并处于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

4 结论与展望

1)潜在市场收益是影响新兴技术企业标准化和专利组合策略的关键因素,在高封闭(潜在)市场收益情形下,为了实现新兴技术扩散,新兴技术企业应综合考虑市场收益、专利收益以及技术扩散收益的均衡,通过动态量化建模和分析,设定优化的专利费,使得新兴技术专利带来合理的经济回报,推进新兴技术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在行业内进行良性的技术扩散。除了收取合理的专利费之外,新兴技术企业还可以通过专利授权等方式,不直接参与到下游市场竞争之中,规避新兴技术扩散的不利竞争因素,通过行业差异化合作策略,避免专利技术和标准化策略受到行业竞争的负面影响。

2)法律政策应限制专利持有企业通过拒绝许可、专利劫持、许可费叠加和歧视性许可等方式垄断行业,如果潜在市场收益较高,会出现少数专利持有企业通过高专利费策略,实现少数寡头垄断的格局,政策除了应防止专利垄断之外,还应通过政策和经济措施引导,使得新兴技术企业在专利费上能够有所让步,从而降低其通过专利垄断获利导致新兴技术无法扩散的可能性。

3)如果专利费过高,或者标准修订后潜在市场收益增量较少,无法获得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认可,无法通过标准化策略扩大市场份额,则技术标准容易锁定在传统技术(次优技术)路线上,政府应推动开放市场,降低壁垒,增加新兴技术市场增量,例如通过政府补贴促进新兴技术消费。具体原因为如果传统技术企业不购买新兴技术专利,则无需支付专利费用,但是在现有市场上,会面临更多新兴技术产品竞争,带来销售损失,并且损失会随着购买新兴技术专利企业数量增加而增加。如果修订标准,由于竞争力增加和封闭市场转换为开放市场,则购买新兴技术专利的传统技术企业会获得较大竞争优势,反映为市场收入较大增加,但是收入会随着竞争企业的数量而递减,因为修訂标准对新兴技术有利,并且获得部分开放市场收益,需要支付专利费用;如果传统技术企业不购买新兴技术专利,则无需支付专利费用,但是在现有市场和新开放市场上,会面临更多新兴技术产品竞争,带来更大销售损失,并且损失会随着购买新兴技术专利企业数量增加而增加。根据以上分析,如果不购买新兴技术专利授权,则传统技术企业不会选择修订标准,因为修订标准,一方面会对新兴技术有利,降低自身企业技术优势,其次,也会在开放的市场上失去技术标准的壁垒效应。

4)即便有合理的专利策略,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无法实现全部技术扩散的演化稳定策略,在不同阶段不同技术并存并迭代演化的格局,出现阶梯型增长趋势。政策应鼓励技术和标准良性竞争,除了避免技术锁定和技术垄断之外,还应在推动新兴技术扩散的同时,避免一刀切政策,实现不同技术良性竞争和良性过渡。例如通信行业在不同的通讯技术之间(例如4G、5G等)实现良性竞争和过渡,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实现阶梯式的技术替代。

本文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研究从多方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企业与成熟企业之间在标准化与专利策略影响下的演化过程;②标准化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技术扩散壁垒影响技术扩散的潜在市场,潜在市场收益是影响标准化与专利组合策略的关键因素;③掌握领先技术专利的新兴技术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起着主导作用,在新兴技术未对传统技术具备压倒性领先优势的情况下,专利费对行业内企业采纳创新技术、实现技术扩散起到关键作用;④传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收益和决策均受到潜在市场收益、采纳者数量、专利费用等因素综合影响,并处于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

未来研究将考虑从两个方面深入展开:①在本文研究基础上,结合具体行业调研实证数据,以及企业具体专利策略、标准必要专利收费案例等深入展开;②基于不同的复杂网络结构,考虑技术标准化和专利策略影响下,如何实现技术扩散,并结合智能优化算法[28]实现策略参数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博,刘则渊,丁堃,等.产业技术标准和产业技术发展关系研究——基于专利内容分析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6,34(02):194-202.

[2]崔维军,岑珊,陈光,等.标准必要专利产生背景、运行机制与影响: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05):140-158.

[3]栾春娟.洞察中国、美国专利技术交易主体及启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1):1-7.

[4]赵紫怡,张悦馨,王珊珊.专利商业运营模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6):626-634.

[5]孙威威,张峥.基于知识产权制度参数的创新行为激励模式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20,42(06):590-597.

[6]孙曼曼,石磊.基于法律视角的技术成果专利保护[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5):510-515+520.

[7]孙耀吾,赵雅,曾科.技术标准化三螺旋结构模型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05):733-742.

[8]刘珊,庄雨晴.从冲突、融合到战略运用——专利与技术标准研究综述与展望[J].管理学报,2016,13(04): 624-630.

[9]刘纳.标准化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06):580-583.

[10]张泳.创新与标准竞争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1]MCDONAGH L,BONADIO E.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R].Europe: Policy Department for Citizens’Rights and Constitutional Affairs,2019.

[12]孙冰,苏晓,徐晓菲.基于新技术采纳决策博弈的技术扩散及其演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06):10-19.

[13]闫涛.基于动态博弈的技术标准竞争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0(05):20-23.

[14]李艳华,崔文岳.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的企业间博弈分析及政策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8):66-71.

[15]SUN W W,ZHANG Z.Promoting electric vehicle cell innovation diffusion considering patent licensing strategy: A combination of evolutionary game a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pproach[J].World Electr.Veh.J.2021,12(03),95;https://doi.org/10.3390/wevj12030095.

[16]马一德.多边贸易、市场规则与技术标准定价[J].中国社会科学,2019(06):106-123+206.

[17]BEKKERS R N A,BIRKMAN L,CANOY M S,et al.Patents and standards: A modern framework for IPR-based Standardisation[D].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2014.

[18]張玉蓉,张晓娜.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计算方法研究——基于TCL对爱立信和UP对华为案的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19(12):126-135.

[19]詹爱岚,王洁怡.面向新一代ICT产业竞争的标准必要专利战略启示及应对[J].情报杂志,2019,38(05):29-35.

[20]曹兴,柴张琦.技术扩散的过程与模型:一个文献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04):14-22.

[21]KNUT B,SREN S,PETERSEN,et al.The impact of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 on innovation in uncertain markets[J].Research Policy,2017,46(01).

[22]SCHUMPETER J A.The instability of capitalism[J].Economic Journal,1928(03):34-56.

[23]傅家骥.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2.

[24]加不里埃儿·塔尔德,特里·N·克拉克.传播与社会影响[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5]SCHOLTZ T W.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0.

[26]原毅军,孙晓华,柏丹.网络外部性与软件产业技术扩散[J].中国工业经济,2004(06):43-48.

[27]乔根·W·威布尔.演化博弈论[M].北京:格致出版社,2015.

[28]孙威威,张峥.基于PGSA的模拟竹林生长算法[J].软件导刊,2021,20(04):141-144.

(责任编辑:许建礼)

作者:孙威威 吕彬偲 康小丽 张峥

上一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图书馆知识管理分析论文